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10 22:28:54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4年6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主编的《颐养天年》这本书的内容。
. F, D. e) n( v" j; g" h
' f6 G% O7 n) j8 J! n0 A0 z         第二章:饮食不作美食家,粗茶淡饭。8 e/ g4 F) k7 ]; S  s3 K3 P/ G
3 J, H+ ~/ [5 Y" A, u$ m9 }
       一、熟食有益健康,茹毛饮血不卫生。8 ~5 b" D' L+ U+ Z
9 u9 z: h6 l) e; l% V
       二、薪火传承,受古人尊敬。- c6 B- Y# z7 @% `# A+ \& E- `

( L8 C& M1 Z9 f      三、 认识消化,必须重视脾胃。+ i- h% ^3 \  K

( h: X- B9 B+ J" ~% c      四、关心老年饮食,感动赵太后。
; N: _: J% G8 Q- M$ D# e8 ^. i2 Q9 D8 z1 M* w3 i8 u
       第三章:国医大师朱良春,吃粥助健康。3 l2 q0 z# q6 `! y
+ p9 I( f( H3 H1 z. B# Q- D
       三、扁豆利湿健脾,用之得法。
6 b/ D; n0 I2 c( Y' u
/ y  I2 v" o, n/ I  ]8 D' o      四、莲子健脾常用,对证才是好药。
5 e$ }) ^" E( _/ Z5 C2 x; L9 u7 k
      五、薏米利湿,好吃又好用。4 r/ M- a4 y/ O$ o9 j; f

8 ^# U8 U- @( u2 o3 j6 a) x4 t       六、枸杞滋补肝肾,养血常用。7 C7 d% p; c! }* }
5 y: `. c& w) X% ?' l3 U8 p; E- K9 [
      七、大枣健脾,补益又甘甜。' ?  T# B; B% G0 _
. [8 `0 R( h$ Q& k6 v- {
      八、美食不能过分求,互相搭配有学问。* H6 H6 K1 K8 u- `/ k
. |  i3 \" S: c; L) p4 Z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 S7 F( Y  H$ F& W  t- U! T8 T% @! Y" a3 }% p& _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教授主编的《颐养天年》 第二章:饮食不作美食家,粗茶淡饭。   第三章:国医大师朱良春,吃粥助健康。7 w7 P9 q5 f& B

1 N3 a0 ?% P5 J1 U       中医看待各种食物,不是分为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按照成分进行分类,而是把各种营养进行概括,按照温凉寒热(平)“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青赤黄白黑“五色”,来论述其所具有的补虚泻实的作用。“四气”、“五味”、“五色”都包含着时空的因素,不是简单的物理、化学特性。
) z" D8 h, d4 X" y+ _% h* `: ^8 @* b
中华饮食文化与西方不同,西方讲究彰显个性,奶油是奶油,火腿是火腿,牛排就是牛排,各是一样,互不参合。中华饮食讲究的就是调和,从商朝宰相伊尹开始,就善于煲汤,现行的各大菜系各具特色,尽管原料一样,但是每样佐料搭配起来不一样,君臣佐使各有不同比重,因此也就有了北咸南甜,东辣西酸,色香味各不一样的地方菜系。
! @$ |" ~( I- f1 A1 Q
) Q! E9 i1 m- R' Q1 i# ?$ U当然中华饮食传统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既有传承,也有发展。
5 u; W" I, I+ p. u( {: Y4 L1 l) A: @* @9 K% j: Q: f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10 22:29:24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您们好!   
3 h2 K2 z+ }5 i- D$ Q5 v4 ?# j
  P( B- t) A9 \4 j! E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6 z! d) J5 }- Q# }  n$ }2 `0 h& v1 X
0 m9 H; A4 U: g2 @: `      2024年6月9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王洪昇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 `4 [1 g3 J% L6 X# u: k3 p
; y- H, i0 n) s3 ~; k! F0 v      第五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三)。8 n$ X& ^. m4 s7 H) [

# H3 a- m% W7 p& o4 u) I      内容简介:诊脉指法轻重与五脏的关系,并举下利为例说明尺脉候肾的重要意义;以五行乘克理论辨析脏脉的纵横顺逆和疾病的吉凶;脉有残贼;脉有灾怪。/ q& r2 j+ p) B
% x' Q  ?7 S3 D& g9 o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三)。( `3 ?- B2 _9 g8 z2 e4 F

! ]0 C5 Q; I1 N; k1 v, Q1 d  d+ d         医学问对,成就中医经典,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平脉法所刊登的“师徒问对”,就是不同寻常的历史传承过程:
, A- [' W8 o3 m& i
- j) {" Q& k1 J: O$ h& q- g        “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
7 c/ m, ^: ~9 E* W% N
7 Q/ {3 S4 j6 W7 Q" ]. j  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处言汝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 p9 {  c7 ?5 S5 X+ L3 ~$ d+ I9 p) X. E$ @+ t6 M
  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 N% v$ N6 [7 K5 a* E

' D9 k& R" U% U  k5 O/ _4 o# z  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 F7 _% Y% I+ w* B8 t/ n* n) }+ [; N( [
  问曰:人病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 ! c# M: c- @& ]- ^  y

3 ]8 d4 D. e5 Y/ f  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其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 D! V! Y, y: E0 j& `" G! S4 F0 b

* [+ Q3 y( q2 |, D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X* \7 ^* l9 P- d4 v
- i. w$ N$ U/ q! e2 p6 c8 o8 a% Z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精彩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10 22:31:2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6月1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7 ?$ z' r0 |4 s1 I* w
4 d; f2 J" W) i3 k4 L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3 L1 D4 ^4 {8 A  }$ y$ Y

3 c0 J1 A6 B2 K( U, |
6 M4 t) L2 S' k2 t
# ~! u2 r5 i  }: u7 T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x5 h( X% Y/ D" a) T4 ~8 g$ p; a* q$ H0 v+ z0 I' j- a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 [1 o( I6 G9 s+ C7 d; i0 c
" |7 e0 ?0 a& X% S+ I- l9 J2 Z& A
      第一章  扁鹊7 ^5 C0 |) y/ Y7 S

. k+ u5 n3 g: m0 {4 K    扁鹊秦越人是中医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医学的开创者,司马迁以扁鹊诊治赵简子的历史事件说明扁鹊的生活年代,以扁鹊诊治虢太子的故事说明扁鹊高超的医术和他的学术特色,今天晚上且听马京雪医师的精彩分享扁鹊诊治虢太子(下)。
% _; [% L7 o+ R9 n- o
. N; h8 r( H, N) n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一章  扁鹊之诊治虢太子(下)。
( |) |5 \* {7 e* N( @
. N3 ^  o3 _; x% `" o. a9 q         仔细研究司马迁与韩婴对扁鹊诊治虢太子的异同,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扁鹊救治虢太子的事迹,现存的记载最早的版本,见于韩婴的《韩诗外传》。对于这件事,几十年之后,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传》中,更加详细地叙述这个故事,在很细节上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尤其是增加了300多字的“学术”内容,并对见到中庶子的过程,以及中庶子所说的茅父、俞跗的故事,进行了简化处理。既有二人叙事方法不同的原因,也有其选取资料不一样的差异。比如,司马迁的叙述过程之中,对于尸厥背后医学道理的叙述,李伯聪先生认为这不太可能是司马迁自己的创作与发挥,而极有可能是他依据了不同版本的材料,或者是根据当时流行的扁鹊著作,进行阐述、补充,才出现了比韩婴叙事更细致的描写。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加以判别。扁鹊不但一个人会治病,而且带领着一群弟子一起行医,这在当时既是突破习俗的非常之举,也是一种无声的广告,这种与众不同的举止,一定会引起人们的议论。因此,他才得以“名闻天下。”扁鹊诊治患者,很有章法,有“临床路径”的意味。何者为先,何者为后,是一个有序,有规律的诊疗方案,或者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纳入了“临床路径”管理,这在2500年之前,无疑是很先进的诊治方法,也是实践出真知得出来的。虢太子的病情得到了稳定和康复,扁鹊师徒准备告辞远行,太子留恋不舍,称其为恩人、再生父母,一定要跟随扁鹊学医治病。
0 m, J: O8 `! g  ?1 p& z# T, J+ ~" ]  \' }+ U
众人挽留,依依不舍,都称扁鹊能“生死人”,也就是能够让死去的人活过来。“起死回生”的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 w+ ?% _2 Z  c" b2 G- Z. \5 x7 v- E/ z0 l6 p5 L, D& T
扁鹊面对众人的赞誉,坦荡而真诚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值得大家学习到如今。
9 Z' g9 a4 B- @- D8 r% U, n
+ g2 n5 {% p* ^' s       感谢马京雪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24 19:03:2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6月1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路志正妇产科学术经验集》之中医妇产科临床基础。8 [3 [; ]6 Z- P0 _' A

6 e3 A9 ^1 y: L. z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 e; ?0 H* d' x  M6 K) c% Q- p; N; Z# D
: U  T. o8 _/ T. N& }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路志正妇产科学术经验集》之中医妇产科临床基础。( G0 J% B  u3 O: q" d* l. C
( i0 F5 E+ f5 K. f0 r+ @7 F1 L) W
        中医属于全科医学,宗师扁鹊曾经“过邯郸,闻赵人贵妇人,即为带下医”,所以,中医名家经常治疗妇科病,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之中也有治疗妇科病的不少内容。% h1 z2 e$ v& a, U) ?

7 O3 D, {; ?' C3 l$ J( J& f* d0 q        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之《路志正妇产科学术经验集》,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X  l  P! X. D7 b6 u7 ]! D
. `0 y& V- J0 k: J' g$ E
        路老在进行座谈时说,中医药在妇产科领域有很大优势。比如:中医对胎教有积极的影响。古人很早就知道运用中医养生理论进行胎教实践,对身体和精神都很有益处。中医药治疗孕期疾病很有优势,可以避免抗生素产生的副作用。此外,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对一些不孕不育患者及妊娠呕吐等妇产科疾病拥有独特疗效。中医院成立产科并取得了长足发展,这充分证明,中医在妇产科领域大有可为。非常感谢你们为中医妇产科事业做出的积极努力,建立产科不是为个人,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0 Z" V$ H( o( |/ ]
6 K% n7 s0 K7 z1 @; d) J$ P
        感谢培红副院长、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24 19:04:0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4年6月1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胜昔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
6 \( V: Z! X9 n7 x4 D' H+ l& Q0 T) I
该书于2022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1 t/ Y: `, D8 {  j; e, Q* j) b5 D; P
$ `; a) ]; U) ?3 x6 F  G, @; o# [9 ]' P5 h8 D
0 r- s7 [$ {4 k1 s# _
       主人公曹东义,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1977年考入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1985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读研: _) s; [; U3 z8 ]3 z
" g9 X7 @! v, y: K1 \) ~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河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等。主持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等多部中医学术和科普著作。- ?. `, _6 y1 u' @3 _
6 A( C4 i& ]+ T9 _7 c! w
9 {+ R# i% \8 z" x" b& V& y( b

& O* ]/ t2 j  X  c) A         今天晚上听黄胜昔中医师为大家分享第六章英雄肝胆照华夏下半部分内容。8 Z. M; m: e4 k9 J' W0 i
2 K0 [8 T* }1 }: g8 W) z. d
                祝贺河北中医黄胜昔中医师在正定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第六章英雄肝胆照华夏下半部分内容。
+ D" B4 Y* q' s4 S  k& }# ]9 s% I' z" o9 N3 A3 {5 c
       曹东义发给上级抗击非典指挥部的邮件也得到回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来回信中对曹东义的建议给予高度评价,申请省局和国家局的科研课题项目也得到批准。
2 J$ O0 x$ _  u0 x
3 q2 F/ ?3 y7 E6 h" E1 u% l) L0 V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立项0398:“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立项04-05JP07:“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研究”。为了做好这两项课题,曹东义日夜奔波于抗非典一线,一面收集中医专家们治疗非典病人的辨证思路和医疗方法,一面采访收集全国中医抗疫的信息,着手课题研究并编撰一部记录全国中医抗疫的长篇纪实著作,把中医抗疫的艰巨历程载入史册。' g6 R! H) A( S2 E2 l0 y, `% w
6 b1 C" n8 U: s, s6 F" `& C; o
凭着多年来对外感热病的研究,曹东义认为SARS就是一种极有代表性的外感热病,以发热为突出证候,现在多认为它属于温病范畴,但是它自始至终都没有不出现神昏谵语、斑疹透露的营血证候,而伤气与虚脱却很常见,这与温病经典的卫气营血传变规律不同。《伤寒论》的温病理论并没有过时,曹东义在采访编写《中医群英战非典》这部宏大报告时,怀着激动的心情记叙了“史实篇”和“反思篇”。0 e% y" c$ f8 ?) F! L

  w# F: ]( S5 [. ~. a3 g! p       感谢愚公先生的传神之笔,感谢黄胜昔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 i8 K1 C2 K1 ]( d: _2 ^4 A. d: v
0 ^, t: ^5 P8 V+ J0 |( L4 ?. U

7 u& s. ?4 n0 O2 H$ l* _! H9 p         今天晚上听黄胜昔中医师为大家分享第六章英雄肝胆照华夏下半部分内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24 19:04:57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 h! V, N' x; }. T
# q) p) B- ~$ t: o' _        大家好!/ \$ T7 N1 O6 K; F, E/ h" M

* T) M& G, ]3 G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8 v; o: g' f: K. I* k4 W6 S

$ Z$ J: a! D0 u3 }        今晚(2024年6月13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O) e& S8 I, r, {
% G' D6 ~+ ~. D- d# I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四十八讲“消食药山楂”,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T" ~; N! H7 R8 k& H/ y. u- Z

9 l$ u6 A) X0 o2 u# J# ]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M: u6 S* i/ I! E5 U: `5 G) o2 l/ B

& |4 \6 H. u2 X& ]/ S        
: r4 O. d; Y) h. ?0 k
; c+ g7 W7 A7 ]) p' N# P7 c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X+ E) p3 T% C9 B7 \1 Q4 z

2 v+ S( K! Q, _& B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讲述了第四十八讲“消食药山楂”,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8 L1 y4 I# `0 j  H% @" Y$ v) d$ U: v& g* [" z) e
              山楂(学名: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又名山里红、红果、绿梨等,为蔷薇科山楂属的落叶乔木的果实。在中国,唐宋时期《本草图经》有云:“三月开白花,随便结实。其味酢而涩,采无时……他处亦有,而不入药”。三月开白花,古时历法为夏历(即农历),三月即现代4月前后,与山楂属植物花期接近,花色亦相符。酢同醋,味酸。由“他处亦有,而不入药”,可知当时应有至少两种山楂,产地不同,生于滁州者入药,另一种则不入药。结合附图,叶片基部楔形、有裂,推断此处或为现代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或山里红(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遂言世之山楂有两种:“一种小者,山人呼为棠朹子、茅楂、猴楂,可入药。树高数尺,叶有五尖,桠间有刺。三月开五出小白花。实有赤、黄二色,肥者如小林檎,小者如指头,九月乃熟,小儿采而卖之”,此种山楂树形、叶、花、果特征均似现代山楂属植物;然尚有“一种大者,山人呼为羊朹子。树高丈余,花叶皆同,但实稍大而色黄绿,皮涩肉虚为异尔。初甚酸,经霜乃可食。功应相同,而采药者不收”。两种山楂的树形、花叶皆相同,仅果实大小之分,大者可食不入药,小者入药亦可食。依李时珍之说,推测小者为现代野山楂,大者为同属其他植物,或为现代山楂或山里红。
. M/ I! A% b8 Y" g+ u6 X3 c5 V& U8 S2 O5 g: e3 R% t
        《中药学大辞典》全录《本草纲目》之说,亦记载山楂有两种,大者可食不入药,小者入药亦可食,附图似野山楂。因此,民国时期本草中所载山楂之原植物包括山楂、野山楂及其他同属植物。6 m- B3 L2 p. z+ `6 y

  H( G& |+ u% B0 c) i         1990年《中国药典》出版后,山楂的基原将野山楂删除,仅保留山里红和山楂,一直沿用,《中华本草》与《中药大辞典》亦未作新增。- e+ ]+ a3 E1 q5 B3 _7 q$ r( z

) j3 Q; F. V; H: i6 h) D         山楂的成熟果实与花皆可入药。其成熟果实为中药材山楂的来源,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积,化滞瘀的功效,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泄泻痢疾,血瘀痛经、经闭,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疝气或睾丸肿痛。; V* O' w  }- [3 u( R9 ?

) x9 u& P7 f; a$ |8 K         感谢张慧康硕士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24 19:05:48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讲课组刘云双今晚和大家一起分享《名老中医之路》  今天(2024年6月14日)学习的内容是“我是怎样学习中医的”今天学习的这位名老中医是: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沈仲圭
& c/ `6 O5 z, Z3 C( j$ e2 z( H/ s6 T
,浙江杭州人。早年受业于王香岩先生。一九二八年任教于上海南市中医专门学校,一九三○年任教于上海国医学院,一九三二年又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抗战期间,曾任北碚中医院院长。解放后先任教于重庆中医进修学校,一九五五年受聘到中医研究院工作。毕生除热心中医教育外,早年起即为多种中医刊物撰文,为普及中医知识做出了贡献。主要著作有《养生琐言》、《仲圭医论汇选》、《肺肾胃病研讨集》、《中医经验处方集》、《中国小儿传染病学》等。. N2 ^- q0 ~& s& S  T# ]
; B  }1 l5 R( @( A: I/ c' [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今晚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名老中医之路》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沈仲圭先生事迹。
0 v; x' E3 @7 L5 e8 p$ s  P& V- U7 s& o" `0 P
        沈仲圭(1901-1987),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伤寒与温病相统一。他说,读书是掌握理论知识,临证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没有基本理论作为实践的根本,辄尔(任意)悬壶,以人命为尝试,则难免误诊误治。反之,有了一定的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纸上谈兵,也易误事。理论与实践是一个反复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要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包括失败的教训。医学理论必须时时和临床相印证,体会才能深刻。如他认为《温病条辨·上焦篇》十八条所云“温毒咽痛喉肿,耳前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俗名大头温、虾蟆温者,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芩连,三、四日加之佳”一句,吴氏用普济消毒饮为何如此加减?盖因病在上焦,故减去升麻、柴胡升提之品;发病一、二日去大苦大寒之芩连,以免引邪入里;三、四日后内热之邪转盛,再加入芩连以清内热。总之,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临床疗效。/ B& M% w( O* N8 L

! [3 v* }$ ^0 _2 Z7 m
2 M  ]% ]. ]6 [7 d
7 ]0 h$ f) u( b" S; Y9 o沈仲圭认为伤寒、温病本是一体,不应另立门户。温病学说是在《内经》、《难经》、《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能补充《伤寒论》的不足,又与《伤寒论》互为补充,使外感病的治疗更为完善。4 }( B: s% n  |& Z: m

1 s% b% d/ z8 P" t        感谢刘云双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24 19:06:27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4年6月1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主编的《颐养天年》这本书的内容。
+ Q: H+ V, f, a. f; B
8 {+ M4 }# B3 F         第四章:宴请饮酒为快乐,嗜酒成性很难看。! c& X$ q2 i6 P( V

4 V( o$ O7 M% N9 t1 O       一、酒文化历史长,医学与酒分不开。
$ w  S6 A1 }& z! s& W( b3 T: u( h9 U5 U
       二、饮酒有度,古风存于《诗经》。1 r* ?, G, {% V

7 X: M# b# R: k' G- s8 v% m& ^- b       三、饮酒易出丑,造字可会意。5 d6 o; Y( t9 ~( G7 V1 |
& S: {8 M( K! ^7 Z* F! v( |' i$ W! p' h
       四、睡眠不求八小时,气和神安。$ C( Q8 n8 ^! U) O' z
" ^9 E6 i- t7 B( J1 L: l% Q5 Q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 W+ @& x" L. g% v* t; C0 G7 t) |6 S4 U7 s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主编的《颐养天年》     第四章:宴请饮酒为快乐,嗜酒成性很难看。酒文化历史长,医学与酒分不开。2 Q# \& _- h$ G* v7 D9 w. W# F

) i  O# G+ z3 C6 O9 b      《黄帝内经》之中,不仅提到饮酒可以治疗疾病,也提到饮酒产生的病症,以及饮酒与养生保健的矛盾。对于突然昏迷的“尸厥”病,《内经》主张首先是用针刺治疗,如果不能苏醒,就再用吹耳朵的方法进行刺激,再不行就用酒送服烧成灰的头发急救,并且强调说:“不能饮者,灌之”,一般的人可以达到“立已”,也就是马上见效。% q, d7 d3 `5 S8 Q+ w; a/ W8 i8 y0 g
* \# S! A- d/ r# c5 F; f
对于病情复杂的关节炎“寒痹内热型”,《内经》作者主张“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权贵的人,由于害怕针刺、火灸的痛苦,就用“淳酒二十斤,蜀椒一斤,干姜一斤,桂心一斤”,把后三种药打碎之后,用棉絮、白布“渍酒中”,晾干之后反复几次,再用生桑炭火炙烤布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并且,患者出汗之后,也要用这种药巾擦拭,居于室内,不见风寒,反复治疗几次就可治愈。这种经验很实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c7 s7 C7 v# W, m
$ @; O2 V* b+ m, ?8 d3 t
       酒因为有香气,一开始产量很少的时候,主要是用来做祭祀的用品。后来产量逐渐增加,达官贵人开始饮酒。藁城台西先商遗址出土了我国最早的酒曲,以及大量的盛酒罐子,可见当时饮酒之风十分盛行,后来的商纣王甚至达到了“酒池肉林”,极度奢侈糜烂的状态。因此,周代初期就有《酒诰》,奉劝人们不要过度饮酒。但是,劝归苦劝,饮还是饮,生活里饮酒的事情是很多的。从《诗经》来看,风雅颂各篇几乎都有饮酒的记载。
! T: D/ H* M5 J. K" C
* P, }. o- ]: Y& T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24 19:07:00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您们好!   
) V: i7 V$ A8 V2 ~  O3 o" v: G7 t0 M) b9 z6 T7 b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3 D- T2 U5 \& u" }( R
8 F" z; Q* ^6 e
      2024年6月16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王洪昇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 e" }9 ^% ]8 b3 Q1 m2 O" j+ e0 W, p. r: K
      第五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四)。
; G- m. R6 {8 Q1 U, I
' ?5 G; {* L' i      内容简介:讨论肝脏的平脉、病愈脉及死脉;讨论心的平脉、病愈脉及死脉;讨论肺的平脉、病愈脉及病剧脉;以春季肝脉为例,说明相克脉预后不良的机制;论体质肥瘦与脉象浮沉的关系;以五行生克之理,阐述节气和疾病预后的关系。) }0 W4 @6 I) E, w9 v; U) A& w
9 Y7 K# m5 D8 l; b4 V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讲述了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四)。
/ c/ E& O0 f: [3 `( z3 l2 F& y0 P" O" {2 R, _
      平脉法第二(5—13条)& z# \$ l$ P8 c+ r, H8 C* J
9 m/ B0 b, o/ t/ \: j8 B  |1 ]# ~
5.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 B! \2 _) E- ?$ g, K, C
1 h$ c$ s! `( [* ~6.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R0 w" l7 U: s8 v6 h
: B; h6 k) t3 N
7.问曰:人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
- ~* ?, f& @1 a. ]+ z
0 g, `8 z4 }6 S( h, W% |: `8.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 w, L9 X8 K( W4 t" m8 j& G9 T8 i8 h6 F9 r
9.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 e# ]- Z5 }0 k( I

( W0 O  {! R# `; U5 j3 L10.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菽者,小豆也。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一云按投。者,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肾为脾所胜,脾胜不应时。
; r+ D9 Z+ O$ Z8 P! [8 A6 B
- c6 o" |4 c5 E, k' [  c11.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6 N+ O* w1 _$ `- Y6 Z5 q" m' q7 o! g, ~& m
12.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脉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 g2 Q0 C3 p- \! y6 k8 G2 U" I* e! v- X
13.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师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何缘作此吐利?答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为灾怪耳。
- \7 J% L7 ~- ?! i7 `5 z- ~- w; p" g. z( W$ O
        中医几千年,关键在于有传承;中医师徒传承,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是扁鹊师徒;长桑君传给扁鹊“禁方书”,扁鹊传给弟子《内外经》,这是一个逐渐发展不断提高的历史过程。张仲景敬仰扁鹊的学术特色,因此,他在《伤寒杂病论》之中也有所体现。由此可以推想,《平脉》《辨脉》《伤寒例》都来源于张仲景,王叔和也加以继承,这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A# h# [- A4 ]* z+ G

1 d* t: Z3 l# V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6-24 19:07:3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6月17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 D' x' `8 C% I
9 E2 O) t9 N' j3 h( _7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3 l; d0 i- J3 Y9 N9 [9 d- P
$ X) N% m0 ~1 C8 F0 |8 H
7 ~+ ]; B+ x& ~- U; s" \" }+ b1 F3 {5 V2 T' l7 X2 [- a0 i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q  }7 P/ m5 v9 O

) m- h2 r  k" N& K3 Q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c  g% f2 c& X7 V$ p3 a1 H/ R

: {. E  V: s! a      第一章  扁鹊
8 E$ Q% K( j  R( H3 k. v5 o% w2 d- m& R4 _5 N, I
    扁鹊望诊齐桓侯的故事故事曾经被纳入到小学课本之中,陪伴我们成长,也给我们很多启迪。张仲景通过这个故事看到了扁鹊高超的医术,从而激励他留下《伤寒卒病论》的不朽经典。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启迪我们的思想,寻找中医学之根,寻找中华文化之根,今天晚上由马京雪医师为各位汇报扁鹊秦越人望诊齐桓侯。
3 Z0 Y3 [5 Y: h! e8 e6 m
! B+ @4 e+ z% I3 m1 b7 ]* R9 F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一章  扁鹊望诊齐桓侯的故事。1 \- `  l0 ~# V$ f

1 G4 M8 \7 a2 v' ^) i. F《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也就是高明的医生,不是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之后才开始治疗,而是在没有疾病的时候进行养生保健;一旦有了疾病,在早期就要积极干预;病灶还没有形成之前,就进行治疗。# p& _5 W4 i3 I/ C( ]
( n* h7 T4 I) m- N
治疗关口提前,这既是患者给予医生进行治疗的机会,也是给了自己重生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并不是人人都能抓得住的,桓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L7 i( x+ X! P2 J1 O% X

& p3 {2 x$ B3 i# `0 K0 J4 {( K4 F有意思的是,记载扁鹊望桓侯的早期文献,也有几个明显的不同。《史记》与《韩非子》记载的事件经过大致相同,在具体细节方面有一些出入。
9 \' b$ J4 O6 j! J, C$ j8 x) ]5 v
8 ~6 F" G. Q6 @: X$ D0 @' O: F7 t       在齐国的“与赵简子颇亦相当”的“桓公”,与“田氏代齐”的历史故事有关。8 [- s4 Z0 m+ V  a6 ?1 I+ w& p) n1 n$ I

+ Y4 M+ @/ o! _1 _田无宇,谥号桓,史称陈桓子、田桓子,他是齐国田氏家族的首领之一,为田氏家族第五任首领,承袭父亲田文子担任田氏家族首领。历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妻子是齐灵公和穆孟姬(鲁国叔孙侨如之女)的女儿,景公的姐姐。公元前571年—前567年田桓子随晏弱攻灭莱国。前548年,齐景公即位。前545年,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
4 R* c7 d. ~  G# _. x, L- p, L, d
6 J/ I9 [$ p! e* g: {) o2 w& ~4 L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桓子之子田乞(陈无宇的儿子,又称陈乞,即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
6 B9 `8 h3 i' ]
. k1 }$ q, [4 e6 Q( c! D3 I; A! y前489年,齐景公死,田氏掌握了齐国的国政。到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
* K* X( x& R) n4 h; Y! [- p5 S% C0 ]/ @' V& h# M
        不难看出,扁鹊的肺腑之言,与他长期治病行医的曲折经历是分不开的。
# X9 R" x' K0 d. T+ U; F/ u
. F  u! K+ v) a% w0 ~" y8 A可惜的是,桓侯听不进扁鹊的劝告,不相信扁鹊的先见之明,在接下来的几天之内,体内的疾病终于爆发了,等到他感觉到痛苦,去请扁鹊的时候,扁鹊已经离开了齐国,桓侯因为疾病而去世。
3 t9 D  d, Y2 U/ R$ @
2 T8 S9 w( o; [7 n, l) r$ p) X3 e( A0 e3 g- ^) r, ~  @

* k- \" L5 X# B& X+ U9 i( f          感谢马京雪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