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旅居英国的中医学者马伯英先生逝世
曹东义 发表于:2023-7-3 17:13:2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98
马伯英:中医跨文化传通-西传简史[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瑞士中医药大学 [color=var(--weui-LINK)][url=]SWISS TCM UNI[/url] [color=var(--weui-FG-2)]2023-06-28 15:14 [color=var(--weui-FG-2)]发表于瑞士* e% r" ~( ^5 ^! |% p- C
[color=rgba(0, 0, 0, 0.9)]收录于合集#明医针推集萃[color=rgba(0, 0, 0, 0.3)]109个
( V; f& N: N$ }8 Z0 h: N[color=rgba(0, 0, 0, 0.9)]7 w8 q8 G2 J" F' x" D7 u
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得知,杰出的中西医临床家和史学家马伯英教授于2023年6月24日黎明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0岁。马伯英教授的离世对全球中医药领域来说,是一次无法弥补的损失。

8 z/ ^; X3 r8 o- v9 S8 s2 P
2017年8月,马伯英教授应邀访问中国-瑞士中医中心及瑞士高等中医药学院(瑞士中医药大学的前身),身为英国皇家医学会终身院士,他在国际经方博士班授课,分享中医药文化。

: q9 ?( ~  F, w3 |7 d9 x

; o# S( g5 j' k' x6 H( ~# E

, d7 M- `" Q  K, e$ |+ C& B$ a# H, w0 c6 Y6 \8 X" X
图:博士班课后测验题

# D$ {6 Y0 _! B+ L0 v5 i
他还主持了一场以《中医跨文化传通-西传简史》为主题的讲座,这场讲座通过网络自媒体广泛传播,引起了广大的关注,尤其是在海外中医群体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活动揭示了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趋势,为海外中医师提供了明确的定位,并让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人们对中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 C& P' i' R5 R( i7 H7 z
特将讲义重发,深切缅怀!" o( V# a! K! G: r1 W! ]: F/ j
$ E4 y& o$ x; o+ A  N! t

7 R- e+ E3 s: g7 w9 x
7 H: }: u0 }# L; I7 A) M
马伯英教授原籍浙江东阳,身兼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之称,曾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院接受教育并毕业,从事中西医临床 50余年,曾受邀为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又译为《中国的科技与文明》)医学卷的合作者,剑桥大学和英国学术院访问院士。在英工作期间,临床擅长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发表过论文 300 余篇,出版著作十余种。他同时是国际著名中医史学家,其著作《中国医学文化史》(上下卷共 174 万字)是该领域之开山和奠基之作。
; ]% _- b& v5 F: R$ v( s
马伯英教授的医学研究和医学史研究履绩斐然,其深入洞察和广博知识赢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可。他是海内外享有声誉的现代医学史家,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深化对中医的现代化理解,以及推动中医学的前瞻性研究。他是中医的坚定维护者,为争取中医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他付出了无尽的努力和热情。
) g1 ?+ W7 D9 D6 s9 h( M( j
马伯英教授的离世是对中医界的重创。他卓越的学术贡献和对中医事业的无私奉献,使他成为我们学习和尊敬的典范。在这个悲痛的时刻,让我们向马伯英教授表示深深的哀悼,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息,也希望他的学术精神能够继续鼓舞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激发我们不断向前探索和创新。
' L. W5 i+ E/ n1 N% w" z

6 l2 D) m* M' k% d' i1 G# }3 Q+ O+ t. _( z3 e2 b0 c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7-3 17:15:35 | 阅读全部
朱勉生|悼词|我的师兄马伯英; u# X, \/ V3 N7 i: r, y
朱勉生 乐道中医 2023-06-28 15:34 发表于英国8 T7 l2 X0 s$ |' J+ F4 B
图片: Q1 P! B# q! O2 Z; z0 y/ Q
图片" q6 k# M8 M$ V0 I2 M

; ~" g+ r2 }/ u& |" E, w/ W% w2 n9 ~! r& d; ^' G
缅怀故人' l( }0 J8 w, {$ p- V7 `* j" K

  l- @5 S1 h" Y6 n# f( X- S
3 c, @$ a- n) X6 `0 K+ S$ y0 w$ J. M+ u5 T. K

( R) d' n7 B% H6 g: T9 X
2 z! r  o3 x4 V* a图片
. M* k" y3 x: c9 }$ H
. R3 \% f/ q9 E. v" c# i% z马伯英 1943年12月15日-2023年6月24日
0 q* U) y5 p4 m! R; O. u图片" h2 ?; ~# U9 H8 Q8 m1 c* X
0 F; t8 ^! G5 A0 W' `
悼 词  [5 N* Q$ ]& @  s1 p3 ^

! i! {% {# O$ r1 i2 D1 {6 y+ Q朱勉生) D2 X2 ~" _1 U! m

+ k4 Q1 `, [$ X4 D我最可信赖和依靠的兄长马伯英于2023年6月24日凌晨在英国辞世,悲从中来难以言表!
. y$ E- B- N+ a# w  K1 u! J- S1 _: B2 j
伯英兄是中医西传的领军学者,是从医学人类学视角系统解析中医文化-医学-社会价值的第一人。他的开创性研究为中医在异国他乡扎根开花打下极具前瞻性的理论基础,他几十年的不懈耕耘,为在英国和欧洲争取中医的合法权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伯英兄是一位中西医学两通的医学史大家,他用自己的实践书写了属于他的感动人心的中医西传的历史,弘文英德永存天地间。
- G0 d( R  M( ]7 c+ b  [4 a+ O7 U6 m
斯人远逝,仅以2013年发表在英国中医马伯英学术专辑此文聊表痛惜和悼念!
5 Y- n! a+ m8 h) E8 \7 b4 J8 w0 H6 p
2 C2 b5 x# L% @& ^( d0 _% x% J" J& U
我的师兄马伯英
. j. J8 G( p7 k# K) {* K! k1 s4 P+ w7 u# `* Y* x5 k7 l1 H
朱勉生 教授
6 }' @& ?; c' X3 W+ [9 }, k4 }时间飞驰,伯英师兄七十寿辰,我们相识也正好三十五载了。前三十五年没资格评论,而这后三十五年志趣相投,随时得到师兄无私点拨和在重大关节的提挈,没齿不忘,就如实写来以作纪念吧。
" S3 w. E, w4 p0 w9 }/ w; _/ b' w# M0 m
北京初识伯英兄,飞笔浩瀚点契机4 H  I  k  ]! b, T4 t
4 r# Y4 A3 w1 ~2 r
马伯英和我并不是各家学说的同门学友,尊其为师兄,首先是因为他同我的导师任应秋老师在学术上的默契和非同一般的交往。
+ U2 W* C- S' c/ O  ?" x6 p' k1978年10月秋高气爽,北京中医学院教学主楼一楼左侧的阶梯教室里,揭开了中医教育史上的重要篇章:中国首届中医研究生开课了。我们中医研究生班22位学员里有在中医医院或边远地区享有盛誉的“老中医”,有自学成材的佼佼者,也有像我这样经历文革“断代成长”的工农兵学员。与我们同室听课的还有中医研究院的首届中西医结合研究生,马伯英就是其中一员。阶梯教室的大课以任应秋老师主讲《黄帝内经素问》开场,王玉川老师的《黄帝内经灵枢》、刘渡舟老师的《伤寒杂病论》、赵绍琴老师的《温热论》、王绵之老师的《方剂学》、颜正华老师的《中药学》等,全部都是引经据典溯本求源的精彩讲解。大师们严谨透彻又融会亲身体验的解析,犹如一股清流,涤荡着多年积淀的疑惑,引发了我们对中医理论内核以及中医临床要诀的思考。在课后讨论会上,大家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就是这个机缘让我认识了马伯英。他中等身材,沉思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一口金华口音“黄王不分”。他不多言,却接二连三地拿出令大家瞠目的宏文大作。在听完任老师讲授《黄帝内经》后,他的总结论文《祖国医学中的‘五行学说’是循环论吗?》洋洋数千言,直接引用《内经》原文批驳1950至1980年代甚嚣一时几占统治地位的“存阴阳、废五行”谬说。特别是对“废五行”论者从哲学角度简单化地把五行归结为一个“循环圆圈”的观点的批驳最有见地。他提出五行相生相克表面看上去的圆圈只不过是一个横切面;应该纵向去看,画成螺旋形的上升或下降,这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内经》中对于疾病传变的向好或变差乃至死亡,都是在讲这个螺旋的多向变化规律。任老给了他最高分,并在批语中称赞:“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在北京读研期间,伯英师兄于1980年在当时国家顶级学刊《哲学研究》和《社会科学战线》发表了《中西医学不同的整体观》和《亦谈《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他的比较学的方法和非同一般的论述引起了中医学界的震动。有趣的是,由于他出手快捷笔锋犀利,被当年学友们戏称为“神笔马良”。2012年底郑金生学兄来巴黎查找图书,谈起他们写毕业论文的经历,连说带笑地回忆:“我们还在绞尽脑汁拟提纲,老马已经拿出初稿请老师审阅了,奇哉快矣!”
3 l8 j) Y9 c' I! v% e) `3 F伯英兄除了不少学术观点与任老师默契相合,同任老还有一段颇为经典的“小毛驴的故事”。任老师在当时北京中医学院的中西医教授里,是最有儒雅风度者,他治学严谨言必经典,不知者都敬而远之。唯有马伯英却趁着任老师晚饭后散步的机会,斗胆向他提出了有关中医西医价值的难题。马问:“现代西医成了主流,中医生存机会似乎有些式微。应该如何评价中西医?”任师未假思索,立即答道:“西医好比飞机、火车、汽车到处跑,快则快矣,然而面对一座小山,道路狭窄崎岖,它们能上去吗?中医就算是小毛驴,跑得没有汽车快,但能上山登高,补西医之不足。何况中医并不只是小毛驴!”这一对中医功用的著名比喻,至今仍然被证明是正确的。任老师对中医学无人可以企及的贡献,是创立了囊括历代中医独特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各家学说,将中医学术的源流梗概梳理得清清楚楚。任老师曾经对马伯英画龙点睛地说过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有人学富五车,像一个大富翁,但口袋里装满了钱,却不知道怎么用。”这一提点不仅为马伯英选择毕业论文《试论祖国医学基础奠定时期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特征》发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其后来通过改进方法学,开拓出新思路、新领域都不无益处。
5 G( X# I6 j8 g: B# o+ z' R. y
  r6 z! M, L# {4 r剑桥二识伯英兄,大气长虹贯西东$ H$ ?) V7 P# p( B6 @

" D9 \7 w: J* ~8 X" J) {尊马伯英为师兄的第二个缘由,是他在开拓新领域的同时,真正像一位大师兄,给与我最珍贵的提领和帮助。
  u7 F1 Z3 D0 j/ l0 i/ T- F作为兼通中西医学又专长医学史研究的学者,马伯英的大量论著引起了医学界、史学界、哲学界的重视,经过庞朴教授的推荐,1985年起他成为协助李约瑟完成其巨著《中国古代科技史》医学部分的合作者,先后三年半在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工作。全新的环境,历史的召唤,让伯英师兄踏上了新的历程。在他每次往返剑桥上海经过北京时,他都会来到家中,向我介绍剑桥大学和李约瑟研究所的情况,谈到他正在撰写的《中国医学文化史》,他将人类学研究方法引进中国医学研究的思路已经渐趋成熟了。
" x. E0 L( \6 Z7 d! `; Y1987年经伯英师兄推荐,法国科学院汉学家雅克热尔奈教授邀请我到他领导的远东古代科技史研究小组作访问学者,在法兰西一住就是26年,我的命运因此而改变。1992年我在巴黎完成医学人类学论文之后,为了完成博士论文《中国医学对糖尿病的启迪》,请伯英兄联系去到剑桥大学和李约瑟研究所查找资料。进入剑桥,绿色的草坪,淡淡的花香,蜿蜒的流水,悠悠的小路,错落有致跨越数百年历史的一栋栋研究所小楼,让你知道什么是“心静如水”,让你体验“滴水穿石”,让你领悟“星光闪耀”……一种神秘的智慧笼罩着剑桥!伯英师兄引荐我见到了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泰斗李约瑟教授,带领我穿梭于剑桥大学图书馆和潜心于李约瑟研究所图书馆。身临其境,我明白了师兄正在进行一件跨文化研究的大工程,而他的研究方法已经大不同从前,他已经不是研究生时代的马伯英了。在占有从历史、哲学、文化人类学及中西医学的不同范畴和角度探索中医奥秘而得到的丰富资料,并且深思熟虑之后,马伯英对中医学的本质的认识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中医学的本质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独特的全生态医学理论和实践;是关于人类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心理环境)与健康-疾病关系的宏观规律的阐述及其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临床过程中的实际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他提出中国的科学技术有自己的轨道,要在自己的轨道上才能起飞,中医学就是一个典型范例。生态医学是未来医学的前景和标志,中医学的价值将得到印证。; ~& M; T/ R  s: c1 E
2011年2月我拿到新版的《中国医学文化史》上下两卷,尽管将近三十年对伯英师兄的功底能力有透彻了解,还是不由得为此书的大气磅礴而感动!他为中国医学文化人类学研究,有筚路蓝缕的开山之功。0 L, P% N8 D; ?7 Y- l

) Q6 }( u0 W7 W巴黎三识伯英兄,神针定海大智勇
" N( i4 E" Z3 a, l2 \3 {4 T
. y1 M- d4 ?! M5 d0 O3 b/ _) u尊马伯英为师兄的第三个缘由,他是一个维护中医的勇敢践行者。也许是对中医的特质了解太深,也许是历史的机缘,伯英兄在海外为中医拼搏,与他的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海军系的出身恰恰相合!  r7 e4 {: N! [3 |9 j
2001年底,何嘉琅教授在罗马组织欧洲中医论坛,同马伯英、江杨清、陈菁华和我发起成立了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我们认同的创会宗旨是:发挥中医药专家在中国和欧洲的学术和社会影响,联结整合在中国大地和欧洲大陆上发源的两种医学、两种传统和两种文化,团结一切有生力量,引领高水准的中医教育、临床、科研的交流合作,推进全欧洲的中医合法化。专家联合会自2002年起连续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学术年会和多次专题讲座,参与组织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海外的第一次学术大会(巴黎)。尤其中法文化年期间的两届学术年会,在中西医学界和社会各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就在专家联合会筹划进一步扩大阵容和业务的关键时刻,2007年部分法籍会员企图利用专家联合会的影响力,把联合会改变成一个行业工会性质的团体,以便参与和举办非学术性质的活动。他们企图改变联合会宗旨的做法,引起了混乱。在经过多方说明劝解无效后,我们决定组织特别会员大会就联合会的性质和去向进行表决。在这一事关联合会存亡去向的严峻考验面前,马伯英亲自来到巴黎现场,面对少数搞分裂的人,义正词严阐述专家联合会的创会理念和历史,驳回了他们的无理要求。伯英兄的到场,压倒了歪风发扬了正气,最后以绝大多数票赢得了这一场专家联合会的“自卫战”。会员们敬佩他的勇气和智慧,称他为“飘洋过海的定海神针”。经历了大风大浪考验的专家联合会,几年来成绩斐然。2011年出版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法对照国际标准》,获得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第四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2013年出版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意对照国际标准》。积极参与组织了巴黎公立医院集团2009年以来举办的三届中医论坛,协助巴黎公立医院集团组建在欧洲最大公立医院彼基耶医院的中西医结合中心,并且同中国的三所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展了临床研究。完成了达芬奇医学院和居里医学院联合给西医博士颁发中医文凭的组合,使这一在欧洲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特别教育更上一层楼。饮水思源,何嘉琅发起创会、伯英兄临危不惧,不愧为中流砥柱。
( _' w! j" H% A: Y- r% k称伯英为师兄,当然还有朋友情谊的一方面。在北京时,每逢他的母亲来京,都会给我家捎来金华火腿,而我的父亲也会将亲手泡制的腌菜送到他的手上。到上海我们会受到他的弟弟弟媳的家宴款待,到云南我姐姐会为他安排旅游行程。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心领神会的好朋友。7 p: J3 x, X2 I2 A# p3 C
人生能有几个35年,又可以得到几位知己同道呢?知足为乐,以有伯英为师兄而满足和快乐。
/ s# x: \1 w/ V$ ~7 E* C本文来源:朱勉生教授供稿7 d  M' ?- ~3 C, N. s4 K

! H: F8 f' V5 g. C* g
$ T; Z/ w( x& p% S' `) H附:马伯英教授为朱勉生教授的著作《时空针灸学》作序
8 c+ d# K3 t2 D1 t  E  v【时空针灸】《时空针灸学》马伯英 序1 w' z; Y4 t) {, n
1 Z' i8 b) {& v! j  s
" N! A9 c! ?, x  J7 b
朱勉生教授简介 4 e3 }/ d8 a: o
! n' ~: _  {, }& X% \- j% F

% X9 ~& I. n8 {! K+ G图片3 s6 d! h- o4 ^
朱勉生 教授
$ ~/ D1 ?4 W, Z3 X
& j4 f6 c3 ^  |. y! H5 e9 s: E4 j( K6 `* N" P
) j; K$ r! s- `* ~
朱勉生,云南中医药大学毕业生。1978年中国第一届中医研究生,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专家任应秋教授。法国科学博士,巴黎第十三大学达芬奇医学院和第六大学居里医学院授予西医博士的两个中医文凭(DUMETRAC、DUPRAC)创始人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昆明医科大学名誉教授,云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医主任医师。, r) H" |' e  o8 e0 W3 H( [
总结32年在欧洲的临床经验,创立时空针灸学派,担任时空针灸研究院院长。经云南省科技厅等四个部门审批,2016年成立“云南省朱勉生专家/院士工作站”。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在昆明市中医医院成立“朱勉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推广运用时空针灸并开展时空针灸的临床研究。在昆明市中医医院和玉溪市中医医院开展了“时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等六个临床研究和观察课题,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开展了“三国多中心时空针灸改善乳腺癌化疗疲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个人和团队发表了40余篇有关时空针灸的论文。十余年来在法国、意大利、英国、荷兰、瑞士、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等国举办培训班,受到针灸医生的赞誉,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X6 L! v- Y" i5 A( a0 u3 `# s0 \
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联科技发展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主席。担任执行主编完成世界上第一部《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法对照国际标准》,获得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8 b: L( j; A1 h! r
1992年至1999年作为中医专家参加法中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工作。2005年至2009年担任法国健康产品卫生安全局中医专家,参加审查47种中国单味植物药进入欧盟植物药名目的工作。7 c3 b, g$ o- I4 V" {
2017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签署,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7-3 17:42:42 | 阅读全部
马伯英(1943年12月-2023年6月24日),男,汉族,浙江东阳人,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院,1981年获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学位。1985年~1993年间作为访问学者数度出访英国,在英国剑桥大学"东亚史研究所"参与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主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编著工作,为该书医学部分主要执笔人。1985年在英国剑桥工作,并被选为剑桥大学"新学院"高级院员。1993年二度赴剑桥,并再次当选为剑桥大学休斯学院访问院士及英国学术院访问院士。1999年创办英国杏林中医研究院并任院长。2002年出任英国中医药联合总会主席。
- H$ k+ E% r, W) C0 b3 \
( c  R5 ~  l* o8 X; Z/ Y: k2023年6月24日,马伯英在英国逝世,享年80岁。
$ F+ \; s& D8 U  a& R; _) l/ a3 x! `5 ?# W: \, _. n/ c  U
马伯英,提出"生态医学规律适应理论"体系,是迄今肯兵催为止对中医霉设学最深刻的阐释。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逾百篇,著书10多本,并参与《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等编撰。在国内出版有《世界医学二千年史》(译著),其所著《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享誉海内外。其他著作有《剑河的凝思:旅英散记》。8 E3 B: e. ?, X* d5 ]
. ~. s, w- Z' Q, z0 L8 `
马伯英,浙江省东阳县人,上海医科大学教授。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1985年~1993年间作为访问学者数度出访英国,在英国剑桥大学"东辣燥朵亚腿设重糠史研究所"参与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主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编著工作,为该书医雄愚组学部分主要执笔人。在国内出版有《世界医学二千年史》(译著)章淋洪弃、《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等著作,在医学和医学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曾发表《中医理论与方法的新思维--中医"虚拟""气化"较之西妹局境医"质测""实体"(上)》 《中医理论与方法的新思维--中医"虚拟""气化"较之西医"质测""实体"(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7-17 20:00:41 | 阅读全部
马伯英教授追思会在伦敦隆重举行
  q6 l; @8 f( R0 J, `! L9 VFTCMP 2023-07-15 18:51 发表于美国
6 b. A* ~; c3 r. t% F  r0 |慎终追远,怀德流响+ Z+ J/ _& M( v

$ a2 y8 h  Q, o- W马伯英教授追思会在伦敦隆重举行
2 K9 H9 o* F. }; ]/ \6 R/ Z; {7 x% K' U, I/ Y
为悼念著名的中医史学家、英国中医师学会创会会长马伯英教授,英国中医师学会于2023年7月9日在伦敦希斯罗万豪国际酒店举行了隆重的马伯英教授追思会,线上直播和连线同步举行,马伯英教授的家属、生前友好、学会同仁、中医和各界组织代表参加了追思会。
9 ^4 L& g6 ~6 k! a; c& P# x5 {
. ?* _. t  Z6 V  d7 e马伯英教授不幸于2023年6月24日凌晨因病在伦敦与世长辞,享年80岁。噩耗传开,海内外中医药组织和单位、华社社团和生前同道、好友纷纷发来唁函,发表悼念文章,转发马伯英教授生平事迹,以志悼念。澎湃新闻、《中国中医药报》、《欧洲时报》、腾讯新闻、搜狐网、科学网、东阳市融媒体、金华科协、澳门《力报》、网易、百度知乎等线下和线上媒体先后刊发了消息和马伯英教授生平,《欧洲时报》纸媒、电子报纸和公号均刊发了我会的悼念专版。/ f2 e* K* }! ^7 X

! G, @  B# w  b* H英国中医师学会(FTCMP UK)举行马伯英教授追思会,与家属和各界共同追思马伯英教授的生平事迹,致敬他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以同道之谊、朋友之情、血脉之亲,一起回忆往事,缅怀他的风范。此所以慎终追远,叙事怀德;传响思齐,以启来者。/ N, }  M6 U, d7 G& H0 P

" _+ b0 G5 O) d- u图片​
, }# l* Y0 y5 }2 v. Y  a
! |3 l+ a8 ]- y
! [* _7 H/ g8 ?) U  |0 r; B: U参加马伯英教授追思会的主要有:马伯英教授的夫人Dr.Alicia Grant,马伯英教授的长孙马汜淇先生及来自国内的亲属,马伯英教授的生前友好孙建平先生、Mrs Ann Beavis和 Mr Mike Selby,全欧洲中医专家联合会主席法国朱勉生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欧洲校友会主席江丹教授, 英国中医药学会(ATCM)代表祝柏芳秘书长,淑兰中医学院校长、学会顾问和政策委员会主席汤淑兰教授,凤凰医药何朝华董事长,全英河南同乡联谊会王秋慧会长、焦建功先生,英国中医师学会陈赞育会长、袁炳胜副会长、刘北南秘书长,学会顾问朱步先老师、龚玲老师、马玉玲博士、骆方老师,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殷鸿春,学会理事会部长周华芝、周继成、杨波、赵雪静、樊志超,以及杨跃峰、王明波、多秀瀛、张丽娟、孙秀英、车爱华等会员朋友。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有钧主持了追思会。
2 P' \# x5 l5 Z* k3 b2 L# f- k9 `
# U4 z, D% S! b( ^% K( |# C! E会场前方,是马伯英教授的巨幅遗像、挽联和“马伯英教授千古”的横幛,遗像前摆放着洁白的鲜花,庄严肃穆。到会者向马老的遗像敬献花束,并向马老的遗孀和家属致以深切的慰问。留言薄上留下了来宾真情的哀悼和敬仰之辞。
/ {) h. G5 j8 s( ?( v5 J5 I) D% r+ D$ g8 f$ Y1 X( j& U8 u

$ ]% [" ]/ Y7 O  F图片​+ V- I! o/ a# t. p

. l6 `" ?' u0 w1 `& v5 H4 L( {9 ^8 F  T- G- _2 I/ P4 M- u
会议开始,全体与会者向马伯英教授遗像肃立默哀致敬。英国中医师学会陈赞育会长致悼词并介绍马伯英教授生平,袁炳胜副会长介绍并用图文展示了马伯英教授的学术成就和巨大贡献。之后,各界代表、来宾和友人在现场或在线致辞怀悼。大会还宣读、展示了海内外中医组织和代表、英国华社组织及好友的唁函、悼文、挽联。
4 i! J: x; u& i$ L1 ~
. s- R1 V8 N8 m在会上致悼词的主要有:马老的同事和老朋友、北中医校友、全欧洲中医专家联合会轮值主席法国朱勉生教授,马老的同事和老朋友、北中医校友、北中医欧洲校友会主席江丹教授,剑桥针灸师Mrs Ann Beavis,英国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祝柏芳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海外校友会刘北南会长,全英河南同乡联谊会王秋慧会长,学会资深会员杨跃峰医生等。( M! W8 n" @9 G0 ~- F4 y. K

% i' Y6 p. L$ [2 s' H5 p3 q; S2 t7 a1 q' @8 m
图片​6 o: ?8 l8 q# i+ s
  }/ J# {2 k) P6 ]; Q8 F

: L4 u: {+ g% [4 m" C' l唁函来自: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全欧洲中医专家联合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剑桥东方文化学会,英国中医药学会,英国中医联盟学会,国际现代舌诊学会,英国中医学会,牛津中国医药中心马玉玲博士,伦敦国王学院整合中医药中心主任徐启河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英欧校友会,成都中医药大学 欧洲校友会,四川高等中医药专科学校,欧洲经方中医学会,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欧洲中医校友联合会,俄罗斯中医药学会,意大利中华医药学会,法国中医学会王永州会长和刘炳凯秘书长,南非中医药学会,中东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于福年教授,比利时中医学会孙培林教授,瑞士中医药大学,瑞士华人中医药学会林玲会长,英国中医针灸师专业协会杨柳会长,欧洲头针协会鹿馨会长,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统促会,英国浙江同谊会和英国浙江商贸会,英国华人老兵联谊会及王靖会长,英中经济文化协会,全英河南同乡联谊会等。/ J: |* b$ G% C- y$ n7 I

' p* u) f5 Y  A& u" k: g
6 _* u+ o( `+ W1 G  c  L图片​0 l, M9 ^/ e  i8 b

. N7 K( N) \" q0 S! a+ \
% x) Y  m8 y1 B: ^6 k& e1 e以个人名义致唁和送挽联的还有:学会首席顾问朱步先老师、英国朱良伟医生、唐铁军教授、邢梅教授,意大利何家琅教授,比利时孙培林教授,瑞士李一明教授,西班牙陈春信教授,美国杨观虎教授、李永明教授,加拿大吴滨江教授,中国郑跃先教授、黄煌教授、朱建平教授、朱婉华教授、沈其霖教授、王振国教授、刘健教授等;英国社会各界人士:李丹阳教授、刘凯教授、胡秋银教授、李晖女士、任广峰先生、范军田先生、孙建平先生、邱静博士、侯成杰先生、旅英作家严啸建等;本学会金峥顾问、叶雷副会长、张卓涵副会长、曹兴灵部长、发展委员会徐军主席、彭孝颖理事,本学会会员于巾越、陈辰、束明、刘惠勤、多秀瀛、李艳霞、姜群生、高志华等医生。
9 r( ~, }2 h8 ?# \. ~: e; o6 q, k: I. N/ s4 t0 {+ B0 A# B+ ~
马伯英教授的长孙马汜淇先生深情回忆了与爷爷的往事,并代表家属向学会和各界对马老的悼念致以诚挚的谢意。家人的娓娓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学术活动之外的日常生活中的和蔼长辈,对马老有了更亲切的了解。  D, r/ _. P: C3 f6 Z3 Y6 [* ?/ Y
* }6 Y' ?1 s. ~+ V8 W2 N' X
在自由发言环节,学会车爱华医生、郭琳医生、华人老兵联谊会的赵祚良先生、南非中医药学会张毅会长先后分享了与马伯英教授的交往故事,追忆缅怀。茶歇时间,大家还在继续交流分享着与马老有关的生前往事。会后,学会宴请了马伯英教授的家属和各界来宾。
, g1 [- j$ R9 U! P4 k7 B  s' q
4 |. x8 e/ R1 {% \& O
5 _; K1 j% t! o( T( X; @8 B% Q8 ^6 `8 s2 Y. |6 C
Although comes the end of the meeting,* P1 @& |( Q' \( N

0 N% a( |" q6 ^6 e& vthe remembrance has just had its beginning.
" x% U$ R7 S, Z! z- `" M
- P7 c2 d1 U1 q% JNot a touching elegy or a mournful melody  
2 G1 c4 P& k, f
! y( `8 m3 N  E) O  k% ~3 v  Vsounds as deep as the missing of a family.
) l. V# X3 s; `+ n
# l5 ]5 e' g. L% @; F9 [3 x: MWith the respect and  tribute to Professor Ma,
: J! u. H) C  v! k! m$ l
9 L$ E2 B7 @6 m' g3 y# S! Gforever live will he
( p3 @7 s2 K& f5 ]0 Z
! u% S- Q# M0 g5 H* _% oin each memory glimmering afar.6 T! i5 M$ ^2 T" a, S

/ c/ x, R' A! k8 q. ?9 K% i! y0 Z) y5 b2 L
9 m1 S# @' t8 H. A: z, j5 E& M, Z
鹤影已渺,其声犹传。. x5 {1 w# F9 O2 h& |0 W
4 |' P/ \( r" p: B
逝者虽往,其德流远。, z) f7 R* z; ?# _
  i! h; U+ o4 R
" s% s" h' N2 ~2 W, @1 y$ v+ C

4 ?" b7 J' m2 R7 p1 [- j# w让我们铭记马伯英教授的功德和生前之志,共同努力,为中医学术的进步,为中医药在海外的发扬光大,积极进取,贡献力量。海外中医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中医事业的不断进步,将是对马伯英教授最好的纪念和告慰。
( e. V1 V" z  w( S% S# N3 z6 l' ]& [( x' `- \$ Z' j  k

( f6 `" `; }# B' m% |* v6 F3 p$ N
马伯英教授永垂不朽!
: q: w+ k: w4 v4 {) _5 G% C, L* L; x& A6 N" I- [8 j
2 z. J) }1 y2 R; c' `3 e$ [
! ~, b: a1 |; A2 w2 Q& Q) H

! J: x! z" ~7 K8 k  p. O; l' F
! M5 e  s( L: J5 O7 y* V" a4 `: M(英国中医师学会)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