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学习马文辉教授推广三部六病,发展中医学术
曹东义 发表于:2025-8-3 17:42:5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83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5-8-3 17:52 编辑
4 |8 B4 L4 g5 }+ s, a- G& u! z. g4 T" s% ^
尽己所能将中医学传承与发扬——记山西省名中医马文辉[color=var(--weui-FG-2)]宣传科 [color=var(--weui-LINK)][url=]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订阅号[/url]
+ _, \3 M+ b5 I( L9 O" P% A7 `% D 2022年01月04日 19:00 山西+ C3 J5 k% k4 ?
[color=var(--weui-FG-HALF)]' m  `- d2 G! T  G5 e) ]5 c
9 w7 t2 }9 p1 b& N7 K- o& S

马文辉,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西省名中医、医院“首届名医”。临床擅长治疗风湿病、脾胃病、老年病、肿瘤病、心身疾病等,诊治全国各地疑难病患者近20万人次。

学有渊源  守正创新

马文辉师从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绍武先生。1984至1992年,马文辉以跟师学习为主;2000年前后,他借助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学习的机会,将三部六病带入北京中医圈;2007年起,在山西中医学院主办的中华中医药论坛上开设专栏介绍三部六病;2011年,开始在山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专业招收三部六病方向硕士研究生;2012年起,作为课程负责人,在山西中医学院开设《三部六病》选修课;2014年起,马文辉借助微信群网络授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三部六病;2016年起,他带领团队前往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授三部六病,累计百余场,受众逾2万人次。


/ U2 Q. U$ K2 [0 C' a4 E  o+ B/ u

就其研究的“三部六病学说”,马文辉认为,“三部六病学说”是一种适应时代需求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中医现代化范式,是刘绍武先生在毕生研习《周易》《内经》《伤寒论》基础上,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和唯物辩证法,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后,总结出来的理、法、方、药完备的全新中医学体系,是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典范。它充分遵循了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既不排斥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又保持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本质。深奥的伤寒理论流传至今,需要与时代特征结合,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接受,中医才能发展。

) E2 W( o8 s7 G* s! w6 ]. n

在学术上,马文辉提倡在《易经》指导下的“易医学”,临床上主张内调外治、针药并用,中西结合、患者至上。他认为,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古天文历法上的思辨框架,创造性地提出《伤寒论》三阴三阳“时、位、性、度”四位一体的辨证论治体系。他继承发展了三部六病学术思想,对三部六病学术中“三部”名称和概念的重新定义,运用三部六病理论为中医证型绘制“元素周期表”,将三部六病学术体系由“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完善为“整体、系统、局部一体两翼”,运用数理模型剖析中医思维框架,以三阴三阳阐释《伤寒论》辨证体系。在三部六病学术的整理、挖掘、论证、应用、推广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 E1 h) |1 V" q! ?( ~
著作等身  教书育人

马文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了包括《刘绍武讲评〈伤寒杂病论〉》《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三部六病薪传录——经方的继承与创新》《三部六病薪传录2——拜谒仲景,研习经方》《三部六病普及教程》《三部六病初级教程》《三部六病中级教程》《三部六病高级教程》等11部学术著作,参编了《刘绍武(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山西省著名中医临床经验选粹》和《中医治未病》三部著作。


! ^6 H' m6 R# H  _3 \

学术创新需要科研作为有力支撑。马文辉主持科研课题5项,参与课题3项,包括: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论治体系重建”、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学科中医学子课题“协调疗法治疗郁证临床试验研究”、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协调疗法调心理乱汤治疗郁证紊脉证的临床试验研究”、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社会发展方面)“基于人工智能的经方诊疗系统的设计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年度山西教育厅项目(自然科学类)“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内科诊疗系统的设计研究”等。他主持团队建设项目5项,主持推广项目1项。主办继续教育会议十余次次,被邀请在国家级及省级会议上发言60余次。


. a1 _. @: N1 e6 g5 Q5 U& D+ R0 O6 d( r

医乃仁术,行医之人,首先要有‘仁’,此外还要有‘术’,马文辉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首先是传道,其次才是授业解惑,先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然后再传授学业,解释疑难。多年来,他培养出研究生28人,就职于山西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成为主力人才。


1 Q' l6 u8 }3 n# ~& Q
大医精诚  含灵救苦

马文辉视患者如亲人,三十多年耕耘杏林的事迹曾在2011年被《医海风帆 杏林红花》——山西省医疗卫生系统“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辅助读本收录,2018年被《山西晚报》评选为山西“百姓心中的好医生”,《山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过他的从医生涯。

6 ]" j/ A5 Y. @4 s' P% x4 g

在马文辉看来,中医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一门技术,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中医学子要做科学工作者。

* L* q, v& q6 c" C

30年间,马文辉从来没有放弃在中医学上的研究和探索,毕业后进入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后不久,马文辉牵头创建了风湿科,一头钻进这门学科,开始了探索的步伐,攻克了临床上许多疑难杂症。

《黄帝内经》曰:“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也是马文辉在事业上追求的目标。“治未病,是一个医生的最高境界。”马文辉认为,作为一名医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要具备为人类健康事业去付出的情怀。

“作为一名中医从业者,我不希望可以治病救人的中医理论、技术被束之高阁。”马文辉说,他要做的,就是尽己所能把中医学继承并发扬光大,让中医真正与时代特征结合,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接受,更好地发展传承。


9 b! |4 I: o1 }, F* P+ p% C
医者慈心  援疆助边

2012年8月受山西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厅的委派,马文辉前往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从事援疆工作,担任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副院长。进疆以来,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大医精诚,悬壶济世,得到当地患者的一致好评。2013年被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 [) O" I4 \, R7 S; t

3 L2 s3 O3 k0 S+ l

“古往今来,学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应当无古今,无中外无尔我。以是者为是,非者为非,永远以先进代替落后。”这是刘绍武老先生生前说过的话,也是马文辉一生推崇的学术态度。

$ [. @3 x# I! H% |7 N: m
风湿免疫科/三部六病研究室

三部六病学术是山西本土特色中医流派,2008年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立了三部六病研究室,先后获批省级、校级、院级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12年又在研究室基础上成立了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科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科室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8人。

科室运用中药滋补肝肾、益气和血、化湿祛瘀配合饮食运动评估指导的方法治疗痛风、骨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产后风湿病等风湿免疫科常见病证,运用中药调和营卫配合西药免疫调节的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成人still病、系统性硬化症、银屑病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科疑难病证均获得满意疗效。此外科室运用三部六病学术特色诊法和治法治疗情志病、胃肠病、肿瘤病、老年病疗效卓著。

门诊电话:0351-8618066


% J  b5 p) G8 I' ~4 t9 I
文字整理 排版:宣传科 康曦
审核:宣传科 袁晓霞
0 z+ s9 z9 _2 ]" `
[color=rgba(0, 0, 0, 0.3)]阅读 6346
3 W) r1 u" ~8 G# i  s3 @8 ^4 ~1 {' R; q9 T9 ^- N* Q
+ {5 r( \2 ]+ R2 M( n) |: x5 M$ f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5-8-3 17:50:56 | 阅读全部
三部六病学说由著名中医学家刘绍武创立的医学理论。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建立《内经》和《伤寒论》理论的"三部六病说"。其思想基础是根据一般系统论的原则,把整体划分为表、半表半里、里三个不同的空间,每一部以阴阳不同的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集合群,谓之六病。机体患病的空间位置虽广,但不超过三部;病情变化尽管多种多样,但不越六病,据此便可创立与此相应的理法方药体系,解决目前的中医分科重复多样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将有利于中医的整理和提高。
! m1 y: O* }8 R) |% G, Y% u- T/ D6 u5 D- T' v. p) f3 o
图片
- e5 l' N' a- \& y+ \图片: A0 F4 z# t7 e2 a" f: b1 V8 j
──摘自"中医现代化研究丛书"《中医与多学科》(第338页)
$ Q1 F, N# F  a' _! Q9 `
4 m7 O: @, c4 K* {2 u9 u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 O8 I, h6 Y/ W6 [# V刘绍武,生于1907年,山西省襄垣县人,国家批准的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先生1924年17岁习医,时境疾病流行,边学习边临床实践,医术不断提高,三年后已成一方名医。先生博览群书,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学习《伤寒论》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中医"三部六病"的理论框架,衍为三部六病学说,自成一家,自立一派,难能可贵。先生生于动荡的年代,又逢战乱,习医矢志不渝,每流落一地,即举办医社,先后三次成立"友仁医社",传播自己的学说理论。从山西到陕西、再到甘肃天水、武威,而后回归山西故里,从民间应用,再到官方讲习,"三部六病"学说影响了众多同仁、学子。新中国成立后,先生积极参入政府中医药机构的筹建,有了政府的支持和事业发展的平台,始得以更全面的整理这一学说理论。并于1984年受邀在"山西省经典著作学习班"上系统讲述了"三部六病"学说,使这一学说得以在业界逐步传播,习用者益广,推崇者益众,既有学院、医院的高年资临床医师,又有大批的高等医学院校的学子,以学说立业者多百人之众,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三部六病流派。
7 @1 R" \0 m( X. m2 u8 T9 ^- d/ r& D$ V; k" N( m+ l) C$ O
折叠编辑本段学说内容
. }; ^; u) c9 j, B+ o1 V( a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杂病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 部、中部(半表半里部)、里部,简称"三部"; 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 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群,简称"六病"。 三部六病学说由此得名。7 n& a8 c  z& A9 g7 X6 `7 c: y' `% q
: ?/ j1 A6 b2 V- i+ u& c: C8 J
折叠六病的纲领证
1 x  U/ m$ p0 d/ P6 L3 Z太阳病: 头项强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或咳喘( I  [% H) n- I7 z* F/ {- \

* _' c: n+ t) X# k少阳病: 胸中热烦,胸满,发热或往来寒热,咽干,口苦,小便黄赤( K' M; _. }3 B( ^) z

! i7 X" u3 Q3 o. R阳明病: 胃家实,发潮热,自汗出,大便难
- O) D6 Q) I/ G5 L9 D
4 e. ?' u+ S/ `  o5 R( t: J厥阴病: 手足逆冷,脉细,恶寒,肢节痹痛' P/ @* q9 ^8 D/ i

: y) [. M& A" A' Z3 _少阴病: 心动悸,短气,背恶寒,或脉微细
6 u; s$ X, ~; u  |9 ~* L2 T2 z! x5 H: L. \- _/ J
太阴病: 腹满,时腹冷痛,或吐,或利
1 U5 Y% I. v& o: B; f# z6 P7 R2 h. u  x4 |1 E/ [! ^* ?3 V' D+ b
折叠六病的治疗原则
+ z6 h8 U$ |) e# n  z6 \六病总的治疗原则是以阴制阳,以阳制阴,即热病寒之,寒病热之、虚病补之、实病泻之的中医传统治疗原则。但具体到每一病,具体的原则又不相同。  y( ^# z/ J1 d/ }7 l6 w
: T! F3 O% E- ]  n
一、太阳病的治疗原则:
$ q2 Y! \! W! U: D" T6 Z0 A# V/ h6 D! }4 s* x3 x$ S
太阳病为表部的阳性病,"汗"法是其通用的治疗原则,辛凉解表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4 l" a; e0 J" o. x: n( }7 {# K0 N9 I8 g$ a$ k* y
二、少阳病的治疗原则:' b3 U4 W- |" ^$ I; K6 n" F. q

4 l0 p9 p1 _5 b0 }少阳病是中部的阳性病,"清"法是其治疗原则,它包括清热、解毒、滋阴、利尿等方面。# P" J) E/ B0 g- i" q! ~% z
6 a. L/ }: @3 W9 m- u* Z3 z# V
三、阳明病的治疗原则:
+ `4 J2 t8 j4 O' `) W/ O3 T+ b% @( w8 a! ~4 ^
阳明病为里部热、实性疾病,"下"法和"吐"法是其治疗原则。利用泻下药或催吐药,攻逐体内积滞物,从而恢复里部的正常功能。3 ]3 l9 D" w1 a2 S

' ?  e0 g5 ?1 T- J四、太阴病的治疗原则:6 m$ _' K% n5 t& u$ x0 P7 p
  E0 {4 j1 v) B' t: D
太阴病为里部阴性病,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为其主要表现,"补"和"温"是其治疗原则。太阴之补是提高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太阴之温是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状态,使整个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9 j. k' N. ^! p3 o( o# T% T, `3 H, V
五、少阴病的治疗原则:# ]% k8 Q+ Z! c5 G7 o5 ?
2 }: o1 W" w- ?1 `0 T
少阴病为中部阴性病,心功能不足是其主要表现,"补"和"温"也是 其治疗原则,与太阴病的"温""补"不同,提高心脏功能是其主要方面。: e1 F+ R5 H  z6 y; j1 `" d1 {
  p; [5 d: `8 d- @! F5 Y
六、厥阴病的治疗原则:
% r% g+ O. p/ r4 h
; q" \# x( s& Z$ o2 m% |) H厥阴病为表部阴性病,微循环障碍是其主要表现,"温""补"是其治 疗原则。以温通血脉、回阳救逆、消除微循环障碍为主。
. Y1 y/ g8 S6 J$ P8 u/ I7 _& M* a- {
七、合病、合证、兼证的治疗原则:! H9 Y3 @9 ?# X" Z6 r% R  N

8 s; u: d# W; j: K9 f9 V合病的治疗原则是各病治疗原则相合。
8 T' }6 Y; E# q) |' L: K% s" |( t. \  q) |9 N* Z. ~
合证的治疗原则是合药。
; _1 R) E: O$ ?$ u' Q7 f7 J5 k  u+ X9 P) l( {
兼证的治疗原则是治主要病的同时,用兼证之药。
. c* i9 {2 Y& H
3 j9 A% _$ o& @八、整体病与局部病的治疗原则:
$ y( j9 `; J6 o# x
0 Y* O- M- B& U) l整体病阳证用清热饮,整体阴证用急救汤,整体并病用四脉汤。
2 \. o# P4 K+ V  j# n% @1 L& ~
6 F4 V; R7 B5 p# z, _* @局部病以"协调整体,突出局部"为治疗原则。
3 D4 s. N, K$ P" d9 e0 b/ S) i: D! _  R! f3 g9 M
折叠编辑本段学术著作* U* u- E( A! }; Y  B
《三部六病》刘绍武讲述 郭维峰整理 胡连玺增订(1979)
" l5 _$ b2 a9 {# i/ f, x. Q8 K+ _# k) F
《三部六病》刘绍武讲述 宿明良整理(1985.7)
$ i$ u! t0 O3 L0 A9 O1 I0 o% p; |3 C6 |3 x! v6 @! S
《异源同流· 医学的解构与重建》刘惠生 梁粉莲 谷润贞编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11)
7 K/ k% f1 p! A. `2 Z3 V( C0 }
* b1 C/ n6 t0 i( X8 L% @- Q《三部六病精义》刘绍武著 刘惠生撰(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9)
1 _4 p; X* g. d9 f: |
( V- w9 c  ]+ {; y. @8 k《伤寒临床三部六病精义》刘绍武著 刘惠生撰(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 g8 @; ]$ f$ V7 b
- J. t( I, g: l9 P
《伤寒论三部六病师承记》刘惠生 张竹青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
: H" ^' Z' S0 w% `( ]3 v% U4 n$ B4 `$ W+ `
《伤寒一得》胡连玺 著(山西科技出版社2008.11)- w' n" _+ _; h. {7 p, s$ z3 Z5 Z3 a

, ]1 V: \0 \4 h' |+ s2 a《中国现代百名临床家--刘绍武》刘剑波 刘东红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2)
$ M2 s! K2 z. @, _6 a
" p7 x( D( V8 }. E7 u. L2 V1 p《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苏庆民 李浩 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5): s4 n- J  K# M2 C: ~* a( {

0 u3 f5 x: M0 _! s5 S" G% @9 o' Y包括:《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三部六病医学讲稿》、《三部六病医案集》、《伤寒论阐释》、《三部六病医学辑要》共五册
" E2 w, a: f; B6 d; d( ]9 k8 X- D0 ^0 v9 n
《刘绍武讲评<伤寒杂病论>》马文辉 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2010.3)
: i. o( C. E) ]( I) h& ~+ k( S, r
《仲景学术观与仲景证治观》刘绍武著 刘剑波整理(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
, O9 U0 t, Q, }$ ]! [5 v  C! E
( S$ ~0 Q7 O$ A2 D+ y3 O  ^  i《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马文辉 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6)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5-8-3 17:53:34 | 阅读全部
刘绍武先生(1907—2004年),山西襄垣县人,现代著名伤寒学家。因幼年多病,15岁时迷上中医,经数年艰苦钻研,遂有所成,常为周围乡亲诊病,名声渐扬,求医者络绎不绝。1930年于长治市创办“友仁医院”,附设“友仁中西医学研究社”,意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任院长和社长。医社成员多为医生和教师,诊病之余进行中西医学的学术讨论,培养出一批当地名医。1938年日寇侵占长治时,先生毅然关闭医院,同大量爱国人士一样,奔赴大后方西安,参加西安中医学会,参与创编《国医周报》,并主持《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讲座。致力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倡“三部六病”学术。其辨证分整体病辨证与局部病辨证两类,尤其所倡之“协调疗法”对许多疑难病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刘绍武先生84岁高龄时,仍念念不忘中医事业向国际发展,1991年率其孙刘东红等10余人前往我国开放之前沿海南发展。成立了海南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及中医门诊部,并广泛培养人才。在海南期间,刘绍武先生重点突出协调疗法在慢性病的临床实践上的应用,坚持定证、定方、定疗程的医学道路,并为此建立了相当规模的中药制剂中心。他从事中医工作将70年,对诸多疑难病证的治疗,尤其对溃疡病、慢性结肠炎、冠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脉管炎等有丰富的经验。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