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义 发表于 2025-8-7 14:51) } p, E* J6 ^- Q
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 }/ a( C( ]* w& o; ?" b
- |0 I6 `& R9 r/ r, l顾问 孙光荣 邹燕勤 诸国本 余瀛鳌 施 杞 孟庆云 张碧金
" u0 w# a! _! r# x9 x" n2 V曹东义在章朱学派第二届学术会议上的大会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g- I2 N. ?* o: c, b. X
《朱学派在中医近代学术传承之中的重要地位》1 T2 f2 @# j8 j! b, P
(曹东义·根据录音转)
9 x8 B0 z7 Y9 U! ^非常高兴来参加这样重要的学术活动,前面专家说的我都同意,我今天就说说章朱学派的传承问题,因为中医五千年关键在于有传承。我在朱老逝世一周年的时候,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了一篇文章“怀念朱的三个关键词”:一个叫“朱良春现象”,一个叫“朱家军”,另一个叫“章朱学派”,它是逐渐发展的一个过程。
8 {. H: O$ U4 a史载祥教授提出了“朱良春现象”,既然能成为现象,背后的原因一定令人深思。我认为行医有三个境界:医人、医医、医国。朱老在治病上绝对是按照章次公先生的要求,做到了神仙手眼,而且绝对是菩萨心肠,在术的层面,朱老绝对是一个上工、一个大家的水平。
7 Z- J+ G' I% u我课件里边的人,如孙中山先生,他原来是个医生,他后来去医国了。/ e5 ^! u$ c$ ]; [2 ^ O! Z
章朱学派,我认为应该是发端于章太炎先生,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次公”他的名字就是从敬仰章太炎先生而来,他拜了章太炎先生为师以后,才把自己的名字取为章次公。; a( F8 A1 s( N2 N9 ^2 B4 F
章次公先生与章太炎先生有很多传承,章次公先生办学,请章太炎先生来当校长。
# _* P3 u. e+ g$ K章太炎先生当时正受国民党的通缉,身份不自由,但是他挺身而出。章太炎先生是一个硬骨头,他不怕死的,坐过洋人的牢房,骂过袁世凯。在日本5年以上,为推翻满清而奋斗了一生,这个人非常有情怀。他的爷爷、父亲、哥哥都是医生,他自己也是医生,写了100多篇文章,除了有著作,还当了三个学校、中医学院的院长,所以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 x. p( e6 n ~我觉得章太炎先生是一个分水岭,因为他的学生里边,余云岫和鲁迅是坚决反中医的,而陈存仁先生和章次公先生就是中医的杰出代表,他的老师逾越写了《废医论》。
2 E) }% x, A) o o, g0 u% J西方医学传过来以后,很多中医就迷失了方向,开端在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解剖的标准来评价中医。反中医的张功耀说“中医缺乏谈论人的资格”,说中医解剖弄懂、没弄清。比如说心脏,都不知道这里边还有心房心室这些结构。其实中医不是按照解剖结构来说生理病理的,中医是一个生成论的医学,西医是一个构成论的医学,二者是不同的学术体系。9 Z" J- u! S. s/ `
昨天我刚从杭州,瞻仰了章太炎先生的故居,参观了他的博物馆。我说章太炎先生当年面对的困惑,如果我们能够给他解开,中医学就从沟里走出来了。现在我们仍然在沟里,我们仍然是一个末法时期,什么叫末法时期?就是废医存药的时期。
) U9 }0 ]( [, G/ K3 J, _科学界学术界到目前为止只承认中医有技术,说技术需要按照西医的病理进行规范;只承认中医有方药,说方药需要按照化学的标准定性定量来研究;科学界不承认中医的指导理论,就是中医所说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他们说“对不起,我们听不懂,那不是科学语言,把它关到门外头!”所以,科学界能接受的就要像青蒿素那样的东西,青蒿素在使用的时候就不需要中医理论指导了。所以,这样的成果再获一万个诺贝尔奖,它不代表中医发展的方向,它仍然是废医存药的。它只能是“中医的闺女,西医的媳妇”,生了孩子,姓西,不姓中。1 H4 A* a2 ]: }' g2 K; C
张锡纯的阿司匹林石膏汤与此不同,是用中医的思维在使用阿司匹林,而不是用西医的思维。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医人、医医、医国的不同境界。# i' U) b1 \/ X; B. z
我们章朱学派所说的就是“发皇古义,融汇新知”,传承章朱学派,要做成一个万年长青的事业。我觉得章朱学派,上头有老师有传承,底下有团队、有弟子,那就可以保证中医的学术万年长青,不断地传承下去。中医百年失落,关键是重视了“术”而轻了“道”,重术轻道,衰落难逃,所以中医在近代走向了衰落,我们就不展开说了,可参看曹东义编著的《中医近现代史话》。1 @4 u+ x( v# {8 J7 l
章朱学派为什么要把章太炎先生作为我们学派的开山?因为朱良春先生就是章太炎先生的学生,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当校长,1936年章太炎先生去世,去世前半年他听过章太炎先生的讲座。我问朱老,当年章太炎先生讲的是什么,你还记得吗?朱老说具体讲的内容不知道了,但是对章太炎先生很敬仰,他讲座的时候讲一句话,喝一口茶,吸一口烟,吐一口痰,这几个特征他都记得非常清楚。朱老是因为章太炎请章次公先生去苏州讲课,才第一次见到了章次公。他没想到日后会开创一个“章朱学派”,他当时就是想做一个医生,以后他走的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术的近代传承。) B6 j/ Q3 i, z! L; v; r' q
朱老也是从过去“废医存药”的时代走出来的,他晚年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座,他说“经典是基础,师承是关键,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线”;他一直在强调要“道术并重才能够复兴中医”,而且说:“我们可以不认识病,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证,坚决不能丢了中医的元神”;他把辨证论治当成中医的元神来看。
. L7 G* r6 \6 U: x朱老作为一个国医大师,已经上到了中医界目前达到的顶峰,就站到山头上,他告诉我们“要道术并重”。尽管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说要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到晚年他说,我们即使是不知道病不要紧,但是我们不能丢了辨证,要一定要知道证,所以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元神,不能丢了元神。" f7 G. K8 j- ~( {, D6 l( t6 }# o R6 H7 q
回顾朱老的成功道路,是命运的捉弄改变了朱老的学习过程,所以他得遇名师,然后见证历史,我在南通珠峰饭店汇报过一次了。朱良春先生的胸怀和他的担当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没有朱老的眼光,发现不了三枝花,如果没有朱老的胸怀,容不下三枝花。所以诸局长说朱良春先生的草根情结、平民胸怀,在章次公先生、章太炎先生身上都有所体现。他们的担当、他们的胸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他们铸就了辉煌,传承了中医。
- P/ O. @! a: l$ P- ~& m朱老主张的“经典是基础,师承是关键”,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继续往下传承、事业不败的一个依据。“师传是关键”,那么“关键”是什么?关键就是“道”。这个道不像老子说的惚兮恍兮、道可道非常道,医学的道,《内径》里面讲的非常清楚,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我们要是不坚持中医的道,早晚会走向衰落,传不下去。只要我们高举了中医的道,一定可以长久。
$ I8 ]1 L* X) L! S% K中医是一个“生成论”的医学,生成的东西,一定会看环境;西医主张“构成论”,而构成的东西可以不需要说环境。扁鹊是我们的宗师,这个人与天地相关的原理,是扁鹊打下的基础。我想请大家再看看这几棵树“扁鹊弟子柏”,这就是中医的象征。扁鹊庙前的“弟子们”,站在岩石上,脚下没有泥土,在岩石上一直站了两千多年。如果它没有很深的根,就被一阵风吹走了;如果群众不保护它们,早就被当柴火烧了,当棺材板砍走了。它们不可能立在这里,顶天立地、郁郁葱葱。“扁鹊弟子柏”是中医被群众神化的树,用比尔盖茨所有的钱,你种不出一棵这样的树;用比尔盖茨所有的钱,你也买不走一棵这样的树,因为群众不答应。( |6 _9 t! u- I2 ]6 h Q# l
所以传承中医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中医有很多宝贵的东西。国家启动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项目,就像朱老发掘三枝花一样。) y: T* K t( W. c: B
我做了一些关于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工作,朱老手里有三枝花,曹东义手里有一个“圈疗”,我现在正在推广这个圈疗。为什么这样?把民间知识整理出来以后,可以得到国家的认可和推广。我2016年主编了一本书,叫《杏林寻宝——保护中医》,把河北省的保护项目400多项收到里边,数据库平台上建立的项目,有600多项,这是一个汇报。所以有些东西整理出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交流中心就可以评为“高新适宜技术”,这样的文件写给一个小诊所。你说它好好在哪?比如咱们很多中医技术都是治颈肩腰腿疼的,这个画圈的“圈疗”就能够治癌症。防癌、治癌的《癌瘤克星神圈刘》这本书,这是上世纪90年代写的东西。在身体上这样涂药,就能够把里边的毒提出来,它不是“透皮吸收”,是“施之于外,神应于中”的学术原理,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技术,在这儿举出来。/ S4 U) b, {$ r8 g% A& r$ t; s
非常值得我感恩的是,朱老2006年在他的《朱良春医集》里边就提到了“圈疗”,他说这个民间技术应该被政府部门重视推广。但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圈疗,我是2013年、14年那时候才接触到,朱老在2005年就提出来这个技术非常好。9 ~7 M$ H( ?! a: U/ S, [7 n
这是八大疗法的一个组合,圈疗涂药之外,还有“五行香灸”,也叫“烤香”。它和艾条是不一样的,艾条是软的、是圆的,因为它的材质是艾绒;五行香是梅花瓣一样的,和庙里烧的香一样,80%以上都是木质药材,所以它的穿透力很强。比如癌症骨转移,一烤香它就不疼了,这个事非常厉害。涂药画圈就可以让打吗啡、杜冷丁的人,不再打吗啡、杜冷丁了,所以这是非常厉害的中医技术。它组合起来就相当于钢筋、水泥、沙子加水一组合,一搅和,就可以建一个大楼。如果单纯的钢筋、水泥是不行的,单纯的沙子也不行,必须要把它们组合起来。5 c: q0 ` [! ^4 ]1 }" {
我们民间有很多独特的技术,比如肺癌要画肺圈,风湿要画很多相应的药圈,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好、非常独特的东西,其他技术一般都是治颈肩腰腿疼的。
/ o0 d' B$ ?. h K: d$ C1 N中医治癌症的技术非常少,现在国家说西方发明治癌的靶向药,我们免税让老百姓用,其实说起来是对群众有利,但是手术、化疗、放疗,很多人就是死于过度治疗。但是中医的方法就很难推出去。根据朱老和邓老和告诉我们的原理,我们就叫“有效就有理,以效求理”。根据邓铁涛先生的“五脏相关”,我们发展为“内外相关”,我们要把中医的知识推广出去。
+ }% ^# R6 X" D3 I. o, a中医主张是生成,西方不能说生成,因为《圣经》里说,天地万物都是神造的,男人也是神造的,女人是男人身上取下的一根肋骨,所以西方的医学史长期认为女人比男人多一根肋骨,你觉得可笑吗?布鲁诺被烧死就是因为宣传了哥白尼不太正确的“日心说”;如果在中国,他会被烧死吗?不会。中国都是主张生成的,生成的观念都是很先进的。
0 M# Y) K' t3 W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结构分化,功能合化”,需要分层管理生命。其实人体是一个不稳定的结构,以细胞网路为基础,而且细胞核存在着同质性。所以西方的医学的学术原理“结构决定功能”已经走到顶点,已经死了,再往前走就是荒谬。因为每个细胞的细胞核,其中的DNA都是一样的,那么你还能用结构决定功能说身体吗?到细胞核就一样了,就不能说差别了,还说不到分子,说不到原子,再说“结构决定功能”那就是错误的,是谬误的。2 K0 I. S0 U4 }
所以我们要“坚持中医的病名才能卓然而立”,中医是“以无为本”,西医是“以有为本”。西医先从解剖开始,学生理,学病理,找到一个病灶,然后猜测它的原因。比方说冠心病,西方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立足于这个病的排他性和永久性;中医把它叫胸痹,就是立足于它的暂时性和可转化性。本来老百姓找你,就是把胸闷、心慌给解决了,变成“无”,这就是“有无相生”,中医是以无为本,不是以有为本。西方的东西是“以有为本”,它研究的是明物质,可见的物质,这些只占世界的6%左右,是非常少的,而暗物质占90%以上。; ~# P# O& S% d! i# ~6 T
中医既研究明物质,也研究暗物质,所以“生成论”与“构成论”看东西是不一样的。比方说按照“构成”说,花是花,叶是叶,根是根,皮是皮,各有标准;但是按照“生成”说,它们离不开整体,离开就成了异物。庄稼长不好,往往是阳光、水、土、肥的问题,不一定是庄稼本身的问题。鱼死了可能是水的问题,你不一定要把鱼解剖开化验。
6 i1 N, s6 Q& |! K; T8 \8 }因为西方教给我们的是“构成”,东方讲的是“生成”,生成一定要看环境,所以中医的视野宽,中医一定会包容西医,而不会是它的补充,西医将来一定是中医的补充。9 d, Z) \: T+ D8 I
从世界观上说,西医是一个构成论的世界观,中医是一个生成论的世界观。人体的管理是分层的,人最少可以分10层。相当于管这个国家,主席管国家不是管我们每个人,而是管政治局委员,管省委书记,一级一级管下来。如果说直接管你们家,今天谁接接孩子、谁洗脸、谁做饭,谁洗衣、谁扫地,要这样的话,大家都拿着一个手机问,我这会儿干什么?我刚接完了孩子、我还干什么?国家就会一片混乱。因此,不能跨越层次,一管到底。
6 U7 K1 f4 T9 F& M生命它是分层的,上级管理下级,分层管理。西方告诉大家,治病有靶点,治疗高血压有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组织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为抑制剂等。它们有效,但是干预了身体的自组织、自调节功能,所以很多化学制药是大自然的异物,生产的时候有污染环境,吃进去又污染身体,它必须排泄出去。不排泄出去,聚集中毒就死亡,所以化学制药的危害非常严重。当今西方医学给世界造成了三大灾难,一是慢病高发难治,二是费用高昂难付,三是化学制药滥用成灾。因此,可以推出一个结论,就是需要中医智慧救世,中医善于解决复杂问题。我提出了一个口号,就叫“西医中国化,中医世界化”,要改变这个世界卫生未来的格局。" @5 ^" I& c) U8 m
我们要学习朱老与前辈们的胸怀,学他们的担当。我们中医有很多独特的原理是西方不认识的。比方说西方都是点对点,一定要作用到病灶上,吸收到血液,分布到靶点上。其实我们中医需要吗?有些东西是不需要的,比方肚子疼、痛经、肠痉挛,可以按照脏腑经络气血原理,进行针灸,“肚腹三里留”,扎足三里、灸足三里,就可以解决问题;胸闷心慌,掐内关就行。我们在体表,这个远离脏腑的地方,进行治疗就有效,因为我们有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这些西方没有的东西。他们就没有这些理论指导,西方所说的“干针疗法”,无非是盗窃中医的知识产权,换个马甲而已。
3 o* ^" k2 ~- K1 v0 v+ a所以中医的整体观念,最少4层以上,第一层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一样的,就是局部加起来是一个整体。第二层中医和西医有区别,西医说大脑皮层管思维;中医说形神一体,五脏就是五神,治五脏就是治精神,脚趾头上也有神明。第三层中医说人和天地自然万物是一个整体。第四层中医说人和社会、和家庭,还是一个整体,所以最少是4层以上。 C; c8 A# V& Q' B% X& C; \
可以举一个例子,就说水,古人告诉我们“水曰润下”,水能解渴、浇花、灭火、洗脸、做饭;它所有的功能,你不能用它的组成解释,用氧解释没有这作用,用氢解释仍然没有,氢和氧加在一起就爆炸。所以说水的时候,我们要用水的整体性说事;说人的时候,你不要用分子,也不要用细胞,那不是人,甚至不是生命。所以我们说人的时候,一定要说人的整体性,人是社会的人,人是自然的人。人是天地之气所生成的人,人在气交之中,所以我们不要背离了中医的本质,去说西医的东西。
W' O, P1 K$ H% Q( b) C$ S1 B8 P我10年前在北大参加学术活动(2007年寒暑假),在那里跟北大的哲学教授们一起讨论“复杂性科学与中医的复兴”,我觉得真是“换了人间”不一样了。因为几十年以前,鲁迅、傅斯年、胡适在北大,说中医的一些知识都过时了,应该扔到垃圾篓里了;现在这些哲学家们在讨论“复杂性科学与中医的复兴”,真是时代变了,中医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发展得很好的时代。
8 y6 q6 T2 H- y( a) o/ h' I1 ~中医诊治慢性病,有个大智慧,是“一揽子解决问题”。7 {- W+ N! _% D k
西方医院检查很细致,从大到小,越分越小,回不去了;而中医是从无到有,是一个大道,西医走的是一个小道。我不是攻击西医,我们家里很多西医,我父亲西医本科老主任医师,我媳妇西医本科,闺女和女婿西医博士,所以我觉得我们家西医很多,我还一开始学的是西医,后来学中医,又拜了朱老,拜了邓老,我被点亮,成了铁杆中医。我为什么这么说?比方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到三级甲等医院走一圈,可能从头到脚全毛病,这样每个专家都可以给他开几张检查单、三五种药,很有科学依据,但是这些药加起来就得拉一车,一提包是装不下的。若都吃,就不用吃饭了,就把他药死了;若不吃,看专家没有用;随意吃,看专家也没有用。不是专家没水平,是这个医学有问题。西医说局部决定整体,局部最佳就是整体最佳,其实恰恰相反。$ M& v" g* A2 q: _/ C
所以,我们要靠“理论自信推动疗效自强”,要靠“传承自觉助力体系自立”。现在我们很多人学中医,是被高考指挥棒带到中医学院,不是带着感情学中医。朱老学中医是带着感情,因为中医治好了他的结核,所以他就不再学商业中专了,跑到马惠卿家去学习中医,传承中医了;然后从传统又走到了现代,走到学院,他是从民间到学院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他是带着感情学中医的。我们很多人到了学校里边,自己没学明白,老师没讲明白,毕业以后不让用中医。什么时候才让用中医?一毕业把你弄到病房里边,要先做规培,得等到你成了副主任医师,才有资格坐门诊了,才让你开方子。以前一直是按照西医的模式在使用,再这样的话,这么一个圈圈把我们就变成了不会坚持中医,不会看病,博士毕业不能看病。* W9 c6 J H' A% @; O( }
中医藏象是一个时空整体,我们开的药“四气五味”,不是温度,也不是滋味,而是时空元素。我们说的温凉寒热四气,代表的其实是四季、四方:凉,是秋天,是西方;寒,是冬天、北方;热是夏天、南方;温是春天、东方,所以是时空的代表。我们开的是“时空”,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结构,不是化学成分。
2 [1 D8 p* B% F国家要保护这些传统知识,要“道术并重”才能够复兴中医。朱老说“术无道不远,道无术不行”,道术并重走向复兴,重术轻道衰落难逃;中医与西医,求同存异,丢了自己;只有求异存同,才能走向复兴。就像章次公先生说的“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如果,自立都不能,如何谈卓然?
3 @9 J) k8 O3 @5 N5 ^我在10年以前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写的,“中医若背弃了传统,就只能跟着老鼠跑”;“把中医的裹脚布去掉”,中医有很多裹脚布,我们没法前进。时间有限,谢谢各位。
/ I' ]4 @, H" X8 Y& J, I- I8 F1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