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睡”字折射出中医药治疗睡眠不足的著名方剂

2017-06-12|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1660 |原作者: 王群海|来自: 燕赵中医网

古时的“睡”字,不作“睡觉”讲。《说文》释曰:“睡,坐寐。”就是坐着打瞌睡。“目”从上向下才是“垂”,躺着就不是“睡”,是闭是关是合了。

  古时的“睡”字,不作“睡觉”讲。《说文》释曰:“睡,坐寐。”就是坐着打瞌睡。“目”从上向下才是“垂”,躺着就不是“睡”,是闭是关是合了。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此处的“睡”就是“坐寐”——打瞌睡。如果理解为秦孝公时时躺下睡大觉,不仅语法上讲不通,情理上也说不过去。
  《战国策·秦策》说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欲睡”的“睡”也是打瞌睡,不然也就讲不通。
  “睡”是“坐寐”,那么古代表示“睡觉”的字又是哪些呢?
  《说文》又说:“寐,卧也。”“寝,卧也。”说明“寐”和“寝”才是“睡觉”的意思。《诗·卫风·氓》中“夙兴夜寐”至今仍在使用。《诗·邶风·柏舟》的“耿耿不寐”,《国语·晋语》的“归寝不寐”以及我们现在说的“梦寐以求”等都是这个意思。至于“寝”字,古籍上也是数不胜数。《论语·公冶长》中的“宰予昼寝”,《论语·乡党》中的“食不语,寝不言”,还有《战国策·齐策》里的“暮寝而思之”。
  除此以外,古代指“睡觉”的词还有“眠”“卧”等等。《后汉书·第五伦传》记载:“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论衡·订鬼》说:“暮卧则梦闻。”“眠”字至今还与“睡”字并用,“卧”字也有“卧铺”“卧室”相袭。
  “睡”字从“打盹”转化为“睡觉”,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到了唐朝,“睡觉”已开始普遍使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有诗为证:“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白居易《长恨歌》也有“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之句。
  “睡觉”“睡眠”等词汇的出现,并没有让“寐”“寝”“眠”“卧”等字消失,如今的很多词语中还是沿袭了古代的用法,比如我们现在把睡觉的地方称作“寝室”“卧室”,有谁听说会把它称作“睡室”的了?也许,这个“睡”字拉得更长些,或叫“干啥吆喝啥”的缘故。由此,折射出一个中医药的著名方剂,继续祥加叙述,请接着往下看过来。
  中药方剂 :枣仁安神汤。(药物组成:炒酸枣仁35克、丹参18克、醋五味子18克)。
  1.功能主治----养血安神。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烦、头晕;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2.方剂解析----本方重用酸枣仁,其性味甘平,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为君药。丹参入心、肝经,可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为臣药。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为佐药。三味药联合运用,共凑养血安神强大功效。
  3. 临床应用:
  (1).不寐----因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致,症见失眠多梦,健忘,气短懒言,记忆力减退,头晕,面色少华,舌淡红,苔薄,脉细弱;睡眠障碍,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2).心悸----因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致,症见心悸不宁,气短懒言,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面色少华,舌淡红,苔薄,脉细弱;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
  4.药理作用----本品具有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温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5.注意事项: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孕妇慎用。
  (3).胃酸过多者慎用
  (4).不宜服用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品。
  6.用法用量----煎煮后,每日一剂,连服半月为一个疗程;重患者,可继续两个疗程的医治,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1

鲜花
关闭
×

1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1 人)

  • 鲜花

    匿名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