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9-12 20:09:53 | 阅读全部
曹东义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预告:+ _  i, m! L4 Y# H1 d

1 M" }  `" X. P2 V本周三晚上(2019年9月1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刘敬章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曹东义书稿《邓老热病研究》的第十五讲《细论温病的辨证体系》之“中医向世界贡献了免疫技术”。邓老介绍说:“中医对于传染病的辨证与治疗,过去有两大学派,伤寒派与温病派。”伤寒学派以汉代张仲景为宗师,以《伤寒论》为典范。但是宋、元以后,由于都市人口密集,水陆交通频繁,并且远洋业也日渐发达,为传染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而且传染病的种类续有增加,这就使医家感到运用伤寒经方治病,有时候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于是便有了温病学派的萌芽。到了明清时期,经过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的探索研究,温病学说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因而形成了温病学派。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传染病的防治,中医界尽管有很丰富的思想和技术,但是可以被世界接受,并且已经产生了贡献的方面,就是向世界贡献了免疫思想和切实可用的免疫技术。
1 B+ u  }  A' R) i4 h, v
" |8 p, r! {) e8 R% [% U  S' O
. I6 M& a5 P. l" I- z让我们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rbyj
- O: b: ^" b6 k4 V$ A+ c7 w曹东义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祝贺:
7 H% b. y+ B/ ?, }+ ]* d4 P5 }8 ]! h$ R0 a
刘敬章讲述曹东义书稿《邓老热病研究》成功!
& n0 Z, E2 Z1 _% j& C/ w- u& n
  S& N: h* ~( p4 m# W, L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细论温病的辨证体系》之“中医向世界贡献了免疫技术”。; N# y5 B2 h; z2 d+ m
邓老说:“中医对于传染病的辨证与治疗,过去有两大学派,伤寒派与温病派。”
  C& q: o2 h) y1 E1 L6 ?这是我们中医内部的学术派别,他们的见解虽然不同,但是都属于遵循中医理论指导的学术体系。6 c% O% c8 b9 U/ w) \

0 ?" q, i4 t- ^6 w9 q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传染病的防治,西方擅长杀菌和隔离,是“尽量不接触患者”,消灭病原菌,切断“传播途径”的策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发明“痘苗免疫”的技术。
6 A0 ^* r9 S* {( u9 D' E  t5 {0 M& a6 Z, [  s4 l# |4 l6 R
中医界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善于“化毒为药”,因此,有这样的指导思想,才能有“痘苗免疫技术”的发明。医疗技术的进步,不是缘木求鱼,一定是循序渐进。/ N* d/ w% G4 j0 q
中医发明了免疫技术,从土耳其传到英国70多年,才改良为牛痘,后来又过了几十年,才有了其他疫苗技术,基本控制住了各种常见传染病的大流行。8 ]7 C/ `; K0 q3 A9 I
传染病被控制之后,心脑血管病,癌症等方面,现在大量借鉴免疫思想和切实可用的免疫技术。; w7 S4 I, V( J" F7 e, _

9 _/ ]7 C- z4 f: q/ o我们一起,不要忘了是中医“原创了免疫思想和技术”,不是西医发明的,西医是引进和再创新,就和四大发明一样在西方被广泛应用,但是,我们没有申请“专利”,是“普济天下”的大爱。
5 v) y5 [, `$ b6 u3 B. F# l中医还有很多原创的思想和技术,有的正在发生变化,比如针灸的“干针”,想去中国化,去中医化。% u- _6 |1 H( t6 ]" J" R3 R9 M
有的还在“申遗”,变成了别人的东西。
4 t/ p" W4 t7 g3 ~% l
  z8 h* j8 x* ?+ H7 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9-13 06:50:55 | 阅读全部
         曹东义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预告:
" o/ v# x! {+ X4 a. H, M
- _( a9 [# U+ T; p  N        本周四(9月12日20: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课程《中医名家临证经验专题选讲》。4 D7 ?! e) v9 i6 ?5 t1 j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一讲《赵振兴临床三论浅谈》,赵振兴老师从医40多年,临床实践丰富,临证独具特色的“情志论、身心论、玄府论”指导实践意义重大,深入学习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 W- M% {* C$ z0 z3 `* c9 m6 X; C9 Z1 R7 P" Z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mjbz
/ _9 v6 k2 }; `) F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述《中医名家临证经验专题选讲》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第一讲《赵振兴临床三论浅谈》。
; b7 v+ w/ b4 v0 |
2 H7 }" h2 \! ?( \* A( A4 A: o河北省著名医家赵振兴先生从医40多年,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工作多年,与各位老中医有过很深地交流,深受前辈喜爱,得不传之密。慈眉善目,深得人心,颇有独一无二的传承阅历。
" l* U$ s9 D/ ?3 D' S; q7 q+ L6 y+ E6 J9 Q+ B( x; B6 f
他刻苦学习,读书破万卷,临床实践丰富。9 }+ f5 J# ^* @' b0 c4 B. h
, K7 j, h6 W0 z! |2 M
他在临证之中,善于开启患者的心智,良言善语,独具特色的“情志论、身心论、玄府论”指导实践意义重大,深入学习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大医风范,慈悲心怀,高妙医术,绝非浅尝者所能望其项背,值得很多杏林同道学习。
) C8 T+ i5 p0 K. e
9 l% y% \0 i( k+ ]6 c# L( _       曹东义从俄罗斯开会归来,在北京祝贺讲座成功! . t9 f8 m5 ]+ U5 A
: K! ^& w  ^3 V
2 I! U* R- M* u# {4 o/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9-13 18:47:46 | 阅读全部
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本周五晚上(2019年9月13日)由黄小平为大家讲述《邓铁涛传》---国医大师邓铁涛访谈录。: P) @* N9 K2 H" m
本书由邓老的徒弟曹东义教授整理编辑。
& E% e& n! ^3 G本周五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第22节: 香山科学会议阐发中医战略。第二部分
( @/ w) g* R' l* D; P. Z香山科学会议是国家研究、制定基础科技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在这个会议上讨论中医问题,关系到中医未来的研究方向。邓老以“为中医发展架设高速路”题目,做了主题发言与评述,赢得大家高度赞誉。
: [* ?1 E$ U/ B) h0 n大会的第二个主题报告,是由邓铁涛先生谈的《就中医发展战略的几点意见》。! U; U6 }& C' {' Q- F- x
邓铁涛先生首先谈了中医是什么医学?他说,有人说中医的阴阳五行是玄之又玄。很感谢他,没有给中医戴上伪科学的帽子。. _. \0 W; n2 K0 w5 g
邓老说:什么是中医学?按中央新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医学是以人为本的医学。中医的两个格言:仁心、仁术,这是中医学的灵魂。4 Y& w$ l0 [+ e+ o
邓铁涛先生说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中西医结合和发展中医的问题。他说,过去曾经把中西医结合叫做“唯一道路”,不正确。我们学校曾经有一个学生,我不怕家丑外扬,他说“不要像老中医那样顽固不化”。我们不反对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为发展世界医学,而非专指发展中医。西医们要用一点时间学点中医,那就会功德无量,造福人类。邓老谈论中医西医结合,与很多人不同,观点鲜明而具有远见卓识。6 c7 {, w( w) F
邓老说,如何发展中医?他提出来几点看法:第一、要走自己的路。
. S$ L& X1 _% H- ?第二、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辨证唯物观去发展中医。% P$ A: |0 `0 R- e: _% ~( J
第三、以新技术理论发展中医。8 p( F9 H# S/ g3 Y2 M/ P* M; @
第四、要坚持反对以发展中医之名,行消灭中医之实。  z5 T9 k! N/ S1 p1 G5 S! e+ i) _
第五、应该给民间中医以出路。* G. z6 E) r+ x) k9 {
' p' c+ s' {7 ~6 m& d" T4 [
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第22接下半节的内容,请大家指正http://www.ynjkcy.com/dttz
% c# k5 Q4 N1 ~$ @; W祝贺上海黄小平院长讲述书稿《邓铁涛传》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走近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学习他2003年在香山科学会议上所做的报告,感受大家风范。
1 B5 ~: m* f* v$ F" y5 I2 Y" k8 b" `0 n
邓老说,50年来,中医有效地治疗了乙脑、流行性出血热、麻疹合并肺炎等病毒之类传染病,都取得超世界水平的效果,问题就在于没有人去继续研究它。胃穿孔、急性胰腺炎、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宫外孕等急腹症,可以用中药治疗不用开刀,这是世界医学所不能的,针刺代替麻醉药进行胸腹手术,这也是世界创举。一味洋金花提炼的中药麻醉剂,因为它能提高血压,因而填补了世界麻醉药对休克患者禁用之空白。这些成就没有人去继续研究,而是跟人家去搞西方的那一套,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你跟得上吗?
! O1 J" T  R' z3 U8 C6 m. p事实胜于雄辩。邓铁涛先生的论述,有理有据,令人振奋、佩服。
) w/ b# C: K" J* @8 V2 j7 m( s接下来,邓铁涛先生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重症肌无力呼吸危象的死亡率是36%-40%,我们的课题组1999-2003年共抢救了21例,没有1例死亡,近期疗效100%。我们又追踪了2年远期疗效是80.95%。健在的患者生活能自理,可以从事轻工作。“
9 `' c6 M7 U4 e0 f+ U% U5 u7 X       邓老说:”中医学与21世纪的世界新科学革命相结合,会得到像战国时代那样又一次质变的飞跃发展。而在发展中医药学的同时,世界医学因为吸取了中医的精华,也会同时得以创新和发展。那末,未来的中医药,将不仅为13亿中国人民的健康,还将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伟大的贡献。中医药学将无愧于‘中国第五大发明’的荣誉!”$ `* Y- Q) i/ \3 W% z" c# a$ J
       邓铁涛先生的主题报告,有大量的事实依据,喷涌着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炽热情怀,深含着的文、史、医、哲修养,并且有您个人与中医群体的最新科研成果支持,立论稳健恢弘,针砭时弊,可谓远见卓识。
# F. D- p- f% f1 v
) g- t, v. l& Y, r; Q9 j0 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9-14 22:12:23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19年9月1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国医大师 ・ 朱良春   》这本书的内容:5 _: m! t% n2 F. x+ [; u3 H
       第二章第二节单味药运用举隅:
  j( ~- }0 ^' x0 S; o' C        (六)水牛角、(七)牛角腮、(八)蛇床子、(九)菟丝子、(十)夏枯草几种药的性味归经、医疗作用、临床应用及一些用药案例等内容。, m1 j4 H  c7 T1 j6 q1 a
         敬请期待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具体内容。http://www.ynjkcy.com/gydszlc       祝贺王群才讲述《国医大师 ・ 朱良春   》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走近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感受大家风范,今天学习了单味药运用举隅的有关内容:
( @* e" z- m5 g$ P/ {0 h        (六)水牛角、(七)牛角腮、(八)蛇床子、(九)菟丝子、(十)夏枯草几种药的性味归经、医疗作用、临床应用及一些用药案例等内容。. h- M; d) g& D0 [, z
         朱老指出,水牛角味苦,咸寒。有清热、凉血、解毒之效,在急性热病、热入营血证时用之良效。朱老言其功效与犀角相似,亦能清心、肝、胃三经大热,尤善清解血分热毒及心经热邪。可用于邪入心营之高热神昏、痉厥抽搐等气血两燔之证及热毒内陷血分之发斑、发黄;邪热迫血妄行之衄血、吐血、下血之症。用于流脑、乙脑、猩红热等病,取效亦好。如《名医别录》谓之:“疗时气寒热头痛”。《陆川本草》谓:“凉血解毒,止衄。治热病昏迷,麻痘斑疹、吐血、衄血、血热、溺赤。”《日华子诸家本草》言其:“治热毒风壮热。”朱老指出,以前由于烈性传染病、出疹性疾病较多,用之亦多。而现在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传染病得到控制,发病率明显降低。水牛角常用于治疗病毒性出疹性疾病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如病毒性高热,常以之配伍石膏、知母、板兰根、柴胡;热入营血之发斑,配生地、赤芍、丹皮、紫草等。热甚迫血妄行之呕血,常用之配地榆、三七、丹皮炭、焦山栀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用于配生地黄、紫草、赤白芍、墨旱莲等。过敏性紫癜,常用于配蝉衣、僵蚕、徐长卿、仙鹤草、牛角腮、丹皮、赤芍、煅花蕊石等。另外,对于结缔组织病之高热不退、身发斑疹,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朱老也用水牛角、羚羊角粉、人工牛黄配伍使用,效果颇佳。水牛角的使用可内服,亦可入散剂,烧灰使用。《圣济总录》中记载:“牛角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五服,治石淋,破血。”本品质坚,用量轻剂乏效,以30~50 g为宜,并应先煎。
6 ~; I* T! ]$ t$ ~, F3 C# H         朱老认为,牛角腮为黄牛或水牛角中的骨质角髓,其药用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古人论其功多局限于止下焦出血,用法亦多为烧炭存性。如《药性论》曰:“黄牛角腮灰,能止妇人血脉不止,赤白带下,止冷痢水泻。”《本草拾遗》言其“烧为黑灰,末服,主赤白痢。”《日华子本草》:“烧焦,治肠风泻血,水泻。”《纲目》亦曰:“牛角腮……烧之则性涩,止血痢,崩中诸症。”诸方书记载亦无出此范围:如《圣惠方》牛角腮散以其烧灰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塞上方》以其灰治鼠痔;《肘后方》用之烧灰疗寒湿痢及蜂虿螯疮;《近效方》用之烧灰治卒下血。
+ j2 c% m/ n- ]6 D, K% X先师祖章次公先生喜用牛角腮,虽仅用于各类血症,然于用法上已有发展。据《章次公学术经验集》记载,其用于叠进止血重剂而血不止的徐女咯血案,将生牛角腮同生血余、化龙骨共研细末吞服,取其生用兼有潜润之功,治朱女鼻出血,洪男胃出血症,均煅炭配以仙鹤草、藕节加强固摄止血之效;疗翟女月经先期及周女漏下案中,均以生品入煎,取其兼有化瘀之力,因久漏多瘀也;用于姚女、李女之血崩则用煅炭,取其止血之力宏也;朱女胎漏案用牛角腮,因其能补肝肾而安胎也;汤女产后恶露不尽不宜祛瘀,则用煅炭。
, p, W: V$ N9 @: |' d. u/ O% N" i( V         蛇床子味苦性温,既能温肾壮阳,又善祛风、燥湿、杀虫,常用于治疗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带下阴痒,子宫寒冷不孕,风湿痹痛,疥癣湿疹等。朱师认为,蛇床子功用颇奇,内外俱可施治,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常可出奇制胜。3 u: y& z1 K% d! i' Z* q) X
(1)治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白色病变,又称“外阴白斑”。是外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所致组织变性,及色素减退的疾病。临床以外阴奇痒为主症,伴有外阴糜烂、皲裂、溃疡或粗糙、萎缩,皮肤黏膜变白变薄,失去弹性,病人非常痛苦。因“肾司二阴”,“肝脉绕阴器”,故朱师认为该病责之于肝肾亏损,外阴失养,复受风邪侵袭,湿浊下注所致。蛇床子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因其入肾经,内服能温肾壮阳,外用燥湿杀虫止痒,量可用至30g以上,再配入补肾精的何首乌、菟丝子,养肝血的熟地、当归、白芍,祛风止痒的僵蚕、地肤子,可达滋肾益精,养肝润燥,止痒消斑之效。
+ E; B6 t5 D7 a(2)治脉管炎:脉管炎属脱疽范畴,因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痰瘀凝聚,阻滞经脉,肢端失养所致。临床可见下肢麻木,冷痛,漫肿,皮肤呈紫或灰黑色,局部可溃烂如败絮状,见大量渗出物。朱师认为在常规大法乏效时,可重用蛇床子30g -40g,每能取得逆转之功。《日华子本草》称蛇床子“治暴冷,暖丈夫阳气,补损瘀血。”《本经》又云:“除痹气,利关节。”朱师重用蛇床子治疗虚寒性脱疽,不仅取其温阳燥湿之性,更在于宣痹,托旧生新,活血祛瘀,使旧血去而新血生。此药实乃治脱疽不可多得的一味良药。
- P4 D6 @3 _+ m0 c0 P, S(3)疗咽止咳治喘:. X! j$ u' l, d9 _- O, U
①咽喉炎:咽喉炎见咽喉部不适,常咽痒即咳,甚者咳声频频,憋得面红耳赤。朱师认为咽喉痒是风邪侵袭咽喉所致,受蛇床子具祛风止痒功效启示,朱师常在辨证治疗的基础方中加入蛇床子一味,往往取得满意的疗效。故凡见喉痒甚而咳者,无论新病久病,均可加上蛇床子10g。( a. G. ~! c. @: j: V3 h
②哮喘:蛇床子具止咳平喘功效,历代医书鲜有记载。
4 k7 P" h+ a2 ~' n: S' c
+ Q3 g& J. z5 _1 P% a# N  L/ p- i
% y8 h# n! m. i* t  U+ n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9-16 18:07:56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19年9月15日),由曹传龙接着《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王旭高。
$ d4 R; x- `1 e  y, j* P# j       王旭高(1798—1862),名泰林,字旭高,号九龙山人,晚年又号退思居士,江苏无锡人,为清代著名医家,传世医著有《西溪书屋夜话录》《薛氏湿热论歌诀》《退思集类方歌注》《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医方歌括》《增订医方歌诀》《环溪草堂医案》《医门要诀》《外科证治秘要》《吴又可温疫论歌括》《温疫明辨歌诀》《葛可久十药神书歌诀》《运气证治歌诀》《王旭高医案》等。王旭高早年研习经子史集,后因科场墨溅试卷而落第,从而弃儒习医;开始随其舅父高秉钧研习疡医,继而又精研内科。他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对肝病的辨证论治方面,既提出了“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而异名”的论断,又立治肝三十法,是历代论治肝病最为系统而全面的医家。近现代著名医家程门雪在《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一书中,刘渡舟在《肝病证治概要》附篇《西溪书屋夜话录评讲》一书中,刘保和在《西溪书屋夜话录讲用与发挥》一书中,都对王旭高论治肝病的学术思想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从而更加有利于对肝病的诊治。王旭高的一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被广大百姓亲切地称为“白马医生”而名垂青史,激励后人!http://www.ynjkcy.com/ddgy0 b2 [4 I& O; b% F/ l% i% B3 @- j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清代医家王旭高的学术成就。
- D7 a2 K! ]( D% C8 r) X) d3 r8 ~       王旭高(1798—1862)被称为“白马医生”是出于他高尚的医德与爱心,按当时的风俗,病人要是请他出诊,照当时的做法,不用"八抬大轿",也得用"青布小轿"来抬的。官宦富贵人家自家有轿自不用说,普通人家也得要到"轿行"雇一顶轿子,来请这名医的。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王旭高认为,病家有人生病,已经是够痛苦的了,请医买药,花费是够多的了。有钱人家不用愁,贫苦人家是雪上加霜。因此,他特地养了一匹白马。病家请他出诊,近的步行去,路途较远的就骑着马去。许多人都亲切的称他为白马医生。
* X3 Q; P, f' b7 G7 T       据说王旭高总是先到贫苦的病家,然后才去富贵人家。有人曾问他为何要这样做?他说,富贵人家稍稍有点小病,就会大惊小怪,找医生诊治。贫苦人家呢?病不到严重时是不会请医生的,更不用说找有点名气的医生了。这是我多年行医得出的经验。只要是贫苦人家找我,不仅要先去,而且即使深更半夜,我也会赶去的。& m( q. l, S3 ~! L7 [% d2 v
王旭高为贫苦人家治病,一般是不收诊金的。遇到家境十分贫寒的,他在处方的右上角写上"记账月结"四个字,加盖上他的印章。要病家去药店抓药时不用付钱,钱由他来结算。病家自然千恩万谢,称他为善人。
4 r) T& \& W& B3 d0 o7 k9 `2 m5 [          他十二三岁时随他的舅父高锦庭学医。高锦庭也是江南一位名医,擅长疡(外)科。高锦庭对门下弟子要求很严,对外甥更加严格。要他白天诵读医书,中午练字,晚上学习古文词。治病时则让王旭高随侍左右,教他如何运用医书原理,对症用药,辨证施治。王旭高十分用功,生性又很聪明,在舅父的严格教育下,年青时就有了扎实的医术基础,20多岁悬壶行医。初以疡科名噪一时,求医者门庭若市,后他又致力于内科疾病的研治,尤其是在肝病方面取得了比前人有突破性的进展。成为嘉庆、道光年间江南地区名医。' t0 r9 I: F" H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9-16 21:38:0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19年9月16日)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 P8 C; P: C6 p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E% B: L$ m% j* `- q/ n8 B
1,冬月伤寒,发热头痛,汗出口渴。
1 x: B. o: j- K$ N- r1 ]2 y2,冬月伤寒,发热口苦,头痛,饥不欲饮食,腹中时痛。* W( ]0 d( @) r7 q8 B! W1 I
3,冬月伤寒,发热口渴,谵语,时而发厥。
5 P: L! |) K' n: K8 R4,冬月伤寒,大汗而热未解,腹又痛不可按。+ C& a2 Y, e; V" `* `% G
5,冬月伤寒,大汗热解,腹微痛,腰不可俯仰。
. O" n- m$ g5 x敬请期待马京雪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bzl
3 b' K! `2 ^7 A" i  T0 H
; ^) B1 g5 s3 g       祝贺马京雪讲述清代名医陈士铎《辨证录》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的内容是几个病例:1,冬月伤寒,发热头痛,汗出口渴。2,冬月伤寒,发热口苦,头痛,饥不欲饮食,腹中时痛。
  ~8 m0 J7 _! C2 d) _3,冬月伤寒,发热口渴,谵语,时而发厥。4,冬月伤寒,大汗而热未解,腹又痛不可按。5,冬月伤寒,大汗热解,腹微痛,腰不可俯仰。
$ _5 k5 a, h$ J6 w1 d; G0 r& d        陈士铎生活于清代初叶,那个时候吴又可《瘟疫论》刚出版不久,学术界批评伤寒病用辛温解表的声音不绝于耳,“辛温解表难用”的共识正在形成,温病四大家即将走上历史舞台。
6 k' g+ A9 V1 t) p% m陈士铎承先启后,他讨论了伤寒病的发病、以及传变的有关问题,并且结合病例的诊治过程,化用张仲景的方剂,而不是“原方、原味”不加任何变化,而是活学活用,以临床证候为依据,辨证论治。
- _  x+ c9 z8 ~" h/ \       陈士铎说:“冬月伤寒,发热头痛,汗出口渴,人以为太阳之症也,谁知太阳已趋入阳明乎。若徒用干葛汤以治阳明,则头痛之症不能除;若徒用麻黄汤以治太阳,则汗出不能止,口渴不能解,势必变症多端,轻变为重。法宜正治阳明而兼治少阳也。何则?邪入阳明留于太阳者,不过零星之余邪,治太阳反伤太阳矣。故太阳不必治,宜正治阳明。盖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府,邪入其中,正足大恣其凶横,而挟其腑之气血,为炎氛烈焰者,往往然也,故必须用大剂凉药,始可祛除其横暴也。伤寒症最难治而最易治也,盖邪有来路有去路,有大路有旁路。由太阳而来是来路也,从阳明而去是去路也。断少阳是阻其大路也,塞太阴肺经是断其旁路也。知此法而通之,以治各经,何伤寒之不愈耶。”6 C( u) ^5 H6 x; }' W" r4 D9 Z4 ~
       夫伤寒未有不从太阳入者。由太阳而入阳明,由阳明而入少阳者,传经之次第也。何以邪入太阳,即越阳明而入于少阳耶?人以为隔经之传也,而孰知不然。盖少阳乃胆经也,胆属木,木最恶金,肺属金而主皮毛,风邪之来,肺金先受,肺欺胆木之虚,即移其邪于少阳,故太阳之症,往往多兼少阳同病者。然则,此症乃二经同感,而非传经之症也。治法似亦宜二经同治矣,而又不然,单治少阳而太阳之病自愈。
) {% @9 ?7 _  B: Z- S/ v. _* H       夫太阴脾土也,脾与阳明胃经为表里,表热而里亦热,此乃胃邪移入于脾经也。此症最危最急,盖人以脾胃为主,脾胃尽为火邪所烁,而肾水有不立时熬干者乎。治法宜急救脾胃矣。然而救脾则胃火愈炽,救胃则脾土立崩,此中之消息最难,惟当速救肾水之干枯而已。7 r! a+ C/ e2 f2 |7 }
, ^  q) j; B9 w# e
8 E  |4 X* V$ e  ~: q
这些论述,令后人深思,给温病学家启发。
8 f2 G+ S0 Y+ ]$ P2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9-17 19:53:12 | 阅读全部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19年9月17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温病经典第74讲。
+ V' u6 D0 ?' X8 |2 x, C7 c( M* U; E8 C& s* X/ i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 t1 A) M$ l+ {$ W/ \5 p
4 V/ \1 t+ N: m( `0 M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继续一起学习《温病条辨》的范围:
5 s; J9 g3 H) B4 _3 o暑痉(暑兼湿热,后有湿痉一条,此则偏于热多湿少之病,去温热不远,经谓后夏至为病暑者是也)3 X4 p* a8 G( t6 f3 a3 P5 T
       按俗名小儿急惊风者,惟暑月最多,而兼证最杂,非心如澄潭,目如智珠,笔如分水犀者,未易辨此。盖小儿肤薄神怯,经络脏腑嫩小,不奈三气发泄。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如掣电,岂粗疏者所能当此任哉!如夏月小儿身热头痛,项强无汗,此暑兼风寒者也,宜新加香薷饮;有汗则仍用银翘散,重加桑叶;咳嗽则用桑菊饮;汗多则用白虎;脉芤而喘,则用人参白虎;身重汗少,则用苍术白虎;脉芤面赤多言,喘喝欲脱者,即用生脉散;神识不清者,即用清营汤加钩藤、丹皮、羚羊角;神昏者,兼用紫雪丹、牛黄丸等;病热轻微者,用清络饮之类。方法悉载上焦篇,学者当与前三焦篇暑门中细心求之。但分量或用四之一,或用四之二,量儿之壮弱大小加减之。痉因于暑,只治致痉之因,而痉自止,不必沾沾但于痉中求之。若执痉以求痉,吾不知痉为何物。夫痉病名也,头痛亦病名也。善治头痛者必问致头痛之因,盖头痛有伤寒头痛、伤风头痛、暑头痛、热头痛、湿头痛、燥头痛、痰厥头痛、阳虚头痛、阴虚头痛、跌扑头痛,心火欲作痈脓之头痛、肝风内动上窜少阳胆络之偏头痛、朝发暮死之真头痛,若不问其致病之因,如时人但见头痛,一以羌活、藁本从事,何头痛之能愈哉!况痉病之难治者乎!
9 t# S2 @' u2 x- n9 d7 Q       湿痉(按此一条,瘛痉兼有,其因于寒湿者,则兼太阳寒水气,其泄泻太甚,下多亡阴者,木气来乘,则瘛矣)5 \- L0 X8 V. K
       按:中湿即痉者少,盖湿性柔而下行,不似风刚而上升也。其间有兼风之痉,《名医类案》中有一条云:“小儿吐哯欲作痫者,五苓散最妙”;本论湿温上焦篇,有三仁汤一法;邪入心包,用清宫汤去莲心、麦冬,加银花、赤小豆皮一法;用紫雪丹一法;银翘马勃散一法;千金苇茎汤加滑石、杏仁一法。而寒湿例中,有形似伤寒,舌白不渴,经络拘急,桂枝姜附汤一法,凡此非必皆现痉病而后治。盖既感外邪,久则致痉,于其未痉之先,知系感受何邪,以法治之,而痉病之源绝矣,岂不愈于见痉治痉哉?若儿科能于六淫之邪,见几于早,吾知小儿之痉病必少。湿久致痉者多,盖湿为浊邪,最善弥漫三焦,上蔽清窍,内蒙膻中,学者当于前中焦、下焦篇中求之。由疟痢而致痉者,见其所伤之偏阴偏阳而补救之,于疟痢门中求之。
& c7 n9 z$ G, {. j3 y0 [: u       燥痉5 e$ |& [3 x6 B* F
       燥气化火,消铄津液,亦能致痉,其治略似风温,学者当于本论前三焦篇秋燥门中求之。但正秋之时,有伏暑内发,新凉外加之证,燥者宜辛凉甘润,有伏暑则兼湿矣,兼湿则宜苦辛淡,甚则苦辛寒矣,不可不细加察焉。燥气化寒,胁痛呕吐,法用苦温,佐以甘辛。
7 I; p0 u5 C3 t6 G& Y       内伤饮食痉(俗所谓慢脾风者是也)) u' [. |, W. P& m
       按:此证必先由于吐泻,有脾胃两伤者、有专伤脾阳者、有专伤胃阳者、有伤及肾阳者,参苓白术散、四君、六君、异功、补中益气、理中等汤,皆可选用。虚寒甚者,理中加丁香、肉桂、肉果、诃子之类,因他病伤寒凉药者,亦同此例。叶案中有阴风入脾络一条,方在小儿痫痉厥门中,其小儿吐泻门中,言此证最为详细。案后华岫云驳俗论最妙,学者不可不静心体察焉!再参之钱仲阳、薛立斋、李东垣、张景岳诸家,可无余蕴矣。再按:此证最险,最为难治,世之讹传妄治已久,四海同风,历有年所,方中行驳之于前,诸君子畅论于后,至今日而其伪风不息,是所望于后之强有力者,悉取其伪书而焚耳。细观叶案治法之妙,全在见吐泻时,先防其痉,非于既痉而后设法也。故余前治六淫之痉,亦同此法,所谓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圣人不治已乱治未乱也。; L* X8 _, E+ t, R4 U* Y! \! c
       客忤痉(俗所谓惊吓是也)2 F/ {& F7 m8 P) t) D9 o; ^2 i+ ~
       按:小儿神怯气弱,或见非常之物,听非常之响,或失足落空,跌扑之类,百证中或有一二,非小儿所有痉病皆因于惊吓也。证现发热,或有汗,或无汗,面时青时赤,梦中呓语,手足蠕动,宜复脉汤去参、桂、姜、枣,加丹参、丹皮、犀角,补心之体,以配心之用。大便结者,加元参,溏者加牡蛎;汗多神不宁,有恐惧之象者,加龙骨、整琥珀、整朱砂块(取其气而不用其质,自无流弊),必细询病家确有所见者,方用此例。若语涉支离,猜疑不定者,静心再诊,必得确情,而后用药。
9 b: G2 d' T( ]* ]- O5 |       愚儿三岁,六月初九日辰时,倚门落空,少时发热,随热随痉,昏不知人,手足如冰,无脉,至戌时而痉止,身热神昏无汗。次日早,余方与复脉汤去参、桂、姜、枣,每日一帖,服三四杯。不饮不食,至十四日巳时,得战汗而愈。若当痉厥神昏之际,妄动乱治,岂有生理乎!盖痉厥则阴阳逆乱,少不合拍则不可救,病家情急,因乱投药饵,胡针乱灸而死者,不可胜纪。病家中无主宰,医者又无主宰,儿命其何堪哉!如包络热重,唇舌燥,目白睛有赤缕者,牛黄清心丸,本论牛黄安宫丸,紫雪丹辈,亦可酌而用之。
$ d" x" k% T0 }       本脏自病痉(此证则瘛病也)
4 C% f9 w2 l9 u       按:此证由于平日儿之父母,恐儿之受寒,覆被过多,著衣过厚,或冬日房屋热炕过暖,以致小儿每日出汗,汗多亡血,亦如产妇亡血致痉一理。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故曰本脏自病。
, n/ W3 C: ~5 r0 H& ]5 ?* H4 ~- h&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9-17 21:49:1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9月17日),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瘟疫论译注》的第二十三讲。他与大家一起交流吴又可关于瘟疫过程之中,辨证论治的一些独特认识。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瘟疫论》下篇中的“疫痢兼证”、“妇人时疫”、“妊娠时疫”和“小儿时疫”这四篇医论。
! h1 n/ Z4 A. g! E# |& h6 B* w! _) \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精彩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wyl% z8 q) z2 t) c5 Q* x# Y' C
   疫痢兼证
3 y3 f; F: k* q$ ^6 y* H1 o4 m【原文】8 L6 k3 a9 a2 E* d2 j5 L& O4 b
下痢脓血,更加发热而渴,心腹满闷,呕而不食,此疫痢兼证〔1〕,最为危急。夫疫者胃家事也,盖疫邪传胃,下常八九〔2〕。既传入胃,必从下解,疫邪不能自出〔3〕,必藉大肠之气传送而下,而疫方愈。夫痢者,大肠内事也,大肠既病,失其传送之职,故正粪不行〔4〕,纯乎下痢脓血而已,所以向来谷食停积在胃,直须大肠邪气将退,胃气通行,正粪自此而下〔5〕。今大肠失职,正粪尚自不行,又何能与胃载毒而出?毒既不前〔6〕,羁留在胃,最能败坏真气,在胃一日,有一日之害,一时有一时之害,耗气搏血,神脱气尽而死。凡遇疫痢兼证者,在痢尤为吃紧,疫痢俱急者,宜槟芍顺气汤,诚为一举两得。% X/ u! j# G/ J
槟芍顺气汤  专治下痢频数,里急后重,兼舌苔黄,得疫之里证者。* @' B- o! Z. b' a1 b& v/ u0 p& l7 C
槟榔  芍药  枳实  厚朴  大黄   
4 ]: n5 n- Q+ R' u" v生姜煎服。
7 e' ~5 g% b+ f" z4 @+ \7 {妇人时疫
1 P" d) b* s- H2 {: F- f' U【原文】% K- V. S& g- o  W
妇人伤寒时疫,与男子无二,惟经水适断适来及崩漏产后,与男子稍有不同。夫经水之来,乃诸经血满,归注于血室〔1〕 ,下泄为月水。血室者一名血海,即冲任脉也,为诸经之总任。经水适来,疫邪不入于胃,乘势入于血室〔2〕,故夜发热谵语。盖卫气昼行于阳,不与阴争〔3〕,故昼则明了,夜行于阴,与邪相搏,故夜则发热谵语,至夜止发热而不谵语者,亦为热入血室,因有轻重之分,不必拘于谵语也〔4〕。经曰: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5〕。胸膈并胃无邪,勿以谵语为胃实而妄攻之〔6〕,但热随血下,故自愈。若有如结胸状者〔7〕,血因邪结也,当刺期门以通其结,治之以柴胡汤,治之不若刺者功捷。3 J9 H0 K) g( q0 [' K
经水适断,血室空虚,其邪乘虚传入,邪胜正亏,经气不振,不能鼓散其邪,为难治。且不从血泄〔8〕,邪气何由即解?与适来之义有血虚血实之分,宜柴胡养荣汤。新产后亡血过多,冲任空虚,与夫素善崩漏〔9〕,经气久虚,皆能受邪,与经水适断同法。0 F) z$ ~! Q5 E# N; U0 Y0 e0 R
妊娠时疫3 O) q$ x8 V& [6 }: f/ ^
【原文】
0 i" M% U  `* L7 Z8 X) Z孕妇时疫,设应用三承气汤,须随证施治,切不可过虑,慎毋惑于参、术安胎之说〔1〕。病家见用承气,先自惊疑,或更左右嘈杂,必致医家掣肘〔2〕,为子母大不祥〔3〕。若应下之证反用补剂,邪火壅郁,热毒愈炽,胎愈不安,邪气搏血,胞胎何赖?是以古人有悬钟之喻〔4〕,梁腐而钟未有不落者。惟用承气,逐去其邪,火毒消散,炎熇顿为清凉,气回而胎自固。当此证候,反见大黄为安胎之圣药,历治历当〔5〕,子母俱安。若腹痛如锥,腰痛如折,此时未堕欲堕之候,服药亦无及矣!虽投承气但可愈疾而全母。昧者以为胎堕,必反咎于医也。; g) [+ F% f& u: B$ ~5 |, I: }
或诘余曰〔6〕:孕妇而投承气,设邪未逐,先损其胎,当如之何?余曰:结粪瘀热,胃肠间事也,胎附于脊,胃肠之外,子宫内事也,药先到胃,瘀热才通,胎气便得舒养,是以兴利除害于顷刻之间,何虑之有?但毒药治病衰去七八〔7〕,余邪自愈,慎勿过剂耳。
4 z. H4 g0 [- ~凡孕娠时疫,万一有四损者〔8〕,不可正治,当从其损而调之,产后同法。非其损而误补,必死四损。详前应补诸证条后。
) \: e( a+ C2 f0 ^小儿时疫
2 S# S. K  ~, U& V; E# E+ `7 O【原文】0 V3 }( S6 B* Q& X$ P# o
凡小儿感冒风寒、疟、痢等证, 人所易知,一染时疫,人所难窥,所以耽误者良多。何也?盖由幼科专于痘、疹、吐、泻、惊、疳并诸杂证〔1〕,在伤寒时疫甚略之,一也;古人称幼科为哑科,盖不能尽罄所苦以告师〔2〕,师又安能悉乎问切之义〔3〕?所以但知其身热,不知其头疼身痛也;但知不思乳食、心胸膨胀,疑其内伤乳食,安知其疫邪传胃也?但见呕吐、恶心、口渴、下痢,以小儿吐泻为常事,又安知其协热下利也?凡此,何暇致思为时疫〔4〕,二也。小儿神气娇怯,筋骨柔脆,一染时疫,延挨失治,即便二目上吊、不时惊搐、肢体发痉、十指钩曲,甚则角弓反张,必延幼科,正合渠平日学习见闻之证〔5〕,是多误认为慢惊风,遂投抱龙丸、安补丸,竭尽惊风之剂,转治转剧〔6〕。因见不啼不语,又将神门、眉心乱灸,艾火虽微,内攻甚急〔7〕,两阳相拂,如火加油,红炉添炭,死者不可胜纪,深为痛悯。今凡遇疫毒流行,大人可染,小儿岂独不可染耶?但所受之邪则一,因其气血筋骨柔脆,故所现之证为异耳,务宜求邪以治,故用药与大人仿佛。凡五六岁以上者,药当减半,二三岁往来者,四分之一可也。又肠胃柔脆,少有差误,为祸更速,临证尤宜加慎。/ g, k# q3 G5 D) s* A
小儿太极丸
$ _8 p$ ~9 J! ]0 j* \/ u) j天竺黄五钱   胆星五钱  大黄三钱  麝香三分  冰片三分  僵蚕三钱
! u. C0 I/ \- n6 I% U& y上为细未,端午日午时修合,糯米饭杵为丸,如芡实大。朱砂为衣,凡遇疫证,姜汤化下,一丸神效。
& ]' ?& S9 a- N. @5 A# o        祝贺张海涛讲述《瘟疫论译注》成功!他与大家一起交流吴又可关于瘟疫过程之中的“疫痢兼证”、“妇人时疫”、“妊娠时疫”和“小儿时疫”这四篇医论有关内容。: u6 h: M9 r. }* c' E
       当温疫与痢疾同时并存的时候,应当综合考虑,全面兼顾治疗,既不能治痢遗疫,也不可治疫遗痢。
* \% ?+ V, ], I1 X0 A/ d, G孔毓礼曰:“岂有一方可以治病之理?”0 C1 O: J; O  L# `/ w' O0 j4 v% C8 F
龚绍林曰:“槟芍顺气汤,吴师原为疫痢而设,并未教人以此一方而治诸症之理。如孔氏言,该用几方以治之乎?人之多言,未有如此人者,若杨子则不如是。病因疫起者,其脉数而有力,右关独盛,舌苔色黄,用槟芍顺气汤,无不获愈。但有夹气虚者,右寸无力,头晕不举,加党参。有夹血虚者,左尺无力,足膝冰冷,加熟地、当归。亦有感疫初起,里急后重,而无下症下脉者,宜去大黄,加条芩、知母、楂肉、甘草,以清其疫,而病自止。”
, ?. I$ ?3 p# W6 K9 c       妇女患温疫与一般的人多数情况下并无区别,只是在月经期间以及刚来刚断、胎前胎后,容易形成热入血室的情况,应予注意,避免误诊。2 k  R7 G$ t- q( C% ^
        妇女怀孕期间患温疫病,应当权衡利弊,决定治疗的情况。“两害相权,取其轻。”《素问·六元政纪大论》云:“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王冰注云:“上‘无殒’,言母必全,‘亦无殒’,言子亦不死也。”可见只要温疫病不伤胎气,治疗措施也不会造成胎儿的损伤。  N; q* c/ G, ~6 I! z- [# X& A
龚绍林曰:“凡药原以病受,不独孕妇为然,若果无病,无论攻伐剥削,足以犯胎。即温补辛热,亦足动胎。盖有病病受,无病胎受之矣。孕妇感疫,脉必实数,邪入胃,舌必黄,以承气逐其邪,邪去而热自除,胎自安。但夹气虚者加党参;夹血虚者,加生熟地黄耳。未传胃者,舌胎不黄,别无下症。惟觉胸紧不开,或五心内热,或子午潮热,日晡益盛,此邪伏膜原也,达原饮去草果。有三阳症,照症加药。有虚症虚脉,亦照症兼补。须细以体认,不可妄拟,致误人家大事。妇人之病,原与男子同。不过多经事、崩漏、胎前、产后之异耳。若不知脉症,遇经水适断,与患崩漏感疫者,妄以补血为主。遇经水适来感疫者,妄以破血为主。遇胎前感疫者,妄以安胎为主。遇产后感疫者,妄以去瘀补虚为主。纵有疫症疫脉,任意妄动投,致令年少妇人,成终身苦疾者,并有随治随死者。今有此论,女科门中,开出无边生路矣。”龚氏所论,实为临证心得之言,足可羽翼吴氏。
- z: ^; F; ?* c2 }       吴又可在“小儿时疫”之中,论述了儿童温疫病的特殊性,也指出了它与成人的疫病,治疗上应当采用相同的法则,只是用量有所减少。
/ w7 S5 R- q6 C% Z1 M年希尧云:“阅至此,真说尽幼科伎俩,不胜击节浩叹。”+ I. X4 a( T+ ~" q
龚绍林曰:“小儿诸疾,因疫而发者多,自古方书,殊少发明。是以习幼科者,不知以疫法治小儿也。每遇小儿感疫初起,不知饭食,或吐或泻,则疑为脾胃虚寒。或子午潮热,日轻夜重,则疑为神鬼作祟。或传太阳,在大人则头顶背腰胀痛,小儿筋骨柔脆,不胜其邪,则角弓反张,幼科必认为惊风。邪传阳明,大人眼眶胀痛,小儿二目上吊,幼科即指为天吊风。大人口渴舌燥,小儿则舌常外伸,幼科则认为舌蛇风。邪传少阳,大人则胁痛耳聋,寒热往来,呕而口苦,小儿则十指钩曲,不时惊搐,幼科则认为急惊风。甚至有因感疫,而肚腹胀大者,或肚腹间痛者,不指为食积,即认为虫疼。见其发热,即疑为痘疹。见其形瘦,即疑为疳疾。种种疫症,毫不一知。俾小儿误受其害,岂不痛哉!仆得此论,凡遇小儿有疾,必以脉症参看。小儿脉症,与大人无异,小儿治法,亦与大人无异,不必执用太极丸。如现疫症疫脉,仍用达原饮。有三阳症者,照三阳加法。倘内外皆热,舌苔色黄,亦用三消饮。但量人大小,药不必过重,愈后调理,亦照疫症调理。有虚,亦照虚症加补,无不获愈。吴师,真万世小儿再造之父母哉!”) o. |4 {# g1 i
龚绍林阐发小儿温疫,按六经辨证一一详述,既有益于后人参考,也足可补吴又可之未备,实在是难得的经验之谈。: B/ s; ^. E" H* B; e& h) 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9-18 21:55:37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19-9-19 21:28 编辑
- L' X. ]; @8 q6 U0 B* x* ~4 r; Y. J! S4 {7 _
       本周三晚上(2019年9月1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武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老热病研究》的第十六讲*卫气营血、三焦概念之研究*5 k/ I/ T. Q4 r2 A4 r, C8 M
       邓老说,卫气营血这些词语,首见于《内经》之中,在《灵枢·营卫生会篇》,黄帝提出:“何气为营?何气为卫?”岐伯回答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后之论者均以《内经》为依据,如清代唐容川《医经精义·营卫生会篇》云:“营者血也;卫者气也。血守于内,如兵家之安营故曰营;气御于外,如兵家之护卫故曰卫。让我们敬请期待武宁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dttrbyj) a# R9 E& b$ a% ]
1 k3 v& F8 t( G9 i$ k
    祝贺武宁讲述书稿《邓老热病研究》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走近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学习邓老对于“卫气营血、三焦概念之研究”的有关内容。6 R' ^5 g5 H% G$ F' D
邓老说,卫气营血这些词语,首见于《内经》之中,营卫、清浊,来源甚古,黄帝与炎帝、蚩尤争天下的时候,动用军队,就“以师兵为营卫”;把世界上的物质分为清与浊,也属于来源很早概念。
8 O9 D  E# I4 D; N5 j8 S& I4 K古人关于清浊的概念,早就被引入到中医学的“元典”《内经》里,有很丰富的内容。《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六腑里的“水谷浊物”就像泥沙俱下的江河一样浑浊不清,与五脏储存精微物质明显不同。. [1 z' f8 E9 p
《内经》说“浊气出于胃”,胃为六腑之一,主纳水谷、腐熟水谷,然后下输小肠,脾气升清,上归于肺。从胃所出的物质,与五脏所藏的精气相比较而言,应该是浊稠的“初提物”,所以叫“浊气出于胃”。从胃中消化过的水谷,由脾转输于肺,肺朝百脉,而百脉皆由心所主,“心主血脉”,所以《内经》又说“浊气归心” 。这个过程《灵枢·决气》描述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营卫生会》认为,水谷精微注于血脉之中,成为营气的主要来源,因此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 C$ q$ t6 K* ~3 V4 ?' H7 k  I6 X在经遂之中运行的营气、气血,由于受不同脏腑功能的影响,就会出现不同的清浊状态,这也就决定了十二经脉有清浊不同的属性。《内经》作者认为,血液的清浊是可以通过实验检验的,并不是理论推测。《灵枢·经水》说:“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人体内藏的坚脆,六腑的大小,储存多少水谷,以及“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甚至十二经之中,各条经脉血与气的比例,孰多孰少,“皆有大数”,都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检测获得。文中提到的“血之清浊”,是《内经》作者经常使用的学术语言。
7 O& P) C( e6 x/ b) q  F0 l邓老介绍说,近人恽铁樵则将“卫气”“营血”合起来解释,如恽氏《伤寒辑义按·卷一》:“因知寒暖云者,虽属气候,当以人身感觉为主,而感觉之差等又视本体之抵抗力为进退,因体察本身之抵抗力之所在与其变化,而名之曰卫气;为之界说曰:卫气者卫外者也,是故卫气强,则外界之寒暑不能侵侮,卫气弱则外界之寒暑均容易侵侮。”又说:“此抵抗力所以保卫躯体,故名之曰卫,卫不可见,故曰卫气。卫气何所附丽?曰附于营血,血之所至气亦至焉,血少即卫气弱,血无则卫气亦无,故不得血则无卫,此就卫气一方面言也。若就营血一方面言之,血之所以遇寒而不凝,遇热而不沸,全赖有卫为之调节,故营卫二字常并举,《内经》‘阳者卫外而为固者也,阴者内守而起亟者也’,正是说的这个。又‘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亦是说的这个。血是在脉管中行的,故曰营行脉中,卫是血中生出来的热气,就是现在人所谓体温。血赖卫气以保护调节,而此所倚赖的东西,就是他自身所产生的,倒用得着一句韩文来注释,叫做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此是营卫两字真确解释。”陆渊雷之解释与恽氏相近,他说:“营指血浆,卫指体温。”) [) y& W. N1 W! r2 h8 O% s. F
几千年之前,古代中医借营卫的循环,说明人体的生理状况,也说明人体抗击外邪的基础物质和功能。卫气与营气,共同来源于人体的水谷精微,经过转化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状态。
7 _1 P6 i  z, x4 ?  l/ J中医经脉循环理论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根据1973年在长沙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以及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脉书》来看,早期的经脉学说还没有循环的迹象,并且只有“十一脉”,基本不与内在的脏腑发生联系,也没有“属腑络脏,属脏络腑”的观念。这些特点使人们有理由认为,《内经》关于营气运行的“五十营”学说,不仅是后来才产生的,而且是理论推导出来的,不是直接观察到的“客观现象”。经脉循环理论是“新观念”,而不是古先圣所遗传。
: V* N! ]- T2 M3 \  b/ P. h/ \我们所以敢于认定经脉循环学说是出于理论推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根据就是这种循环与西医的血液循环不一样,不是以心脏为中心的,没有泵的概念,却有阴阳属性的不同,并且都理想化地一条经脉与另一条经脉串联起来,“如环无端”。这样既有阴阳属性,又能与天地阴阳密切契合的经脉循环学说,只能出于“理想化”思辨,而不是出于解剖所见。由此,我们不禁想到曾经下了大力气研究的“经络本质”,其之所以难于取得突破性成果,是因为没有尊重古人构建这一理论的思想方法。
( w& C/ N3 V' ^: ?. o2 C我们必须换一种思维看中医,假如只从解剖、实证的角度看待中医理论,就容易把中医理论看成不合实际的玄虚之学,或者把中医理论当作初浅的解剖知识,就会陷入要为中医经典“改错”的歧途上去。那就是一条取消中医的道路,是错误的研究方法所造成的。( U0 D3 r6 H# s( V+ B# W7 X0 Q" h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内经》构建的这一套“虚拟化”的理论模型,与其临床诊疗是完整一体的组成部分,它之所以历经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而没有被淘汰,自有其大智慧的优点。
$ a1 d: H, l- @5 y/ W邓老介绍说,中医对“三焦”的解释较为繁杂。《内经》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没有明确指出其形状。
5 Q! n6 Z' Q% H0 a/ V% t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19-9-19 21:25:53 | 阅读全部
        本周四(9月19日20: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课程《中医名家临证经验专题选讲》。
& o5 q6 x5 w" j- s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讲《赵绍琴治疗慢性肾病经验》,赵绍琴先生为三代御医之后,临证善用温病理法方药治疗疑难重症,在慢性肾病方面赵绍琴先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其基本病机为热郁血分,络脉瘀阻。运用温病的理论来清透湿热、凉血通络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指导实践意义重大,深入学习赵老的经验有助于我们提高临床疗效。
: v( Z# j! W8 G, ]. S  {) b: e# G( M' n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mjbz2 ^6 R1 C4 T' i  l3 `4 R. E1 G/ m
  B( J& S5 L! j/ i5 B( \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述《中医名家临证经验专题选讲》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赵绍琴治疗慢性肾病经验》的有关内容。
, Q* x6 ~, _9 Z& j, Q       赵绍琴先生,北京市人,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为三代御医之后,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1934年,悬壶北京。1950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著有《温病纵横》、《文魁脉学》、《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赵绍琴内科学》等。由辛松峰、彭建中等人整理成书有《赵绍琴温病精选》、《赵绍琴内科精要》、《赵绍琴验案精选》、《中医养生学》。
) M0 L9 Y; {/ \$ U/ M
' {; T0 g1 J& Q* I! Q       赵绍琴先生认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卫气营血皆然。故尔,治疗温病必须贯彻宣展气机、透邪外达的治则,不可徒执清热养阴,遏伏气机。宣透为治疗温病之要义。宣,指宣散、宣发、宣通、宣畅;透,指透泄、透发。宣透的治法属于祛邪的范畴,它的特点在于为邪气寻找出路以引邪外出。比如,温病的卫分证,属肺卫郁热证。因此,卫分证的治疗应辛凉清解,宣郁清热。此辛散意在开郁,并非发汗解表。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提出"在卫汗之可也",他认为这并不是应用汗法,绝不能用辛温发汗之法,当用辛凉清解之法,清解肺卫热邪,使邪去热清,卫疏三焦通畅,营卫调和,津赵绍琴书籍液得布,自然微微汗出而愈,虽不发汗而达到了汗出的目的。"汗之"不是方法而是目的。银翘散在银花、连翘、竹叶、芦根等清解之品中,加入荆芥穗、豆豉、薄荷,且用量极轻,其用意不在发汗,而在开郁闭。因此,温病初起治法不可言辛凉解表,只能是辛凉清解。
; N9 ]* Y  f8 ?       他临证善用温病理法方药治疗疑难重症,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他认为,内科病症多由邪气阻闭气机,人体气血循行障碍,内郁不宣,邪气不得泄越,蕴蓄于内引起。所以内科杂病的治疗,可用解郁、疏利、宣泄等法,开散郁结,宣通其滞,调畅气血,通达营卫。治疗时,他喜用升降散(白僵蚕、蝉蜕、广姜黄、生大黄),寒温并用,升降相因,宣畅三焦,条达气血,使周身气血流畅,火郁之邪可得宣泄疏发。根据他的经验,治火郁证需酌加风药,如防风、荆芥穗、苏叶等,以风药行气开郁,调畅气机,通达腠理而发其郁火。
: G" S! m* u9 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