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2018-12-24| 发布者: zhzh813| 查看: 936 |原作者: 白世淼|来自: 燕赵中医

  白世淼,主任医师 教授 医学硕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中医院眼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眼科专业委员 ...

  一、糖尿病概要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表现: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②糖尿病性肾病 ③糖尿病足④糖尿病神经病变。
  2010年统计结果糖尿病患病率为11.6%,2010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男性为12.1%,女性为11.0%;城市居民患病率为14.3%,农村居民为10.3%。
  二、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眼外肌麻痹
  ·结膜微血管瘤,出血
  ·角膜变性,知觉减退
  ·虹膜睫状体炎
  ·虹膜新生血管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白内障
  ·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病
  ·屈光改变   暂时性近视、屈光性近视
  三、基本机制
  ·血管损害    渗透性增高、管腔闭塞
  ·神经损害    感觉、远动、植物神经
  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45%~58%;小于等于5年发生率约38%~39%;五年至10年发生率约50%~56%;大于10年发生率约69%~90%
  五、影响糖网病进程的因素
  (1)患糖尿病时间的长短
  (2)血糖控制的如何
  (3)肥胖、吸烟,高血脂和高血压可加重DRP
  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改变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增厚
  (2)周细胞丧失
  (3)血-视网膜屏障功能损害…细胞外水肿
  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所见
  (1)视网膜微血管瘤
  (2)视网膜出血、渗出
  (3)毛细血管闭塞
  (4)视网膜新生血管
  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
  Ⅰ期  微血管瘤或并有小出血点
  Ⅱ期  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Ⅲ期  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Ⅳ期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积血
  Ⅴ期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膜增生
  Ⅵ期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并发现视网膜脱离
  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原因
  (1)黄斑水肿
  临床明显的黄斑水肿:黄斑中心凹500微米范围内视网膜增厚;硬性渗出,并且邻近视网膜有增厚;视网膜增厚范围≥1PD,其任意部分在距中心1PD范围内。
  一般由血-视网膜屏障功能损害;毛细血管闭塞; Henle纤维层;玻璃体后皮质牵拉引起
  (2)玻璃体积血
  一般由视盘和视网膜新生血管;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
  (3)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1.早期
  (1)饮食和药物控制血糖
  (2)生活指导  肥胖、妊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肾病
  (3)改善血-视网膜屏障功能
  (4)防治微血栓
  十一、中医药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的主要病机是阴虚内热,病程日久,可以导致气阴两虚,病久入络,络脉瘀阻则成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理机转。
  治疗:我们采用养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大法,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创制了糖网Ⅰ号、糖网2号。
  中药对防治糖网病效果显著。有效提高视力,改善症状,促进眼底出血吸收,防止糖网病的进一步发展。
  1.芪明颗粒现代药理研究
  (1)葛根-- 降血糖、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
  (2)地黄-- 降血糖、抗氧化;
  (3)枸杞子--降血糖、抗氧化、改善视力;
  (4)蒲黄-- 活血止血双向调节作用、降血压;
  (5)水蛭-- 抗微血栓形成、降血脂;
  (6)茺蔚子--抗微血栓形成;
  (7)决明子--降血压、降血脂。
  促进周细胞生长,抑制基底膜增厚,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多元醇通路的异常活跃、抑制VEGF的生成和释放、抗氧化作用。
  虚瘀夹杂是消渴络病的共同病机:中医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中医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统称为“消渴络病”; 糖网及其他糖尿病眼病属“消渴目病”范畴;糖尿病肾病为“消渴肾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为“消渴痹证”;消渴络病:气阴两虚为本病,消渴日久导致肝肾不足,久虚致脉络瘀阻;
  十二、随访与检查
  (1)12岁以下、糖尿病史≤5年,每年常规眼底检查
  (2)5-10病史  每6个月常规眼底检查
  (3)视力下降、硬性渗出、点片状出血者造影
  (4)PRP术后 3个月  复查造影
  十三、玻璃体切除术指征
  (1)玻璃体积血
  (2)PRP术后复发性玻璃体积血
  (3)Ⅴ、Ⅵ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牵拉性黄斑移位
  眼科医生的建议:
  (1)积极控制血糖,定期检查眼底。(根据病情至少每3-6个月检查一次)
  (2)早期干预,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3)相信科学,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需要长期乃至终身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鲜花
关闭
×

0人已赞赏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