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3 21:43:52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上海的黄小平,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a9 K: C0 c/ F+ s* u+ r& `% S

8 ?9 Y, L5 l& s& ]( h
) x/ a8 u- i1 y$ P/ l
" w6 V/ @2 Z/ F" L         本周五晚上(2020年1月3日)我为大家分享第五版 《中药学》的第二小节清热泄火药:
, p+ P' V% f2 `6 @1 v( x  _, V# n, ~( s+ l; N4 A
         药性寒凉,擅长清解气分实热,适用于里热火盛证。主要见症为发热、口渴、出汗、烦躁,以及目赤肿痛等,本类药除能清热泻火外,各药还有其他的效用。
3 u  n4 o% e% e" o. U( |5 L3 Q7 ?8 ^& ?
, J5 h; O5 x8 ]. `0 e" P+ H+ N/ u/ @
2 M$ @1 r& `7 y2 A
* F* Q2 C  ]3 f- e" d/ _

& X, ~' `. D! @  D/ n  L         希望曹老师及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批评指证。http://www.ynjkcy.com/zyx
' w5 a+ o+ `. L5 {) e
0 W4 y' K9 M! l+ H; v! k' z      祝贺上海的黄小平院长讲述 《中药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清热泄火药的有关内容。
1 ~; M1 t; H, x' I& X6 c1 [2 f: ~2 U
% w& Q0 u& N; t! u) U    火热,既有病因的含义,也是对病机的概括。6 V# Y6 ?# J$ z/ v

" Y* P3 N$ S8 e% n, ~* h! a    中医认为,六气、六淫都能化火;五志、七情也可以化火。因此,治疗这类以火热病机为主的病证,都需要清热泻火药来治疗。/ s; L3 H* D& y2 K6 v" c

- {2 d% i+ `# F9 e4 y) k, C; u    清热药,根据不同情况,又分成了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养阴等不同的“亚型、亚类”。
' B3 Z5 b& m2 M# k( U$ v
0 T. c2 s: D# ]( S/ i6 b    古代的药物分类,从神农本草“三品分类”,到后来的李时珍按照动植物的种属、形态分类,再按照《中药学》的“功效分类”,各有所长,也各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运用,有大智慧。' r9 |) n) y/ R' x. r1 K

' C5 z4 D5 @1 ~  A8 N. P2 c( M$ C) N) l古人说“用药如用兵”,现在看来,用药比用兵更复杂。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5 21:32:54 | 阅读全部
       周日(1月5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周村绿芸堂中医医院的姬领会继续讲述有关中药功效的来源问题。8 [( x5 Q! Y! G, W
! k# ], k$ c; T, |
       古人是如何发现中药功效的?; \6 \7 H. w1 v! \4 V% X* {
2 M- R0 A' Q5 O0 W2 P
       古人发现中药功效的思路对吗?* q! ~# o& _- V5 H& |/ H- }

* b7 I( W) r* s8 _9 z       我们如何准确知道现在的中药功效?
; T2 y% _# \; @! P* X$ F! L3 b5 q
3 \) e9 k2 ?6 }8 H/ i5 X" W. E' X       理明,才能守正创新;人云亦云,只能是常医。
4 D6 w  G+ C8 }! ^/ b
% N% P! c: h0 }      今晚,姬领会一起与大家探讨相关问题!http://www.ynjkcy.com( k2 q0 _# m0 D: T' [7 \, y0 i
* h& U. a4 D7 _8 r+ F
      祝贺周村绿芸堂中医医院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有关中药功效的有关问题。* P" n# m8 a( t( b6 D
2 ?6 \5 Z3 @) N. h1 W+ Q
       毫无疑问,古人不是从实验室里做实验才发现了中药,也不实用化学合成的方法生产出大自然没有的化合物,而是通过“体认、积累”的不断探索,逐渐发现了某些动植物、矿物,具有维护健康、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作用,并在汉代形成了专门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此前的经验积累过程逐渐被人忘记了,就认定“神农尝百草”一日发现了很多药物。. |  b% p, z& ~6 w
7 z# W$ U! W' d
       仅仅有了药物还是远远不能揭示中医治病的学术原理,因为中医“治病不用药”,而是“开方子”,因此就有了《汉书艺文志》所说的“经方十一家”,而不是药学著作十一本。
* k( H" c& l/ L
1 J* [4 _% ^0 B' p       “经方”之所以可贵,就是有理论,有“体例、体系”,并且有源流。
# q/ }7 B9 V7 d3 O+ O/ |  j8 H" n: l) G+ W$ z* \: }
       《汉书·方技略·数术》说:经方:《五藏六府痺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创疭瘛方》三十卷。《妇人婴兒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5 V( {. q+ B9 ?) O( B' b
) v( _7 j5 ~$ q* v. M
       右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6 [/ J$ T3 w7 F: D3 l6 z+ w$ \8 C$ G9 `! R. G0 P
       其中,称为“经”的方书,只有《汤液经法》,其他的方剂著作,即使是源出于黄帝、神农,也不称“经”。
  h, d: F; l& H& ^* B' r
$ q, @- g! p4 P+ }: L% u( m       感谢姬领会,从中药起源上进行探索。他说的“古人是如何发现中药功效的?古人发现中药功效的思路对吗?我们如何准确知道现在的中药功效?”值得大家参考,也可以激发大家思索。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7 21:49:1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0年1月6日)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陈士铎的《辨证录》。( x% z: O* L* J9 d3 d. I
; D! R; O  g9 u! @" f# v! _
本周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d3 u9 w# }0 P( W9 j

2 g! N$ ~7 Y* M# ~! @81,人有胸背、手足、腰脊牵连疼痛不定,或来或去,至头重不可举,痰唾稠粘,口角流涎,卧则喉中有声,人以为此痹症也,宜用控涎丹治之,而不知非也。夫痹虽合风寒湿三气之邪以成,然而人之气血不虚,则风寒湿何从而入?风寒湿之入,乃乘气血之虚而侵之也。
+ Q- {* o4 y; x1 B1 z. h; Q+ n; T  b# L1 c1 w
82,人有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唇口反裂,久则缩入,遍身皮毛尽发红黑,人以为热痹也。夫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未闻三者之中更添入热痹之谓。此乃热极生风,似乎痹症,而实非痹症也。
# g- r& W  \4 D0 d0 }; n$ v- w! Q
83,人有脚膝疼痛,行步艰难,自按其皮肉直凉至骨,人以为是冷痹也。夫痹而曰冷,正合风寒湿三者之旨也。此等之病,虽三邪相合,而寒为甚。# d. q9 L6 d7 k
9 B2 p" f& e1 x( I# o$ j, {
84,人有肝气常逆,胸膈引痛,睡卧多惊,饮食不思,吞酸作呕,筋脉挛急,人以为此肝痹之症也。夫肝痹是矣,而肝之所以成痹者,人知之乎?虽风寒湿三者成之,然亦气血之不足而成之也。7 t6 |4 v" z7 T- W! s

4 Y! q" H$ q1 r/ C$ R% E: e) v3 N8 d85,人有咳嗽不宁,心膈窒塞,吐痰不已,上气满胀,不能下通,人以为肺痹也。肺痹之成于气虚,尽人而不知也。, q3 {, `$ ?. i( {: w0 N4 C
! v7 [) l0 H9 a/ x7 [3 P
86,人有下元虚寒,复感寒湿,腰肾重痛,两足无力,人以为此肾痹也。而肾痹之成,非尽由于风寒湿也。夫肾虽寒脏,而其中原自有火,有火则水不寒,而风寒湿无从而入。无奈人过于作强,将先天之水,日日奔泄,水去而火亦随流而去,使生气之原,竟成为藏冰之窟,火不能敌寒,而寒邪侵之矣。寒气直入于肾宫,以邪招邪,而风湿又相因而至,则痹症生矣。
. g& C, E  v+ M
! M1 {. b+ Q' q4 }  a敬请期待马京雪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newsDetail?id=987
& o5 r  f5 y8 i2 o1 c  u5 C3 @6 _" g; O) g1 j; K
      祝贺马京雪讲述陈士铎的《辨证录》成功!他很大家一起讨论了六个病例:
2 T6 B; U, z) _  B  m
, p/ X0 W- s' u1 n4 Z) i81,人有胸背、手足、腰脊牵连疼痛不定,或来或去,至头重不可举,痰唾稠粘,口角流涎,卧则喉中有声,人以为此痹症也,宜用控涎丹治之,而不知非也。夫痹虽合风寒湿三气之邪以成,然而人之气血不虚,则风寒湿何从而入?风寒湿之入,乃乘气血之虚而侵之也。6 G, r( @0 k5 N- p7 N- K+ o

, A8 ?$ h& Q; I5 j2 M       临床常见“虚处留邪”的情况,邪气闭阻而成痹症,因此“补虚通痹”优于单纯驱邪。
' r. O7 Z9 e1 Y+ c- d% D+ O+ @
+ T+ |. ]$ |# K$ q      陈士铎说,补正而助以祛邪,则百战而百胜矣。方名补正逐邪汤∶9 o/ D/ ~5 b3 j4 G: C& T) B
* w, w6 ^5 _  O+ l; t& z; n5 s
白术(五钱) 薏仁(五钱) 人参(一钱) 桂枝(三分) 茯苓(一两) 白芥子(三钱)水煎服。二剂轻,十剂愈。' l0 x9 @) E  J$ P

" b" \! v( }' g      此症亦可用自适汤∶
( f8 o1 K; |: b
2 l# _2 `8 [4 F% Y/ Y- n7 O3 r黄芪 白芍 当归 茯苓(各五钱) 陈皮(五分) 半夏 羌活 甘草(各一钱) 柴胡(二钱) 桔梗(五分)水煎服。% r; \  j# z& Z' }1 z, O0 q
& R# P8 q7 [7 r" F2 s; _# V" _

& b1 @# i. S" }5 c5 ~5 ^
+ k% f3 k7 E, E) ^0 E; R82,人有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唇口反裂,久则缩入,遍身皮毛尽发红黑,人以为热痹也。夫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未闻三者之中更添入热痹之谓。此乃热极生风,似乎痹症,而实非痹症也。# c' U8 V9 L5 O0 y  Z, X

' j# X8 ^/ }  ?8 y/ f! w' D    热盛伤津液,燥胜则干,滋阴润燥,温病学家擅长,陈士铎在其成功之前,探索出如此治法,很是可贵。! T) ?: [+ K5 ?

' A  [7 ~5 d1 m    陈士铎说,方用化炎汤∶; z* X" i0 z5 [0 a0 w6 ~' z2 f
6 W1 t5 h5 @# Z2 T$ z
玄参(一两) 甘菊花(五钱) 麦冬(五钱) 升麻(三钱) 羚羊角(镑,五分) 生地(五钱) 荆芥(炒,三钱)水煎服。连服二剂而热少解,再服四剂而诸症尽愈矣。
" k5 u+ I" w( z* l) X1 s8 f$ P- V
- U, \. b' V2 P6 G7 J     此症用凉肢散亦效。( C; q9 A! q/ q/ j2 e

# R7 g3 a$ f$ {" q1 }. c茯苓 薏仁 玄参(各五钱) 甘草 升麻(各一钱) 炒荆芥(一钱) 甘菊(三钱) 麦冬(三钱) 天花粉(二钱)水煎服。
0 }% `: B% P$ x# V
/ a+ k0 G7 ?0 x: W  [   8 l; r* a7 |% c3 y) o8 v
) g8 G1 E& z: G, `0 E6 ]
83,人有脚膝疼痛,行步艰难,自按其皮肉直凉至骨,人以为是冷痹也。夫痹而曰冷,正合风寒湿三者之旨也。此等之病,虽三邪相合,而寒为甚。
9 n+ F- a- {( M4 M; Q) F
# _  K5 K% j* S; @- z8 p: X% m     血得热则行,阳虚寒凝,气血不通而成痹症。0 W: W  `7 s+ \! T+ |: W( q

0 n! ^! `7 u& \; K& V     陈士铎说,方用真火汤治之。
) J! k& f7 X# r  {4 `; t
' K% y, X1 l- e# a白术(五钱) 巴戟天(一两) 附子(一钱) 防风(一钱) 牛膝(三钱) 石斛(三钱) 萆薢(二钱) 茯苓(三钱)水煎服。连服四剂而皮肉温矣,又服四剂而骨髓热矣,再服四剂脚膝之痛去,更服四剂而步履无艰难之态矣。
' v! c& T% n1 @1 Y" X; A5 J; B
: y) ~% y6 W) v6 `7 b# {8 m, q84,人有肝气常逆,胸膈引痛,睡卧多惊,饮食不思,吞酸作呕,筋脉挛急,人以为此肝痹之症也。夫肝痹是矣,而肝之所以成痹者,人知之乎?虽风寒湿三者成之,然亦气血之不足而成之也。# D" E# ?: P' ?
/ r  \6 m; N, o7 O3 A! @& ~
     痹症属于闭塞不通的病机,有的属于“因邪致瘀”,也有的“因虚致瘀”,二者治疗不同。
3 m- s" A/ `; f" o& n4 \2 C* [& F' j9 @5 ~( u! E
     针对此病,陈士铎说,方用肝痹散∶
* n; g6 D, G( C- T* _6 m# M* O* s1 R, _9 m& ~- @
人参(三钱) 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代赭石末(二钱) 羌活(五分) 肉桂(一钱) 茯苓(五钱) 酸酸枣仁(一钱)  丹砂末(五分)。水煎,调丹砂、代赭石末同服。一剂而惊止,二剂而胸膈不痛,肝气不逆矣,再服四剂而吞酸呕吐之病痊,筋脉亦不挛急矣。/ h- O) m" r: H4 N) @  c
- d7 f6 e9 ^, q; P5 O% P% A
     此症用二术救痹饮亦效。
2 b* d6 X6 F$ B% s/ Y& D+ v
, P% x5 E" l4 X* w白术 白芍 茯神(各五钱) 陈皮 肉桂 柴胡(各一钱) 枳壳(五分) 远志 白芥子 苍术(各三钱)水煎服。
; `3 O& Z; Q* p0 P$ c( J; |: N2 A8 {4 @# E9 B
85,人有咳嗽不宁,心膈窒塞,吐痰不已,上气满胀,不能下通,人以为肺痹也。肺痹之成于气虚,尽人而不知也。/ J, n& K5 a7 e6 X) ^7 A0 |; _
$ c- k# {2 l. J8 e
     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陈士铎说:“克肺者有心焉;仇肺者有肝焉;耗肺者有肾焉。一脏腑之生,不敌众脏腑之克,此气之所以易衰,而邪之所以易入也。”6 }- Z. [% _7 J, {, V  h9 `
; N& I, q0 ]& D* w* R! h4 k9 H
     因此,治疗本证,陈士铎说,方用肺痹汤治之。8 P0 u  d& c* V5 w- G

" z* M$ F+ w8 D1 a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 白术(五钱) 白芍(五钱) 苏叶(二钱) 半夏(一钱) 陈皮(一钱) 枳壳(三分)黄连(三分)肉桂(三分)神曲(五分)水煎服。连用二剂而咳嗽安,再用二剂而窒塞开矣,用十剂而诸症尽愈。5 r& Z, U: c& S, b4 G" u- c

  `; W- v9 Z! g; y    此症可用助气散痹汤∶
% S5 Q9 j* ?4 a9 T& k+ I
# {! o* o/ [) B& b5 x甘草 半夏 干姜(各一钱) 桔梗 茯神(各三钱) 人参(二钱) 陈皮 紫菀(各五分) 花椒 黄芩(各三分)水煎服。
2 d  y) _, e3 B# H) ~, `6 ^! G- H6 V; x

+ g! l. O: o  {, \
+ H: Z1 w& }0 `; P( Q2 w86,人有下元虚寒,复感寒湿,腰肾重痛,两足无力,人以为此肾痹也。而肾痹之成,非尽由于风寒湿也。夫肾虽寒脏,而其中原自有火,有火则水不寒,而风寒湿无从而入。无奈人过于作强,将先天之水,日日奔泄,水去而火亦随流而去,使生气之原,竟成为藏冰之窟,火不能敌寒,而寒邪侵之矣。寒气直入于肾宫,以邪招邪,而风湿又相因而至,则痹症生矣。) P/ r  A" _4 f* ^8 H7 p* I) ^% v
' o" H- }( s3 t
    肾主水,易受寒湿,肾不做强,证见沉重疼痛。8 x6 `" ~" V+ G( g5 ^# q$ g. [
: G/ y, n0 ?& v+ c2 u8 G/ G
陈士铎说,用肾痹汤∶
1 c- O+ i" s. S$ f5 y3 j( _) S7 p! ?
: M' |3 b8 N/ ^, m) D( q# v9 `白术(一两) 山茱萸(五钱) 茯苓(五钱) 薏仁(五钱) 杜仲(三钱) 肉桂(一钱) 附子(五分) 防己(五分)石斛(二钱)地骨皮(五钱)水煎服。二剂而腰轻,四剂而痛止,十剂而两足有力,再十剂而全愈。
  G2 g8 T  C; v; v
6 {9 F5 K" @; \* \; Y6 u. G    此症用利气丹亦效。& v& b# T" F  F
- V* R3 p& @" P, n: r6 S& V# S
白术 人参 山药(各一两) 附子(三钱) 山茱萸(四钱) 薏仁(五钱) 破故纸(二钱) 防己(三分)水煎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7 21:51:01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0年1月7日)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再良教授在《首届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的演讲,题目是:谈谈我对经方的认识。
7 t5 v6 c0 |) x0 W% Z
$ I# ?6 A0 K0 e: \2 @4 n% ^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jfjxb2 u7 _! |# n, w  N' Y7 V
1 @9 d: g$ P$ ?  N/ P, c- S8 Q
         祝贺张海涛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再良教授在《首届全国经方高级讲习班》的演讲,题目是:谈谈我对经方的认识。
' ?1 p5 [' Y. j7 d0 h  g- D* Z
" e+ D# d/ X' ~" ^, g; ^( B# {        经方的名称来于《汉书艺文志》,当时记载有“十一家”,从中可以看出经方治病的概况。
8 K9 ^" c0 I# b( Z3 {
1 @5 |9 v: L; s5 @5 s3 F2 k: h) Q经方% I' J9 Y. c7 A/ r
, V) T! r0 |& F+ |' y1 S0 X" u
《五藏六府痺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创疭瘛方》三十卷。《妇人婴兒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右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8 I# c# o1 p2 \' m' C$ x6 _2 u0 `! O, d6 b/ S% U2 z

5 _2 t8 \; I" Z" g0 i( W$ M: t7 u% u1 u, U& P) L

8 s7 I) t. i, @
2 r9 K% o/ I5 |! Y/ d也就是说,当时治疗杂病,基本上都是用脏腑分证,重视脏腑虚实病机,还有一些是按照妇科、儿科、外伤分类的,也有的是按照方剂来源于古代医学家的名字分类,其中即使是来源于黄帝、神农,也不称为经,只有《汤液经法》单独称为经书。
7 w% Q% r, E! ?. Y% @; K* i5 Z" M9 g
经方在汉代之前,有源流、有体系,有妙用。
9 |  J2 f" x: f
6 f0 q. R. n2 G0 a2 i# u- V后来,在经历了张仲景、华佗之后,经方的源流、体系,都失传了,只剩下“妙用”了。6 }  G; D* w2 V1 j0 K
- M' S2 D  G* F( U7 i+ q0 x2 }2 [
因此,越说越玄乎。
% s+ J1 ^) c" B" f4 j4 D7 F0 f& u  g. C
回归中医历史,君子务本,这样才能守正创新。; w9 E0 n/ g( N/ K0 J0 e- _

. ?; J4 E2 J0 X& g5 I2 \' Z要知道,经方的源流、体系、妙用,这样才能成长为时代的大医。0 R1 e' @: K0 r

1 B* d' a7 y! K( [8 v- s3 i% ]+ Y: K$ r
+ Z! `& G  s/ I5 [- P! _
不能不懂经方的源流、体系,只说妙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7 21:53:00 | 阅读全部
@所有人5 m- J/ k) B; R! D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20年1月7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黄帝内经》第12讲。 : p; ~% {& z2 A  z1 M6 m
4 j) ^8 c6 R  e/ J* p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B: i1 Y/ P+ A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内经》的范围:
: w' Z+ n1 l; i$ E( X1 N4 _9 B帝曰:有不袭乎?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 ^: F4 q/ P+ G2 E9 V
! N  M7 h. H" z2 m
  帝曰:非常而变奈何?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j. T) n. f- d
- {! z4 m3 M/ V" _; R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 G1 E0 M8 a7 B1 M4 p

$ _- i' v7 z6 i2 @  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 @9 ?& |9 F& h4 x, D
5 K3 _1 }" P$ T7 l& S2 W2 `: m' B  帝曰:藏象何如?
- X1 Q# g$ e, ?2 p8 h# A8 u! C+ E- c4 a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 E% m0 B3 \$ Q% w' h3 D7 C# H& l3 O1 P6 _7 G, \( R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5 [3 b8 x5 k' o$ M% S6 {$ h# B9 D
  f9 i: U) F( F7 k- {# i
  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 A4 e. @6 [& g# @& w! g
' d$ p' J: O2 W, h2 L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9 K' j  r" M! E7 Q" X五藏生成篇第十! s6 c. \! ]8 _9 B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P- i: a% {% b, X6 V* F8 c. ~

, a$ O2 x% X' u: R: U5 ?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8 y+ G2 l  k( N, m

- Z  |0 o3 L$ a: Z6 l1 D
. K) I, ?9 h7 t( E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9 20:05:50 | 阅读全部
       本周三(2020年1月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曹老师的著作《邓老热病研究》的第32讲:  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模式。
! }  J, |# T6 m" l        邓铁涛先生说:“中医对疾病看成是变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从病情千变万化之中,掌握其规律,并提升为诊断模式。张仲景——寒邪自皮肤而入,循六经传变,按六经辨证。叶天士——温病自口鼻而入,按卫、气、营、血辨证。吴瑭——分上焦、中焦、下焦,按三焦辨证。王孟英——赞成卫、气、营、血辨证之外,又分外感温病与伏气温病两大类。从上述可见中医对外感病,有几种诊断模式,至今未有统一。上述几种模式,应看成是辨证的发展。应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排斥。模式之统一,责任在21世纪的中医。总之,中医对于传染病的诊断,是抓住致病物质的总称——邪(包括多种细菌与病毒)在进入人体之后,引发病人的各种反应特点而作为辨证依据的。  x# I' m! Z* l/ F
        让我们共同期待武宁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dttrbyj
# k5 j+ S/ V/ u       祝贺武宁讲述著作稿《邓老热病研究》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邓铁涛先生关于传染性、感染性疾病诊断模式有关问题的研究。6 o: L) g% `8 `9 D
        中医与西医在疾病诊治方面的着眼点不一样,西医从结构的“有”出发,抓病原菌、杀病原菌,说病灶,抓形态结构的变化。
& j" @: ^! f; [- `' _4 @        中医强调人体与疾病斗争的整体状态控制,侧重于病机的把握,从“无”出发,消除疾病的影响,而不是特异性消灭致病微生物,也不是只关心病灶的改变,把消灭病原微生物和修复病灶损伤的工作交给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修复能力加以解决。因为,在生命进化的整个历程之中,在没有医疗的时代,各种生命都有这样的自调节、自修复能力,医药只是帮助其更快、更好地完成这个过程而已,而不是“取而代之”的“喧宾夺主”。7 j/ l7 L; f; @, g& K
    由此可以看出,中医与西医不一样。$ @2 s5 o( ]" D+ d: a9 ~' Y
    西医的诊治模式,是按照致病微生物和受损的器官进行分类;
0 W# T0 u8 j/ c    中医按照疾病的状态,也就是人体反应性来“观其脉症,随证治之”。  j0 V+ G2 |/ U, E9 t1 y5 |
    中医诊治模式,虽然有《内经》热病、仲景伤寒,明清温病的不同学说,但是,“万病不离其宗”,其基本思路方法一脉相承,发展的只是更好、更丰富的治疗方法,是技术的进步,而不是“转基因”,改成杀菌、抗病毒、说病灶,中医不是西医,模式不一样,路径有区别。/ }5 A) U2 E! F8 e- L5 J4 B0 D

' d+ e; N% A5 p. K6 ?邓铁涛先生经过长期探索,希望在辨证论治环节,统一伤寒与温病的诊治问题。他说:“中医对疾病看成是变动的,而不是静止的,从病情千变万化之中,掌握其规律,并提升为诊断模式。”% W7 k7 p- ]" D  d, n5 I& s, L
他通过分析张仲景、叶天士、吴瑭、王孟英的学术成就,在对几种诊断模式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几种模式“应看成是辨证的发展。应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排斥。模式之统一,责任在21世纪的中医。”+ Z7 V1 N, z0 N# s  V, \" O
  E+ d2 M/ R4 n( m( N
在邓老他老人家逝世一周年之际,重温他的学术观点,我们深感自己的历史责任。曹东义提出的“河舟码头学说”,也是接过来继续说,往下说的一种探索,希望将来有机会与大家一起讨论。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9 21:56:01 | 阅读全部
       本周四晚上(2020年1月9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我们一起来学习《临证指南跟师录》之- _; G9 U# e$ Z2 s( ~& ?) q
       陈宝贵论“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 }9 Y" n5 C; m
       陈宝贵,男,1949年10月1日出生,与共和国同龄,他勤奋学习,博览古今中外医学经典名著,虚心向名家求教,学习身边同事成功经验,汲取众家之长,认真总结、积累临床实践经验,从一名新中国第一代小乡村里的“赤脚医生”,到中医院院长,再到博士生导师,他的博学多才铸就了他的成功之路,从经营一个村卫生室到建设中国式医院,再到马来西亚办分院,本色做人,角色做事执着敬业,不图名利,具有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几十年如一日,做中医临床,尽天使之责任,从一个优秀的医生锻炼成为一个优秀的医院管理者,从继承先师中西汇通,中西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并践行了“中西融合”的 学术思想,倡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医院”理念,让西医丰富中医,中西优势互补,使中医发扬光大,成就中医医院强势。作为祖国民族文化瑰宝的中医药事业,传承是其继承发展特有的方式,中医药之所以流传至今,是一代代中医人前仆后继,薪火相传的结果。陈宝贵先生带徒弟传承中医药,为祖国培养出了数百名优秀的中医药人才,这一贡献,远远超过了他做医生,救死扶伤的天使之责,也超过了他所在的医院建设范围,而是属于对祖国中医药的巨大贡献,他以开放的姿态向西医致敬,又以坚守的姿态护卫传统,迸发出建设“中国式医院”的梦想,全身心的投入,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圆梦之路。陈宝贵先生的感人事迹,充满了传奇色彩,催人奋进,习主席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全民健康要当做优先发展战略”。健康为大,健康是福,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呼唤健康,一批国医精英总会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应运而生,为百姓保驾护航,才会有了健康的民族,美丽的中华。敬请期待刘敬章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lzzngsl3 f' {. U: ?2 I
       祝贺刘敬章讲述《临证指南跟师录》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陈宝贵先生论“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有关内容。
: F7 _% G0 V, J6 r/ i, ^% c. c8 _+ ?      中西医学术体系不同,活血化瘀不等于抗凝剂,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因此,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脑出血、宫外孕破裂大出血的病人,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中医药疗法。
. T1 P$ M& x8 W/ i      其实,即使是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脑出血在院外就应该停止了,否则出血不止很快就出现了脑疝,到不了医院就生命完结了。并且,出血之后有了血肿,压迫出血灶周围的脑组织,也影响其血液循环,甚至连带发生“出血后脑梗塞”,属于“双重脑卒中”。因此,活血化瘀即使有抗凝剂的作用,也是可以使用的。
9 B/ n  I! `. N( C5 d2 W      任继学国医大师当年在临床做过多例研究,认为只要存在中医认为的气血瘀滞,就可以使用活血化瘀,而不是为了活血化瘀而使用有关方剂。
7 N7 X1 m( A# R' O- m, [# Z$ T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脑出血的证候不是一成不变的“某某型”,病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往往是肝阳上亢,面红目赤,痰声噜噜,舌红苔厚,多汗烦躁,后期逐渐肢体发凉,自汗频频,微软无力,是一个由“里热实”,逐渐变为“里虚寒”的过程。
( _4 w3 i5 n/ L; e' T5 T     因此,一开始往往需要镇肝熄风汤、三宝开窍,化瘀祛痰;后期才需要大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 I+ C7 t9 J  c7 l
如果,不辨证论治,一上来就用补阳还五汤,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11 22:06:00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0年1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这本书的内容:; {" D6 ^' J' [$ j4 h
       第四章薪火相传:/ J0 x5 B* ?' X" R+ S
       第十节:淋证(泌感)治疗经验* P0 n* D3 Q: ~* e
       第十一节:肾盂肾炎证治+ H6 Y7 |/ S1 N
       第十二节:痹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Q6 B% `' X+ c. U% R& D% F
        敬请期待王群才中医师讲述的具体内容。   http://www.ynjkcy.com/gydszlc
/ e& I& d2 b" i& q( Q" t! V& ?+ H       祝贺王群才中医师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成功!他和大家学习了朱老关于淋证(泌感)、肾盂肾炎治疗经验,以及痹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r( u" C& B. D" u! ]0 q2 K
         朱老说,我们曾用“清淋合剂”治疗100例急性泌尿系感染,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介绍如下:急性泌尿系感染是内科常见病之一,在妇女中尤为多见,本病属于中医淋证范畴,其发病多由湿热之邪,注于下焦而成。我们制成“清淋合剂”(以下简称本品),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及慢性泌尿系感染急性发作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100例观察情。“清淋合剂”的组成、剂量、服法。
6 E: n, A8 Y9 k2 A1 }& w    生地榆、生槐角、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大青叶各30g,白槿花、飞滑石各15g,生甘草6g,上药为一日剂量,煎制成合剂100ml,一日口服二次,每次50ml,重症剂量加倍,高热者,加服软柴胡20g、炒子芩15g。急性者疗程为一周,慢性急发者疗程为二周。通过100例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本品对急性泌感有确切可靠的疗效,其近期治愈率为66%,总有效率为82%。同时我们还观察到本品对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仍然有效。% v: X' u& ]$ s
       朱老说,肾盂肾炎相似于中医之热淋、湿热淋、血淋等症。基于此症在急性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者,多呈现湿热下注或瘀热蓄于膀胱,阻滞气化,下窍不利,而引起小溲淋沥频数、茎中急痛、尿血等症状,所以在治疗上,必须着重清化下焦湿热,或佐以泄化瘀热之品,始可奏效。而在选药组方时,又需药力精专,才能取得速效。由于多数患者均偏于热实证型,故我每给予生地榆、生槐角、白槿花、白花蛇舌草、瞿麦、白茅根、土茯苓、甘草梢等以清泄下焦湿热,通淋利尿,凉血解毒。血尿甚者,加苎麻根60克;刺痛剧者加象牙屑、琥珀末各2克,研极细末,分2次吞;寒战、高热者加柴胡、黄芩各15克,每多应手而获佳效。* A  J' u3 M1 b5 N/ `" y$ {5 Q
        朱老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感痛苦的是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因此患者迫切希望得到一种既能比较迅速止痛、消肿、改善关节功能障碍,又无毒副作用的药,那将是最受欢迎的。雷公藤不失为一种疗效较佳的抗风湿药,它起效较快,但毒副作用也较明显,尤其对生殖腺的影响。目前各地应用本品的报道较多,部分配伍了有关中药,则可稍缓其毒副作用,这方面犹待进一步探索。“益肾蠲痹丸”能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反应,调动机体调节机制,增强体质,从而抑制病情之进展,促使病变修复,对慢性久病最为适用。但起效较慢是其不足之处,需耐心持续服用,故尚待完善。% u4 ^5 F4 b# p# z! M2 G6 h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是周身性、终身性疾病,在治疗上必须始终坚持整体观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采取综合措施,内外并治。除辨治之内服药外,还应配合熏洗、药浴、外敷、膏贴、理疗、针灸、推拿等,这样可以协同增强,提高疗效。
( ^6 p- J: b0 u. [* ~* I由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坚持长期服药,不论汤剂或丸、散剂,久服后病员往往产生厌惧心理。如何改革剂型,提取其有效成分浓缩成微丸、胶囊、片剂,以便于服用和外出携带,有利于坚持服药,巩固疗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此病症状缓解后,还需继续服药6~12个月,始可稳固。% ^+ r' C& {: E, ~+ b, ~
加强中西医药界的团结协作,打破行业界限,实现多学科的团结、大协作,才能各献其能,互补不足,集中优势,重点突破。还要加强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把中医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经验和有效药物介绍到国际上去,使中医药为更多的风湿性疾病患者服务。
1 S: Q& z% x& C4 p7 p/ \     
0 P& K) v. N3 P" J; e1 [- N
$ Y5 n( x" _( h7 m: C- ~! x       0 B. g. d: R& k4 j1 y( c4 Z3 X# D
      
% [! v; s; o* ]1 L0 E9 Y3 p: p      
3 R+ I, l  v) F) F. s; n. Q' }  
9 G+ a1 P# z" d+ Z2 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12 21:34:46 | 阅读全部
       今天(2020年1月12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广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为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传世医著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他的一生忍辱负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攀登医学高峰,取得辉煌成果,不仅在本草学方面贡献之大,而且在脉学上也有独到见解,特别是对奇经八脉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影响深远;当代山东名老中医孙朝宗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之上对奇经八脉进行了深入而广泛地研究,先后出版了《奇经八脉考笺注》《奇经八脉证治发挥》《奇经方药简编》《奇经八脉病表解》《奇经病证治疗经验》《古今奇经验案选编》,对大家学习掌握奇经八脉的理法方药意义重大。《本草纲目》被生物进化论者达尔文称为十六世纪的“中国百科全书”。郭沫若先生称李时珍为“医中之圣”。本此主要讲述李时珍艰辛不屈而为中医药奋斗的一生,他那种直着追求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而挺起中医的脊梁!讲的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ddgy总结小诗:0 W8 ~7 P& S) u( V# E
一代医家李时珍,
2 p7 d9 f5 K1 F2 N5 G; T8 j( ^千辛万苦为杏林。
+ \+ [' h" ^' k《本草纲目》闪光芒,
/ G- S6 k  X) _% q& x1 M  K《濒湖脉学》阐新论。
8 ~  P" Z8 b8 f+ @" m0 }
2 H; \1 k" H$ o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李时珍的学术成就。9 W5 {7 o; q7 X3 r8 z( Y, U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他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但是,西方制药传入我国,人们用化学分析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看待药物,逐渐读不懂李时珍了,不理解他伟大在哪里,甚至说他兼收并蓄,把很多杂物、污物、毒物当成药物,因此,他不但无功,反而有过。民族虚无主义的人士,在看问题的时候,说过很多错误的说法。! \9 t1 E/ H" t7 b; {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而系统的科学理论和诊疗方法,是中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正如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坦言那样,目前中医药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
8 q& j# d) i' I5 y  O了解自身状况,认清当前形势,切准自身发展脉络才是保护中医药学、寻求发展出路的当务之急。! ~' H6 A  Y! ?
还有一些骗子,打着“老中医”、“祖传秘方”的旗号,号称专治一些疑难杂症,到处招摇撞骗。
4 S$ _" t# B- T+ B;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社会中许多质疑,其实都是针对这些骗子的,他们的存在,严重污损了中医的形象,无端使中医遭到不少误解。
% f  ~( F6 f( w3 s: s3 X  @就在网上事关中医存废的讨论再次掀起轩然大波的同时,我们的邻国韩国正在准备把“中医”改称“韩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g0 x2 ^4 _! ^" R
惠泽我们几千年的中医药学,早已是中华文明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割断血脉的联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在感情上也是无法接受的。, J& y( Z! }. |
然而中医药学并不是一件古董,并不是几个人说毁弃就轻易能够毁弃。无数的事实在证明,在“科学主义”盛行的当今时代,这门有着古老历史的学科依然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力的存在。. u0 O$ D* t8 @+ z" S& F" h; J
因为医在人间。
9 R. v3 g4 v! _; A自信并非出于盲目。这种自信来自五千年文明灿烂生辉的史册中,来自一代又一代医者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传承中。
' T7 C8 j; B1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0-1-15 07:51:4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0年1月13日)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辨证录》。
, q& v' D4 r) J' h) `, B     本周我们学习的内容是:  u6 T1 f- b  Y% e3 I' U
     87,人有久患心疼,时重时轻,大约饥则痛重,饱则痛轻,人以为寒气中心也,谁知是虫伤胃脘乎。0 w4 _6 H& O3 o. F
     88,人有一时心痛,倏痛倏已(突发突止),一日而十数遍者,饮食无碍,昼夜不安,人以为此虫也,而不知不然。夫虫痛必非一日而成,岂有无端而一时心痛者乎。或曰此火也。夫火则终日痛,而必非时痛时止者。然则为何痛乎?非火、非虫,乃气虚而微感寒湿之邪,邪冲心包而作痛,邪不冲心包而即不痛,即古人所云去来痛也。
' R7 |: N( `( J4 _7 ?5 i- P0 _     89,人有心痛之极,苦不欲生,彻夜呼号,涕泗滂沱者,人以为火邪作祟也。然致此火邪之犯心者,何故乎?盖因肝气之郁而不舒,木遂生火以犯心矣。
/ e3 _2 ^& b0 G+ _+ x6 n+ G  r& \* K     90,人有真正心痛,法在不救,然用药得宜,亦未尝不可生也。其症心痛不在胃脘之间,亦不在两胁之处,恰在心窝之中,如虫内咬,如蛇内钻,不特用饭不能,即饮水亦不可入,手足冰冷,面目青红者是也。夫真心痛,原有两症,一寒邪犯心,一火邪犯心也。
1 T" h+ Z1 r$ V# C" c     91,人有患心疼之病,百药治之不效,得寒则痛,得热亦痛,盖此症非心痛,乃胃痛也。
% f8 F- t5 Y0 W) B      92,人有心痛不能忍,气息奄奄,服姜汤而少安,手按之而能忍,日轻夜重,痛阵至时,几不欲生,人以为此寒痛也。用热药少止,片时而仍痛,其故何与?寒有不同也。凡人心君宁静,由于肾气之通心也。肾气不交于心,而寒邪中之,心遂不安而痛矣。( b6 C6 Q$ X9 D+ A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bzl
; q8 j" `5 r8 A% ^. B      祝贺马京雪讲述《辨证录》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六个病例:2 S; A, ?! }) M/ H. S
87,人有久患心疼,时重时轻,大约饥则痛重,饱则痛轻,人以为寒气中心也,谁知是虫伤胃脘乎。6 \1 a$ z- U$ j) H* A
       古人说的“心”,经常是“心口”,也就是胃脘部。
2 k9 `+ Y7 ~4 r2 ]$ _       当年“西施捧心”,也是胃病。东施效颦,乱皱眉头,不得要领。古人多有蛔虫病,因此,俗语说“你是他肚子里的蛔虫,所以才知道他的心事”。$ T, h8 v6 p8 g6 [- _/ f4 \
      本例带着心痛帽子的胃病,陈士铎按照“虫痛”来治疗,获得良效。有效就有理,应该以效求理。# Z- a6 u2 I* T: a( _4 F& V1 |* b; w
陈士铎说,方用化虫定痛丹∶  W) A, S6 n( K) e/ |
生地(二两) 水煎汁二碗,入白薇二钱,煎汁一碗,淘饭食之,非吐物如虾蟆,必泻虫如守宫也。- ^% `0 l; _. `* k
大凡胃中湿热,人多生虫,饮食倍于寻常,皆易有虫,以此方投之,皆能取效,不止治心痛之虫也。盖生地杀虫于有形,而白薇杀虫于无形,合而用之,化虫最神。虫死而心痛自除,非生地、白薇之能定痛也。
- z/ Z- d* r5 r: y# x: f$ E9 [此症用草根粥亦效。
9 D1 O; `# ~& A9 R1 d楝树根(一两)煎汤二碗,入甘草一钱,再煮粥一碗,顿食之,即止痛。- W1 }1 F9 K1 `- \% A- l4 L+ p# b
88,人有一时心痛,倏痛倏已(突发突止),一日而十数遍者,饮食无碍,昼夜不安,人以为此虫也,而不知不然。夫虫痛必非一日而成,岂有无端而一时心痛者乎。或曰此火也。夫火则终日痛,而必非时痛时止者。然则为何痛乎?非火、非虫,乃气虚而微感寒湿之邪,邪冲心包而作痛,邪不冲心包而即不痛,即古人所云去来痛也。* b; N# i: m/ N$ W- L: a# R: ?
         《丹溪心法》说“痛无补法”,可见疼痛多位实证,但是,也有因虚损而作痛之人,是因为“不荣则痛”(赵玉庸教授语)。: O% e. j$ y2 e5 p# b
          陈士铎说,方用去来汤∶, S3 E8 s9 N! f' Z( s$ Z$ n! f4 Q
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 苍术(三钱) 白术(五钱) 甘草(二钱) 川乌(二钱) 半夏(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痛即止,再剂而痛不再发。(需要说明的是川乌与半夏是中药十八反之一,在临床上应用需要慎重)7 v& |4 w  L; L9 h
此症用苍乌参苓散亦甚效。5 s" O2 ], }7 [: G; B3 I
人参 草乌(各一钱) 茯苓 苍术(各三钱) 巴戟天(一两)水煎服。一剂即止痛。
& a9 H" y9 [. D; r6 R, w+ X89,人有心痛之极,苦不欲生,彻夜呼号,涕泗滂沱者,人以为火邪作祟也。然致此火邪之犯心者,何故乎?盖因肝气之郁而不舒,木遂生火以犯心矣。" Y7 Q) M' n) Y) e/ I3 j/ A
       心痛彻夜不息,病人痛苦,医生焦急。陈士铎说,方用救痛安心汤∶
' ]' ?5 u) r5 F" ?  l白芍(一两) 炒栀子(三钱) 甘草(一钱) 柴胡(二钱) 贯仲(二钱) 乳香(一钱) 没药(一钱) 苍术(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痛定,再剂而全愈矣。
! {: S+ f4 C6 B+ P此症用栀香饮亦妙。
% v8 `! `; R- j4 j炒栀子 荆芥(各三钱) 茯苓(五钱) 甘草 乳香末 丹砂末 木香末(各一钱)水煎调服。一剂即止痛。
7 d- D' Z. l2 ?  T. g% k  z90,人有真正心痛,法在不救,然用药得宜,亦未尝不可生也。其症心痛不在胃脘之间,亦不在两胁之处,恰在心窝之中,如虫内咬,如蛇内钻,不特用饭不能,即饮水亦不可入,手足冰冷,面目青红者是也。夫真心痛,原有两症,一寒邪犯心,一火邪犯心也。, r+ \2 K5 [3 N' m9 F( }
       真心痛多为寒邪进犯心阳,胸痹心痛。陈士铎所说的这个病症,他说,用救真汤投之。
: O9 A) w! `. H# ^2 L" F& [$ E/ \- Q2 e, M炒栀子(三钱) 炙甘草(一钱) 白芍(一两) 广木香末(二钱) 石菖蒲(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痛止矣,不必更用二剂。但痛止后必须忍饥一日,断不再发。
! a. s+ P# n. O" B91,人有患心疼之病,百药治之不效,得寒则痛,得热亦痛,盖此症非心痛,乃胃痛也。# ^; J# B9 O" @
        寒热错杂,治疗之中不可单行散寒、清热。因此,陈士铎说,治法宜两治之以解纷,而心痛自愈。方用双治汤∶% b3 z. Q4 A1 Y6 w, _
附子(一钱) 黄连(一钱) 白芍(五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痛立愈。# ^; F' w) M4 o2 u
此症亦可用苍乌暖心丹∶) T! K) P6 b' I2 Z
白术(一两) 白芍(二钱) 茯苓(五钱) 苍术(三钱) 川乌(一钱) 肉桂 甘草(各五分)水煎服。下喉即止痛。
- Y- S, e! [6 \! l% C1 f1 c92,人有心痛不能忍,气息奄奄,服姜汤而少安,手按之而能忍,日轻夜重,痛阵至时,几不欲生,人以为此寒痛也。用热药少止,片时而仍痛,其故何与?寒有不同也。凡人心君宁静,由于肾气之通心也。肾气不交于心,而寒邪中之,心遂不安而痛矣。
3 v1 ]+ d9 {+ x5 ^        邓铁涛先生主张五脏相关,心痛可以由于肺气虚弱、肝气瘀滞、脾生痰湿、肾水泛滥所造成。) F& p0 W( G( b
      此证的治疗,陈士铎说,方用补水救火汤∶
0 L9 N) M5 w% j, W; l) n; d, M熟地(一两) 山茱萸(三钱) 巴戟天(五钱) 山药(三钱) 白术(五钱) 肉桂(一钱) 北五味(五分)水煎服。一剂而痛可止,二剂而痛全愈,十剂而痛不再发。$ S% l7 k- y% V0 G- l" G6 B$ G
此方视之,绝非治心痛之药,而用之治心肾不交之心痛,实有奇功。# m  `' R4 S2 t: J3 C# n
        此症用交济汤亦佳。  p  F% z' X& S4 W& R0 @
白术 苍术(各五钱) 肉桂 破故纸 菟丝子(各三钱) 广木香 甘草(各一钱) 熟地(一两)水煎服。( j$ T& V: z$ r! v$ z9 I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