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7 21:17:31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24年4月5日)的空中课堂由刘敬章主任与大家来学习《体质肿瘤学》的内容——扶正抗癌药。; b0 p1 V. g5 O/ G$ @* N" X
( i; g  w2 k8 e. G4 G! V7 x

' K- [; c7 O/ M$ H# X5 {
" v( x; V' i6 v% `( J《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自身的正气既决定着发病与否,也影响着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比如同样是新冠病毒感染,有的是无症状,有的是轻症,而有的会迅速转为重症。起决定因素的自然是本身的免疫力是否强大。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亦然,中医学从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7 b( O7 Z5 x, M% b

$ g. Y& q2 h1 ^* [1 I1 W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来学习了《体质肿瘤学》的关于“扶正抗癌药”的有关内容。癌症是自身细胞失去控制,无节制生长、风长、破坏了正常组织也要生长的细胞,因此说“不受管制的细胞就是癌细胞”,所以最好的抗癌药就是自身抗病能力,加强自身的稳态调节就是最好的治疗措施。
$ @& Z/ I) ?% A1 I' f( L# u7 x+ h2 J! a7 u
       扶正祛邪是一个原则,邪气就是非其时、非其位而出现的东西,所谓扶正就是回归常态、有序的生理机能。$ P8 P# Z7 [0 u- t& ^( |. I
1 |) r' O! o/ M+ O$ ?
      自然界的常态,就是天地阴阳的变化,四时之气的轮回,中医认为人也必须顺应这些变化,不顺应、不能顺应,都是病态。抗癌,首先要考虑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
+ X; Y$ j! k6 [4 G( y. I8 |1 I) y
) V# `: b' l$ n% Q+ h8 a" A0 f" n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7 21:18:15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4年4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这本书的内容。" O, g; K) k% ?2 z, g7 Q/ r/ ~
! j0 z" _3 w( c( `
      第三章:寻求他人来帮助,医治方法很丰富。
) k) x/ F# U& D$ U
6 r3 o# m, Z3 K5 n" n      第四节:即使健康六十,也要聪明一百5 O  G; t. }  Y
% g/ f* n0 ~6 w. s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6 ^2 p/ {3 y! i# P% U; j( X
" t0 v5 x  j  Z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  第三章:寻求他人来帮助,医治方法很丰富。  第四节:即使健康六十,也要聪明一百9 B- i0 [( V& ~& O7 A0 A
5 A2 _3 |. n& s/ M) s% _
        这个题目的提出,是从防治老年痴呆的目标立论的。要高度重视老年痴呆的防治,首先要提高认识,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病情严重之后才开始治疗,因此,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应该从早发现入手,不要把老年痴呆的早期表现,误认为是人到老年必然出现的现象。5 e- v! ~6 m' D1 }7 D. v2 W
7 q. o9 f9 @; I
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很早,散见于各种医籍之中,多被称为“善忘”、“白痴”、“呆证”、“痴呆”、“癫证”等。& R( A+ r$ x* x% q6 W4 O+ {
; N1 H& }/ z+ Y3 T, `8 I* [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之官则思”,五脏都与人的精神活动有关,并且有“脑为元神之府”的说法,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人的精神思维与心、肝、肾功能密切相关,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多与气滞血瘀、肾精亏虚、心脾不足、肝阳上亢、痰浊壅盛、浊毒危害等有关,可以辨证施治。
; ]( D5 Z+ g! A4 Y- y" {; t
% R5 `: ~" S4 N" |$ I( n临床配伍常用的中药很广泛,包括补益药、活血化瘀、祛痰开窍、平肝熄风等方药,关键是要辨证,努力提高患者的脏腑功能,疏通气血,调和阴阳等。
* s" S  L% b% y9 E7 u# b1 [' {- F% v) S9 z2 e% |9 \
常用复方也很多,可以根据病情选用单一方药,也可以交替配合使用。常用的方药有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补肾健脾养心;月见草油胶囊、复方丹参片、泽泻白术散、活血通脉片、愈风宁心片防治脑动脉硬化,改善脑血流,维持大脑正常代谢;地黄饮子合七宝美髯丹、左归饮合桃红四物汤化裁补益肝肾亏虚;珍珠母丸化裁治疗心肾不交;金匮肾气丸合当归芍药汤、地黄饮子合二至丸补脾益肾;逍遥散合涤痰汤加减治疗痰浊阻窍;复元活血汤、黄连解毒汤、黄连温胆汤、三甲散和通窍活血汤等1 Z. F5 a- \; b& |4 s

  D0 ]; f+ {/ g) d3 D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7 21:18:50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新春好!   9 d. f1 H/ H# l* J% Y
' A9 C5 L. V  {  Y* g  v* K& k5 h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 O1 s8 o) ]. U0 q
7 R3 @% N4 D: Z2024年4月7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王洪昇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q: I0 l% V- L& R$ ?; d

8 P4 U0 F* y( q* D- |第四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二)。内容简介:结脉、促脉、动脉、缓脉、弦脉、紧脉、芤脉、革脉。9 Q& u' ~/ ~8 [6 g

* N( g. r7 [6 V+ r      
. W  T0 i6 J: \& T, O6 c$ T7 b' \

0 U  O: P2 a2 `9 W5 _& R! E3 g, @" O2 K
       祝贺河北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述《伤寒论》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第四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辨脉法之结脉、促脉、动脉、缓脉、弦脉、紧脉、芤脉、革脉。
1 r$ Z* o8 h% k- N/ u- k* q9 ~9 g# q3 d4 t) X" I) [
         张仲景继承扁鹊脉学精华,六经辨证首先谈脉,然后才说证候和治疗。- f: Q4 x  K2 s+ V. r$ @' q
6 T0 ?3 `5 L& G/ L
         脉搏缓慢,有时停一下再来的,叫做结脉。脉搏快数,有时停一下再来的,叫做促脉,脉促表示阳盛,脉结表示阴盛,这都是病脉。结脉与促脉,都是脉有歇止,但两脉的性质截然不同。结脉的形成机转,是阴盛阳虚,阴气有余,所以脉来慢而缓,阳虚不能与阴相续,因而时有止歇。促脉形成的机转,是阳盛阴虚,阳气有余,所以脉来快而数,阴虚不能与阳相续,因而亦有止歇。但是必须明确结、促两脉,都是脉能自还,一止即来,而且歇止也没有一定时间。如果脉来中止,不能自还,而歇止又有定数的,那又是代脉危候,应当区别开来。
1 z9 ]. C5 Z$ i, a
* J# ^4 g2 e# i; V( u& ?* j      动脉与滑脉类似,实际是动必兼滑,只是滑脉流动不居,动脉动而不移,所谓“厥厥动摇”,就是对动脉特征最形象的描绘。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K' a& ?5 B4 f7 W& [
) S7 z* z7 g& N  f$ s* {2 c  ?- E1 N
          弦脉与紧脉,在外形上颇相类似,而性质上迥不相同。文中所谓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正是表明弦脉寓有浮紧的现象,但并不等于说浮紧就是弦脉,切不可把两者等同起来。为了防止误会,于是又提出两脉的鉴别要点,弦脉状如弓弦,端直而长,按之不移;紧脉状如转索,按之劲急转动。这就突出了弦与紧的主要区别,而不会误认。
: e0 F2 q2 Z) g! m& E: H" K; d4 |/ ^9 G6 u2 l6 {. C* z% m
       脉弦而大,弦而无力是阳气衰减,大而中空是芤脉,阳气衰减就会产生寒,芤脉主阴血虚,弦脉和芤脉并见,就是革脉,妇人出现这种脉就会患流产和漏血,男子出现这种脉就会亡血和失精。" j8 k& I* }! O+ \1 ~1 Y" h

4 `, c. X. {1 ]# _! R: N* H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7 21:19:2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4月8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9 [# K: A+ r' E; J$ c
5 d. k+ R6 d+ u' M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 Z) a/ ~- M" P( K( t+ v6 c; j" x  F3 Q1 B9 k
* _! Q" }  n, [! P
( }# h: W. O+ c% {$ L) B
4 g5 c7 g1 C- z8 C' Y" q. }7 r

+ e7 h3 v  b$ c8 J8 T0 v
! M. `3 `( A1 J; ?$ M/ t; \# z5 u
2 W: `" D0 S# S# L4 J4 O" w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 K( Y; H" U7 }6 ^7 x$ ^6 B* m' L
9 S1 I- X8 u. j, f) L

; j/ |/ i- t% _, b) U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1 |$ @0 N4 o! D
. o, s7 }  ^. ~$ t/ B  A2 a, {            第一章  扁鹊, Z9 z. ~! n, d" s! z( D
" S6 Y- Q+ A2 `
        “扁鹊言医为方者宗”,扁鹊为中医学打下了深深烙印,扁鹊开创的脉诊成为中医学独有的特色,脉诊是中医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是其对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根本认识,扁鹊脉学有那些特点?这今天晚上且听马京雪医师一一道来。3 P6 E* w: Z7 l
3 r2 ~3 _6 t: f9 L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  第一章  扁鹊脉学的特。
' n0 ?3 H( ^; I! b) H! R
( \% J9 X! h* S, d$ s       《脉经》卷五“扁鹊脉法第三”篇,共有三段文字,皆冠以“扁鹊曰。”扁鹊确定正常的脉象,一从呼吸与脉搏的比例入手,确定了“平脉”的概念,而且“平脉,病人无苦。”扁鹊认为脉与四时阴阳相应的观点,又对十二经正常脉象有十分细教的描述,并且从脉动特点,也即脉象形态上,区别不同经脉的脉学。扁鹊这种按照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一日分为四时”来谈论脉象的理论,是贯彻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也是动态的变化。《难经》作者,对《扁鹊阴阳脉法》中的六经脉象,和王时的日期,进行整理,分别叙述,并且在六经先后相王的次序上,也有所调整。0 w+ v3 \4 n( ~" s5 Q' F  W- m

5 g) n/ x/ F& U) U  Q+ z, w扁鹊六经相王的次序是:少阳、太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此次序与马王堆汉墓帛书两部古《灸经》的六经次序有相似之处,古《灸经》的六经次序,皆为太、少、阳明,或太、少、厥阴。
- T) O7 O: t& ^+ C0 i' N0 D, }
5 h  g* d; }* n0 |5 W+ g; s2 Z大概,阴阳学说与经脉相结合时,首先产生太、少的概念,亦即“阴阳之气有多少”的意思,然后才出现了“阳明”和“厥阴”的名称。
* F4 |; D2 V7 m: f) N& K- g' c8 i# ~8 N( h. a3 ?
太是巨大、很多之意;少则有细小、起始的含义。阳明、厥阴的概念,是阴阳概念进一步向微观和数量化划分的产物。经络在《素问》之中,是脏腑勾通内外表里上下,行其气血和进行联络的工具,已“退居二线”,成了脏腑的附属物,其时再论人体主时应天,不用经脉而改为脏腑,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9 `; O! S3 q5 f; I' g8 p7 d4 \) I+ L1 q
值得指出,《扁鹊阴阳脉法》对六经各脉的“动摇”几分,看得很重,是人体患病与否的重要参数,司马迁称扁鹊脉学“守数精明”,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7 i2 M, I+ w; l8 ]0 S, L" ?' ?/ |6 L
      感谢马京雪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7 21:20:0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4月9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为大家讲述《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扁鹊学术思想——随俗为变 以利天下。
. ~  l/ j7 u: T& _$ V1 ^6 |9 @
0 r/ _8 w5 {, b# i: t$ X8 z) K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 o6 h& P7 A  P( t4 i6 u3 J" P6 X$ e4 c! ^! v# C
                祝贺河北中医张海涛主任在任丘市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扁鹊随俗为变 以利天下。
6 k# \4 _( u) Q2 t5 `/ o* F" `- M( ~' R
       《史记·扁鹊传》所传医案皆为内科,然司马迁又称扁鹊能“随俗为变”,曾为“带下医”“耳目痹医”“小儿医”。可见扁鹊开“疾医”分科之先河,是内科、妇科、儿科、五官、老年病专科医学的鼻祖,然因其具体学术失考,难于细论。赵献可《邯郸遗镐》,及无名氏《扁鹊游秦秘术》,均为借重之作,并非“嫡传”。  b5 I* x( u4 m& }

0 A4 a5 w# g8 c$ [笔者认为,晋唐之后,由于集大成的《素问》《灵枢》《难经》《脉经》、《甲乙经》等著作大行于世,古朴简奥的扁鹊著作,渐次失传。扁鹊在中医学由原始医药经验积累,到成为系统学术体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秦汉医学,乃至于现今的中医学的开山祖师,他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司马迁称其为“名闻天下”“为方者宗”是确有根据的。
* v7 r& D0 E% D# M  C
: m9 a3 ~$ c. s5 w0 z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7 21:20:3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4年4月1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胜昔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 x2 W- L% R# P  W/ g8 I
; s& T3 G% H8 A$ o
该书于2022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 ^2 |) \& J" c
6 A# O. F: `& H: a
: ]& H( e7 R$ [2 c* w. K% F3 V
8 p4 Q: x8 `) B1 V- c. G       主人公曹东义,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1977年考入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1985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读研5 I5 U3 W) m- s- R; }+ _- d+ a

% \9 J+ B- C) L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河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等。主持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等多部中医学术和科普著作。: Z3 e: V6 |! [$ ~1 ?5 R

" j$ U6 Z: B+ d  }) R2 W/ X9 ~  u/ v4 |

) a# S4 f; h" ~1 v) `         今天晚上听黄胜昔中医师为大家分享第二章更无慈母望当归上半部分内容。
4 A. O5 k% }4 g  u" |1 f0 I8 y! ~, z
               祝贺河北中医黄胜昔中医师在正定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第二章更无慈母望当归上半部分内容。5 E# E1 Z8 G1 Q3 v/ d- t) |
/ s4 `7 m" d" m4 e# p7 s. v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父母是最早的老师,很多人都觉得母爱是伟大的,她的言行对于子女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我的母亲只上了半年学,是那个社会男女不平等,也是她为了自己的家庭做出了牺牲,但是她也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依靠查字典自学,可以读书、看报、写信,让很多读过多年书自认“文盲”的人羡慕不已。正是因为自己早年失去了读书的机会,所以她才希望自己的孩子要珍惜读书的机会。因此,她惩罚孩子不是打骂,而是用不让读书来“恐吓”,所以我对于不能继续读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也许这就是在读书很困难的时候,我读了不少书的一个原因。! I# k5 Q" N- A" m; z; J
/ M8 A9 z+ n8 b2 z! r* Q
       当然,母亲给我的精神财富,绝对不限于读书,她方方面面都是我的榜样。
$ B& H( a! I/ `: R1 J& c# P; n" \$ ?, B
# |7 m! o* c. r7 O+ W% b4 T       感谢愚公先生的传神之笔,感谢黄胜昔中医师的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7 21:21:17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u$ `4 {- ^. l4 V/ X
) w; N/ ^" w0 I" \; y
        大家好!
% l9 T1 ~' q; o% l  F% X  E% a! D3 w  s: r( O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2 O  T$ n) K! |* O0 {

7 T) c7 r0 ?' @  Z; [0 q6 V        今晚(2024年4月11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7 t& E" Y% L' s& N) r

2 f+ f& p. [/ {% Y3 s- o# w  L6 ^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四十一讲“利尿通淋药滑石、川木通、石韦、萆薢、海金沙、瞿麦、萹蓄、地肤子、冬葵子”,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j0 A1 h9 A' Y5 |
/ w. M0 C, q% c+ y* F9 I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y6 y9 U- L2 Q5 S3 C* H# |
0 d1 I6 J0 X* m; i5 d
        1 }9 E: F6 g, A/ N% Q- }
! J5 e8 w8 S' {: f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6 ]! t, u4 y, @3 G6 n. d& C1 k, L! b* v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与大家共同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第四十一讲“利尿通淋药滑石、川木通、石韦、萆薢、海金沙、瞿麦、萹蓄、地肤子、冬葵子”,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 }9 V6 D; }( `9 G/ R& d( _' d. |( ]. k) ^
        利尿通淋药,多具有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功效,治疗下焦湿热,利尿通淋,清解暑热,祛湿敛疮。
0 [3 R' {. _( O% o8 h8 Q; O( ^  c. m7 U0 [% E" f$ A6 W' G( f
      滑石可以用于身热,腹泻 ,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 长年(《本经》)。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别录》)。燥湿,分水道, 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偏主石淋为要药(震亨)。
" C" o0 a4 O+ S
2 X8 [! G7 z+ w2 Z6 t' B* \: u        石苇,又称石樜、石皮、金星草等,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高13~30厘米。生于山野的岩石上,或树上。利水通淋,清肺泄热。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 l7 {& M6 W- n. t
7 J: v* y8 E' X           地肤子,别名:地葵、地麦、落帚子、拉丁文名:Fructus Kochiae Scopariae.石竹目、藜科、地肤属植物,一年生草本,高约50~1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绿色,秋季常变为红色,幼枝有白柔毛。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功效,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喜向阳。以选向阳、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上栽培为宜。
$ z" V. N' _" B% Q4 \, w
3 }, r; {% M$ d% l6 x9 D; p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7 21:22:15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黄小平和大家分享《名老中医之路》,今天(2024年4月12日)介绍的是:
+ {0 g: F" B. u' B0 v, x9 X) O4 K
3 P% f" }. X0 m* k+ x时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教授关幼波,题目是:涉医征途回眸
6 ^! @4 s4 h" d1 D+ i. Z4 P+ ]. ]( @$ _$ M8 e5 T  e0 N9 Q& T2 a
关幼波,1913生,北京市人。医承家学,广撷博采。对于肝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有关同志协助下,创制"关幼波肝病辨证施治电子计算机程序",获得成功。著有《关幼波临床经验选》等。& e0 _6 a$ o/ m7 T. i* E, p% X* c. d$ G
3 C0 ?: z4 J- o( l3 g) F- \) p3 K
                 祝贺上海中医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和大家分享了《名老中医之路》时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关幼波先生的文章《涉医征途回眸》。
) L9 W' k! U5 L4 \/ M* h" [4 Z0 k- B) B2 {' W! U
        关幼波(1913年-2005年)先生,从16岁起便经常与哥哥一起随父学医,他们除学习中医理论外,时常在父亲左右侍诊,帮助抄方。父亲关月波擅长内、妇、儿及针灸等科,对时令病及妇女病更是擅长,深受群众的敬重。其父一再告诫兄弟俩:医不在"名"而在"明",医者理也,认清医理才能治好病。学习经典时要明其理,知其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不能泥古不化。还教育他们:治病救人要重义轻财,不能"为富不仁"。其父是严父又是严师,不准他们在中医业务上有一点懈怠。一次,他的哥哥在抄方时将"橘红"误写为"菊红",他的父亲便勃然大怒,当着病人狠狠地打了他哥哥一记耳光,从此不准其再学医。关幼波随父习诊多年,但父亲从不让他独诊,而要求他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父亲临终前,抱病抽查了他的3个脉案,确认自己后继有人了,满意地对他说:"你可以治病救人了"。
0 \$ Z2 i; u- b3 ]* {% T5 Y& |  e- e+ A0 a: _
       他曾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同一药房坐堂。关幼波每天都提前来到药堂,细心分析施今墨的脉案,还亲自询问病人服药后的变化,凡效果好的经验都欣然学习。日久天长,象孔伯华、肖龙友、汪逢春等名家的经验,都被他"偷"来运用于临床。他广交同道,互相切磋,深探医理。前门地区名医康乃安、赵瑞麟、贺惠吾等都是他的挚友。康乃安在临终前,把自己的祖传秘方"鹅口散"传给他,经他推广使用。, p# f( u3 p4 c% Q: ^7 d  T$ k

( O, ]7 ^2 Q% q" z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7 21:22:59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4年4月1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这本书的内容。, y# {& C! x9 @
; m1 m" @- {9 ~" w' S; x& E* y
      第三章:寻求他人来帮助,医治方法很丰富。
2 ~$ C3 r8 O* L6 w& c0 G9 N
* x& V5 W! y" V$ z( ^% f      第五节:中西医并重,会师亚健康+ P& i! q: s' ^2 r4 l6 m  i
' j3 a9 L) @% i  a( y4 p6 {5 G
      一,疾病模式绑架世界经济。
2 p- ?( H0 p8 d% n8 I0 x
$ ?6 z8 q6 r' w* _8 ^" t- z      二,疾病模式迫使中西医越走越远。
3 r! b" U4 g  a% M  ]7 }0 D  u8 C# @* d
5 V4 y% Z" f0 q7 L) C     三,回归健康本意,告别亚健康。3 F& |! h, V( F0 X

6 P$ C4 E1 a# \; {2 d     四,中西医可以在”亚健康"的阵地上会师。
' x  W6 E1 N! _, z" W9 s6 T4 O3 K, Y1 }' g0 W- ]1 o! ?
     五,亚健康系列教材推动研究深化。4 h, D' _+ p/ x6 V8 B
% f; N- {0 i2 W$ ?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2 X. M* k0 I/ ^8 [( p: X9 S9 ^7 V  p* f2 G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
) u9 J8 p6 D+ r3 a! [, b( V% h' K
3 q# G) a; {+ b$ M! L) K" ~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 第三章   第五节:中西医并重,会师亚健康。  ~: t, o. ~, o- e4 s' O

6 U; D2 o) b5 x       1945年中国与巴西发起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亚健康也是中国人提出的新概念,这就让治已病、治未病衔接起来了,也让中西医有了一个沟通的平台,是一个交界区。西方医药的疾病模式、所谓分子靶点的精准治疗绑架世界经济。也造成了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的医学难题,需要中医智慧救世。未来医学应该回归健康本意,帮助人们告别亚健康。中西医可以在”亚健康"的阵地上会师,互相发挥各自优势。为了推动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孙涛教授等组织编写的亚健康系列教材,推动调理亚健康技术进步的研究,也逐渐深化。7 n+ p0 n9 @# Z3 J+ S( q
; M+ E1 |6 ?* E* c: ^6 d8 g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7 21:23:32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新春好!   
' c$ V2 D$ w4 I' i2 w" ~! s7 U6 k6 X# v  i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o8 m' X1 G, |  d; E# C7 y- e$ D" `& c8 O9 E. r
      2024年4月14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王洪昇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X5 u1 j0 z' U' x
9 H8 ^( [" s2 ~; X
      第四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三)。
3 ]/ W, C; j+ M7 ]! K+ U7 I1 t8 k% X' q. [+ J4 N+ d
      内容简介: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脉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若汗濈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
1 P7 U( ^: S7 [8 M- p# l9 k6 B+ D7 k; A
          祝贺河北涿州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讲述了 第四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三),主要讨论了“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的主要内容。
" y  \) B/ X1 C, U" T! E! v6 X# Y
' ?! l, d; r7 w2 d! l7 C' T  ]; ]  t         出汗就退烧,如今都知道,《内经》两千多年之前说“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服桂枝汤之后,加用啜热粥,热敷来帮助出汗;有人正气虚,不能顺利出汗,经过多日努力,而发生战汗,就像举全国之力,拼命一战而获得胜利;不战汗而痊愈,是身体正气不虚,可以轻松得汗而痊愈。当然,内热消散,炉烟熄灭,也可以不出汗而退热、痊愈。
! m8 x  Q' [, Z  N# |# q5 n, j4 ~1 L3 Z6 u6 k+ i$ Z
       痊愈的情况因人而异,也可以从脉象、症状、时辰加以推测,来预测痊愈的时间和过程。读古人的论述,可以了解当年不做“核酸检测”,不化验白细胞,也能掌握疾病的进退,也可以加以治疗,从而帮助患者早日痊愈。
+ O4 K% l. k  R6 x
* o4 t$ c: k4 s2 A( L
2 G) j) R/ B& E( O8 f; j
; k) ?4 Y: r+ n1 ~( F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