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10-18 06:48:27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3年10月1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九章神志失和类疾病之脏燥,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 @" k3 D; B1 P' u* o  e. ?1 _5 p7 b7 t5 C* i* D* v& w* W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九章神志失和类疾病之脏燥。2 O! u# E% u! N7 R7 J' k/ G' v

% C' o+ P) u; I- G& `          脏躁一词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 g3 \& z1 [' k$ e& ?4 A" x" K
2 |% Q, F; \- Z0 B/ _4 a4 B8 X7 Y妇女精神忧郁,烦躁不宁,无故悲泣,哭笑无常,喜怒无定,呵欠频作,不能自控者,称脏躁。若发生于妊娠期,称"孕悲";发生在产后,则称"产后脏躁"。0 a+ J! T- P: @% p: a9 D7 N
" J' x. Y5 o( ~- T2 }4 R
     本病之发生与患者体质因素有关,脏躁者,脏阴不足也。精血内亏,五脏失于濡养,五志之火内动,上扰心神,以致脏躁。
- J8 d6 ?8 Y2 ~% B$ U2 g" L) r  }& i6 ?1 h& [3 S. H9 M; ]6 W: v1 n
本病之发生与素体脏虚、阴液不足有关,平素宜服滋阴润燥之品,忌服辛苦酸辣之物,以免灼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热扰心神。
# D. n2 }" i8 w; _9 n; k! v1 Q5 [# Q. M9 H% k9 N2 O
生活要有规律,要注意摄生,避免紧张和情绪过激,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心情要开朗,愉悦。
1 v! Q/ u7 i7 O: l" C% X7 @
( B  P' J& N7 h, S/ {2 v本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配合精神心理疗法。
* a  c* D- C' |$ U, ]" S/ T3 L- \# N3 G* b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座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10-18 06:49:0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10月16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 x: ^, v3 N, ?2 J5 K
" J3 b: Q# j* q) p) o+ G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n8 K+ h. S. l4 ]* O9 b' B. A" d* L! Q
% }. G6 X/ a# k0 G! q4 w" |

" M" _7 z) x9 F1 u  e" p/ m2 q
( y6 K4 E5 r5 t) W" o! x' j * A: r; l; h0 ?7 K: @" k

: h4 Y" B: y3 |3 w  l 7 @% K% n$ Y& K
5 J5 ~; h/ V' z7 f. R* z; T" y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 j% \2 E6 @: N8 E- n
5 ~9 H7 V3 }' d6 ^8 P; F( s& c# E' t2 I% U5 W" F
( P3 f; G9 y6 l: P
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 k4 l3 O9 m3 O& q

4 W8 _. A1 K6 `  B" H8 Q- h2 Q. z; D9 U0 f$ W! {, h, L% H( L, z( u

+ j1 l( H" R1 B- L" A0 A一、逐渐完善伤寒辨证体系
, [+ c- d. f) J# P8 s, L7 S7 q
  S) f" `9 t' f  {4 B) |7 o* [医经学派对于人类的贡献,首先是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之中,创立了辨证论治的指导理论,用热病辨证概括疾病的发展规律,并逐渐演变成重视病因的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
1 k! v) q8 r2 F
+ O4 i+ u2 i# [9 v3 m& P) ^(一)热病理论是伤寒学派先导
/ g, s2 @3 y: q9 [% k2 l5 J' h" `# X6 d- X7 }6 U- C/ o1 E, O
        祝贺河北中医由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一、逐渐完善伤寒辨证体系(一)热病理论是伤寒学派先导。) B& _8 d7 C, i1 f3 ?
; j6 I8 @) s6 J! I! d" v
          《素问》《灵枢》之中有丰富的外感热病思想,总结了汉之前的外感热病学成就,为后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人们已经习惯把《素问》《灵枢》称为《黄帝内经》,曹东义在《神医扁鹊之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二书之中,通过古籍制度和《汉书·艺文志》的篇卷体例,以及对于《素问》《灵枢》内容的考察和后人的引用情况,认为《黄帝内经》以及“医经七家”的其他著作,作为古籍图书已经散佚,但是《汉书·艺文志》的“医经七家”的内容精华,都被吸收进了《素问》《灵枢》《难经》之中,后者属于集大成之作,反应了汉代之前的医学成就。
0 P+ Z, v' V* a% K
* D$ G1 c; _1 m1、确立了热病的病因为“伤于寒”,“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为后世的广义伤寒病因学说打下了基础。
! H. A% k& Z) B% i& R5 z2 ?# E/ p
2、提出了“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的学说,为伏气温病说的滥觞。
9 @+ l- o9 d: `# y2 e" \- |
+ V- B0 ~( F1 N6 o1 R$ z! K9 H3、提出外感热病按六经每日传一经的规律传变,这一认识影响深远。
( N) B1 m1 K$ D3 ]0 u7 T+ X9 q1 i7 G
% F  a* ^+ {" B2 m4、提出“两感伤寒”、阴阳交、发热不为汗衰等死证。
0 r7 e% h  J( c% e8 H- j! e/ _* r$ {4 P% Y) \% z: a" x* Q
5、提出可以用汗泄两法与“五十九刺”的方法治疗热病。
4 ~7 t4 _( q2 D) A' X9 X  b+ M$ V7 S9 i; v7 ~: i
6、提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的用药法则。
" P1 F4 O1 K; Z% t: l2 A+ V  d% P+ H! m! s9 K. _( X
7、《素问·刺热篇》提出:“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注重物理降温。, X6 S! E* V% `3 ^

  m5 X" i2 W7 T8、《素问·刺热篇》用脏腑辨证而不是按六经论述热病证治,为后世三焦脏腑辨证开创先河。
; u8 c: Q5 S; G( t7 \/ s
* f9 w5 m- v: v& b, q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10-18 07:06:41 | 阅读全部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 N! }& y$ ~/ y/ C3 E0 @+ f) G
         今天晚上(2023年10月17日)的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曹东义,讲述扁鹊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未来价值。* S8 N0 E5 b3 U2 q4 u7 A. a2 i
         请大家注意收听,并批评指正。  q4 H. w" c  _" w4 y
1 \0 v! m/ e4 `& n7 k* [% {

& F, y6 v7 v2 e# z; W# Z
* u* m" p; d( l6 F0 t7 X+ w: 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10-25 20:41:42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3年10月18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从方法论和知识结构谈中医教育改革的三个重要环节,兼论中医人才成才的一般规律。从“以师带徒”到中医学院,是中医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几十年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中年中医成熟较慢,青年中医改行较多,在校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等等,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中医界的高度关注。因此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仍然是当前中医教育上至关重要的事情。/ ]. ]: X7 l. w$ C; g2 `4 O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从方法论和知识结构谈中医教育改革的三个重要环节,兼论中医人才成才的一般规律。
. l  v1 h  b; V$ U; Y        “以师带徒”是中医历史上培养后继人才的主要方式,徒弟是带着感情,从临床有效的事实出发,因此“培养一个,成功一个”,被毛泽东称赞为“不是落后的东西”。* n4 H' g( U1 v/ B, ^/ x+ [
        但是到中医学院开始学历教育,应该是中医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是大批量产生中医人才的方式。但是,很多人在高考之前,对于中医缺乏认识,不再是“带着感情学中医”,并且是“带着问号学中医”,认为中医不如西医科学,是没落、古老的学科,因此几十年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中年中医成熟较慢(不让没有证件的学生针刺等),青年中医改行较多(出了很多“不合格产品,甚至是废品”。% ?5 L$ O) f0 e0 T5 d; m% i/ B) D
         因此,中医在校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等等,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中医界的高度关注。因此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仍然是当前中医教育上至关重要的事情。
6 a+ S( J, V7 J8 h5 c" l       邓铁涛先生曾经说“中医教育必须改革”,一论再论,防止今后再出“我负中医的王教授”。6 k0 i- w$ R, L/ v- s6 U* ~  U# I& R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10-25 20:42:38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1 _1 k$ y6 s! q; P
: v" W' u0 h  ?1 u9 F& s% u        大家好!+ i7 n5 a+ m( ^. P* k: M

' V. A5 b& l; l& R6 o" B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1 c( ^; d+ t0 b# `( m$ h+ M' W2 |/ l5 G% [6 p
        今晚(2023年10月19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5 a' k/ M! y' n5 c0 B3 j
3 j( k: {9 p# w% \6 N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十七讲“解表药概述”,内容为解表药的含义、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 Z) ]# ~9 a, z% D

+ c3 E/ y! r4 l) w) j( ]2 i$ y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 y* R- d0 Z3 @" B' i0 D
/ Z+ a8 i+ }5 \        ! j# e. ?* m+ V' J: \$ B; d
; B2 a  T  G! j7 {9 r9 f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C0 D1 i3 a9 u* f& p

' T2 `3 j; G6 K% a* W8 T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讲述了临床中药学的知识第十七讲“解表药概述”。  J( s6 C/ N3 [
9 W  C2 @. U: A6 n
     凡是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或发表药。根据解表药的药性和主治差异,一般将其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多属辛温,故又名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代表药物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发散风热药多属辛凉,故又名辛凉解表药,适用于风热表证,代表药物有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菊花等。
! }' u$ ?; H9 T* I8 s; ?. ^
; }) C8 e9 h3 H5 c$ e% K/ q5 @0 B" ]        # |; D; f9 M, V# ]

" ^6 ]9 x6 ]1 X- t8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10-25 20:43:34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23年10月20日)我们继续来学习《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关于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意见,中医教育有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两大部分组成,从表面上看,现有的教育模式已经将这两部分落实到位。但实际上由于现有的中医教育和医疗体制中的西化倾向和市场经济导向,在中医临床教育过程中很难真正体现并发挥中医药临床治疗的特色与特长,这一个问题呢,如果得不到切实的解决,必将长期困扰中医药人才队伍的真正培养。8 v0 ?  H  m8 E0 r5 {# Z) M) z2 b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沉思录》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意见。
3 G! o$ W/ _# V! {8 z% H4 h* E        2005年5月10-12日召开了第253次香山科学会议,邓铁涛教授发表了三篇论文:《中西医结合的方向》、《中医与未来医学》、《再论中医药必须改革》,都是关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的重要论述。
: b* S2 `: Z% j' X' C$ v5 y$ D所谓“再论”者,不得不再论也。为何不得不“再论”?事情的发展趋向不尽如愿,殷忧于心,不言之不快也,不言之将有大患也,故“再论”之。在“引言”里,邓老说美国的医疗模式不能学。# I$ _! l0 y3 x0 P* s8 k9 X
         在“扫除障碍”的题目下,邓老说“科学”是中医头上的紧箍咒,必须去掉;肃清王斌的思想,必须贯彻宪法精神,发扬中医特色以振兴中医,解除西医模式的束缚。其中说到:“把大力发扬中医之特色说成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这是对广东省中医院发展真相的歪曲”;以西医模式为准绳,“南辕北辙,如此下去,这样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一旦居于领导地位,按他们的理念办一切中医事业,则中医之消亡,指日可待了!一言以蔽之曰:以西医学之模式办中医药事业,是对中医药学执行‘宫刑’也”。并说“今把中医药的理论与经验都一笔抹杀,唯西方之命是从,则中医之受‘宫刑’才刚刚开始耳”!词义激昂而殷切,读来心中不免震撼之感。
) H  e4 E- C9 Y0 k: `- H& K5 R! n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10-25 20:44:25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3年10月2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5 x) L/ ~( `4 i- l) e7 J' Q* J3 c
, h7 B3 r5 e$ I         中医学是既浅显易懂,人人可学,人人能用的大众医学,也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现代科学仍然无法完全揭密的科学医学。
2 O+ A; n/ y  b* ?
. c. }" `) I# Z5 F; j# X" q8 U# X        这本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概况,基础理论构成,诊法治病特色,养生保健方法。1 D! E1 F4 y1 y9 b4 c

( W* P( o% X6 }. ?: b( P        第六章:养生就是为了健康长寿。
) z% F, T' C; _; v  H
2 \5 s8 e6 \( N         健康长寿离不开正确的思想认识,也离不开正确的养生措施。中医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我们简单介绍以下几种。
1 r7 \% U- u/ U! q; A/ R; W+ p6 ~0 b% r/ E$ {
         第五节:食疗药膳养生可参。
( Y% O9 ]' }5 ~, u9 S8 x, g( e1 P& ^/ m+ V) M# @6 F7 v1 C; v) A
         10   胃渍疡及十二指肠溃疡: F8 k2 q! `0 _- n# k$ Q  |

) O% w% ]$ C, d1 u9 g% Q2 v' }, Q2 k           11    慢性肝炎
: [9 \! m+ i: p1 O( s  x; @/ c5 W) k
% k& V' l- J! K+ `0 f: `$ J0 I4 Q7 U          12     慢性肾炎8 N/ y! R* s4 z+ H6 }2 `  d2 }

# l% z; ?+ X1 w3 `            13    肿瘤* z1 ~3 a( Y" w) \+ f8 t) k2 f

0 q+ D6 L9 \4 w/ a/ y; A           14     妊娠呕吐
9 _' l2 S/ s" K* d& D4 z3 f. i# t3 t) u# t/ L2 E
            15    更年期综合症5 @, w; P" d. A  u6 s' ^' i

4 f$ _  u4 [7 X: t' G            16     亚健康状态4 _* `4 w- s2 q
1 X# r. ^1 D" E. s
             17    防衰益寿
2 H: }  b/ s# s$ M- s( Z( d1 p
! O, }5 `2 U" p* {! p. c# N              18    美容
! `* J* s! @7 O+ `# t5 [5 V+ x; T
6 P: h' s8 k5 c( r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 T$ L+ Y$ B* u" t8 Z+ r7 ^8 J
  a) s2 e# e0 e0 d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 Y5 r, e; y! z

; w- m$ [8 C' T        第六章:养生就是为了健康长寿。 第五节:食疗药膳养生可参。+ W3 S1 u" ?1 G& J

+ Q. v2 @) v9 e' P8 |         10   胃渍疡及十二指肠溃疡           11    慢性肝炎          12     慢性肾炎            13    肿瘤           14     妊娠呕吐            15    更年期综合症            16     亚健康状态             17    防衰益寿              18    美容6 [& C$ S  v4 l4 y& l

9 [, |- Q+ |3 [3 r' g" f        2023年10月19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网络销售特殊食品安全合规指南》,这部文件将引领中国的中药产业蓬勃发展,文件规定特殊食品定义:“特殊食品包含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 在中医药人看来,所谓“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很大程度就是中药的另一表述。也就是说,这实质是很大程度针对网络销售中药的文件。
/ l3 b6 q1 g& h% U, V- [. E- }5 j! o3 q# x
       《合规指南》给予保健食品定义:“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 q& g% J( u3 ]) J9 k! X/ _9 _* h4 S" ]+ N. v% y9 m9 \5 I; l
可以有功能,但不针对疾病。很大一部分就是意指中药产品,因为中药生产者一般不会触及“治疗”一词,而常常使用“调理”一词,“调理”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只有好的效果,没有危害作用。
' Q6 X: a* [4 f9 s) R! J; Y" v
, D( K& C) F" K2 A$ O* O5 Z$ `" x. X0 ^, m
+ o# d% B9 q: s5 V. w8 ~% i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10-25 20:45:24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3年10月2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九章神志失和类疾病之烦躁,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 {+ I" T4 a* E3 k- ]) ^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改成!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 D3 F* [1 R7 Y4 D$ y
第九章神志失和类疾病之烦躁的有关问题。2 z* ~" D4 l: N0 v& M' K
心主神明,烦躁的产生与心神不宁有关系。
6 d- T1 _  {7 M) F( t( B外感病的时候,热扰心神,可以心烦,阳气衰竭的时候可以“躁扰不宁”,所以说“阳烦阴躁”。# [7 b# b6 T4 O1 D
在现代的时候,内伤杂病,有很多人常说自己烦躁,这样的时候,需要按照脏腑经络和气血阴阳的盛衰,以及是否和谐平衡来考虑,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U) C5 H1 Q2 e. Y* \8 X
* B6 o" w6 T$ X# z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10-25 20:46:2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10月23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b; R3 \& C/ ^4 |/ d" \# w
* ~5 D2 J3 o; [: y9 K& z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A  r8 M: C/ E8 \" K/ l" w  \
" Y" ^8 S2 A0 r# a* H

8 c) D; i0 Q- n; l" i  J' w: R4 C1 ~# r
- ?- l# J( ~# P4 D( C
: R7 b- Y" z# X5 @' P# e5 J; Z
7 l0 U5 Y7 V; h3 e/ T  o" s( C

! c4 b7 @# a$ U! o" S7 L1 x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3 D/ o6 y5 T( T" C6 l. Q) |0 t; v( p! H0 w. L
- k6 P$ n! e3 K3 W# B
3 A" ~8 E( F; A
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5 y+ _+ t' d; H3 [* C; M# |1 F& W! U- x: ?1 \1 L8 ~

- S7 |6 Z! p1 L& r; A) G" Y
3 R: [/ K, |8 ^一、逐渐完善伤寒辨证体系
; M" O4 q7 V% I7 n
  m. g9 P% |3 k) B0 B0 |2 t4 Y( g(二)奠基外感热病脏腑辨证+ c: B& C9 O, P, ~5 J' z; \

# i( b- K) ^  L(三)伤寒学派重视推求病因
, u' I" a$ W- s* a7 u* m+ Z
& \- O( O4 s- X$ D( Y" `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J3 D" R1 q0 ]

: V/ u- g- z8 J# L, R8 Z; s- I0 n
6 F. ?% a% R/ g: T. Z+ Y+ T" ^! E1 A2 U" m1 @+ _8 _
一、逐渐完善伤寒辨证体系(二)奠基外感热病脏腑辨证(三)伤寒学派重视推求病因。
( A3 b* D% ]( t3 W, e2 [4 O* g# I0 n# T0 ?$ n$ n! i. ?( Q
《素问》《灵枢》之中,有“热论”“平热论”“刺热论”“热病篇”,没有一篇是以伤寒命名的专篇,这说明虽然认识到了外感热病的病因“皆伤寒之类也”,却没有在病名上进行强化,也就是说,没有上升为“一级”病名,在认识的高度上,与后世是有明显的不同的。另外,《热论》六经辨证之中,没有“恶寒”的证候,可见“内经时代”对于热病之伤寒病因是不够重视的。
) A3 K& i% _7 ?0 `4 p# d+ ^
* W( k7 M; X: P  R从《难经》“伤寒有五”开始,把热病纳入到广义伤寒之下,从此便成了伤寒的一统天下,热病一词很少有人提到了。隋唐之际的杨上善编著了《黄帝内经太素》,在整理《素问》《灵枢》有关热病内容的时候,却冠以“伤寒”的名称,由此可见东汉末年以来,范汪、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葛洪、陶弘景等名医,都闭口不谈热病,而是众口一致地说起了伤寒,成了不可逆转的时代风尚。到了杨上善的时候,把当代的“普遍认识”上溯,似乎“内经”也是只说伤寒不提热病的,所以将就着用“伤寒”做了篇名。
1 d1 M3 |' [" C- \& R- H0 g
0 M9 Y5 c1 ]* y: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10-25 21:04:04 | 阅读全部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 z2 w. {5 I" L- U% ]$ C
今天晚上(2023年10月2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扁鹊文化研究院曹东义讲述,主要讨论扁鹊脉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现代传承。/ G; B. L9 t; F) e! G
请大家批评指正。5 f: \# e! F: Y
故人一呼而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而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脉五动。一呼一吸为一息,气行六寸。人十息,脉五十动,气行六尺。二十息,脉百动,为一备之气,以应四时。
( c% }! g& G& o& M, x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昼夜漏下水百刻。一备之气,脉行丈二尺。一日一夜行于十二辰,气行尽则周遍于身,与天道相合,故曰平。平者,无病也,一阴一阳是也。脉再动为一至,再至而紧即夺气。一刻百三十五息,十刻千三百五十息,百刻万三千五百息,二刻为一度,一度气行一周身,昼夜五十度。
$ F2 v+ w; L4 n: b
0 ?1 i7 R0 E. q9 o5 c6 b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