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5-8-28 11:03 编辑
1 I# i: j) O2 W/ S" y, Z7 O# ]; B, _0 x, l+ j* Z
“胡涂医”不糊涂,糊涂的是近现代中医1 @; i5 |& W( P4 R
; o) o' u6 y$ T* M$ z& H
——追思我与“胡涂医”的10年糊涂账$ O5 C: E& |9 b% e( M" [
曹东义4 m# Z1 e; K/ H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2 p# [) O, Q! a, q2 w; q* J' z! g
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
7 p, K" s i* z4 U) u2 e% b' g: z7 r: E+ `/ b9 n
0 F0 S$ i i3 l# ~ H2 D2025年5月13日上午接近11点的时候,我坐着高铁从石家庄去杭州,准备与巴什科尔托斯坦的医学会主席阿扎马特一起去见陈卫建会长,并参观章太炎故居,商量明年“第四届中俄传统医学大会”将在杭州举办的具体事情。) t, j$ D1 [$ p3 D3 N: o. @
在高铁上,突然接到“静水深流”张女士的微信:“曹教授好,你知道吗,胡涂医4月下旬去世了!”
$ w: b* I& |2 j1 a- K! a+ Z我回答说:“我不知道,真的吗?”: ]( ?; U( H+ r" j
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不该是我接触多年的那个“胡涂医”吧?因此,我立即发问:“你说的是哪个糊涂医?”同时发给她我与胡涂医的微信截图,请她确认。
" N D$ H2 {' ]2 ]' ]9 ]+ h张女士肯定地说:“是同一个人”,并转发了“敬告各位坛友”的有关文字:) V& S) M9 x( b8 [4 N5 T& C
7 s' J6 D. l2 ^# a. f
& Q" G$ n! ]* O9 R9 i“义工收到通知,极为沉重地向大家宣布这个消息:先生已经完成使命离去,相信会在更高的生命阶段和大家相遇。肉身会坏,终成虚空,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先生现在是更自由无碍的生命。先生是个豁达舒阔、幽默灵慧的人,他善待每一个与他结缘的人,传承古传中医,应机逗教,济困救人,從不懈怠。先生所传授的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知识和方法是真实不虚的,请大家勿疑勿忘。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愿大家都能继续践行古传中医和慈悲佛法,利己益人,自我慧命永续,也不要枉费了自己这么多年的追随和努力。希望大家还能像以前一样互相督促互相勉励,一起践行古传中医,厚益身心。先生想说的,都在书里,在平时的嬉笑怒骂里,在曾经发出的每一个心念里。正如《六祖坛经》中惠能六祖入灭之前所叮囑的:‘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大家共勉!”
7 |: O; N+ \0 G8 t L" x7 ^
) j, \: }9 y$ j( J5 |7 t$ y8 l! ^& K% s, m
静水深流张女士说:“这是胡涂医古传中医论坛发的通知”。并发来了祭奠的图片。以及《為往生的親人做功德》的祭文:& m* {9 T! l4 b, M/ F* H
“亡者:胡医师菩薩,佈施地點:孟加拉和緬甸妙善林道場。「無常」雖然令人難受,但我們必須謹記,那只是一種「轉變」,不是一種「宿命」。所以,無常是自然的、正常的現象,不是無可奈何的。佛陀為我們開示了無常的法義,絕不會只是要我們變得無可奈何,我們究竟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無常?如何在無常的得失之間保持安然自在?如何消除因為無常而生起的種種恐懼?如何認識無常、看透無常、超越無常?如何才能不再隨波逐流? 這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讚嘆隨喜發心者菩薩,以逝去法友的名義,布施給予四所寺廟,為自己的親人消業障,添福報,同時也消除我們自己的業障罪業,使我們的親人得到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就如《地藏經》所說: 「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根據經教的記載,若要超度先亡眷屬,應該恭敬、供養諸佛菩薩。如《地藏經》有言:「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比如供養、布施佛陀的正法僧團,建寺安僧,以亡者的名義供齋,乃至施食一切幽冥眾生,將功德迴向給亡者,都是促成亡者超生離苦、享受快樂、轉生善道、往生佛國的助緣,使之最終離苦得樂。然後還可以把這供僧善業迴向給一切有情,併發願讓其他有情能隨喜我們的供僧功德。恭請慈悲阿彌陀佛、慈悲引領,往生者: 胡燦武菩薩,祈願仰仗佛力的加持,冤親債主、無形業障,化解祂們心中的怨恨、身心的痛苦,萬緣放下,並幫助祂們離苦得樂,破迷開悟、解冤釋結,轉惡緣為法緣,得蒙阿彌陀佛放光接引,往生淨土。阿彌陀佛”& N4 W0 m+ m( B m$ J! w
' I6 f8 t: N& [ s1 i7 U
4 P$ b [" c& _: b* u% [7 A这个海外游子,在海外的事迹我了解并不多,我是由在美国的舒天先生介绍“认识”他的,已经有十多年的信息来往。
9 O8 M3 `5 f, i3 K4 c5 s4 O) \舒天先生希望我能帮助胡医师获得一个国内承认的中医师资格,因为他在海外很有影响,很多名人坐飞机到瑞士请他治病。由此,我们通过电波成了“师徒”,他一直喊我“师父”,但是并没有见过面,只是在疫情期间他获得瑞士中医学院中医博士学位前后,他发来了有关博士答辩的资料,我参与评审与网上答辩,与他多次通话,也在答辩的过程之中,与他网上“视频相见”;后来他发奋努力,又成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并且希望近期有机会到石家庄来“拜访师父”。& G" k) k8 _ N; I7 J7 l
我一直期待着这一天,也期待未来能在瑞士“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场所,启动“中医一技之长走向世界”的有关活动。$ a) {5 Q* B# e) B
- u" g; ?5 _1 `9 @
. J$ X3 Y, d3 f8 Z/ z, _万万没想到,“胡涂医”胡医师竟然英年早逝,一个梦想破灭了,他带给我的思考是久久不能忘怀的。* G# W1 ^) j n j, K3 U
; d1 Y7 W' s" C# m
& J5 V" s% T" ^- [: |; P我求证了瑞士中医学院李一明校长,他一开始也不相信”胡涂医“会突然离世,但是看到我的信息,就与其家人通话,得知这是4月20日的事情,具体原因没告诉我。我也没有深问。/ K( }1 B, d- W- O- s' ?; m; e
. }2 b* b( U K: h
, \! R' F0 E- @我看着“胡涂医”近来与我的微信联系,的确是“了断”于2025年3月27日。( ?4 V9 ]+ S, g# \' K$ G2 t8 B3 @ P- W
我告诉他,我们在4月25-27日于衡水市举办“中俄第三届传统医学大会”,希望他能来参加会议。( {) q" f0 L- o2 Z
他回话说:“谢谢!我暂时无法回去”,后边是一串省略号,然后说:“预祝会议成功”,此后就没了消息。$ M# Q j V7 }0 u: R0 }: H1 }' P
会后我给他发的消息和资料,也就没了回音,他已经于会前的20日到了另一个世界,阴阳两界,那里没有微信联系!
: k' ]3 c! q8 I9 w6 x, ~我打算写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因此希望有人帮助我把有关资料整理出来。
4 B3 M, k" k4 a7 ^7 l0 E3 r2 _9 R* \! M" V- J. x
5 ~" V6 {( f: d4 s C# U我一直希望写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尽管十来年的交往有很多事可以回忆,但是不知道如何评价他的具体成就,我只能通过自己的一些感性认识,糊里糊涂地发一篇纪念文章《胡涂医不糊涂,糊涂的是近现代中医》。 j+ [! f6 c6 ?# l3 l( y K4 Y
文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就是胡医师自认为是“胡涂医”,但是他坚持的正是中医学传统的诊治方法,而且依靠“象数之学”治疗疾病,是《内经》所主导的“不以数,象之谓也”的发展:既用象,也用数,依靠一组数字,就能治疗很多难以奏效的疾病,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学术。
; `3 ?' c1 A5 l3 P6 N: ^% t- c2 z6 J
2 |4 v, _' M) `) B- E3 `0 z/ l5 u9 {' j9 P0 H& `) j
张女士想阅读胡涂医的博士论文,我告诉她:“糊涂医的博士毕业论文就是他的著作。”我需要回去找一下,因为当时是在去杭州开会的路上。# k. Q' ?$ @0 v1 S) ~
' J2 `; L0 {2 R6 r. Z$ g& ?/ h( k. d0 z, q1 C$ X) `8 Z' ^
我从杭州办完了有关事情,就去了广东罗浮山,参加“罗浮山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葛洪中医药文化节”,大会即将开幕,我曾经参与张容郡等策划的这个论坛;19日凌晨5点回到石家庄,20日在河北会堂廊坊厅为石家庄市中医优才讲座。当天下午到任丘市参加市中医院的扁鹊文化传承会议。
9 E* q# _7 F& ]% S5 a8 @& D23-25日“第三届京冀中医经方学术传承大会暨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分会2025年学术交流会”,在河北中医药大学召开,我也是主办方之一。直至今天,有些事情还没有完全弄彻底,只好略述大概,发一篇“糊涂纪念文章”,请大家批评指正。% s* @; n% u9 B3 U6 e4 E c
1 ?9 v* X, `% N+ i- A* j: E8 E! D+ z: U
) u l# Y z4 S5 o; e我说,“胡涂医不糊涂,糊涂的是近现代中医”,这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糊涂话。' v- d+ _# J* j1 Q- J. |8 z7 Y! w
自从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脏腑解剖作为评价中西医学的标准,中医药就走向了“失乐园”,信心不再,疗效日衰。
) [6 Q) E( i) I! ^9 _) D+ _中西医汇通,也是向西医的疾病名称看齐,结果不仅“汇而不通”,而且是“求同存异,丢了自己”。
7 k# o; E: ?* C6 \# G中医科学化的“城下之盟”,让中医牢固地坐在“不科学”的席位上,一坐就是一百多年。, `! S7 P/ F, f# v1 K4 o
疾病名称是西医的技术壁垒,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要求中医,中医就“不能发现疾病”,也“不能评价治疗效果”,也就变成了聋子和瞎子,这如何能“中西医并重”?8 ^! G' ^0 w% w! l) o! Q
1 D# t; p5 V% F# I7 j
$ j; X4 G2 g$ w/ b- S% b自立已不能,如何求卓然?
5 L! q0 X, R0 ]" e+ ^0 T化学分析、靶点用药,这是诺贝尔奖“青蒿素”的道路,中医药如果走这条道路,也就宣告了“所有的中药饮片基本属于垃圾”。2 u4 u) {. }, g5 ]6 K
“废医存药”、“废医验药”,之所以大行其道,就是“近现代中医糊涂”,不认识自身优势,盲目跟着西医(实验老鼠)跑。结果学术内涵不断萎缩。
& I0 F# c ^% @. u3 @一百多年的中医衰落,主要是“道的困惑”,或者是“有术无道”的结果,造成了“衰落难逃”。
' b$ p" \% q; q; s只有道术并重,才能逐渐复兴。因此说:# _+ t$ M6 x5 G5 T, f. A
5 y: J5 B0 S0 K3 c9 z M ?
0 U5 R& c% C+ I. H1 c r5 Z
《胡涂医不糊涂,糊涂的是近现代中医》。
1 m7 J0 c( f& C! f, q( B' B/ h4 L; ^1 H6 Q2 Z, o
2 L# c+ F/ T Z; T7 \" r+ o* _6 ?5 {
博士论文扉页题目: 道家哲学与易学思想在中医药上的应用 Leitung (Fachbereichsleitung oder Professor/in mit Promotionsrecht) 负责人(系主任或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教授) | 评价要素 | *Noten *评分成绩 | | | | | | | | | | | | | | 引文的规范性,学风的严谨性; 论文结构的逻辑性;文字表述的 准确性、流畅性 论文依据道家、易学原理,阐述中医特色,引文历史依据坚实,学风严谨,行文流畅,结论可信。 | |
+ Y! f; l" m' ?* a! }9 | |
V5 S q& V8 f0 \, d9 n& Z3 R |
1 z& I' j: f0 e9 m9 `% F s3 V | & Z; P0 H: |3 K4 c( R2 A3 X) c
| Gesamtbewertung: Gesamtnote auf einer prozentualen Skala 总体评价: 百分制总评成绩 本论文《道家哲学与易学思想在中医药上的应用》取材宏富,论述系统,是他《问道中医》《老子略说》《医易闲话》三本书的总概括,是多年研究的学术结晶。用中医原创思维,解决复杂临床问题,我很赞赏胡博士这种“传承自觉”的奋斗精神,他达到了中医博士的理论与临床水平,我乐意推荐其进行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博士学位。总评分为98分。 |
" g/ w1 }& L5 T' C. D | | ☐ Bestanden ohne Auflage 同意答辩 √ ☒ Bestanden mit Auflage 修改后直接答辩 ☒ Nicht bestanden 不同意答辩 | * Noten: A:100-95 ist summa cum laude; B: 94-85 ist magna cum laude; C: 84-75 ist cum laude; D: 74-60 ist rite; E:unter 60 ist nicht zu verteidigen * 评分成绩: A:98分,为优秀。 |
8 w) q# s4 ]7 ]3 G: g+ iKurze inhaltliche Würdigung 对论文的简要评价
8 o, |0 E6 m% C8 O. ]8 {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创新性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 义、论文创新点、学科知识的掌握、写作规范性和逻辑性等 |
2 b" a: W! N7 t# J5 l# C. j0 S; ?本论文《道家哲学与易学思想在中医药上的应用》取材宏富,论述系统,是他《问道中医》《老子略说》《医易闲话》三本书的总概括,是多年研究的学术结晶。本研究将道家哲学、易学与中医学术结合,对澄清中医发展道路的困惑,实现“回归中医”原创思维,走向中医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阐述,具有开创意义。论文后半部,用中医原创思维,指导解决复杂临床问题,在实践之中验证“理论自信”与“疗效自强”,可推广出去。 本研究有利于复兴中医学术,造福世界大众健康。 8 E" K$ j* E) B9 }$ v
| Unzulänglichkeiten und Anregungen für die Arbeit (Nennen Sie die Probleme und Schwächen der Arbeit und machen Sie Vorschläge zur Überarbeitung). 论文的不足之处和建议(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请提出修改建议) |
+ L/ r( V+ k4 K: h% P" J如今的世界是中医与西医并存,希望作者今后在阐述中医原创思维,解决复杂临床问题时,应该注意使用西医能够看懂、听懂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样有利于中西医的互相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
/ c7 O) @1 U! [ FVollständiger akad. Titel Vorname(n) Name(n) 博士委员会委员姓名和学术头衔学术衔头全称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 Unterschrift Mitglieder des Promotionskomitees 博士委员会委员签字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6204/wps4.png |
曹东义
+ v# q0 N! F A D
* o' G5 J6 |. Y( |/ U下面是中医博士周冉冉帮助我整理的我与胡涂医的 对话,供大家参考。# \3 v' H& {1 E; P: l! `
是糊涂,还是明白,各自心里有数。
9 g1 a2 D% s% u5 @7 [. ]) }4 k1 r
3 j2 q3 d, X, D9 }6 z4 y
【曹老师介绍】他是中国人,在复旦大学读的大学(我考上的是生物系,后来转学读了金融系。家师是隐士高人……),在美国读过书,哲学,金融,中医,三个博士学位了。 他说自己是李时珍的后人,他姓母亲的姓。 他的书在台湾和国内新华出版社出过,是象数医学诊病治病,也用中药。在瑞士种植了很多中药。 你的诊疗方法,主要是象数疗法,中医界很少有人这样做。 1 t9 q+ n7 t4 i0 M+ ~: p
- U9 m1 o. Z, X) E【胡医师自述】我本科在复旦读的,五岁开始被迫学习家传中医(若族谱没有吹牛,我是李时珍老爷子的第15代嫡孙,我父亲我大哥大姐等人都姓李,我们文革后出生的兄弟姐妹都跟奶奶姓胡,其中原因,您懂的……),我的中药治病的功力似乎已达到《黄帝内经》所说的“一剂知,二剂已”,包括很多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见面再跟您汇报 按照族谱上记载,我们家先祖是李时珍老爷子的三儿子李建方先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882年)从蕲州(今天的蕲春)要去四川,路上被恶人追逐,于是一路往东南,一直往东南,到了岭南韶州(今天的广东韶关),在一个叫曲江的地方养伤时认识了一位潮汕方姓商人一家,觉得有缘,于是跟随他们一路往东,到了粤东(今天广东潮州),娶了方家的女人后就一直居住下来。其后代也就绵延至今天至我们这一辈是第15代(亦即李时珍老祖的第16代)。其中的佼佼者是香港首富李嘉诚叔叔…… 我开的中药方子也是一般一两剂药就见效甚至完治的……包括那些西医束手无策的问题……
% m% y& J) D- O【胡医师出版图书】 [1] 胡涂医. 医易闲话[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11. [2] 胡涂医. 等一朵莲开[M]. 青岛:青岛出版社,2016.09. [3]胡涂医. 问道中医[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24.10.
) n# R( a! T4 W5 [' L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6204/wps1.jp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6204/wps2.jpg
- D4 }9 c0 i4 j4 I
% D: M- z3 l7 a# Q$ a3 C% j2 q2 q2 e
1 |4 G4 ~& j* B: r! y+ m6 s2 \2 R- C
【胡医师中医博士毕业】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6204/wps3.jpg 《问道中医》之胡医师序言:……吾幼体弱,研医家之秘传宝典,修明师之医道妙法,薄有所得。每感正统医道,医中有道,道中有医,实可感而遂通,无有可言说者。人人皆可自成良医,何须他人饶舌?故有亲朋问医求药,常言不懂药理,无法予药。盖因万物皆可疾,万物皆可医,应病予药,恰如以手指月,挂一漏万,医道学人所弗为也。…… 《医易闲话》之胡医师序言:古之善为医者,必通大易之理。故大唐药王孙思邈真人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历代明道之大医,无不深谙大易之理,而深于《易》者,常精于医。概因医易同源,医易同根也。 造化有消息盈亏,故有范围之道。人身有虚实顺逆,故须调剂之宜。其理是一非二。斯理也,至简又至易,不外阴阳二字而已。包牺氏画之成先天八卦,文王拘而演之,夫子赞而翼之。黄帝问道于岐伯成《黄帝内经》,越人难而训之成《难经》,后世医易之书,汗牛充栋焉。然经书虽众,其理无二也。 知易理无外阴阳,而《内经》《难经》诸多经典,复不外阴阳。大易之理一明,自可明了天地,知乎日月,曲通万物。《内经》《难经》诸经明,自可节宣化机,调燮札瘥疵而登身心自由之彼岸。 固有其医易本同根同源,至简至易。若从内容及应用方法观之,不同之处,然若深入信解行之,则无不指向大易之理:简易、不易及变易背后之大道! 若论药方之简易,莫如象数配方之极简易行。学医者须谨记师古而不泥古,上古之象数真传,恰如今日数码时代之Wi-Fi密码,由是可通人体与宇宙之能量连接。若论中药之药方,医家有训曰:“方过十二三,此方不要沾。”又如《黄帝内经》云:“一剂知,二剂已。”如此用数、用药,方乃医家之真传! 若知医而不知《易》者,易拘经方之学而成一隅之见,举凡开方,总超十二三甚或数十味药,更不可能是一剂知二剂已,此乃以小道视医,不明大道至简至易所致也。彼以卜筮视《易》者,尤误以为医易大相径庭者,亦蠡测之识,窥豹之观也,医家传人,羞于语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