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9 21:18:2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2月9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流行性出血热诊治一得”和“琐谈非典”“心痹证治初探”三篇文章。
8 B8 x+ C( V+ \% L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 o6 h! h5 d* a# O- n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先生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治一得”和“琐谈非典”“心痹证治初探”三篇文章。( J' F) z" b5 N0 _7 {
       过去中医经常面对传染病的威胁,朱良春大师临证七十多年,有很丰富的经验。
" K3 ^0 L3 Y2 _- ?) @# Y3 Q: h7 Q朱老说,努力运用中医中药开展急重症的治疗工作,恢复和发扬各种传统的急救方法,是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促进中医学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
* g: P2 g) o' s* Z3 k流行性出血热属于温热病范畴,其早期相似于温毒发斑、疫疹、疫斑等。温邪为病,传变迅速,气血两燔,深入营血,热盛动风,气阴俱伤,热毒内传,蕴结下焦,终则邪热告退,气阴渐复而愈,或气阴耗伤,正不胜邪,脱变而亡。8 ^* x3 n' s; C. d  E5 p) ?
此时最宜滋肾解毒,通腑泄热,泻肺利水,而通利法是最重要的一环,《温病条辨》导赤承气汤(生地、赤芍、大黄、芒硝、黄连、黄柏)可资借鉴。
) N- J; y# E0 G+ i# \6 z% |' ]7 M& s6 m4 E! i5 U/ m" j( E! w2 K4 E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9 E( h) b& N; M6 `6 ?$ X
$ e  L0 b5 v- Y2 s6 }  {' b9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16 21:46:22 | 阅读全部
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1 ~: |3 e4 a8 R) m7 P3 w" }- f; r2 G, ]
        今晚(2021年2月16日)8点,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69讲  五运六气第一篇:《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c: s. T* `2 W& l' ~0 Z$ K& }
       学习方法:直接点击链接进入,或者关注《燕赵中医》公众号,点击:直播课堂进入。9 Y, w# Q# l9 p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6 }9 n5 O$ e3 G今日讲座内容+ j" }6 L5 [0 _) q1 F% ~
五运六气第一篇:第69讲《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A( P. a+ k5 D; X' t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 b  I. w6 X! u' d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A9 I" ~, L- K5 }4 X& p6 a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 _; |4 M0 }5 O7 ?- b; v  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2 ?5 F* N" _$ @# S' {/ |7 l6 {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q. m& f5 s  G! M* G5 s# W1 d
  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长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7 R* q9 F; j2 a2 p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如何?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 c% U9 `. l6 y: F! s4 ^
  帝曰:请问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稽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6 _. @: E5 j5 X2 a& I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
6 `8 r. Y- @- I3 w, {; s/ X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P" F2 ]- j4 b! ^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2 G  y0 f& Z4 l- l/ H
  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 u, I9 y5 d: g" h/ @2 [3 ]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5 y& S$ u5 R+ I
  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着,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
2 v- g6 @0 S1 d' ~  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弘,必得天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 Q! e. g# C0 ~$ a* S6 A
  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 q. T: ?; b) L- L, J
  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臣闻之,甲乙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7 d) R5 ~2 o4 k3 f; t$ C  y' K
  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戊之岁,上见太阳;已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 Q' {4 ?- k% R# m4 S7 W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d1 u9 E6 `6 J, |! m
  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 [' X& Z( d$ i3 o; v

) f4 k9 x0 ~& n4 M*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20 13:56:5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1年2月1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学习邓铁涛邓老作为顾问委员编纂的第六版《方剂学》的治燥剂。治燥剂的定义: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用于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燥证治法有轻宣辛散和甘凉滋润两类治法。这两类治法,分别针对了燥证的外燥和内燥两类病证。燥是外感六淫之一。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对燥的认识,历史上有一个过程,对于内燥认识比较早,早在《内经》,以及汉代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都已经有对内燥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方剂。比如我们后面要讨论到的麦门冬汤,那就是治疗内燥,滋阴润燥的一个典型方剂。对于外燥,外燥这方面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产生比较晚。较早的是清代初年的喻嘉言,喻昌,他提出来外燥燥邪为病的问题。《内经》病机十九条里边没有燥,所以喻嘉言还补充了一条相应的燥邪为病的经文,他补充一个经文。因为在当时的方剂书里,都没有外燥的分类。历史演变过程当中,像王肯堂的《证治准绳》里,有一些开始治疗外燥的方出现。一直到清代初期《医方集解》,才有了外燥分类。外燥的代表性方剂的出现,是在清代的中期,吴鞠通的《温病条辨》里,他利用参苏饮,改造组成一个杏苏散。一般认为治疗外燥当中,特别凉燥一个典型的方剂。由此看来,对外燥的认识有一个过程。燥,首先分外燥和内燥两类。其本质,内燥是阴液不足。人体失去津液濡润的现象,称之为燥。敬请王秀民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fjx
$ N# ]) Z: D' ?- F" a" b' G       祝贺石家庄市中医院王秀民主任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邓铁涛先生主编的《方剂学》治燥剂的有关内容。: I: Q" \+ k% _0 \9 R+ V" X
  吴鞠通《温病条辨》说:秋燥方论,乃燥之复气也,标气也。盖燥属金而克木,木之子,少阳相火也,火气来复,故现燥热干燥之证。又《灵枢》谓:丙丁为手之两阳合明,辰巳为足之两阳合明,阳明本燥,标阳也。前人谓燥气化火,经谓燥金之下,火气承之,皆谓是也。案古方书,无秋燥之病。近代以来,惟喻氏始补燥气论,其方用甘润微寒;叶氏亦有燥气化火之论,其方用辛凉甘润;乃《素问》所谓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凉,佐以苦甘法也。瑭袭前人之旧,故但叙燥证复气如前。书已告成,窃思与《素问》燥淫所胜不合,故杂说篇中,特著燥论一条,详言正化、对化、胜气、复气以补之。其于燥病胜气之现于三焦者,究未出方论,乃不全之书,心终不安。嗣得沈目南先生《医征》温热病论,内有秋燥一篇,议论通达正大,兹采而录之于后,间有偏胜不圆之处,又详辨之,并特补燥证胜气治法如左。! m! Q, B( ?2 k+ M
       再按胜复之理,与正化对化,从本从标之道,近代以来,多不深求,注释之家,亦不甚考。如仲景《伤寒论》中之麻桂、姜附,治寒之胜气也,治寒之正化也,治寒之本病也。白虎、承气,治寒之复气也,治寒之对化也,治寒之标病也。余气俱可从此类推。(太阳本寒标热,对化为火,盖水胜必克火。故经载太阳司天,心病为多。末总结之曰:病本于心,心火受病必克金。白虎,所以救金也。金受病,则坚刚牢固,滞塞不通。复气为土,土性壅塞,反来克本身之真水。承气,所以泄金与土而救水也。再经谓:寒淫所胜,以咸泻之。从来注释家,不过随文释义,其所以用方之故,究未达出。本论不能遍注伤寒,偶举一端,以例其余。明者得此门径,熟玩《内经》,自可迎刃而解;能解伤寒,其于本论,自无难解者矣。由是推之,六气皆然耳)。
. v  m6 `5 G1 m. o1 G6 s9 ]2 F& u4 V
; }/ {6 w' w+ }2 g- s' _7 P4 M9 R# [$ G* v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 S; F. Q0 @# S9 ^. Z-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20 13:58:02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2021年2月1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2 D4 x! L0 r$ d$ V* Z# X; T3 c, l/ c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刘渡舟老师对“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00条——107条的内容解读。具体内容请听陆续讲述。。。
$ x! n4 a/ g1 ^5 k/ W& j8 z9 ^; s2 q) {. n2 K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
: z+ Q0 d: W% W( Z: `9 Q      祝贺河北李源中医师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00条——107条的内容解读。( @% [( t! d. ^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 H! P- O+ h# {
4 q% {- i3 S9 c; e4 G# J
    小柴胡汤方
4 x+ }4 z: G3 f( T/ T/ D* R& ]( |/ J& M$ X
    柴胡半斤(味苦,微寒) 黄芩三两(味苦寒)人参三两(味甘温) 甘草三两(味甘平) 半夏半升(洗,味辛温)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大枣十三枚(掰,味甘温)
/ a0 T0 u" G5 K3 b( ^; U# w, m9 n8 ~* z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 t- i; U: o1 I: l
, C7 b  R3 h* w5 b    后加减法: 2 H% x& h+ z3 U" W7 z! w

! X) z; B* ]: B. p, c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3 ^% N9 Q' z1 ~* z
, \2 i+ W* {$ L& X5 j  F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3 [& `: S& S. Z- _$ _
2 d- y1 }. _' _( f0 y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 o5 K/ y8 x! x: Q8 }$ d
- I9 a. C; l' t9 N4 ~' b4 W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 S9 [- C0 W. O+ y
$ E6 S" B9 H& p- G0 i( p7 A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 y! J) p/ h% M! T/ J0 ]0 }$ q% i. j' g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复取微汗愈。
& j7 R1 y$ j- o* M0 l% ?1 E- H: l! q$ Z; S; o7 R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8 c9 {; Z8 C, i4 y) B7 w9 }' o2 O. g! N5 \6 K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 ~2 Z2 F) ^+ h1 t: G0 D8 {9 ?. f' x4 q7 C- g9 r& x8 M( _- e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
; {. a2 G) |/ z) J9 e& R9 I$ F# ]( K1 @6 m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 |2 T7 \9 r/ k* y4 Y' J. |
$ c6 I4 i+ d) ?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 i+ A+ _$ S$ H6 l% `9 E; F' s0 G, x- D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1 A) `# L" B" `$ N( b, D7 z: W8 w6 _% q7 s" {. w; h
    小建中汤方 + M( S* Z# }' G& k2 y
9 [3 F0 A9 o4 ?5 I7 [' R% b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三两(炙,味甘平) 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芍药六两(味酸微寒)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胶饴一升(味甘温) ' z/ [4 N: K; H) l
/ g* Z; U- `! \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0 l( D" L$ M4 R5 `% X& ~+ u7 ?) O; B, X: W5 K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 g/ p$ [6 g( E* x8 k7 o" ?6 e% k# M

  a+ S" ^: \5 @3 H% j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 r( w: a+ m0 I4 o  @6 r
' o( p3 E/ e( `0 a' S
8 p- A' S6 u( H2 @8 l
感谢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4 v7 o: L  g8 k$ [1 F) Z+ L  h3 I1 R" ~3 S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20 13:59:18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朱萍霞在新疆向大家汇报:
$ K' a; O3 I! n( O& G- z" t
# E# T6 W3 Z9 f$ J    本周五(2021年2月19日)晚上给大家继续分享如何用艾灸和食疗的方式去调理春季给身体带去一些不适的症状:' j" `) @, P5 i  }3 `
春天湿气大涨,艾灸健脾祛湿,这个春天不做“湿人”!
1 K4 @4 ]# p% K5 h不知不觉,春天即将来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由此开始了。但春季的天气反复多变,容易出现回南天。房屋、衣服潮湿的同时,人体内的湿气也容易过重,特别是女性,需要多加注意。因为湿气一多,便会影响脾胃的功能,所以祛湿健脾是春季健康的开始。
) X4 @8 {' w! Q. l4 C中医素来有“春宜养肝”之说。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这是因为春季属木,肝也属木,两者相应。春季万物复苏,属于阳气升腾的季节,此时养肝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H' g* f, X& d/ G* e
敬请曹老师和各位师兄师姐和同道中人给予指正http://www.ynjkcy.com/8 r" d) |! A* D9 ]5 t, f
祝贺朱萍霞在新疆讲座成功! ; I  Y0 U9 |8 T2 ?& p3 C8 B  q/ h( m6 B
她根据自己多年艾灸的经验,给大家分享如何用艾灸和食疗的方式去调理春季给身体带去一些不适的症状:她说,春天湿气大涨,艾灸健脾祛湿,这个春天不做“湿人”!
# s& A% E  o- M' y/ Y) v季节变化,时来运转,是否发病,与正气强弱有关系。
9 u" a1 c/ y9 r, Z* O“湿人”不一定在春天出现,这样的人一年四季都有湿,是内生的湿气,外界的“春风”“秋燥”都吹不散这种湿气,它深在体内伏藏,日久不散,需要经常调理,“久久为功”。- s' Q$ C! T& d6 c( f7 D9 h% h7 }
感谢朱萍霞的讲座和分享。
: M8 p$ n$ m' t. Y
) p, p9 X6 d' a. R4 m% j' V' C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21 08:40:25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1年2月2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感热病学史》内容:
$ i3 E0 M- o/ e/ B) U: T# U# ]) s" q9 a- F# O
       第一章第四节《伤寒论》如何处理伤寒与温病。讲述剩下的内容。及第五节华佗的伤寒“六部传变”学说:
3 ]7 ?0 h  z; H+ A& w7 [# M' _; `$ R! e* J9 v& m9 Q7 T
      华佗对伤寒“六部、三法”的表述及论述伤寒病证治的著作,虽久已失传,但在王叔和和散佚的医学著作中,和现存的《诸病源侯论》、《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医学著作中,都引有华佗关于伤寒病证治的论述。. U  I, s9 _, n$ {- J, F3 q
$ ^. U! c  A3 ^, V) |/ N% }# R
       华佗的“六部、三法"治疗伤寒的学说,不仅发展和丰富了《素问・热论》的外感热病学说,而且也有不少方面为仲景《伤寒论》所未及,对后世湿病辨证理论的形成,体现出古今渊源的继承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j' F# e. M$ f9 s! c. _0 R
( |1 E; u% Q* S/ G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http://www.ynjkcy.com/zywg
  m  U* d3 @, _+ S8 F1 s" v. U" w1 m, T( a: {, e- [- ^
     祝贺衡水市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的《外感热病学史》之中华佗伤寒“六部传变”学说的有关内容:
0 I& W7 o; {* ~4 J/ b! |9 S9 W0 ]% T8 q9 ~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引华佗曰:“夫伤寒始得,一日在皮,当摩膏火灸之即愈。若不解者,二日在肤,可依法针,服解肌散发汗,汗出即愈。若不解,至三日在肌,复一发汗即愈。若不解者,止,勿复发汗也。至四日在胸,宜服藜芦丸,微吐之则愈。若病困,藜芦丸不能吐者,服小豆瓜蒂散,吐之则愈也。视病尚未醒醒者,复一法针之。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入胃乃可下也。若热毒在外,未入于胃,而先下之者,其热乘虚入胃,即胃烂也。然热入胃,要须下去之,不可留于胃中也。胃若实热为病,三死一生,皆不愈。胃虚热入烂胃也,其热微者,赤斑出。此候五死一生;剧者黑斑出,此候十死一生。但论人有强弱,病有难易,得效相倍也。“
0 q) N0 n9 |: \  Y# v- S# F
4 h) P7 z# E( n" L3 Z《外台》所引“华佗曰”此下还有“病者过日,不以时下之,热不得泄,亦胃烂斑出矣”。
& z# g6 _  \; J: `
2 E; X& R2 h7 p1 H 4 g" l9 K8 H9 ^& U; I( W3 d

, A: ?" U: q6 S. [1 K1 L$ [感谢王群才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23 20:57:05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1年2月2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 《中医情绪心理学》之情绪与健康,主要内容是情志养生!详情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qxxlx
# r  d* N; M% p) ~3 G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 《中医情绪心理学》之情志养生的有关内容。
, Y) O8 ^8 ~! k      《内经》主张,心主神明,在养生之中占有独特地位:“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 N+ r/ X  e, z7 V0 X, o% l3 _% G; Q        《内经》还说:“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经之疾也。恶知其原者,先知何经之病所取之处也。”
3 @  ?0 J  Y$ g. O. p2 r* e" a' t$ I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23 20:58:3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晚上(2021年2月2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与大家共同学习《国医大师·朱良春卷》第四节成方心悟。) `2 `0 G2 h6 e6 d( Z. _- T2 b
# o$ J: q+ _+ a+ I$ F1 L
       本周我们共同学习的内容是:
5 R0 _+ c$ }$ y% V- a5 ?
( c; R5 o0 h( o. J8 b       变体甘遂汤、二贤散、导引汤、下输煎、补中益气汤、知柏地黄丸、香连顺气汤、参连顺气汤、赤松丸、苦参丸、十全大补汤、九汁饮、芫花散、玄珠散的构成及朱老在临床的应用心得。$ u% I0 P' M1 ?
5 R% j. h% |+ s
       让我们今天晚上一起学习朱老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http://www.ynjkcy.com/gydszlc
  _, Z, f" Y# N4 ~! O/ T, Q8 N" Z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与大家共同学习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卷》成方心悟的有关内容:
/ L7 c% t7 U. Y  h% J- q2 ]
* P2 T' V, U' v5 C       变体甘遂汤、二贤散、导引汤、下输煎、补中益气汤、知柏地黄丸、香连顺气汤、参连顺气汤、赤松丸、苦参丸、十全大补汤、九汁饮、芫花散、玄珠散的构成及朱老在临床的应用心得。
- Z+ Q; N; ~9 |+ C
6 r+ }' k1 f+ Z3 ]/ [     可谓琳良满目,硕果累累。
; V+ Q+ A0 |# P$ ?$ T0 z) P+ B% _% w# L9 i
    朱老行医几十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有深刻的理论认识,他经历了“废医存药”时代,逐步开拓“道术并重”新路。2 M8 m2 x3 y5 u+ x8 l8 Z8 h; V) E

( U9 M9 W6 q! _& S3 j8 O朱老说,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后世历代名著,要进行泛览,择其善者而从之。要善于独立思考,触类旁通,引伸扩展。中医理论核心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7 X$ Q: n( A; [. p- D1 L
( _# E9 p6 n: G  n
。“土移方易”,是根据个体、时间、地理的不同,用药处方就不一样。国外没有地理医学,其实重视地域事实上很重要。在国外处方用药,剂量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例如:我在日本讲学时,曾有日本朋友邀为诊病,当时用量已较国内为轻,但仍有人服后腹泻者(方中并无泻药),后一剂药改为2天服,即不腹泻,而且效果较好,说明剂量还是大了一些。
/ Z! c; v% ^5 k. P/ y6 c
0 D! ?2 _/ ?5 x& K* I* I% R, X. g1 }$ Y  j5 _- c

9 P! p6 q8 w. `- G: }' i% W感谢马京雪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23 21:00:36 | 阅读全部
@所有人
4 G5 D% Q3 y# o8 A) G' z8 ]' _直播即将开始~$ d& S9 S; b4 E2 o4 q6 G
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 s% p; ^' G+ y/ D) p
        今晚8点(2021年2月23日),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70讲  ,五运六气第二篇:《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上)》。8 j: A: r$ R2 S) q& `1 l; a; ?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
5 @% _6 v# s, U+ {- U' z今日讲座内容
  @2 o& y* V) n) L& b第70讲《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上)》
1 B8 ~+ L. ~' b# f6 x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 T8 e/ ]8 K# b8 }- g! _6 C# F% }
  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
5 U' d  [! P% K4 C+ [; g; I' H5 d  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已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 ]* y- s( v3 x% ?2 z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
# d1 r1 [* c- o% C9 U  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 l+ m: ~0 q, l0 |- T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X* {- B3 p3 L% d5 x. J' B( {4 o0 o
  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g8 W  h5 _( e! I. P3 f
  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8 B  S0 b) F8 a: ~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 V( ~# l# f6 u  f; p; _. R帝曰:何谓下?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0 h4 b" X  p2 d6 B
  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J0 I; T0 n$ V6 Z. b/ \
  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d8 |6 a3 P* n- y1 ~/ F/ @
  帝曰: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覆会也。+ z) m  P& [' M7 \( l6 `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4 c, Q: }) |' L. |* P( z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
2 z; D  s: e; B- i, S6 X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k7 j- Z5 N8 q  d: |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 l9 f+ d) o+ R& R8 I  帝曰:凭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0 b5 C( A% j0 C, W  x  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
/ f$ d/ a9 f" Y; _; s* }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 j! t3 O$ M' C9 m9 n
  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c. U5 Q! j' c. q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 g: B' b& _0 f+ t; y9 ?! c! a  帝曰:间气何如?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
  w3 K7 b6 h/ r  f& c0 w& K" x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1-2-23 21:15:1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1年2月2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朱良春大师的文章“心病证治点滴”、“简谈中风”和“浅谈益肾化瘀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三篇文章。
: E4 y' z2 l' K# j, i7 u8 M+ ^- [6 k5 ~; t8 A+ V7 E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gydszlc
4 e6 J8 k, @! |7 t
. [! R& p' D4 q/ B( R. @6 G      祝贺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临证治验卷》“心病证治点滴”、“简谈中风”和“浅谈益肾化瘀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三篇文章的有关内容。+ Q: X; y7 ]4 T( j& s+ y8 X( u
5 w3 ~# F, q8 h4 [& B1 s
      对于冠心病,朱老说,目前有一种忽视辨证论治,滥用活血化瘀法的倾向,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深入,妨碍了疗效的提高。须知冠心病有虚有实,即使实证,亦系本虚标实。实证当化瘀宣通,虚证必须扶正养营。若虚实不辨,一味化瘀,徒伤正气,于病何益?!
- j4 t0 n1 O2 |. q3 [7 r; S" d' w8 p" \3 S* p: T
朱老对心律失常,常取生脉散为主方,加玉竹、柏子仁、功劳叶养阴通络;琥珀镇静解毒;板蓝根、连翘、白花蛇舌草、甘草清热解毒。近年来参用珠黄散内服,每次1支,一日2次,颇收佳效。热盛加苦参,胸痛加参三七末、郁金,胸闷加娑罗子、合欢皮。随证变法,尚称应手。
: H* J7 j8 {& F2 f/ l1 l* M: @: g3 O
一是肝阳上亢,内风肆扰;二是痰热壅盛,蒙窍阻络。蒙蔽清窍,则昏仆不知人事;横窜经络,则㖞僻不遂,肢体偏瘫;内风肆扰,则抽瘈疭。凡面赤目红,口干烦躁,喉际痰鸣,口有秽味,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是内有痰热,需通腑泄热,化痰通络。常用生大黄10~20克,芒硝6克(分冲),陈胆星10克,全瓜蒌30克,竹沥30毫升(分冲),石菖蒲10克,黛蛤散15克(包)等品。药后腑气通畅,痰热泄化,神昏烦躁即可趋解。其抽搐甚者,加羚羊粉0.6克(分吞)。言语蹇涩,肢体偏瘫不遂者,宜重用黄芪,配合地龙、丹参、赤芍、豨莶草、威灵仙、炙远志、石菖蒲等品,可收佳效。或用炙全蝎、广地龙、红花、炮山甲等分,研极细末,胶囊装,每服4~6粒,日3次,亦有较好效果。
+ W# J! F0 `7 E7 q$ f, n+ p  W* A# @  F$ _9 o
, j+ p# m, g3 `. k! O* J, k, K
4 Z. Q( m* \( [$ z
      感谢张海涛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