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对于中医学术传承“得失”问题的论述
曹东义 发表于:2017-5-31 09:08:1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276
《中医外感热病学史》
曹东义著
2004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1 s6 e0 m* w2 U

: q: q1 W( g% w2 D1 b2 R
试论中医基本理论内核的合理性
     笔者曾经长期地为中医药的未来担忧,几经辗转反侧的“寤寐求之”,逐渐坚定了对中医未来的信心。在结束这篇小书之前,愿将十几年之前所写的“试论中医基本理论内核的合理性”一文,奉献给关心中医药未来的读者朋友:
被称为“伟大宝库”中国医药学,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内容,而且拥有独特的学术体系,前人概括为“理法方药,完整一套,”环环相连,丝丝相扣。然而理法方药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各自所占比重是不平衡的,如果把整个中医学术体系看作一个实体,则可以粗略地将其分为基本理法内核和病证方药针灸推拿等外围部分。不断完善的理法内核,决定着中医学过去、现在、将来的基本特征。外围的病证方药针灸推拿部分是中医学的功能带或保护带。由基本理法内核决定的辨证施治,虽不一定具备“统计学意义”,但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的方法,是科学的。中医基本理法内核指导下的器官病理学,虽不及分子生物学那样精细,但却是临床医疗的基础。正如高等生物出现之后,并不意味着单细胞生物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或单细胞生物的存在是无所谓的了一样,中医学因其研究对象和治疗方法组合得合理,将长期存在下去。
“中医学基本理法内核的构成”: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原始经验的积累时期,没有理论体系,只是方药、针灸等具体治疗措施的简单创造与汇集,没有内核可言。等到脏象、经络、气血、病理等到基本医学理论形之后,便具备了基本内核,恰如自然界进化过程中有机物产生了细胞一样。基本理法内核将既往关于病证方药针灸按摩等零散而具体的经验贯穿起来,成为汇聚着具体知识的医学体系,因此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医学。古代的阴阳学说和精气学说,较早地被医学吸收,并牢固地与基本理法内核结合在一起,给原始医学以较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其更为系统和完善,这也是是医学摆脱巫术的重要因素。
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等早期医学文献的出土和大量《史志》中医书的佚失情况来看,许多古老而宝贵的方药针灸等具体经验大部分失传了,然而,后世的医学家们又不断创造新的具体经验,这种得得失失的更新代谢数量很大,象生命过程中的新陈代谢一样没有止息。与此恰成对照的是,关于脏腑经脉、阴阳气血、治则治法,药性和配伍等方面的基本理法却逐渐丰富完善起来,并没有多少佚失。具体病证方药针灸等具体经验的大量佚失或补充、修正,并不能改变中医学的性质或特征。某些与基本理法内核融合一起的新学说,却能长久地流传下去,如独取寸口诊法、六经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药物归经与升降浮沉学说、脾胃学说、命门学说与先后天之本论等即是如此。运气学说只强调外因的决定作用,可用于群体而难施于个人,机械地规定时空关系,不能解释一气之下为何发病不同、虚实各异,与辨证施治,邪正胜负等基本理法联系不密切,故除了可粗略地解释流行性的疫气病之外,很少为临床医家所采用,明清以降,少有传习运气者。清代开创的活血化瘀法则,所以能在现在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除确有疗效之外,与其和中医理法内核关于气血的学说极为契合不无关系,所以具有永久的生命运力。青蒿素、消痔灵、小夹板等具体方药的发明,固然有独到的贡献,但由于和中医理法内核距离较远,难以改变中医学的基本性质。
理法内核与病证方药针灸等外围部分的结合,是交错相连而不是单层面贴附的。通过辨别病证、病机,确立治法,使病证与理法内核相连;通过性味归经学说、组合药物配伍,使方药与理法内核融为一体。因此,要改变中医学现状或和振兴中医,不能脱离或不顾基本理法内核而只着眼于病证方药的得失。后天残缺肢体的动物,可以有四肢健全的后代,而经过学习才掌握的技能,由于没有与基本遗传物质相结合,所以不能遗留给后人。遗传与变异的“理法内核”对于一个学科的继承和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值得借鉴的。
“器官病理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中医脏象经脉、气血阴阳等基本理法内核指导下病理学,是器官病理学,也就是说内外致病因素,必须导致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或导致全身机能的升降失衡,才会成为疾病,才能被诊断和治疗。这在微观结构不断精细和分子生物学俏然崛起的今天,似乎是太粗糙了。然而,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多层面的,而对各级不同层面的认识都是真理。
以现代科学所能达到的精度而言,人体生理和病理的精确度是不可穷尽的,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人体的体重精确到多少微克,或将人体的身高精确到多少微米。肌体组织之中有一个炎症细胞也不等于患了炎症,没有找到或偶然在组织中找到一个突变的细胞,也不能据此即确诊为是否患有癌症。我们不可能精确地指出病人在那一秒之中“发病”,也不可能在手术中一个正常细胞也不损害地切除肿瘤,更不可能在临床上使用的抗菌素一分子不多一分子不少地杀灭细菌。 人不能也没有必要按每天多少微克的精确度补充各种食物营养。有一个龋齿、长几个粉刺也是病,但我们总不能将他(她)标示为“病人”,否则世界上可能就没有健康的人了。
既然我们把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不正常状态称为疾病,那么人体发病时往往已影响到整个器官或乃至全身的机能,这时才能被诊断或治疗,如肺炎、龋齿、头痛、发热等无不皆然。人是一个具有极大缓冲能力的开放系统,各器官组织间有着种种复杂而密切的关系,允许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治疗,所以不论是分子水平的化学合成药物,或是整体水平的针灸、按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现代医学虽对各种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相当明确的了解,但在疾病的早期进行病因诊断,要做到比较准确的诊断是困难的,急迫的病情也不允许医生等待到病原微生物完全确定后才进行治疗。所以,临床医学对急性病大多只能凭经验推测,而其它慢性复杂病情,能精确测定内外因素的也廖廖无几。所以器官病理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基本着眼点。
现代生物学认为各种高等生物都是从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人从受精卵开始也在子宫内迅速而简略地重演整个进化过程。高等生物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单细胞生物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或者是其存在就无足轻重了。相反,人和哺乳动物都不能直接利用空气、阳光合成全身组织,也不能靠直接摄取浮游生物而生存。复杂的机体对简单的食物是徒劳无益的。
通过了解碘、铁、钙、钾、锌、硒等无机元素的缺乏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使我们认识到体内含量较少的物质,也往往具有某些重要作用。而这些微量元素的摄取,并不需要我们精打细算地予以补充。每一味中草药都富含着几十种以上的成分,如果对每一味中药都定性定量分析之后再应用,那将是难以做到的。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云:“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比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因此,不必要的精细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以极细微的单位称量宏观的物体,更易造成误差。
人体患病影响到器官功能时,才能被认识;中草药所包含的化学物质丰富而复杂。所有这些特点,都不可能用十分精细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来指导,这就是在中医理法内核指导下的、以辩证施治为基本特点的中医学,能长期存在下去的主要依据。
“内核指导辩证施治的合理性”:现代生物学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因此,我们也可以断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病情。现代大工业的标准化批量生产创造了现代文明,但我们不能因此认定个体工匠的手工劳动是完全没有必要或是毫无价值的。
统计学处理,讲求大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可重复性,有其优点。但它用于医学领域,往往是过分强调了治疗手段的统一性,而忽略了不同患者病情上的差异性。整齐划一的一刀切式的治疗,非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难免牵强不适,其缺点也很明显。中医学在统一理法内核指导下的个体化的辨证施治,与此有着明显的区别,它能充分照顾每一患者因体质、年龄、季节、性别、现实环境等使病情出现的特殊性,又能完全发挥各种药物性味、归经、升降浮沉、以及由药物产地、收获季节、加工炮制方法、配伍后的相互作用等所产生的不同效应,使病情与方药紧密结合,以便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的方法,正是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中指出的“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辩证施治与唯物辩证法极为契合,是科学的、合理的。
在微生物被发现和发明了抗菌素之后,中药的作用被说成是杀菌、抑菌的结果,研究者希望从中药之中分离或筛选出具有高效抗菌物质的成分;免疫学说兴起之后,中药的作用又被解释成免疫调节剂,各种探索由此而起;微量元素学说大盛之后,中药地道药材的作用,又被解释成是微量元素的载体;微循环理论提出后,中药又成了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主力军;氧自由基学说的兴起,中药又增添了抗自由基的功能,--------中药本身到底有多少功能,似乎还要等现代科学或现代医学的逐步深入而逐渐被人理解。但人体从疾病到健康的恢复过程,决不是单一消除病因的结果。任何高超的手术、高效的药物,无一不是依靠病人自身的恢复和调节功能而起作用的。中医药学正是致力于人体正气和内外致病因素互相矛盾、互相作用的前提下发挥作用的,同是一个扁桃体炎、或是急性腰扭伤,可以分别采用西医药、中草药、针灸、按摩、穴位注射等不同的治疗方法,往往皆能获得疗效。十个名老中医诊治同一个患者,虽然所开出的方药各不相同,却都能取得一定程度的疗效。这就如同几十个画家画同一个动物,或十几个书法家写同一个字一样,虽风格各异,却能各具风彩。这并不是中医学的缺陷,而是客观病情的复杂性,允许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治疗。人们欣赏一幅油画时,在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都能看清楚,并能正确地反映这幅画,我们不能说只在某一点上,从某一固定的距离上才能正确认识它。我们寻找自已所熟悉的人,也并不是按着某一精确的数据去测量其面部的尺寸、色泽然后才能找到。在中医基本理法内核指导下,辨别器官以及全身所表现出来的宏观病情,运用以气味归经等理论所概括起来的富含着多种成分的药物进行治疗,使两者最大限度地协调作用,这正是辨证施治学说的优点所在。它不会因客观世界具有无限精细的可分性,而失去其永久的魅力。

3 q1 q  b5 }% B: [# c, p& k6 c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5-31 10:05:46 | 阅读全部
王琦教授在中医传承高层论坛的发言:  [( q' O# }  L/ E7 R) w

3 q3 f7 z8 _) q我想讲这三句话,就是:我们中医的思维方法在哪里?我们中医的医疗技能在哪里?我们中医的传承模式在哪里?
0 I" v+ e0 s& e8 K6 [8 x, U
; b) w3 }5 r' K' M! S/ p1 I8 n这三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好,我们总归走不进自己学术的殿堂。第一点,作为中医人,你没有中医魂,没有中医的思维,那还叫中医吗?第二点,你要有中医的技能,是靠中医的技能服务。中医的贡献度必须要体现在它的诊疗能力上、治疗水平上。第三点,我们的传承模式中,工业化的教育是所需要的,但是中医特有的传承模式不可替代。
7 N4 ~6 u; L  a: T0 H. y
7 {! j- @5 Q4 p  R' k师承不是说跟老师抄几张方子,也不是说写几篇文章,它是个工程。作为工程,它是有设计的,有长远目标的,可以复制的,有规模的,非此就不叫工程。因此今天的传承不是过去简单的“师带徒”模式而已。所以我讲三个工程。- J; U7 a( ^5 I- I8 k  Q' X2 u
- Q: ]* d  r9 g
我讲三个问题:为师的问题、为徒的问题、三个一工程的问题。
# }4 [2 S+ m; }  h& J$ p( ~2 F5 L1 R; N% e- A, ~5 v- S$ T
师承是我们中医不可替代的模式。传加承,传是传授,承是承载。我们先从老师说起,为师者要有三个鲜,即“鲜明的学术思想”“鲜活的临床经验”“鲜亮的应用价值”。第一个是鲜明的学术思想,就是属于你的思想,不是别人的思想。所以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是独到的,“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思想”。独到的就是别人没有的。那我们这些老同志呢,要自己梳理自己的思想,整理独到之处,尽量不要让学生去给我们找思想。我们现在好多的思想不是老师的思想,而是学生给我们弄出来的,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那什么叫独特呢?其一是与众不同的,其二是创新的。这不就是独特了吗?第二个是鲜活的临床经验,这个经验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在常说技术精良、疗效卓著,但是这个疗效卓著不应该是形容词,不能是自我评价。诸如“我的疗效很显著,疗效很好,我治好了张二嫂、王二妈”是不行的,现在的疗效都要经过第三方评价。第三个是鲜亮的应用价值。你的思想也好,你的经验也好,如果没价值,不可以被复制应用,是有问题的。首先是要经得起反复验证。老师的经验,徒弟要去用,比如你治慢性肠炎有方子,自己临床管用,学生临床也管用,学生到南通临床管用、到苏州临床也管用。比如朱良春老的一个方子,仙桔汤,治疗慢性腹泻的,你但凡拿来用准确了,肯定是管用的。其次是要经得起基础理论的升华。以上就是我讲的老师三个“鲜”。" G/ Q/ F/ O' l4 n

( c) P0 y/ `5 _2 R# H0 M第二个问题就是徒弟了。你怎么去当徒弟呢?你不要说你当个徒弟就去抄方子,你要博通经典、旁及各家。而这句话你就很难做到。经典是读了,你能读通吗?各家是涉猎了,你能旁及吗?这一点如果没底气,这个徒弟是抄抄方子而已,就算带了再多也出不了人才。中医为什么现在一代一代的人才很难出,不要怨别人,是我们基础太差,所以出不了太多的人,不是没出。其次,精于临床,形成专长。你一年上多少天临床,看多少病,有什么专长?你是看牛皮癣行,看多囊卵巢行,还是看高血脂行?你得有专长。然后呢,要独到,要能总结提升。我们老师们自己要做这些事,可是徒弟要干什么呢?徒弟们要总结升华,你们知道《孟子》这本书,孔孟之道。《孟子》是孟子写的吗?不是,是他的一个学生万章,把孟子的言论整理出来的。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是叶天士写的吗?也不是。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是朱丹溪写的吗?他的气血痰火食郁,几个郁是他写的吗?是他的学生在老师的医案里面总结出来的!类似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很多。总而言之,现在学生就是抄方子,但我说学生不要给老师乱找思想,要做到学有专攻,形成自己的特色,抓住理法方药,总结提升。5 [% R6 c# p: Q+ E6 @& t

% V# V' ^1 r+ n, h( g0 @第三个问题是打造三个一工程,回到我们刚刚的主题。我们现在评老中医、评名师,有的人评上了,有的人没评上,真正有真才实学的可能很多人还没评上。我觉得评老中医不要评太多资料,不要弄一大摞文件去评,用三句话就可以评好。哪三句话,你不是说你是老中医吗?你告诉我,你哪一个病在全国看的最好。如果我们有500个老中医,看了500个病是全国最好的,我们中医还愁没饭吃吗?我们现在评了2871个,五批名老中医;评了100个全国名医;评了60个国医大师,又评了30个。如果一个国医大师有两个优势病种,一个全国的名中医有一个优势病种,那一共加起来是多少呢?三千多个病种!2871个全国五批名老中医,一人一个就有2871个;全国100个名中医,一人一个就有100个;然后90个国医大师,一人两个,就有180个。加起来多少个?是3151个。3151个全国优势病种,比西医都看得好,中医还需要扶持吗?然而没有!300个都没有。300个没有,250有没有?250也没有。250没有,150有没有?150也没有。150没有,75有没有?75也没有!这就是中医的窘迫,这就是它繁华的后面存在着的许多学术的萎缩问题。这些话都是别人不敢讲的,我是到处讲这个问题。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医人不自觉,不去发现自己的问题。我刚才算了一笔账,全国名老中医共有2871,高徒又这么多,90位国医大师又这么多,名老中医工作室1017个。就算我们名老中医的优势病种有四分之三重复,那也至少有725个优势病种。同志们,在哪里?所以我们大家要重视这个问题。你们一个老中医搞一个方子,我刚才说一个优势病种。其次,方子也不要多,一个人给我一个方子,那中医传承力量就大了,3151个方!然后我们培养多少人?只要我们这些名老中医一人培养2个学生,那就有6122个,我们后继就有人了。如果上述这些做不到,那就是闹着玩儿,就是浪费资源,或者说很多的方面没做到位。所以我为什么要说工程呢?就是这个道理。要有制度的保证,要有章程,要有手册,要有传承谱系。如何通过系列的研究,回答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是什么?如何提高名老中医经验的可传播性、可推广性?今天年轻学子们都在,你们以后整理老中医经验,别整什么三句话,拉肚子,胃寒,然后香砂养胃丸,这就完了。这有啥意思?一点意思都没有。既没有创新,又没有完整的病案,又不能统计,又没有大数据,这些都是没意义的东西。所以大家注重可重复性、可推广性。大家看到顾老、李老、张老都很尊重,为什么尊重他们呢?不要说你们,我看到他们都肃然起敬。你们知道这些老先生在那个年代,对中医学,无论从方剂、内科、伤寒各个方面,做了多少工作?这个工作成就了他们个人,也成就了中医学的发展。所以在我结束以前,希望大家给他们几位老先生做一次鼓掌。我的讲话完毕。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5-4-1 11:36:18 | 阅读全部
中医传承,面临很多问题,需要系统整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5-4-1 11:58:21 | 阅读全部
唐亚军15367472881:
) x3 d8 @0 t" s7 _3 {2 E( t点设置,是空白页* K. u, C# o8 B' q4 u" Q; X

# y0 I$ [$ m+ Q8 v( V' u5 e7 A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5 I6 v$ [( V5 g  Z4 ^& ]# A" Z[链接]曹东义期待与您在衡水泰华博悦大酒店举行“第三届中俄传统医学交流大会”[来自:燕赵中医]# g" E( B- x2 ?3 r7 p

8 [1 A' q( ]& x$ Y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1 E. z& {4 h8 d. N; E. G  S
[链接]中华传统中医学会换届筹备 暨曹东义行医五十年座谈会通知[来自:燕赵中医]
3 [! T; z3 w* g" D" O7 p- e5 h9 W, o$ y/ t! u; d+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a' }& J8 z! @' T5 J8 G6 K
[链接]关于召开 中国·衡水 中医药一技之长学术交流大会暨第三届中俄传统医学交流大会的通知(第二轮)8 r: f% \2 s$ Z4 o4 x
5 [3 x; f" k' ~! T
唐亚军15367472881:
' O+ n, d( D3 [2 ], K/ b* @; A- e[图片]. E" z8 c4 j+ _- F4 x% `0 t

2 N9 A& Z' ?* ]; W9 R- q唐亚军15367472881:2 J* r) M3 Q: |4 B5 w1 A6 p/ x" @3 G
恭喜您啊,也谢谢您在推广中医所做的不懈努力- ?1 G7 ]& f$ b- d( t. x: q

/ m3 G; i( o# A* @! |8 j. H4 r唐亚军15367472881:
* y- [; G/ B4 V: r既然是国际间交流,您不妨举“理性中医”大旗,给当前中医来个不一样的声音?* }6 f4 X  F9 F# r' d8 u6 J4 T

1 V- A) n3 T  `, J' U唐亚军15367472881:: H, Y9 q" Z& w# r$ Y
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缺少的是这几百年的现代医学知识的接入,您是“中医科学院”的院长,号召一下,肯定是众望所归。
" A" O7 p% R" t, v% p
$ J' q( [3 ^) P' `7 _( x# I唐亚军15367472881:+ ?* M; d( U3 M, d5 e2 ]% R
[图片]  B" H2 F+ V" R
! y6 K+ B- }1 j
唐亚军15367472881:
3 t9 y; ?1 l7 G/ _[图片]
+ Y( Z: @- X, i" v! G1 u; e" L6 E. J" a( z# g0 `7 i
唐亚军15367472881:1 T& z; e6 p0 ]7 m1 Z. p
您看看,我也有英语翻译,但是人家批评,我这是“衡阳英语”
) v6 d/ F5 u0 s. \; C: c
! I  Y' N, X0 E5 e& x  j( x唐亚军15367472881:% t4 {0 a+ d; M# _$ M
您有国际班吗?我能免费听课?( x0 W* |. N; c- t2 g4 S( c

4 R) i5 x9 H& k# x0 M唐亚军15367472881:/ S" l8 `: a5 X3 s- H) K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中医不能只是继承,还得向前拱啊。
* V& [7 x! D+ N: E5 F- p+ k) l) @7 P0 U4 q8 t. E
唐亚军,衡阳,南阳:! ^7 J* D! _6 G& t' h7 S9 [; K
[语音]
' l) |: Q# I2 k& P7 F! N# C( b3 J- e
" K4 c$ A( W3 k1 Z% v8 |  g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1 u  a, r+ a1 _9 z9 v你比我强,我不懂英语
: m9 F+ _$ l# x: ?9 u8 e  Z& p+ {3 c4 m
唐亚军,衡阳,南阳:
' L2 F. M) h! m# e9 v2 ]- E[语音]) i" n  G0 h$ o3 T

; v6 F9 S6 h1 @3 ^, O: j唐亚军,衡阳,南阳:. [/ e6 o5 @- x- p
[语音]
$ Y; D8 C5 i# b0 ^( F
, J6 D5 Q; y0 ^唐亚军,衡阳,南阳:
' _; Y$ E, V" g[语音]
9 v8 ?% _, ?0 r( I
' L, S0 `9 C- k4 Y7 t唐亚军,衡阳,南阳:
; N! v2 m- K9 M" g0 ~[语音]( [' P2 Z8 r2 ?$ q, p. f; G

2 S2 z% ?2 G7 L+ u  W唐亚军,衡阳,南阳:
0 {& y* W; K0 D3 Y) D[语音]
- O, P1 k3 f0 S) E. [1 n9 p) Q
' u+ Z* {/ b7 t, L, B唐亚军,衡阳,南阳:
* p% n' [7 O! W0 [1 R, Y) Y[语音]
2 n% B1 n8 y- `& P1 V* m( h! N' J. Q( K, u
唐亚军,衡阳,南阳:7 P( Y' J% U# a( X- ~
[语音]
$ ^4 L& @; b& z/ }! A9 v& y5 S' M; i( ?: Y! I8 {0 P- P
唐亚军,衡阳,南阳:
9 C9 p3 J% L- R9 g' }[语音]  V1 P# T6 u1 Q. C# r$ z0 p1 B- F
$ Z' V7 q' \+ g7 H
唐亚军15367472881:% y  ?9 n, h6 [7 s- O
[文件]* W& b9 L# O" W! R
  Z* S9 G2 ?/ G$ B/ D8 G# E" N
唐亚军,衡阳,南阳:, @' o" `( S( u7 n. F) I) Y# d$ h& U
[语音]
5 t4 H" f9 ^. {. g! o  [- R' l2 G) A/ m# w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z  o' G1 G/ R0 r0 H* f
[聊天记录]- R1 u0 o% j- C6 D% u

0 |& |5 o: I6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7 ^/ ~; f( T1 W: {9 B' `, h  w
【新提醒】《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对于中医学术传承“得失”问题的论述[来自:燕赵中医]  https://www.yanzhaozhongyi.com/f ... 8%B2%A1%D1%A7%CA%B7
1 Q# g! G" `' H! o
3 X# X; n" c3 {+ ^+ B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o+ @: X5 b6 w$ x' S) W
搜索 燕赵中医  https://www.yanzhaozhongyi.com/s ... 2%B8%D0%C8%C8%B2%A1
% K. b, X' C8 U2 Y7 g7 A* Q1 ^; p1 }! v0 [' I; ~0 O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y/ `: a+ `& O8 z1 Q- x# P  ^: n: y9 v+ s
搜索 燕赵中医  https://www.yanzhaozhongyi.com/s ... C%B6%AB%D2%E5%CC%B8
) n8 E0 ^( m: E  [/ P+ H5 }  f, r  _7 w! T0 y6 C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u# Y& t/ c- |! x; k8 K【新提醒】曹东义谈“外感热病“(8)王叔和整理仲景《伤寒论》,临证却学华佗三法治伤寒[来自:燕赵中医]  https://www.yanzhaozhongyi.com/f ... C%B6%AB%D2%E5%CC%B80 m9 D6 r1 C' h" ?
4 F, ~4 I, p* `# {3 Z" g) V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f/ x, B$ m2 E- @  U* f' ~我研究张仲景四十年,有些论述发表出来,等着有缘人了解。/ p1 |2 Q4 S3 j9 @2 L- m*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