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张家山汉简《脉书》
曹东义 发表于:2023-10-29 07:40:4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40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3-10-29 08:14 编辑
8 b2 x: _0 g2 }9 I; w" a2 a# X( m- L% Y, K
《脉书》是有关古代针灸方面的内容,该竹简共66枚,内容分两部分:(1)依照从头到足的顺序记载60余种疾病的名称。(2)人体经脉走向及所主治病症等。
  继1973年湖南马王堆汉墓之后,1984年又一座古墓的出现,打破了湖北荆州市张家山一个江陵砖瓦厂往日的平静。从此,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频繁地见诸报端、杂志,一跃成为人们瞩目的对象。自1985年《文物》第一期刊载《江陵张家山三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以来,该墓部分简文内容被陆续报道,一直吸引着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据考证,该墓所葬年代应当在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或稍后,墓主人是一名基层官吏。
  全部竹简计1236枚。由于出土时竹简保存完好,可知这些简书原来是各自成卷堆放在一起的。竹简内容相当明确,有《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算数书》、《盖庐》、《引书》、《遣策》。除《遣策》另置它处,其余竹简均存放在一个竹笥中。
  其中,《脉书》是有关古代针灸方面的内容,该竹简共66枚,内容分两部分:(1)依照从头到足的顺序记载60余种疾病的名称。(2)人体经脉走向及所主治病症等。《脉书》中有关疾病的记载是按照从头到足的顺序排列的,其中不少病名可以在《五十二病方》中找到。而关于十一脉及其死候的内容,又可以在《灵枢·经脉》中找到相应的段落,由此可见这些古文献之间有着相互传承的迹象。
  如果没有《脉书》的出土,或许学者们以为马王堆汉墓帛书出土的针灸文献有四种,即:《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和《阴阳脉死候》。但是,在张家山汉简《脉书》出土以后,将其与马王堆汉墓帛书一对照就发现,《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和《阴阳脉死候》与上述《脉书》的第二部分内容大体相同,并且可以互相校勘而补充缺文,所以,据此可以推测马王堆出土的针灸书只是两种。另外,在马王堆出土帛书中《阴阳十一脉灸经》也有两种,内容相同,而这篇文献的全文又见于张家山汉简《脉书》。因此,可以认为张家山汉简《脉书》是《阴阳十一脉》的传本之一。
  张家山汉简《脉书》是继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十一脉灸经》以后又一种反映汉代针灸医学发展水平的珍贵出土文物,它们两者相得益彰,为针灸史学界许多疑难问题的解答提供了很多难得的线索。
. x& v: H! v4 A9 X) A1 l
张家山汉简《脉书》校释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8416874948959.html

& y. Y7 P4 }( |& m: ?6 \1 e

0 L( m! B8 p* K7 h6 M" M'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10-31 06:58:18 | 阅读全部
根据出土钱币等信息,老官山汉墓的年代被确定在约西汉景帝、武帝时期。而考古人员又根据一号墓出土的“景氏”铭文漆耳杯,将老官山汉墓与曾经的楚国三大望族之一“景氏”联系了起来,这正好和楚地以膏泥保护墓葬的风俗相扣合——马王堆女尸千年不腐,部分就是拜膏泥所赐。  }, P7 `" ~( n( A# j
再根据三峡考古发现的重要文物景云碑等提供的线索可知,因西汉初年中央朝廷削弱地方势力,景氏家族曾被迁至关中一带,后景氏一支又徙至梓潼,与其他来自关中的豪族一道成为蜀地“拟于人君”的名门。: d1 f; [! v  P
由此说来,可能出自同一家族的老官山汉墓,即见证了两千多年前逐步成为天府之国的四川,达官显贵们曾经拥有的富足而精致的生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10-31 07:04:26 | 阅读全部
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4 B6 f3 t% t+ C' j) U; y

% o0 v* Z: T/ c) [在文物清理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枚印章,上面刻着"妾辛追"几个字,说明墓主人的名字叫辛追。另外在一些随葬器物上,印有"轪侯家丞"和"轪侯家"的字样。根据史书记载,轪侯是西汉初年的一个侯爵,曾在长沙国担任丞相。由此基本确定墓葬的年代属于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
1 @7 @, ^# u8 w* S# i# F) t: p8 y" M$ b4 ~, r9 ^0 m) S0 Y) }9 ~4 ]
根据漆器款识、封泥、印章等,及一号墓发现的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和墓内又出"妾辛追"骨质印章,推断墓主为利苍之妻;二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苍" 3颗印章,表明该利苍墓的墓主为本人;三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是利苍之子。4 _# q; B+ e) K" v

& d6 \2 o) V2 A4 A$ o: z; o+ r9 a% R0 S
折叠墓葬时间
0 s& X. U$ x, A% P8 D% S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在构建时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的封土,则其年代应再晚些。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约20多年。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