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2-14 20:38:2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2月13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9 i9 N: |( [- a# z) u. T2 }/ v! [9 u5 \  G! y4 p
( J" P6 N9 X8 [" Z* j0 _; i. }
5 {/ Q: t* L- s- o2 V5 D7 I
; s  I; H+ w6 D! `4 S% F
9 r( L, i$ S8 M

4 u7 J3 h0 s' ]( c( i2 s5 w4 G6 P0 w1 X! w4 q% a4 a. s4 p0 Z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l9 o- P8 A( {2 u

3 k% `9 I* t2 x4 K8 D《伤寒论》叙例辨(上)# L  {: w9 q( N  _$ m: p
* a# [% C$ T, R: ^3 I3 A

; [* Q+ m4 _' D- b& |6 \
% M3 p9 B6 m9 ?; j《伤寒论·伤寒例》,或称叙例,自明代方有执提出删削,喻嘉言等群起响应,认定伤寒例为王叔和伪托,其后注解《伤寒论》者乃多削去此叙例。王叔和著《脉经》,又把《伤寒论》之辨脉、平脉篇一起删去。这些好象都已成定论。日本学者中西惟忠《伤寒之研究·自序辨》更进一步引申,怀疑《伤寒论·序》也不是仲景之作。这种删削与怀疑,细察其论据,不能说是科学的,今天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重新加以研究。
" Y  v8 D* O( U! O" Z) z" i; b* n, z2 l  J1 X- M3 R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之“《伤寒论》叙例辨(上)”的相关内容。
  L8 `; b6 X& [' @7 w
$ H8 ?/ n" @2 h' i% K0 V       对于《伤寒论·伤寒例》,邓老分析了历代医家的不同意见,尤其重视章太炎先生的近代研究成就。/ k9 I6 y* n# s& W# z& L
' ^* d- b7 r% Z  J5 H( r: o
邓老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说:张仲景医学渊源于“医经家”与“经方家”。
7 k$ y1 I3 U/ L+ R5 I0 {8 z' K
* M+ l6 T; n/ b% q. n" p* T《伤寒论》以经方家之著作《平脉辨证》(《湯液经》等)为蓝本,但以医经之理论为指导加以整理提高而成。
8 P& o/ s! _2 u- L0 q
1 B& D4 J2 a' m% t6 f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辩·跋》说:“昔人论医,谓前乎仲景有法无方,后乎仲景有方无论,方法具备,惟仲景此书。”清·吴谦《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凡例》则改为“上古有法无方,自仲景始有法有方”。这个结论式的评语是合乎历史事实的。它正好证明仲景的学术渊源。因为《内经》能流传下来,而《经方》家之书多散失,所以说有法无方( 或者说没有权威性的方书)。仲景则集医经、经方之大成,故有法有方。其可贵之处正在于有理论指导下的经验之总结,是一本上下古今承先启后的划时代之作。《伤寒论》至今仍然闪闪发光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后果。
8 X0 y) b7 @& F: U' k8 S
6 l0 ]1 u$ E- M' B, o: R& Y3 v; l9 u1 M' G/ L/ [0 _: ^

0 H6 q. h2 W+ W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2-14 20:39:33 | 阅读全部
群公告0 A/ u1 `/ Z1 [
7 B0 m$ b1 X- C
直播即将开始~* Z" x! u  f9 @; j
( D$ y6 J( J' N  p8 }- f/ s# G
今晚(2023年2月14日,周二)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68讲《灵枢·寒热》。
" _- j& e0 {0 e: H2 O( K
. [- ?% M; N; A! F" ^. F' |, P欢迎各位群友转发链接,邀请更多朋友参与讲座!# W5 {: F- m6 ?# }
. N- ~$ c$ u- H; H3 J- \, q
直播期间,请勿发布无关链接,专心听讲座,谢谢配合!
/ c4 x% o+ ?$ N  i+ \7 d5 I4 i# ]0 a7 t! _! y, q& g
今日讲座内容:5 @- G9 z$ S$ C
2 z, Q: E* K0 A7 z& x: Z1 n
《灵枢·寒热》第七十( |8 w/ v" o# X% {/ Z. s6 X

  n7 L* Z7 W9 N, v  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X) G7 _0 L4 X( D5 O0 E$ V* w
* R7 n9 o6 j. Z# N$ i8 I" L
  黄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鼠?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其浮于脉中,而未内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1 d) v  d- {; o1 o. H3 h
8 Q  r/ {4 H# `  @) N" Z: G2 }
  黄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请从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其小如麦者,一刺知,三刺而已。
  ]- C# T" x0 G5 U$ F: a4 R9 C* c* P0 {
  黄帝曰:决其生死奈何?岐伯曰: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而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
% Z$ d7 _8 v( e3 T0 E
( h* X* U/ U8 _8 s; \6 ]1 r, ^8 N8 w3 X+ m6 E& y
+ F. {4 b$ x8 Z' N1 b
邪客第七十一
3 g, E7 o' `: J* |  f% H. Y8 D6 u4 P' \) L# ?2 V
  黄帝问于伯高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节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桥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4 l+ r2 k+ j3 o! O7 b9 n4 |
" X0 s7 y. N! c* B3 ]3 E8 c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黄帝曰:善。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愿闻其方。伯高曰: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3 c6 ~: j7 r3 d* U
4 A% X! J8 f' G& F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声音;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曰,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腘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6 J. u9 O% B7 ~

' s  F5 u' e9 k. ^$ D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愿闻持针之数,内针之理,纵舍之意,扞皮开腠理,奈何?脉之屈折,出入之处,焉至而出,焉至而止,焉至而徐,焉至而疾,焉至而入,六腑之输于身者,余愿尽闻其方。岐伯曰:帝之所问,针道毕矣。  A; A! W# t  p1 C1 i8 F

$ i4 l% H) n0 `# d5 _# n  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手太阴之脉,出于大指之端,内屈,循白肉际,至本节之后太渊,留以澹,外屈,上于本节下,内屈,与阴诸络会于鱼际,数脉并注,其气滑利,伏行壅骨之下,外屈,出于寸口而行,上至于肘内廉,入于大筋之下,内屈,上行臑阴,入腋下,内屈,走肺。此顺行逆数之屈折也。心主之脉,出于中指之端,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伏行两骨之间,外屈,出两筋之间,上至肘内廉,入于小筋之下,留两骨之会,上入于胸中,内络于心脉。
1 A. v5 n' [+ t) {  g6 i2 i1 D  w# {9 _5 q& O
  黄帝曰:手太阴之脉,独无俞,何也?岐伯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俞焉。
% P1 A" c4 N7 g; F% F0 v" T) T4 U, k7 H
  黄帝曰:少阴独无俞者,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经病而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其余脉出入屈折,其行之徐疾,皆如手少阴心主之脉行也。故本俞者,皆因其气之虚实疾徐以取之,是谓因冲而泻,因衰而补,如是者,邪气得去,真气坚固,是谓因天之序。/ H( t3 a# L+ c& K5 C

" T! k2 c5 S5 E+ T* |) C% q( q  黄帝曰:持针纵舍奈何?岐伯曰:必先明知十二经脉之本末,皮肤之寒热,脉之盛衰滑涩。其脉滑而盛者,病日进;虚而细者,久以持;大以涩者,为痛痹。阴阳如一者,病难治。其本末尚热者,病尚在;其热以衰者,其病亦去矣。持其尺,察其肉之坚脆,大小滑涩,寒温燥湿。因视目之五色,以知五脏,而决死生。视其血脉,察其色,以知其寒热痛痹。- Z- W" v# U7 {1 y% j: A* K, n9 X

+ o9 y: }7 }) ?3 x/ W/ e0 v- Z  黄帝曰:持针纵舍,余未得其意也。岐伯曰: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先知虚实而行疾徐。左手执骨,右手循之。无与肉果。泻欲端以正,补必闭肤。辅针导气,邪得淫泆,真气得居。* c: b  @$ ^  b5 _4 _* b* i

5 V+ w8 G8 V, w  黄帝曰:扞皮开腠理奈何?岐伯曰:因其分肉,左别其肤,微内而徐端之,适神不散,邪气得去。5 |  m$ x" v- j1 V( ^
4 Z3 @/ P5 G) |) G* ?" o- p9 z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岐伯答曰:以候五脏。黄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2-14 22:28:3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3年2月1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杏林贤达》之<冉氏御医五代世所罕见雪峰父子三人著述恢宏>。     2 Q) M3 E' R* |" t& M) c

; l2 @, u3 D2 }5 ~; V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m9 \8 \/ p0 J. G' n3 W

2 _; O4 @  L  Z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杏林贤达》之<冉氏御医五代世所罕见雪峰父子三人著述恢宏>。   * N# y8 k! [5 F9 n! x" y

* ]* b- Z8 h0 C) y( w8 U         朱良春国医大师与很多中医学家结下了深厚友谊,也写过很多学习前人经验的文章。
* {1 V2 G7 V& ~5 P& _4 e* h1 D) v5 L2 Q& g- r; ^
      冉氏雪峰(1878-1963)出生于医药世家,12岁起随父采药,同时习医。17岁开诊于故里,38岁悬壶于湖北武昌。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民主思潮影响下,来到湖北武昌,曾在报馆当校对,记者和编辑。1907年,受聘为湖北医学馆教习,后任馆长。1919年,当选为湖北省中西医会第一届正会长,并创办《湖北省中医杂志》,兼任编辑。  与天津名医张锡纯结成"南北同盟",反对扼杀中医事业的行径,享有"南冉北张"之誉。中央国医馆成立后,任该馆医务处处长和湖北省国医馆馆长。抗日战争期间,捐款组织湖北省战地后方服务团,任团长及中医救护医院总院副院长,为抗日将士和难民免费治病。武汉沦陷前夕,举家避难四川万县。应诊之余,埋头著书,并亲手制作人体骨骼标本,绘制数百幅人体解剖学彩图,旨在进行中医改革与创新。1946年由万县迁回汉口,悬壶应诊。1949年举家搬迁重庆。
0 o' R. |5 G$ M) i2 S& X# |, e6 m' M; m9 _
1955年11月底,调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高级干部、外宾治疗室主任,当选为中华医学总会常务理事及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
  d8 k- f: |4 K: X6 C" o7 R5 G  h; I: a' o9 Y3 w% T
: q" v6 a3 w1 I" f( k3 q
& F+ Y$ x8 g. Z* G
        感谢张培红院长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2-21 20:31:20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3年2月15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中医哲学观的原则及其思维方法。$ q8 U# w% o' R8 v& r! ~

. X1 P( v: P( R7 P/ f) w% @中医药学哲学观的原则及其思维方法是相当精湛和深刻的,在临床上哲学方法指导医学实践,医学实践又大大的促进了哲学的发展。这是中医学的基本特色和优势之一,也是我们研究中医哲学观的原则及其思维方法的根据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中继承了先秦诸子的优秀理论,吸取了老子的重要学说。有选择性的借鉴了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哲学成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辨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的广泛传播,通过长期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形成了中医哲学观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精气一元论,阴阳辨证论和五行系统论。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8 w8 O- t9 F- D# _

4 q8 m9 x+ [' {- p* y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了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中医哲学观的原则及其思维方法”的主要内容。
8 D, H1 O. a: U2 o) A) _5 t8 F4 Y. @- }: w
        哲学是智慧学,是中医的大脑和心神;
. {0 U; F8 y% M4 K4 l/ Y9 v6 x: I4 M9 i4 H1 \8 |
       哲学让中医站得高,看得远,能够应对各种攻击和打压。4 A8 U* n7 V* e8 t" w4 `/ M
0 e; K. k0 [1 d
哲学也是中医复兴的望远镜和冲锋号。1 ^1 J  c' b9 V, s

9 ?( z4 T  u+ Y% @. E' @/ Z8 {2 {( S2 r* y/ F$ R% M

+ I- k0 V/ {* F6 ^中医药学哲学观的原则及其思维方法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继承了先秦诸子的优秀理论,主要有精气一元论,阴阳辨证论和五行系统论。) Q. y# @& y  f& B" M9 ~! e. a

9 i0 v& h2 ], W& z" H: E,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2-21 20:32:37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4 Z  D- A9 w, E, u
( R0 r2 Q: {! _7 v, t% I
        大家好!, o7 B4 \% O( l) }! e5 w* M/ x

2 X7 F; p0 A3 t. Y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 T0 x7 a5 Y, ]. G! a7 X6 ^0 s9 e- U3 e; V* ^1 P' u! y
        今晚(2023年2月16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文蛤”“葡萄”“伏翼”三味药。
% N$ E# n0 N: s" a" F  S* I* V- w
& I# r$ K# s, e2 p+ t7 T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0 y+ k0 g4 m" h1 e2 w* [0 L8 M, o; d1 t3 Y3 H% Z" |
        
3 v$ v4 i6 ~! z( Q4 x* \
$ y9 i3 }  u! J$ M. h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 x4 Z0 J" }5 V, c. i. [' w# h8 `) u) `7 z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与大家共同学习了《神农本草经》中的“文蛤”“葡萄”“伏翼”三味药的一个内容。
- J" A! i( E9 K4 u, g: q: R
* x- n" W5 K3 K! G9 ~8 H         文蛤,【异名】花蛤(《梦溪笔淡》),黄蛤(《现代实用中药》),圆蛤(《药材资料汇编》),白利壳(《中药志》)。《别录》曰∶文蛤生东海。表有文。取无时。; U' x' N, o3 n6 l+ ]; f" M; q

8 m0 e: E8 C5 X, \3 ?& d( z$ i1 k+ J【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化痰,软坚。治口渴烦热,咳逆胸痹,瘰疬,痰核,崩漏,痔瘘。! `7 O' E, w2 r" H/ |  S

5 b$ {4 o# p! S; I/ }6 I/ w葡萄,葡萄属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为落叶藤本植物,是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即今日伊朗)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产,主要产于新疆、甘肃、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f5 D6 l, r& B' h" i/ z1 H

- g( K! E! ?, M: ~0 |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肾经;有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强筋骨、止咳除烦、补益气血、通利小便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痛、淋症、浮肿等症,也可用于脾虚气弱、气短乏力、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 s4 h3 U: S. c" ^% n& f$ b, d0 K1 x! y6 q
伏翼,为蝙蝠科伏翼属的动物。广泛分布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南部各地,包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西、陕西、云南、四川、新疆等地。6 M3 ?# Q9 f9 a+ R5 D( n: ~3 A

$ r3 L  y* v# X别名天鼠(《本经》)、仙鼠(《唐本》)、飞鼠(《宋本》)、夜燕。
$ o7 j1 Q5 y: o5 I
; Q. @! s4 F' K9 s恭曰∶伏翼者,以其昼伏有翼也。0 q; L0 ]- f* G- L* g! l

5 M0 X! N6 @6 Q+ v. I: i时珍曰∶伏翼,《尔雅》作服翼,齐人呼为仙鼠,《仙经》列为肉芝。5 h& x: m3 e; Q; Q$ ~& x

: W* I" u5 _- I( W0 n【功效主治】主治面部痈肿,血气不和腹中疼痛。破寒热积聚,除惊悸。烧灰用酒送服一方寸匕,下死胎。炒后研末服用,治疗颈淋巴结结核。捣后熬为末,拌饭让小儿食用,可治小儿疳积。
$ c' K& A7 ~$ K7 l' m0 M& [% d  N% `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2-21 20:55:18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世中联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相会了!我是河北的刘云双,周五晚上(2023年2月17日)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名中医之路:彭履祥老先生的“读书习艺贵权变、各家之长当汇通”。敬请期待刘云双的分享。5 N- l; W% C5 M& ?2 N$ {, k6 [% P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名中医之路》介绍彭履祥先生的事迹。
  Q1 s& [2 i/ P+ [0 T* d$ |    中医内科专家。四川遂宁人。早年随师学医。1944年毕业地四川国医学院。后开业行医。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V: h, q  F1 P* |  D" T      建国后,历任成都中医进修学校教师,成都中医学院教授、医学系副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四川分会副会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擅长治疗内科杂病。撰有《痰饮学说及其临床应用》等论文。/ r0 t" P+ Z4 d* G: A2 M% N
       彭履祥先生临床经验很丰富,比如他论述治疗百合病的心法说,百合病自张仲景提出后,不少注家,虽作了不少补充,但很少进一步阐发其运用。正如陈修园所说:“此病最多而人多不识耳。”其实现代医学之神经官能症、癔病等亦属于百合病范畴,临床每不鲜见。对于是证,患者常苦于病久不愈,医者苦于证状捉摸不定,难于着手。因此,他提出凡具备以下三点者,即可诊为百合病:
' w/ U- V+ j- a, j# B% v  u①证以心神涣散为主,如默默不欲言,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食不能食,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诸药不效,变幻无常;
  w1 N( |# u9 _& i②自觉证状极多,全身似病,苦恼万状,但体检病征极少,身形如和,无显著病态;
/ L9 s: g4 O# Q4 h9 W5 b③头眩、口苦、舌赤、尿黄、脉数常为可凭之证。切不可单凭一些变幻莫测、捉摸不定,有如鬼神驱使之证,即诊为百合病。
2 }2 |4 S* j. {" a4 u& d" k2 m! ~0 K% [/ o; E
      感谢刘云双医师的讲座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2-21 20:56:45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3年2月1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  w- `: f4 b$ y( ~7 S7 a% V
         第四章:遥望中医未来复兴。
# \! A% _' u" }$ H        中医学在近代,经历了艰难的坎坷与曲折,出现了学术被改造的异化与西化,很多从业人员信心动摇,乏人乏术的局面重复出现了多次。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中医的复兴道路,必然是缓慢而漫长的,很可能会充满曲折与艰险。5 g$ _$ U) m( T/ f' j
        第七节:中西医团结合作,衷中纳西6 n! q$ E( @3 k2 X
        不少人把中医说成是“经验医学”,把西医称为“实验医学”。这样划分并不准确,因为所谓“经验医学”指的是零散经验,而没有系统理论的医学,中医学不仅有理论,而且其理论相当稳定,是一个逐步完善的以“肯定之肯定”为主体的医学体系,而不是西医学以"否定之否定"为特征的医学体系。
3 x4 U) i; J: a# g( d        中医和西医结合、配合起来,各显其能,从不同的途径前进在达到健康的目的地会师,是中国人民的福祉所在,也是中医对于世界将有所页献的依据。- @; N, m3 l9 N. N3 w4 Q/ ]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K/ z$ e/ L. O, G  z5 `9 S4 ^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永远的大道国医》 第四章:遥望中医未来复   第七节:中西医团结合作,衷中纳西的有关内容。
6 n3 i! A; A# ^' f) T; z7 p2 c0 N        中西医是不同的学术体系,应该独立发展互相借鉴。
9 [/ B- O; X4 Z1 f# r0 Y3 H西方医药资本是高度市场化的医学体系,从理论到技术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其“盈利模式”很成熟,属于“医疗、医药、医保、医教、医政”五医联动的体制机制,单一拆解这个模式无济于事,也不可能获得成功,只有整体制对抗或者替代、消化吸收,才能“洋为中用”成为中国卫生体制的构筑材料,否则就只是国际资本在中国的“推销员”。: j& L- d& |0 ~
复兴中医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必须借助西医的“五医联动”模式,才有可能走向复兴,否则单独某方面的突破,虽然有可能获得局部的发展,但是不会全面成功。* }1 h  B3 _3 T! R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2-21 20:57:48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3年2月1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七章神志疾病的诊治原则,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 _0 b$ s2 ]# p8 S! ^                祝贺河北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七章神志疾病的诊治原则的有关内容。
- U1 Z8 v" W* f% O$ \        精神神志不正常,不仅成年人有,孩子也可以有,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措施干预,孩子问题有可能越来越严重 1、是家长缺少科学方法,教育只是凭感情,凭经验,从而导致孩子性格发育不完全; 2、平时总是说教、唠叨、跟其他家孩子对比,引发孩子叛逆自卑; 3、自己忙于工作,孩子的所有要求全部满足,教育方法跟不上导致孩子臭毛病越来越多; 4、太溺爱孩子,对孩子包办、妥协,导致孩子愈发叛逆,脾气暴躁; 5、总想靠“批评和打骂”解决问题,孩子“屈打成招”,逐渐孩子内心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叛逆,引发自闭压抑等各种问题。7 `/ [& d7 z( l! b* J! ]6 Z
        因此,找到正确的方法,用中医药帮助恢复,是很重要的。
4 w% |, a3 d( `/ b; q  ]: E$ {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2-21 20:58:3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3年2月2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2 ~% M) V- ]! Y3 U) I9 g7 ^) s: I0 ~' J: E/ s
3 V1 L1 X. R& B5 ~) {

' O8 E8 w" e+ a2 ?& C5 l' Z ) A8 @/ b) k6 G' w0 b& r0 k- T
4 y, e' p$ Y) R5 {) J6 T
( B; A# p# E* L) b

# o, H1 _' S$ h- Q" i8 F2 k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5 E; l; M" E$ S" V$ a* p& K0 v
" E1 Q! y# X+ c% A) N/ ~( [
《伤寒论》叙例辨(下)5 N+ c0 i) ~2 v9 Q% C  k( f
% p. }$ [! S+ w& G$ }+ X4 ?* i

  [/ `8 K6 \) h3 @% F
) e( w' R6 y) r( u2 E3 r  s仲景之学,学有渊源。《伤寒杂病论》之著述,是以经方派著作《平脉辨证》作为蓝本,运用医经家的理论,进行研讨,并结合仲景师传及其本人之经验,对宝贵的“经方”进行整理,使之有论有方,故书名《伤寒杂病论》,突出一个“论”字,把理法方药贯串起来,形成辨证论治的体系,为我国临床医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仲景之功甚伟!《伤寒论》经过了与仲景(约生于公元150~219年)前后同时的王叔和(约生于公元201~280年)再加编次。与王叔和同时代的皇甫谧( 公元215~ 282年)评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皇甫谧这两句话很值得我们推敲。“选论”二字,指仲景选前人之论,亦可理解为叔和编次仲景之选论时再加选论,故曰“甚精”。为什么“甚精”?因能切实合用(指事施用)。仲景、叔和、皇甫氏三人前后生活于130年之间。叔和身为太医令,其所见之《伤寒论》虽有错简,当不至于太乱,何况汉时已有帛书,以叔和治学态度之严谨,相信不会把自己的东西强加于仲景,如果叔和编次不忠于原书,则博学之皇甫氏不会给予“甚精”之评价。后世怕有亵渎医圣之名声把凡不合己意或不能领会之文字,都加罪于王叔和,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 p+ n9 p5 S: b
! l4 A! u: T- g* [  A+ H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伤寒论》叙例辨(下)的有关内容。这是邓老对于《伤寒论》与《伤寒例》的重要论述,这也是正确认识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关系的重要文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让人敬仰。这些论述,相比于很多“伤寒家”“温病家”,也应该是高屋建瓴的论述。
) }% E# M+ }3 Q) P
. S, c( Z  `$ `2 a  }6 I        邓老认为,削《伤寒例》是任意改动仲景学说的借口。后人不细察,便使借口成了定论!8 m8 k+ k; F" q6 o

' P& h( w* ^& F* t' u邓老说,《金匮要略》一般认为是未经叔和整理的,因此不存在王叔和的伪作了,但《金匮要略》的第一篇文章为《脏腑经络先后病》,中医学院第二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认为本篇属全书概论性质。仲景在本篇中根据《内经》、《难经》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都举例说明,并提出原则性的指示,即学习本书以下各篇,首先必须以学好本篇作为基础。《金匮要略》开头有一篇概论性的文章,那么《伤寒论》为什么不会有一篇概论性的《伤寒例》呢?而《辨脉》与《平脉》则是《伤寒杂病论》全书的导论。
( `' M; g4 M3 i7 Y. }9 ?( a
2 h- h( V: E* h) y; v: D       邓老这些论述,非常重要,这与我在研究生论文《宋金元伤寒学术源流论要》的观点“《伤寒例》源出于张仲景而非王叔和”是一致的,这也得到刘渡舟先生的肯定。只是我的论述,没有邓老的资料丰富,说理性也不如邓老深刻。
3 n* M* P1 E$ l+ [  g! C* F( M' N2 p2 y# G( Y& V8 x# S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3-2-21 21:00:46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4 k4 W) G; U, g$ W) B/ }5 x1 r5 L$ E+ T# ~' P
直播即将开始~9 ^( i( J! Y2 b# W

; D+ v5 }4 |% B+ v  V0 g; Q6 m# r今晚(2023年2月21日,周二)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69讲《灵枢·通天》。
4 s. s0 U, e7 M. o
$ |; G: Y$ `  E  |' V! L5 K欢迎各位群友转发链接,邀请更多朋友参与讲座!
% `% [* S* m  M' n# ~; s7 O2 ]0 X* b& c3 j) p8 Q* I
直播期间,请勿发布无关链接,专心听讲座,谢谢配合!
* V' N- N% }: C- @, q& f7 {4 j
! y: f* R1 Z$ Y0 O+ X' X" C. k      ) u) V# w3 H2 t' ^. }2 {  m; D

8 o9 D1 N( `: [$ O  |9 a0 x7 B6 c
# G$ W7 ~  w# \2 {
今日讲座内容:7 ]) @" {. q' M: z

% d: T/ }- ~4 s* f' l1 t* t3 n$ C2 C+ Z0 @% e7 d

0 x6 b  p2 j; C) O# M( A《灵枢·通天》第七十二8 i! I' `" t: X6 B# a
1 \% w& R  V* |6 L( w

+ O: X  g  B4 }& V4 p* k" \+ l8 i" i* G. F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黄帝曰:愿略闻其意,有贤人圣人,心能备而行之乎?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E" t- D+ P/ W2 d0 C" r% @* D8 v
, s: h+ B( f  i- f0 A( U
! s, t" W9 ?- R& p5 Z6 a4 l
" w- ?% b8 \" ~9 S7 a) C
  黄帝曰:其不等者,可得闻乎?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  y* Q& B9 d( `2 ^+ [4 r* E

; C! ^  W5 P7 B+ T, D2 |3 {* K/ \1 A9 _) q. x
6 u4 I6 G9 E0 H8 i( _! m  Q$ \% |
  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5 ~6 x, f/ t# M/ H

  J* g% s/ n" V1 Q% [
; M& X: E8 i0 |* f2 [8 h+ n9 k. i& r$ [# [$ r# \/ ~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
3 [! w/ J3 R9 j( p# U/ ?- t8 C, L; c( S6 o1 W; v
# p) ^. d: M6 N: n3 S3 {

( |% C8 W4 X% @$ h  B  少阳之人,諟谛好自责,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
: F7 j! I$ @, Y' Z1 s
3 f/ s( m) @- B0 Z! q/ x( [3 i  l. Y7 i. {
' }4 P; B+ G4 N: A. `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6 t3 g" p6 ^  J* v" K7 z, e; j
0 q2 [9 K0 L+ z* J
$ z: v/ e/ F. L" V0 z
4 h! Y% d: j/ k" b2 K: F( S9 j# o  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
5 d/ c" e. l0 d9 X
8 J9 j7 C4 N1 L" ?+ x3 {3 W' a$ a" h

5 y/ k  o6 h3 O- k7 B  黄帝曰:治人之五态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T' V# j2 E# Z8 C; T+ u# p9 T( I
. m* }9 N+ h; x7 U4 x5 ]( W# y

) [0 l7 m8 _3 K+ ^
! F3 A2 P# ^. @6 K: X  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六腑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也。
5 y  _8 z) @/ x0 _# M" Q; E
2 a: I7 Z# a) _- D1 t$ c5 j/ Z- ~* |7 y/ D

* X# I1 p/ X& f0 c* _, L, O  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 |- R, j% D5 d; w8 z

( x& B* Q0 j- K" U5 P+ z- n3 o: ~4 Y8 Y! E7 n5 I' b# ~8 s

( V1 M7 k! _7 w2 A  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不足,病不起也。
" d9 i+ O7 b4 U/ T' t' G) E9 V
# l8 K3 Z0 ~  \! b: S# t% e
/ G3 ?4 m0 P; o: M* B6 Y6 k2 h/ v! K
  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
; l$ q2 `: s2 i1 X
" }3 _, r& G! n4 F2 @7 |( u
. }- E  |/ g+ D9 h2 y1 `7 j7 h; M- H. Z3 i; }6 }) n7 \
  黄帝曰:夫五态之人者,相与毋故,卒然新会,未知其行也,何以别之?少师答曰:众人之属,不知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与焉。五态之人,尤不合于众者也。黄帝曰:别五态之人,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此太阴之人也。" {4 a2 i7 c/ I

) y( k1 G# w  s) D8 q8 y* p$ C. L4 s) l# n) e/ U" J

8 _/ v; P4 X% h# u( v  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崄,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 m. U& a5 Q& W; U0 L) B& V. ?

# `* x2 Z) u, l" ]! G5 H4 B' x
5 ^7 V9 M( d  P& d, i4 k6 m- H6 k3 E% r6 ~  l" C
  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此太阳之人也。0 w  v" s+ x- z4 ~  J/ G6 c- ~8 i

3 t3 ~( {+ P0 e* Y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
4 l4 ~- B) @; v4 e* j& p% y
. v" H+ f  m' G5 x$ \/ b6 l9 m' u9 B1 }" f/ {. `+ b3 R% t
7 E4 ]# X; A7 `; E
  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目旋)(目旋)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