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11月2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 K: ]/ ~, ^% k+ q8 }! U4 b& g, t7 {$ e' I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1 {9 }+ T2 Q! g+ {
2 \" F$ U0 Q/ N0 l4 L( @
4 E4 o- Y- }/ K3 Y
+ Y) @$ \0 Q4 q, z! e. K$ G% r# j 7 W9 u3 {9 _% H+ Q1 D$ V( V! r
6 z4 z) o9 M p% u
& D$ x2 @7 d' l+ q6 @0 J1 p
, I7 I) X9 V& U6 {& u$ m$ o* L2 [& V5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6 k/ T1 [8 |1 J" @
+ w0 Z, j$ ^. x& D8 h* t
8 w# l( d$ {* K4 \: L+ \4 ]1 S! o: [8 E3 X+ x2 I9 P" b
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6 @- P& D1 K Z. t9 _) s: @! D# ^/ I t) c' R0 s4 T v$ T
( j n- f3 d% @+ T) @
( l1 S2 A6 U& D8 l' H5 Y二、建立针灸循经虚实补泻体系
& I0 W, L; O4 G
0 b2 U: J/ R2 k, a(五)针刺治疗重视调节精神+ _' ~" C( j3 P. o
5 s3 `' W' N' D# q8 b' ~8 y2 \) n5 h9 o9 B* {
% X2 a5 N, L. t! u+ d& M& U/ ~( L三、运用脏腑辨证治疗杂病
$ E* k2 k% q: f0 T5 y" z5 X6 o) \& D+ n
汉代之前,中医治疗内科杂病主要依靠脏腑分证,或者叫脏腑辨证,是有体系的,也应该是有源流的。+ M0 N2 H; E# z+ k' m+ k3 W1 F( y) ?
' B6 Q& U- z- A( s; Q N(一)汉代之前脏腑辨证有体系: E" S7 H. i% {4 Q9 Z
+ v/ y! T6 F, D" F% _. U6 g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二、建立针灸循经虚实补泻体系(五)针刺治疗重视调节精神;三、运用脏腑辨证治疗杂病(一)汉代之前脏腑辨证有体系、
% F& F2 b/ |& E/ ]
7 ^" Z0 T2 ?: f, K% s# Z/ T7 z8 A6 @ 针刺的目的不仅在于调节血脉的运行,而且与整个机体的健康有关系,尤其是人的精神主宰全身,所以《灵枢·本神》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
$ r# p0 w( s, q/ I8 H: y- \5 c$ ?1 o4 [- F% ]# `& P
汉代之前,中医治疗内科杂病主要依靠脏腑分证,或者叫脏腑辨证,是有体系的,也应该是有源流的。《汉书·艺文志》在方剂略之中列有“经方十一家”,基本上都是用脏腑分证,重视脏腑虚实病机,如《五藏六府痺十二病方》《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五藏伤中十一病方》《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共计158卷,占58%(或54%)左右,占有绝对多数;还有一些是按照妇科、儿科、外伤归类的,如《金创疭瘛方》、《妇人婴兒方》;也有的是按照方剂来源于古代医学家的名字归类,如《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神农黄帝食禁》,其即使是来源于黄帝、神农,也不称为经;按照病因病证归类的只有《风寒热十六病方》;其中《汤液经法》单独被尊称为“经”书,从字面上看是熬汤药的方剂学经典著作。+ u, {. d! T9 a- }$ ]8 C
9 P4 D+ i! _% G9 [ 经方家也是有理论指导的,不是随意开药。“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中医经典著作诞生的年代,没有药物化学分析技术,因此,中医用独特的方法认识中药的作用。
* x1 t% @& |; I6 ^ ^5 i/ S
) t; m/ M, I) C9 x" E8 f+ o3 x+ N1 X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座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