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8-3 20:33:0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7月31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r; u9 P3 p; r& f7 ~; x

8 G% A5 b* X2 g: B" W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3 R7 f: J1 H% c# ]+ c
0 H4 K" D- l' Z' g" Q) y7 Y9 p

5 F+ {2 o  y& ]
* }+ z, J$ a$ w2 `, Q) _4 p
7 X. x9 b# v7 D$ z
* ]% K1 z( Z5 k  n! ~' k0 T7 a
3 f2 l8 g7 g; j5 a5 c" Z) k, ]$ G8 U- G- D* }5 [0 x! U" M$ g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4 n* g" v; c2 ?9 \) F6 K8 V+ Z/ ^# v" v
8 C7 V  y: o0 y( u, ?. f$ X
2 r* }1 Z. J6 e
二、医经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 ~( n0 G* S, ~' @# p. j* L6 |- G
1 m" D& l, ?( N/ {0 `" s2 i+ K2 U
  a$ v- v" u: q# [8 E' Q9 @3 u% a% x
(五)西方医学传入影响经典传承# @3 @+ a* E2 `8 E' k! w' R. q* c/ {
, `. |8 s" Z2 N) K$ E
4.否定阴阳五行,推翻中医经典
' j" L3 P" M) n& ^/ Y2 }+ ?0 _+ D# ]9 S- P% M! a0 Y
5.医随国运衰落,国学大师非中医% G7 P7 ?) _! F9 X
$ D# }0 ]: f  `* R5 x% G6 t
6.家学渊源章太炎,独尊仲景有原因% g# G4 G: v  H: K3 M% W0 Z" }
& E: z$ O. Y8 M3 K1 |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主编的《医经学派》之医经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五)西方医学传入影响经典传承4.否定阴阳五行,推翻中医经典;5.医随国运衰落,国学大师非中医;6.家学渊源章太炎,独尊仲景有原因。! m( Y. Y6 V7 r3 [* c
! r. v, v# m5 f0 A
      近代以来,关于中医存废的论争,很多人从《废医论》谈起,它的作者俞樾(1821-1906)。俞樾的“废医废药”完全是他个人对于命运不公的激愤之词,近似于文字游戏,是一种发泄。他从未向政府提出过“废医”的主张,相反却屡见他对政府提出要重视医药的言论,比如他多次上书要求刊印《内经》,主张“宜多刻古医书”,指望“名医出世”。需要历史地、发展地看待俞樾对于中医的态度。章太炎(1869—1936)是近代非常著名的人物,研究他的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待中医的态度,可以见证中医命运的变迁历史。1910年,章太炎先生在日本完成了《医术评议》的写作,这部著作就是为与“先师”俞樾以及郑文焯《医诂》(也作《医故》)的观点相争而写作的。
- X- A+ Z) u4 O# ~' ]& [& C& V5 `1 W4 v2 S# U' R
章太炎先生说:“先师俞君侨处苏州,苏州医好以瓜果入药,未有能起病者。累遭母、妻、长子之丧,发愤作《废医论》。不怪吴医之失,而迁怒于扁鹊、子仪,亦已过矣。”0 T, @. W1 @: m* k4 X+ q

! V4 f1 z6 T* F: i# G6 \+ \* l* N他说自己与余云岫“往来频数,观其意,似以《伤寒》《金匮》《千金》《外台》为有用,而上不取《灵》《素》《难经》,以其言脏腑血脉之多违也;下不取四大家,以其言五行之为辞遁也。剽剥太过,亦信有之。”他这一观点后来又刊发于1927年的《医界春秋》上,向学术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8 w5 ?+ g2 P* P: l3 u* ~
& j5 @2 h4 }1 s& o章太炎先生被余云岫“谦逊”的《商兑》所迷惑,也对其批判《灵素》理论采取放任态度,他没想到1929年余云岫竟然会采用政府提案的方式废止中医,这应该是他所始料未及的。
8 a/ ]  V, D& y+ `, z9 T$ r3 r
  |; b4 _/ z4 b9 s6 ]/ Q" q/ O. p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8-3 20:33:4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8月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继续为大家讲述《神医扁鹊之谜》之<扁鹊名号求真>一
, G3 ~, I7 ~- L  z* ^+ J: O
8 D+ H1 _' p" A  P) j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 q! O- w+ m  e4 d8 W2 b
% @$ A* w( h9 ~- t7 ^% y$ x" M; F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继续为大家讲述了《神医扁鹊之谜》之<扁鹊名号求真>的有关内容。" `2 x; V8 L$ a& p

3 O7 V5 j3 Q& }4 d5 u4 H; Q        秦越人少年时期即聪慧过人,是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故里鄚州(今属于雄安),在春秋战国时期是赵,燕、齐三国交界处,古老的黄河在它南边经沧州到天津入海,当地贸易繁荣,交通发达。秦越人年轻时在镇上一个旅社任“舍长”。客人长桑君经常往来于镇上,在于余年的观察中,见秦越人是一个正直善良、勤奋好学的青年,因此将珍藏的医药方书传给了秦越人。赵简子昏睡五天不知人事.秦越人经过诊脉,断定其不出三日必自愈;望桓侯之色,断其疾病渐次加重.不治必危;虢大子尸厥濒死,他也能起死回生。种种奇妙医术,恰似鬼斧神工,令人惊奇不己。随着名声远扬,秦越人被被患者接来迎去,足迹遍及中原各国,且能“随俗为变”.根据人们的需要,时而内科,时而外科.时而小儿,时而妇科,时而为耳目痹医,几乎无所不能,非常人所能想象。7 A! ~5 [' H# S0 o0 l- s/ B

8 h! y9 Q$ ]3 I       秦越人类似神授的学医经过,妙不可言的精湛医术,游荡不定的行医经历,使以鸟为图腾崇拜对象,尊鸟爱鹊的赵人联想到秦越人象祖先神灵的化身,处处逢凶化青,转危为安,福佑着他们,故尊称其为扁鹊,而不再直呼其姓名。而后这一称号传遍天下.人们皆尊称其为“扁鹊”。" \) T. ]" I+ v" i
( ]0 }* V7 G+ D5 Z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8-3 20:34:36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3年8月2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国医大师路老的《路志正医林集腋》,路老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为了将其从医数十年积累起来经验,他编辑的《路志正医林集腋》采取以医话为主的形式整理成书,137篇文章短小精悍,说理透彻,言简意赅,其内容翔实、病种多样、见解独到、论述精辟、理论与临床联系紧密。敬请王秀民讲述梅核气治验、治多寐贵在辨析、胃不和则卧不安、宣化湿热治频发室性早搏、清胆和胃疗心痹——胃心痛案、心痹衄血发热——风心病合并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之辨治、梅毒攻心——梅心病、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治验。
/ p' s1 _* W' \6 }( w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路老的《路志正医林集腋》关于梅核气治验、治多寐贵在辨析、胃不和则卧不安、宣化湿热治频发室性早搏、清胆和胃疗心痹——胃心痛案、心痹衄血发热——风心病合并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之辨治、梅毒攻心——梅心病、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治验等的有关内容。
& x' w' N5 X: l! ]0 i* w) X         路老国医大师经验丰富,他认为,脾胃居于中焦,上连心肺,旁邻肝胆,下接肾命,是人体阴阳、气血、水火、气机升降之枢纽,交通之要道,故提出了脾胃“持中央以运四旁”的理论。所以脾胃有病,最易影响其他四脏。9 V$ |+ G: D0 \% E$ v
  从五行关系来看,脾(胃)与心和肝的关系较为密切,脾属土,心属火,肝属木,脾与心是母子相生的关系。脾与肝是相克关系,心主血,主神明,肝藏血,主疏泄,二脏与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关系最为密切,而脾(胃)的病变最易影响心、肝两脏的功能活动,从而出现不寐。从病因病机上看,主要有虚、实和虚实夹杂3种情况。从虚来说,脾胃属土,主受纳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以养五脏。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精微化生无源,则其余四脏皆失其养,心肝血虚,神失所养,不寐由生。诚如清·马培之所云:“脾处中州,为化生气血之脏,脾虚不能布津于胃,子令母虚,神不归舍,彻夜不寐”。
9 {( w4 D4 C* F& a, w  从实来说,或因气滞,或因湿(痰)阻,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或痰湿郁久化热,均可扰动心神,致心神不宁而不寐。另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辛辣,或饱食无度,伤及脾胃,宿食停滞,酿生痰热,痰食阻滞,胃气不和,致心神不安,亦可不寐。如《张氏医通》所云:“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而虚实夹杂,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与气滞、食滞、湿浊、痰热等邪实并存。2 r$ R* }2 h! U6 L( h. C
脾胃虚弱,血不养心,路老多用归脾汤或养心汤合酸枣仁汤等化裁,常用药物有:参、芪、白术、茯苓、茯神、小麦、当归、白芍、柏子仁、炒枣仁、五味子、生地、沙参、麦冬、远志、夜交藤、竹半夏等。
$ X# W, d% ?$ |: ~% W2 j脾虚不运,痰湿阻滞,路老常用六君子汤合涤痰汤或温胆汤化裁。药用:党参、白术、茯苓、茯神、竹半夏、枳实、竹茹、胆星、厚朴花、炒杏仁、炒薏苡仁、远志等。
4 s( T# ~/ F$ r$ a! U# R' @) q脾虚湿阻,痰热扰心,路老常用蒿芩清胆汤、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或涤痰汤化裁。
- {* ^8 `( L, X$ K; p/ [: d. H胃腑不和,心神不宁,路老常用保和丸、枳术丸、温胆汤等加减化裁,药用炒三仙、莱菔子、枳实、半夏、陈皮、生白术、茯苓、竹茹、厚朴、五谷虫、素馨花、娑罗子等。若食滞生热者,加用黄连、黄芩、茵陈等清热之品。& E' O+ y# n% o7 z! `, h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8-10 20:17:49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9 I" I: q% j/ M, W" }& l
3 N* S! |! U+ ~* B5 s; H9 V# ]: S) |
        大家好!
& `' \( t  F" \" S2 Y
3 e: M$ g2 v5 M. A3 D) L5 j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f2 e: @5 S6 b

6 q0 b1 M2 N) Q4 `4 P        今晚(2023年8月3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 w) x9 f' P# N" N* V4 h3 k
' R, E1 R9 b+ ^! R: ?        今天分享总论第七讲“中药的性能(概述、四气)”,内容为中药的功效。
2 e6 ^3 q$ p/ J; V* _
/ a! ^* N  P- M7 n! Q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1 U2 j: N) T, m+ b3 d2 g
4 x* v/ w2 f7 P* q: l0 e
        
  d* `2 V8 i- q7 x9 Y3 ^3 R% o/ t  G5 e  J4 P6 X+ \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3 L0 z. u1 v# r$ f  q8 d
2 C( f) E- A+ ]- G; z: Y& R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总论第七讲“中药的性能(概述、四气)”的有关内容。9 \! H# R  d4 Z* V" L8 W! f) @1 ^
. C& o% b7 ~7 d) W$ M
      
% O' u- P5 F2 m
: V5 ~$ _- s, A0 g; ~+ T/ r! g        中医认为,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与味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各种中药书籍都在每论述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归纳起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至于药味的确定,是由口尝而得,从而发现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的若干规律性的联系。因此,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Z* {5 a4 r4 T0 T$ ]* _2 C' M3 t: F
% E' B! X5 Z$ Q      中医概括中药的作用,常用“四气五味”来说明,所谓 四气是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Y- ~1 j. Y- x3 J

6 K6 T1 z* y4 [. J1 T; u' d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每味中药的四气五味都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四气五味理论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书中以四气配合五味,共同标明每味药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药物功效及主治病证的本草编写体例,奠定了以四气五味理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础。
+ c/ G4 l' ^! W+ a
0 c  n$ T$ H! N/ N# y4 @      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症。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症。# O) ~( a% W6 K0 ^# P& ]9 H' N

  s  j: ^5 K8 O    药物的五味是通过长期的用药实践所获得的疗效而确定的。它不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也是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内经》认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关于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最早的总结和概括。经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和发展,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及主治病证日臻完善。
  m2 j3 X  U9 J6 v; m; o9 x, t- u5 Z
! T5 i6 D, o7 m6 \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8-10 20:18:53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世中联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相会了,我是来自上海的黄小平。今天(2023年8月4日)和大家一起学习名老中医之路之辽宁中医学院教投彭静山,题目是
3 X% Y1 k4 i, w, A$ R6 T  C, b$ x3 ^% ?9 L. H
---我的老师和我的学医道路9 Q- ?0 e3 x: S, h4 k3 Q3 T
$ [- d4 _6 \; v1 Y& @9 Y
彭静山(1909~2003),辽宁开原人。学医于东北名医马二琴教授。着重钻研针灸学,首倡眼针疗法。历任中国医科大学针灸讲师、辽宁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暨附院副院长等职。著有《简易针灸疗法》、《妇科病中药疗法》、《常见四种慢性病中药及针灸疗法》、《普及针灸手册》等。
5 x# F% p3 R& ?) h7 \5 m0 R1 D7 I/ T7 g( M! h, `

5 A3 y' t. n. W+ o) E& F# C
4 G" |. t; O/ Q( o1 A; {( e% p0 l请老师和大家收听指导!
$ _4 q/ k* r! \5 Q' b" b, `
6 Q. j: d* f0 ?) A2 A% m             祝贺上海中医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名老中医之路之辽宁中医学院教投彭静山先生的事迹:“我的老师和我的学医道路”。( m, i9 j, X' h3 u
' L9 P; f+ b6 s0 ?) o/ g
彭静山(1909~2003),彭老于1970年自创眼针疗法,而此文是其1977年发表在《辽宁中医》上的一篇介绍眼针疗法的好文,非常详细。作者从眼针疗法的定义、理论依据到实际操作,包括取穴、找穴、针法、手法、留针和注意事项都有讲解,且非常清晰。文章最后一部分举了3则医案,对于前两则,眼针疗法都是针到病除,即使对于最后一则的脑血栓,也要比其它疗法快很多,足见其功效。" R- l  @' C' H/ x" I3 S' @
$ m" w" g/ r7 z; [
    《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脉皆属于目”等等。+ z% ~( h; k6 @, ?$ G# Q

' j  X$ N, E% C5 c8 o% i% U但是运用眼球上经络血管形状的变化而察知病情,是后汉华佗首先提出来的。明朝王肯堂著《证治准绳》一书,卷七目门,转载华佗一段话,对眼球经络分区,看眼察病,说的较比明确。我们就以王肯堂的书作为依据,而在实践过程中,有所改进。例如经区去掉“命门”,发展了三焦的分布范围,从血管颜色可以看病的寒热虚实和病程长短预后良否等。做为望诊的一种方法。
: R4 h- r2 i7 U$ _5 P" N; c& e
) H4 H* U* k9 m4 _“眼针疗法”就是从“看眼察病”的基础上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 k5 t/ c( |0 z+ A, I
7 E) T5 I& O! J  O# _①用点眼棒或三棱针柄在“眼周眶区穴”的范围内,平均用力按压,或出现疫、麻、胀,重或发热发凉,或微痛,或很舒服,这都是找到穴位的现象,可以加压稍重,使皮肤出一小坑,做为针刺点的标志。也有并无任何感觉,按压后看皮肤出小坑处针之。1 }, d; J" Q  n6 F- A. A: Q
# ^2 B% b: J  n! ?: x( k" i. ]$ B1 g
②用经络测定仪寻找,探索导子按压时,仪表上指针读数最高处是穴。9 e, x7 k, |: H0 `3 t
2 C3 j6 ?! I# a) r( e0 w1 |/ w" w
③按选好的经区针刺,以瞳人为中心,找准经区界限。7 g, y! l/ Y* Y

, R) c5 C7 T& y一般不用手法,如针后没有达到得气,可以把针稍微提出一点,重新调整刺入之。得气时有种种感觉,直达病所,或疫麻如触电样,或酥酥的上下串动,或发热,或发凉,或感到轻松偷快非常舒服。这样叫做“得气”,效果必好。无任何感觉的叫“不得气”,则效果不佳。
7 Z6 B4 P/ a& e' }" T* H
9 [$ G$ x' T" S- f; u如需要补泻时,可沿皮横刺,按左右进行序列,顺着进针为补,逆着进针为泻。
9 h4 O3 ^8 I0 I7 ^' ~
. G. O& e; j4 x" I# I8 Q1 J# e上、中、下三焦区,可针到全区,其它五个经区,每经只有一半是属于某经的,应刺到一半为止。1 @. }9 t$ i4 S7 ?

& {  o2 T* j# x+ G1 G通常在患侧进针,亦可在健侧缪刺。为了增强疗效,我们在同名经区,双侧都进针,则疗效较好。! O! X  `% x! w# H
: e1 v: H4 q1 S0 Z9 _! P* D& r- K
起针时,先用一消毒干棉球放在针穴上,不要太用力压,一手缓缓的把针拔出,待针尖将要脱出皮肤时,急速以棉球按压约一、二分钟。
, \) M2 ?) k/ B/ [# Z0 r5 u/ W+ e+ b/ t( Y# Y  c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8-10 20:19:32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3年8月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5 e6 t/ |) D% t; b
# C& {- R! q& I, v3 O" Q
         中医学是既浅显易懂,人人可学,人人能用的大众医学,也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现代科学仍然无法完全揭密的科学医学。
5 j0 ^/ X% q- g9 B2 o6 t, }
$ @2 q. N( h1 N  O2 v        这本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概况,基础理论构成,诊法治病特色,养生保健方法。
; w7 }; r, ?! T2 n6 @# f2 p' x, H
        第四章:治病只为帮助你自己恢复。
( A: Z5 N6 E! _! s6 i0 ]$ r1 y, n. ]; b7 H/ x1 J. T
        中医治疗病病的指导思想,根源于中医对于人体疾病的认识,并由此决定了医生与病人的关系。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人体疾病,又如何认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呢?
) e* j2 {+ R4 w# q8 f$ g( E5 |2 _# I, i8 y2 h9 |) b6 ^1 ^# [0 C
          第三节:治病寻求阴阳平衡。
" t+ }& M6 ?& M. l  D" `. C9 _& Z+ q7 k5 x+ a4 G, _) d* B/ x
         阴阳是天地之间最根本的规律。中医学认为:疾病可知、可防、可治,要做到防治疾病的效果,就要依靠阴阳、恢复阴阳的平衡关系。
4 o- I* ~* s- ~$ J/ j% [1 o; F0 \& ]) y& o$ f; {! p
       第四节:恢复和谐脏腑不争。7 X. Z' p  t7 @

! V8 _3 k5 V3 o/ q        在疾病的过程之中,除了直接治疗本脏腑的寒热虚实之外,通过五行生克乘侮的联系,治疗相关脏腑的偏盛偏衰,可以有利于恢复本来存在的平衡制约关系,使人体由不平衡状态,转为平衡和谐的生理状态。人体就由疾病状态转为健康状态。
0 `" l: y  `" y# j% J9 v; T4 o' l% b, C5 X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2 Z/ h; ^+ ]- e6 S7 o: Y1 u; {0 V/ B& H9 r! }5 c! x  A: @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第四章:治病只为帮助你自己恢复之 第三节:治病寻求阴阳平衡; 第四节:恢复和谐脏腑不争。# s" T, Z5 Y1 s, B# q6 N

: \! Y/ D7 O2 N# \: O        阴阳是一个很宽泛的名称,它可以概括表里、寒热、虚实、上下。
) S: }& M7 g1 l9 @6 I4 Z' o6 H0 g8 E6 Z
因此,全身的病证都与阴阳有关,各种正确的治疗措施也都离不开调整阴阳。解表发汗、清泄里热、和解表里、温里散寒、回阳救逆、调整气血都是调整阴阳的具体措施。' x9 Q0 u! c& D* u" p& _
# \( ~% L# e" ]" {3 ?! c
调节阴阳的治疗措施,并不限于狭义的阴虚证、阳虚证的治疗。2 d4 U9 N' r3 s; h. x; K9 D

: V: R. M; F) n        五脏之间互相资助、制约,构成一个整体,在生理上关系密切。人体在患病之后,脏腑之间也互相影响。比如疾病过程之中的病证转变,就可以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
6 G' U( Z$ B; l4 i. e) z% p4 K
  F" ~/ ~+ Y! Z7 U  H/ X8 |& Y0 g       每一脏和其它四脏都存在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每一脏的病变都有可能按五行克关系与其它四脏相互传变。
' L) s) Q1 C2 N) @- T. L" t% o
" l$ M% m6 C% }* f1 M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强调一种整体的关系,是普遍联系,这就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特点。# D! R* l/ R) Y1 o! U

: h6 k- P6 P+ d( {3 f* p中医诊断疾病,不是排他性的强调“纳入标准”,而是时刻强调疾病处于动态转化的过程之中,转化的结果也是复杂多变的,不是单一方向的因果关系。5 e& R$ I! R7 a6 ^3 Q0 E
  ?: P8 d, f4 z( P8 x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8-10 20:20:11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3年8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九章神志失和类疾病之不寐,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2 S) }& ]3 a5 y3 J+ B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九章神志失和类疾病之不寐。8 v  q& E- h+ ^* {. ?- C
     睡眠是生存的需要,从睡眠中醒过来是一种保护机制,也是健康和生存的必须。  M& _3 J9 H* P7 S
对于人,睡眠占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可以说睡眠的好坏是生活质量一半的基础。每个人生活的环境、身体质素、性格或职业等因素都大不相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睡眠类型。这些类型的形成,大部份都是生活习惯和工作安排渐渐地培养起来的。) w3 l8 A$ V. ]" Z& O- Y' C
   中医认为,睡眠与人体的营卫循行关系密切,有很多因素影响睡眠,常见有如下的因素:
! [% [' v/ |( S; R3 }. {% s3 B# Z& \ 1、睡眠与天地阴阳有关、2、睡眠与运动、劳动有关、3、睡眠与气血循环有关、4、睡眠与饮食、5、睡眠与心境。# n! x, Y9 }, h6 c7 ~2 P
内服、外用,调和营卫,养心安神,都可以治疗失眠。! Z1 n4 l9 M5 S( @8 |: L
《内经》说:“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 d% K9 a7 {& \, p. B黄帝曰:善。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愿闻其方。伯高曰: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C# F- Y0 ?5 h) v6 C5 G1 h+ I; l' k- k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8-10 20:20:4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8月7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1 K# R4 m. H9 ~2 u
* c0 k8 l' |0 `$ o*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 n$ X8 C, H
1 ~! i  m. K  f0 A! ~
1 F: F; A! v' M5 X' g6 N

! r5 |& m# j/ c6 ?- g7 C# o% h9 p
+ y3 K6 H1 X2 n2 A3 a% ~" R
! a: c5 B( P$ V# b
( \5 D8 m$ _$ @+ W" t- e8 W* P
; _+ }9 G- ?; I/ U3 P8 L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 f8 n/ |2 U/ R+ {! o5 y, H* C) Z0 e1 @( a9 l* ~; b! M) Y

1 ?0 E  C2 C" [8 P
. @" K+ z' B2 y/ v, s二、医经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 B9 R( E4 u6 w8 Q( L) D7 B. W* A: A0 x. w- r, w' [9 B

7 Q2 I$ [7 [6 J6 g6 C# d/ K) ^
  R* c& x. ?) ?* M7 z(五)西方医学传入影响经典传承
( a5 V4 y) N+ Z9 M
# S! g2 U# k6 q) G4 l
! r6 O1 E* I# z# ]; F$ P& y2 _
! `- ~- x! V' S: b& |0 H7.《灵素商兑》说经典,攻击中医弃本源(上)# \% F! W( F8 g% [3 ]6 }/ z# d6 M

6 p% v; S2 M. P余岩,字云岫,号百之,谱名允绶。兄弟五人,其为长兄。1879年9月14日生于浙江镇海澥铺余严村。家庭很穷困,六岁入乡塾读书。1894年中日战争时,他已14岁,1900年帝国主义者联合进攻中国的那一年,他22岁了。他目击了祖国人民被外兵的践踏凌辱,联想到“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唤起他研究学术,科学救国的热情。他在浔溪学堂,虽已受了较现代的教育,但仍不满足于已知的学识,就买了许多数理化一类的书来自修,到1905年,才得到公费派赴日本留学的机会。此后得以听到章太炎在日本讲解国学,成为章太炎众多弟子之中的一个。
' f, K! Z7 j! u3 r3 p- y9 S3 {  L4 ?0 b: i" c
他在日本学习医学时,亲眼看到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国势蒸蒸日上,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的医学,几千年以来,属于从中国传入的“汉医系统”。自1868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采取新的医学政策,引进建设德国与欧美的医学体系,逐渐废止“汉医”,使日本医学得到很快的发展。他觉得中国也应该这样做。
3 f. H2 ]( N1 z9 k6 e. t
+ w( v& [; Z8 a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关于西方医学传入影响经典传承之第7.《灵素商兑》说经典,攻击中医弃本源(上)
! Z7 P9 I1 ]2 L# u0 |2 Q# C- @  y% A% b4 u, p
       余云岫生于浙江镇海澥铺余严村,1905年到日本留学,学习医学看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变化,以及日本废止汉医的“经验”,就萌生了取消中医的思想。% a4 [# X4 o6 p6 F( Y

' A1 G# T* C' M) ?* K          他写作《灵素商兑》,他说:“或问余子曰:灵素商兑何为而作耶?曰:发《灵枢》《素问》之谬误也!曰:自人体解剖之学盛,而筋骨之联络、血管、神经之分布、脏腑之位置功能大明。自显微镜之制兴,而四体百骸之微妙无不显露。于是乎官骸脏腑之关系日明,而生理病理之本源流末,渐得其真相。至于今日,强半已为定论,洞然豁然,不容疑虑。《灵枢》《素问》,数千年前之书,以粗率之解剖,渺茫之空论,虚无恍惚,其谬误可得而胜发乎?曰:撷其重要,而尚为旧医称说之中坚者,而摧之也。”. d: \% s6 O/ f4 T" E, o4 d

  t6 P3 P# y; Z从余云岫的论述里我们不难看出,他是借用西医的解剖、生理,来评价中医理论,已经不是论高低优劣,而是专门批判中医学的解剖错误。他之所以选择《灵枢》《素问》,是为了从根基上废止中医,“堕其首都也,弃其本源也。”他与日本首先从行政上废止汉医不同,是先造舆论,把中医理论搞臭,然后“使国人而皆有学术之头脑,则医学革命之举,已可如吹枯振落,迎刃而解矣。”这是一条从精神上打垮中医的战术,余云岫借助西医解剖实证的优势,高喊着“真理就在这里,你们投降吧!”
. o$ h: ~" J' x! \/ I
; q& ^& v" ]: x4 P9 j8 b余云岫把几千年的中医历史,看成一个保守落后,永不进步的历史,而这不进步的原因,就在于传统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_4 R9 S* J6 Y3 L. s0 e* T: o( N

& w* w+ n9 q/ t4 ^: |) O/ C他取消中医的言行,日后逐渐升级,中西医的斗争日趋激烈。
8 ~: m( U0 K( ?3 i; |& x1 Z+ X# ^/ y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8-10 20:21:1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8月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继续为大家讲述《神医扁鹊之谜》之<扁鹊名号求真>一# `8 d/ L; O+ Y: P
; E* O1 O9 {2 i2 x1 T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 {" G6 T' t

, l. s* q. _7 }' L4 l) P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继续为大家讲述了《神医扁鹊之谜》之<扁鹊名号求真>的有关内容。% {- q1 j& _4 s: q# y- |

& J" t% s- U6 c  r. ~* F        赵人不称秦越人的姓名,而呼之为“扁鹊”,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因为赵氏以鸟为图腾。$ t) w2 C" j* c' t
6 N$ |0 q( d- G/ r0 W5 p! Y
《诗经·商颂》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玄鸟的名称首见于《山海经》,形状像燕子。3 S0 E  _3 y& O+ B% R: a! k

, N3 m% d( U5 d( S" f) Y2 k《史记·赵世家》说,赵氏孤儿被匿藏了15年的时候,晋景公患重病,占卜得到的启示是“大业之後不遂者为祟。”晋景公就问晋卿韩厥,这是什么意思?韩厥知道赵氏孤儿已经长大了,就说:“大业之後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適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
$ i' E7 x; S( @  w
" w7 b0 }5 c: j; O0 {韩厥讲述的这个故事,就是著名元曲《赵氏孤儿》演艺的程婴救赵孤。他说,赵氏的祖先中衍“人面鸟噣”,长着像鸟嘴一样的面孔,不是一般人的相貌。
( v! y  V" |' a% |1 m. O8 h" e8 N8 l+ C6 d* P8 j* J' C
      《史记·赵世家》称赵氏祖先中衍氏“人面鸟噣”这一特征,直到赵简子的儿子赵襄子,仍然是一个氏族的象征,他期望“至于後世,且有伉王,赤黑龙面而鸟噣。”8 v/ E( c9 M  Q/ B; \! C& [
5 E! H: x* M' O) M& f4 D
赵氏以鸟为图腾,这是他们把秦越人称为扁鹊的主要原因。$ W( c6 ~' q2 [! |8 g$ v7 }

2 j& ^% c3 q( O2 R6 v) h        秦越人行医足迹遍及中原数国,常有起死回生、排忧解难、化险为夷的高明医术,故使赵人联想到其祖先保护神中衍氏“人面鸟噣”,尊秦越人为“神医扁鹊”。这应该是司马迁所说“在赵者名扁鹊”的根据所在。
7 D2 [$ ^1 p. u2 ], U& x* \
& H& i, c1 c) e# N( A6 t8 e        感谢副院长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8-10 20:22:00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23年8月9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李致重先生谈中医现代化的再思考。自从“现代化”这个口号进入到中医药学领域以后,就处在不断地被说明、被解释、被争论之中,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个口号太容易被人歪曲、被人利用了,要捍卫这个口号的纯洁性也不难,就是不要忘了自我,丢了自我,任你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 c. D* `2 g" x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李致重先生谈中医现代化的再思考。
8 M$ F  G/ m4 h& E* y           翻开**初年到解放初期的中医学家的著作,都充斥着中医科学化的说辞,把中医的理论与经验都用当时的“科学标签”装饰起来,解释一翻,猜想一翻,与后来的中西医结合“重视实验”不同,“中医科学化”大多是想当然的比附,是和西医“套近乎”。而当时的西医之所以“先进”和“科学”,就是因为有解剖学、细菌学,当时,抗生素还没有发明出来,在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上,西医很多方面还赶不上中医,但是,西医就是靠了器官解剖的实证、细菌学说的微观,把中医一把推到了“不科学的席位上”,中医成了人人可以羞辱的对象。
* e+ `, `8 a: b; k& [         中医求生存:逼出“科学化”; T* ~. k# ~( O
中医科学化是中西医汇通的继续,是在西医疾病观的压榨下提出来的,是**无奈的一种学术主张;是中医失去脏腑解释权利之后,另谋出路的权宜之计。中医要突围,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依据,就必须“祭起科学的旗帜”,把自己原来的学术主张忍痛放在“不科学的冷库里”冰冻起来,“偃旗息鼓”,追求“科学化”,以求得暂时生存的权利。
: P) B4 |% ]( Z# O- _3 u; S- n: {- o( O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