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10月16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 x: ^, v3 N, ?2 J5 K
" J3 b: Q# j* q) p) o+ G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n8 K+ h. S. l4 ]* O9 b' B. A" d* L! Q
% }. G6 X/ a# k0 G! q4 w" |
" M" _7 z) x9 F1 u e" p/ m2 q
( y6 K4 E5 r5 t) W" o! x' j * A: r; l; h0 ?7 K: @" k
: h4 Y" B: y3 |3 w l 7 @% K% n$ Y& K
5 J5 ~; h/ V' z7 f. R* z; T" y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 j% \2 E6 @: N8 E- n
5 ~9 H7 V3 }' d6 ^8 P; F( s& c# E' t2 I% U5 W" F
( P3 f; G9 y6 l: P
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 k4 l3 O9 m3 O& q
4 W8 _. A1 K6 ` B" H8 Q- h2 Q. z; D9 U0 f$ W! {, h, L% H( L, z( u
+ j1 l( H" R1 B- L" A0 A一、逐渐完善伤寒辨证体系
, [+ c- d. f) J# P8 s, L7 S7 q
S) f" `9 t' f {4 B) |7 o* [医经学派对于人类的贡献,首先是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之中,创立了辨证论治的指导理论,用热病辨证概括疾病的发展规律,并逐渐演变成重视病因的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
1 k! v) q8 r2 F
+ O4 i+ u2 i# [9 v3 m& P) ^(一)热病理论是伤寒学派先导
/ g, s2 @3 y: q9 [% k2 l5 J' h" `# X6 d- X7 }6 U- C/ o1 E, O
祝贺河北中医由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一、逐渐完善伤寒辨证体系(一)热病理论是伤寒学派先导。) B& _8 d7 C, i1 f3 ?
; j6 I8 @) s6 J! I! d" v
《素问》《灵枢》之中有丰富的外感热病思想,总结了汉之前的外感热病学成就,为后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人们已经习惯把《素问》《灵枢》称为《黄帝内经》,曹东义在《神医扁鹊之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二书之中,通过古籍制度和《汉书·艺文志》的篇卷体例,以及对于《素问》《灵枢》内容的考察和后人的引用情况,认为《黄帝内经》以及“医经七家”的其他著作,作为古籍图书已经散佚,但是《汉书·艺文志》的“医经七家”的内容精华,都被吸收进了《素问》《灵枢》《难经》之中,后者属于集大成之作,反应了汉代之前的医学成就。
0 P+ Z, v' V* a% K
* D$ G1 c; _1 m1、确立了热病的病因为“伤于寒”,“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为后世的广义伤寒病因学说打下了基础。
! H. A% k& Z) B% i& R5 z2 ?# E/ p
2、提出了“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的学说,为伏气温病说的滥觞。
9 @+ l- o9 d: `# y2 e" \- |
+ V- B0 ~( F1 N6 o1 R$ z! K9 H3、提出外感热病按六经每日传一经的规律传变,这一认识影响深远。
( N) B1 m1 K$ D3 ]0 u7 T+ X9 q1 i7 G
% F a* ^+ {" B2 m4、提出“两感伤寒”、阴阳交、发热不为汗衰等死证。
0 r7 e% h J( c% e8 H- j! e/ _* r$ {4 P% Y) \% z: a" x* Q
5、提出可以用汗泄两法与“五十九刺”的方法治疗热病。
4 ~7 t4 _( q2 D) A' X9 X b+ M$ V7 S9 i; v7 ~: i
6、提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的用药法则。
" P1 F4 O1 K; Z% t: l2 A+ V d% P+ H! m! s9 K. _( X
7、《素问·刺热篇》提出:“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注重物理降温。, X6 S! E* V% `3 ^
m5 X" i2 W7 T8、《素问·刺热篇》用脏腑辨证而不是按六经论述热病证治,为后世三焦脏腑辨证开创先河。
; u8 c: Q5 S; G( t7 \/ s
* f9 w5 m- v: v& b, q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