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归贝母苦参丸药少力专,适当配伍它药后应用颇为广泛。此文为郭贞卿先生对于此方的认识和运用经验,特此推送,以飨读者。
8 x% H. j$ t, _7 ~! { ?, ]
( J6 Z* n. ^4 R6 y$ z6 j {% e
《金匮要略》说:“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右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饮服3丸,加至10丸。”
+ i9 I/ U6 ~7 v( {; M古今文献对这条经文的看法,归纳起来不外三种:一是认为方证相符;二是认为方证不合,存疑,无法解;三是认为小便难应该是大便难之误。
* I6 C/ V! M8 f A; V) A. s6 i
我认为,这条经文方证是相符的,用于治疗大便难对指导临床也确有补益,但这也和用于治疗其它多种病症一样,都不过是中医辨证论治中异病同治的表现罢了,也可以说是后世人对前辈人经验的继承和发挥的结果。
# L2 \, p$ @3 P
我在临床上常将此方用于内、妇、儿以及皮肤科中的多种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兹略述于下。
* }$ G" `( b6 [/ W E. I; D, ^; K/ `' E5 U7 A. q0 T w: Z
1
治妊娠大小便难
0 [0 w% H/ |/ {2 H$ @1 V
1 S2 |# D9 s t: h贝母苦寒清热,功专治肺,《本经》记载主淋漓邪气,可能如尤在泾所谓与开肺气助肃降有关。肺主周身之气,司“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既是水之上源,又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以肃降为顺,肺气郁就可能会影响到大小便的通畅。
# v# y1 J* ?/ `. i. h
反过来看,大小便不通畅,又会引起肺气郁闭,对这种情况的治疗就必须上下兼顾,方不致于掣肘。
, r1 @7 [ U2 p! V. _& ]9 n
尤在泾就是用这种肃降与大小便之关系的观点来解释此方治疗妊娠小便难的机理,他说:“当归补血,苦参除热,贝母主淋漓邪气,以肺主治节行于膀胱,则邪热之气除,而淋漓愈矣,此兼清水液之源也。”
) P# _1 O# |) x- B: e. b前人称这类治法为“提壶揭盖法”,临床上我使用此法,热者寒之,用贝母、瓜蒌之类;寒者热之,选桔梗、白芥子之属,这种治法对大小便难都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Z* ~# C; P; M( l Y. ~% \/ A. g
前人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经验,李东垣认为“渴而小便不利者,是热在上焦,肺之分……宜清肺为滋其化源也”,并且制定了清肺饮(《兰室秘藏》)。
7 X# ~( \7 K( @+ q5 G5 v+ Z/ _此后,李士材以生脉散加紫菀,治金燥不生水的溺闭(《医宗必读》);马元仪以紫菀、葛根、杏仁、苏子、薄荷、枳壳,桔梗治金被火制,气化不及膀胱的小便淋闭(《印机草》);李冠仙以沙参、天麦冬、黄芩、知母、甘草梢、车前子治肺失清肃,小便不通(《仿寓意草》)。
+ o/ h; F* O( B* M* g1 O& F& j自《史载之方》以一味紫菀立法,清肃肺气,以治大便秘结后,叶天士屡用开降肺气的方法,治便秘肠痹,这不仅是“腑病治脏”,也含有“下病治上”的深义。
( m3 }( ?) @' `7 u% x' d/ [
前人的这些理法,对当归贝母苦参丸治大小便难机制的理解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 q4 s! N. T# p9 k% M由于苦参清心府小便之火,治溺有余沥,用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症,能建清热利尿之功,当归补血润燥滑肠通便,对血虚肠燥便秘者,颇为恰当。
% o( S, k2 n3 V i3 ^: K
所以,贝母与当归、苦参相配伍,无疑有助于治疗大小便难。
+ M1 U! _" U! l& b: v# D但是,此方却不独用于妊娠之疾,一切燥热之证,只要有肺气闭郁和下焦湿热并存时,均可以选用此方加减使用。
0 n: y* ], ]$ U5 F$ f; z& f- [% o下焦湿热之小便难,是指溺有淋漓之苦,大便难是谓肛门有灼热感而解便不舒。临床上常常见到此方肺气郁的症状是:燥咳、痰少、胸闷等,肺郁和大小便难是相互可以影响的。
7 {1 ~ |' _) ?" e- q& a/ m
' N- J8 I' a; q7 k x
2
治带下
- x1 W. S. u, |" Z" f& W- V _9 ~0 K
3 H1 N$ K' Q& v! H' m
湿热带下,凡症见舌尖红,苔黄腻,脉数,心烦,口苦,尿黄淋漓,阴道痒痛,带下秽臭,质浓者,即可用此方随症加味治之,此略举数则加味情况于下:
+ T% F7 y" x( G% S I+ L
1. 兼有头昏闷、精神不振、食欲减少等脾虚症状者,可将此方为丸,用傅山完带汤加白果、贯众,煎汤吞服此丸。
, r: v; M2 K# b6 W! q' S
2. 兼有眩晕、腰酸、腘软等肾虚症状,可用益肾止带汤(郭贞卿方):鹿角霜、菟丝子、巴戟天、芡实、枸杞、山萸肉,煎汤吞服此丸。
/ k( e% |# x t7 ?3. 如湿热证候严重,甚则黄白带下,中夹血丝,外阴红肿、充血、糜烂者,用此方加白头翁煎汤坐浴;并用此方加土茯苓、萆薢、车前草、樗根白皮,水煎服。
; T7 D2 E( Q7 s+ T# ?2 U% c8 s8 i2 g8 x4 j" c
3
治湿热痢疾
3 u" i: D) S! M1 T- }
+ R0 B# w" h( F Y! }3 ^5 \前人有用当归、苦参治湿热痢疾的记载,并非少见,在《本草纲目》中,有苦参治肠风泻血、热痢,以及血痢不止的记载。而当归、芍药是自古治红白痢的要药。
2 [) ?4 R! \- L7 w因此,我常用此方加白芍、黄连、枳壳、槟榔、地榆,方中贝母选用浙贝母,治疗湿热痢疾,症见痢下红白相兼、腹痛和里急后重较著,对发热、心烦、口渴、脉数、苔黄腻且厚、舌质红者疗效颇佳;
0 ^) w$ l+ }( {7 x
倘湿邪偏重,症见恶心、胸闷、脉濡、苔白腻者,加藿香、厚朴、苍术。
; H8 h/ A- @, @: {/ o2 Z如湿热痢疾,痢下不爽,日十数行,登厕难解者,我常于加味的方中,再加大黄、肉桂,大黄常用9~15克(一半生用,一半炒炭合煎),肉桂3克,常能取得满意效果。此种加味法,亦用于治疗湿热痢疾,兼有呕吐,不能进食和进药的情况。
$ t" n+ B" r, M5 k
5 N7 r+ r' {% c0 ?7 i4
治疗黄疸
8 b6 L: I" |! c( c. K8 v7 Y/ P! Z1 g# n% e- I" O& t$ V" O
前人有云,治湿热黄疸,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 g- p0 I, r K! `5 N6 P! ^
苦参有利湿清热的作用,用于黄疸湿热盛时,较为合拍,当归活血,贝母解郁,用之皆合法度。
. f1 J; D$ l0 q/ l+ r: O% c临床上,我治疗阳黄,症见一般阳黄必具之症外,倘出现心烦、口苦、溺黄且涩、舌苔厚腻而黄者,常将此方与茵陈蒿汤相合,加木香、郁金、龙胆草,方中茵陈一般用量为21克。
4 z4 [3 Z) k# d9 [0 N, K/ R随着湿热的减轻,苦参的剂量也应当减轻,当腻苔退净后,苦参应当减去不用,而当归、贝母仍可留用方中。
& G. q$ r1 M* F5 L2 M# b& o: J
周学海在《读医随笔》里论黄疸时说:“黄之为色,血与水和杂而然也。”对一般湿热发黄及阴黄的治疗,“总须用化血之品一二味,如桃仁、红花、茜草、丹参之类,为其已坏之血不能复还原质,必须化之,而后无碍于新血之流行也。”
$ _" n; [& P8 @' j* K( W我宗这种观点,所以选当归养血行血,至于选用贝母,是因黄疸乃血与水杂合之故。
; R# E" S9 {9 W舌苔黄腻时,用浙贝母以清化痰热,散结软坚;舌苔退净后,用川贝母,以消痰解郁,润心肺。
8 n6 f+ o* X2 j3 p我认为,当归与贝母合用,能治疗痰热与瘀血互结的证候,二者配伍力量虽不甚强,却正切合黄疸病机,倘痰瘀互结证候已经明显,就要加强这种配伍的力量。
( c b {/ ~6 H2 m. ?* C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治法有利于肝脏回缩,能加快退黄的时间。近年来,很少有人使用苦参治疗黄疸,我认为这是一件憾事。
5 n; C2 J* F2 Y: }) f& ]
4 E+ l& L8 ^ ?- i5
治阴痒、疥疮等
6 B6 l) A/ K- K; p \6 ^, n v# Z/ M4 H
2 I( b* A. k0 R! g湿热蕴毒而致皮肤疮痒,用当归活血,苦参渗湿,本是对症主药。
2 P5 Y- k4 j! m i, d《本草纲目》载贝母治恶疮,《本经》又谓其主金疮,亦有用于治紫白癜斑者。
; _+ B5 k: z' D2 I/ b1 \0 B
前人和今人用苦参治疗大风癞疾、湿疹、遍身风疹、皮肤瘙痒、疥癣恶疮、阴痒等症的记载,则比比皆是。
; A1 N' U3 i" U3 v! E8 ?$ R《本草纲目》谓当归能润皮肤,治痈疽,皮肤病中是取其和血润肤之用,有一定的好处。
, z# a) e3 G3 a" K: T4 A
因此,用此方治疗皮肤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一定根据的。
& [5 T) ~% V, q0 o0 }: t% w
试举三则于下:
+ q* R( H2 X$ E6 Z, o1. 治妇女前阴瘙痒。此症是一种比较痛苦的皮肤病,多是由于湿热生虫所致。
8 ]! B( y/ |1 `
凡症见阴痒带下,常流黄水,心烦,溺赤疼痛者,可用此方加蛇床子、枯矾、黄柏、百部,煎汤冲洗外阴。
- l- K) i* z) V
如阴痒而阴道又干涩,可用此方加花椒、硼砂,桃仁,煎汤冲洗之。
% h& I& O3 k z" i5 G2. 疥疮、皮肤局部干燥脱屑之瘙痒症,均可用此方加槟榔、白芥子、僵蚕、硫磺,共为细末,前者用香油调匀擦患处,后者用细末(由于方中有当归、白芥子,故细末油润)直接擦搓患处。
9 H' ?* @5 e2 b4 y3. 湿疹溃烂流黄水,又痒又痛,用此方加黄柏、甘草为细末,撤于湿疹上面,如与内服药相结合,疗效更好。
S- v& t& I* F( _ k+ j/ X; t) O3 e* p+ [
6
5 N% J! K0 y' A7 D- r- E
: y1 H4 t0 }. H- A; _2 o1 D5 C1 D关于此方的《金匮要略》条文,尤在泾、赵德芳等认为,“小便难而饮食如故,则病不由中焦出”。我认为这种看法虽不为错,但并不十分中肯和完善。
2 o4 H: r( E a* m8 Q% p
苦参苦寒碍胃,忌用于脾胃虚寒而饮食减少者。妊娠后,小便难而需要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时,要注意到饮食如故才可与服,炼蜜为丸更是考虑到遏制苦参苦寒伤胃而设。
4 C0 a* c$ c; d% `6 Z
临床上,食减便溏之脾胃虚寒患者,服用苦寒剂,常常发生不良反应。
4 u2 Z. @' g [$ z3 S因此,这样理解似能贯穿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对所治疗各种病症来说,如果将此方内服,都要注意到胃是否能够接受。
9 n6 f: M! z- l. s5 y6 \' m就临床观察来看,若饮食正常的病员,使用丸剂内服,一般不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如果病员口苦苔腻,且平素无脾胃虚寒的情况,用汤剂也无妨碍,不仅如此,反而往往随着口苦苔膩的好转而增进或恢复食欲。
: ~6 M& c! s, x _& H, Y, W
; ]( m% x1 M" G& C注:本文选摘自《郭贞卿医论医话集》,学苑出版社,2010年8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