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6-15 19:44:13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3年6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八章神志失常类疾病之痴呆,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b0 h+ c- t* H( A: G: B' c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八章神志失常类疾病之痴呆的有关内容。
$ o9 t9 J$ X( g5 C  l- J          痴呆和阿尔兹海默症的区别
2 s6 k+ s' a' P, N8 X5 d       痴呆这个词很不好听,是对于身体状态的判断,西医有一个类似的称谓叫,阿尔茨海默氏病,两者的概念不同而又有密切的联系。* w3 C# r. ]. j- |
        导致痴呆有非常多的原因,比如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病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等,这些变性疾病都可以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痴呆的临床症状。另外,有一些酒精中毒,脑血栓,脑出血,维生素B12缺乏也可以引起。* Z* B# s, u! m5 N
        阿尔茨海默病(AD),又译为阿兹海默病、具体病因不明,有很多相关的原因,常见于老人失智症、老年痴呆症、脑退化症,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也是失智症中最普遍的成因,症状表现为逐渐严重的认知障碍(记忆障碍、学习障碍、注意障碍、空间认知机能、问题解决能力的障碍),逐渐不能适应社会。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11年的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约3650万人患有痴呆症,每7秒就有一个人患上此病,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是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严重的情况下无法理解会话内容,无法解决如摄食、穿衣等简单的问题,最终瘫痪在床,病情恶化的途中有的患者会伴有被害妄想幻觉等现象出现。通常还能见到诸如行为语言粗暴、举止下流等周边症状,所以在护理上有很大的困难。阿兹海默老年痴呆症通常在老年期(60岁以上)发病。5 f9 c! ^+ f8 a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6-15 19:44:4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6月1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8 H7 Y  ?& `  I# a7 r. n* Z0 d& x. b# \' a/ }* @+ d7 [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 d7 O- O! n! I

5 h% }5 I" W6 ?8 ^: _) q6 W- a
% G* d6 b7 P& N0 |
) ?# c! F& ^$ \5 K $ b5 B0 B; y) A) S7 \
. Z$ X! A- l5 e0 R

* \3 b0 b) F$ {9 [: p8 z4 l
8 q& d6 j2 W$ R$ ~" A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i$ g' j  V' M' @6 j# T, o- k6 b5 \  i

" J9 V) S( n: `+ p9 _  e: X一、医经学派形成与发展
4 h# R4 [5 Y$ m6 o/ i8 N7 U3 g8 A' r9 M
(三)外延发展期
" z" A. I& L; r" L. N. a
% g+ N: N$ E3 p& q3 p: T" }' e, o* y* f( K
# H( v$ d" d' {% T) V. T7 _
6.皇甫谧发奋著作《针灸甲乙经》
; }  c) Q" k* u: E
* X$ p0 S6 w! W. k4 T皇甫谧(215~282年),魏晋间医学家。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人。幼年过继于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渑池)。由于深得叔父叔母宠爱,故贪玩好游,无心向学。20岁那年,幸得叔母流泪苦劝,皇甫谧幡然醒悟,悔过自新,改弦更张,矢志苦学,终成为当时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医学家。5 x( w: a" p  B
8 s5 @1 U2 F0 }2 l
. X5 l1 r; `. r$ r& O( a' c/ X

+ r/ U; H* O- n( p  w  q7.全元起《素问注》提供古代信息) W) k% Z- f6 e  P- y" {

- e0 L# T1 R5 E- y* `0 @南北朝时期梁代的全元起整理《黄帝内经素问》,他的分篇内容,不同于唐代的王冰《素问注》,可以为大家了解《内经》古代传本的线索。# l5 G! ^+ k5 k; r6 k2 L  c& Z
9 g' x, E4 Z2 }' v: U
- ^3 h/ {5 E4 X4 I. Q: Q2 c

' n) d* s( E5 G) s' Q! [. T8.唐代王冰系统整理《素问》影响远
, ?0 ^8 Z/ M2 J/ I7 b% E& s+ a$ M# s7 ~5 ?2 S4 I, l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卒于贞元20年(805年),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年)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
9 F4 }2 F5 V  U: p0 T; A* P8 |# J! u( b+ z& f% A0 R& Y5 a4 M

$ S. H6 }, B, c
2 u& _# E1 F! C8 n" f9.张景岳《类经》学术成就高
3 J3 f5 N& l, I+ I, M
' p" |6 C/ C. s2 N7 k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1563~1640)编撰《类经》,他认为《内经》的文字“言言金石,字字珠玑,竟不知孰可摘而孰可遗”,因此,他把《内经》文字,以类相从,重新编排,著成《类经》。
- K- P; U+ v) q0 l
$ f  L) v; t# L3 P7 M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主编的《医经学派》一、医经学派形成与发展(三)外延发展期& l6 e7 q# V/ m% w9 V1 d- Z2 y
: b2 Y8 O* X1 b+ J
6.皇甫谧发奋著作《针灸甲乙经》7.全元起《素问注》提供古代信息8.唐代王冰系统整理《素问》影响远9.张景岳《类经》学术成就高。, i+ q9 a4 q' P0 ^7 S$ x
6 W2 S# Z8 Q7 N6 N( O( R2 f% y
        尽管张仲景、王叔和都引用过《素问》《灵枢》,但是并没有把这两本书当作《黄帝内经》。
2 V: l) g8 |, r% ^4 I* j! m6 h. I/ c: B
       自从皇甫谧认定《素问》《灵枢》就是《黄帝内经》之后,更加引起大家的重视,对其进行校勘整理的学者越来越多,进行分类研究,或者对其中内容加以阐发,形成独特主张的学术见解者也时有所见。
# S7 _( V2 X, h: x' \$ E) ]9 I2 ]. {+ L) [* b& f' i' l) h3 j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6-15 19:45:2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6月1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学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为大家讲述《傅青主女科》产后篇2的原文与评注。
0 N; F5 [, j/ k* _* o2 M2 E9 O- ?! r" k/ u: u
产后血崩,产后四肢浮肿,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产后郁结乳汁不通。# z% J! p) A6 L. |0 B. u, a
0 ~0 p0 b# o) u/ k6 u
      请大家关注收听卢青玉的讲述。
2 D; a8 O3 p$ X- \0 c/ O$ k) _0 J. W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学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傅青主女科》产后血崩,产后四肢浮肿,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产后郁结乳汁不通的有关内容。
7 a0 T6 L. B! t: U6 R
9 y) J+ T: N6 k+ {; J/ a      傅青主说, 少妇产后半月,血崩昏晕,目见鬼神。人皆曰恶血冲心也,谁知是不慎房帏之过乎。夫产后业逾半月,虽不比初产之二三日,而气血初生,尚未全复,即血路已净,而胞胎之损伤未痊,断不可轻于一试,以重伤其门户。无奈少娇之妇,气血初复,不知慎养,欲心大动,贪合图欢,以致血崩昏晕,目见鬼神,是心肾两伤,不特胞胎门户已也。明明是既犯色戒,又加酣战,以致大泄其精,精泄而神亦随之而欲脱。此等之症,乃自作之孽,多不可活。然于不可活之中,而思一急救之法。舍大补其气与血,别无良法也。方用救败求生汤。
  I+ t4 M, |, h2 y& J: f1 s* C8 u2 s1 X/ r
人参(二两)      当归(二两,酒洗)
# N  N* p+ S8 H& H) l5 Z. g% ^' P
白术(二两,土炒)   九蒸熟地(一两)4 @& ]5 O$ I" O2 R  R
( A# @$ r0 @8 V( J( O
山萸(五钱,蒸)    山药(五钱,炒)2 t4 R+ T3 |* H% f+ b  d

& J9 o, r- `- i  z枣仁(五钱,生用)   附子(一分或一钱,自制)
# F! u: w4 }0 E* s
- a% c/ o1 L6 u" s( H- T+ |7 q水煎服。一剂而神定,二剂而晕止,三剂而血亦止矣。倘一服见效,连服三、四剂,减去一半,再服十剂,可庆更生。此方补气以回元阳於无何有之乡,阳回而气回,自可摄血以归神,生精而续命矣。
) _/ F) M& o+ L( w; }4 H1 J: Q! K  m
(亦有中气素虚,产后顷刻血崩不止,气亦随之而脱。此至危之证,十常不救者八、九,惟用独参汤尚可救活一、二。辽人参去芦五钱,打碎,急煎,迟则气脱不及待矣。煎成徐徐灌之,待气回再煎一服灌之。其馀治法参看血崩门。但产后不可用杭芍炭以及诸凉药。然此证皆系临产一、二日前入房所致,戒之!). B: K5 g: ^; @4 |/ C+ I3 u/ b7 V! g5 g

* U+ I- Z: V9 q% x% P) L, S1 }/ k! Z9 t8 H

0 H: o( k1 v2 t- e      感谢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6-15 19:45:55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3年6月14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国医大师路老的《路志正医林集腋》,路老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为了将其从医数十年积累起来经验,他编辑的《路志正医林集腋》采取以医话为主的形式整理成书,137篇文章短小精悍,说理透彻,言简意赅,其内容翔实、病种多样、见解独到、论述精辟、理论与临床联系紧密。敬请王秀民讲述感冒不容忽视、风湿郁表发热、湿邪郁表低热、蒿芩清胆疗低热、湿热误下成寒湿。
% B) i% O7 H" B) {. U+ \% ~1 M1 ]7 \5 k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国医大师《路志正医林集腋》之感冒不容忽视、风湿郁表发热、湿邪郁表低热、蒿芩清胆疗低热、湿热误下成寒湿。3 t( W- ?! ~1 a* P8 V
         路老认为: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运化失健,聚湿变浊生痰,痰阻脉络,血行瘀滞形成痰瘀互阻,痹阻血脉,引发的冠心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调中央以通达四旁”。若肥甘无度,致使脾胃损伤,湿浊中阻,积久生痰,湿浊上蕴胸中,则胸阳不展;痰浊上逆,阻滞血脉,则痹塞不通;中阳虚弱则寒自内生,与外寒内外合邪,上犯心君,则胸阳痹阻,心脉不通,发为胸痹。因此治疗湿蕴者,当健脾运湿,湿祛则胸阳自展;痰阻者,当健脾化痰,痰消则血脉自通。( [. i8 ^' t! _" s4 s: C
在辨治冠心病过程中,十分注重升降药物的运用。在升脾阳方面,如系湿浊为患,阻碍气机者选用藿香、苏梗、葛根、荷叶、荷梗等;若为脾虚下陷者,选用柴胡、升麻、白术等。在和胃降浊方面,多用枳实、厚朴、橘皮、半夏、竹茹、旋复花。又因肺主气,主宣散肃降,气宣则湿化,故兼用杏仁、枇杷叶、桔梗等以加强其利气祛湿、肃肺降逆之功效。并善于将两种不同性味的中药组成药对,如:荷梗配藿梗,麦芽配谷芽,山药配白术,菖蒲配郁金,桂枝配丹参,木香配丹参,枳壳配旋复花,黄芪配当归等,以利气机的升降开合,气血之顺畅条达,对治疗与脾胃失调有关的心痹,常收事半功倍之效。, H* _* s5 m6 v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6-22 22:18:55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1 V2 \9 \& p1 @  K
" T# ^5 c+ T- K: |( v3 b- K        大家好!
0 ?' M9 k( h( h
1 k1 \3 L1 e3 o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9 U. i# K8 ], Z9 K" H5 c
. z0 d; I7 O3 ?# m. W
        今晚(2023年6月15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荨”“落葵”“蘩缕”“蕺”四味药。
+ w! Q% [/ S$ i% _. q
, V. m9 _4 z) p( l8 R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8 a% P! ?+ U+ K6 |: N8 ^3 X7 h

1 @% ^1 P( R1 r: G5 C9 C        
! M$ O  k" O2 I8 A$ g
7 N8 z& u/ m# l" e( }/ `6 [! G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1 {  ?  ]6 T2 Q+ O% T1 P! X: G

0 x6 q4 K+ F" c( k% [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荨”“落葵”“蘩缕”“蕺”四味药。
" t! d: `# C" ~( m* q, R0 |, g5 `( ?9 v4 j, I. I, s
        荨,草名,即知母。--《本草纲目●草部一》。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卵形,开穗状小花,茎和叶子都有细毛,皮肤接触时能引起刺痛。茎皮纤维可以做纺织原料。' L$ s  K) g$ Y% g8 a; E# q& D
# |% d& E+ n' G: x$ @- [
     「主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本经》)。1 r* j% ]7 [4 e

2 ]& {( L2 ]4 t1 S8 @% Y0 N        落葵,又名藤葵(《食鉴》)、藤菜(《纲目》)、天葵(《别录》)、繁露 (同)、御菜(俗)、胭脂菜。
" V% w/ `# R. O# v3 |+ {2 Q' q0 H% H5 U' W1 i0 A" l& S3 m
       「主治」滑中,散热(《别录》)。利大小肠(时珍)。. C( t! v6 w/ w; W1 t# }/ z
- R! w9 Y9 }8 G( ~1 R
      蘩缕,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催乳。用于肠炎,痢疾,肝炎,阑尾炎,产后瘀血腹痛,子宫收缩痛,牙痛,头发早白,乳汁不下,乳腺炎,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 N5 P+ Q" I1 ]3 I7 p8 h+ y% U& R% ]  Y3 O
活血,去瘀,下乳,催生。治产后瘀滞腹痛,乳汁不多,暑热呕吐,肠痈,淋病,恶疮肿毒,跌打损伤。
- m4 K7 X8 `7 c8 a
+ T8 p" x: H$ q5 _- @9 \5 ]6 `      菹菜(恭)、鱼腥草。
* c0 e8 P6 U. a2 m8 ?  m1 z" L5 m9 |+ {2 @% B# @
    「主治」蠼 尿疮(《别录》)。淡竹筒内煨熟,捣敷恶疮、白秃(大明)。散热毒痈肿, 疮痔脱肛,断 疾,解 毒(时珍)。
. Z1 [* E: Q0 _  T. ]
/ C7 q8 L' B% J1 _3 z7 D/ Z: O% f感谢张慧康硕士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6-22 22:19:42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_  o2 r" `6 [3 G) n: @+ e

+ z/ J1 o) D/ L! V8 d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医学三字经》,  作者是清代医家陈修园。# c5 l2 p7 j' Q* f0 _$ u$ y* {

- j* \  C0 u) c  R! {; X: ^7 f* D   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4 S, d- O% F' `3 t* _
2 F, V# h+ c; t6 d1 K4 j; @& `
9 F* B: d/ P( X+ Y1 h! o7 Z3 }) c# J$ d- N- v9 T
    今天(2023年6月16日)分享的内容如下:; \$ g! W. W! c+ \. Q
1 x% t, N0 H6 g" Y2 Q6 m$ B# B
痰饮第二十:2 f( R! A( m% d4 w! b/ q# k
3 N! ?- V3 @: x4 ^# F
  痰饮源,水气作,燥湿分,治痰略,四饮名,宜斟酌,参五脏,细量度,补和攻,视强弱,十六方,各凿凿,温药和,博返约,阴霾除,阳光灼,滋润流,时医错,真武汤,水归壑,白散方,窥秘钥。2 `% l9 W: S/ b  m

/ K" J6 i; h! A* i
, e7 ^8 _+ |" y0 k) M
' a5 I9 \3 H) i( }" }消渴第二十一:
9 _* w/ h7 V/ T2 O/ w
# f/ e" [( C2 x* Q7 H4 M  消渴症,津液干,七味饮,一服安,金匮法,别三般,二阳病,治多端,少阴病,肾气寒,厥阴病,乌梅丸,变通妙,燥热餐。
# M1 p8 ?7 a; D" |+ M, d, ^$ C# ^6 Q; D# P) s
9 R8 b/ @; {' j9 r& b

1 L$ v% Y* n& Z1 `伤寒瘟疫第二十二:& f4 b2 o7 O( L+ C
% N( H, D3 U+ O8 J1 H+ R2 |
  伤寒病,极变迁,六经法,有真传,头项痛,太阳编,胃家实,阳明编,眩苦呕,少阳编,吐利痛,太阴编,但欲寐,少阴编,吐蚘渴,厥阴编,长沙论,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汗吐下,温清悬,补贵当,方而圆,规矩废,基于今,二陈尚,九味寻,香苏外,平胃临,汗源涸,耗真阴,邪传变,病日深,目击者,实痛心,医医法,脑后针,若瘟疫,治相侔,通圣散,两解求,六法备,汗为尤,达原饮,昧其由,司命者,勿逐流。
0 }6 j% o/ B: ~( w8 e  `& {6 e5 B, z* T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2 e' I) u( z  H0 h$ C2 T/ V
: N+ D. O$ G, _& `% ~               祝贺河北中医雷宝淳在河北医大讲座成功!他讲述了《医学三字经》痰饮与消渴第:伤寒瘟疫的有关内容。' M$ e& ~5 y' @" ]; ?
1 N( f6 I0 x, H# p/ r3 N
  痰饮与消渴,都是阴液不正常的疾病,前者主要是脾虚津液输布运化不好,后者是阴液过度损耗而出现的病症。
/ t# K* V& @. e, T" _) m6 G9 r4 m- S! d1 J9 e" Y4 V/ N' s9 B+ @
      过去认为伤寒与瘟疫是不同的疾病,现在看来它们基本都是各类传染病的总称,都是研究的“共性问题”,也就是不论西医说有多少传染病,中医药都可以按着张仲景、吴又可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
- |, T9 O5 V" S' }# g& w3 s' R
" s# t7 s* `- \  U   新冠和非典,都告诉我们,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不要认为西医很强大解决了传染病的问题。
% @# `' F# r7 U; F) e3 e
+ P5 f+ m$ C2 S# t& S: s( C大家小看了病毒,尤其是现代社会很复杂,生物战的威胁,也告诉我们不能轻视中医的作用。
( E0 |! Q8 H. W! H
. C8 {6 j0 p) p7 y& Z这是祖先千百年探索的经验。1 u( p- Y; L" X+ a0 y" }  z) Y, }  t

1 j" ]! c% J$ G5 w% o3 z) [8 c" r; D      感谢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6-22 22:20:28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3年6月1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 z3 B& Q* N" l) p: a: S! m5 X: t! j6 C" V# o" G, v2 {0 \4 _" i9 c
         中医学是既浅显易懂,人人可学,人人能用的大众医学,也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现代科学仍然无法完全揭密的科学医学。
% J4 x& Y) _1 `9 l& e+ T) G+ W9 `
" ~4 F% T* E; X8 G' {        这本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概况,基础理论构成,诊法治病特色,养生保健方法。" }: @. S; F/ b$ R# p4 j, A" \
$ j8 P7 @2 z( K! Y, `
        第二章:中医巧妙认识生态人体。/ N6 I' a) \+ E
  S% g) Y( n0 n" g5 P0 J- u
       第四节:人人必须升降出入。' l  L) V5 i3 g. J
, ^: `3 S: C. C5 @- Y9 @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的有机整体,这一点与现代生物学的认识完全一致。现代生物学认为,一切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新陈代谢。. {: T! J' }! v- t  M
% u* C; b+ ]6 C* v& }
        中医的经典《内经》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息,则生机化灭。出入废,气立孤危。"也就是说,生命代谢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最基本的就是上升与下降的过程,或者是从人体里排出与从体外吸收的过程。这是一切生命都具有的基本特征,没有例外。$ t4 r! m; T* C

) u4 P- [" O( i  a5 ]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 p  G, G" U% u& V1 I6 q5 V* t3 x
+ d) W) C# V: [/ v0 h2 q                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主编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第二章:中医巧妙认识生态人体。  第四节:人人必须升降出入。8 W5 A* I: S0 n' A
: w# S4 C0 [2 N, @( S8 g# [/ P8 d' L- l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闭环管理”的生命体,并且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似乎与西医的“新陈代谢”一样,其实,中医的“升降出入”远比“新陈代谢”更富有智慧。( y! b5 g) r$ k& k3 v
: P) x/ s! K: m
        因为“升降出入”,除了新陈代谢的内容之外,更重的是说人的生命与时空密切联系。《内经》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5 ^& m8 @/ d5 t5 U- j* E/ @3 |
9 X$ F) {4 S; M- v. j' \2 V5 X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6-22 22:21:07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3年6月1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姬领会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临证本草》一书。全面准确的把握中药效用,并能灵活应用,这对于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临证本草》一书把每味中药谈的比较透彻和全面,特别是一些经验,拿来就能用。今晚,我们一起学习!7 y" g0 t6 |8 g: r% ?, g0 S
            祝贺山东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了《临证本草》一书关于防风的有关内容。/ j( s; p  R  b# K/ I0 y" M9 q
         防风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细长圆柱形,淡黄棕色。茎单生,自基部分枝较多,与主茎近于等长,有细棱,基生叶丛生,有扁长的叶柄,基部有宽叶鞘。; x% _* c  H) J0 a: S3 _
防风根供药用,为中国东北地区著名药材之一。有发汗、祛痰、驱风、发表、镇痛的功效,用于治感冒、头痛、周身关节痛、神经痛等症。
% ^. M! b# |. Q% n: B防风以根入药。味辛、甘,性温。有解表发汗、祛风除湿作用,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关节酸痛、破伤风;此外,防风叶、防风花也可供药用。! ]5 s* ^9 o  ?( L1 j  G
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6-22 22:21:4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6月1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7 t  P5 R$ O4 V, Q

  E8 w" F; P! E- A- e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e9 f! K6 w( c# w
8 v" w( |( t8 ?, @6 _1 Z, t* x

4 {8 S6 A# v. {
: S, i0 j- ^4 B2 m( u4 j1 ^$ R! u * J7 O2 f; x0 q3 `$ j

$ R4 p. ^: G. B! G) l ( M$ X0 p0 h# ^* y7 o4 c
, v+ U, A$ |3 e) [7 x( |5 c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 ^/ _; ~, U7 Q' r1 L; u4 l4 h. {0 r2 B. [+ M

" ]/ J  V0 s, ~, E9 r* f; a# N* n& ?+ ]$ _. L! ~/ N, d) Y
二、医经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 x( I7 o' l, I+ _
1 S# H$ R+ a: `0 G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很悠久,从原始经验积累,到逐渐形成理论体系,并且在传承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生产力的进步,环境文化的滋润,以及医学家的相继探索。
# O0 @8 w7 n, }( d& D3 H/ F( T8 M
" W8 a& [0 u$ F. v8 H# m, a
% U; e$ J, Y+ t7 o7 z0 ^9 r9 g( p: m: j1 p( M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7 V! b" q0 c3 N

. c' w# @) W" c/ Z" p; \7 e% w
8 a( n! Z8 w% x3 u5 C% o6 b% T/ J& A2 s
(二)医学发展的推动
" h4 N% o; x- q: U6 a4 p- X4 v1 ?. Y
1.医衍掌握药物剂量很精准+ A6 |: z9 z& c% [5 h, p
0 \: k" J+ k1 s
2.医缓准确判断病入膏肓,佯病难瞒指下脉
; U8 A% J3 f7 G1 A
6 t1 b* K- b. i- t# _1 M- n  O3.医和论述六淫与女色致病
0 j: P- _6 G6 v, P8 o
5 }( {5 q& \! ~( Z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主编的《医经学派》,医经学派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医学发展的推动。1.医衍掌握药物剂量很精准;2.医缓准确判断病入膏肓,佯病难瞒指下脉;3.医和论述六淫与女色致病。
6 J+ w( S3 X/ O: j* x, r4 ~9 c2 ?- ?/ O) P" C2 @
      中华文明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明,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传说所代表的“天人相关理念”,女娲抟土造人重视“气机”的观念,伏羲八卦哲学推演天道、地道与人道的关系,传说时代的文化启迪了中医的哲学智慧。《河图》《洛书》思想体现了自然整体生成的世界观。黄帝向岐伯请教医学也是为了“陶一世之民,同跻于寿域矣”。因此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生老病死,都是中华文明特别关注的问题。
5 r* j' [3 i1 J2 h- h' e8 s2 A4 I" U+ D
      医经学派萌芽于甲骨文时代,成熟于春秋末期的扁鹊时代,发展于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传承于张仲景之后的历代医家,时间跨度很长。这个过程也是由“道”的建立与持续传承,乃至“术”的不断发展创新而日益丰满而成为根深叶茂的系统体系的过程。6 X$ l7 b- m* J5 l

) t5 h; R" T! i- e: V7 K6 b    《左传·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载:“晋侯使医衍鸩卫侯。宁俞(卫侯的臣子)贷(贿賂)医,使薄其鸩,不死。”
0 T& h" L: i/ O' |* [
/ w% Y. v2 i( g3 t; c    《左传·成公十(公元前581)年》云:晋(景)“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缓,秦医之名)为之。“, a+ q' C0 b: l2 d4 S

! I5 K( e* B# C" ~# z1 b' `- h    公元前552年,楚医断定绝食卧冰而装作大病不起大臣的病情时,用“瘠(杜注:瘠:瘦也)则甚矣,而血气未动(杜注:言无疾)”的话来概括其“病情”。+ h, C/ n! ^* R3 ~
5 M1 d* |% t6 |, P
   这些零散的记载,都反映了当时中医学发展的状况。
6 P/ ^/ N4 N2 N5 _! U0 h
' }2 P: r2 i1 p3 M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6-22 22:22:2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6月2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学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为大家讲述《傅青主女科》产后篇3的原文与评注。' P- L% j  t% a5 b) S5 u
6 h2 `2 E3 A8 B6 E1 N2 n
新产治法,产后用药十误,产后寒热。产后血块、血晕。$ d& B3 A: C$ h. Z( w
2 {( H7 n/ X4 b" A  O
      请大家关注收听卢青玉的讲述。
0 L# i; F8 h* Z5 {2 q$ b9 X. N, {/ D4 U9 e+ B  f% X1 n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学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傅青主女科》产后篇3的原文与评注之新产治法,产后用药十误,产后寒热。产后血块、血晕。
6 j2 ^* V: C4 n9 V+ F" _7 G4 m4 ]: E* H4 h" H% k( i
       傅青主说,妇人甫产儿后,忽然眼目昏花,呕恶欲吐,中心无主,或神魂外越,恍若天上行云,人以为恶血冲心之患也,谁知是气虚欲脱而然乎!盖新产之妇,血必尽倾,血室空虚,止存几微之气;倘其人阳气素虚,不能生血,心中之血,前已荫胎,胎堕而心中之血亦随胎而俱堕,心无血养,所赖者几微之气以固之耳。今气又虚而欲脱,而君心无护,所剩残血欲奔回救主,而血非正血,不能归经,内庭变乱而成血晕之症矣。治法必须大补气血,断不可单治血晕也;或疑血晕是热血上冲,而更补其血,不愈助其上冲之势乎?不知新血不生,旧血不散,补血以生新血,正活血以逐旧血也。然血有形之物,难以速生,气乃无形之物,易於迅发,补气以生血,尤易於补血以生血耳。方用补气解晕汤。* S5 T% c: C9 p$ _# }, T9 _
1 W7 M9 N' u  z2 T! |  @+ e7 ]
人参(一两)      生黄耆(一两)
; B  v: w0 h' N  {6 Z
5 S$ U- D6 b) V) s当归(一两,不酒洗)  黑芥穗(三钱)( W: ?% g5 b- Y- C) o; r2 m0 m" h

- K4 K, u) }) _: A姜炭(一钱)
. u: r  e: Q+ t) }4 A2 q+ q
1 B8 f: p- W% ~8 D水煎服。一剂而晕止,二剂而心定,三剂而血生,四剂而血旺,再不晕矣。此乃解晕之圣药,用参、耆以补气,使气壮而生血也;用当归以补血,使血旺而养气也。气血两旺,而心自定矣。用荆芥炭引血归经,用姜炭以行瘀引阳,痰血去而正血归,不必解晕而晕自解矣。一方之中,药止五味,而其奏功之奇而大如此,其神矣乎。' b1 f* o7 t7 h

9 s8 o9 s2 Y) w, V- z$ b! d& H原方极妙,不可加减。+ H8 G1 B6 A; O* j0 r9 L* N+ c; Z

8 p  b- L3 `; X7 B* f- y
* ?, H1 d9 M- A/ ?
, {) W0 R2 V1 f      感谢卢青玉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