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4-27 20:18:24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V: f  D3 T- i" ^9 d# c
% i4 Y5 K5 C- |
        大家好!  T8 \- X7 a. E2 k- j+ B

5 K3 C4 V; M2 t# l+ E7 A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 r$ C1 w- h2 Y( c8 V' `1 c

% Z% d: r. d% {0 b4 w6 A        今晚(2023年4月20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郁李仁”“石长生”“牛扁”三味药。% S3 p  q7 h9 V; x2 t

* U& Q& ^- n9 T/ c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 G# p  g- ~  L+ Q9 n0 A& R6 ?  b' C3 H- B
4 C7 Z6 s! c+ l$ K6 z        
: k( @* ]( g0 z: Z# u! ?6 S# ~5 z0 H2 S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 m8 {  p( k2 n5 Y3 F3 s; a& Q: f3 v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要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郁李仁”“石长生”“牛扁”三味药。
& V4 _9 n* f6 U9 o" f/ M8 A( L
5 Q  W+ b% ]' X! l5 u" K* O/ P/ T        郁李仁,。又名郁子(《医心方》),郁里仁(《珍珠囊》),李仁肉(《药材学》),小李仁(《全国中草药汇编》)。原植物郁李又名:常棣(《尔雅》),白棣(《说文》),爵李(《本经》),雀李、车下李(《吴普本草》),山李、爵梅(《广雅》),雀梅(《本草经集注》),棣梨、样藜(《滇南本草》),秧李、穿心梅(《植物名实图考》);榆叶梅又名:山樱桃、赤棣(《尔雅义疏》);长梗扁桃又名:长柄扁桃(《中国果树分类学》)。郁李仁采摘于夏秋两季,晒干而得。其性平,味苦、甘,有润肺滑肠,下气利水的功效,能治疗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等症状。' }+ S, ^, J/ P+ x4 a- G

: a3 s# f4 p) G1 p- p! S/ b" K, w8 ?$ i0 p1 R. P7 u2 B

# @$ u$ E7 ?& ~$ Y+ @        石长生,别名 丹草、长生草、丹沙草、生肌草、石中珠、岩浮萍、猪毛七、水猪毛七、猪鬃草、猪毛脚筋草,2 l. K3 F" l% C$ d+ J/ S% o
8 b1 ~+ x* E& ]* H+ o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解毒。主肺热咳嗽;感冒发热;痈肿疔毒。
# I* T$ V% J& k4 B0 o; [; e
: k+ ?& ^3 p) a# X2 R( b4 Q      牛扁,根:苦,温。有毒。祛风止痛,止咳平喘,化痰。用于咳嗽痰喘,腰腿痛,关节肿痛;外用于疥癣,瘰疬,并杀虱。! f! d, S& D$ v

8 u$ @6 W. @. ?; j* L6 y( Q- a4 Q# Y  q' }0 ?

; i6 t# y8 q7 }; t7 s1 a/ g7 S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4-27 20:19:24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世中联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相会了!我是黄小平,本周五晚上(2023年4月21日)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名老中医之路:方药中老先生的学医四十年的回顾。方药中老先生是四川省重庆市人,1940年师事南京名医陈逊斋先生,对于祖国医学理论,特别是经典著作,有较高的造诣,在统一辨证论治方法和步骤问题上尤多贡献,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肝病、肾病的治疗。本周五继续学习方先生学习体会中“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他认为西医学中医,中医也可以学西医。中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通过学习,相互取长补短,使自己所学能够借助他方的长处得到更好的整理和发挥",他认为中、西医现在是作为两种不同的医学客观存在。) O# U* V* s* N) L" g3 F
              祝贺上海中医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名老中医之路:方药中老先生的有关事迹。+ Q4 {" }; G% y: D" l3 R* r
   虽然此前有人讲座,介绍过方先生的事迹,但是不同的人学习他,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0 @" C/ a: m1 s2 Z. [         方先生1921年10月14日 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
/ M3 q! J- `: V" V1 ^5 x1940-1944年 从著名中医陈逊斋学医。
& t7 ]& i8 f# s1944-1950年 在重庆开设"方药中诊所",开业行医。: M2 ]8 j5 i9 O4 [7 }8 J
1951-1952年 参加西南卫生部中医科工作。; W! A9 F: Q; E; o
1952-1957年 在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 z* P  e6 c" r' t( m; j, R+ v4 M
1957-1958年 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消化系主治医师。
  O5 K+ v  |2 A& Q) y& b1958-1961年 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研究班从事教学及临床工作。1 y0 G  }" t" D
1961-1976年 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工作。$ d' x1 Y, M$ W) S) q/ j
1976-1995 先后任全国中医研究生班副主任、副教授,西苑医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 u9 `, {) U' b; v' P/ u1995年3月3日 逝世于北京。
8 t3 {8 P/ {9 v2 Q6 E方先生原名方衡,1940年,方药中高中毕业后,由于父亲早逝,家境日衰,遂考入重庆市邮局作邮务员。但是,他念念不忘的是志做中医。这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全国名医荟萃山城,经常举办学术讲座,使他得以聆听一代名医精湛的学理和高超的医术。在诸多名医中,他最钦佩的是被誉为"京都四大名医"之一的陈逊斋。陈是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的后裔。陈逊斋对这位勤奋苦学、聪敏善思的学生深为赞赏,随为他改名为"方药中",勉励他"一生沉潜于方药之中",预祝他"方药必中"。这一段学习经历,使方药中受益终生。
4 ^* X  U3 A2 \  x1 q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4-27 20:20:08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3年4月2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r' s) U6 c( [: P
* m% N& ^5 O0 ~  [3 ]# ]
         中医学是既浅显易懂,人人可学,人人能用的大众医学,也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现代科学仍然无法完全揭密的科学医学。
* S! j% w' ~3 [7 Q1 I6 g6 ^2 u6 r9 P; n
        这本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概况,基础理论构成,诊法治病特色,养生保健方法。
& h. d8 Z  e0 C9 k3 D1 y/ N6 j6 _, X5 U; w
        第一章: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4 M( l: f; w  i
' }. A5 G% F  t: f9 K+ Y6 x
        第一节:医缓诊断膏肓之病。
3 p. q# c' u3 t! S; j
) o( i- ], g. m+ ]# Q        第二节:医和论述贪色致病。6 n3 D. }3 s+ w2 X3 P6 _/ P4 @

3 k/ v9 d1 D' c) `1 u. {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A8 T4 y' {0 X7 u3 \5 r

& C7 Q: a3 d4 Z/ _( t1 D% w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主编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第一章: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一节:医缓诊断膏肓之病  第二节:医和论述贪色致病。1 B) n# U3 p/ y. f0 ]

+ `9 ^2 [: |* E        经历了2006年反中医思潮的风波,引起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视,意识到中医科普宣传的重要性,筹划了“中医中药中国行”等大型宣传活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特别邀请曹东义参加出版社编辑策划会议,受邀主编《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一书,2007年6月出版,作为“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宣传赠送的主要图书。新任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为这部书写了序言,国家局网站专页介绍本书主要内容,成为中医药科普官方认定的主要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9年,该书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建国60周年科普著作二等奖。6 }: M& i1 h/ a, o* C
- A# ~* H+ N' U6 Q% m( |. r  ~

2 a* |; X+ N$ f8 F- U, ^  D8 C5 Q+ J0 p1 Y6 D$ a" O. U. H9 l+ Q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4-27 20:20:49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3年4月2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八章神志失常类疾病之痫病,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 o) [" J8 k+ T$ o3 c* o: X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八章神志失常类疾病之痫病的有关内容。
9 j4 |$ p; `7 X6 u9 U& L        痫病又称痫证、痫病、羊癫疯等,是一种可以由先天性或后天因素,以突然意识丧失、发作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发作时可以发出怪叫声,发病急促,清醒后如常人无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也是一种以具有持久性致痫倾向为特征的脑部疾病。
! I0 o$ }  X3 b- X  {$ h 一般说,痫病是癫痫疾病在中医的领域管癫痫疾病称之为痫病。患者在日常的生活里如果受到惊恐、害怕以及强光的刺激、噪音的刺激就会引起癫痫疾病的发作。9 k, T- R1 k5 M" `0 i, _
患有癫痫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的生活里一定要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禁烟禁酒,少喝容易兴奋的饮品,避免感冒、感染和受凉,也要远离吵闹的场所,这样都是可以有效预防癫痫疾病发作的。
! v, i& F% E: j患有癫痫疾病的患者应该到正规的医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以后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情和心态,这样都是可以有效的预防癫痫疾病加重的。2 h" t  j( F- i: {; L2 j- G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4-27 20:21:2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4月24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曹东义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O" w; X! ]3 a$ ?2 R
  z8 k4 X% I2 }
该书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1 G; x2 b% n' e9 p# s
" s$ r& F9 U3 K# j) B3 Y7 s+ j$ E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4 I0 E1 |7 g8 J
, R. z9 M$ L9 N' y' L! ?
上篇  医经学派学术源流: z: J6 [7 O* O, T" g7 ]
  p. b8 r/ E% e) x
第一章  医经学派源流史略。3 E; @- D" n8 m  Q( f9 N

; i& n3 C) d3 {/ [; [2 t3 Y! d9 m1 g3 u% @# f& i

' ?  @8 W4 U3 p+ s一、医经学派形成与发展
: L9 j0 R$ H! [- t* d0 c! G) Z7 d7 k; h5 q9 y5 y5 ]
在中医学发展的原始经验积累时期,没有理论体系,只是砭石、针灸、方药导引按跷等具体治疗措施的简单创造与汇集,没有理论内核,也就不会有医经。后来随着医学实践的深入,藏象、经脉、气血、病机、治则等基本医学理论出现,逐渐形成了基本理法内核,它将既往有关病证、方药、具体治疗措施等零散的、具体的经验贯穿起来,形成一套基本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为中医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原始医学经典形成之后,经过历代传承注释、实践扬弃、拓展补充,从而产生新的医学思想或新分支流派,这些新思想、新流派便构建了医经学派体系。当然与其他学术理论体系的构建一样,这个过程是缓慢而循序渐进的。
2 Q8 s/ M8 I' m! \1 }% Z6 f7 C1 J4 T/ `5 p* I% @$ }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曹东义主编的《医经学派》(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上篇  医经学派学术源流,第一章  医经学派源流史略。
: {. A: L" `1 B
  n# F( v- t2 k% L- A  O       “医经学派”首先是“医经”,先有经典,然后有学派。
1 a( E# @% p  I' Q+ j+ f3 K4 w4 U+ ^7 `5 ]# I+ X4 M& U/ U
   那么,中医的“经典”是如何形成的?在哪个时代形成的?谁创立的?- s( P8 B& }: o; d$ r; U

- s9 U5 ?: A: a1 q; c% y" }. l, i         现代研究表明,被皇甫谧认为是《黄帝内经》的《素问》和《灵枢》,形成于东汉时期。当然,其理论渊源绝不是“东汉当下”,而是更为久远。这个久远,最起码是司马迁《史记》所说的“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言医为方者宗”,也就是谈论“医经学派”,离不开研究扁鹊,探索扁鹊大贡献,他对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所做的贡献。0 U! {& L6 A6 F  U/ Y/ Z1 d

% B) O& s, t& n9 h        扁鹊生活在春秋末期,他之前的中华文化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因此,谁启迪了扁鹊的思想?6 E0 L& v, C5 I! m& T' ^  _+ ?, n
- P7 U, K4 |3 P( n
       或者,我们也可以问一下,老子、孔子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他们都有共同的思想源头,不是欧美,不是东洋,而是华夏。. T2 w$ w0 n+ b% N4 v' n
$ T6 B; B0 H& ^/ P
      中医理论的构建过程,是缓慢而循序渐进的。$ f& g) Z  ?: d8 @2 C) `5 L

0 t  m/ c. X3 P* \' m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4-27 20:22:0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4月2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学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为大家讲述《傅青主女科》种子篇(1)的原文与评注。" r% {5 p! H3 C7 ^
  c! A8 T; x3 _, J2 P& u
        请大家关注收听卢青玉的讲述。5 t3 f4 X5 g. _) K' `
$ \: W( m  l6 A* Q8 F1 D. z9 _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学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傅青主女科》种子篇(1)的原文与评注。
9 ^/ a/ ^, L& W
/ a6 n3 K: `: Y       不孕症曾经困扰过很多古人,他们在中医“种子”技术的帮助下,很多人获得治愈。
. k, a9 u* M7 J. g1 F" N5 v7 _; n9 s
      傅青主说,妇人有瘦怯身躯,久不孕育,一交男子,即卧病终朝。人以为气虚之故,谁知是血虚之故乎。或谓血藏于肝,精涵于肾,交感乃泄肾之精,与血虚何与?殊不知肝气不开,则精不能泄,肾精既泄,则肝气亦不能舒。以肾为肝之母,母既泄精,不能分润以养其子,则木燥乏水,而火且暗动以铄精,则肾愈虚矣。况瘦人多火,而又泄其精,则水益少而火益炽,水虽制火,而肾精空乏,无力以济,成火在水上之卦,所以倦怠而卧也。此等之妇,偏易动火。然此火因贪欲而出于肝木之中,又是偏燥之火,绝非真火也。且不交合则已,交合又偏易走泄,此阴虚火旺不能受孕。即偶尔受孕,必致逼干男子之精,随种而随消者有之。治法必须大补肾水而平肝木,水旺则血旺,血旺则火消,便成水在火上之卦。方用养精种玉汤。
* y* l2 ?8 K8 A+ R! w: ?
* v7 F1 ~/ T+ `0 t5 T9 t) r      大熟地(一两,九蒸)    当归(五钱,酒洗 )
; r7 j' s( @" |2 J/ Y9 E8 D& }9 G1 {2 f# g. {+ r+ ~) s
白芍(五钱,酒洗)     山萸肉(五钱,蒸熟)
& h! s# o4 ]( @) ~$ X7 M8 H& }* z5 i0 x! m; g
水煎服。三月便可身健受孕,断可种子。此方之用,不特补血而纯于填精,精满则子宫易于摄精,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皆有子之道也。惟是贪欲者多,节欲者少,往往不验。服此者果能节欲三月,心静神清,自无不孕之理。否则不过身体健壮而已,勿咎方之不灵也。- |( f) y. E' [  i' {0 I
/ m. V; h& ?5 k5 G
服药三月后不受孕,仍月原方加杜二钱炒断丝,续断二钱,白术五钱上炒焦,云苓三钱,服数剂后必受孕。8 z  {' ?. L/ Z6 q
0 P' ?5 R* \5 r; J9 f

3 b3 d5 X0 ?5 i6 `# t/ j# j
) m6 D% a* `, l% k5 Q        感谢硕士卢青玉主治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4-27 20:23:13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 o- h3 F. x: p- [
% j2 x$ V0 z3 q/ C: t直播即将开始~& \% j3 ]. D( J* G  i3 M
: C- x& z$ [& r
今晚(2023年4月25日,周二)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77讲《灵枢·大惑论》。3 W% J$ F8 b5 e. w7 j$ B
3 V; N. g# o% [1 F" O: t2 W
欢迎各位群友转发链接,邀请更多朋友参与讲座!; g0 W2 l5 [& N5 z

' z) g7 ~) l, Y/ @1 r8 `* h& b直播期间,请勿发布无关链接,专心听讲座,谢谢配合!2 Q/ q( N) ~8 v# f9 L
- r% P3 d4 ]8 |; o7 w9 i2 a
   今日讲座内容:
4 G$ `/ B6 I& Q& p# ]( [- v! m5 D2 @* N7 o5 k5 C! `
4 ~) F6 J' q8 ?$ c2 r; n! Y' z0 ^

" w% F9 j: I: d3 q《灵枢·大惑论》第八十
) i2 O0 p, [- V4 |9 u# C" K
& `' t9 P% [& U3 z9 u" ]9 n: d9 p; W. A0 `9 s9 ]6 r
' ^& [7 Q% o- f# O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尝上于清冷之台,中阶而顾,匍匐而前,则惑。余私异之,窃内怪之,独瞑独视,安心定气,久而不解。独博独眩,披发长跪,俛而视之,后久之不已也。卒然自上,何气使然?岐伯对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6 u2 V+ n3 O# s! Q9 T0 T

9 X* @$ \1 }4 d. o  T# k/ {
3 Z; b2 f* P  r1 p) z8 j  i+ ]- w- J) n) {& g4 i
  黄帝曰:余疑其然。余每之东苑,未曾不惑,去之则复,余唯独为东苑劳神乎?何其异也?岐伯曰:不然也。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是故间者为迷,甚者为惑。" Z# e, I, Y2 G) F# d8 e
- S* C4 E! K' ]9 I. a* P& [; a# G

. o" Y3 Z* y: D2 j5 H/ }
% `5 M+ J0 j' c% V' v( _! G  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
  |" R$ d9 F0 p9 r) F6 |2 \) X) h$ o% s( z" b$ @# R* I- L3 P

3 }) X1 e- O6 O
9 [, H9 a) Y" x% T  黄帝曰:人之善饥而不嗜食者,何气使然?岐伯曰: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胃气逆上,则胃脘寒,故不嗜食也。
7 X2 m. e, V% O* k* \0 }- A/ |* C7 S% K3 c

1 Y5 L) {* D4 z0 p, ^7 B1 B( d+ y, D. U6 o6 P0 z, m* _
  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9 C* r4 Z: N( B8 e
: X# u% n3 ^0 Q! l  ?$ c, r$ t

4 i" _, Z: l1 Q* C
- F* S+ |6 n2 n) X  黄帝曰:病目而不得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蹻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r$ }3 L( K+ Y3 t; \# o

7 r/ n% h+ W% y+ q3 R
' O: l" z5 F6 A
0 |7 D: {% M, j  黄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
5 e' `3 h9 X9 V! i$ u! c3 N: B3 F8 i! k3 A

( B' V: I) i9 s& t% s
; M6 u6 S: K% Q6 [! v9 `# W* X2 B  黄帝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 H* g9 o. _0 p, B' B  B

% Y  t( |+ a! S0 ^0 ?1 i) d
$ R% B. x* {, K8 C& R: e# R; f" b- W$ J* a' ]7 C7 D6 O7 W3 h3 ?3 i4 B
  黄帝曰:善。治此诸邪,奈何?岐伯曰:先其脏腑,诛其小过,后调其气,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乐,定乃取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4-27 20:24:03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23-4-27 20:53 编辑 7 Z9 G; @" e4 {9 i  u
9 X$ D+ I" p7 y
     本周三晚上(2023年4月26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给大家分享《伤寒论》,《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使外感病和部分杂病辨治有规律可循。创立辨证论治原则,提出中医治疗学一般指导原则。使理法方药护综合运用,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了后世中医药学术的发展。敬请期待王秀民讲述《伤寒论》的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的内容。8 e# y4 B) p6 y  T1 V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给大家分享了《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的有关内容。. ?0 B1 C$ o% |
        外感病是一个过程,一般从表发病,首先表现太阳病,然后化热入里,就有了阳明病、少阳病。也有人正气不足,阳气衰微,就会引起太阴病、少阴病。
9 `- ]; ]/ B% l# p& {' O; J. O* Y疾病进入厥阴阶段,就进入了后期,往往是寒热错杂,虚实并存,所以,看上去很混乱,有白虎汤证,也有承气汤、柴胡汤,还有四逆汤、瓜蒂散、乌梅丸、白头翁汤、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让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 n# O- W9 y( Q' j' t1 v
这是一盘残棋,各种情况都可以出现。
' X- |) Z, g9 a1 b/ a这是外感与内伤互相转化,混杂并存的局面。. a. J; |0 S$ [7 y+ A
只有心明眼亮,知源流、懂体系,会妙用,才能不困惑。
8 ~4 n0 N- b1 J# z$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5-2 20:46:35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4 m- N8 Q. L; x6 m& F
* L% M  k, \( {2 D1 Q        大家好!' f5 B3 y0 Q2 N' c3 R' [5 D
' T1 q! N9 Y$ y* j4 y  F/ U" n  p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2 {) {7 n! Q/ F$ n, K

- n/ _* [8 ^% {        今晚(2023年4月27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乌韭”“羊桃”“荩草”三味药。
, G0 m% \+ k( [3 G1 V
7 ~# i0 A1 X) t( R# y; @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F- T( f2 h  ?. F
$ W$ b$ h5 ]0 [9 L% f0 a
        ' L5 T( [  m7 [3 \. y( j! D
  x3 J0 U" ~: U1 y$ q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Y3 q; n# f( U0 C
7 c8 B0 p. w- O  R9 s0 o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乌韭”“羊桃”“荩草”三味药。. e3 q: Z! ^4 S' h3 A
8 L! L5 c" p' E
          乌韭,别名乌蕨(学名:Stenolomachusanum(Linn.)Ching)为鳞始蕨科、乌蕨属植物,又名大叶金花草、小叶野鸡尾、蜢蚱参、细叶凤凰尾等,是一种民间中草药。乌蕨为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省区。其味微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肝炎、湿热带下、痈疮肿毒、疼腮、口疮、烫火伤、毒伤、狂犬咬伤、皮肤湿疹、吐血、尿血、便血和外伤出血。6 |* S% C0 i' d

/ t% D. x0 E4 A" l        羊桃,也称鬼桃、羊肠、苌楚、姚弋、御弋、细子。【主治】
; l0 u$ [3 V! {  C+ X
: Q  e( ?* u3 a* q0 g6 g$ v发热,身暴赤色,除小儿热,风水积聚,恶疡。去五脏五水,大腹,利小便。益气,可作浴汤。煮汁,洗风痒及诸疮肿,极效。浸酒服,治风热羸老。
! z1 M0 w9 [1 E& v% R& W7 C. b( p, o: `- P$ K
       荩草,别名黄草(《吴普》)、绿竹(《唐本》)时珍曰∶此草绿色,可染黄,故曰黄、曰绿也。功用主治:止咳、定喘,杀虫。% D' ~+ b- z# _2 c, Y% D' h

$ ]' Z8 M- x, P. K6 I: L①《本经》:"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荩草
; X, {9 g0 p. I$ u- V4 j& Y& b
$ k$ m( q. S) X" v! I: E②《药性论》:"治一切恶疮。"
5 M& |" ~* l& o- b; b2 z. ]$ k

- u# Q1 E: d) ~) n7 b: L. G0 U; x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5-2 20:48:09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u3 l1 v- `% E/ l4 T# [9 {: j
* ~5 S# ]- M$ B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医学三字经》,  作者是清代医家陈修园。3 u6 }+ i/ x# N8 g% ?

! Q; s9 Z1 C2 g0 S; M   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3 ~7 ~& N! _" b* ?, L+ O" L6 y  h

& S; K/ P1 b# |: l; |  p. i8 ]3 B

0 X% u; o6 j( b) a- A    今天(2023年4月28日)分享的内容如下:) a, v9 o3 h; ^) m% w- ]/ p9 |
: ]) E/ t  Y" h6 T/ `' |( N8 K
呕哕吐第十六:7 S( v  ?7 t6 U1 o' r- f! n9 I, n

# i! E0 v2 C* G' I( F" ^/ T  呕吐哕,皆属胃,二陈加,时医贵,玉函经,难仿佛,小柴胡,小肠谓,吴茱萸,平酸味,食已吐,胃热沸,黄草汤,下其气,食不入,火堪畏,黄连汤,为经纬,若呃逆,代赭汇。4 ?3 Q0 i4 m. N6 N  g/ D( Z

4 P- I/ x5 J5 D  `7 l. g% l6 ~& c2 \9 `' v8 L  G5 k/ s

+ `% O4 f( I  q癫狂痫第十七:; N3 q2 V5 Q( e6 z

- @8 F+ H9 W/ b( S  重阳狂,重阴癫,静阴象,动阳宣,狂多实,痰宜蠲,癫虚发,石补天,忽搐搦,痫病然,五畜状,吐痰涎,有生病,历岁年,火气亢,芦荟平,痰积锢,丹矾穿,三证本,厥阴愆,体用变,标本迁,伏所主,所因先,收散互,逆从连,和中气,妙转旋,悟到此,治立痊。2 q7 q# O+ T6 O% `( l8 V* j

' ]& W* O" `7 K. h. \, R7 Q% }0 n3 _" R

) R1 q) \3 g7 B: o( a* f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 ]5 o7 J5 t! \; L4 d4 b
9 E9 U' c- {# Y  \' Q                祝贺河北中医雷宝淳在医大讲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医学三字经》呕哕吐第十六、狂痫第十七的有关内容。
/ W1 u. L/ n, c* f9 E! g* W  r
" ~% Q- z6 n+ I9 I- b      呕吐,一种人体的保护性机制,可将食入胃内的有害物质排至体外,但频繁而剧烈的呕吐,则可引起多方面的有害后果。中医将呕吐加以区别,谓声物俱出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现一般将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总称呕吐。分虚实两类,实证因外感六淫、痰饮停积、宿食不消,及情志失调气机逆乱所致。虚证多因脾胃气阴不足所致。以和胃降逆为通治法,但仍当审因治本。呕吐有实呕、虚呕、外感呕吐、内伤呕吐、寒呕、热呕、痰呕、气呕、食呕、血呕、脾虚呕吐、阴虚呕吐之分。
+ x5 S" Y! B1 `% ?; C* f( E1 }0 ~" I$ M% E5 Q% Y
       哕,呕吐时嘴里发出的声音,也就是干呕, 又如:哕咽(气窒塞不通);哕噫(打呃;打嗝儿)。, v7 N$ N1 [, t2 Y" J0 S
/ @% g; ]" a7 \" R
      癫狂,中医病名。是一种精神失常疾病,系由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不足,致痰气郁结,或痰火暴亢,使脏气不平,阴阳失调,闭塞心窍,神机逆乱。其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关系密切。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治以理气解郁,畅达气机为其大法;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降火豁痰以治其标。同时,移情易性不但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防止病情反复或发生意外的措施。: |! {; o, |9 ?) i  U* j
* L3 o6 k4 e( T3 J) u
      感谢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