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食同源 / 正文
路志正:都知不撤姜食长寿 但有两个时候我是不吃的
曹东义 发表于:2016-12-10 17:58:5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420
路志正:都知不撤姜食长寿 但有两个时候我是不吃的( g% W/ w( r; u4 J6 O/ o3 X; s9 C

* m, Z& ~- y. S: Y8 `  q) r& T
( A" R) ?; {/ B2016-12-09 路洁/王小云 中医养生经
$ R1 u* J6 h8 j* t+ ]' A$ w4 v+ {
( K) ^( N6 i0 \' UΔ 路志正,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
' @5 b4 H: y8 ^* g! |* [/ C1 ?5 G4 A/ E, F
这里是“国医说”第七次推送* E9 O. e' o7 M' `: m" e

6 W6 Z' p/ S/ w8 e2 d0 V9 l本期嘉宾——国医大师路志正' h6 D) h: \/ U/ i- ?
, ]' L/ K$ D) k( C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古人经验的总结,一年之内,夏天食姜最好。夏天妙用生姜,的确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但秋天万物肃杀,是阳气收敛的季节,人体也相应地不宜升发,此时过食生姜可加剧人体失水,干燥,上火,对身体不利。
- w* k6 A0 N/ [% H
7 Q% `3 x) ]0 N" k3 T+ U, W; W9 S/ a) {( T2 J1 o

# T9 ^5 ^; {9 }$ i* N" I. ?  三杯茶几片姜 调养脾胃 养生防病
: _+ ^( C8 `1 `7 h6 P2 H
# r: Z* g* Y! P5 ]$ q01 日饮三茶调脾胃
$ Z% A8 c( Q& r
4 N' S" @" i6 d3 R* r2 n路老每天必喝三杯茶,但依据时间不同,所饮品种也不一样,其中除蕴含天人合一的顺时养生观外,还体现了调理脾胃的养生理念。
& [( h6 z; Y( s7 K% H4 `" F" E3 K8 s$ \- q) u: J
早晨绿茶:阳气升发,心神俱旺:“一日之计在于晨”,上午阳强阴弱,阳气趋于表, 气机上升,是人体功能最旺盛的时期。绿茶又称不发酵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因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属茶中之阳。此时饮绿茶,可以帮助脾胃消化,养护心气,运化水谷精微于周身,保持精力旺盛,即所谓提神醒脑。
  ^: ?; z6 Q8 R) y( G6 `7 X" d8 \* s1 @, @! x7 }% M1 P1 Z
下午乌龙茶:健脾消食,助消化:午后阳气渐弱,阴气渐升,脾胃功能较上午有所减弱。人们常在午餐时吃一些油腻食物,妨碍脾胃运化。《本草拾遗》记载,饮茶可以“去人脂,久食令人瘦”,可见饮茶去肥腻功效自古受人推崇。
5 I; J9 E5 }& C/ s
- p2 d- g, d/ h+ Q1 X9 G晚上普洱茶:护胃、养胃、安睡:夜里阴强阳弱,阳气趋于里,气机下降。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普洱茶(熟普),甘滑,醇厚,进入人体后附着在胃的表层,形成保护膜,长期饮用可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其中的咖啡因经多年陈放发酵,作用减弱,所以喝后不会兴奋,使人能够安睡。普洱茶还有补气固精作用,热饮肠胃舒适,还可治疗尿频。7 x% c% t( [& W/ {. o5 N! X

& g7 M$ e9 s, x6 b1 ~喝茶一定不要浓,且泡了两三次后,没有香味就要换了。浓茶中有大量的鞣酸,对大便有收敛作用,尤其不适合老年人喝。6 M/ B: {. ]( d: D1 R; j; M
% U/ r0 f5 l$ n! w5 d( i
02 不撤姜食保健康: Y/ |+ |$ ?" o* Q1 p7 U
! N% _: P# t, X2 g  d. w7 _
孔子提出“不撤姜食,不多食”的养生思想,在那个颠沛流离的时代,孔子竟活了73 岁高龄,这与其食用生姜是有密切关系的。路志正教授非常推崇孔子这一观点,认为生姜是调养脾胃、养生防病的必备之品,坚持吃了40 多年的生姜,开方时也经常用生姜作为药引。
' `$ C7 L- Q' {& e- v* ~: \# J- _1 I
# F+ X7 w% l; U+ q9 |现代研究发现,生姜中含有姜辣素,有健胃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消化。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就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姜还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抗衰老的作用。
  q1 W4 _# u( Y, J
1 _; N* H% q9 }* c  D: j气候变冷时,吃生姜可通阳御寒、温脾暖胃、预防感冒。吃饭不香时,吃姜能够改善食欲,增加饭量。尤其是有胃溃疡、虚寒性胃炎、肠炎的病人,经常吃一点姜,对于改善恶心、呕吐的症状,是很有好处的。& [  v# S. f2 K

# W% s! R  }" {# ~2 t路老特色食姜方法:把生姜切片或切丝,放入醋中浸泡1周后,每天早晨吃两三片,可起到温胃散寒、提神醒脑、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生姜本是一味发散的药,醋能酸收酸敛,用醋泡上,醋能活血止痛,防止姜太辣,发散太过,泡上后食用,对促进健康大有裨益。, l  f' D7 i  p
0 N8 P9 k7 T* l7 T
  路老食姜小贴士: A: [# g+ X: g. R# G
/ B) g/ s+ b* Y$ o
不撤姜食,不多食:虽然生姜有顾护脾胃功效,但不可多食。路老说生姜一次吃几片就够,有和胃降气,增加食欲的作用。但吃太多则会导致胃热。老年人如果咳有泡沫的白痰,可以吃生姜,但是痰黄、干咳或无痰的,就不要吃了。5 h2 F) n3 V4 a+ E8 l
6 h  e$ z6 w" f; U6 i! w# E0 e
一日之中,夜不食姜:俗话说“早上吃姜,胜似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一天之内,早上食生姜最好。人的养生要顺应四时,与大自然日出一样,早上人体阳气回升,此时进食温性的生姜,可以帮助人体阳气的升发。晚上自然界的阳气收敛,人体的阳气也已收敛,此时若过食生姜则影响阳气内敛,不利于劳累后身体的恢复,有害健康。" `4 |$ ~  c6 a/ q: ^
% u$ I: H$ e( T
路老说,当然凡事不绝对,比如你要是受凉了,或者晚上散步时出汗着凉了,喝点姜糖水,一出汗,病可能就好了。' L( [0 Y9 e. v8 S; z6 H; ]
* w. |- u; r: D/ F
一年之中,秋不食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古人经验的总结,一年之内,夏天食姜最好。这是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夏天妙用生姜,的确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 s. l7 S9 K0 {  M% U
# |' K% S+ ?9 G8 F+ D4 ]1 W路老认为,秋天万物肃杀,是阳气收敛的季节,人体也相应地不宜升发,此时过食生姜可加剧人体失水,干燥,上火,对身体不利。/ G3 Y- T$ `- n: }$ S9 A# ~* R* E
1 W1 F# Q+ t# H$ U% G6 `( {
  养生是养习惯 早上梳头晚上泡脚4 `+ `& N! ^- |3 z/ K

6 `  b8 N3 R" L5 A* P8 I: n01 合理梳头,通调气血2 f/ j& n; k7 o5 z+ e6 ~' w

' q. p+ y8 `7 J+ o" [/ [8 C7 M唐代孙思邈、北宋苏东坡、南宋陆游,这几位看起来不太相关的古人,却有着同一种养生之道,即每日梳头按摩。4 A! R8 a. o$ y% L9 k

0 _" n3 }( A, |8 L1 _路老对此非常推崇,路老认为,合理梳头可以起到按摩头部的作用,每天梳头10~15分钟,可以刺激头部经络,通畅气血,调养精神。路老不仅每日早晨起床后梳头2~5回,下午还会再加一次,以更好地达到升发阳气、通畅百脉、祛病强身的目的。# T3 l, a- n& t7 E5 N. y
2 H% b  q- p& X6 I$ s; ~
路老介绍,梳头时,用牛角或桃木梳子为好,从前额开始向后,紧贴头皮部位,以用力大小适中、动作缓慢柔和为宜。一般应在两分钟内大约梳100次为一回。当头皮有微热微胀感觉时,说明已经达到预期目的。
  a% B: X8 j# a7 e* t$ G1 h5 k. [  f, ~6 Z# W
梳头5~7天后,洗头一次,坚持2~3个月就能感到头皮瘙痒减轻,头屑减少,头发不再脱落,失眠症状相应改善,并有头脑清醒、耳聪目明之感。除此之外,路老每天晚上都自己做按摩头部及身体的几个动作,包括搓耳朵、抓耳朵、搓后颈、揉腹部、搓脚心等。
8 b2 ^+ J* ^7 m2 h/ b' \* T: ]$ R- O$ Q  I/ o3 u- f1 A
02 晚上沐足,促进睡眠6 @4 r$ t7 X2 A$ ^  v4 H

1 {+ S8 W; q# ?& b( }/ M中医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沐足疗法“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 M8 X* C/ r) U

$ }+ E) F/ M- e" z) P3 p. e路老指出人体足部可以反映人体五脏六腑之全息,其汇集了维系生命的主要经脉起点和终点,通过中药沐足可以渗透、刺激足部的敏感反应点,调节脏腑器官功能,调畅经络气血,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 Z" ]  Z0 Q7 r5 R- i  w
+ b9 g9 A9 x" ~/ l- a6 Z( S沐足过程中,药物有效成分吸收进入体内发挥作用,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适用于睡眠障碍的人们,如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5 t1 m& `/ {" {% ^3 \; ]1 X5 k, s* M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名老中医养生宝鉴》,欢迎向“中医养生经”微信公号留言。1 A% |/ l5 g) L6 p3 M  _. U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