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1-4 15:34:57 | 阅读全部
      本周五晚上(2024年11月1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体质肿瘤学》的内容——抗癌中药对药。包括丹参与香附,威灵仙与郁金,莪术与莱菔子,莪术与猪苓,莪术与三棱,急性子与石见穿等等。  T" ~* q5 ~5 [1 m2 X" D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继续来学习了《体质肿瘤学》抗癌中药对药的有关内容,主要有丹参与香附,威灵仙与郁金,莪术与莱菔子,莪术与猪苓,莪术与三棱,急性子与石见穿等等。
$ n2 J& `, _; |, o* x$ A         丹参活血,香附行气,气行则血行;威灵仙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梗之功效,与郁金配合使用则可以化瘀血散症结;莪术主治“气血凝滞,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块根称“绿丝郁金”,有行气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莪术与莱菔子相配伍,则增加了行气化痰、散郁结的作用;莪术与猪苓配伍,加强利是消肿的功效;莪术与三棱相配伍,两者协同作用,破瘀散结的力量更大。2 l7 W3 V. W  d, r4 P9 J
         急性子具有破血,软坚,消积的功效。用于症瘕痞块,经闭,噎膈。急性子与石见穿配伍,也是一个寓意很好的搭配。石见穿是植物紫参的全草,之所以称它为石见穿,寓意服用此药后,能够起到犹如水滴石穿一般的效果。石见穿的功效和作用有很多:
7 M* i" `. s; A7 r+ w  m第一、它能够清热解毒,治疗湿热型黄疸、热毒型血性痢疾、尿路感染、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淋巴结炎和淋巴结核。+ o3 y; f$ {2 l
第二、它能够活血化瘀,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便血和跌打损伤。4 u6 u  p; W! s) L% W- X2 m
第三、它能够镇痛祛湿,治疗风湿关节骨痛、急慢性肾炎、带状疱疹、白带异常、面神经炎和急慢性肝炎。* r3 d: h% j; w; Q
第四、石见穿能够散结消肿,可以用于治疗食管癌、胃癌、乳腺癌、肝癌、肺癌等癌症。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和孕妇不适合服用石见穿。
# Z$ g! {/ }* x( y2 [1 c) f; O; F( g0 U5 d, m- K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1-4 16:15:14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4年11月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这本书的内容。
+ A( P- U2 x: I$ I7 G/ i/ I" `- s! Z- F* r9 X$ M$ r' \0 K
        第六章:太炎先生“起中医"先保张仲景。
! V/ k) q2 O2 l% t2 ^/ R
6 G5 H6 s0 }2 X* L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U" O  B3 y9 ]  |9 u1 {
: n: k0 w+ s" k; y. v6 l  S7 O# A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这本书的   第六章:太炎先生“起中医"先保张仲景。6 h+ I1 u( {0 d$ x

5 ~$ j  g6 M7 \) r       章太炎先生早年是一个“有学问的革命家”,他对于中医的关注,也应当是出于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于国计民生的关怀。虽然他在流亡日本期间发表的系列文章,唤起了大众的思想,国内民心思变,斗争风潮暗流涌动,但是他在日本的流亡生活十分困难,在忧国忧民的思绪之中,写成了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医术平义》。
0 h/ W8 S3 N. s
9 ?5 l- q: L$ }* p8 ~' }( `        西方医学的传入,让中医药有了不同的对比体系,数千年独步华夏大地的中医,突然传来一个强大的对手。在这个巨大冲击面前,是废中医,还是兴中医?太炎先生选择的是“兴中医”而不是“废中医”,但是,如何兴中医?这可是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n( B+ ]/ `) c, u  s
, f$ S' K; K& a- h* N+ J
太炎先生根据当时的中西医临床救治传染病的疗效,看到了一个令他深思的现象:“数见伤寒、温病求治于外人(西医)者,十死八九。既不晓六经传变,又以寒物却热内聚,多成结胸,视昔人所谓误汗、误下,及今世粗工以辛凉小剂治剧病者,又失之远矣。”
, E8 v) n1 J) U3 W" c
# p# i; Z  p& j4 Q# z+ X% S2 s) a清朝末年是一个中医“道术衰微”与“西来奇法”交织在一起的时代,说中医“道术衰微,不仅是西方医学的冲击,有了《医林改错》这样的著作,而且中医学术发展有了温病学派,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是学术进步的体现,但是章太炎先生认为江南叶派的温病学属于“辛凉小剂”,不像张仲景《伤寒论》汗吐下8 ~% ?4 M; P- {) b' x4 N
; @: W) U2 g7 z! k7 }( K% q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1-4 16:15:45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您们好!   
9 O+ u2 j$ c% D1 I4 K+ f' R! I' w5 O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7 e+ H* s( g7 o: D% I" @, o5 O3 B4 z% u: s
      2024年11月3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我来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t+ ?6 b: V$ R! T
$ q5 y: h1 W+ `- t# ^2 Y
      第六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十二)
" S1 x& R  t- A3 C; N! p% l+ F: _  Z% {3 l, P5 ]( R
      内容简介:论治疗外感病使用汗下的一般原则应以辨证为前提,既要防止早下误下,也要避免应下失下。
1 Z; ~* j" u; o9 }# x( u5 ]1 |2 _" N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讲述了 《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十二)论治疗外感病使用汗下的一般原则应以辨证为前提,既要防止早下误下,也要避免应下失下。
% _# B$ d9 Y9 x! N! U/ b7 L: I0 K' z$ P2 s: J, w
       《伤寒例》说: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以成痼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时气不和,便当早言。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者。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入脏,则难可制。此为家有患,备虑之要。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如或差迟,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服药不如方法,纵意违师,不须治之。
" _. L0 z8 ?, \. u0 r% V8 n2 t& S4 ^( v- g, j- p! S4 ^  @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1-18 19:46:0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11月4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0 W+ k# H2 R4 d  f7 n& L/ ?
8 |# q2 G( O3 p8 C! X# [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c; U! ^1 _* W& g, T( a6 O

6 f+ `  M7 K' K: G& t# } " _( l- h) Z% e  |' ~
7 J9 C9 x3 _( B. `  v' z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4 T7 i" }: p) G, f/ ?' l

( G* ~" e! ~! Y* J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9 j) q0 d2 M2 Y  C$ I& h

! P' {2 ]3 L5 \/ }- ~% R& H     第八章  王冰
0 Q8 ^5 o% l- N3 S& \$ H' u( C4 I" I4 l/ a( y9 }$ W! s4 e% G
     本周一我们学习王冰的生平、著作及学术思想渊源、王冰次注《素问》的学术思想。' v+ O4 Z6 T* |* C
1 T# K* n9 G( p2 T- H5 b9 d% u2 S
      敬请聆听马京雪医师分享。2 z2 j: ?1 T& c6 j" s5 \) V7 a

5 j5 \1 T6 \0 D$ g0 M2 y$ d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八章  王冰的生平、著作及学术思想渊源、王冰次注《素问》的学术思想。
. S" b9 W+ _5 {* q3 g: m
- {' W9 n8 C3 `# K. a0 ?: B9 }/ a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卒于贞元20年(805年),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年)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2 n9 e6 Y8 W. @
) M# U& O% f' J+ O; p: D! S' [2 Z
道教所托的教主老子姓李,与李唐王朝同宗,因此道教在唐代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王冰在年轻的时候,崇尚道家思想,他研究《黄帝内经》的初衷,是因为喜欢养生。因此,他在《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序言之中说:“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他认为《黄帝内经》的学术成就非常高:“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6 k# N( V* A+ [+ o
, S0 S0 H' _) T9 y       他认为,先秦的扁鹊秦越人,汉魏之际的华佗、张仲景,都是与《内经》一脉相承,才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周有秦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u* a1 b4 S, W8 s! O* p
3 [  d  ^5 x* o( e# i6 f$ ?3 s, ]
      感谢马京雪医师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1-18 19:48:1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11月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院张海涛主任为大家讲述《路志正妇产科学术经验集》之“妇科杂病”,介绍路老治疗郁证的验案和临床经验。* v' A5 w9 w# b% o8 m0 j6 {/ q+ k
. f) v5 E  C8 r- [/ \0 J- u& M8 f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 a  M( t5 q  P. F  O4 P
' R# v. a/ P$ S               祝贺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路志正妇产科学术经验集》之“妇科杂病”,路老治疗郁证的验案和临床经验。7 Z2 ?0 {4 u6 k
8 F" W; n  E9 M" o+ V3 v' q
        抑郁症的发生与七情过用,情志内伤密切相关。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到“忧恐怒喜思,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 H0 F! a) r* @6 h
8 g2 w* S* c- K6 _1 m3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气论》提到七情致郁云:“夫五脏六腑,阴阳升降,非气不生。神静则宁,情动则乱,故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者不同,各随其本脏所生所伤而为病。故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击;忧伤肺,其气聚;思伤脾,其气结;悲伤心胞,其气急;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虽七诊自殊,无逾于气。”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则论及九气(怒、喜、悲、恐、寒、热、忧、劳、思):“一曰怒则克视梦热心百气逆,甚则呕血及食而气逆也;二曰喜则其气缓,荣卫通利,故气缓;三曰悲则气消,悲则使心系急,肺布叶举,使上焦不通,热气在内,故气消也;四曰恐则气下,恐则精却,精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气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七曰忧则气乱,气乱则心无所寄,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九曰思则气结,气结则心有所止,故气留而不行。”
' m$ g1 K: e& v4 z0 `& y6 W$ J& C$ l1 `' C" g
         路志正国医大师承先启后,认为精神心理活动直接影响该病的病程和预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合心理治疗,才能彻底治愈。路老在临床中善用“以悲胜怒”和“以喜胜悲”等中医以情胜情法,并将此法推广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等心身疾病。8 v6 M$ @, J: D
+ v& a0 W& v8 j7 B& ~( n5 I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1-18 19:50:0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4年11月6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胜昔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 X+ J# R2 o% G! K3 }
该书于2022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5 w  i2 \0 c# y7 L7 {& d# I: ^
/ N, k% x0 x9 a       主人公曹东义,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1977年考入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1985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读研5 h! P. l% w. Z: ~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河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等。主持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等多部中医学术和科普著作。% V) q! h4 g# f

% H$ ?$ R2 V6 `0 h2 v0 X         今天晚上听黄胜昔中医师为大家分享第十三章:不负黎庶不负师上半部分的内容。
% C1 x( T0 J6 J8 a* Z$ I: W! y               祝贺河北中医黄胜昔中医师在正定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本书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 c0 r3 h9 T; t         今晚分享的是第十三章:不负黎庶不负师上半部分的内容。6 J5 V' N& X4 E
        2015年冬,恩师朱良春以九十八岁高寿谢世,一代国医远去了。次年为恩师邓铁涛老人庆过百岁寿诞后,曹东义心中特别牵挂邓老,每有去广州的机会就要去拜望恩师,平时常向邓老身边的师兄弟打听邓老的健康状况,祈祷这位百岁国老安康。但年2019年1月10日凌晨,邓老停止呼吸,104岁的邓老可能是太累了吧,就那么静静地合上眼睛。“一定要传承好、发扬好中医”,这句话成了邓老最后的遗言。10号下午,曹东义在北京开完审稿会议即刻赶往广州。7 b3 T9 z, B6 Y6 Z, y
邓老灵堂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会议厅,曹东义与很多外地赶来的师兄弟一起向邓老告别,灵堂上悬挂着邓老为自己写的挽联:“生是中医的人,死是中医的魂”。看到那两行铁钩银画铿锵有力的字迹,邓老为中医振臂呐喊的音容如在眼前。邓老是不仅是个中医教育家、临床大家,更是一位中医理论家、思想家、战略家,在很多中医人心中,邓老是中医人的主心骨,有的老中医说,邓老在中医在,今天,邓老去了,他在大家心中,中医也在大家心中。邓老一生期盼中医腾飞的时刻,随着中医人的努力一定会到来。# F# i, j, Y1 U
    翌日,曹东义从广接直飞沈阳参加一个中医学术会议。离开前,邓老的亲属与传人带领曹东义参观了邓老长孙邓任斯办的国医堂以及设施现代的线上教学办公室,进行了短暂的座谈,介绍了颇有特色的“铁杆医讯”发布情况,他们知道邓老与他的爱徒之间最关心的是什么。  X" z( ]% @' D: i1 b# f
飞离广州上空的时候,曹东义从舷窗俯瞰着羊城,城郭渐远渐小如沙盘,恩师音容越来越清晰,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放心吧邓老,弟子会像您一样,把毕生献给中医!6 y4 w8 i5 M3 B" N& E. Y& o" x+ K
        感谢作家愚公先生,感谢黄胜昔中医师的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1-18 19:51:13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3 H" h0 M. b- ^' @        大家好!2 Y0 J" l8 O, M; I. i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3 D9 N, U9 c! f$ V
        今晚(2024年11月7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3 I! Q+ \! A% u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六十七讲“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n1 w% Z* {# t' e  F& T; r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 b% S0 z5 M8 W* ]        ! u9 z0 j/ l* u, F# B  P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o4 `: K7 x, a. Z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与打击岁共同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第六十七讲“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6 V5 X; I0 a/ ~  U        5 f- r8 G% w1 ?; o6 C2 }! l
        杏仁,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如镇咳、平喘、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调节血脂、补脑益智等。
5 E  A4 r. s; U4 L' o6 I# c" Z/ |       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经。功效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临床用名有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5 I8 Q, @4 |9 H) s% u9 K6 T& t. v2 Y
        百部,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中品,在中国药用历史悠久,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性甘、苦,以粗壮、肥润、坚实、色白者为佳。外用可杀虫、止痒、灭虱;内服有润肺、止咳、祛痰之效, 其功效在历代本草著作,例如《本草纲目》《本草经疏》中均有记载。3 \5 M% E0 F% U% y- B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1-18 19:52:04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V( S" M) G* R; A' v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药性赋》。
( V  O1 }6 v8 a: ]. j+ f) R
5 A' x9 R, J  c. q- q  今天(2024年11月8日)分享的内容如下:/ }& a; {3 u, Y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1 S1 b3 N+ r5 ?; Y# d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n- E; ^% x. Y+ V1 c0 W5 F
& \+ B6 X2 K) ~  r6 W/ O+ q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5 `2 L. y' J6 g, s6 W/ M' a                  祝贺河北中医雷宝淳在河北医大讲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学习了《药性赋》的有关内容。
0 i3 |" R/ [. f) @6 s9 V3 C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S! d: K: c. S1 b9 k9 G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6 V( U  B1 |" E, n6 W9 ~/ A
        地肤子是“掃柱籽”,过去农民家里扫地,一般说多用一种类似蓬草做成的掃柱,而不是用竹子做的扫地工具。& }5 R3 F4 U! _
掃柱苗可以吃,用水煮一下,用盐巴和香油调一下,很好吃。
$ m: M0 l, j# F6 M+ o8 K! Q8 u地肤子是利湿止痒的好药。
  t' T! f) O4 X0 i1 `7 o( N' k       山豆根清热解毒,它本身也有一定的偏性,因此需要注意用量和时间,不要出现副作用。
( d2 `# A+ ]2 Y. m) |      感谢雷宝淳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1-18 19:52:53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4年11月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这本书的内容。( ?. A7 V. o# ^8 ?: h& y6 h) C
        第七章:太炎先生没想到余云岫越走越远- R+ t* L' t5 P1 a
        本章内容较多,先学习上半部分:
/ m; |# ^' b& I: O  T0 A         余云岫是近代历史上反对中医的人物之中最卖力气,”成就”也最大的一个代表,被反中医人士尊为”领袖"。他反对中医主张的”心主神明”,也不同意五脏为“五神脏”的说法。但是他只要使用汉语,就与中医脱离不了干系
5 ~0 ~8 v) k, z) m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 c/ H/ F/ Y' f. K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医学第一章太炎》   第七章:太炎先生没想到余云岫越走越远(上半部分)。: \* u/ I# `# Z: N' t  W
         学习了西医就看不起中医,甚至反对中医的人,远不止鲁迅、余云岫,学术之争,植根于世界观的不同,是很难改变的。但是也有例外,出身于西洋医学,又学习了汉医知识的有识之士,1895年之后坚持恢复汉医学术体系。这是很多人在实践之中,看到了汉医能够独立解决西洋医学所不能解决的临床难题,看到了汉医巨大的现实价值,才起而维护汉医的。邓铁涛先生倡导“临床史观”,说没有临床疗效做基础,很多人的“中医专业信念”是难以牢靠的。
" M+ @5 A: m) c4 e0 W& y日本成功取消汉医之后10年,余云岫来到日本,他看到曾经千百年向中国学习的岛国日本,在各个方面的迅速崛起,他和鲁迅等人一样,也觉得“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因此就希望依靠医学革命,来改造中国。今天我们说,余云岫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他开出来的“治病药方”却是“饮鸩止渴”。
& W* W5 ]$ X6 b" @  W  _5 D- O. Z      从余云岫的论述里我们不难看出,他是借用西医的解剖、生理,来评价中医理论,已经不是论高低优劣,而是专门批判中医学的解剖错误。余云岫之所以选择《灵枢》《素问》,是为了从根基上废止中医,“堕其首都也,弃其本源也。”是斩草除根的措施,而不是帮助中医传承发展,不是让中医不断完善。他与日本首先从行政上废止汉医不同,是先造舆论,把中医理论搞臭。* h& a  K2 ~  p" S" ~4 B  K# L' e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11-18 19:53:34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您们好!   
! S6 ~" t  ~% s4 x$ u6 B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 i) E( D* G. v" h# Q! `  d6 z       2024年11月10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我来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 o$ z" P  t" _0 r& {% o       第六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十三)- C7 `9 ?& E" E' q2 b" z% `
       内容简介:以汗下治法各有宜忌,说明辨寒热虚实阴阳表里的重要意义。1 m' S: K4 Z2 v, S5 m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 《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十三):以汗下治法各有宜忌,说明辨寒热虚实阴阳表里的重要意义。
/ }, W& I, T8 A8 R        辛温发汗法适用于表寒证,苦寒攻下法适用于里热证,法随证施,庶不致误。如果治法与证相反,里热证误用辛温发汗,表寒证误用苦寒攻下,那么,必致病变加剧,甚至死亡。所以说“虚盛之治,相背千里,吉凶之机,应若影响”。关于阳盛阴虚与阳虚阴盛,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根据“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虚实原则。
; @' c1 N0 I) o  `% i        所谓阳盛阴虚,当是指邪热盛而里阴虚,所以治宜下法以泄热救阴,切忌辛温发汗。所谓阳虚阴盛,当是指寒邪盛而表阳被遏,所以治宜发汗以解表散邪,切忌苦寒攻下。这就充分说明汗下治法各有所宜,亦各有所忌,万一误用,必然发生不良的后果。接着举出“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就是具体的证明。之所以会发生如此的错误,总由于庸医糊涂,辨不清病源的缘故。8 ~: F" x' u3 K4 D7 x1 C1 a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