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东汉故事中豆粥麦饭、得陇望蜀
曹东义 发表于:2023-7-12 17:47:4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62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3-7-12 20:01 编辑 5 X+ K" w1 S, p/ C# u' ]

# E  g7 X- \: |* c/ a东汉故事中豆粥麦饭的主要内容wilsonxin浏览438次其他[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 v0 M6 P4 ]6 o" y

) u9 ^6 l. |$ v8 M. U7 n% w2 h: D& J. U( a/ B
1个回答
. G9 C3 D- |5 B  v& B, aMsdjDK推荐于 2020.03.10( e: {' J* T1 D! O* R

% g' _: _2 F4 |+ u5 C
& n3 j$ a4 ]) H% `& k
满意答案
' A$ w. J$ m$ L6 {, I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东汉故事1 Y) F/ I) X% q- |3 k
豆粥麦饭
: b$ L: x1 V5 E那个太学生名叫邓禹,南阳新野人。他跟刘秀在长安同过学,比刘秀小七岁。两个人挺合得来,成了知心朋友。邓禹听说刘秀在洛阳修理宫殿,就赶去找他。到了洛阳,才知道刘秀已经走了。# N: @0 P  G0 i8 S
原来,刘玄要安抚河北的各路兵马,把这个差使交给了刘秀。刘秀拿着大司马的节杖,到河北去了。邓禹就沿路追上去,一直追到邺城[在河北省临漳县西],才把刘秀追上。0 P. B$ l  R$ J8 a+ |$ I& C2 e( L
同学好友见了面,那份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刘秀说:“老朋友跑了这么多的路赶来,为的什么呀?”邓禹说:“我想替您出点力,将来也好留个名。”刘秀就留着他在一间屋子里睡。邓禹挺正经地说:“现在山东还没安定下来,象赤眉那样各占地盘的多得很。刘玄庸庸碌碌,自己没有主张。他手底下的将士光知道贪图财帛,没有远大的志向。你这么下去,也成不了大事。依我说,不如搜罗人才,争取民心,创立高帝的事业。”刘秀一听,这话正说到了他的心眼里。第二天,他就吩咐手下人称邓禹为邓将军。还叫邓禹跟他住在一个屋子里,有事情好一块儿商量。他们两个的心思给另一个有心人琢磨出来了。那个人就是冯异。他也对刘秀说:“人心思汉,已经不是一天了。现在刘玄的将士们乱打一气,老百姓很失望。一个人挨饿挨得久了,有点儿东西吃,就够满足的了。应当赶快派人分头到各地去给老百姓伸冤,宣扬汉家的恩德。”刘秀听了很同意,就让冯异他们到附近各县去考察官吏,安抚百姓,释放受冤的囚犯。自己带着部下,往北到了邯郸。
7 V: T* l& {8 H' ?邯郸有个汉朝宗室的子弟叫刘林,他见到刘秀向他献计说:“赤眉在河东[黄河东边],只要掘开了河堤,把水灌到河东去,赤眉非淹死不可。”刘秀一想,掘开了河堤,老百姓不也得遭殃吗?用这种办法,怎么能夺取天下呐?就没去理他。过了几天,刘秀又带着人到真定[在河北省正定县]姓去了。# P; F6 ~$ X! _  I; m% X6 `9 ]
刘林碰了一鼻子灰,越想越别扭,就打算自己起兵。他找了一个算卦先生,叫王郎,请他算个卦,看是凶是吉。王郎看刘林撅着嘴,知道他有心事,就细细盘问起来。刘林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王郎说:“我有个主意。头些日子长安有个人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名叫子舆,王莽说他是冒名顶替,把他杀了。你不妨冒充刘子舆,就可以号召天下了。”刘林说:“你自己去冒充,不是一样吗?我来帮你登基。”王郎一听甭提多高兴了,连忙说:“行!咱们说在头里,有福同享,有祸同当。”这么着,两人就对天明了誓。刘林联络了一些人,打起刘子舆的幌子,没几天工夫,召集了好几千人。他们就立王郎为天子,刘林为丞相,向邻近的州郡发了通告。赵国以北,辽东以西,许多州县都起来响应,王郎的势力就突然强大起来。刘林还出了十万户的赏格,要捉拿刘秀。) s# \: F8 L( H+ F! X$ a# l9 Z0 ~4 f6 q
刘秀知道自己力量单薄,没法跟王郎拚,回去的道又给截断了,只好再往北走,到了蓟州[在河北省蓟县,蓟jì]。蓟州有个叫刘接的,他贪图那十万户的赏格,起兵响应王郎,要捉拿刘秀。刘秀他们慌慌忙忙跑出了南门,往饶阳[在河北省安平县东]方面走去。走到半路,大伙儿都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冯异向老百姓讨来半碗豆粥,送到刘秀跟前。刘秀捧起碗来,几口就吞下去了,好象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东西。好容易磨蹭到饶阳,大伙儿饿得头昏眼花,都支持不住了。刘秀看到路边有一座传舍[就是驿站],有了主意,就叫大伙儿大模大样地走进去,冒充是王郎的使者,吩咐传舍里的官员赶快摆饭。饭摆上了,随从的人一瞧见有了吃的,大伙儿就抢开了。传舍里的官儿起了疑,心想:“哪儿有这号使者?怕是冒充的吧?”他就一边敲鼓一边喊:“邯郸将军到6 h, G* M7 R4 ]; {* f
了。”大伙儿一听,脸都白了。刘秀一想,逃也逃不了啦,索性壮着胆子对那个官员说:“请邯郸将军进来见我!”那个官员哪儿去找邯郸将军呐,只好糊里糊涂敷衍了几句了事。刘秀他们吃完了饭,又大模大样地离开了传舍。刘秀听说信都[在河北省冀县东北]太守不肯投降王官郎,就向信都方面走去。
& n- v" j) G* X  S他们一路跑到南宫[在河北省新河县东南],下起大雨来,衣服全湿了。刚巧瞧见道旁有个空的传舍,就躲进去避一避。冯异抱来了一大捆柴火,又找吃的去了。邓禹见屋里有现成的灶,就忙着生起火来。一会儿,火着旺了,刘秀给大伙儿烘衣服。冯异找来了一点麦子,大伙儿七手八脚地煮成麦饭,半生不熟地就这么吃了点儿。又歇了一会儿。雨停了,他们赶紧动身,象难民似地又走了一百来里地,才到了信都。信都太守任光跟和成太守[和城,是以前巨鹿郡的一部分]邳彤[pī-tóng]都不肯投降王郎。他们也有点军队,可是已经成了孤军,正担心着呐。一听到刘秀他们到了,不由得都高兴起来。
& t, P) l7 ^# n, K, B: ^  i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冯异带给刘秀,带给大家的这种温暖真是从内到外,从外到内。
: H2 }+ g# H8 C3 Q4 ]/ T这也告诉我们,在工作中,既要能为领导出谋划策,又能在最关键的时候,解决最难解决的细节问题~
2 H, M9 d4 a5 ], }4 P采纳啊 不容易哦

  i$ r6 Q* y* q) {0 f
6 P# v; z5 o* N5 G9 K) y
  • / |9 g9 b$ W/ X. g) z
" @( J0 P: @+ ?: K0 G7 k4 t5 |
2 y. _$ `& F/ ]& B. h7 Q
' n% e9 ?" P/ D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7-12 17:49:30 | 阅读全部
得陇望蜀(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东观汉记·隗嚣传》。3 F- ?& r) @9 j" L; [
2 ?& J$ M) |# g( x3 e2 I
"得陇望蜀"原意是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陇:今甘肃一带;蜀:今四川一带),后成为讥讽人不知道满足、总想得到更多的意思;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本为中性词,后多含贬义。7 i# F* S+ j% M6 Z

4 v( V  u$ r8 w1 M) ~1 R基本信息# [$ {- Q1 _4 T6 n( \( P% P
中文名称( s) F$ X8 S  `7 T6 R  F" h
得陇望蜀3 y7 R% x% u$ f5 B2 H7 o
9 R. Z" E' \0 O% ~+ K: x/ V
拼音
2 Y2 x, Z! ~3 L- G1 B0 A8 x" sdé Lǒng wàng Shǔ
$ L0 G- ?6 f- ?4 [7 }4 K  j9 K- ^+ U2 I7 g/ w: e% S
近义词
3 v8 `  h1 G: }3 v8 H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等7 u2 V( l7 G- I: T5 E
# Y1 H# B$ W' B4 [5 W
反义词
6 u# }0 U6 ^0 r" J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等8 z9 v. V0 [  q7 f, m5 }' B
% @4 S" E: o5 I( l& ?) h5 T
7 `; G" l' k0 n: u
成语出处
. z9 c5 T; }# V2 i《东观汉记·隗嚣传》
! i, ?) L- l+ ~" Y- G; E
; @9 H, @, O$ }注音字母
7 b, F% ?$ Y- R& Yㄉㄜˊ ㄌㄨㄙˇ ㄨㄤˋ ㄕㄨˇ
( Z! `* U3 @4 Y2 K% F% M  X( ?/ G' m2 i# c; Q  J4 F
成文用法: M1 T8 Q! j# J7 q
作谓语、宾语1 Z  S% n' h" N# S* g. m  n
& i- [' X7 z5 y% |
语法结构) [; i3 G) u3 Y
连动式8 f( f4 G3 _1 o" B

2 I7 x0 J9 r+ T6 s+ h" p) \目录
7 r- q) S' x$ X7 u2 q) O' \- {1成语出处
; g! U0 y0 o! z4 M) f7 x2成语故事
9 v+ \1 Z6 N# j6 V, g3成语寓意) A* B% [% O5 m# r# f
4成语用法, F# V8 H4 Q9 {3 _
5成语辨析
2 x9 z# i5 J  k$ \) _- M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8 `4 k7 y  X5 F1 E' |
《东观汉记·隗嚣(áo)传》:"西城若下,便可见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5 \0 f' \  m. G3 @) k2 b) C
( e! R. S# r$ u% Y. n
一说,语出《后汉书·岑彭传》:"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山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一发兵,头须为白。"《东观汉记》成书于东汉本朝,《后汉书》成书于南朝宋,当以前者为源。
  @! j6 J9 ]" \8 V: G- s
* U% w& d0 x. U3 Y$ J! m后来人们将"既平陇,复望蜀"简化为成语"平陇望蜀",也作"得陇望蜀"。6 j+ s( T8 v1 E' N! b: {9 r$ r. F

/ u$ F% p/ r" ~, ~7 I% _3 k折叠编辑本段成语故事0 ^( ~0 g  S9 R7 s# i/ P* y
东汉初年,有两股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二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岑彭随光武帝刘秀亲征陇西,将隗嚣围在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2 E4 q3 l6 P6 w" b! [
: J# K' L; L# ^/ \/ D9 k  k) Z1 V9 k
公孙述为了救援隗嚣,增兵上邽(今甘肃天水;邽音guī),牵制了汉军的大量兵力。
4 R9 f9 A. V7 u5 r. W) F9 O9 n$ j, v! B: x7 K
光武帝见西城、上邽两城一时攻不下,便留了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
/ F& X# \6 ~' m$ e+ _; }* c7 R9 a* w; T- A" I# u5 J
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最痛苦的事情是总是不知足,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因此每一次发兵,头发双鬓都白了。"2 A9 G, D0 G2 c3 a
" T) B& O# ^0 z; f
岑彭观察了西城一带的地势,决定采用水淹。他叫士兵每人背上一个布袋,装上泥土,将山谷间的水流堵住,引往西城。但这时城内地下水也涌出,城墙内外压力平衡,反而不坍。' c0 L8 R0 h, T1 M; a

% m7 R$ D9 q; Q9 H6 _双方正在相持之际,去向公孙述讨救兵的隗嚣部将,带着大队蜀兵赶到。岑彭见敌兵众多,本军粮草已尽,便下令退兵,并撤回了包围上邽的汉军。$ o. h) Y4 V6 a- F1 F0 R* T5 L* q
% h# O; H9 d5 Q1 ?+ J+ T/ m2 p
汉军撤退,隗嚣带领兵马尾追袭击。岑彭亲自断后,掩护汉军顺利东归,避免了损失。
* A/ K: L) s: t$ ~2 W2 J$ F( ~& i
# e+ p( U6 Q7 M后来,隗嚣的儿子隗纯归顺了光武帝。岑彭奉命领兵攻蜀。他首先拿下了荆门,接着攻破平曲。岑彭吩咐部下坚守阵营,自己率精兵从水路攻入四川,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巴蜀腹地。, C6 B4 F8 c' @" p2 _$ y

' m, ^  g# o" H; m: h. j岑彭率军攻下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又指挥精锐骑兵进袭成都。汉军攻势凌厉,蜀兵闻风溃散。3 T' K& L7 ^; X! C; y: `2 f
" K* f6 L8 B9 p2 `3 b
公孙述只当汉军尚在千里之外,听说岑彭离成都只有几十里了,不由大惊失色,以杖敲地说:"是何神也!"
8 J7 l  K4 a7 b. k: `7 s+ ^8 C" B8 R" L+ M: ?7 I, z. u8 w
公元36年,汉军占领蜀地,光武帝"得陇望蜀"的宿愿终于实现了。
! M# j/ g# X! c" v4 c1 B4 N) c0 Q* v4 M; h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寓意0 n! M$ ]0 H' e: u9 j; D
"得陇望蜀"这个成语通常被看作贬义词,用来比喻某人贪心、不知满足,得寸进尺。但也有人认为,得陇望蜀的原意并非如此,它不仅没有贬义,反而带有褒赞的意思。% s, `4 E" F# g9 @: M% E  o  E$ g0 Q
2 B4 S' p) O9 Q
从刘秀给岑彭写的信中,可以读出这样几个信息,首先,刘秀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看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欲建伟业,就必须拿下陇、蜀。其次,刘秀的信也是对岑彭的鞭策和鼓励,人最怕骄傲自满,没有上进心,刘秀无异于告诉岑彭,"革命尚未取得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此外,这封信也透露出刘秀创业的艰辛,不然他不会发出"每一发兵,头鬓为白"的感慨。可以说,刘秀正是在不断的"得陇望蜀"中,完成了他的"中兴"大业。可见,"得陇望蜀"不是指贪心,而是指要为自己远大的理想而奋斗。4 |- c" W8 v# k& H: k

. c( `6 R" f3 p$ ~7 B) F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0 K# @" ?+ ]+ z' n+ k4 [# H1 _) i
成文用法
5 R- t3 I; A' K, S3 ]3 L* S"得陇望蜀"比喻得了这个、又想那个,总不知足;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原为中性词,后变为贬义词。
) v0 W* x- C$ f- m% F/ n
- R: _/ b2 f' ?; L! ~运用示例2 R# h6 C/ ~! B1 p7 j$ s
明·何良俊《四友斋从说·杂记》:"官资虽厚,然不入府县,别无调度。与东南士夫求田问舍、得陇望蜀者,未知孰贤?"
" A: Y( X: [) ~4 ]
( N- I  f, d+ ]$ J9 L" }: [* ]明·王世贞《鸣凤记‧忠佞异议》:"使他知我假途灭虢之计,消彼得陇望蜀之谋,岂非一举而两得乎?"+ f6 z) T! c$ t$ V  M( C( M7 h

! h4 J! \& u9 _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八回: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著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
6 _9 H: ?- \% H& N2 U7 a( k& x" q0 O# _( a) w# T1 L( L
清·曹雪芹 《红楼梦》第八十回:只因薛蟠是天性得陇望蜀的,如今娶了金桂,又见金桂的丫头宝蟾有三分姿色,举止轻浮可爱,便时常要茶要水的故意撩逗他。
( H. U! D2 d: F, G4 m  u- X. s9 x7 N' J
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 N8 Y. \+ B' p- y, [7 @

. {/ W1 G% B0 @  Z# a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辨析
- x' r( Z# O  s2 _* s! s& F得陇望蜀-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p) o8 t* y6 k* N

. u- I/ @; }/ b7 m6 N* N这三个成语都有贪心不足的意思,但有区别:"得陇望蜀"语意较轻,"得寸进尺"语意较重。"得陇望蜀"要求的往往是具体事物,适用范围较小;"得寸进尺"要求的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适用范围较大。"得陇望蜀"多用在书面语里,"得寸进尺"在口语、书面语里都常用。另外,这几个词里,"贪得无厌"语意最重,贬义色彩最为强烈。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7-12 17:51:25 | 阅读全部
得陇望蜀的历史典故* s; W' P; i" T" K, u

5 \; K. T4 O+ S1 ~# F8 [  [互联网热点观察5 W5 y; V% Z' c- f) V& h' k! D
关注
: r  X! N/ s8 \- P1 f2021-12-27 19:186 J* u4 s( d' L' x$ b* L" x* Q
广告
. B1 b) k0 F2 A得陇望蜀的历史典故
9 i5 D% Q( o' [! ~$ A: Y3 g) b3 J" e% C1 f% l, D0 L3 U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8 x; r1 A3 ~% s" T4 o, e3 U+ v
; Y7 t  X4 M) w0 v- g$ y: r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现在一般用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有贬义。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1 [: O  g/ o- z( f0 D# v- @

5 i1 V% P! j$ u$ q: T“……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 v" f# q& @7 k% S; h/ Y2 ?3 G

) `+ @: t- o2 C/ X还记得应该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翻的是连环画版的演义。看到这一节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学到一个新成语,但同时总觉得用在这个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那时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脸,一个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会不复望蜀,不贪心呢?! B9 u. [* ~( q) E

+ Z; r' H  A0 s% G; W$ K( m. H我起初给曹操找的解释是他怕陷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益州。几乎就在这个想法产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马懿和刘晔已经替我解释了。' p$ I2 \& x# N1 a5 `8 b

  ]: m% b* y( O0 B: j6 w5 |  j那么就是因为战线太长,因为襄樊和合肥战场的'压力了。但这也是不成立的。襄阳曹仁,合肥张辽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而且当时这两线的战事并不是那么吃紧。再说有满宠李典等人的协助和“贼来乃发。”的木夹的指点,即便是逍遥津这样的会战,坚守到救兵到来也是没有问题的。- h; O. V0 y' }7 ~% w
  G+ G- ^% S7 ^5 X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这里的老不是指年龄,不是老骥伏枥那个老,而是一种在于内心的沧桑,厌倦和疲惫。连年的征战特别是赤壁战后破马超灭张鲁这几年这几仗,那颗曾经不已的壮心里的烈火渐渐熄灭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经老了,没有了如日中天的气势与激情,论英雄的豪情,观沧海的壮志,赋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_' c6 ^5 {$ S. S6 P
: b, Q/ f2 w, [) O( R
逍遥津战后,错过了平西川最好机会的曹操同众官议曰:“此时可收西川否?”刘晔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备,不可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渊,张颌守汉中。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7-12 17:55:32 | 阅读全部
严子陵钓鱼种地。) n9 r) [* s1 s. U
严子陵是东汉时的余姚人。年青时就很有名望+ X1 G# }6 C7 c/ G
王莽请他做官,严躲藏起来。几年后击败王莽的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思贤若渴的光武帝到处寻找严子陵,找到严时,严子陵正披着羊皮隐居在齐国某个地方(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钓鱼。皇帝几次三番的以礼以书相聘,请严出来为朝效力,但最终,严子陵还是隐隐于家乡,钓鱼种地终老一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7-12 17:58:08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7-12 17:558 e# j( ?! l& G2 c+ I5 }
严子陵钓鱼种地。& @" q2 s" l# c9 b/ V' m9 a& G
严子陵是东汉时的余姚人。年青时就很有名望5 k0 @$ N2 A: `  n5 N( Z
王莽请他做官,严躲藏起来。几年后击败王莽 ...
9 q9 k) O4 m3 W' M: T2 e
投笔从戎(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是一个成语,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i3 {: @- F  u% ]; R( W
' @, z4 {: Q5 M8 A
投笔从戎指扔掉笔去参军;比喻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n0 \6 u$ W+ W+ v! Z*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 q$ E& w* k6 \$ t& ?  Q# P8 ^* R. X% J3 @, t. l& u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投笔从戎"。
6 x" G( ^: ]5 m1 L
8 P$ L) ~: g) s( g4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故事
; n! U" f* _. J1 {2 O9 K东汉初年,有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此人名叫班超。年轻的时候,班超家里很穷,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过日子。
9 H4 y+ f4 P2 {+ G, J: \
( \1 q7 o) w( W* J7 _  V抄写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抄写的东西还非常多,经常要工作到半夜才能睡觉。官府对于抄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抄错一个字,就要责骂,还要扣工钱,甚至开除。因此,班超工作时特别小心翼翼,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眼睛直冒金星。除了累以外,抄写工作还特别枯燥。一份同样的公文常常要抄好几遍,有时甚至多达几十遍,这使得班超非常烦躁。
( T$ Q' C* l7 Z2 N* X; p
2 @, R) z4 C7 c* a8 w4 t6 r, A有一天,他正在抄写公文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间站起来,狠狠地将笔扔到地上,非常愤怒地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白白地消耗一生呢!"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9 Z  A  C3 }8 y
) `) e$ }8 Y- t8 Q2 k# U; l
从那以后,班超就扔掉了手中的笔参了军,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之职。假司马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转向军旅生活的第一步。班超一到军旅之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小试牛刀,斩俘很多敌人。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2 A* @/ J9 m  m% d# m7 K
' ^9 v; g: C- p! C" v. _) ?
由于他作战非常勇敢,立下许多战功,很快就被封了官。后来,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1 s" r5 Y6 G( o, v2 J: ?
; C# B& q: G" Y2 Q/ U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和平建交,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后被封为定远侯。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 B2 I9 S, \, W1 J3 t9 L( }" r% c' H' [7 I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寓意* }( Z0 Y- Z5 H9 V5 h# Q1 G9 j
班超四十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成语告诉人们,应向班超学习,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成为一个栋梁之材,报效祖国。要意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尚不能国,何及家与个人。武能定国,文能安邦,不管投笔从戎也好,弃武从文也罢,都只有一个目的,为国雄于地球而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P2 J' f* w2 g7 ^4 Z5 i

! b% s% E& y  l/ ]5 n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运用
3 U/ ~' }* O5 p& Y" v成文用法
: y6 y# L+ [: f' J2 h2 W4 Y2 V( }* J% V. p& L* k& b. Q
"投笔从戎"指扔掉笔去参军;比喻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M. U7 ^8 E6 C: B5 T+ ?6 U( {/ s# m

/ H/ Q+ K6 T4 B8 r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8 K: g. J7 j) T

- k; Z5 p& x% d  a运用示例
& v! x2 I+ ^+ z& y% a6 ~$ d4 n# X
" V. A. b2 N3 r/ i清·金松岑《孽海花》:"你道珏斋为何安安稳稳的府台不要做,要自告奋勇去打仗呢?虽出于书生投笔从戎的素质,然在发端的时候,还有一段小小的考古轶史。"
0 k4 j' W. D# B
: _6 V  j1 p# Q, C* r作家·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二十二章:"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投笔从戎"的经过。"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