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3-18 21:40:13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4年3月1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这本书的内容。; z6 n, [7 Q4 `- ^7 m4 m. A+ [

+ @4 g# _3 c% r  s5 c        国医大师李士懋的 序言:健康长寿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不懈的追求,中医几千年以来,对此积累了深厚的理论,探索出丰富的经验。$ m' L. Z. M* M4 T

* H; a4 ~& B2 x5 r/ B, x# Q  K0 Y: }        引言:养生保健是中医的一个理念,也是古人千百年来不懈的追求,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探索的道路曲曲折折,逐渐寻找出来一些正确的方法和理论,值得人们珍惜和借鉴,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随意创造,也不能推倒重来。
- F4 B& x, x( G6 S) o6 V5 o
5 R  B9 U* k* D( k; {( q5 S& W       第三章:寻求他人来帮助,医治方法很丰富
, C$ q6 w! F( i
* W3 h! w" L# W" W       养生是每个人根据的条件,身体状况自己去做的事情,是主动的过程,而治病则需要求助于医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医治。被医生治疗时,可以知其然,更多的是不知其所以然。$ i$ h' N1 T  r; ~8 R
$ X; d0 A; W- S
       中医的健康观是动态的,随时随地在变化,治疗疾病,调理亚健康,应该与医生、体疗师、健康专家互动,以取得更快,更好的效果。要达到能与医生互动,就要了解有关的知识。
1 |0 H, U- S# b& w
: S: |6 m/ L, p0 z# u: d+ x# d3 F       第一节:辨证治病,辨体养生0 O- |$ j# i! P

+ K$ w2 @) n* v4 b& U+ z3 |       四、外治内效,技术载道
3 R8 K( {, ^* i) }* h# w2 [" h
- @5 g9 D& ]" B        1、内服中药,起作用主要靠化学物质。5 l9 T+ E  P* G( Q7 Z& a
2 }; B) Z  v. a! y4 |
       2、外冶法很丰富,作用原理是能量、信息的传递。9 Y5 @/ _' P9 t0 A0 ]0 T; ?" b
; R  ^& a4 E3 U" [6 H: {
       3、内外相关,”神机”与”气立”和谐有序。
! l% C; Y  k8 L0 e4 R5 ^/ M
2 U& A  Q- X2 f4 v6 W       4、”内外相关”指导”内病外治”。% v- U: E( V: I4 H

' S6 x+ u) o- {       第二节:内外相关,手法通玄4 ?4 P& v. X0 H3 G" E" n. [: \

) ~& w& n; H$ ~( m( s       三、伏贴膏药,冬病夏治
1 p$ \# ^/ [2 I  e4 {! |  b3 l. `/ _. ^* {
        1、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4 p% B) ^+ S% _  e
* @* M8 r  M6 e* k3 i& w        2、无铅膏药的做法。% P  c: T( N( j0 F# Z: l- L
0 X' S3 e4 Z2 y
         3、冬病夏治历史悠久,三伏贴火爆医院。
& P- _% ^7 c7 g( _& e0 h- W9 D
5 A4 ]0 X' P4 M, }: U       四、圈疗涂药,内病外调。
% _  F/ X4 I$ {) q0 @* N; K' N6 N  n8 M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X1 v: G' c7 C: F6 H1 I5 O' M1 z1 L

9 V: T7 Z5 j# [) `+ o: U: Y! ~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第三章:寻求他人来帮助,医治方法很丰富       第二节:内外相关,手法通玄% c6 J& H0 ]: D7 ?4 k3 D7 E

! F5 J& f3 `$ P; G       三、伏贴膏药,冬病夏治        1、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2、无铅膏药的做法。         3、冬病夏治历史悠久,三伏贴火爆医院。
- Y' n2 G' f9 H3 _# B" p
! b- t- c( J; ~+ N) A- }4 Z8 f/ X        四、圈疗涂药,内病外调。  K" x/ H8 Y+ u7 p, a+ U' ^' ^7 p
) z$ q) G* d0 F+ w( _4 X3 M, Z/ Q
       传统膏药,俗称黑膏药,是因为其中有“铅”,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剂型。其有保护、封闭和治疗作用,膏层较厚,作用持久。2 }! S! ^1 e# {0 E1 S+ p
  r) _4 O7 {+ Q: R2 p* J9 k6 ~5 {
       敷贴膏药属于外治,从而避免了内服药物的毒副作用,再加上疗效确切,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清代的徐大椿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 Z+ D5 J& V7 {$ l

" z1 E# x% x3 G2 \0 Z# f& H《中医药学刊》2003年第11期,介绍了陕西省名老中医刘俊岑先生的“药圈疗法”,对他此前的临床经验进行披露。刘先生当年已83岁,1920年出身于河南洛阳一个世医之家,自幼饱受祖传药香的熏陶,耳闻目染,收益颇多。“刘氏中医药圈疗法”,用中药液在体表循经络选穴画圈,内圈拔毒邪,外圈护正气,相反相成,内病外治。通过近50年的临床反复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7 Z. _/ n) }3 d9 M; |! [
* B1 f% z, X  M2 T( e1 Z) r
1991年10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出版了《癌瘤克星——神圈刘》的专门著作,这是严志忠编写的一本书,用十万字的篇幅介绍了很多典型病例。由此可以看出,刘俊岑先生在不断地实践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了这种自成体系的“药物圈疗”治疗方法。
0 }% u# y( b" T0 Y( w5 s; n( F6 b/ r7 q, d5 }' \" W% ]% V9 J5 v8 @1 c- c5 \8 n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3-18 21:40:45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诸位讲课老师、中医同道们,新春愉快!   + s0 ^+ G' i( f+ d* B' N, |
* A0 [7 @& w3 k$ @7 G7 e# k* O' Q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3 x5 Z/ \  x' H0 \
( d0 C: N. x  Q6 T8 W6 H, c% V8 D2024年3月17日20:30(周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王洪昇讲述《伤寒论》又和大家见面了,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感谢您们的聆听、鼓励和大力支持。
5 B: H6 l' r; R' I! H) c9 w2 ~' \5 G, O$ O/ @
第三讲 《伤寒论校注》中校注说明、校注后記及序言(上)。本讲内容简介:《伤寒论校注》校注说明,校注后記简介。
$ f: E3 M: @$ p4 M2 O! Y2 i% M+ B  B* s/ M1 g' U$ e3 w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讲述了第三讲 《伤寒论校注》中校注说明、校注后記及序言。" w4 |9 R9 k% B  j# `
8 n' {5 G+ B9 Q0 i, c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后,受到历代中医学者的重视,在当代被列为“四大经典”之中,学习好这部著作,是成为一个临床工作者的必修课。
: W! l3 F0 R' t2 V; x) j  U4 H( C, I$ h' h5 j8 Y) X
        《伤寒论校注》是劉渡舟 、錢超塵、毛雨泽、 郝萬山、孫志洁、 裴永清几位先生,在1989年所做的工作。《伤寒论校注后記》说:! b4 ]- Y7 n1 o! O% J
+ K( @! t% t) l8 {
張仲景名機,漢末南陽人,《后漢书》无传,简況見唐甘伯宗《名医録》(已佚)。北宋林億等校定《伤寒论序》云:「張仲景《漢书》无传,見《名医録》,云:南陽人,名機,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始受術于同郡張伯祖,時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師。」仲景先生写《伤寒杂病论》,約在建安七八年左右。由于戰火連年,撰訖不久,书即散乱。晋王叔和得其伤寒部分,編次为《伤寒论》。' X8 _. k, _# m% Y8 G$ ?  _
: L# j' {0 C. u& G3 \7 L) @
叔和撰次整理之本,历代医家莫不传抄研习,因而传本歧出,訛奪倒衍,不一而足,至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詔定校勘頒行,《伤寒论》之本,始定于一。《伤寒论》將理法方药結合在一起,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及杂病,始創「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方法,其中397法,113方,继往開來,博大精深,驗之临床,效如桴鼓,为后世医学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礎。《伤寒论》不但对中國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而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有着深遠的影響。所以后世莫不將《伤寒论》視为医家之圭臬,用以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踐。因此,整理研究《伤寒论》对继承和发揚祖國医药学遗产,对研究中医临证医学及研究中医辨证的理论和思想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9 q- x; V1 O, R# R
" {! C7 s  [9 e/ n- j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3-18 21:42:1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3月18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5 M. S% a2 }( J. _2 f/ d$ f  F: z, N, v" U" D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 I/ v" t* p1 y2 W5 w
) _% l4 i1 A; N
9 m. T, {) d: \0 a- l5 M
2 Q1 T1 g+ I$ ?# [
% Z8 J/ M* }7 O  h6 j* a" c" ?+ f; T/ u. T! q$ u" A3 l0 r# y
3 q0 K& T8 ?0 J' S9 @. W$ `
# V  G5 Q& L9 \8 N2 {9 n4 C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8 O! E8 T" b# f, F( [; Z+ ~$ y5 k( u# l6 j

# f) U% V$ F7 S  Z; W. q, y0 l
! q$ h+ O+ S2 ^3 z# c) f. `& L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7 P# K9 V  O  n
) b5 [! X9 D, r9 @$ i% L            第一章  扁鹊
) r% g6 B" q. X  p/ j
  E/ U( V. {+ R        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春秋末期的医学家,是第一个记载的民间医生,是中医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医学宗师,扁鹊的很多事情扑朔迷离,成了虚化扁鹊,虚化中医学人士的把柄,尤其关于扁鹊的著作的问题,长久以来争议很大,今天晚上且听马京雪医师一一道来。
) t" l! x+ W& A, V) K# O" f. B
1 Q$ Y' N/ k; r& d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一章  扁鹊8 [2 Y+ \2 m& C) Q

3 \& n' K& k( V1 @/ `5 y. y2 [        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春秋末期的医学家,他的事迹是历史学家司马迁考证后,记载于《史记》之中。他被称为“方者宗”,是后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张仲景心目中膜拜的明星,至今仍然不能改变。然而由于年深代久,他的著作被后人吸收到《素问》《灵枢》等古籍之中,他的具体成就逐渐被埋没了。
7 _* b; _/ V7 x/ l. _  n+ y8 t  F- l$ U9 P) n
        但是,经过汉墓出土的中医文献,以及深入考察王叔和的《脉经》,我们可以比较完整地看到扁鹊对于中医学的巨大贡献,他除了创立临床各科,会四诊合参之外,关键是建立了中医理论的完整体系,就是把摸脉作为一个标志,然后把呼吸与脉动,与气血运行、与天地阴阳相联系,来推测气血循环的异常情况,“损脉”、“至脉”,是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的两类模型,根据程度不同,各分五等。5 m, ^; R4 I8 K) H5 }+ N! u

  J  P  B! a4 K+ j8 d2 v         扁鹊这些思想,后世有继承也有发展。
4 H1 j3 M3 T. g) g! T2 d
. A1 a: {0 U2 L5 y# f         感谢马京雪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 17:25:2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3月19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继续为大家讲述《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扁鹊学术思想——五脏有五色,望诊能传神
( j  t7 h! ?7 E- g$ X% x* z6 i! A8 {# V: k/ ?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8 Z4 j) w) ]. c, q) C* `9 ]/ ^* Z6 W% ]' n3 [2 V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继续为大家讲述了《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五脏有五色,望诊能传神”。
# D0 h0 ~4 z% f! Y: A
; u! C! ~. C, ~6 O       西医解剖认为,脉管、脉搏与心脏有关系,与血液循环也有密切联系,如果说诊脉与肝脾肾肺有关系,缺乏客观依据。中医无论是《素问》所说的“脉口独为五脏主”,还是《难经》的独取寸口,都与扁鹊倡导的诊脉尽见“五脏症结”有关系。
; Z* x0 ^, V6 Q: p) L9 [- _" k! T& O) x* k/ t- w) I6 O2 x1 N/ d
       古人对脉和血的认识可能在远古就有了,因战伤,劳动中的破伤会引起出血,而体表浅显的静脉和耳前、腕后等跳动的动脉也比较容易发现。脉最初的含义可能是脉管,即《灵枢.决气篇》所云:“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6 n0 e1 J; \6 D% R. h9 L! M2 `* |$ E" P% B( [" m$ Y! x# u
后来脉诊出现之后,脉的主要含义便转为脉搏,所谓有脉无脉,脉象如何,皆指脉搏而言。
5 V; I( K" o0 S1 K; ?6 H7 C  O% l: I) y  N3 C! j. {
虽然,浅表的静脉和动脉容易被人察,但人体内有多少条脉,这些脉与疾病的关系如何等,是不能仅凭知觉获知的,而是需要在医学实践中反复摸索,总结抽象和验证的,最初关于脉的条数的认识,不是十二经十一经。, i: x' d( m! O' k9 @, d0 P1 C. k" v
# b+ |5 D$ M+ }4 p/ e, i1 D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中,保留有肩脉、耳脉、齿脉等阴阳学说与经脉相接合之前的原始经脉名称。2 h* f& F% F6 C2 j* ]0 ~7 F( |; w
' J# {, o: d% t
       古灸经的特点为:有脉无经,没有经脉、经络、俞穴的概念;脉的走向多由四肢向近心端走行,并且各脉之间不相衔接,不构成周而复始的网络联系;脉与脏腑罕有联系,没有与內脏的属络关系;治疗上仅有灸法,没有针药疗,.并且无辨证施治的迹象。从而认为,这两种古疚经“有关经脉的理论,还是处于比较幼稚的,尚未成熟和定形化的阶段.……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提到‘中经,维络’的话。西汉初名医淳于意传授弟子时已有《经脉高下》《奇络结》《上、下经脉》等专著出现。”从而肯定这两种古灸经绝不是西汉时期的作品,有可能著成于扁鹊所处的时代之前。) I: Z) I: F1 c: Y2 t; x
% v: c" ]& a9 V/ v* Y, l, |
        感谢张培红院长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 17:26:5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4年3月2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胜昔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 T4 v9 D$ x1 f0 u

7 s' q. S/ g1 q7 |* q6 b. o该书于2022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 c% }% v- M; Q' f- j) ?2 r, z4 h* Q
+ x0 H% u7 ^& M& ~9 Y/ z! P6 S* V

7 w' v$ n; y) g0 n 4 v$ F" a% j6 l4 f! N

! O  A" Q2 D6 f3 d' ^) l5 { 8 ~/ I! i6 R3 J( j

4 N  W! W/ V+ h0 }本周三我们主要学习,岐黄使者9 n$ m# ^% x$ Q1 n7 c% B. G

3 z7 M% G, `" I, Z% [        主人公曹东义,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1977年考入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1985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读研$ u# B! U! o- d7 g1 R& t

, \, ?& X) P& M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河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等。主持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等多部中医学术和科普著作。; x9 f- W8 {) ?

6 K2 y+ `7 {% e) t* ?. J曹东义为什么学医,怎么学的医,学成之后又是怎么行医的,书中都有答案
! X, X0 }4 O2 Z% b3 m
/ K7 I. y0 f( u/ E/ n1 G第一章     仲景村里的药箱君
  k1 `5 p: k+ M9 j' x9 Z, Q6 q
, {9 \+ {* n* c3 I4 h* v7 I第二章     更无慈母望当归$ O" c, ?! f; {
  `5 v' X' J2 _! r
第三章     远志去寻使君子/ q( `; P+ L" X) A$ `& s
. `6 L9 q4 P, k8 b* g3 T* {0 P
第四章      厚朴继承神农药: j1 x( X4 f5 h" ^4 A+ D" E

. i1 F5 v- W$ @3 {  A第五章      誓愿普救含灵苦* o) r) C: Y  T3 f$ S

! X) n/ V6 S$ R) X$ M第六章       英雄肝胆照华夏
0 e4 }' Z0 O% B% r+ g9 h) C: u3 v  G* R6 u% h: W3 |' Z
第七章       我以我血荐岐黄
- T4 `: j! Y1 i# t: F6 [1 A" t$ L
第八章       斗士诚坚共抗流
9 @* O4 a3 o2 o
/ M) k+ r+ f' h  Z第九章       却是人间奈废兴
& ~  J' f" x' g+ S
3 e: O$ L8 N3 j! @& ^( l9 s第十章       神仙手眼乃良春2 E& U9 ?' a( V0 Y9 O# c

6 g, {/ }4 T9 K/ N) E2 G- x2 G6 Q第十一章    生生不息杏林风2 {6 v! D8 u6 Z) o- ?" A
) r- l3 B4 q/ c0 j
第十二章      玉竹重楼国老家
( _0 D* n3 n# i1 i7 Y8 s6 O' Y* T( g) O/ o) z
第十三章      秉笔春秋写岐黄0 P# E) Z" D* ?( {7 @
. @* P+ M# `5 {5 t& F& i
第十四章      不负黎庶不负师* s/ G) F8 A  [8 _# ^  @3 A: b

7 K( }  y* o( Q5 Z今天晚上且听黄胜昔医师为大家分享第一章仲景村里的药箱君。0 A$ L1 x$ g( ]1 _8 y3 E
4 {; H; \# M- w5 ^9 O
             祝贺河北中医黄胜昔中医师在正定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作家愚公(胡君)先生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第一章“仲景村里的药箱君”的有关内容。
* e8 q3 W' s9 U6 F  z7 N0 q' `$ T7 w! t' N
       该书于2022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前太白文艺出版社根据陕西省新闻出版署的有关要求,请河北省卫生健康委进行审稿。,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阅,并复函太白出版社,大力支持该书出版。7 Y0 I8 w; l& Q$ ]' r  j# w
* X2 X1 r/ Q% ^' N0 g
       曹东义作为被书写的主人公,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时征询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李佃贵先生的意见。路老曾经很担心,怕尚属“年轻”的曹东义有了这样的“传记”,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认为不是一个好事。但是他老人家阅读书稿之后,在书中看到了这是一个“小人物见证大历史”的大场景描写,不是专为曹东义个人树碑立传,而是折射毛泽东时代的赤脚医生的成长、改开之后中医人求学上进、不懈奋斗,在“名师指路、贵人相助、有人督促”的过程里,逐渐成长起来。其中的有关事件,都出于事实而非虚构,其中有领导关怀、名师帮助,同道鼓励,也有与中医黑斗争的难忘时刻,是从曹东义一个人的经历,看其背后的社会、历史,中医药在当代的传承发展状况。7 n, U9 M" I6 u) G% F8 I$ ^
& {4 c+ o# j3 H: S4 h
        因此,可以说“传承发展中医,都是歧黄使者”,这也是愚公(胡君)先生创作、书写这本书的意义所在,与他曾经的小说《青囊》《当归》《重楼》三部曲有所不同,是“纪实文学”。
$ ^, j& \" H2 o$ R1 Z& o/ K
0 @  Z! d, z3 Y: p. G        在书籍的出版过程之中,正值新冠疫情流行,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很多朋友、同道、领导,得知这本书即将出版,纷纷解囊相助争相购买;
3 ~' L5 [' \: M6 d
; s+ K# k3 p- l6 \7 }( U2 }        书籍出版后,河北省健康养生文化产业促进会的领导组织座谈会,在省中医院举行了2022“金秋读书会”,有十几位领导和专家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场面感人至深,令人久久难忘。
. P# Y( ~! o; G! e
; i' _- o$ Q* Q3 I7 d; O        希望随着这本书的进一步传播、被更多人了解,对中医药复兴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其中不足之处,请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给作家胡君先生,以便进一步修改、补充。. m1 N) \! {  @
, U" D2 V$ d2 r' H) ^
        非常感谢各位的关注和帮助!
) X" z. N/ T+ n8 U
& ]4 n+ z  w4 H# g/ O3 L       感谢黄胜昔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 17:27:42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y( y8 q5 k; c7 |  n2 z) B) n

, g" P$ v. x  X4 _  Q# P        大家好!& h5 f  v" u) N8 @  h
5 e8 H( r/ C% [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W0 d( e' i9 L$ S  J* V9 G
. f. ^( {7 n: o8 p, V/ a
        今晚(2024年3月21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 N4 [3 E6 o- F; X5 i6 b
" T" U& A3 w8 W5 o- d, F5 n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三十八讲“化湿药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豆蔻、砂仁、草豆蔻、草果”,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 q: J  _: J& @
& h/ |" O( I3 j: P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 [6 D& O6 \  p. R9 D1 _8 Y6 k, ^2 O& c1 C" z( y0 P
        
' e, j9 x  p3 Q0 V0 V* h2 K" w4 Q! }  e4 e5 v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2 N  z5 s7 n( Y" ~1 z) X

7 Q" \1 H0 @7 K! q5 M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与大家共同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第三十八讲“化湿药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豆蔻、砂仁、草豆蔻、草果”,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U; V5 j0 |) x- v0 v2 K
5 A  u; o: d( J  i; R
        苍术,辛、苦,温。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辟秽。用于脘腹胀痛,泄泻,水肿,风湿痹痛,脚气痿躄,风寒感冒,雀目。& e; a' }" O) U- a# X5 s6 U! t
/ Q# ^9 a& d; k$ k" v: n. l( u
          厚朴味辛、性温,具有行气化湿、温中止痛、降逆平喘的功效。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x- `; u+ b0 ?8 Z; b# I

/ A* d+ k' v0 E/ |      广藿香,具有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的功效。主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闷,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门恶心,鼻渊,手足癣。0 s& R  t& K' a1 E# ^2 @# s$ D
! z5 t- Y8 [" ?' x, s% y+ [" w
     佩兰,芳香化湿,主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洵。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 W: d# m1 `7 C: U8 w' O

: F! [8 ]+ z0 B5 O. f$ h       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几种。草豆蔻又名草蔻、草蔻仁、假麻树、偶子,辛辣芳香,性质温和 。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别录》)。下气,止霍乱,一切冷气,消酒 毒(《开宝》)。调中补胃,健脾消食,去客寒,心与胃痛(李杲)。
" ^  E: Q+ C5 f8 S
7 u0 d" C. j! L0 e, v       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芳香行散,降中有升。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7 k7 Q" e. G* E
, ^6 R5 }* u/ j% @4 M) q
      草果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草果作调味香料;全株可提取芳香油。果实入药,具有燥湿健脾,除痰截疟的功能。主治脘腹胀满,反胃呕吐,食积疟疾等症。好多中成药离不开它的配方,如透骨搜风丸、益肾丸、开郁舒肝丸、宽胸利膈丸、洁白丸等。$ r, w9 N0 h/ d/ c
: i5 V5 i, I& `, B( v$ N; L* [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 17:28:42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刘云双和大家分享《名老中医之路》,今天(2024年3月22日)介绍的是:上海中医研究所顾问、教授:刘树农. O+ t2 Y% d2 K- F
: H; T2 b" y3 i; x' [& U2 P$ A
         题目是“弥甘蔗境忆从前”. Q: V: ^5 w- h
/ p4 P5 \( j8 W, h
        刘树农教授是江苏省淮安县人,从事中医事业60余年,历任上海中医学院《金贵》、内科、各家学说教研组和中医文献资料研究室主任等职,任上海中医研究所顾问。3 g) O' i1 A3 Y
& L! o& i  n" G+ ^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和大家分享了《名老中医之路》上海中医学院刘树农(1895~1985年)教授的文章“弥甘蔗境忆从前”8 {" w2 q# z5 \* R' a8 S
6 e0 ^' A: ?6 V6 R+ R- _. x
        刘树农幼承家学,初从塾师卢竹居,既习四书五经,又读《黄帝内经》。17岁随堂伯父刘小泉和大方脉家应金台侍诊。1920年正式开业不久,在诊治当地的流行热病和霍乱过程中脱颖而出,声誉日隆。1936年治愈唐生智将军的头晕顽疾兼休息痢,以后曾任唐氏的医学顾问年余。1938年冬定居上海。1956年后,先后任上海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内科教研室、中医文献室主任。1978年被聘为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先生从事临床医疗及医学教育长达65年,兼通医理与哲理。勤于思考,悟出了中医学的三大规律。即:⑴生理活动规律——阴平阳秘(消而不偏衰,长而不偏亢;相生相制,自动调节)。⑵病理变化规律——邪正斗争(内出之病多不足,外入之病多有余等)。⑶中医临床学规律——辨证论治(识别阴阳,审证求因;祛邪以安正,扶正以祛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刘氏强调通法祛邪在久病治疗中的作用,善于化解古方,突破陈规,扩大古方应用范围,用以治疗多种疑难病、常见病。如用《千金》紫圆治疗眩晕,用《金匮》当归芍药散治疗妇女经漏等,均获得满意效果。还非常重视“血气”的生理和病理,擅长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慢性病、难治病,如慢性肝病、久泻、咳喘、心血管疾病等,积累不少宝贵的经验。4 R- \+ m7 J9 ~( s( T
2 ]7 Z- O% ?: T* P& C" ^5 j$ O+ a
        感谢刘云双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 17:29:22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4年3月2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这本书的内容。
. W# B2 m* n$ t6 y0 ?" C6 r7 b
0 m& _( s  e, |$ a: J+ B       第三章:寻求他人来帮助,医治方法很丰富。
/ p# D# U8 I) h! _! M+ d
/ V+ _3 K" {  I% y! }# T       第二节:内外相关,手法通玄。' h% @0 t& u5 U* d$ y

& v( q1 u1 C, @       五、熏蒸洗浴,健身强体& B! S5 w9 i+ u) i1 p: w# {' ^
. T7 m- J5 v0 ^
      第三节:内外结合,形神一体. @% K2 V6 H7 V) r

! Y0 ~) u) C7 }     内外分阴阳,生命有根基。2 s" x; M9 S  x" ^- N0 t1 {

, e2 a' V8 k  h" v" ^0 d) m: Z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5 V) M" s: @! Y6 B3 ]1 Y. D

+ \2 `2 i8 f# L  B  z. ~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这本书第三章:寻求他人来帮助,医治方法很丰富。" y- e. R; P; Z& z  c2 U% D5 w

; E+ x2 N- M& u1 Y4 J8 C" @       第二节:内外相关,手法通玄。 五、熏蒸洗浴,健身强体    第三节:内外结合,形神一体4 t1 A* N# J: x9 ]! O
, z2 P0 z' p) g9 z6 J# ]9 G$ j
       维护健康和疾病痊愈,无非是向内求正气和向外求帮助,求正气需要自己用各种手段,增强抗病能力,维护好自己的健康。向外求医学帮助,就需要“有一双慧眼”,因为医学是外力,帮助对了就是救助、正能量;帮错了,就是干扰、破坏自身的抗病能力,属于“负能量”,甚至造成“医源性疾病”,这类因为医疗越帮越乱的情况并不少见。
, f4 V# m4 o; E. |( E
9 m( a1 [$ u# B! m* {' L       张仲景的时代就有越帮越乱的情况,《伤寒论自序》说:“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s9 p- N8 q# b3 K$ t
  E; s0 C1 T/ }% Q& h
       可悲的是,张仲景之后,很多读书人并没有认真学习好张仲景的教导,仍然“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悲剧不断上演。7 ]  \: z2 q) d8 p

' T8 K" s. F7 L, h- d1 r       正确认识中医,首先要学习“阴阳学说”,这是中医学最重要的内容。内外分阴阳,生命有根基。《内经》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9 Y- s, x$ h2 v
: x* B  {( T4 O! K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 17:29:56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同道,新春好!   ; v9 V$ b* m& Y% k

' U& k2 {" V# Y1 U7 A  D# G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O3 e* t1 m6 l9 L. v  J4 w
/ f" t+ \3 s; O/ R) p
2024年3月24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洪昇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4 H# J7 w2 X9 h* ^- X9 F' l# ]- c/ X+ \; w
第三讲 《伤寒论校注》的校注说明、后记及序言(下)。内容简介:《伤寒论校注》序。) g! Z. T' B4 P, `  a

2 l6 d# v- x" O; I$ m  s, ~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讲座成功!他讲述了第三讲 《伤寒论校注》的校注说明、后记及序言(下)的有关内容。
/ n& X% K4 |$ V! R
3 c6 \; K7 o3 ]          读古书,首先需要读序言,因为序言阐述该书的来历,以及整理的过程,或者揭示该书的流传情况、主要内容。今天王洪昇先生首先解读明代赵开美刻《张仲景全书》的过程,父子二人相互鼓励,前赴后继,整理张仲景的著作,他的刻本非常精美,至今仍然是很多学者的首选版本。
) {* }' z) J+ n9 n1 Z9 p$ a
- G- Q* Y2 n! A2 W4 k        赵开美(1563-1624年),又名琦美,字玄度,一字如白,号清常道人,江苏常熟人,万历中以父荫授刑部郎中,官太仆丞。父亲用贤(1535-1596年),字汝师,号定宇,隆庆进士,万历中官吏部左侍郎,卒谥文毅,撰有《赵定宇书目》。开美继承父业,藏书愈富,详情见其所撰《脉望馆书目》。赵开美刊书甚多现知有:
- j& W' `, M4 _" A+ o. [
+ J0 K" A8 g0 V5 r! L
6 L. l/ U/ i. v* }- X6 H3 d' W! ?
《东坡先生志林》五卷,宋苏轼撰,万历二十三年(1595)海虞赵开美刊;# N4 s( D9 T6 D: ?4 s/ m0 C
( h7 H6 \4 P* }. B$ y& y

+ @/ ~9 ]) Y7 o7 Z+ o* K& I% W0 D: q) i1 \" I7 |
《仲景全书》四种二十六卷,汉张机撰,万历二十七年(1599)海虞赵开美刊;
) ?- a' Z. Y3 E! h- q1 o% c9 r) ~# o: j2 i9 I7 H
; \, A5 z7 w; w2 j3 n$ _( V

1 t5 O. X$ [0 r( T/ X8 E' P3 ^《陈眉公杂录》讹二十四种,明陈继儒辑,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开美刊;
# u7 K4 N- E( c* ~3 u5 m5 T2 V+ V' q: {! X8 m/ w
" ^; |' W! q( f- P

% S- f# V% [8 S+ w' z《仇池笔记》二卷,宋苏轼撰,万历三十年(1602)海虞赵开美刊。% l* g" h$ `, x7 }7 @4 h
2 c3 Z* W( |2 P4 k
          最为学者赞誉的是他保藏整理的《古今杂剧》和翻刻《宋版伤寒论》。明万历二十七年,赵开美以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伤寒论》小字原刻本为底本,聘请优秀刻字工人赵应期翻刻,逼近原版,称为"宋本《伤寒论》",但所据底本旋即亡佚。今称之宋本《伤寒论》即明赵开美本也。业内人士皆将赵开美本称为宋本。宋本原刻今存五部,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各藏一部,皆为国宝。
4 m! p: {# V, R. f2 ~0 d0 o& |4 `/ R$ y. B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4-1 17:31:0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3月25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 s# r( W6 Y$ g& B" @6 g' {& A! A4 [5 {1 j4 V6 w0 G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5 g6 m: H$ K5 V  N9 [$ G. g
9 d7 k% |: C% t# \
/ `$ u' X* d( R5 F8 q! S$ c, a4 o
& y" O1 S9 D" z  B  R) i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 Z2 s) t8 b( \4 F+ o! E0 _' V. y5 ?  s3 E# T

" ?% l7 Z  `( u- C" T7 ^. j, ]& ^- W7 r, ^" L7 z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 }: Y+ {) o1 Q* q1 h$ z0 v1 f$ @5 G
& v2 f5 m. W# h  O# m            第一章  扁鹊: F1 Q! {! [3 U2 [6 ^# J" h9 E

( U6 @/ a  s* k# ]% w        司马迁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后世修序,弗能易也”,这说明扁鹊是中医学的主要奠基者,扁鹊是如何把他的医术传下来的?有哪些著作流传下来?扁鹊对中医学又有那些影响?今天晚上且听马京雪医师一一道来。+ u3 L: d2 \7 ^/ ]

/ t0 A# j/ u4 C5 C8 W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一章  扁鹊4 y/ i% }; C1 w, x

2 k/ g9 C2 A, X: d3 h        司马迁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后世修序,弗能易也”,这说明扁鹊是中医学的宗师,而不是流派。但是,《扁鹊内经》《扁鹊外经》流传了几百年之后,又有了《素问》《灵枢》的集大成著作,扁鹊的医学思想也被吸收在其中,但是,很多人不了解这个历史变迁过程,误以为扁鹊师徒必须学习《素问》《灵枢》的理论,才能有“理论指导”,这是本末倒置的说法。就好像说:“康乾盛世的出现是学习《毛选》之后取得的成绩”一样,是缺乏历史知识的表现。但是,错误的观点流传上千年,要想改变过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 ]- G8 U( ~+ u5 w
4 s6 t, J. n& }        扁鹊的时代,孔夫子“述而不作”,《论语》是其弟子所作;老子的《道德经》,也不是“主动作为”,而是被关尹子软磨硬泡才写出来的著作。
# [2 [& }; C3 A: u" V% y; Q7 t$ ?% b0 G  r  V' Q
       医学有其特殊性,师徒之间讨论医学道理,学习医学也必须有理论和技术,因此中医经典基本都是“师徒问对”的记录。
/ s3 V3 `: \% f/ f) Y# J& N  I  K2 ]/ I
       无论《难经》是否源出于扁鹊,但是,大约成书于东汉的这部医学著作,一定继承了很多扁鹊的医学思想,其独取寸口的脉学创见,一直影响至今。其著作之中谈论脉学的内容很多,在这个意义上说,《难经》很符合“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的司马迁的定论。/ J6 X% Q, v$ b7 F2 d! v5 p) B

8 w! z6 }: k$ v7 {1 }        王叔和热心脉诊,《脉经》这部著作,它主要论述脉学,其对脉学集大成的医学宗师扁鹊的著作非常重视,在王叔和能够说清楚来源,明确其“知识产权”的古代著作之中,扁鹊的医学著作占了很大的比例。
$ v1 C1 _( \$ A& u6 B! I4 W6 S# D; ]" I( P* }. U1 c- O
        感谢马京雪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