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周三(2024年6月26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胜昔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
9 |8 d, L0 C4 P' n) v: ]4 y: X
% v q; x! Q, l# \ Y该书于2022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m0 G }- S" f7 Z, P. j& s
9 v' O$ E# \8 ~3 ^! W2 z$ F1 M1 f7 K) s$ h( P" h+ j
6 a; S+ l3 G3 @) q- i4 m2 q
主人公曹东义,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1977年考入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1985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读研
9 Z8 p( w8 E7 D6 {1 E
; u* Z- d- p4 `6 N' k: o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河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等。主持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等多部中医学术和科普著作。, k* p& P1 L' {; Q$ k# G
/ t1 U E" h7 a' _. z; [
7 ]# S# x4 X7 f" q
1 G! C. e% @3 z) j( }: ?
今天晚上听黄胜昔中医师为大家分享第七章我以我血荐岐黄下半部分内容。5 I) P2 `9 L7 e) J6 [+ T. e4 \
2 a9 v8 M& o0 t. B. C 祝贺河北中医黄胜昔中医师在正定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第七章我以我血荐岐黄下半部分内容。; K# h) k/ @7 \' ]+ t
* B: N0 y# Q- T
朱良春、邓铁涛他们这些老一辈中医期望已久的,中医药受到国家的重视,中医事业后继有人,这是中医前辈们长久以来的愿望。! f; `% q/ @" Z% I
+ \8 z/ b0 f& H; A2 T/ o4 M+ F! Q: U( Q& V
( K2 K X; y4 ~2 A+ y; K' V; a作为著名中医学教育家,邓铁涛对中医教育和传承一向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路。先生多次说,中医学院的课程教育,在培养中医人才方面,成就巨大,不可否定。但是,需要调整,应该向重视经典著作和各家学说的教育倾斜。为了透彻地讲清楚这个观念,邓铁涛用了一连串生动的比喻:“经典是中医的根,历代各家学说是中医的本,临床是中医的生命线,仁心仁术是中医的魂。在学校打好基础之后,再在临床上磨练诊治技术,积累治病经验,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人才。”1 P u& t, h( d0 t# j3 n3 ~
7 ]) f3 C8 Q# [- r. c U邓铁涛认为,为了更有成效的创新,全国中医,特别是中青年中医,都应该先来个大温课,重读四大经典与历代名家学说,以提高临床和理论水平,在这个基础上,中医学与21世纪的最新科技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才能闯出新天地,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高楼必须建在厚实的基础上,中医药学之大发展呼吁打基础。然而“重西轻中”已成时尚,故必须大力扭转。否则创新也无用,也可以视而不见。
, q" J: M4 Y: _ m' k. L
) R! m$ S2 N. r+ P4 T7 z针对当前的中医教育状态,邓铁涛指出:“不能理论脱离实际,搞基础教学的老师,一定要有临床经验;临床医生,一定要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师带徒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属于继续教育,是传承学术。这次会议上的高徒,都是已经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取得了高级职称的中青年中医人员,有的还是研究生导师,所以,这一层次的师带徒,是一种提高过程,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入门教育。”
% J$ h: w3 t4 ^8 w, w s. w) e! N. N7 T
朱良春先生主张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临床疗效是生命线,千万不能丢了辨证论治这个中医的“元神”,他主张道术并重复兴中医。5 |7 g. Z. A7 } u8 j2 n
; W4 |# e, f' S4 R, R5 x5 `) }' @* [
曹东义遵照恩师的嘱托,不断努力,发表了很多相关文章和论著。
+ b1 P1 H, R9 f. O1 a6 z, V6 o# h* X. ^7 i
感谢愚公先生的传神妙笔,感谢黄胜昔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