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2-9 21:27:56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您们好!   
" ]+ v  e  D0 D! o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7 K6 @% ^% ]+ t, z9 C" Q; y2 [      2024年12月1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我来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1 i3 f% g2 e: [, k+ c1 F" }2 f" Q      第六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十六)
: X$ W" e+ G! Q& X      内容简介:进一步提出饮水过量的为害;病将向愈的脉证;温病可用针刺法治疗。应当了解禁灸忌针的穴位,不可误灸误针,以避免损害身体;损脉的预后;伤寒和伤暑的脉证特点。脉证结合、脉证合参,预测死候。据脉判断死候。热病阳存者生,阳亡者死。《伤寒例》的结语。
; h, R7 o9 q8 Q( M5 s0 `, a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讲述了 《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十六)“凡发汗温暖汤药,其方虽言日三服,若病剧不解,当促其间,可半日中尽三服。若与病相阻,即便有所觉。病重者,一日一夜当晬時观之,如服一剂,病证犹在,故当复作本汤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三剂乃解。若汗不出者,死病也。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也。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犹当依证而与之,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言能饮一斗,与五升。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也。忽然大汗出,是为自愈也。”
% J* a' W9 E7 C- l- X2 p          《伤寒例》提出了饮水过量的为害;病将向愈的脉证;温病可用针刺法治疗。应当了解禁灸忌针的穴位,不可误灸误针,以避免损害身体;损脉的预后;伤寒和伤暑的脉证特点。脉证结合、脉证合参,预测死候。据脉判断死候。热病阳存者生,阳亡者死。这都是治疗过程之中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伤寒例》是前代理论走进“六经辨证”不可或缺的桥梁。
/ g+ d/ u0 j2 `  p1 r4 u2 Q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悉心讲授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2-9 21:28:3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12月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 t  O/ L, \5 W& F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x3 Q3 A# A/ L+ H' C. b ( D! M, M$ v% K. _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0 z7 O7 M- @( K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7 h. v; m2 i5 i7 l' }" Q. j     第九章  刘温舒
9 F' @! V( G) v     本周一我们学习刘温舒的生平、著作及学术思想(上)。3 p5 }4 B' ~, J1 o
      敬请聆听马京雪医师分享。
" O3 J: Y1 N, j/ h5 ^* ?" J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九章  刘温舒的生平、著作及学术思想(上)。
  B4 B2 i8 {5 x' U2 G, A         刘温舒,生平无考,居里不详,北宋哲宗年间文官朝散郎,曾任太医学司业,其著作《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成书于北宋天符二年(1099年),专门阐述了五运六气之理及其在医学上的运用,是五运六气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三卷,共31篇,该书阐述了五运六气的基本原理,并绘图作为补充,结合天文、历法、气候、医学进行详细论述,对五运六气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门阐述。此书上法《素问》中的运气七篇、王冰对运气七篇的注释以及《玄珠密语》,旁参《难经》《易经》《汉志》《白虎通义》等经典,精绘图表32幅,对传承至宋代的运气学理论进行了分专题、分内容的梳理,使原有纷杂的运气学内容由博返约、简明易懂,易于研读学习。诚如书名中“入式” “论奥”二词所示,该书是一本从运气学说的基本格式入手,深入论述运气学说的奥妙道理的中医运气学专著,对后世中医运气学发展影响深远。
/ @0 \5 F% T, t2 D- r# C        感谢马京雪医师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2-9 21:29:3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12月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院张海涛主任为大家讲述《路志正医论集》之“路志正临证要诀”。6 @: [1 H0 w! u. l, N  U4 {. F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6 K) o$ g% T* I" b: i5 j
                祝贺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路志正医论集》之“路志正临证要诀”。/ f! j9 b7 Y8 O9 }! n
        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说:科学研究,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设计严密选题新颖,具有前瞻性质,创新精神,再通过科学仪器设备,进行深入、细微的实验观察,归纳分析探求客观可靠的数据,才能总结为文,给人以启迪。我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崇尚脾胃学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的枢纽,人以胃气为本,故治病要注重调理脾胃。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疾病的病因病机也有了殊多的改变。我从人们的膳食结构、生活条件、生活习惯的变化入手,深入研究了现代常见的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痛风等疾病的发病机制,认为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是这些现代病发病的关键因素。脾胃损伤常见气虚、血少、湿蕴、痰阻、瘀血、气机紊乱等病症。辨证要着眼于发病的根源,调理脾胃是其治本之道,即“调中央以通达四旁”。我博采张仲景、李东垣、叶桂等各家之长,调理脾胃,重在升降相宜而顾其润燥,升脾阳、降胃气、健脾益气、清养胃阴、调畅气机,法取中庸,勿劫胃津,勿伤脾阳,气机通畅,脾胃健运,胃气来复,诸病自除。胸痹病,上溯经典,下及各家,汲取现代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的理论和方法。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突出了中医整体观念,治病求本,辨证论治,调理后天之本以治疗心病,具有独特的见解,治疗分为五法。医院为了验证我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心痛的经验,于1991年3月至1993年12月,由广安门医院牵头,与全国10家省市级医院进行了观察,共治疗300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我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经验的继承整理工作,在中医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出了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的理论和方法,荣获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二等奖。* i/ z# o+ [' V+ k7 H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2-9 21:30:3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4年12月4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胜昔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
5 \* T0 z- y: N3 e该书于2022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2 Y1 b2 \! o. U9 x" c

+ l$ M4 e3 v2 G7 [! g       主人公曹东义,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1977年考入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1985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读研: r" ^! P" }. t% {8 X) Z' K9 o6 w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河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等。主持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等多部中医学术和科普著作。6 ?* n, C& p) c6 I+ Y
% x7 a/ ~0 h% ~8 L# d5 Q9 W
         今天晚上听黄胜昔中医师为大家分享第十三章:不负黎庶不负师下半部分的内容。1 r/ t8 G3 f! L  q+ T) L
               祝贺河北中医黄胜昔中医师在正定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第十三章:不负黎庶不负师下半部分的内容。; G5 O1 ]6 u0 F- d
       四十多年来,曹东义从导师和父亲那里学到的不仅是医术医道,还懂得了一个良医是怎样炼成的。一个医生唯有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用毕生心血领悟医术医道,精通医理方可手到病除扶危济困,同时还要有一种心怀天下的抱负,大医医国,这,需要终生努力。
  g7 }: [4 S! Q0 F) V  @, B此生做一个铁杆中医,做一个岐黄使者,上承先师,下传后人,把华夏中医的火炬一代代传下去。这个宏大理想,从当年背着药箱在仲景村田间地头奔波的时候就已经在心中萌芽。考入河北中医学院、迈进中医的“黄埔军校”,这个理想更坚定了,拜师邓铁涛、朱良春后,这个理想更明晰了。“铁杆中医”,“英雄情怀”,给了曹东义无穷的力量。如何担当起这个使者的使命,曹东义给自己确立了座标——
" y) E, n; v' r5 G0 h1 t( V, I# T; I做一个医术精湛的良医,为大众服务,为中医传承创新。- _! s$ d6 b9 U7 Q1 {
        感谢愚公先生的传神妙笔,感谢黄胜昔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2-9 21:31:25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 P% m) J. v+ C  G3 T) j        大家好!; P( l2 Q" W$ k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2 d$ t8 [) z/ [& O        今晚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7 q8 o- Y& u6 i
        今天(2024年12月5日)分享各论部分第七十一讲“平肝潜阳药石决明”,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i' g* W7 c# V, W. K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 |9 a. B/ `6 N) |5 s* \# |$ S        & W  Y( Z, m- J7 _! b/ ~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3 ^/ R0 W4 i1 D$ X: }. M; N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分享了各论部分第七十一讲“平肝潜阳药石决明”,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2 h/ b' ?  x) @4 {. ?# _        
3 s6 M8 n& j! b5 v1 E        以平抑上亢之肝阳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肝阳上亢证的药物,称平肝潜阳药,或称平抑肝阳药,简称平肝药等。  N+ ]- @/ H0 [6 W% |
        这类药分别主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及肝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等症。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甲亢、内耳眩晕、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于肝阳上亢证的部分患者可表现出上述症状,但不能将肝阳上亢证与这些病划等号。
# ?' I& z. W/ }3 K! |/ U6 i% X& d         石决明是鲍鱼壳,它是中国医药史上应用很早的中医药材,名叫石决明,有明目除热、平肝、潜阳、通淋之效,主治肝阻上亢、头目眩晕、青盲内障、吐血、失眠等症,还能外治溃疡、金疮。鲍鱼肉性温、味咸,有滋补肝肾、镇静、化痰、调经、润燥、利肠之功能。鲍鱼壳的内面色泽光亮绚丽,具有珍珠般的光泽,是制做镶嵌家具螺钢和贝雕的良好材料。
1 ^3 c8 `+ ^+ {0 X1 t+ \% d2 J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2-9 21:32:34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刘云双和大家一起分享:名老中医之路 ,(2024年12月6日)本次分享的是湖北中医学院副院长、教授:洪子云, 写的:满目青山夕照明 。洪子云,湖北鄂城人,医学得自家传,从事中医工作50年,长于内科,尤长于伤寒、温病。1963年参与审定全国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伤寒论讲义》(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年版)。先后主编该院《伤寒论讲义》、《伤寒论教学参考资料》,任湖北省人大常务委员、湖北省政协常务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 j2 l, b# K3 ^8 g8 U; ?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名医之路湖北中医学院原副院长洪子云(1916- 1986)写的:满目青山夕照明 。
# D9 O' J4 e) b             洪子云(1916-1986),名元恺,湖北省鄂州市新庙乡洪港村人.生前历任湖北中医学院教研室主任,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 教授,副院长,湖北中医学院教授,副院长,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 中医学会武汉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湖北分会理事长等职.家父一生殚思竭虑,精究方术,成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
) u5 l/ U$ \0 ^7 ^$ t  R        洪先生说:余祖居湖北鄂城县洪家大垮,三世行医。先祖父坤臣公,精于《伤寒》。先君云卿公,承萁业而另谐于《温病》,中年以后,名重乡里。余以长子长孙地位,蠲家至爱,但爱而不溺,养而不矫,训导尤严。七岁进学,始诵三字经。稍长,即课以诸予之学,旁及诗词歌赋。初,先祖父在世,昼忙于诊务,夜诘余之学业,若能背诵当日课文,并能默写,则宣以抚慰。否则严加训斥,必令当晚完成,方许休息。后,先君督学,严过于前。家境虽寒,犹不惜膏油之资,故余常夜坐鸡鸣,朝读五更。如是者,十易春秋,略通文理。出学之日,年届弱冠,因受家学多年熏陶,而有志于医。先君授以医学经典,躬亲教诲,凡能由理求实者,则于字里行间,务使昭晰。凡有一己之心得,必贯串其中,而声情并茂。若夫晦涩难明,或有脱漏者,则不强为解释,而免引入歧途。其于《内经》,除要求通读明义之外,尚规定若干精读背诵之文。至于《伤寒》、《金匮》,则要求整本背诵,谓之「包本」。温病虽不在经典之列,以先君笃好之故,亦要求背叶氏《温热论》、吴氏《温病条辨》等书。另选若干精炼之歌括,务必能背。当时虽不胜其苦,迫至用时,方知其甜。盖人之生理规律,年龄随日月以逝,记忆伴年龄而衰,若非少壮苦读,并反复强化,时至今日,衰老临身,当是腹中空空,而一无所知也。或笑日:死背书本,乃旧时习俗,现已跨入电子时代,但需生动活泼,理解精神则可,背书不台时宜。答日:即如电子时代之电子学,不知多少公式、定律,多少理论、数据,既需理解,亦需熟记(背)。若开卷了然,捷卷漠漠,似有所知,而胸无定见,何能致用哉。因劝后之学者,仍需背诵(或称记忆),阻背诵加深理解,以理解促进背诵。背而成诵,实非易事,若能知难而进,反复如兹,其乐无穷。
8 n: {$ ]( x4 }% T+ S0 G        感谢刘云双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2-9 21:33:36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4年12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这本书的内容。' c( ?, d2 f& G2 G. m: k
        第八章:当校长,育人才,倡导中医自立。) r7 s8 E: T. {. X, _5 @- t# n
      这章内容较多,分为几节学习:
8 a- I8 a  ~# ~, Z  P0 K       第三节: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曾跟随太医后人马慧卿抄方一年,然后去章太炎先生任校长苏州国医专门学校学习过一年半。) s; i, D9 r) b/ D+ Q
       中医学术的发展,不断积累一些具体的经验,这也是一种进步,但是中医自立于世靠的是疗效,因此针灸拔罐的技术当时传播到日本,深受欢迎,即使是取消了汉医,仍然在民间流传。如今针灸传遍世界,也是靠治疗有效。
% Q' |: `2 c/ H) e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1 b+ q0 J% c- w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    第八章:当校长,育人才,倡导中医自立。  第三节: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曾去章太炎先生任校长苏州国医专门学校学习过一年半。
& B. w) y" B; X" |         苏州国医专门学校这所学校,由江苏吴县妇科名医王慎轩创办,1926年的时候叫苏州女科医社,1933年夏改称苏州国医学社,聘请前清举人唐慎坊为社长,1934年又遵照教育部颁布的私立学校规程,改组为“苏州国医学校”,并聘请章太炎先生为名誉校长,章太炎先生亲自为校刊《苏州国医杂志》题写刊名,并为学校书写了“诚敬勤朴” 4个字的校训。1936年苏州国医学校创办苏州国医研究院,聘章太炎先生为院长[ 孟庆云:我是医学第一——章太炎先生的医学情缘、中国中医药报、2003、8、25]。( x* ]! Z. x) l  \& R  Z) _# u
坐落在长春巷全浙会馆的苏州国医学校,(一说位于在苏州阊门内穿珠巷)。学校院落凡五进,建筑皆高大宽敞。第一进之左为门房,右为校役室,室外设一柜台,为挂号室。第二进大厅为诊疗室,设内、外、妇、幼四科,各有诊疗台,以供学生实习用。第三进的大厅为标本室,装置巨大的玻璃柜,陈列各种药材标本。厅右为事务处、训育处,左为教务处、校长室。东部大厅为大礼堂,两侧厢楼上下30余间房屋,为男女宿舍。楼下就是膳堂。膳堂北侧,有花厅一所,是自习室。其间空地为体育场。西部花园,有三大花厅,为各级教室。船厅为阅报室,精舍为图书馆[邓铁涛主编、《中医近代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203页]。学校的设计,不愧为苏州园林的一个代表作。
$ C" k9 E0 \7 v4 h1936年春节后,朱良春说明了来意,由于正是招生的时候,就被分配到其他学生中间。此后曾经听章太炎先生做过讲座。中医界能够有机会接受章太炎先生“亲炙之教”的人,是很幸运的。
4 R5 L6 {* a+ D5 U        中医界没人能预料到,几十年之后“章朱学派”创立,朱良春先生与章太炎、章次公先生的师徒传承,也是不同寻常的世代佳话。9 P* ~9 _0 V; g( M  }9 U. p% p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2-9 21:34:16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您们好!      
; n- ^! b1 O' y& s+ I( N  ~! L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2024年12月8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我来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H& @8 D! ^' u
      第六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十七)1 L* c; g' \! M' t' b
      内容简介:伤寒和伤暑的脉证特点。脉证结合、脉证合参,预测死候。据脉判断死候。热病阳存者生,阳亡者死。《伤寒例》的结语;《伤寒例》小结(上)。" P: P3 S0 m. f( y  M0 L- @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讲述了《伤寒论》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十七)的有关内容:& G. Z3 F/ v& a0 }0 T3 A- o
      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自愈,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其祸,不可复数也。凡得病,厥脉动数,服汤药更迟,脉浮大减小,初躁后静,此皆愈证也。凡治温病,可刺五十九穴。又身之穴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穴,灸之有害,七十九穴刺之为灾,并中髓也。脉四损,三日死,平人四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四损;脉五损,一日死,平人五息,病人脉一至,名曰五损;脉六损,一时死,平人六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六损。.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脉阴阳俱盛,大汗出不解者死。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死。脉至乍数乍疏者死;脉至如转索,其日死。谵言妄语,身微热,脉浮大,手足温者生;逆冷,脉沉细者,不过一日死矣。此以前是伤寒热病证候也。. q9 @' Z6 Z# K& _
& Y4 C* R; g, p9 m5 N  T' T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2-9 21:35:0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12月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6 Y, S. p, i6 V6 H2 |; q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7 k2 I( C& ^  c: T8 ?7 M2 H$ }

+ X7 y" _; N0 T( G  q9 P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 s/ ]. W& f4 \9 e8 J3 a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6 @8 m9 h6 N$ U  @# O4 E9 `
     第九章  刘温舒
9 d$ I: _$ S6 _0 V& v" Z0 w     本周一我们学习刘温舒关于甲己土运为南政的学术思想和医论、制方以及医案。
% d) y+ ~2 [! K8 Z5 ~/ X      敬请聆听马京雪医师分享。
* F1 L# x+ Z$ \$ L7 u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九章  刘温舒关于甲己土运为南政的学术思想和医论、制方以及医案。: M$ X1 |1 v: N% L
           从《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以及疑为刘温舒所著的《素问遗篇》中的内容来看,刘氏对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有着十分深入的理解,并有着许多独到且进步的认识。可以肯定的是,刘氏《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中的大部分学术理论,直接以《素问》中的运气七篇、王冰对运气七篇的注释,以及《玄珠密语》为基础,并且参考了《难经》《易经》等经典中的相关内容,从而对运气七篇中纷杂深奥的理论内容,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并就其中主要问题分专题进行了阐述,既传承发展了宋以前的运气学说,也为后世运气学的发展奠定了明确、系统的理论基础。$ I+ q- M4 A3 d' T; o
           刘氏将《内经》中关于气候时令的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对天文历法的计算、排布之法进行了清晰的整理。又如《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中“论天地六气第十四”云:“经曰:天地合气,六节而分,而万物化生矣。然地列五行者,言其用也,分支于十二,自五行阴阳之气以布八方,盖天气降而下,则地气迁而上,咸备五行之化气,然后合其用,观万物未尝不因天地之气而化生之也。”刘氏在此论中将六气结合干支纪年进行了阐述,并对六气的终始、年份等特点进行了介绍,这与《内经》中的运气七篇一脉相承。+ Y* U: h, ~& N' |" F: R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2-30 18:12:3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12月1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院张海涛主任为大家讲述《路志正医论集》之“中医对历代瘟疫防治的贡献”、“中医对血吸虫病证候的认识和治疗。
4 R2 z1 R9 K% A9 l0 I1 v  h0 L' _3 v, O! J" Y: V; C- g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 c$ Y6 Q0 v! x! D' {, Q1 ~! l; L6 J
                祝贺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路志正医论集》之“中医对历代瘟疫防治的贡献”、“中医对血吸虫病证候的认识和治疗。
5 {/ p7 u. W( K- S7 n
6 h! e0 I# b+ H! m$ n         路老说,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发生过无数次的大小疫病流行,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翻开陈邦贤先生辑录之《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中国历史上瘟疫流行的惨剧,使人触目惊心。如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即有大疫2次,一般疫4次;后汉在195年的历史中,发生大疫达23次,痃疫11次,疫疠、瘴疫等传染病达10次。“百姓饥馑,流离道路,痃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汉书》“薛宣”朱博传第53)。这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自序》中,更可得有力佐证。他说:我家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不到10年,就死去三分之二,其中死于热性传染病就占十分之七。充分说明急6 g# _4 }# P2 |* X! W

' A+ q, b+ b. p( I9 ?0 _& C: l性传染病的危害性,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8 \8 g5 C, @- u0 q, e: ~3 `) l) ]* t! v3 Q% ?6 E
面对瘟疫的肆虐,我们的先民奋起抗争,不少医家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通过深入系统临床观察,认真总结、著书立说,对疫病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辨证论治、未病先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上升至理论高度来指导临床。   7 \1 B% r3 U+ h! y$ s1 o  K
( t  A/ }+ X  E
         路志正先生与吴大真主编的l《外感热病临证金鉴——古今名医名著名方》曹东义为执行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 n1 g% f9 [9 o& N

7 E- c3 K6 w/ Q0 o& Y# ^( {4 G( Q' C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