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广: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6-08-08|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1741 |原作者: 陈其广|来自: 燕赵中医网

中医药问题争议很大,不但在医药界业内有争议,社会各界中也有很大争议。在此,我作为中医药业界的圈外人士,就近10年来,我所关注和了解的中医药行业情况,阐述一些想法和观点,供大家参考。

  中医药问题争议很大,不但在医药界业内有争议,社会各界中也有很大争议。在此,我作为中医药业界的圈外人士,就近10年来,我所关注和了解的中医药行业情况,阐述一些想法和观点,供大家参考。
  首先,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医药形势出现明显好转。在这个好转过程中,有一些主要的行为主体,如党中央和国务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任领导班子、中医药业界有识之士和关心热爱中医药的社会各界,这四个行为主体都有所作为,才促成了中医药大好局面的出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此同时,中医药领域有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的关键问题,尤其是一些跨领域、跨时代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新形势下,还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个别的还比较严重。
  2007年我接受交办任务,开始从事中医药国情调研,现在汇报一下我们中医药国情调研工作的主要立足点和一些基本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组长陈其广作主旨报告


  中医药国情调研主要基点和发现
  中医药国情调研,关键要把握三个问题:立场、重点和方法问题。
  就立场问题而言,我们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国家级机构,立场就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整体和长远利益,这个我们和业界是有区别的。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我们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应该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三,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我们这几年国情调研的主要关注问题是以下三个:第一,中医药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何在?第二,中医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关键问题和产生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第三,解决现存问题和实现未来发展方向切实可行的法规措施有哪些。
  很多人对我们的工作有误解,其实医理医术我彻底不懂。我们关注的侧重点只是:中医药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医药的管理体制、中医药机构的运行机制和中医药问题的决策改进建议。调研组采取的认识方法和分析方法主要是把中医药问题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来认识,复杂系统的定义钱学森同志已经有了明确的界定。从空间上来讲,我们强调整体、关联、互动;从时间上来讲,我们着眼于历史,现实,同时着眼于未来。
  2007年到2015年间,我们对中医药相关的产业、行业,各个领域都有所接触。通过这几年的调研,我们归纳了中医药16个领域问题:1、“扶持和促进”政策的原因与终极目标;2、发展战略与综合配套改革;3、管理体制、运行机制;4、人才教育培养;5、中西医药关系; 6、医改与中医药;7、中药资源与产业;8、民间中医药;9、科研与科普;10、知识权益保护; 11、养生保健;12、民族医药;13、文化建设; 14、海外发展;15、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16、其他领域内的应用。
  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构成的必要认识基础
  认可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构成,要有一个必要的认识基础,我们主要是从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决策的角度来谈。
  首先,国情调研组对中医药做了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决策角度下的定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用数千年的时间和亿万人的生命实践不断发现、创造、检验和完善所形成的,以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体自身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得人类能够与其所生存的周边事物和环境有序、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关于如何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质和表象,把握整体和局部的相互关系,协调运用外部力量和自身力量来养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明显有别于西方近现代医药的,一个原创的、独立的、完整的医药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体系。中医药是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系和国民健康保障体系的基石。中医药不但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才能的结晶,在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科技中历史最悠久、系统最完善、应用最普及,而且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自主原始创新,造福人类最具潜力和前景的主要领域。
  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构成的必要认识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对中医药学的基本性质和关键评价侧重点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现在医药界尤其是科研部门进入了一个误区,把医药问题首先归纳为一个用现代科学能不能讲清楚的问题。医药学是应用科学,应用科学的检验标准首先是效果,是社会实践的效果。对医药来讲,就是疗效。患者找医生首先并不是看他是否能说会道,关键的问题是他能不能把我的病治好。如果你又能说又能治,最好。如果你不能说,只能治,也好。但是你只能说不能治,不好。所以,国家必须重视民间中医的问题,因为民间中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能治不能说。从远古到现在,历史已经表明中医药可以完成民族生存繁衍和防病治病的需要这两个任务。当代中国实践同样已经证明了中医药的成效。三个典型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与西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对比,中医药治疗SARS与纯西药方法治疗SARS的对比,以及中医药治疗甲流和纯西医药治疗甲流的对比等等。现在很多人讲,中医药必须现代化,但是,首先要说清楚“中医药为什么要现代化”,这个问题是认识和实践的出发点。在我看来,如果中医药不能防治现代疾病,那么它一定要现代化,因为不现代化就没有生存空间了。但是如果传统中医药还能够防治现代疾病,为什么还要现代化?这个问题就决定了现代化的方向问题,需要现代化,但是方向在哪,互相之间有很密切的关联。
  认清中医药本质属性和其与西医药的区别才能理解其战略特性与价值
  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两个不同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体系的哲学解释。哲学上的解释,主要可以从宇宙观、世界观、自然观,对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质的认识来进行。由于这两个医药体系认识的不同,导致医药作用方向与方法的区别。中医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整体论、生成论、关注功能,调和哲学:和谐共生、养护平衡;西医药:人需胜天、人定胜天、还原论、构成论、关注物质,斗争哲学:努力找病、除恶务尽。
  中西医结合这个概念是不够清晰的,因为联合、混合、配合和融合、溶合都是结合。 “结合”一词本身就有很多含义,所以提倡中西医结合,一定要讲清楚到底是什么结合,到底是配合,联合,混合还是融合?笼统地讲中西医结合,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从统计学来解释,为什么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这是我个人的学术见解,我对此拥有知识产权。
  从统计学上来讲,有一种理论叫小样本理论,有一种理论叫大样本理论,小样本理论和大样本理论之所以存在,因为小样本理论涉及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伦理道德的限制,吸烟容易引起肺癌,但是却不能用现代医学实验的方法,让人去吸烟,和对照组会不会更容易产生肺癌,这样是不人道的。另外一些原因,就是做不了大样本实验。为什么我认为中医药适用定性为小样本理论,首先它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而农业文明又有几个关键因素,一个是高度重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认为人与自然是密切联系的,这就是要“因时因地”。此外,中医药强调和关注人的个体差异,这就是要“因人”,强调个性差异,就会认为实验用的大量样本相互之间的可比性是有问题的,这是小样本理论的存在基础。第二 ,它偏重整体的系统思维。第三,更重要的是它侧重的是时间检验的效果。按统计学的讲法,它是关注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的分析。虽然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检验出来的,具有规律性,但因为它认为人的个体差异很重要,强调个体差异,就会认为样本之间的可比性是有问题的。大样本理论是一种工业文明的产物。强调和关注的更多是一种共性,所以工业文明是以标准化、规模化、系列化作为特点的,基础就在于对共性的关注,这就不同于个性关注,另外工业文明比较侧重于线性思维方法。
  现代科学、现代医学,近期才开始接受系统论的观念,以前对整体的关注很少,关注的多是局部。另外,大样本理论更加侧重空间理念,强调空间的检验,样本量要大,对照组别要多。这就是为什么西药可以用动物实验,三期临床,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西药发明二三百年以来, 80%左右都被淘汰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除了耐药性以外,还有在有限时期的实验中未能发现的种种毒副作用。比如伟哥,达菲。达菲的致幻性在国内没有任何宣传,但在国际上,明确讲了,达菲对青少年可能有致幻作用。这种作用在试验阶段并不一定能被发现。FDA批准一个药物平均大约12年左右,这也说明,不太重视时间的检验,重视的是短时期内的空间检验,对照群体之间的检验,而中医经过几千年长时间的积累检验。
  我认为,没有考虑中西医药区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设定,尤其是利益分配机制的设定,是导致中医药近代以来出现衰落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当代。为什么我们的中医机构和中医会西化,这是一个重要原因。患者进入医院后,一般叫做诊疗,“诊”和“疗”是两个阶段。实际上,包括现在西方医学的很多有识之士提出应当是三阶段,诊,断,治。诊的阶段现代医药采取的是标准化细分还原的方法,传统医药采取的是个性化、整体综合的方法。现代医药主要依靠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和工具,在这个过程中,物耗能耗和高科技特点非常明显。国家物价部门看见了物质损耗,能源损耗,就认为收费是应该的。而中医的三个指头,仅仅被他们看成是一种体能损耗。中医的四诊和八纲辨证是诊断合一的,诊的过程就是断的过程,在这个诊断过程中,物耗能耗不明显。所以中医的诊断,都在挂号费里。
  例如北京永安堂的案子,判罚的重要原因就是接诊的大夫没有在药方上写四诊结果,只有方子没有诊断结论。如果中医不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检查仪器,把望闻问切四诊结果写在诊断书上,应该也可以作为收取诊断费用的依据,这在制度上是可以改进的。我认为现代医学的诊查手段不是医学手段,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手段,只有在“断”的过程才是医学知识的运用,而现代西医学运用的是医药学经验的程式化判断。到治的阶段,差别更明显,现代医药用的是现代化大工业的产品、药物及器械介入的手术,物耗、能耗、高科技也都很清楚,我们的中医中药,尤其是中药,包括非药物疗法,就被认为是农副产品、小手工艺,国家物价管理部门认为两者根本不在同一层面。还有,现代医药从业群体由于标准通用,而且人数远超中医,从经济学来讲,他们的要价能力就强于中医。
  有批评者认为,中医药不可能重复验证,这是因为他看的时间太短,中医药经过了5000年的验证,谁也不能否认这一点。中医药的哲学基点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最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繁衍。很多业界人士反对讲中医药是文化,他们认为讲中医药文化低人一等,这个概念很要不得,要用广义的文化概念来理解中医药文化。
  国内中医药界有一种自卑心理,要得到外国、外界声音的认可才能认可自己。实际上,美国FDA很明确的讲,传统医学(完整医药体系)是和现代医学(对抗医学)平行地或独立地演变的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对中西药的区别认识在国际上是一种国际共识,许多国家对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进行分业区别管理的立法的理念,其源头于此。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包括我们的邻国,对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都采取了分业管理的办法,因为他们认识到这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认识到为民众提供安全可靠、有效的、有质量水平保障的医药服务是国家的责任。
  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构成,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一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讲,第二是从民众的角度来讲。
  宪法规定和党、国家的大政方针就是必要性。现实的难点就是医药卫生保障体系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国家的人均医药费用是美国的1/30甚至1/40。在研究工作中我发现一个困难,卫生部门没有披露历年的人均医药费用数据,我看到新华社有一篇文章披露了一份数据,医药费用的增长幅度已明显超过了GDP的增长幅度,现在有些地区医保资金已经出现缺口,主要是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多数地区职工医保将在2020年出现缺口。
  第二个难点就是现代疾病的高发。社科院的同志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问题,必须把这个问题提高到国家和民族的层面上,提到国家政策的高度来认识,靠中医药界自己,不可能解决,最后要实现独具中国特色的技术成熟、疗效明显,同时费用又相对低的医疗卫生模式。我认为决策管理有一个基本思路的问题,合理的,预见性的,超前的,战略性的,应该是从技术路线出发往下延伸,技术路线要考虑有效可靠安全,技术路线决定经济成本,经济成本是决定社会制度能不能稳定持续下去的前提条件。医药经费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证明我们的经济成本不可能长期负担,主要就是我们选择了错误的技术路线:把西医西药看得太重,设备检查看得太重,外科手术用得太多了。
  中医药战略特性价值及促进中医药发展的部分政策建议
  现在中医药管理人员包括中医药界的一些专家有点不居安思危,我是一个比较居安思危的人,我提三个问题,中医药服务的实际占比到底有多少?中药质量问题是不是只影响中药中医?中药材到底有多大比率是在当中药用?所谓的有效成分提取,这是我国中药材价格不断上涨的一个根本原因,我认为夸大的中药材需求,造成中药材价格上升。
  第一个问题,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要达到什么目标:健康,自主,可持续。医药领域有一个特殊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的机会成本很大,患者因为担心机会成本损失,才造成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八个转变发展是世界卫生组织很早就提出的,20年过去了,发达国家没有响应,我们国家也没有很好的响应。因为这个转变面临着重大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利益分配结构的调整,我们很难下决心去实行这个转变,但是这个转变在未来医学上是一定要实现的,因为现在的医药模式不可持续。
  经济战略,我们国家的医药市场,95% 西药没有知识产权,医疗器械70% 没有知识产权,尖端仪器基本上是进口的,我们讲“科学无国界利益有主体”,科学背后是利益问题。西方国家不会让我们的中医药成为他们的主流医药,这是我反对把中医药国际化强调得那么厉害的主要原因,我赞成有关领导提出的“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说法,而不是国际化,我们的本职工作首先是服务好中国的13亿人。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鲜花
关闭
×

0人已赞赏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