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8-12 19:06:4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4年8月7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胜昔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
, m8 s% M2 O, ]9 G) \, t3 D8 E7 w% [: w; o
该书于2022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7 ^1 A, {$ k' k' O) _! H. q. }, L8 a. Z4 J5 A: a
: y% i  f. s% z) \- N; \
8 U2 T4 `* Y7 }5 l
       主人公曹东义,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1977年考入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1985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读研
9 o/ C9 F, v" u' [7 V. r8 D" H0 C' U8 i1 K" H: h9 }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河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等。主持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等多部中医学术和科普著作。$ ~7 {: }2 B% I: o: J& r9 T0 g; X

  ^! P+ L4 W- \" l( o) C8 ?/ @
" M, P% o; K/ o2 m1 o/ K0 i7 z
$ P3 x0 ?9 b5 p+ }4 u. [         今天晚上听黄胜昔中医师为大家分享第十章:神仙手眼乃良春上半部分内容。
& x$ r% s0 L+ }9 d: J. I# v
; K# X! \# _9 G1 `2 u               祝贺河北中医黄胜昔中医师在正定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第十章:神仙手眼乃良春上半部分内容。
$ I* m. g2 ~# E' D% O* |1 `) n; ^( r6 B' E2 k
       曹东义成为朱老的弟子之后,2005年6月28日,在朱老的家乡,江苏南通召开“全国首届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作为邓铁涛、朱良春先生的亲传弟子,曹东义受邀参加这次盛会。南通是朱老的家乡,南通,一方偏隅小城,因为有了朱老这样一位大国医而成为国家中医重镇。一想到将赴朱老的家乡亲聆师父的教诲,心情激动夜不能寐。而朱老对曹东义来参会也是十分在意,特意打电话叮咛东义提前到会,以便留出时间通读会议论文全集,这对曹东义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 A' y3 Z4 _  j& d* n
; G. |- K! P" ?
曹东义赶到会场,老远就看到正在审查会场布置的朱老。曹东义行过弟子礼后,朱老指指会标“传承中医薪火,继承岐黄衣钵”一行字问东义:“你觉得这个会标怎么样?”
  k& P$ U6 K  M0 c7 t" z: B3 l5 i  J; S: |( ^
曹东义思索片刻,直言道:“我觉得要是改成“名师高徒聚首南通,传承中医为我中华”,就更好些。”0 m6 J" U  _: M6 `" c

. M/ B2 U; ~" V' }朱老望着曹东义,脸上绽放着慈祥、满意的笑容:“好,后生可畏!我知道你这个初生牛犊敢说敢为还能写,中医今后就靠你们这一代了。”- t' d0 S0 @" g
5 a: s. x7 {2 S3 ^, |& t: D
        感谢黄胜昔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8-12 19:07:25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 ~- P! L' d4 \- L: Q) t, E
2 K5 z. D3 F( m) V8 T% L% u. ]        大家好!
( y! p9 }. \! r& R5 A2 I& `, b' j. Z/ i0 w- H- [; S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0 |; X; M0 d  H1 r4 l

: U+ x0 U* D1 U/ p+ J# D& H: {3 t        今晚(2024年8月8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 W  B  h) K! h7 k8 V3 ^7 x. X1 Z0 i7 m9 J/ C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五十五讲“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等”,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N6 I) N3 a. D6 i
( c2 M5 I$ {2 o) D7 y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2 ~) g( P/ }8 t6 I& w3 ?
! _5 w6 z/ @( n) }& G
        
, I, d8 y) I, r6 Z) A2 F( F
3 _/ I+ B9 q" D# ^) j4 e) k' A5 z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 |9 q# ^. n9 C) I
8 E2 w& s8 S* ?6 A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与大家共同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第五十五讲“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等”,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6 j, v& I; N/ [/ \

9 A( g/ j7 z4 ^5 M$ ?       白及味苦、甘、涩,微寒, 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在历代本草著作,例如《本草汇言》《本草求真》中均有记载。+ x4 q  G4 Q. j1 W

# \6 o  E) p+ h. V       仙鹤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
; O% }5 s" \4 {7 F
0 L6 o& X- G2 F4 W/ |       棕榈炭,味苦、涩,性平。收敛止血。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血崩,外伤出血。  X" G0 c- V! ?4 @9 Z

- @2 q- u) Z0 L( d2 k0 R       血余炭,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收敛止血,化瘀,利尿。用于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小便不利。
; A3 R5 k' m* a1 [- o" }. f
, w% T, k% X( `; B) X: k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J# z. I7 q* {- e" m

6 m, p$ L. F5 I! d  N! d        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辛,热。归脾、胃、肾经。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3 R) p+ c- N. _! k8 M$ N( k+ h. E' v7 x) k; {  y
       感谢 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8-12 19:08:16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2024年8月9日)讲课组刘云双和大家一起分享《名老中医之路》 ,本次分享的是陈源生老先生的 “医学生涯六十年”后半部分内容,以及上海中医学院针灸系副主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杨永璇老先生写的“我的学习方法和临证体会”。
: j; |( j$ W; V4 @" Q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中医师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名老中医之路》上海中医学院针灸系副主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杨永璇老先生写的“我的学习方法和临证体会”。% S8 l/ H) _0 z8 n9 P& d% b5 \' P
       杨永璇(1901-1981年) ,男,上海市南汇县人。幼读诗书,长而习医。建国后首批参加国家医院工作。毕生致力于中医针灸事业60年,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培养中医针灸人才作出了贡献。
9 c& h: `5 d% w8 }7 K5 D# h6 }        他17岁 受业于浦东唐家花园王诵愚先生门下,1921年返回周浦以“针灸疯科方脉”悬壶应诊。1937年迁居上海八仙桥行医。1952年任上海市中医门诊部特约医师,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中医学院针灸系副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1955年荣获上海市先进卫生工作者,受到陈毅市长的嘉奖与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著有《针灸治验录》、《杨永璇针灸经验选》,传略入选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主编的《中医人物词典》、《周浦镇志》、《上海市南汇县卫生志》、《上海市南汇县志》、《医林春秋》;事迹入选《名医针灸精华》、《中国医药卫生学术文库》、《中国中医药最新研创大全》、《医学知识集锦第一辑》、《海上医林》、《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第二版)、《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擅治中风偏瘫,历节痹痛,小儿麻痹症,急性腰扭伤,脚气病,软脚风,丹毒,痛风,鹅掌风,大麻风以及脊椎肥大等顽痹痼疾。
6 |) e5 T# w- r2 ]6 w       感谢刘云双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8-12 19:08:56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4年8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主编的《颐养天年》这本书的内容。
& n0 o: ?0 F  Q/ i; _$ r& l# K* u- b4 ^' I: n6 o
       第十章:归去来辞,淘渊明梦中的桃园& r& z! K5 Z0 z' n' c3 U# ~

9 Z% V; |# b2 j8 C1 G      一、幼年勤奋,读书上进/ x2 J* K9 L6 u2 \

1 Q3 @2 {: m6 E3 j9 v& c. {      二、生逢乱世,回归田园
5 y0 V' F, p+ R7 V3 c. K! g3 \
7 J4 y6 a6 a: ]( c9 F( V      三、有酒同醉,好景不长
, t4 r2 P/ V" S' w5 `  |+ C# y- }4 t# m- e) Q, [1 Q& G
      第十一章:山中宰相陶弘景,心系医药求长生
; r8 b1 I+ V4 _7 e( k/ r( f- K, E# n, H- ^. _  K
      一、出生于名门,抱负不一般
# y3 ?1 U; a5 {9 W- Z+ _2 l
" \* z4 ?; I$ K0 |+ g) ~' c      二、功成不愿居,修炼在深山5 b: x, q* d0 n# E5 X( p9 T
1 B1 d+ h5 L6 F9 m) _, a2 Q
     三、学术勤探索,著作不断出" h% ~( L' J) T" I, `

1 g/ q! W. s" a4 D. D     四、养生方法多,归隐是一种
  H7 n* M% {* g2 N& ^. s2 d- P: G  U4 Y9 ]2 T2 u
     五、闭门如深山,修养更安闲4 K5 A" n- k; P& f, _& ^
( }) J- S! c7 p  p! v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2 `  T# R2 r6 l( m' ]( |& ^* m

1 ?% w+ ^  H, V5 ~+ v% q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主编的《颐养天年》   第十章:归去来辞,淘渊明梦中的桃园   第十一章:山中宰相陶弘景,心系医药求长生. }+ ]$ S* E$ T9 K

) z7 X- l. E  J; x' x/ N7 ]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约365—427),是一个官场失意之后隐居的名人,他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陶渊明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时的名士,为人特立独行,不喜形于色。但是嗜好喝酒,“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他的行为特色影响了外甥,陶渊明也是一个爱喝酒,喜欢隐居的个性。0 {. ^2 E, A* i  w+ j. S$ W1 e2 Z

+ m" ?( u6 H! ^  X& u( u9 q( H5 V!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陶渊明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2 i% k4 r3 ~9 T; J/ d  p

! S$ ~: p- T, s' ]4 {  ]3 ]; Y, \+ p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十岁的时候,得到一本葛洪编著的《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是一个从小立志希望通过养生保健,达到健康长寿,甚至希望长生不老。陶弘景赶上了改朝换代的变革时代,他的才学被朝廷重视。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477~493),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由于官场的倾轧,仕途不利,三十六岁时,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请”,是个小官。遂于齐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隐居生活。8 T+ Z9 S) A0 z  S5 a" ~* ?9 P
8 u' K  t9 a; f" Y9 [  h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8-12 19:09:25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您们好!   
+ J! X+ Y4 O3 p+ B1 O$ F2 X0 r) `9 {+ v5 l' L+ U- P- p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K4 t; T) m2 c" k
9 [# q/ l% s0 b! g1 W
      2024年8月11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王洪昇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T6 Q+ L5 F+ I" n* P2 C3 H
* H2 @% _* b+ L( m( n) _
      第六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一)
9 n! Y( i# l1 F* W+ D6 C5 s" Y
) ]1 k; N1 Y' S2 ^! S2 j5 s3 ?      内容简介:《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一)伤寒例的作者是谁?《伤寒例》与“伤寒有十”。2 |. \/ @2 x' X9 f( o$ b- ^
; }8 G; D1 x( y5 s: p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 《伤寒论校注》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一)的有关内容。" \9 `9 p. U$ _' S3 k
- g# w$ V7 J) {, I( K1 u
        《伤寒例》是《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的热病学说走向《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桥梁,既体现了仲景学说与“古训”在学术上的继承关系,又反映了其辨证论治的突出成就,与《伤寒论》文字、内容如神龙出没,首尾相应。然而,由于今本《伤寒例》中有“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而且,《外台秘要》之中的“王叔和曰,”也有这段话。所以,后世有人认为《伤寒例》是王叔和所作。自王安道、陶华、方有执、喻嘉言等“错简说”盛行之后,《伤寒例》被当作王叔和“赞经之辞”而大受诋毁。喻嘉言在《尚论篇》中说,王叔和整理《伤寒论》是“碎裁美锦,缀以败絮,盲瞽后世,无繇复睹黼黻之华。”致使《伤寒例》与《评脉法》《辨脉法》等一起,被排斥在“洁本《伤寒论》”之外,一般刻本和《伤寒论》教材,都不再收录《伤寒例》,它在外感热病方面所具有的突出成就,也无缘被人们认识,实在是外感热病学史上的一大“冤案。”4 q  b1 v, O' n
6 l" }* Z5 a% G1 \- h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8-12 22:30:3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8月1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9 K! |% \! m  m' M& q% j
; D. w& m5 m- N3 |, n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B8 B* ?5 f2 h

0 z8 T7 u* @* x/ V4 Q% ]
' r) G; T; W7 |# T. w6 P  b
6 b2 \; z# o& O0 L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5 Y1 ~( p# r# ^0 ^6 V4 D: v# c& l& R, d! p/ u5 c9 ?2 w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 l+ f3 b- @1 a8 a9 q; `/ W# Z. \5 M" }/ t) ^7 U
      第三章  华佗; N4 b0 W. H* t) e8 _8 i1 f' y+ s+ q

! O  d/ F% D0 a4 S     今天晚上20:30由马京雪医师与各位同道一起学习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的生平、学术思想,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 p& G8 n: ^8 T9 i- @& @5 Y' ^4 z+ `
6 k. a- b! {+ o& z" w5 i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三章  华佗
- q+ d+ ~6 B# d4 G
) j: `7 ]. R4 O* x7 T8 k7 G; ~$ X- W     张仲景公元205年左右开始写《伤寒杂病论》,那时他大约55岁,这个时候华佗已经不在人间了,《三国志》《后汉书》都大篇幅记载华佗的生平事迹,但是,都没有准确评价华佗的人生理想,甚至误解了华佗,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耻以医见业”,皇甫谧也说“华佗性恶矜技,终以戮死。”;掩盖了华佗真正的死因,华佗不是“刑事犯”,而是“政治犯”。华陀死的时候“年且百岁,犹有壮容”,是一个很会养生保健的优秀中医。因此,张仲景必华佗小30-40岁。
$ R0 X' S/ F& L; C: r$ V; I8 d5 R% O- c8 F
   华佗是远近闻名的著名人士,比他小几十岁的张仲景,无疑属于子侄辈,但是,张仲景闭口不谈华佗,甚至说:“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难道华佗的事情,他没听说过?不是他学习和借鉴的前辈?
$ r& @3 v/ c& ~" w! f: J% j% [9 \+ f( Y* \
   张仲景不谈华佗,却把普天下的读书人、当代的医生都评论了,如果张仲景不是一个官吏,只是一个医生,他能这样批评天下“士人”、“建安社会”、“当今医生”吗?他闭口不提华佗,但是其后不久的王叔和、皇普谧大力赞扬华佗,所以这就提示我们,张仲景不谈曹操身边的保健医华佗,一定是有他难以启齿的深刻原因。
0 U$ \6 q' u, k9 b: V# U/ D6 S2 B' l6 R: `7 p/ {
   首先,当民间中医好,还是做官好?华佗的选择,就是张仲景的镜子。不希望做官的华佗,不得已“太祖(曹操)亲理(号令天下),得病笃重,使佗专视。”本来不愿做官的华佗,被人请来会诊,他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他没想到自己虽然是年迈老人,却成了权贵曹操的贴身保健医,事与愿违,非常懊恼。
) B5 \: _1 `0 @) V. d
/ E' K9 a6 D, D$ D* `# F# S华佗何罪?怀璧其罪。
, v" q: P+ d, u1 A) Y
, \/ @' C& ^4 G3 ?8 C; W2 L/ z         感谢马京雪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8-19 22:22:3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8月1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任丘市中医院院张海涛主任为大家讲述《路志正妇产科学术经验集》之中医产育思想中的妊娠期养护和中医如何矫正胎位异常,以及中医中医如何降低剖宫产率。
% Q  q- \" o3 E/ l+ k) J1 Q7 O2 d# d# Y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 m" [- O2 C" H" E; s
/ \0 H7 g* ~3 a9 X" x5 \        徐之才《逐月养胎法》:“妊娠一月名始胚,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无食腥辛,是谓才正。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厥阴内属于肝,肝主筋皮及血。一月之时,血行痞涩,不为力事,寝必安静,无令恐畏。妊娠一月,阴阳新合为胎,寒多为痛,热多卒惊,举重腰痛,腹满胞急,卒有所下,当预安之,宜服乌雌鸡汤。”“若曾伤一月胎者,当预服补胎汤。”1 X9 ~" q9 L% K7 ^

5 {% j) S( D3 A8 _$ ]& O  u“妊娠二月名始膏,无食辛燥,居必静处,男子勿劳,百节皆痛,是为胎始结。妊娠二月,足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少阳内属于胆,主精。二月之时,儿精成于胞里,当谨护惊动也。妊娠二月始,阴阳踞经,有寒多坏不成,有热即萎。卒中风寒,有所动摇,心满,脐下悬急,腰背强痛,卒有所下,乍寒乍热,艾叶汤主之。”“若曾伤二月胎者,当预服黄连汤。”
9 t- Y! z; o; Q' W: g: {2 b# `2 i
“妊娠三月名始胞,当此之时,未有定义,见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玑;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坐清虚,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妊娠三月,手心主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心主内,属于心,无悲哀思虑惊动。妊娠三月为定形。有寒,大便青。有热,小便难,不赤即黄。卒惊恐忧愁,嗔怒喜顿,仆动于经脉,腹满绕脐苦痛,或腰背卒有所下,雄鸡汤。”“若曾伤三月胎者,当预服获神汤。”2 C7 R: l: J( k
0 |2 e+ h7 k" q3 B
“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食宜稻粳羹,宜鱼雁,是谓盛血气,以通耳目而行经络。妊娠四月,手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少阳内输三焦。四月之时,儿六腑顺成,当静形体,和心志,节饮食。妊娠四月,有寒,心下愠愠欲呕,胸膈满,不欲食。有热,小便难,数数如淋状,下苦急。卒风寒,颈项强痛,寒热或惊动身躯,腰背腹痛,往来有时,胎上迫胸,心烦不得安,卒有所下,菊花汤。”“若曾伤四月胎者,当预服调中汤。”
& [; a# c) e. Z$ {. f& d9 i8 _) g
) ^, k; e3 h- v) T2 o5 r% N3 x“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卧必晏起,沐浴浣衣,深其居处,浓其衣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其食稻麦,其羹牛羊,和以茱萸,调以五味,是谓养气,以定五脏。妊娠五月,足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太阴内输于脾。五月之时,儿四肢皆成,无大饥,无甚饱,无食干燥,无自炙热,无大劳倦。妊娠五月,有热,苦头眩心乱,呕吐;有寒,苦腹满痛,小便数;卒有恐怖,四肢疼痛,寒热胎动无常处,腹痛,闷顿欲仆,卒有所下,阿胶汤主之。”“曾伤五月胎者,当预服安中汤。”
+ |! d3 b( Y" U+ O" l- v* M& }& n& k  A; w
“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身欲微劳,无得静处,出游于野,数观走犬及视走马。食宜鸷鸟猛兽之肉,是谓变腠理、纫筋,以养其力,以坚背膂。妊娠六月,足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阳明内属于胃,主其口目。六月之时,儿口目皆成。调五味,食甘美,无大饱。妊娠六月,卒有所动不安,寒热往来,腹内胀满,身体肿,惊怖,忽有所下,腹痛如欲产,手足烦疼,宜服麦门冬汤。”“若曾伤六月胎者,当预服柴胡汤。”* F% Y7 ^' \2 o4 H6 P$ W' P9 @
6 q- a+ u- A# \; g& F0 e2 I$ A) j
“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劳身摇肢,无使定止,动作屈伸以运血气。居处必燥,饮食避寒,常食稻粳以密腠理,是谓养骨而坚齿。妊娠七月,手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太阴内属于肺,主皮毛。七月之时,儿皮毛已成。无大言,无号哭,无薄衣,无洗浴,无寒饮。妊娠七月,忽惊恐摇动,腹痛,卒有所下,手足厥冷脉。若伤寒烦热,腹满短气,常苦颈项及腰背强,葱白汤主之。”“若曾伤七月胎者,当预服杏仁汤。”
  P6 ^" W, Y% V8 z3 B6 V
& @* p: ], D; K+ R“妊娠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和心静气,无使气极,是谓密腠理而光泽颜色。妊娠八月,手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阳明内属于大肠,主九窍。八月之时,儿九窍皆成。无食燥热,无辄失食,无忍大起。妊娠八月中风寒,有所犯触,身体尽痛,乍寒乍热,胎动不安,常苦头眩,痛绕脐,下寒,时时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黄或使寒栗,腰背苦冷而痛,目,芍药汤主之。”“若曾伤八月胎者,当预服葵子汤。”% k1 B% R" f4 j

8 J$ n3 F( ^- G/ t8 h7 g9 G. W“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节莫不毕备。饮醴食甘,缓带自持而待之,是谓养毛发、致才力。妊娠九月,足少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少阴内属于肾,肾主续缕。九月之时,儿脉续缕皆成。无处湿冷,无着炙衣。妊娠九月,若卒得下痢,腹满悬急,胎上冲心,腰背痛不可转侧,短气,半夏汤。”“若曾伤九月胎者,当预服猪石汤。”
3 Q" g0 h6 R$ g
) S) v: x# N' L1 l4 ^/ ?# |! Z) t/ o“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纳天地气于丹田,故使关节入神皆备,但俟时而生。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宜服滑胎药,入月即服。养胎临月服,令滑易产,丹参膏。”7 D6 f  i8 W) R- L% K7 j

, [+ z4 b, s( \9 E0 u3 N  w1 u( L( r    孙思邈《千金要方•养胎》引载的逐月养胎法:“妊娠一月,应寝必安静处,无令恐畏,饮食精熟。妊娠二月,应居必静处,慎戒房事。妊娠三月,应居必静坐,清虚如一,坐无邪席,立无偏倚,行无邪径,目无邪视,耳无邪听,口无邪言,心无邪念,无妄喜怒,无得思虑。好芬芳,恶秽臭,是谓外象而内感。妊娠四月,应静形体,和心志,节饮食,洗浴远避寒暑。妊娠五月,应卧必晏起,洗浣衣服,深其居处,厚其衣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无大饥,无饱,无劳倦。妊娠六月,应身欲微劳,无得静处,出游于野,调五味,食甘美,无大饱。妊娠七月,应劳身摇肢,无使定止,无大言,无号哭,无薄衣,无洗浴,无寒饮,居处必燥。妊娠八月,应和心静息,无使气极,无食燥物,无辄失食,无忍大起。妊娠九月,应饮醋食甘,缓带自持而待之。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关节人神皆备,但候时而生。”3 m3 c# M0 h- R9 _8 X- U0 ^- P
( e$ I( z: p9 w; V9 q
              祝贺河北中医张海涛主任在任丘市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路志正妇产科学术经验集》之中医产育思想中的妊娠期养护和中医如何矫正胎位异常,以及中医中医如何降低剖宫产率的有关内容。
5 I0 g; o  o& Z' u# C" B+ ?. l3 U2 o
        中医对于妇人、儿童的的研究由来已久,扁鹊曾经在邯郸为带下医,在咸阳为小儿医,张仲景《金匮要略》有妇人篇,王叔和《脉经》也有顺时养胎的论述。王叔和说:“妇人怀胎,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二月,足少阳脉养。三月,手心主脉养。四月,手少阳脉养。五月,足太阴脉养。六月,足阳明脉养。七月,手太阴脉养。八月,手阳明脉养。九月,足少阴脉养。十月,足太阳脉养。诸阴阳各养三十日活儿。”路志正先生认为,从逐月调养、生活起居、胎教等内容给予指导,对当今社会的孕期保健、胎教不无参考指导意义,值得发掘和借鉴。  f  [+ r! `6 V/ k
" o* J1 T1 `0 ^2 g( q# o! A
        古代中医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对产妇进行分娩过程的宣教。使产妇了解分娩的自然进程以及如何配合产程的进展,更重要的是将分娩说成“极容易之事,不必惊慌”,使解除患者对分娩的恐惧心理。( u  ~, E) O4 A" w  G' U$ k0 A
* j( a0 f& A3 S2 T. d. P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8-19 22:23:3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4年8月14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胜昔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
& |! `7 m" i. y$ o) ?" l  g- }. G  K3 W; G9 |) j
该书于2022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e1 H: I* r0 \6 R6 ^: I
3 E# q  v: L3 Q- Z

9 p3 m4 w8 I1 n! Q- O( j" t) {. L6 R$ t& k2 c$ w1 W* Y0 X  Q( W/ @  f& d
       主人公曹东义,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1977年考入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1985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读研3 E/ H: t1 Z) ?+ [

9 b: n8 h! H% h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河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等。主持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等多部中医学术和科普著作。
  K( h5 I# G4 X9 p& M7 }+ r4 |8 m5 ~" U3 S
0 f) D# ?$ S! M7 e5 S! z
8 E( h9 _5 m& b
         今天晚上听黄胜昔中医师为大家分享第十章:神仙手眼乃良春下半部分内容。2 H" y7 ^) K9 `: W! Z

, U4 O/ ^% |! `7 r                祝贺河北中医黄胜昔中医师在正定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今天晚上为大家分享第十章:神仙手眼乃良春下半部分内容。
0 n6 l, _8 S, m
" i* I6 H" h8 y) m' `        曹东义还走近了朱良春的家庭,走近了朱老的亲人,深深感受到,做一个大师级的国医,注定了要担当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的家人也不同于普通的家人,也多了一份奉献和牺牲的责任。
: P- C* v& V  D0 y' q( M# q
9 M( ~. @& m. E+ c2 ?3 f* z: R. Z4 c朱良春培育了很多弟子,加之其医术精深学养博大,杏林中人仰者甚众,常有从全国各来的中医人士拜访求教,家里常常是客来客往高朋满座。朱老夫人姚巧凤女士贤慧达礼,对来人总是热情款待,礼敬有加。去过朱老家的人无不说姚夫人待人热情厚道。但有几人能知道在大国医的背后,姚夫人有多少不易,付出多少辛劳呢?, n" Z7 G5 N! t
5 ]6 t  B7 T! P! G" ^9 H
朱良春先生有七个子女,还一直和母亲、岳母在一起生活。偌大一家人,吃穿用度柴米油盐,有多少含辛茹苦的操心事真是难以想象。
- }9 @) f4 i4 ~: V8 D4 H5 ]9 K' o: I0 \
        曹东义知道,朱良春家族有一支中医“朱家军”闻名医界,想必也有很多故事。听朱老讲过才知,朱老的子女和孙辈,很多都想追随朱老学习中医,但是,在过去的岁月里,想跟随长辈学习中医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也都经历了坎坷和挫折。  X( W- W; Z" j8 Y2 L
2 H2 n- s1 z. v- M
       一件古香檀木巨型雕塑赫然入目。雕塑以一棵苍劲的松树为中心,七只仙鹤围绕松树盘旋,松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仙鹤神形各异,但都依绕松树盘旋。这不正是朱老他们一家人的像征吗——七只仙鹤寓意七个子女依绕朱老这棵不老松,共同为振兴华夏中医而努力。其实,朱老他们这个中医之家不也是国家中医的象征吗?医术医德代代传承,家族兴旺未来可期,多么和谐美好的寓意啊!8 _. X- U% y9 j4 k: x
5 R& e$ y+ Z. Y2 ?; j# \- t4 [
         感谢黄胜昔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8-19 22:24:16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3 s' V* j2 R' x7 k, n+ D
9 T% }3 g! E& x2 V/ V$ U
        大家好!2 P( A( M- _8 [3 f5 R" Y* F$ ~/ |
' k7 l# e' z, Z) l0 x/ X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 y2 w8 Z; N1 o) t
) f0 f4 e1 W" T0 i  p( B        今晚(2024年8月15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t' q2 W, P0 t9 }6 n* Y4 z
+ i& u" l' H! K5 \# [0 E* d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五十六讲“活血化瘀药概述等”,内容为活血化瘀药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b  K5 E- {( J  o' c
, h$ ]- {) d) w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 p2 A' T7 q% Z4 v: B' k6 ]( d0 Q  N* o6 j  |7 J: @
        & r+ Y) x- e" y9 ]6 w8 b! M

) G* v5 T8 R- f8 i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 K; y! j8 y, A$ Q6 i  c$ t! j* s4 L6 ?7 e: E+ @3 m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与大家共同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的第五十六讲“活血化瘀药概述等”,内容为活血化瘀药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 h" C1 l- [! u. m3 C' Z" f: A5 A7 E
        活血化瘀药,是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的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0 |9 A9 ~" W# ^' j
1 N. d- I$ V# y) l
         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范围很广,如瘀阻于心所致的胸闷心痛、口唇青紫。瘀阻于肺所致的胸痛咳血、瘀阻于肝所致的胁痛痞块、瘀阻于胞宫所致的小腹疼、,月经不调、痛经等;瘀阻于肢体所致的局部肿痛青紫;瘀阻于脉络所致的半身不遂等。常用三七、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蒲黄、乳香、没药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桃仁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等。活血化瘀常同补气、养血、温经散寒、清热、行气、攻下等治法配合使用。
: t* X# x1 v5 |3 d+ I( H6 P, N2 |7 s( n  e  X9 A$ d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8-19 22:25:35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2024年8月16日)讲课组黄小平和大家一起分享《名老中医之路》:杨永璇老先生写的“我的学习方法和临证体会”。
0 T' R, S" F$ L  Z2 k+ G: q. d5 [2 `: I& \
杨永璇,上海市南汇县人,著名中医针灸学家。致力于针灸事业六十余年,兼通内科,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有较高的声望。历任中华全国针 灸 学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针灸学会主任委员、顾问,上海中医学院针灸系副主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等职。著有《针灸治验录》等。继续学习文中“注重经络辩证”等内容' _5 @8 Z0 k! B# \: ]6 ~- E

4 u( Z$ o3 X! l- S3 n' o& ?5 g" p              祝贺上海中医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名老中医之路》:杨永璇老先生写的“我的学习方法和临证体会”。. v9 a# n' X8 P" S2 h; A1 o8 F

  O  N1 s- q* @* y        杨永璇(1901-1981年),上海市南汇县人。幼读诗书,长而习医。建国后首批参加国家医院工作。毕生致力于中医针灸事业60年,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培养中医针灸人才作出了贡献。
$ w- O/ `3 v/ R( X
/ v: e5 x5 T$ Q! s2 p6 A         他17岁 受业于浦东唐家花园王诵愚先生门下,1921年返回周浦以“针灸疯科方脉”悬壶应诊。1937年迁居上海八仙桥行医。1952年任上海市中医门诊部特约医师,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中医学院针灸系副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1955年荣获上海市先进卫生工作者,受到陈毅市长的嘉奖与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
; R7 s7 F3 o) q+ E! [8 h. I/ v9 J& o4 E
        著有《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症17例临床报告》《新编经穴歌诀》《针灸治验录》、《杨永璇针灸经验选》,传略入选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主编的《中医人物词典》、《周浦镇志》、《上海市南汇县卫生志》、《上海市南汇县志》、《医林春秋》;事迹入选《名医针灸精华》、《中国医药卫生学术文库》、《中国中医药最新研创大全》、《医学知识集锦第一辑》、《海上医林》、《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第二版)、《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 p! S: r4 f% z1 z! M6 a. U1 Q. y$ y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