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期]成人推拿与保健

2018-04-24| 发布者: zhzh813| 查看: 2080 |原作者: 王智|来自: 燕赵中医网

推拿学古称“按摩”、“按跷”、“乔摩”、“案杌”等。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包括手法治疗和**训练。

  一、认识推拿
  推拿学古称“按摩”、“按跷”、“乔摩”、“案杌”等。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包括手法治疗和**训练。
  手法治疗:医者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或借助一定的器具,按特定技巧和规范化动作在受术者体表操作,以达防病治病目的的称手法治疗。
  **训练:医者根据推拿临床的需要,对受术者进行**训练,以巩固、延伸临床疗效的称**训练。
  **时期,祖国医学遭到严重摧残。所以,推拿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间存在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推拿临床、教学、科研都呈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在临床研究方面、试验研究方面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和可喜的进展。
  二、推拿的分类
  1、根据治疗病种分类:整骨推拿、小儿推拿、眼科推拿、急救推拿。
  2、根据推拿手法特点分类:一指禅推拿、内功推拿、点穴推拿、气功推拿等。
  三、推拿的禁忌症及适应症
  1、适应症包括:
  (1)骨伤科疾病:各种筋伤、扭挫伤、脱位等病症。如颈椎病、落枕、前斜角肌综合征、胸腰椎后关节紊乱、胸胁屏伤、胸肋软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轻度腰椎滑脱症、第三腰锥横突综合症、退行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紊乱症、臀中肌损伤、梨状肌综合征、尾骨挫伤、下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桡尺远端关节分离症、髋关节脱位、骨折后遗症、肩关节扭挫伤、肘关节扭挫伤、腕关节扭挫伤、半月板损伤、脂肪垫劳损、侧副韧带损伤、踝关节扭伤、跟腱损伤、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肱骨头外上踝炎、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症、指部腱鞘炎等。
  (2)内科疾病:感冒、头痛、肺气肿、哮喘、胃脘痛、胃下垂、胆绞痛、呃逆、便秘、腹泻、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眩晕、失眠、冠心病、糖尿病、尿潴留、昏厥、禁用词语等。
  (3)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乳癖、子宫脱垂、产后缺乳、妇女绝经期综合症、产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等。
  (4)儿科疾病:脑性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肌性斜颈、臂丛神经损伤、桡骨小头半脱位、发热、咳嗽、顿咳、百日咳、惊风、泄泻、呕吐、疳积、佝偻病、夜啼、遗尿、斜视、脱肛、鹅口疮等。
  (5)五官科疾病:近视、视神经萎缩、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耳鸣、耳聋等。
  (6)外科疾病:乳痈初期、褥疮及术后肠黏连等。
  2、禁忌症
  (1)皮肤损伤:各种皮肤损害症,包括外伤和皮肤病
  (2)出血性病症:各种出血性疾病,包括有出血现象、出血趋势以及施术后极有可能引发出血的各种病症;有血液病的患者,均属推拿治疗禁忌之列。
  (3)传染性病症:烈性传染病属推拿治疗禁忌;一般传染病原则上均不宜实施推拿,特别是病症的病变局部;隐匿性的传染病要特别重视,诸如各种结核病、肝炎、白喉等。
  (4)感染性病症:种脓肿、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等属推拿治疗禁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感染轻微的患者,推拿治疗有加重感染感染的趋势,要谨慎施用和不用。
  (5)某些急腹症:如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
  (6)某些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肝病、恶性肿瘤、脓毒血症等 。
  (7)肿瘤:任何有加速肿瘤细胞扩散的推拿治疗均属推拿治疗禁忌 。
  (8)急性损伤:急性的外伤和神经损伤。
  (8)病症波动:对某些病症的不稳定期,应禁用或慎用推拿治疗。
  (9)妇女妊娠期月经期:腰骶部和腹部禁做推拿治疗;也不宜在四肢感应较强的穴位处取强刺激手法;其他部位确需要手法治疗,也应以轻柔手法为宜,以免出现流产和出血过多。
  (10)不能安静的精神病、年老体弱、久病体虚、过饥过饱、醉酒者、不宜推拿。
  3、推拿的注意事项:
  (1)推拿医师要掌握熟练的手法技能,并且掌握有关中、西医学知识,从而做到诊断明确,操作得当。
  (2)操作过程中要认真,严肃,注意力集中,随时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3)要经常修剪指甲,不戴装饰品,以免操作时伤及患者的皮肤。
  (4)治疗室要光线充足,通风保暖。
  (5)除少数直接接触皮肤的手法(如擦发、推法等)外,治疗时要用按摩巾覆盖治疗部位。小儿推拿要使用介质,以保护皮肤。
  (6)对于过饱、酒后、暴怒后及大量运动后的患者,一般不予立即施以推拿治疗。
  四、常用保健穴位及推拿手法
  (1)太阳
  【定位】两眉外端的后方凹陷处。又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桡侧自太阳穴向耳后方推,称推太阳(推太阴太阳)。用中指端揉该穴,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为补,向耳方向为泻。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应用】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若外感头痛属实者用泻法;内伤头痛属虚者用补法。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
  (2)乳旁
  【定位】乳外旁开1.2寸。
  【操作】中指端揉,称揉乳旁。20~50次。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应用】主要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临床上多与揉乳根合用,以食、中两指同时操作,以加强其疗效。
  (3)脾  经
  【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指根成一线。
  【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应用】补脾经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清脾经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小儿脾胃薄弱, 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隐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
  (4)肝  经
  【定位】食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自指尖向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肝经;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100~500次。
  【作用】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应用】清肝经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
  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宜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5)心  经
  【定位】中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自指尖向中指掌面末节指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心经。自中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作用】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应用】清心经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合用。
  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晴等症,常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6)肺  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自指尖向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100~500次。
  【作用】补肺益气,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应用】补肺经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证。清肺经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证。
  (7)肾经
  【定位】小指尖至掌根尺侧边缘成一直线。
  【操作】自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为推肾经。100~500次。
  【作用】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下焦湿热。
  【应用】补肺经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
  清肾经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用小肠经代之。
  (8)胃  经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操作】自拇指掌面横纹向拇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胃经;反之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100~500次。
  【作用】健脾胃,助运化;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咳。
  【应用】清胃经多与清脾经、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等合用,治疗脾胃湿热,或胃气不和所引起的上逆呕恶等症;若胃肠湿热、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呆,多与清大肠、推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等合用。
  补胃经多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纳呆腹胀等。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1

鲜花
关闭
×

1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1 人)

  • 鲜花

    匿名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