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中医行业必看:史无前例的密集政策背后,国家要把中医药产业推向何方?9 T% i+ c: M4 c2 L4 }4 Z1 `( ]" C
& b) c8 C4 f: s! b2 A/ N* m
2016-09-18 原创 医馆视界
/ s; \7 ]7 ?/ \9 g% a! Y* s9 j9 t& w# m# g
+ g$ V+ r/ e x1 Y' }
2016年新春伊始,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习总书记视察药企发表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的重要讲话。 R3 Z! ~+ a' E0 u9 X
2 b+ L! a' W. g% E1 ^' E4 Y
2 N! M5 m6 k, `; q
- i3 X* E% E# H8 y; Z* {
大年初七,开门第一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促进中医药发展、发挥传统医学优势"。由此拉开了2016年中医药发展政策年的序幕。
) r' u; Q2 t/ `9 K
) H4 w( Y$ F3 m- P9 }8 p1 Z+ m, \! g, n0 S$ X
+ e9 N8 R+ q7 S
一周后《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出台;再一周后,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 ~" H6 V# \2 w4 O8 A" S
8 W/ a: d, a) A1 m& F4 R
1 l+ N" ?5 G, }; l7 @4 i
: b+ `% R l) ]! \& [& b5 X. `在过去的半年里,高层领导频繁喊话,地方政策层出不穷。进入下半年,国务院继续重炮出击。$ A) r0 X' r' I( ~
1 t& f6 X" W& B# Z0 Z$ o! D+ T; t9 s
. E, g/ t- [: N3 D+ h
+ ?: P! C: O# K9 Y8 \从《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到史无前例高规格的联合36部委的《中医药工作国务院部际联席会制度》以及紧锣密鼓审议中的《中国中医药法》(草案),无不彰显着本届政府发展中医的强烈意愿和决心。
2 S/ |7 j9 w( W2 J" a% `& p
" G9 |4 O: ~# g
! l8 K* m# j8 E p3 x) ]( ^* i" J4 ^: S Z* |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近代以来,中医断断续续被打压了一百多年,几乎差点就消身匿迹了,到今天缘何又突然成了香饽饽?
/ ]) A9 D" B* z* _5 B4 a# |. A! z( a, n6 r3 j
$ y/ o2 r$ H' w& C; C( w
( S, h; t2 A- Y国家要把中医药推向什么高度?中医药的未来又在何方呢?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回到问题的根源。国务院为何要密集出台鼓励扶持中医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 Y6 O! L: T6 C' H; ]/ P
7 {& e! o1 D% x2 S8 w. G' u- i& \% b
2 ?: x6 h2 T& [) K. m. i, j& V$ W; v I3 H! G& G& t s0 y* t+ ?" e
关于这个问题,坊间答案很多。“疾病谱变化,西医发展遭遇瓶颈,而中医治疗慢性病有专长”、“中医治未病优势无可取代,健康中国必须大力发展中医”、“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而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载体,必须大力发展”、“中医有深厚民间基础,老百姓喜闻乐见”等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q0 C1 F. t. G M+ }
( ^" t: t! J( _' Y7 Q0 X
/ g7 d$ Q7 D- X
8 H2 J4 R8 M0 ?5 Y; C这些理由的确是事实,然而绝非根本。就算“习大大喜欢看中医”也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真正让国家下定决心大力发展中医的,不外乎经济驱动和政治驱动两点:1 M" v. J/ `1 k* g
7 ?$ p& W1 U8 F% y5 Q, i H* x) t( R1 F) e8 O; J
( z$ f2 T5 v' m) i0 i4 K( Q& ]9 h& a% \
! V' ~. W) h4 C. @3 A+ b$ G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持续高增长的卫生支出和日益加重的医保收不抵支压力,迫使国家必须积极应对。
6 p" F, L% m6 U8 M0 j' } R6 U+ O9 \ J' M& V: e. w
$ y6 e! z5 m9 } \8 O1 V/ a
# |( L( f# \- v9 Y8 I* }& e事实上,从6年前布局的新医改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可惜收效平平。直到2013—2014年卫生支出和医保压力都到达一个高峰,多地医保收不抵支。强大压力下,2015年新医改终于破冰。$ o) a- [4 w8 j3 Y# _) d
% X& I. C2 Y! p$ l. P. l! R' U
! h( V; x) y: M2 W3 r6 _ E* _
8 q2 W6 U* R# l. |% w- x由于近一百年来在西方经济体系的运转打磨下,整个西方医学体系早已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由经济导向的以赚钱为首要目标的治病救人产业。3 v2 a5 J) A2 K( p6 y* d
( J4 f: E ~" o6 ~8 g; w) Y8 \ ^
' S; i V! i. p8 E9 K/ z2 Q
" J/ x) e/ h0 w6 _7 H从科研到临床,从药厂到医院,金钱指挥着每一环节。于是诊断方式从听诊扣诊渐渐演变必须依赖专有且更新换代周期超短的昂贵设备;那些疗效可靠的低价药渐渐绝迹江湖,其替代品价高而未必效果更好;药品研发人员都默默遵守着一个潜规则,药物的研发方向绝对不允许治愈,只能长期服药控制病情。7 L* s9 l+ d6 _7 B! G: x2 [; Z
7 T* [, w7 j! C t# R
; N' H5 M8 K) C- f' b( Q; J
7 y) j0 ~4 [; U% b就拿一个糖尿病来说,几亿患者每年支撑着全球数万亿美金的市场,如果真有可治愈药物出现,恐怕都有足够发起世界大战的力量来将其抵制和消灭。0 y# M6 f5 G5 Q% Q O
4 Y' K& a7 q6 @1 N3 F9 t: Q
& d7 z! P" ^8 M9 k1 N$ [
. ^- j! I6 C$ y! M1 A; ~7 N$ }
而更加关键的一点是,这一切与中国无关。国内再多的医院,再多的药企,也不过是拾人牙慧和替人打工赚点小钱。+ X4 y& v8 y# f, \2 ~
7 Q2 B9 y& R: }: Y. A) V
2 }5 y2 o$ S8 t& k2 N" u" x" ]) I' ?2 `8 c
中国一年3.5万亿的卫生支出和医保亏空,大头都是最终流向了国外,这让政府如何不急?1 w2 l- p2 g0 S% t, S, g
9 i4 P* `* d7 n+ H
% H8 P4 y* E. A9 l4 [3 a: Y
# o x) V# V; R* r" q$ ]1 Z
对葛兰素史克等国外巨头的重罚,只是一个信号。新医改的破冰、医药分家、鼓励社会办医等等,或许可以缓解卫生支出的增速和医保压力,但是无法遏制根源。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下定决心,釜底抽薪,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
! E# t9 _) `- Z3 I7 p3 R* @, U5 W. _. t: T% Z5 ?& b
: a$ s7 g- K1 j1 C- T! d( Y5 J& ~: i! A4 g/ Z& Z" `% ?7 }: \
一方面,控制大医院规模,推行医药分家,遏制医院过度开药,医生收入不复从前,继而取消事业编制,逼出一部分优秀医师资源拥抱社会资金。
3 w b1 u! n6 c4 j/ ]) i* x# k
: v" q# T2 R; `3 C( Z+ }% K: r- z8 F5 ~# ^8 @
+ D: w* d8 K0 c% w* m& \3 w% q. d7 }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打击莆田系为主的欺诈型医院,逐步改善民办医院的社会形象,导出优良医疗资源,鼓励社会办医,分流患者,缓解公共医疗压力。
+ i F8 d* p; J: F0 B3 T5 m
T/ _$ o" D+ k( I; R! d& `: A
0 G* `9 ^$ O' y3 @
6 g2 s! h5 o4 K( l6 E- G5 m' ~双管齐下,短期见效想必很快,然而只能缓一时之急。想要一劳永逸,发展中医就是最好的选择。( p1 _0 v [0 ?0 o) |
) A: k+ W" n$ {) |$ f I+ W" _7 A' }* v' }
! d& \; M; Y5 q( T% g( G, `+ Q |+ T4 f7 |$ P8 g/ v; t
( J$ d1 _: I9 J其一、中医治未病远超现代所谓预防医学。黄帝内经开篇就给中医定了调,“病已成而药之,譬如渴而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r. Z" w" x: U4 N% H! N% d# i
. }% d5 g& F% M8 ^, W, h6 i
" a( \7 v. F9 E+ C9 Q/ b: |( ^7 o5 F# p3 \, [3 ]* i
可以说中医学的精髓9成都是防病,而病了以后再吃药,已然是“半生半死”不得已而为之的“末道”。当然这个说法太过理想化。自汉代以来,吃药治病已经成中医的主流。) ]2 o) s, q$ D, i8 t* u. ^
& d. ?% F y) ?" f% x0 @
' L4 d; A' X" n! {5 \6 U- S A+ @+ K4 `0 h- l I. r
但是,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广,中医诊疗和中医文化的普及,哪怕发挥出百分之一的治未病功效,未来可能就是节约上万亿的公共卫生支出。小小的投入,赌一个大大的未来,这个帐,国家算的明白。
& A2 x5 {9 H" p U9 Y8 O. @( x0 j
# z0 E! C1 v" T0 `% F$ n
/ g4 [; N) [$ M& U- P, i! d其二、中医治病不会太贵。纵然有害群之马动辄开出数千上万的药方,但是比起西医还是小巫见大巫。5 Q E3 r4 C X1 C9 [
) B v- J, Q G* Z9 e/ A+ p6 R( t: C7 w a+ \$ T0 a" P
. P; |( b' L0 \5 E4 f7 C笔者的一个亲戚曾经因为晨起一只眼皮抬不起,去医院被立即安排住院。检查费先花掉一万多后诊断结论是:病因不详,要求继续做深入检查。于是,怒而出院,求中医,十几块一盒补中益气丸就搞定了,再没犯过。
* i; p/ Z# C2 s; ^: N2 z/ I+ p4 b1 m P# g) W9 |% n+ S' |
; C# O& V% |4 c5 C
+ g5 l* ~& ?* Z! ~8 R% b事后还要庆幸这大医院有医德,没查出来还就没给乱用药。不然再用个上万的特效药,那里喊冤去?当然,这钱大头是医保出,但是药用了,身体损害还不得自己扛。" b- c- N( E5 u9 O: b" ^
5 m; q, i$ v! K# ]$ R
% e- ]6 I# p3 P2 \* M
7 I7 [6 ]$ O" K2 S0 H西医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就是连国家也扛不过的毒瘤。而反观中医,大多数医生开药一副药都是几十块钱上下,弄出几百几千的大夫就能上新闻了,想必也做不长。; x9 [$ y! z7 M7 G% f1 J- o0 h
F* e& g" O7 r9 _
5 {! [& z( M# H. Z' y/ _
( s1 S* G: B* k; Z* Z! ]% J( n. V* p过度医疗,在中医行不通,过度检查就更无从说起。当然也不可能让中医完全替代西医,医疗事业的大头还得靠西医来撑起。0 z" h( s5 K( `( W+ K) A
: n4 {6 ^" ?- t4 L3 O4 w( l. M2 v5 b6 o& a# a$ Q
- i/ Y# o4 [, W% }
按照《纲要》的规划,到2020年,中医要占到30%,如果达到了这个目标,一年节约上万亿还是有可能的。而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中医的疗效。只要疗效跟的上,解决目前的卫生事业困境可谓信手拈来。
' r- x G6 c; O
. C/ T0 U3 I! x( J, s6 C) w L( x$ {& o
6 u* w3 G) F# P P: J" b
而中医的疗效,需要从医和药两方面下手,不可能一蹴而就。故而国家需要长线布局,在扩大医生规模同时还要驱逐伪中医,杜绝假药次药。明白了这些,就不难看清近一年所有新医改政策和中医药政策的脉络。
! U) d A/ I+ u$ F2 I" C9 u- o, y: J( N9 E
- R3 V' O; J$ L
8 c5 u4 p+ k& J' Z/ e2 j4 v2 @, }( I& M. }# D
/ T5 i' t' q3 r" ^" J其次,中医最适合用来在国际上代表中国形象。
2 B5 X, w+ c4 y: v$ V
8 u& M- Q) s. E# d5 Q5 K: A v. |" q; I V9 J3 l6 W: m
1 x* o4 D# ~$ H' V( i) }3 H自古以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就是瓷器、丝绸和茶叶,甚至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名词,代表着国际上对当时中国领先世界的工艺水平的认可。
5 e' o o: c# x( Q+ B- u `: L4 U) c( q1 Y- u% i# v5 w
4 j& f& |# C' F" x1 |1 q
( }6 g9 H/ v0 j; W" w但是近代开始,中国的代名词成了贫穷和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又变成了廉价和低素质;这几年,中国制造开始逐渐摆脱廉价,然而对外形象却变成了土大款;直到最近,随着微信和支付宝的崛起,以及便捷的快递业和轰轰烈烈的O2O创业,中国的互联网带来生活便利终于也让老外们目瞪口呆外加羡慕嫉妒恨起来,喊出了“硅谷创业需山寨中国互联网模式了”。: z, T0 p9 Y$ [# _: V
1 ?7 @+ ]' l; F0 X
% D* m7 n5 z; k4 |3 @% ?
- q# \6 |5 O( T9 w. a然而依靠廉价人力和烧钱补贴的O2O,不可复制也难以持久,昙花一现的繁华也不可能由此就把中国形象变成互联网科技引领者。% U/ x5 }$ w/ }, s2 ^: Q
5 y- G0 G: t1 P. q& B, ?( R
5 K* E' m) h9 I
$ P; x7 T1 K1 ]8 o4 h中国需要一个可以长期的、积极正面的、独特的、有文化、有内涵、有经济价值的国际形象,而这些中医恰恰全部满足。
3 d3 L/ t, u! k: b* h% f1 K
9 Z0 ~# X2 m+ R
- X7 S0 s" i8 `0 `/ V! G
Y# c' r' Q2 n! L* h6 L8 l4 e况且,被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困扰的又不仅仅是中国,就连欧美发达国家也一样不堪重负,西医这个贪婪的巨兽可不会对自己的家乡就手下留情。5 ?4 _# j7 z5 z
3 U5 i" b* Z: h
* m6 A2 C) P2 y) q) L
1 k* J4 b6 X# l. @; w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不过占到GDP不到6%就已经捉襟见肘,美国医疗支出已经占到GDP的18%。光一个糖尿病一年的相关费用就超过全年美国军费开支,山姆大叔也得省点钱用来造导弹不是?2 B- g5 T$ o4 {2 t
8 x" q* b9 P, H e
5 W# N" Y' |* V7 _* G: _/ J C5 `) |
事实上,全美现在有超过2万家中医针灸专科诊所,远超中国。就连军队,针灸师都已经是连队标配,这个多省钱?药费都省了。
i E! A- ]1 k* }. e- @1 ?
- a+ w2 _: e$ B/ c8 ?3 ]
. L" \ c! Y0 U6 }& x0 [1 x" d) c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162个国家有中医药以及其相关产品。使用中医药或天然药物的人群超过40多亿,占世界人口的70%左右,中医已经具备了推向世界的条件。
9 }& P2 x: P% j! e9 t
7 C' r& T5 k8 }4 r9 U" w* c" ]% ?( r! ]
' e0 }% p! L- U3 f: ]$ h% o
所以,我们看到这一年习总书记出国访问,旁边常常会有北中医的徐校长,也常常有一项合作内容是中医孔子学院(又名仲景学院,只是孔子他老人家声名远播四海,蛮胡皆知,仲景只好忍忍了)。
/ G. w1 h7 K& v/ G# ?4 B& X: m* I
, n3 A& I s6 k5 ?2 X q0 R+ ], `; E5 B/ _- n
' _( H8 z+ n2 ~6 M8 y) h0 }: ]: R
现在,全球已经有120多个国家,共1086所孔子学院在以中医为载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习总书记中医外交而生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也有了遍布6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团体成员。( f5 W4 q) ]9 U7 F/ e1 q6 K
3 R4 t+ w5 g7 X7 F: y; q# q3 m/ b. _( A# |" H: _1 ]4 Z6 \" k6 l
5 D4 _+ p, i( J7 i G& l中医在全世界的热度,大有墙里开花墙外香之势。而国家就是要推进这种效果,让中国文化借力中医传遍世界,让中医成为持久的中国对外形象代名词,继而带动中医服务贸易,中医药出口,中医药养生旅游等等。( I: o; {- d$ x9 ]
0 o+ }' y; i. d& c7 |2 d
6 C& I; t( |0 V2 j! g& R1 K9 ~! i
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层面的政策,其根本最终还是经济诉求和政治诉求的驱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足以让国家下定决心来全力推动,至于国家要把中医药推到什么高度?那当然是越高越好,发展中医药产业,百利而无一害。: q& R& Q& a' J* k8 t
4 }$ g4 b: Y7 {# \
% T& d; q& `; ]7 B7 j' J% i; N- h" P4 V1 c
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一系列布局国家能不能如愿以偿,核心还要看中医自身的实力。不管周边有多热闹,不管文化底蕴多深厚,医疗的核心最终还是疗效。
! ~3 Y+ f! s0 g6 B! k& A( G7 J$ g% O( N+ w K1 K
, ~) e+ A1 T, W" y8 D/ P
( f6 G( W1 m- M2 b1 v3 `( u没有疗效,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西医就是因为有确切的疗效,所以才能肆无忌惮的掠财,老百姓就算心知肚明,也只能起早摸黑排着队去挨宰。6 Y9 l6 l4 p- M
3 Z' B2 t2 v1 F( [6 Y; e2 l
: C5 q- O N, P( ?- D5 |5 k s
. f" B" Q/ F. m4 O) A' o" c& X做为中医药行业的从业者和这场盛宴的参与者,不要被政策各种利好的轰炸冲昏了头脑。面对百年不遇的发展机会,更要把准脉,下对药。看清国家布局的方向和脉络,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方向。乘风而起,才能踏准节奏,紧随十三五规划的脚步,迅速做大做强。
) I2 n+ _ D) b$ u# s$ u7 ^% L
( u9 N) \# B% [: y7 p* ^# {- l/ _4 H, `0 A% ?$ d: x4 W X7 ?
$ @( n: z$ P Q0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如何行,药如何做?周边怎么跟上,医师资源从哪里来?一切一切都是无限商机,我们要从哪里下手呢?敬请关注“医馆视界(微信号:ygsj001)”,期待本系列下篇《生逢大时代!5年翻10倍,中医药产业的机会都在那里?》。
6 D" H0 {- e; l. t7 X
3 V* t3 a: U* Y9 y; Z ' [- @: m! y4 L7 N* j# U2 `, T
3 E, I: _. C4 W9 E. T
精彩推荐% M5 Z9 }5 l6 |5 U
▶▶回复括号中数字可查看
- W1 p. |3 T- Y; Z& C0 d# ^7 ?1 ~0 \- G; d. m" G# P2 U( p
一、医馆/诊所经营
: T8 f' I2 Y2 O$ p% X$ K: F# U3 @+ p, H
【回复“9”】六大绝招,让诊所经营告别烦恼!, z- q0 ?0 N+ `' Y
【回复“14”】8大好处告诉你,中医诊所为什么要拥有“互联网+”!
" P; \, H* s0 u* I【回复“71”】为什么中医馆经营不成功?句句戳中要害!
9 K& O, e& ]/ m【回复“89”】错过别后悔!中医馆要做大做强,必须拥有这8大技巧!
+ P& S/ G2 j2 x4 {) |$ f
# q- \, e0 k- U" y/ I. @$ H/ X6 p二、政策法规
7 L* Y! A/ X3 O! t: ]1 G9 s1 x' ^% M
6 S5 T3 Y) A4 m, @; D4 p6 q【回复“73”】前所未有!8天3次中央部署,这是中医要火的节奏啊!: o( ?3 n. @3 {/ O3 ~
【回复“75”】喜大普奔!《中医药法》望年内出台,民间中医将重见天日!: E5 {$ X6 }7 o7 C6 E- i5 ]
【回复“88”】政策大爆发!中医药发展迎最好时机!十三五中医药科技规划10月底发布!
3 n& c4 `# o- a1 k) ~' g3 z' @/ F/ O: R1 ]5 i' ], [. I
三、中医发展( A' j" P2 D4 y" }
9 h* C9 E& c) n, ^4 J8 O6 y- l【回复“79”】中医私人诊所,才是中医未来的希望!
* ?& A2 G$ s% o1 f- T- }【回复“80”】掘金基层千亿市场!坐堂医诊所将大有可为!
% g" p- n; w! I" A( U. w【回复“87”】慢性病井喷时代来临,中医药大有可为!
/ H) t( E6 S, b9 F; A u,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