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3 20:51:17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2年7月30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 b0 @; |- J7 D4 A
% Y" e% A- Y6 C+ u       第一章:回看中医辉煌历史。, @0 u1 e+ r3 ]1 F$ D
& y. D4 }5 K9 V1 |/ @8 U
       第六节:懂了张仲景不再学华佗。
( n* ?* h  ?3 E/ G+ b1 j, J, [/ n0 x% @9 x$ O2 M# Y% v
       本节内容分两个时段学习,我们今天学习第二时段内容:6 N' [3 m% F; A* B$ W

5 W1 ^/ D8 G# q6 n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而且都贯穿着“辩证论治"的精神,其影响超出了国界。
# k6 E/ Y* l8 U* q* w+ g+ Z5 D9 I8 \* r  U
       在东汉年间,还有两位比较出名的医学家郭玉和董凤,以及“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等一些赞美医生的美好传说,寓意深刻而悠久。
$ l! X! P4 M" B1 f2 [
  R  F9 O" ]! p* @( a; Y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5 b# k+ d6 P* G1 e5 q

6 q; |1 q; m# p1 q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第一章  第六节:懂了张仲景不再学华佗。
% w, B6 \# E' F/ z
! V2 d2 }$ ^- a# @9 ^* M       在华佗那里受的手术之苦,或者因为“错投了”仲景之门,或者由于没有找到华佗弟子,各种急腹症就依靠张仲景的方子治好了,内科治疗“替代了”华佗外科!。5 ?+ ^1 Q% r  f, J# v$ i

4 Q' I3 c; Q& F6 l3 z4 e内科治疗照样能够治疗需要开刀的外科疾病,一样可以“治病活人”,人们就因此而不愿意选择华佗的方法,中医们也不需要学习华佗的外科手术了。“用进废退”的结果,“华佗的刀”逐渐生锈了,放在那里无人问津,必然会失传。  P* c0 i' [3 Z1 Y4 |
! Q/ s, b, w. y$ Y9 K
“麻沸散失传了”,这是中国人的不幸呢,还是因为中国人太幸运?% y) O% q$ X* c# H$ h5 H
5 m+ m8 D: \& T3 l
假如没有张仲景,没有他建立的六经辨证治热病,也没有他的脏腑辨证治杂病,而只有华佗的手术刀。难道中医们会让珍贵的“麻沸散”失传了吗?% C7 @& o7 c/ \) H

+ a: ]8 @! o3 R  \% S3 p, A假如中医只有华佗指引的道路,需要经常做手术治疗疾病,难道中医们会放弃研究人体解剖吗?他们在切开病人肚子的时候,难道不需要避开血管?不需要躲着神经?不需要避免损伤重要脏器?6 |& c4 S- U* i' x( M# b3 \! u. d
* \$ J, ?+ e8 R5 Y! Z5 q
       在东汉年间医学家郭玉诊脉、针灸很出名;董奉“杏林春暖";苏耽“橘井泉香”等,令人向往,传颂两千多年。
& N9 U$ h- I' h/ V! `5 e
7 O9 K& W+ [0 J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3 20:52:1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2年7月3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为大家讲述《中医养生学》。他将讲述中医养生发展史:1 V/ b1 _8 N! x; v+ Y& U5 _% b
$ G2 S; t! B& L$ f
一、上古时期。中医养生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原始社会,尽管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但生存作为一种本能,促使人们去探求祛病延年、养生的方法。这其中包括药物养生、食物养生、针灸养生、美容养生、运动养生几方面。
3 [9 y2 d  G+ G& L" y# P
' n" k$ z' P0 O& m) R二、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王位世袭制,神权与王权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奴隶主的统治,从而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发展为预防养生事业的发展和健全奠定的物质基础。这其中包括精神养生、起居养生、药物养生、饮食养生、美容养生、运动养生几方面。
6 x7 n1 E- G6 Y1 N, z+ R! W$ l) y4 m) B1 M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政治制度趋于完善,社会环境稳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中医养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这其中包括精神养生、起居养生、四时养生、药食养生、运动养生、针灸按摩养生、房室养生几方面。
) o# ^9 i2 ]/ P
8 B: P/ c' P: J) z% d+ i' _+ r四、晋隋唐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战争促进了南北人口的流动,促进了民族的交流,文化的融合,从而又使中医养生融合了多民族的医学养生思想。隋唐时期,释教与道教盛行,唐代统治阶级提出儒、释、道“三教归一”的纲领,并把它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而这“三教”著作中的养生内容也被当时的医家和方士所吸纳,从而丰富了中医预防养生的内容。这其中包括情志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针灸养生、美容养生、房室养生、运动养生几方面。
/ G- f( @# D1 n1 Y
% C+ k5 w5 H/ A( ]/ s& Z
  M6 f3 i2 V$ h; @0 X, n, Z. a. e% B6 D
  敬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2 f& z+ {+ @/ w1 g5 J' T# z
% t$ M3 T5 j7 ~! `: L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发展史:一、上古时期。二、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三、秦汉时期。四、晋隋唐时期。' @# Y5 m* H9 t

0 i. \6 }9 j# D6 t' t' F1 s       十几年前,我在《中医药与亚健康》《国医年鉴》提出一个初步的概念“养生源于农业文明”,渔猎文明是杀生的文明,工业文明也是杀生为主的文明,只有农业文明,才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过程。# @/ X! |3 ^6 o6 m# s! u& g

7 h) g  v+ M+ e/ \  c$ m5 M$ l        另外,我说“养生是个硬道理”。硬道理就是不讲道理,谁违背了,就要受惩罚,绝不姑息轻饶。
, V% f9 \8 M2 D6 z  c2 z: k
( z4 [* Q3 C) w* E+ i: X; j          我还说过“生命不能创造,只能保养。”拉长生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长度,是人生的高境界。) O% V1 i3 ~2 s% R; |- [
7 f; W$ A3 `3 a0 O5 Z& }  m
因此,我主编了《颐养天年》和《外求内养找健康》两本书,也出版了六年了。
) K! E' ~* s8 s
0 W4 _( `0 N; G+ W
8 \& E& P! h3 K6 h* ~
1 d; Q: r3 t$ d感谢曹传龙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Y, U, ^% _- d1 o$ Y
* E/ f" J3 h+ T1 n& _+ N* F

$ q5 d! J8 B3 [0 h5 j. g
: H- _4 Y* o* }, K3 `! |1 q  敬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3 20:52:4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8月1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 ]8 z. Z# w2 _: h
, A! i0 w: m) A; h! s  S1 c4 d/ [% K2 S/ C/ C3 Q9 z$ ^
, n$ Y, l: l8 [/ c! K, C
8 M) D- }! q; @: h+ {2 Z/ Q3 T

) |6 z1 l! ?, F% n5 A 5 x! l) [  ~# ?; J1 L) X
# _0 I5 ]9 ^$ j% W# ~6 z/ M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O0 `# Z' u2 R% L, [
4 J0 ^7 w5 {) N3 i# v
外感发热病辨证刍议
, s2 i9 A: G% q2 V" d5 \8 u
2 v, T% c% n, U( H0 i+ b# D! m# K% w# q

$ s" S' @% z. g& h# Z4 }* ~+ Q长期以来,外感发热病的辨证,有伤寒与温病两派之分,在温病派中又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之分。近些年来中医基本理论教材,又增加了“六淫辨证”的内容。致使学生读后,见证茫然,虽毕业后能应付治病,但在理论上终未彻底解决。怎样使分歧的辨证比较紧密周详,取长补短,使之统一,把前人的学说提高一步,似属我辈责无旁贷的了。- Z/ q/ ]$ K- P1 l/ J) _  S

2 {  r3 c7 u9 y; u; K* F伤寒、温病两派的争论已历数百年,解放后争论渐息。
; g. C8 W: @7 @) {0 W. F- [" D1 M9 S) c% L2 G1 P/ R/ H" k
多数学者同意邓老在1955年《中医杂志》8月号中发表的《温病学说的发生与成长》一文的论点,即伤寒与温病学说都是宝贵的遗产,温病学派是伤寒学说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这一说法,已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证明。4 b& H) L6 P( B# E# p
$ a$ }0 ~1 l4 N; L; b
既然伤寒派与温病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其所研究的对象又同是外感发热性疾病,因此,近些年来,在广州、上海、浙江、江西等地都有人主张把伤寒与温病统一起来,看来在时机上也比较成熟了。
7 E2 o: {& D$ v& W" y$ [% F
; k! c, ~( Q: y6 V" }7 O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邢台隆尧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外感发热病辨证刍议提出的“统一辨证”问题。
* ~5 W- L: r: U+ Z. E8 B9 I( G; S' K( B* ~
邓老指出,外感发热病的辨证,有伤寒与温病两派之分,在温病派中又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之分。近些年来中医基本理论教材,又增加了“六淫辨证”的内容。致使学生读后,见证茫然,虽毕业后能应付治病,但在理论上终未彻底解决。怎样使分歧的辨证比较紧密周详,取长补短,使之统一,把前人的学说提高一步,似属我辈责无旁贷的了。
# Z  D+ I: C- v% ?7 ^7 {7 Y" T3 e, G1 A# d" r# H1 u9 R+ P
伤寒、温病两派的争论已历数百年,伤寒是一个“封闭体系”,容不下后世的方药进入“六经”体系,成不了经方。温病学没有“三阴回阳救逆法则”,不能全盘接收张仲景的方药。因此,统一辨证,依靠伤寒统温病,或者温病统伤寒的模式,不容易实现真正的“统一辨证”。% I' H) X% \- G, z: S& A0 B

% t% `9 B9 y+ H曹东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病证结合、分层诊疗的“河舟码头学说”,也就是“病像河流,证似舟,系列方药如码头”,把病证方药统一在“热病”名号之下。) c" o: k8 H; h2 S9 O

" b! z6 I* v2 N9 N, c0 j( a8 X这既解决了历史纷争,也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可以包容古今与未来。
5 S% C: g7 S; Q: I) v) Y& _- V& t' h) f
  {, o1 V0 w2 O( {$ x

7 ~- @3 L3 a2 z" X$ y* d谢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3 20:53:4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8月2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蛴螬和五灵脂的用药心得。2 D, Z: v+ U+ u" D

2 c; j* |# d$ F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9 k6 m, V- Q$ x! O* r9 ]" }6 Y# ?

# F7 A) Q+ o$ p7 ^9 \        祝贺河北中医张海涛主任在任丘市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朱老对蛴螬和五灵脂的用药心得。
8 f6 g8 s& h) U6 s5 g0 r; n
3 H$ X& w6 {/ n/ t) X3 v4 l% V      蛴螬是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俗称鸡乸虫等。成虫通称为金龟子或金龟甲。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性味归经:咸,微温。有毒。) R  [( u8 H: K

% W6 d4 ]$ _5 O  l功能主治- d* d" i! S' _% E* w2 i' w
+ h$ A6 L5 i* r. F
朱老认为,仲景用虫类药治瘀血,《伤寒论》有抵当汤丸,其中就用蛴螬。以大黄及蠕动啖血之水蛭、虻虫和蛴螬、蟅虫等以行死血,俾宿瘀得去,营卫周流,虚劳渐复矣。; e& u3 d: Z7 x' w! b, N/ n

4 U; A. k4 \( \; @五灵脂,中药材名。本品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飞鼠等的干燥粪便。朱老常用党参配 五灵脂
6 j2 D( ^; T- n5 z7 G
4 ^+ w  x7 M0 M) `: D5 F【用量】党参10g,五灵脂8g。2 s; S* ?$ \: `7 g+ V
; R6 a3 X% E! ^. `
【功效】益气化瘀,消胀止痛。; }1 ?& @! C9 T7 U# w
$ S8 ^# v2 v* y# m: g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之胃脘痛胀。& B% z( ?' u. V

: L% y) Y% m# \! p/ x: G2 R【按语】二药虽属“十九畏”之属,但实践用之无任何毒副作用,且疗效较好。
- i0 V3 l7 t! e, u4 F0 M# J0 w+ `/ s3 S. q$ l
        朱老常用五灵脂与 黑丑配伍应用,【用量】五灵脂、黑丑各等分。! C$ D) x0 a; t  E' x1 D

# m% y* L; m4 H【功效】消积、化滞、除胀。
. h/ g- C8 H! e0 J3 J4 Q* w- v! o3 D. q& u1 w3 ^
【主治】饮食积滞,腹胀或痛,便闭或泻下不爽。
* b+ u7 N; c+ m; p* r
) ~: L% k# x- E. L& ]* E7 P# E【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6g,1日2次,开水送下。& W7 `& `& V" B$ E& G( Y9 k
+ o4 x0 C! T0 U; C' t4 w+ l2 L, }! ?
【按语】二药合用名“灵丑散”,乃章次公先生所拟订。余用之多年,效果确实,凡痰瘀交阻,宿食不消,浊气月真 塞,而致腹痛撑胀,悉可选用。二药亦可用于痢疾腹胀或坠痛,排便不爽,常与大黄、槟榔、薤白、白槿花、苦参、石榴皮、香连丸等伍用。$ J" k& b2 w5 d+ N, p0 x8 \! O, z7 x
' Q4 m6 U4 v/ e+ |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3 20:57:24 | 阅读全部
群公告1 T) a+ J* u' _9 F. c! L8 O/ ?/ D

' Q, @. s! F0 j# f直播即将开始~5 G8 P2 H. ^, h0 U
5 |# K& G7 Q  X9 W4 V
今晚8点(2022年8月2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42讲《灵枢·病本》第二十五
6 Z! u- {. `& y, A3 C8 n3 o$ p. [- ]. t/ a) p5 ~+ }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4 y8 O# i# J$ v0 x, M. d: O
4 M: s4 c4 b* z今日讲座内容7 P4 j0 \) v9 o  l- n  o

5 T6 S! _+ Z0 ~) {! c  X9 {1 Q: u9 _《灵枢•病本》第二十五
- ~7 _6 P5 }- I. C+ W
+ }6 L. Q/ O: b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g4 p' {5 G# ^& S8 u

. x6 L1 j* ~9 k1 S. }2 W8 U4 ]9 w  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后泄者,治其本;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3 `" k  j$ K' C2 K

; C2 j$ x0 n1 L' i6 u  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 A" e& ?; b- J% p9 V2 I, R+ i/ G7 U* [4 U

) E4 ]% i7 X- ~8 P. a/ B- h5 s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详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为独行;先小大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9 20:02:47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22年8月3日)的空中课堂,由我浅谈《伤寒论》中桂枝汤,桂枝汤内外兼治,为“群方之冠”,历经1800年传承创新发展,临床疗效显著,受到历代医家推崇,临证范围甚广。清代医家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我们继续学习桂枝汤的加减方。同时太阳、阳明两经同时受邪,其病机皆为寒邪束表,不得外解所致,我们再继续太阳病的变证,敬请期待王秀民讲述和分享!( i6 R# g$ a. s5 U5 U" E4 L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讲述了《伤寒论》中桂枝汤这个“群方之冠”。
! Z! J; h5 w9 @       张仲景《伤寒论》给出的第一首方剂桂枝汤,耐人寻味。发汗解表是外感热病的基本治法,但是,有体虚之人,虚汗淋漓,身体恶风,这个时候不能单纯驱邪,必须兼顾正气,因此,桂枝助阳,白芍养阴,甘草益气解毒和中,大枣、生姜调和营卫,顾护津液,总之属于扶正气者为主,因此,稍微一变化就成了“建中汤”,“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因此使身体立于不败之地。& p; N+ \7 p5 ]  r  ?) k
《汤液经》把桂枝汤成为“小阳旦汤”,太阳初升,朝气蓬勃,因为有阳气,因为鼓舞了阳气。张仲景“避道家之称”,虽然改了方子的名称,但是“换汤不换药”,仍然坚守这个重要的方剂组成不变,或者“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加减变化,如“神龙出没”,但是扶助正气,鼓舞阳气的初心不改。! _8 u; R) C( n- K: M

# J8 {2 j/ q( Q- M9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9 20:04:04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5 o% K: R' ^$ V! q5 I0 |  Z0 S
1 W2 E; |- D; G$ a$ O        大家好!4 f- h& x" j8 u/ u

: N9 P" P$ P0 R9 a$ k: J* G( f9 k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6 _& |! B/ J0 M

2 P8 t& p9 b8 J) V3 N. e* ]- ?        今晚(2022年8月4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徐长卿”“地肤子”“川芎”三味药。8 X- U4 b$ M1 l3 a' B

8 k2 H- O# x5 d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 ?& v& C% k( d3 z- M' D
; T2 w% {4 [8 Y/ w% c! Y) R        9 S5 Y. B: z% I& t

( m9 a0 Y0 v$ t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 X9 {/ I( l! F" P7 N$ C5 K  |+ Y$ R9 i* f6 ]; m6 \
   
  G/ @& ?7 b( n, A7 h4 [1 z
2 p; \+ ^* a0 O0 N: k% U- D; x8 X( ?1 `8 q

" w. B  V* C- t8 \" L/ d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 q, a# s- L% i# w5 a9 I

1 h# W* j9 ?9 k3 X        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了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中的“徐长卿”“地肤子”“川芎”三味药。
8 t) y& A0 U9 A( d, }# i- l  Z) w, b" P/ M6 }6 I
          徐长卿是用人名来命名的中药,它作为药物的历史很悠久,主要是为了活血止痛,也可以息风止痒,抗过敏。2 r3 m! @% F( `4 [1 ?6 K( j
/ x+ P. F7 e2 q$ J
        地肤子是利湿止痒很常用的中药,它的全草经常被农民压成“扫把”用。它的幼苗可以食用,是很好的菜,可以蒸,也可以煮了凉拌。
( o0 b  y  p) w9 R
+ I; c4 g, C( T9 \' P5 |9 r        川芎是活血行气力度比较大的中药,气味很重,内服外用都可以。
  y/ k" s& R1 Z0 b" p- P* i! R) [
; P) e$ w8 ~& m3 T      感谢张慧康硕士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9 20:05:28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今天晚上(2022年8月5日)由上海黄小平院长和大家学习名中医之路,
( w  K0 W( m3 F0 j/ S1 y  {  g$ L6 h* {/ ?- z

) C! Q- C( x7 g9 t  v$ X0 B" \! Y- M1 ~: s' d/ H* E/ M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创办“名老中医之路”专栏,陆续发表一些名老中医谈治学经验的文章,这有助于鼓励我们中医师进一步下苦功深入研究和精通中医药学,而这正是我们当应努力的方向。
" z6 H4 x+ o, X( L: \5 f8 d/ [( }/ q& U% h. R6 s, @" R* B' x6 u* \
/ I3 e, q- g7 H: t0 X# s

' j4 j, h5 Y' D0 E+ H7 e0 ^; S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要有民族自豪的气魄,放宽眼界,解放思想,以自然辩证法为武器,去珍视和研究这个宝库。应当真正认识到,中国医药学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在与自然作斗争、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丰富内容的一门科学。我们古代和先辈的高深学者,常常站在朴素的、唯物辩证的角度去观察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现象,把这些现象与整个自然界的某些宏观规律联系起来,并将长期实践得来的医疗经验不断加以深化,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具有高度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中国医药学。对此,我们中华民族应当引以自豪。
9 h/ @2 W% Z! L1 l0 M$ J
7 S2 p7 t5 J* g/ Y* h+ ?% F! E
& {1 u5 M  d) X# N) O  `
! H5 U6 v; h& B  \# G' j我们今晚学习岳美中先生的名老中医之路!
! S: W, Q# K$ j; v% {6 j* ^4 M& U- \8 E: R2 ]+ W
5 Q' S5 J8 @+ J3 J9 b
1 G1 K+ x4 u9 \
请大家一起期待!5 k5 A7 F# k& [7 [9 m% l& Z9 ^

9 i2 v5 ]) O7 _* H9 O      祝贺上海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名中医之路》,几十年前《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创办“名老中医之路”专栏,陆续发表一些名老中医谈治学经验的文章,后期成为专门著作,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启发了很多人。1 I- x, o& T0 |$ m0 U
; [6 {3 C9 t2 a
当然,那个时候的“名医”都是“约定俗成”,大部分没有政府文件认定。
. j. a2 O5 m2 ?- G( A, [
5 w, D6 D9 P; \  H4 N每一位名老中医都有自己独特的成才之路,所谓条条大路通长安,有的曲折,有的平坦,各不相同而已。: X& c$ S$ i: v% R
, V( w3 Q6 A" Y$ [9 I
相同的是奋斗精神和为大众服务的爱心。
: }/ d1 {/ }8 i; y9 V# f: q; I( [9 T( d2 u+ S
岳美中,原名岳中秀,号锄云,1900年出生在河北省滦南县小岳各庄的贫苦农民家庭。从8岁起,靠父母东挪西借读了8年私塾。他学习刻苦,五经四书皆能背诵。继之考入半费的滦县师范讲习所,岳美中17岁充任小学教员。他于教学之余,随乡居举人石筱珊先生学习古文诗词,获深厚的文史学基础。1925年,为赴梁任公王静庵创办的清华国学研究院之考,岳美中积劳成疾,肺病咯血,教师职务也被辞退。岳美中在养病中萌发了学习中医的念头,乃购得《医学衷中参西录》 、 《汤头歌诀》 、 《药性赋》和《伤寒论》等书,边读边试着服药。经过年余的休养和服中药,肺病竟获痊可。他亲自体验到中医确能治病,于是决心钻研医学,自救救人。3 I% z) Q( y  w# C9 X  s
* O1 `; K  r0 Y4 x( U  i3 b5 h
建国后,成立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先生任门诊部副主任,建议创办中医研究生斑,出国会诊,发挥了重要作用。7 ]9 d$ t# i1 t/ X

' \6 b( e' C2 d4 X"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9 20:06:44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2年8月6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 k7 d8 W, v6 @0 H9 s% R' ?" I2 v8 Y& f  r
       第一章:回看中医辉煌历史。
6 O9 V- q4 W, t* k: @! M3 `% |' a  |
       第七节:金元医学争鸣发展。( B5 T/ i5 K2 w7 M- K% b* b# I& n
- r) L: F5 o7 s4 \2 Q
      从晋唐到两宋,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里,中医学沿着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有了长足的进步。《汉书•艺文志》揭示的医学四大流派,在这个时期主要是医经、经方两大流派的继续发展,而神仙、房中流派逐渐隐而不传了。医经流派的医学著作,在晋唐时期逐渐分化,派生了不同h学科。金元医学争鸣,极大地推动了中医学术的进步,尤其是对于内科杂病、内伤虚损病证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丰富祖国医学的宝库,开辟了道路。* E0 `# y1 w% p" M' e

- Q5 [4 @2 ^0 z9 q0 J  J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 p# `3 y# B: ^5 |" q! k
( b8 Q! m1 [" J" V1 W, y" T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第一章第七节:金元医学争鸣发展。& L9 @% S. K: {
+ Z$ }! j6 O  ^2 O- I3 w( i
      金元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外族入主中原,很多汉族知识分子失去了“学而优则仕”的环境,既不想为异族统治者效力,又面对人民大众的疾苦不甘落寞无助,就进入到治病救人的医学家行列。
9 q1 t/ e; I6 b6 ?  l7 u# g; O8 p6 w. K0 C7 f
     另外,此前盛行张仲景的经方,以及宋朝官方“合剂局”拟定的成方,传染病流行的时候,病情变化很快,按照六经辨证太阳病是初期的证候,解表方剂大多属于温热的麻黄汤、桂枝汤、青龙汤,很快就进入到“阳明病”阶段,需要用白虎汤、承气汤等来清解里热了,不能再用“火上浇油”的辛温解表剂了。但是,很多人掌握不了这个“寒温转换”的火候,或者时间不允许,或者金钱不富裕,不能“舍旧从新”换成清里热 的方剂,就出现了“误治”。
# p( v3 a* d2 S8 Z, G" ^8 Z, V
9 p+ A9 F7 `; p( Q6 S1 K/ ~       经过宋代韩祗和、庞安常、朱肱等人的呼吁和改良,已经出现了“舍辛温,用辛凉”的学术趋势,这就为刘河间表里双解、张子和攻邪已病奠定了基础。9 w: c; m' A8 Q8 o$ c
+ k, y' N# F: e/ n
       物极必反,过分寒凉,或者大力攻邪,都会损伤正气,或者病人本来就是一个“虚人外感”,因此,用麻黄汤、桂枝汤不合适,用凉膈散、双解散也不合适,因此,就有了李东垣补中益气加减变化进行救治的思路,他在《内外伤辨惑》《脾胃论》之中虽然突出“内伤”,其实,也往往是“内伤外感俱在,虚实夹杂并存”,所以益气升阳的治疗方法,成为补偏救弊的良药。
2 K0 e. P# U8 ?) }$ U0 A% v. T: G6 t" Y- T
金元医学争鸣背后的复杂情况,是很深刻的“学术演变”。
# E. A, e+ C5 v# E
% y! [# I" f3 _9 g  e, ~7 _% f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9 20:08:04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2年8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四章中医学关于神志的生理病理学说,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 d+ J$ S' d7 `2 C" z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一书第四章中医学关于神志的生理病理学说。
3 W. s" F2 A4 b      中医主张“形神一体”,凡是有形体的地方,都和精神有关,“牵一发,动全身”,“十指连心”,就是这样的观点。但是,形体与精神关系密切的脏腑主要在心、肝、肾、肺、脾五神脏,另外就是精气血,都与人的精神、情志有关系。) V) c0 L" I/ \6 }  {' \) N

4 C/ v, i0 D; B. w- C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