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3-23 20:04:47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0年3月2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她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常见中医心理疾病------癫狂,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心理治疗、音乐治疗、针灸治疗等部分内容与大家一起分享,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newsDetail?id=1053
% e% _% U& }! ~* T  W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心理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常见中医心理疾病癫狂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心理治疗、音乐治疗、针灸治疗等部分内容。
( w( E6 b) h' k. w; _/ _癫狂,是中医的一个病名,《黄帝内经》就有记载:“黄疸、暴痛、癫狂、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呜,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z& N1 b' x6 E# S) v" g
“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 G$ ~/ U# L. e" _0 |) v
" `; k  D, r1 X+ t1 S% G1 q阳狂,阴癫,它们有所不同:
/ b) p! L: s3 ~% c$ }9 e7 ?! j" a4 u* z5 O) v
帝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帝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s& O( v1 u3 Z0 v5 r4 m" q3 B0 a
“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止。”
) A/ K  j- G3 I4 U“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为止。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为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为止。”
: e% @% w& N4 t; f' Y
2 I' j- z* r9 H狂病与癫病,有不同的地方:9 K8 s. t; C) l9 b! h
“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二十壮。”5 |+ U- k4 k* q( k5 O5 \
有时两者不分,有的学者将其混称“癫狂”& k) Z/ Q7 C* W6 q
它是一种精神失常疾病,系由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不足,致痰气郁结,或痰火暴亢,使脏气不平,阴阳失调,闭塞心窍,神机逆乱。其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关系密切。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治以理气解郁,畅达气机为其大法;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降火豁痰以治其标。同时,移情易性不但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防止病情反复或发生意外的措施。( a* q9 x* y8 m  Q
7 l( k8 c+ ^+ i/ L: ?3 H: i, G8 b: _5 A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3-23 21:56:1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20年3月2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目痛门》的七个病症。/ y' Y' u7 V3 d' c, b+ g8 f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1 q. B4 N) _4 {) {       1,人有目痛如刺触,两角多眵,羞明畏日,两胞浮肿,泪湿不已,此肝木风火作祟,而脾胃之气,不能升腾故耳。# J. p; a8 I& p+ ?4 B
       2,人有目痛既久,终年累岁而红赤不除,致生胬肉扳睛,拳毛倒睫者,乃误治之故也。大凡目疾初痛,则为邪盛,目疾久痛,则为正虚。/ d# x, p: o) u0 Q7 j" D) U2 ^
       3,人有目痛后迎风流泪,至夜则目暗不明,一见灯光两目干涩,此乃少年时所丧元阳,又加时眼,不守色戒,以致伤损大,故眦孔不闭,风寒透入其孔,内气即虚,外邪难杜,故尔出泪也。
9 g9 K, _2 u! w% f7 M        4,人有患时眼之后,其目不痛,而色淡红,然羞明恶日,与目痛时无异,此乃内伤之目,人误作实火治之,又加不慎色欲,故尔如此。7 m. }! e7 v  i4 L
        5,人有阴火上冲,两目红肿,泪出而不热,羞明而不甚,日出而痛轻,日入而痛重。此非虚症之痛乎?然不在肝而在肾也。
7 u9 k$ _0 a! H- X       6,人有能近视而不能远视者,近视则蝇脚细字辨晰秋毫,远视则咫尺之外不辨真假,人以为肝血之不足,谁知是肾火之本微乎。% q8 g1 N2 ?2 |9 ?* p3 P
       7,人有目痛,二瞳子大于黄精,视物无准,以小为大,人以为内热之故也,谁知是气血之虚,而骤用热物火酒以成之者乎。
. t9 {; t# S; S- V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bzl* i. Z4 k6 c  G0 M" N% x6 H2 W
         祝贺马京雪讲述《辨证录·目痛门》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7个病例:
; X1 a' T, i( A) ?8 `/ b* Z! }       1,人有目痛如刺触,两角多眵,羞明畏日,两胞浮肿,泪湿不已,此肝木风火作祟,而脾胃之气,不能升腾故耳。6 z$ S0 j- }: A2 s3 G
迎风流泪,风火相扇。陈士铎说,方用息氛汤∶: a% d" O9 o+ I3 K" J6 i$ q4 [( s
柴胡(二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天花粉(二钱) 白蒺藜(三钱)蔓荆子(一钱) 甘菊花(三钱) 草决明(一钱) 炒栀子(三钱) 白茯苓(三钱)水煎服。二剂而火退,再服二剂而羞明畏日之症除,再服二剂,诸症尽愈也。
& w) y- e8 p2 [+ c此方泻肝木之风火,而又善调脾胃之气,更佐之治目退翳之品,真和解得宜也。9 D2 `9 I- J/ u
此症柴荆饮亦妙。
9 ^. k0 L5 K" U( h; j2 E柴胡 薄荷 荆芥 甘菊(各一钱) 甘草(三分) 茯苓(三钱) 白芍(四钱) 白蒺藜 草决明 炒栀子(各二钱) 密蒙花 半夏(各五分) 水煎服。四剂愈。' \5 U7 K7 W* Q6 I! i. }: n& b

, C0 Z. T1 m1 m  D       2,人有目痛既久,终年累岁而红赤不除,致生胬肉扳睛,拳毛倒睫者,乃误治之故也。大凡目疾初痛,则为邪盛,目疾久痛,则为正虚。5 r0 d& I3 U1 N1 f
阴虚火旺,化生胬肉。7 ?; E6 ]! A; o7 E
陈士铎说,方名磨翳丹∶, K4 s: m1 c3 z: ~* z
葳蕤(一斤) 甘菊花(一斤) 当归(一斤) 白芍(一斤) 陈皮(二两)柴胡(三两) 同州蒺藜(一斤) 白芥子(四两) 茯神(半斤) 各为末,蜜为丸。每日早晚白滚水送下各五钱,服一料全愈。8 {3 y9 H* d- p) l( {
此方用攻于补之中,不治风而风息,不治火而火亡,不治胬肉而胬肉自消,不去拳毛而拳毛自去,万勿视为平平无奇,而不知奇寓于平之中也。' F0 x% M, r% f' x
此症用加减逍遥散亦佳。
/ Y8 S0 O; p" D% l白芍 当归(各一两) 甘草 白蒺藜 蕤仁(各一钱) 陈皮(五分) 茯苓(三钱)甘菊(三钱) 柴胡 半夏(各三分) 水煎服。三月愈。
4 U- D0 b  R( o+ r, z# z& u( P0 f9 w
       3,人有目痛后迎风流泪,至夜则目暗不明,一见灯光两目干涩,此乃少年时所丧元阳,又加时眼,不守色戒,以致伤损大,故眦孔不闭,风寒透入其孔,内气即虚,外邪难杜,故尔出泪也。9 N. ~9 S% v, @$ I
目痛流泪,肾水不济心火。$ R3 i9 g5 Z2 o! u5 O1 h- l
  陈士铎说,方用固根汤∶
8 U" h. t, f0 l5 ]. y葳蕤(一两)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熟地(一两) 麦冬(五钱)甘菊(三钱) 菖蒲(三分) 柴胡(五分)水煎服。连服四剂,即不畏风;再服四剂,见风不流浪矣;再服十剂全愈。, Y6 m% f8 j% L  v# a7 J: g
此症用养目汤亦效。/ n8 I2 y- z5 B3 }( ^, l1 m9 N
当归 熟地 葳蕤 白芍(各五钱) 山萸 茯苓 麦冬 白术 丹皮 枸杞(各三钱)巴戟天(二钱) 柴胡(三分) 水煎服。十剂全愈。
/ d) X5 C' F  e5 _% N8 q2 |0 F/ S" P+ @
) P) n0 e+ d8 S/ X2 z      4,人有患时眼之后,其目不痛,而色淡红,然羞明恶日,与目痛时无异,此乃内伤之目,人误作实火治之,又加不慎色欲,故尔如此。
  j8 R1 E. N. b3 Y& d( N   红眼病后,需要养阴保健。陈士铎说,方用养目汤∶
2 R! |0 {2 S5 X, T' Q* C6 Y& @熟地(一两) 白芍(五钱) 麦冬(五钱) 当归(一两) 葳蕤(五钱)山茱萸(四钱) 北五味(一钱) 甘草(一钱) 甘菊花(二钱) 柴胡(五分)水煎服。二剂而目明,又二剂而羞明之症痊,更四剂而红色尽除而愈矣。
' H$ {1 k/ P6 Y此症用还光饮亦妙。" D* o0 C: |$ V3 m' w
熟地(一两) 山茱萸(四钱) 枸杞 甘菊 同州蒺藜 玄参 麦冬(各三钱)葳蕤(五钱) 肉桂(三分) 水煎服。十剂全愈。0 H1 a0 M: R5 v* C
* }8 O7 U' R: g- n! u
  5,人有阴火上冲,两目红肿,泪出而不热,羞明而不甚,日出而痛轻,日入而痛重。此非虚症之痛乎?然不在肝而在肾也。( o7 k4 a; h0 L/ k6 U+ W) B' |, a
    目痛夜甚,虚火上炎。陈士铎说,方用八味地黄汤加减∶
0 j% b. k% I5 N+ M3 p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山药(五钱) 茯苓 泽泻 丹皮(各三钱)柴胡(五分) 白芍(五钱) 甘菊花(三钱) 肉桂(一钱) 水煎服。  M- `4 h" N8 u) C/ \
此症用抑火散亦效。
, i4 O1 B. }6 o+ z1 K6 h' i熟地 麦冬(各一两) 北五味 肉桂(各一钱) 巴戟天 葳蕤(各五钱)水煎服。一剂效,二剂全愈。# c, A* D8 l2 G% k8 _! |2 G# e

* P5 m* }5 k- g: A* Y7 b" W    6,人有能近视而不能远视者,近视则蝇脚细字辨晰秋毫,远视则咫尺之外不辨真假,人以为肝血之不足,谁知是肾火之本微乎。
& G# [1 K& y* `& M8 t近视患者,古代也有。陈士铎说,水中补火,不易之道也。方用养火助明汤∶# e  ^# F" G, ?- U
熟地(五钱) 山茱萸(三钱) 葳蕤(五钱) 巴戟天(一两) 肉桂(一钱)麦冬(三钱) 北五味子(三分) 枸杞(三钱) 水煎服。一月之后,自然渐能远视矣。仍将前药修合丸散,日日吞服,一年之后,远近俱能视也。但服药之时,必须坚忍色欲为妙,否则仅得半之道耳。$ x% Q  B5 n8 l2 i+ g) }: e
此方补命门之火,所以助其阳也。虽助阳无非益阴,本无他害,诚恐不善受益者,借阳以作乐,故戒之如此。0 K2 B( O( b9 o3 I
此症用鉴远汤亦佳。( s' r9 ~) h0 ]& Q4 B# E* O  L
附子 北五味(各一钱) 熟地 葳蕤(各一两) 山茱萸(五钱) 水煎服。
' v, u! M0 o  m6 z* u2 Y8 y5 r* V, E" j1 O
  7,人有目痛,二瞳子大于黄精,视物无准,以小为大,人以为内热之故也,谁知是气血之虚,而骤用热物火酒以成之者乎。  S! G+ b' t4 d  i7 u- f9 F3 @; I
目痛而瞳孔散大,陈士铎说,方用敛瞳丹∶
2 ~7 W% p' y& U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黄连(三钱)五味子(一钱) 人参(三钱) 甘草(一钱) 地骨皮(五钱) 柴胡(五分)柞木枝(三钱) 陈皮(五分) 黄柏(五分) 水煎服。连服四剂,瞳子渐小,再服四剂,而视物有准矣,服一月全愈。
. m6 S. K( z0 U2 p此方凉血于补血之中,泻邪于助正之内,祛酒热于无形,收散精于不觉,实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较东垣治法为更神也。
) h. m4 e; F0 T8 a1 a
- b; g! z. S9 O! g4 {# s/ 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3-24 20:07:43 | 阅读全部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20年3月24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23讲。 2 U- Y0 r: `/ D$ s
: B5 Q. S& w/ |! d) o& Y9 [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 I! m) l* v* ?$ R+ d: s  i# n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内经》的范围:
1 [# {9 G* G9 \! r6 Y. `《素问·平人气象论(下)》4 R% V5 ^$ V( B" O
5 P$ ^: P7 C6 X* }/ z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为真脏见,皆死。
5 I6 r& W. ]3 |6 a3 P4 ^1 z3 H1 O, V& o0 _0 t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 t* v/ y2 {, Y; M& {

/ n" |( o  H  ?4 o4 H  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
& x' m" @$ S: F* _
: j/ e2 [$ N& H4 X3 T  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
- o& ^8 z1 v7 V- a4 }
3 O2 b) f' r3 y, @! [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 m5 e) x4 U( m. p9 M8 t! k$ C# l4 l/ ~+ h$ Q" ?) i/ k/ @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
6 {- {. f' `8 S  t3 f) f- T2 l2 L) W# l
  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坚涩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J  O, I: ?3 Z8 j
, ]6 T1 U: H/ E2 H0 r6 u! e7 M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7 _0 x# I5 f8 ?) E, t
$ z! G+ L4 I, [$ c- b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 u; y! B: o1 y1 _0 O: m" x& a7 ?. r3 A+ q% R$ R1 `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P. @5 P& i6 P; q/ ?, E

6 i, b: @, P& V: F- G% \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l2 w- c% S* D3 e

7 M. ]4 ]$ l9 K9 C( P- x3 j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 b& ]7 S! |6 ^: o9 ~4 W! A3 n* n, W+ Y# w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病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1 f( q8 Y: a1 s. E( u# B* j3 z* g+ m$ p6 c" B8 X. g: P7 S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y( n/ k: I: P/ A# K) H, y2 O9 o+ Q& }  r. V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3-24 21:38:3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3月2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讲述《首届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现场实录》的内容,题目是:《伤寒论》治肾特色与临床发微) Y3 [4 T% z8 l* B' G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jfjxb5 Q! h* p& ~2 @# r- f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分享了《首届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现场实录》关于《伤寒论》治肾特色与临床发微的有关内容。
( m% h7 B) L% J$ O# P1 m6 l        张仲景在东汉末年,利用《素问》《灵枢》《难经》等经典理论,以及《汤液经》的经方,写作了伟大的《伤寒杂病论》,其中有很都是传承创新的内容,当然,也有很多是他自己的创造。$ V# ~4 S4 Y# T: B- B3 D4 c+ O" D

3 o+ h- ^% T! a9 V6 H) Z& d/ p《汤液经》虽然失传了,但是,《辅行诀》的发现,让我们见到了《汤液经》的基本体系,也就是用脏腑补泻治疗杂病,用六合辨证治疗“天行热病”,也就是传染病、伤寒病、温热病。
; X& O+ O/ N1 s/ E( X5 @7 g张仲景的伟大创造,在晋唐时代很少有人看到,研究深刻的人更少,北宋年间林亿校正医书,《伤寒论》开始流行,人们才认识了它的伟大价值。
2 M! S% J3 M; |1 [$ j张仲景用六经辨证治疗传染病,记载于《伤寒论》之中;
5 ]' h+ K6 c- ~) h9 k1 p用脏腑辨证治疗内科、妇科杂病,记载于《金匮要略》之中。3 I6 t3 x5 U) e5 s7 S
当然,熟读《伤寒论》,也可以用六经辨证的方药治疗杂病,因此古人说张仲景《伤寒论》为百病立法。
# G0 q% b* \7 E* B$ L0 |) H( ]) f2 K因此,经方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在目前很常见,虽然这不是张仲景的初心,但是,用好了,也是一种“再创新”,即使张仲景知道了,他也可能很高兴。8 y; U& Z  j' k: b; Y6 T+ B( k$ e

/ ]+ {1 ?* S: F2 e" F) [& ]* l. e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3-25 21:16:43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0年3月2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老热病研究》的第39讲-中医科研的历史回顾
1 y# O: B& G7 t; W  邓铁涛先生说:“现代中医的科研,通常要借鉴西医的实验研究方法。其实,历史上中医也有过实验研究。《本草纲目》转述八世纪陈藏器关于脚气病的病因,认为本病与食白米有关,并说:‘小猫、犬食之,亦脚屈不能行;马食之足重。’这其实就是一种验证病因的动物实验。古代也有对照研究,如据文献记录,鉴别党参真假时,以两个人嘴里嚼着党参跑步,看谁坚持得久则嘴里的党参就是真的。这就是对照实验,最早的实验诊断方法也出现在中国。
) X, g+ F$ @. \& Y0 }/ V+ g     让我们敬请期待武宁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dttrbyj. R- E4 Z4 m1 G8 b( c
     祝贺武宁讲述著作稿《邓老热病研究》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邓铁涛先生关于中医科研的有关论述》
! i$ V* i# U9 }8 e6 t- r$ x. C$ x  S. |' @" E+ w/ o
 邓铁涛先生说:“民国时期治天花、鼠疫,解放后治出血性、缺血性中风、腹部肿瘤、不孕症、战伤之血胸等。足见中医之系统理论并未过时,离之则事倍而功半,从之则事半功倍。从历史的经验看,中医学的发展必须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以我为主,就是以中医的系统理论为主导,以临床实践为依据,在辨证唯物论指导下,多学科相结合以求发展。传统中医的研究方法,是宏观的,但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说明不只是微观研究才是科研。当然现在我们应该是宏观加上微观,那就不同于往日了。. ~9 f; R  o9 O6 i) R) C, @: d
, D9 c: B& r9 V  U4 g( {! t

. n+ t! _2 K( ]9 V, p- Y- s  y中医漫长发展的历史,是一条不断自主创新的过程,它始终以自己的特色在不断地发展着。研究中医理论创新的历史,必须熟悉各个时代的新成就是如何取得的,这样才不会偏离中医发展的道路。" G) ^4 X' ^& U5 H2 G
中医发展的道路尽管坎坷,今天已经迎来重新崛起的历史机遇。5 m$ _0 Z2 n0 w% {( y
3 D( z/ ^1 C0 h) d) `. Z5 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3-26 21:27:25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2020年3月26日)的空中课堂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讨论的题目是《临证指南跟师录》之“为中医守候,做铁杆中医”。重温曹东义教授的《中医群英战SARS》,感念邓铁涛邓老的大医情怀。中医学是一个理法方药互相关联的完整体系,王清任《医林改错》所倡导的 以脏腑解剖为标准修正中医藏象学说的路子,是彻底否定中医学说的路子。被现代医学奉为圭臬的 化学定性定量分析,在说明和指导中药方面,几乎是百无一用的摆设,试想,一种中药就富含着几十种以上的化学成分,单味药煎煮之后,煎出来什么成分,煎出来多少,相互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新物质就说不清,几味中药在一起煎煮,其情况就更为复杂,再加上不同产地、炮制、引经报使、先煎后下,被西方视为神灵的分析化学,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其感慨绝对超过了 刘姥姥进大观园。毫无疑问,驾轻就熟的中医理法,得心应手的指挥着这么复杂的化学集团军,攻邪扶正,去疾长生,这不能不说是比中华烹饪更为复杂,更为优秀的文化!中医学着眼于宏观,而又最善于改善微观,比如亚健康状态,这么简便廉验的能够解决14亿中国人健康大问题的一种体系,我们为什么非要搞得它七零八落、不成系统,回到原始的解剖知识与一堆零散的经验呢?凫腿虽短,续之则悲;鹤足虽长,去之则哀。中医学有它自身的完整性,在没有完全将它揭秘之前,再没有更好的替代知识体系之前,我们应当给它以尊重,为它的完整性而守候!再者,既然现代医学还这么幼稚,而我们为什么要舍弃历经几千年的修炼功夫,匆匆忙忙地举着双手归顺投降呢?现代医学的手术无论做的多么高精尖,其大方向肯定是错了,中医学一向追求的治未病才是未来医学发展的目标。手术切除、移植,既不符合仁心仁术的人道精神要求,也是在疾病早期不重视人类健康的结果,假如在病人自我感觉不舒服的亚健康时候就进行治疗,而不必等待出现可视可见的病理损伤之后才算作疾病,就可以未病先防、既病早治。中医学重视人体的自我感觉,这就是它更为人性、更为灵敏的一面,是其长处,中医采取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原则,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不断变化的证候,而进行的个体化治疗措施,也是远远胜过统计学的大样本概率治疗,中药成分复杂,不是其缺点,而是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地对人体进行调整和治疗,不是介入、切除、移植。中医药对于病毒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在非典的治疗之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医外感热病学说的力量,但是,有效甚至疗效好,也不一定就能受到重视,邓铁涛教授正为中医药参加非典治疗工作而感到忧虑和揪心。让邓老忧虑和揪心的不是中医的疗效,而是整个中医的不被重视,中医药的疗效和优秀特质在非典战役中以及此次新冠肺炎战役中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人参败毒散、银翘散、达原饮、独参汤、参附汤、生脉饮等等这些古老的经方、验方,无论是在轻中证居多的方舱医院内,还是在危重症的Icu病房内,都显示出了速效、高效和力挽狂澜的巨大威力,疗效不容置疑!作用不可替代!事实不容抹黑!我们为有伟大的中华医药国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毫无疑问,驾轻就熟的中医理法方药,能够得心应手地指挥着这么复杂的化学集团军,攻邪扶正、协同作战,中华医药就是我们战胜瘟神的特效药!但愿,在灾难过后,我们的中医国粹不要再被遗忘和抛弃!让我们再次向邓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为中医守候,做铁杆中医,我们一直在路上!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lzzngsl1 \4 v; Y+ B; A& Q
       祝贺刘敬章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临证指南跟师录》的有关内容。主要从《中医群英战SARS》所述邓铁涛先生“为中医守候,做铁杆中医”。
0 m5 x/ C6 E/ f; G       自从西医传入之后,很多人希望用西医的解剖观念改造中医,比如有人说大脑管思维、情绪,中医说的“心主神明”是错误的,应该改正这个“历史错误”。9 t1 w4 J9 P3 \  s8 V$ q
          邓铁涛教授多年前发表在《新中医》杂志上的《“心主神明”论的科学性》,被《中国中医药报》再次刊登在2003年4月21日的报纸上,那时中医与非典瘟疫的战斗,在广东正在激烈进行,北京的中医界还没有正式进入战斗,但是已经山雨欲来了。. ]+ Y0 ^( k# V9 y+ h
       邓老说:“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不知主张‘脑主神明’以改造‘心主神明’论者,提出哪些高明的理法方药以提高临床水平,或提出一整套‘脑主神明’(理论)与中医理论相融合,从而大大提高中医的理论水平,使中医学上一个台阶呢?可惜从那些文章中,未看到这方面有建设性的东西!以‘脑主神明’取代‘心主神明’是一种中医学的创新吗?脑的功能,西医学已经取得令人叹服的成果,因此主张‘脑主神明’者用不着花大力气去研究,想研究也很难超过西方学者。因此提倡者无非是借西医学以改造中医学耳!要改造‘心主神明’论将从何入手?有什么规划蓝图?有什么办法使‘脑主神明’与中医之系统理论融合?这一切问题好象是该别人去做的事情了。写这样的文章太轻松了。但这好比把中医学殿堂的正梁拆掉,扯一些石棉瓦盖上去,或放上一个彩色的塑料支架,一个现代化的中医学就弄成了。这样做太危险了!大厦将倾,中医危矣!”6 i) `' |7 g# B1 E& _
! K  [" c: o6 \9 Q) 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3-27 21:35:45 | 阅读全部

5 R( M8 M+ A& z- U& I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大家晚上好!我是黄小平,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G8 y! ?+ Z, _% c

6 @( ]! a3 N3 v7 g7 I8 e, g      本周五晚上(2020年3月27日)我为大家分享第五版 《中药学》里面的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适用于各种热毒病症,例如疮痈肿毒、斑疹、痄腮、痢疾等,部分清热解毒药还可用于毒蛇咬伤及癌证等。临床应用本类药物,必须根据热毒证候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药物,发挥各个清热解毒药的特点。还应根据病情需要作适当配伍。如热毒邪气在于血分者,当配伍清热凉血之品;挟湿者当配伍燥湿或利湿药物等等。对于虚人可配伍适当的补益药以固护正气。总之宜随证配伍,以提高疗效。0 E1 B. ?' `2 W/ H
- S, P, O& C! q/ _  C0 C& v
     希望曹老师及各位同道给予批评指证。http://www.ynjkcy.com/zyx
- O, k( @, I& P/ z( |
4 k! c" ]" E- H9 H4 l! K       祝贺上海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 《中药学》里面的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的有关内容。
8 @6 ~4 W  [( f4 w) k: l8 e( c清热解毒是中医治疗多种热毒性疾病常用的方法,有很多著名的方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药物,当然,中医使用这些清热解毒药不是简单堆积,也不是随意组合,而是需要结合病人体质、病情、病程、病位,有针对性选择合适的药物,与利湿、化瘀、行气、去积、健脾等药物一起组合起来,达到“扶正不留邪,驱邪不伤正”等目的,防治苦寒伤胃等不良反应。7 f* b9 N' U+ l% j8 B# O

, R9 S. x" z. c! \# w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3-29 20:48:14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0年3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这本书的内容:
! q) I3 W& u6 }4 V        第五章医话随谈之第10节追忆一段胜缘,祝贺中医研究院5O华诞,# T/ q/ C7 f% [" ^
        第11节中医事业的现状与前景- R  Y/ P+ o1 P* S5 P6 n
(1)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 o8 V" U: ~5 L$ R3 ] 1 中医理论和前人宝贵经验的继承不够。2辩证水平和医疗质量有所下降。3滥用西药,中医急症的阵地萎缩了。4药材不道地,炮制不如法。5中医院经费严重不足。8 H! o  |4 n5 |7 B$ u: h
(2)认清形势迎头赶上:
- [2 v; l% o5 C+ f" u1刻苦钻研,打牢基础。2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3中医理论核心和中医教材改革。4培养人才,一专多能。5中药剂型改革必须加快步伐。6医乃仁术,医德至上。
8 U. Z( I) p* ~$ V) }5 e$ _        第12节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0 w: g7 U% U  }3 ]2 O) [
(一)经典是基础。, Z! b! D* Y# t8 O( K( Q( g- }
       敬请各位关注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gydszlc0 ~2 {# K1 M( H$ `
        祝贺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朱老祝贺中医研究院5O华诞,以及关于中医事业的现状与前景的看法。
8 Q: G9 d+ X6 ^        朱良春先生概括当时的中医现状是“一喜一忧”,喜的是中医在形式上不断发展,有了国家学历教育,建立了中医研究机构、有了很多中医院等:忧的是中医学术内涵不足,特色逐渐淡化,图变现为以下五点,现在几十年过去去了,仍然没有很好地、根本性改变:! s  n0 l+ R; X5 X
1 中医理论和前人宝贵经验的继承不够。2辩证水平和医疗质量有所下降。3滥用西药,中医急症的阵地萎缩了。4药材不道地,炮制不如法。5中医院经费严重不足。5 W" l# l2 ^6 E
          朱良春先生当年语重心长,提出“认清形势迎头赶上”的发展战略,具体的措施有6条,今天仍然有借鉴价值,甚至可以按照做:% D7 g0 F( S# M' a) I$ p
1刻苦钻研,打牢基础。2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3中医理论核心和中医教材改革。4培养人才,一专多能。5中药剂型改革必须加快步伐。6医乃仁术,医德至上。" S6 q. z' K+ z8 U1 f% k0 U
        朱良春先生另一个战略性的认识“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这是关于人才成长的深刻认识,他在晚年一直致力于中医人才培养,希望中医事业万年长青。+ t0 b8 A8 Y$ D' Z$ `3 {

: r0 q8 _5 B3 E/ V! k) w, A/ n真是深谋远虑,为社稷着想,为大众谋利益。“利天下”是中华文化的优秀特质,朱良春先生身体力行,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1 Z9 }7 M/ [- f: E, D  E$ p* V0 z; F4 U. B, d: i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3-29 21:45:59 | 阅读全部
        今天周日晚上(2020年3月2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曹传龙讲《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温病学》。他将和大家一起分享“温病学发展史。”http://www.ynjkcy.com/# j# b) w* S8 P, q( _
             祝贺曹传龙讲《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温病学》成功!他将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温病学发展史”的有关内容。& |; r0 N- M' P/ J4 w# R2 V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治疗名叫伤寒的传染病,主要是使用113方,
+ ~- O, [: m+ [7 N7 h并且张仲景的时代,只有热药、温热药发汗解表的方子。
+ T, S/ Z2 t. X  o% _! l8 M张仲景不用辛凉解表,不是他不想用辛凉解表,而是那个时代就没有辛凉解表的“思想”。《内经》说“发表不远热”。8 z1 V- I% \( d' I) Z' e! l9 T2 \# M
" D/ b$ `% l% d/ k
辛凉解表的思想,是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之中提出来的,到明清时期,逐渐上升为与辛温解表一样的法则。
1 c) F; D% M, g; z$ y" ~; g, S严格地说,
5 o, L& r' C" ]% U. K# P% q张仲景从来没说过“辛温发汗”,也没有说过“辛温散寒”、“辛温解表”,他只说“当发汗”、“当解表”。
; z$ J4 ]- L* D) t3 c  d" Q- ]有人说伤寒必须辛温解表,不能辛凉解表;温病必须辛凉解表,不能辛温解表等等,8 S8 n3 z) F# i$ A3 G7 r- P
这都是对张仲景的误解,甚至是偷换概念,“犯上作乱”,要推翻张仲景的《伤寒论》。
5 u4 ^/ g4 P2 D& d7 _1 [2 s' e8 ^7 c0 g7 ?* J
后世创造了很多好方子,进不了张仲景六经体系,因此,就创造了一个“温病学”体系,就好像当年张仲景不能用《汤液经》六合辨证而发明了六经辨证那样,都是另立一派,用一套理论串联起丰富的治病方药。
$ ]8 k9 ?7 V( j; B1 V/ A伤寒与温病的区别,不是肺炎与脑炎,肝炎与肠炎的不同,而是把所有的传染病一起综合起来考虑。
: i9 Z4 F& R* T: p* G7 I在甲骨文时代,说它是瘟疫,是因为它有流行性;; U0 J3 w5 M  \
在《内经》的时代,说它属于热病,是因为它的主要表现是发烧;/ M. z- `$ G, }
, }& L3 @% I; z/ E8 E8 r
伤寒与温病的差异,虽然与季节、诱因有关系,但是,主要是因为人的体质不一样,在同一个条件下,有的人患病之后需要辛温解表,有的人需要辛凉解表,入里化热之后,就没与区别了。. ?0 E- w( p9 k% a6 q. D3 t
0 S6 w/ R* v" ?/ W( Z
不能说“新冠肺炎”,只需要辛温解表(伤寒),而不能辛凉解表(温病);
/ F- }4 `, g2 ~7 r( M* `
( x/ z$ s* i0 Y瘟疫也是这样,
% q3 S- Y6 c/ v+ P' t有人说新冠肺炎是“寒湿疫”,难道它从始至终,都需要“散寒化湿”吗?不可能!) n5 n7 H; o2 L% H$ t2 |
2 t9 i: {/ W" U5 ^5 Z
这是教材培养中医的错误,误把中医说的“病”,与西医说的“病”对等起来。2 B: b7 y. i) X8 D
9 |/ n2 Y, O* A0 t( C/ e$ c. y" {0 \
一百年的“求同存异”,结果,丢了自己,把中医学术搞乱了,“没有标准了”。% p8 \4 l$ i- E: R
经历,这次新冠肺炎,应该“求异存同,走向复兴。”) x$ H5 O! k. \( U

) L1 F, G- }8 ~. F  s2 a  h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3-31 20:15:1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0年3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目痛门》。
0 O8 X9 i, G, ^1 L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1 V8 j3 v0 o& F# m& l! S7 ]        8,人有病目数日,而即生翳,由下而上,其翳色作澹绿状,瞳子痛不可当,人以为肝木之风,谁知是肾火乘肺,肺火与肾水相合而不解乎。' Z( t2 t! m& S8 g# \3 I
      9,人有两目无恙,而视物皆倒植,人以为肝气之逆,谁知是肝叶之倒置乎。' |$ P! c# y' N. K- ^
      10,人有惊悸之后,目张不能瞑,百计使之合眼不可得,人以为心气之弱,谁知是肝胆之气结乎。
# ~7 w6 }+ U9 C8 l; g       11,人有无故忽视物为两人,以为肝气之有余,谁知是脑气之不足乎。; R' g9 v3 p6 `  A$ e+ f
       12,人有病目之后,眼前常见禽鸟昆虫之飞走,捉之则无,人以为怪,而不知非怪也,乃肝胆血虚,有痰而闭结之也。
1 t* j4 q$ j% `! U       13,人有目痛之余,两目白眦尽变为黑,不痛不疼,仍能视物无恙,毛发直如铁条,痴痴如醉,不言不语,人以为血偾之症也,谁知是肾邪之乘心乎。- g4 K0 w: {- G5 q2 f
      14,人有月经不通,三月忽然眼目红肿,疼痛如刺,人以为血虚而不能养目也,谁知是血壅而目痛乎。
( S" H) D6 e9 I7 C. Y1 h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bzl/ r- M) I& r- Q$ p  i/ S
       祝贺马京雪讲述《辨证录·目痛门》成功!他和大家一起继续讨论了7个病例:/ ?5 Y6 R3 B1 c8 J
        8,人有病目数日,而即生翳,由下而上,其翳色作澹绿状,瞳子痛不可当,人以为肝木之风,谁知是肾火乘肺,肺火与肾水相合而不解乎。
7 e) t& y- A- g/ O# K  f  r   金生水,肺金与肾水为母子,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目痛未必是肝火,陈士铎说,方用健母丹∶
3 {( {0 u  z& M麦冬 天冬(各一两) 生甘草 黄芩(各一钱) 茯苓 青蒿 白芍 桔梗 丹参(各三钱) 陈皮(三分) 天花粉(二钱) 水煎服。一剂而绿色退,四剂而目翳散,十剂全愈。  @! M9 ^* B* C3 W
此症用益肺汤亦效。- t$ \  l  x0 b8 k# m' F
麦冬(二两) 天门冬(五钱) 生地 玄参(各一两) 水煎服。十剂愈。
7 p9 f$ ?, `1 o' m$ O7 }; B
( A1 q9 V, Z2 j' \, R) {  `      9,人有两目无恙,而视物皆倒植,人以为肝气之逆,谁知是肝叶之倒置乎。  V  w8 j' ~9 v: w. H/ O
肝开窍于目,目有病,肝不能免责。陈士铎说用吐法治疗。
4 V. `4 d9 f5 n. _2 U3 X他说,方用安脏汤∶1 U3 E  b# J. ~" b
参芦鞭(二两) 瓜蒂(七个) 甘草(一两) 荆芥(三钱) 水煎三大碗,顿服之,即用鹅翎扫喉中,必大吐。吐后而肝叶必顺矣。* q+ ]; M+ B4 K- c
此症用参芦汤吐之亦妙。$ ^+ d" [2 d" b! A3 m: @" L
人参芦(四两) 煎汤数碗,尽服之,以鹅翎扫喉引吐,吐后即愈。% q4 d5 r" @) c' b5 B9 H0 {
1 i; J1 V" ?# ~8 N; f
10,人有惊悸之后,目张不能瞑,百计使之合眼不可得,人以为心气之弱,谁知是肝胆之气结乎。
9 g* Q. L5 u3 {8 e* N2 Y       目张不闭,责在肝胆。陈士铎说,方用解结舒气汤∶
* J5 U. X9 B1 o' w白芍(一两) 当归(一两) 炒枣仁(一两) 郁李仁(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目能瞑矣。1 |0 o  K9 P5 U
此症用舒结汤亦神。
6 c  u  ]. X$ E# ^柴胡 荆芥(各二钱) 白芍(一两) 甘草 半夏 独活(各一钱) 炒枣仁(四钱) 麦冬(五钱)水煎服。一剂目瞑而卧。
3 K3 V! ~. G+ _7 J( l0 H& i1 X* x1 m7 t. [7 t& _9 }' Y; I3 ]
       11,人有无故忽视物为两人,以为肝气之有余,谁知是脑气之不足乎。
8 u3 `1 d& |* O" B" F% V8 F$ }复视目疾,视一为二,多为虚证。陈士铎说,方用助肝益脑汤∶' \. i: a5 c! J( q; a. m
白芍(二两) 当归(一两) 人参(三钱) 郁李仁(二钱) 柴胡(五分) 天花粉(二钱) 细辛(五分) 川芎(三钱) 甘菊花(五钱) 薄荷(八分) 生地(五钱) 天门冬(三钱) 甘草(一钱)白芷(三分) 水煎服。一剂而视物为一矣,二剂全愈。
4 T0 w/ r8 h- {3 T2 K此症亦可用补瞳神丹∶' o; ]2 B4 W+ y  z& f. h7 W
当归 白芍(各一两) 郁李仁 黑荆芥 丹皮(各三钱) 麦冬 川芎 葳蕤(各五钱)细辛(五分) 水煎服。二剂愈4 A0 _( k1 Q  f$ [

2 a# y2 {6 g' N. c8 h       12,人有病目之后,眼前常见禽鸟昆虫之飞走,捉之则无,人以为怪,而不知非怪也,乃肝胆血虚,有痰而闭结之也。! O6 M" }. ~! e1 w3 a  M- l) [# ?
飞蚊症,多为精血不足而又有痰火,陈士铎说,治法益肝胆之血,而兼消其外壅之痰。方用四物汤加味治之。  _6 R; N- x# @' W" @) z
熟地(三钱) 白芍(五钱) 当归(一两) 川芎(二钱) 酸枣仁(五钱) 青葙子(三钱)茯神(三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半夏(三钱) 白术(二钱)水煎服。四剂目无所见矣。( f6 S' s% m( k  A% p2 ^1 y  K6 ~
此症用向荣汤亦妙。
, k% F% u- x3 C& U) u当归 白芍 生地(各一两) 麦冬(五钱) 白芥子 茯苓(各三钱) 贝母(一钱) 柴胡(五分)水煎服。十剂全愈。% t% P+ C9 y) {2 ^( M
9 @" ~9 I. q! @. |6 e3 |8 M/ }
       13,人有目痛之余,两目白眦尽变为黑,不痛不疼,仍能视物无恙,毛发直如铁条,痴痴如醉,不言不语,人以为血偾之症也,谁知是肾邪之乘心乎。1 d! Y9 y2 Z4 b8 ?& o0 y7 s
目巩膜变黑,肾水上泛,陈士铎说,治法宜斩关直入,急救心君之垂危,祛荡肾邪,拨乱反正之为得也。方用转治汤∶
6 W: L# t9 U5 T6 }+ o  [茯苓(五钱) 人参(五钱) 附子(二钱) 五灵脂末(二钱) 菖蒲(一钱) 白芥子(三钱)白术(五钱) 良姜(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痴醉醒,二剂而毛发软,三剂而黑 解,四剂全愈。, E$ |- q8 w* B. o' j( |
此症用利水益心丹亦佳。
* B8 J! f- B: @* }5 A茯苓 人参 薏仁 巴戟天(各五钱) 白芥子 肉桂(各三钱) 白术(一两)水煎服。四剂全愈。, @: Y2 x  [/ v8 t/ C" d0 t6 [
0 s+ V- g" k. G) L
      14,人有月经不通,三月忽然眼目红肿,疼痛如刺,人以为血虚而不能养目也,谁知是血壅而目痛乎。) V3 C: p; v& \" J
闭经目痛,血有瘀滞,陈士铎说,治法不可补血以助热,宜通经以泻肝。方用开壅汤∶8 u5 s2 J& ~) P3 Z* x* m) g- k
红花(三钱) 当归尾(三钱) 牛膝(二钱) 桃仁(十四个) 柴胡(二钱) 丹皮(三钱)大黄(一钱) 香附(一钱) 郁金(三钱) 天花粉(二钱) 玄胡索(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经通,再剂而目愈。% y) |! O1 G5 f  e& x
此症可用泻壅丹∶' U  Y( A& ^% G, x
当归(一两) 红花(五钱) 大黄(二钱) 生地(五钱) 荆芥(三钱) 桃仁(十粒) 丹皮(三钱)炒栀子(二钱) 水煎服。一剂而血通,二剂而目之肿全消,不必三剂也。  O. F0 r0 d% a" d. Y& M( B- _

) Q+ n) n1 ?: y+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