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1-24 17:06:58 | 阅读全部
李源:
1 P( L- j4 @2 X' _) a, p《习中医之启蒙解惑――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感想》+ z" k/ T# ?9 j! x) d, L. f
参赛者:李旭阳8 h2 G$ B& ~; V2 Y0 [* {
各位同仁,打扰了:帮我儿子投个票吧,他写了篇文章中医基础理论读后感,这个比赛挺重要。8 z  ~5 y. x0 ~! I" z: K, K4 d
点开直接搜:李旭阳。就可以投票。谢谢了7 f1 J8 t8 @4 S2 ~! W: C  c6 W
张笑红:
' _: w% A4 n2 }  D: D4 i# C已投票177@宁晋草医堂:李源 
( |' w# }& y9 y+ x5 ?6 T. y6 C0 [李源:, F* E$ q$ n& i8 O
谢谢
6 }/ Q3 s  \$ Z3 V# Q* C' s郭明锁:
' E4 A1 @$ ]6 |% S9 F9 z; Z/ ~已投
, j# d! g1 k) C7 w' k3 V: A重庆市荣昌区  刘世峰:
' S. ]/ U: b! Z. t) M《习中医之启蒙解惑――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感想》
! c3 G4 o* X' B! p# f! S参赛者:李旭阳# |- }/ `+ N6 O' [
请各位老师帮李源儿子投个票吧,他写了篇文章中医基础理论读后感,这个比赛挺重要。
, ?9 h; f" K- D) w点开直接搜:李旭阳。就可以投票。谢谢了# U  L% {: l6 y! z, E; w- T7 g
Y0218A109习中医之启蒙解惑――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感想4 s" A# H& \( A& {% f2 ~
: ^  a; Z: `8 {
2017-09-14 阅读 57 0 e" b, Z6 w6 d  e

& R" h4 W: W- D( S+ D作者:李旭阳 单位:河北中医学院, T5 _5 K: i- a) o( C

, P. f  Q/ ?, y; w7 N/ s& u) N* J尝闻,今国医之大衰也,国医之衰又在教育也。吾未涉医海,曾闻此类,未尝不茫然立之四顾也。又为自幼思维跃翔,天性善惑所扰,立志入中医之学府一览境况。
9 q; {- o7 X; j, l) Y, H4 J, H9 q6 V1 l
恰父自研岐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余果习医于学府。父尝谓:尔等,科班之身,科班有弊,弊在中医失于自立,而屈从于西医之下。余终不敢苟同。
. I: n4 Z5 {( \! Y- l% b, o3 B3 w) Z0 R% c5 {/ w& }9 g
今中医之类有二:一曰科班,二曰自承。两者诘驳,未有轩轾。究其高下,余不敢言。历学一载,所获甚繁,惟欲言躬学《中医基础理论》之所感,以告余幼时感惑之初心。
8 I, d+ c, o4 q" m( b7 O
, i1 G# x  W6 h- a《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启蒙初本也,出版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较幼背诵之启蒙本,如《医学三字经》之例,妙在条理也。往本文意难释,又方药理法同一混杂,初览之人,难免生畏。& Q: c# y% [/ }9 K

( d! j4 k/ _4 X若夫考求医史,建立思维,理法方药,精炼概论,此绪论之领述也。举例阴阳,分别五行,上论元一,经纬医本,此哲学之篇目也。哲学,万物之纲纪,人得此,恰普罗米修斯窃天之火。而《内经》之言玄之又玄,触一衍百。初学者不可识得一二,误学后事。今章简明扼要,系统分明,为吾辈多之。“诊病之初,五决为纪”,为医者,首明人本。人本,在五脏、六腑、气血、经脉。古本论之,往往五脏五行,六腑六经,经脉气血,同一而出。而今论之,分别三章。彼此独立,又互相串引。不失条理之晰,又具整体之观。6 F; ]  F0 h6 w1 t8 K2 O
2 G3 k$ t+ S4 ]) c
至若病机病因,体质偏异,养生防治,俱分明有致,概不多言。; o1 y" y" ~& b  V9 C7 c5 t: O

7 K+ J- a: _# q1 J  _清末民时,崇洋媚外风气起,中医亦难独善。古时大贤,著留医书,习传千年,忽然而废,岂不痛哉!今著新书,谈何容易?《中医基础理论》之功,优在尊古,引经据典,不可胜数,旁征博引,俯拾即是。而又岂唯字句乎?是书之尊古绝非拾人牙慧,更在理论也。且举五脏,其论不只在浅,五脏之应五行,之合五体,之开五窍,凡此种种,深入浅出,一一为古书所论。尊古之优,不在一处,而在全书也。
5 L7 X& A$ Z  |+ p
. x+ E! C# }3 w4 S( @+ c$ F初稿之时,上段谓之“优在崇古”,崇古有厚古薄今之隐义,故改为“尊古”。尊古之义,在革故鼎新。是书创新之处亦足。/ v- T: a# |9 ?' s5 {, T, b

; C/ b3 |* P; w3 Z* O; }% G5 o" j" S新版之创,尽在书首语。绪论添精,章节移改,诸多增益,裨补阙漏,易见寻焉。' {$ ~5 f6 b, H- B' J0 l

& ?7 ]3 t! g& H. i" c6 J; ^创新之义不在此,在乎述说之间也。或中医新得,添入病机,或西医见识,融入五脏。尊古人之经纬,融今日之创新,章节细处,不再赘述。
' |: Z- A- z  \' d, O/ B
* x+ [& O$ V, u' {" N6 j' ^3 [一日,有人大谈教材献媚于西医。余辩曰:《中医基础理论》之功有此三:一谓条理,二谓尊古,三谓创新。登堂窥奥,需向古贤、临床。而启蒙引领,定立方向,乃教材之用也。/ I, y" Z6 P2 l2 e' s' B7 |- E

7 O7 F5 J! e1 `  }) z) A古人云:医学之始,未定先授何书,如大海茫茫,错认半字罗经,便入牛鬼蛇神之域。  J8 v" Q8 k( g
3 e! ~6 ]0 j: j6 k7 x
初踩杏林,坐而论道,不知所言。
; Z, q; L! T& R$ ~5 Q, y( l* N  r3 y

& N. i* g/ @* U/ L+ g- T我:% ~$ S5 A( u: i; Y2 y3 N! {* H9 _
@宁晋草医堂:李源 228票,继续努力吧。
' @0 b7 j7 a3 e+ o1 K我:
% [& Y1 B+ O0 [9 P, j9 j3 Y将来尽量让孩子写现代文,青年学生写古文,虽然可以这样写,但是总有一种远离时代,不尽符合时代精神的感觉。古人的文章,修辞是很讲究的,“修旧如旧”,不要勉强形似古文,实为今造。之乎者也,不是随便用的。供你参考。" W6 O: Z' T6 O7 Y* ?: R) v
李源:
# C: u7 b: Q4 W2 I) d@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5 X  T1 V- i! E+ K! _7 m
感谢曹老师指教、鼓励,我说给孩子,以后让他注意这方面的学习。+ ?, A8 S$ C2 C7 b5 ?
我:, J6 _+ X: D, M" Q
文白夹杂,以白话文为主,用古文画龙点睛,而不应该全文都是古文。这样既降低了写作难度,也展示深厚底蕴。否则,就容易出现很多漏洞,埋没了成就。
* S, U4 d4 S5 L  @5 ?2 X  J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1-24 17:09:22 | 阅读全部
王锡民教授:
; D! \, e8 Q7 \0 Z5 d4 i@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 q/ I0 c% `8 T
将来尽量让孩子写现代文,青年学生写古文,虽然可以这样写,但是总有一种远离时代,不尽符合时代精神的感觉。古人的文章,修辞是很讲究的,“修旧如旧”,不要勉强形似古文,实为今造。之乎者也,不是随便用的。供你参考。
1 ^- g& @8 W  c
" Y; D' B* |# x5 \) N' o范仲毓黄帝内经预测:0 D3 Y7 X& Q0 q7 Q; R
祝贺中医全科与养生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成都召开!
+ F- h+ b( t0 O& s+ D# d& q2 G+ K: ~8 W) ]重庆市荣昌区  刘世峰:
8 n2 E1 C, K/ c祝贺
( r( O2 X: T" e3 h8 ^范仲毓黄帝内经预测:
" }1 Z/ V( q3 e刘老师好!有空聚一聚。
5 ]+ W; M9 A+ \重庆市荣昌区  刘世峰:
+ Z9 V) |1 n& p; G@黄帝内经预测 好吧; A- C3 d2 G/ F9 B6 A8 y: \
范仲毓黄帝内经预测:' ~% r3 G" V0 m/ m
手机号13110203066" f% @: d. M* B8 k% Y. y
我:. b, g% _: X4 t. D+ w7 }
@王锡民 ,李源的儿子,是一个未来中医,出身好,根正苗红,传承中医学术,应该鼓励,乐见他茁壮成长。年轻人初入医林,山高水深,任重道远,只有细心呵护,道路正确,才能达到理想的高度,否则,一有挫折,则对不起这些后起之秀。中医走过了太多的弯路,历经百年磨难。我们要对后来的探索者,多提参考意见。惟其如此,方见苦心。知我罪我,不敢自信。
5 C6 ?7 n  z) B5 H9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1-24 17:12:31 | 阅读全部
:* M" B/ a% J$ ^, [- p
曹老师,隋唐以前的中医还有隋唐以后的中医他们的理论知道一样吗?现在很多民间中医提倡隋唐以前的古中医,而贬低隋唐之后的中医,认为其是变了味儿的中医!" Z. d/ Z4 k. I! T& m3 |
:4 f4 y3 ^5 x* L
现在很多研究伤寒论的人有讲究从方证研究,像胡老和冯老。有从气化方面研究的像张志聪,张锡駒和唐容川,还有从三元气运研究伤寒的。哪一个才是正道!( E  I6 @; F+ Z2 n' F. O0 N
我:
  V7 X5 F) f5 z$ }9 u. F隋唐之前的中医,与隋唐之后的中医,是一脉相承的,有继承有发展,不存在断代、变异的问题。
' H- _0 L/ R$ [4 a# \4 l! X1 r我:6 ?2 R4 k2 x$ j. p
很多人研究伤寒,不太了解张仲景写作这本书的本意,很多人是从扩展应用的角度谈论,虽然有发展的意思,但是也存在“舍本逐末”的趋势。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7-11-24 21:48:47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11月24日20:30),黄小平讲述《捍卫中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2006年反中医思潮起伏的时候,论辩之中,曹东义捍卫中医的文章,得到同道支持,其间“结识网友,得道多助”,有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张功耀自我膨胀,开博客专门反中医。我们一起期待黄小平院长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hwzy! D9 P2 W. e4 i: N; `6 _
        祝贺黄小平院长讲述《捍卫中医》成功!2006年10月10日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表态之前,张功耀疯狂的态度,狂妄自大的进攻,肆无忌惮污蔑中医,污损中华文化,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西医王明华,药物学家周建里,以及很多学者,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批评和批判他。善良的人们不知道,这是一百年反中医思潮的回光返照,是世界观的问题。中医与汉字和国学一起,经历了“岁寒三友”的磨难,也都迎来了复兴的时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7-11-25 21:12:15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11月25日20:30),杜明明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她和大家一起讨论,六十年前“毛泽东系列措施救中医”,与大家一起回顾,功勋卓著的卫生部副部长王斌、贺成,如何认识自己对待中医的政策性错误。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很多人并不清楚,为了这一天中医界等待了多少年?很多人不知道,没有这一天,中医就不可能抬起头来;没有这一天,就没有中医的今天。这是不得不说的故事,其中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我们期待杜明明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jxdsh
. Q/ l+ i% v1 y5 u9 L1 J6 H) X         祝贺杜明明讲述《中医近现代史话》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毛泽东为了纠正歧视中医的政策错误,大开杀戒,撤销了贺成与王斌的卫生部副部长职务。这种治顽疾“用重典”的治国方略,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改变了中医即将消亡的历史。中医界在近代的坎坷命运,首先是人们按照解剖标准看待中医,然后是按照西医疾病名称衡量中医的辨证论治,再用定性定量分析要求中药用化学成分说明作用,硬把中医判定为不合格,不科学,造成了中医事业的衰落。毛泽东的行政决策,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尤其是让西医普遍学习中医,如果没有行政的力量,这是绝对不会出现的“运动”!这个决策是不是正确?既有当时的事实进行验证,也有未来的实践检验。今天中医事业的复兴之路,就是从毛泽东的决策开始的,而不是一个自然过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7-11-26 21:41:50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11月26日20:30),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道家、道教,与中医的关系。毫无疑问,扁鹊与老子是同时代的人,扁鹊谈医不言道,而《黄帝内经》200多次使用道家概念,此后,东汉道教利用中医发展教民,南北朝之后道家、道教与中医的关系,也很密切。我们一起期待曹传龙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ddgy6 _, a% m) V8 [- l# c/ z, @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道家思想的起源,老子道家思想之前也有文化源头。道家主张的“道法自然”,是一个很高境界,也是不能违背的原则,科学再发达也不能违背自然,违背了就要受惩罚。中医遵循人体自身的规律,把人体与自然,与社会,都看成是一个整体,这与道家的思想一样,所以,道家很多学说自然而然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道家“活在当下”的修养身体的思想,对于中医养生保健,也有很重要的帮助。很多道家人物,精通医学知识,治病救人是他们追求个人得道长生之外,对于大众的一大贡献。葛洪、陶弘景等既是道教人物,也是著名的医学家。当然,太平道(黄巾军)、天师道(五斗米道)都利用过中医,发展教民,混淆了中医与道教的界限,成了华佗被迫害,张仲景不得不“坐堂行医”的重要原因。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7-11-27 21:26:55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11月27日20:30),霍力轩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他和大家一起讨论内丘扁鹊庙的有关碑刻文化,除了北宋的碑刻,元代忽必烈时期,纪念扁鹊的碑刻也很有价值,反映了历代纪念扁鹊的民间信仰,这种文化源远流长,值得大家重视。我们一起期待霍力轩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bqwh
* o/ a6 g& |2 \8 t, i        祝贺霍力轩讲述《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成功!他根据扁鹊曾经被封为“神应王”、“灵应侯”的事情,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历代的医学官职制度,历史上的医学家和管理医学家的官吏,尽管有很多名称,比如太医令、太医丞、太医院判等,都没有封侯、封王的记载。有趣的是,扁鹊是一个民间中医,没有领过国家俸禄,并且被秦太医令李䤈谋害。但是,他死后一千多年之后,被北宋的皇帝看上了,封侯,封王,大概这是他生前所没想到的事情吧。皇帝封赏的名称,也带着帝王的私心,“神应”与后宫里的“答应”“常在”虽然不一样,但是“神仙答应”的对象,也应该是“皇帝优先”。扁鹊行医天下,“随俗为变”,可以对万民而“神应”,皇帝一封赏就有可能进宫“专视”。“神应王”这个听差的官,扁鹊如果地下有知,也许不一定感到是一个荣誉称号。秦越人“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象120急救一样的古代扁鹊,“名闻天下”,不一定只为一家一方服务。古今种种人为的想象,只能是很多美好理想与渴望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7-11-28 22:22:45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11月28日20:30),由朱胜君讲《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她和大家一起讨论柯韵伯的学术成就,他将《伤寒论》引向杂病证治,提出伤寒论不仅为伤寒热病立法,更是为百病立法,扩大了伤寒方的临证应用。这一学术见解,在疾病谱变化以后的当代,更有意义,很多经方派人士,看的大部分病人不是伤寒,而是杂病,也可以叫百病。明末清初温病学说的繁荣,为温病四大家的学说奠立了基础,推进了广义温病向广义伤寒的回归。我们一起期待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wg1 {5 w: |, Z. G/ g' A9 a2 G
       祝贺朱胜君讲述《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外感热病学发展到清代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毫无疑问,伤寒学派从东汉末年成熟以后,经历了晋唐宋元长达一千多年的发展,逐渐丰富起来,人们对于伤寒病的很多有效方药,不能进入仲景六经体系,《伤寒论》的方剂也逐渐走出外感领域,被广泛用于杂病的治疗,这些外感与杂病的交叉、借用、补充,在《金匮要略》之中,也可以为后世提供借鉴和参考。“六经为百病立法”,“六经钤百病”的提法,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提了出来。当然,这种新观点的提出,也必须是柯韵伯之类的学问大家才能做到。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熄风开窍等大量新创立的方药,既然不能被六经辨证体系所吸纳,就需要创立新的体系来容纳它们。因此,温病学的创立,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论争日久,弊端显现”,热病统寒温的问题,历经SARS新瘟疫考验之后,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是时代的新课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1-29 11:59:47 | 阅读全部
杨锁平精诚中医:
" _* K+ \3 P3 N6 H1 Z9 A昨晚聆听了曹教授说仲景第八十五讲,一板一眼,逐字逐句阐释,真可谓仲景村走出的二十一世纪的转世仲景,比后汉的张仲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学识渊博,儒雅风度,为人谦虚和善,不狂妄,更不自以为是。亲民爱民。他,作为中医传人,深感责任重大,不以位卑言轻而沉默,朴实谦虚。他认为要振兴中医,必须还原中医,回归中医,揭示中医深层次内涵和本来面目。使中医恢自信自強。他,扬旗击鼓,彰显中医个性,亲上讲堂,传授经典,阐讲深奥的古文。更为可观的是他曾参与国家中医药大部长王国强在中国科协大会第十二届年会上就中医问题所作报告的起草工作,最近中医药法制定和实施,立下了不可磨灭,永载史册的汗马功劳。可他不争功,不图名,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发扬光大,为我中华泱泱大国的自己独创医学体系,走向世界,让地球人更认识东方差额,比西方工业列强,更深一层,更高一筹,继卫星上天,核威神暴,又一个让老外瞻目的人类健康大器,给国人争光争气。曾有人建议他开创曹氏新派,在中医界独树一帜,他恳切的说:中医的发展,不是要标新立异,创什幺前无古人的新学派,而是要复兴中医,找回传承,按照固有的道路前进。我是"大家"中的一员,而不是"大家"。他,先中医之忧而忧,石中医乐而乐,深切关心中医的前途和命运,直面历史困惑,不避敏感问题,在著作选题上,目光集中在重大领域。他是捍卫中医宣传中医的笔杆子警旗手。有人回忆,他知己爱人这样给他画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多么伟大的大师,多么了不起的人才!昨晚大师讲到后半节时,听到他略显微咳,想必是备课耗血耗神所致吧?恳请恩师,多多保重贵体,因为您是中华民族中医事业承前启后的带路人。网友们,在中医药法的保护下,在曹老师给教诲中,把中医事业发扬光大!
' [! A. T- w# N+ x$ o% j9 M% m/ I# b我:
5 Z/ j; n- N6 V- r4 x感谢您的鼓励和关注,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讲述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但愿对大家有所帮助。@杨锁平一乡村医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7-11-29 21:31:45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11月29日20:30),刘敬章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他继续和大家一起讨论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的时候专家们的建言献策。本次 主要介绍王三虎教授的文章:中医预防瘟疫的途径和方法;陈津生先生的论文:关于寒疫和sars的中医治疗。赵阳的文章:对非典中医诊治的几点不同意见。这些专家对非典的认识各有千秋,治疗方案各有所长。我们一起期待刘敬章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qy
( B; J" m8 R# @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成功!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的时候,很多专家们的建言献策,论述这次疫情的特点和防治策略。王三虎教授的文章,从中医预防瘟疫的途径和方法入手,论述非典的诊治策略;陈津生先生在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同于一般的看法,认为非典属寒疫,而不是瘟疫,它的中医治疗策略应该运用《伤寒论》的方法,尤其是早期需要借助太阳病的辛温解表法。他的观点虽然属于“少数派”,但是也很有参考价值。也就是提醒人们,伤寒与温病的区别,是西医不同的传染病?还是同一个传染病的不同发病类型?赵阳发表文章,也对非典中医的诊治问题,提出患者恶寒明显,长期存在,与一般温病不同。汗出热不解,与寒湿伤人有相似之处,也可以说是风寒湿三气伤人。他的观点,也提供了可以参考的建议和意见。这些专家对非典的认识各有千秋,治疗方案各有所长,都很有价值。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