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李鸿章与中西医
曹东义 发表于:2021-1-24 17:30:3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360

1893年12月19日(农历冬月十二),清洋务运动首领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医学堂。

3 I. B6 C( O" z- K+ J. I& Z

中国最早的公立医学堂是北洋医学堂,也叫天津军医学堂,其前身是1881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北洋施医局创办的医学馆。该馆聘英国伦敦传教会医生马根济为医师,招收学生分甲、乙两种。甲种学制4年,乙种学制3年,这是中国举办西医教育之始。

' ?3 J- T% I% N) Y8 o6 m0 {5 x% l

1893年12月,李鸿章委派法**医梅尼在原“医学馆”的基础上创建北洋医学堂,并附设北洋医院,专门培养军医人才。地点在法租界海大道(今十七中学旁)。这是一座中国旧式民房建筑,由天津招商局总办朱其诏捐赠。学堂与医院皆为衙门式的古建筑,门楼高大、黑漆大门,各悬横匾一块,分别为“北洋医学堂”和“北洋医院”,二者均系李鸿章所写。有房屋180余间,后又添建78间。

8 L. U  ^# p1 L! H3 G

该学堂落成后,委派英国爱丁堡医学院毕业的医学士、粤人曲桂庭为监督。成立初期历届招生只限广东一省,录取学生的生活食宿均由校方无偿提供。天津地方名宿士人对只招广东一省学生群起**,争得比率名额,当地士子始得招考。1910年,该校教学人员有3名中国医生和2名外国医生。此时,该学堂更名为“北洋海军医学堂”,归海军部直辖,专门培养海军军医。


, Z% j5 o: G4 a( s4 X- K

19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专门学校令》,北洋海军医学堂于1913年改名为直隶医学专门学校,经亨咸任校长。1914年新建楼房及解剖室,医院门诊每日约400~500人次。**初年,学校每两三年面向全国招生一次,每次最多30名,招生考试相当严格。录取新生除本地外,来自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直隶等地。1915年9月,直隶省利用停止招生的直隶高等师范学校部分经费和校舍,在保定重新建立了独立的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同年10月,天津原校址收归海军部管辖,改为“海军军医学校”,经费由海军部补给。校内设有预科及本科,修业年限,预科1年,本科4年。

. L& e" Y) n1 I4 a5 w

该校自开办至1930年3月止,学生毕业共16届、219人。该校毕业生在医务界多有建树。有任徐世昌大总统医官的屈老大夫,有在海军部医政处当校级医官的唐大夫,有在卫生部当司长的蔡鸿和当科长的景绍薪,有留校任教又从医的教师,还有不少自已开业的地方名医,如中华医院创始人张忠信等。该学校因经费不足于1930年停办,附属医院维持到1933年停办。

; ^" G$ Y8 X) z- N: f$ y6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1-24 17:32:13 | 阅读全部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著名人物,他对中西医的态度,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点评

李鸿章养生之道 发布时间:2015/1/31 21:50:23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意林》2013.3期 作者:史明月 李鸿章要求自己精力充沛。对于养生,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曾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7:32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1-24 17:32:31 | 阅读全部
! t; j7 x: ]0 p3 C( x. z6 h( _
       来源:《意林》2013.3期     作者:史明月
$ A. n6 W% X0 M2 ]9 J        李鸿章要求自己精力充沛。对于养生,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曾经说:“养生的重要之处,并不是求得自己不死,而是求得健康,从而让自己处于安乐。这乃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0 x* \) K% B# N, X7 P9 t        李鸿章非常讲究生活规律。他通常早上6点钟起床,早饭后便开始一天的工作——批阅公文。将所有的公文都批阅完毕后,李鸿章就读书、练字。每天午饭,他必须喝上一碗稠粥,再喝一碗清鸡汤。待休息一会儿,他又会饮上一盅用人参、黄芩诸类中药制成的“铁水”。之后,他会脱掉自己的长衫,背着手在院里的回廊下散步。每一次,他都会从回廊的一头走到另一头,这样不停地来回走上几十次。经过一阵呼吸吐纳后,他就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此时家人又会为他端上一碗“铁水”。喝完这碗“铁水”之后,李鸿章便躺在床上午休1~2小时。下午继续工作。; Q" P. D: Q9 ?. T. z4 [5 X
        李鸿章擅于培养自己的情趣。他一生热爱读书,总是不断地练习书法。在他看来,保持身心健康的药方便是“涵吟”的读书方法。他还指出:“但凡体弱多病者,若能得名人文集并静心地去阅读,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病态。”因此,他在处理繁琐的事务中,不断寻求让精神健康的方法——阅读与思考。3 c& h" \6 b# Y' v
        在起居上,李鸿章也十分注重养生。他一直将朱柏庐(清代著名理学家)的家训——黎明即起,作为自己起居的原则。对此,李鸿章曾经说过:“每天早晨的空气是最好的。南于一夜都身处紧闭的卧室之内,使得浊气充塞,一旦吸人新鲜的空气,一天的精神都会十分充沛,百种病都可以尽除……如果能够从春天开始此种方法的话,就会让自己的身体慢慢转好,食量也随之增加。”' s+ ?4 }9 Q, w3 k; R: ]/ R
        另外,李鸿章还总结出最容易导致中国人生病的几种原因:终年不洗澡,造成污垢堵塞,使得皮肤失去排泄的功能;喜欢睡懒觉,一起床就吃得饱饱的;每餐都贪吃美味,吃得过饱;在两餐之间添吃零食,使得肠胃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吃东西不能做到细嚼慢咽;整夜座谈,不能按时休息;饭后立即入睡,或在睡前吃很多点心;整日不开门窗,使室内不通风;晚上蒙着被子睡觉,怕冷又怕风;过度饮酒,导致脑积血;以肉类为嗜好,使血内的毒素增加。

点评

位于天津的清军北洋医院旧址(1910年)   李鸿章在创办北洋海军过程中,积极倡导“借材异域”,既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舰艇、枪炮,还引进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创办了一些水师学堂。然而,对作为北洋海军重要后勤保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7:43
作者:雷较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6822512/answer/13012272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晚清以来,中国人在接受西医时经历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7:42
清李鸿章撰写“颐和堂”匾额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中文名称 清李鸿章撰写“颐和堂”匾额 馆藏地点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208号 所属年代 清 尺 寸 130厘米×55厘米 所属博物馆 合肥市李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7:41
从李鸿章医好荷兰公使失眠症说起 来源:中医中药 作者: 2010-1-14 336*280 ads 摘要: 据记载,清末有一位荷兰公使与李鸿章闲谈时述及自己患了失眠症,十分苦恼。于是,李鸿章送了他一瓶用核桃仁熬制的核桃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7:39
李鸿章的幼稚病 来自 万方  喜欢 0 阅读量: 5 作者: 干祖望 摘要: 清代媚外大臣李鸿章(1823-1901)有过评中医不科学的一句话,即"以意进逻病机,凭虚构象,非实测而得其真也."此语见于光绪二十四年 (18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7:34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1-24 17:34:24 | 阅读全部
8 l  L1 Y; J' X+ {8 s
作者:干祖望
' {: ], d9 X" `2 t3 [4 H* w清代媚外大臣李鸿章(1823-1901)有过评中医不科学的一句话,即"以意进逻病机,凭虚构象,非实测而得其真也."此语见于光绪二十四年 (1894)美国医士洪氏提反译.李鸿章对中医的妄加评论,源于幼稚病产生的片面认识.' X" g. F$ S( D5 g) Y5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1-24 17:39:44 | 阅读全部

3 O' z* H5 E2 K- h. \7 q* [* ?
据记载,清末有一位荷兰公使与李鸿章闲谈时述及自己患了失眠症,十分苦恼。于是,李鸿章送了他一瓶用核桃仁熬制的核桃酪,并告诉他服用后就能见效。荷兰公使将信将疑,但服用一个月之后,果然不再失眠了。3 g. {$ y6 T; {. A8 K

5 e8 h4 v; \8 |8 T! b另据传说,明代有位书生,每次临考都是头昏心慌、文思枯竭,屡试不中。后来他遵照医嘱食用核桃仁。一年后,这名书生记忆力大增,临考不怯,才智过人,中了进士。
: M2 Z9 ~% g  h4 @) F9 m
5 Y! `* x* Y  ~! _. `: A3 s  V9 H* k核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物质不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脑血管病,而且是构成大脑细胞的重要物质之一。因此,中医认为核桃具有补脑益智的功效不是没有道理的。/ f( i; B, G' h6 K/ W* S
3 H0 }3 [( V7 m3 F# s7 {
日本营养学家饭野节夫极力提倡学龄儿童每天吃2~3个核桃,这样不仅能使多动症患儿的症状好转,也可使反应迟钝、厌恶学习者的中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A8 u) z/ k' I3 K1 Y  |
' {* S2 ~* ~( q' A" V
核桃的另一个特点是磷含量较多,每100克含磷294毫克,超过各种鲜果和干果。磷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组成磷脂的必需物质,而磷脂能使大脑产生一种促进记忆的物质——乙酰胆碱。如果脑磷脂缺乏,易引起脑神经细胞膜松弛,使思维迟钝。
0 L+ C! x3 l% c; [) Z2 E6 D1 h6 L- N7 D4 e
现在,我国已经培育出许多核桃优良品种,如山西的“光皮绵核桃”,果形圆大,壳纹较浅,果仁洁白,出仁率达58%;新疆库车出产的“纸皮核桃”,其壳薄如纸,轻轻一敲就可取肉,种仁含油率高达70%;还有河北昌黎的“露仁核桃”、河北卢龙的“石门核桃”,皆享有盛誉,可供我们选择。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1-24 17:41:19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1-24 17:32
- K; r( b" J  T李鸿章养生之道
2 Z6 u/ T5 p" l2 {4 j& E9 m发布时间:2015/1/31 21:50:23- a3 s' b* p+ D8 B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 A4 ?/ d6 v  f/ h! d清李鸿章撰写“颐和堂”匾额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6 h( W  Y/ h' r. ], i: M: Q/ r

( C2 Z2 t' L. w& T, u) t1 c
- i/ h1 l- l; s1 d/ e: ^3 i: \$ @( W, V1 P9 `
中文名称% s$ q, \0 B: }, Y( E& w0 n( V) o
清李鸿章撰写“颐和堂”匾额 5 |9 m" x. E5 t5 z4 k/ @" r/ @
馆藏地点" A) I- T- y. n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208号
! M. v+ Z, C" k3 n1 @5 [所属年代
! o* J/ u4 Y' O; j
) W  _" E- K% l& @3 Z5 Y* T尺    寸- [/ i* l/ s% _2 e6 z
130厘米×55厘米 ) k& C5 z# l6 B* b+ A
所属博物馆6 u: s& `6 k3 f) M$ y
合肥市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 w' {! W/ P7 L3 e  \1 g! {2 Z- K2 e
所属地区$ F; k& o/ v2 D& c/ b4 O
安徽合肥
. p9 S  K. h2 V3 C. k- U此展品为清代文物。130厘米×55厘米。颐和堂为晚清四大药房之一,在山东济南、天津等地均设分店。1870年,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直隶、奉天和山东三省通商、交涉事宜。在任期间,积极支持地方中医药发展,故特题该匾。现收藏于合肥市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 i: B5 \; d0 C1 V4 A2 u( A: v$ c9 r, q  o9 Q& ]
' s/ Y6 U9 b' C( ^
清李鸿章撰写“颐和堂”匾额的概述图0 L- F4 l$ X$ w
V百科' |% P4 f& P2 @% l, A; r
往期回顾
, h" j7 V* b" t & Z5 z& s; L  l) r2 P* G-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1-24 17:42:47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1-24 17:32
% s: z  L3 s( G/ n3 K李鸿章养生之道
; v# y) O" t8 c  l( w8 C/ B& P发布时间:2015/1/31 21:50:238 V8 l% ^4 ^* J8 s* n8 i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 o1 W* ~# [1 F) U* l3 c0 b1 d作者:雷较瘦
* J( j5 M* f6 J) H% G" e来源:知乎
( D" F6 s# J9 D5 l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J$ H' S: ~" m( x

; b4 ~' l7 {2 S. h( ~* l晚清以来,中国人在接受西医时经历了“疑忌一接触一试用一对比一信服”五个阶段。由于疗效好,不仅当时的老百姓认可西医,连守旧的政府官员大胆请西医看病。比如,林则徐就请美国医生伯驾治疗过疝气。李鸿章妻子生病,中医久治无效,不得已请英国医师马根济治疗,很快痊愈。李鸿章大为感激佩服,不仅资助马根济在天津开了一所医院,更办了第一所官办西医学堂。4 t& l' P" V. R- |
此时中西医相安无事,还有人探讨中西医如何汇通。尽管有人提出“废医论”,力倡“改良中医”,但在中医为主的社会环境下并不成气候。然而,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受西方思潮的浸染,知识界批评中医愚昧落后之声日渐高涨,西医也逐渐占据社会主流。
- V# K2 j. Y3 L/ c9 a1 m) t3 f在这种形势下,中医地位一落千丈,当时很多知识份子都以骂中医为乐,流传有对联曰:
  g% V8 A9 ]; U- i爬山、吃肉、骂中医,年来心不老;8 v+ z$ I3 u( z3 J: ^
写字、喝酒、说官话,知难行亦难。
! L5 \) h! C" |* I/ @$ \, M比起民国的中医黑,今天的中医黑,如方舟子,只是小巫见大巫。比如,以下这些大名鼎鼎的知识分子。
7 {! @& \2 h. {% O" C严复:听中医之言,十有九误,切记切记。
6 `& p& Y6 r6 R傅斯年: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 c/ C% K- J6 x' V  W$ |梁漱溟:中国说有医学,其实还是手艺。十个医生有十种不同的药方,并且可以十分悬殊。因为所治的病同能治的药,都是没有客观 的凭准的。( ?$ V& t; T( {) G7 r
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h; l* E5 w( Y3 u8 a; {) `3 o
闻一多先生就曾说过:“我们这时代是一个事事以翻脸不认古人为标准的时代。”3 P& `6 y- A) t6 ^& z. ]) j; C
典型人物陈独秀说:“五千年来的中国文化,本质上是畸形文化,其中纵有某些人文主义因素,也由于既无民主观念作统率,又无科学精神作基础,而常常陷入自己的反面。”
& l( @! l( ]4 i# ~; T# d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自然首当其冲。
5 J* I3 U1 E) c$ [3 s) i. j) p当时中医自称国医,表示这是国家的医术,与国旗、国歌等并称。西医对此极为不满,于是就把中医叫做“旧医”,暗示中医是腐朽陈旧的东西,而“新医”西医则是现代的、科学的。骂中医、反中医的风气越演越烈,最终发生了“废止旧中医案”,最近热播的《老中医》就还原了这个历史事件。; X% Q5 w2 \9 O
“废止旧中医案”的发起人是余云岫,可谓“千古反中医第一人”。余云岫早年也在日本学医,与鲁迅认定“学医不能救国”一样,感叹“长习新医,服膺名理”,立志以医学革命为毕生追求。虽然做法十分不妥当,但不可否认,他的目标是扫除医事卫生障碍,为人民谋福祉。9 S% F3 a/ p. u& a% v) f( |
中医界闻此“废止旧中医案”,奋起反击,充满信心地回应挑战:“治病无论中西,应以治愈人为归宿。西医如不服,应请同往医院,取出病人二百,中西医各治一百,本会(社)无论寅卯辰时,皆可派出中医与西医比赛,请西医先承认比赛,而后乃可驳之!”
" S: }5 }! L% [8 `  s' q最终,这个案不了了之。直到1936年, 1936年国民政府出台《中医条例》,中医这个词才真正出现在了法律条文上。- s' @( |" u' N! S
百年多少风风雨雨,多少人叫嚣要取代中医,废医验药,但一代伟人毛主席都说了,“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 \7 l5 o5 a/ \( A, e( u' U
尽管现在诋毁中医的事情仍时有发生,但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支持发展中医,因为中国百姓离不开中医,中医的疗效也看得见。为了健康,我们一定要学习中医。
  Z6 l4 e% D5 \' U学习中医,就离不开学习传统文化。虽然我们总说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对传统知之甚少。古人的思想,古人的精神,根本都不知道,不读古书、不读历史,却认为现代人比古人更聪明、更厉害。
, b# ?, a  N. K% o: A+ t0 M$ u" C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中华”两个字的意思,可能你都不知道。可见,我们骨子里已经对传统文化失去了认同。/ `  u. U  A, p+ X! e
中,我们有两条母亲河,两河流域中间是水土肥沃的中原地带;华,花怒放,绽放。在中华文明,就是在发源于中原,是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文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
+ t8 }# M, K9 A& W: b7 W
, X5 X# ~6 H2 P+ D  N. R& g7 J: W, I* W
. w, K9 T0 l; i4 Q/ V$ d9 R
中华民族的诞生,炎黄子孙的由来,都在《山海经》有据可循。这本书不仅有神话,还记载了先民的生活,其中便有记载各种动植物生长位置、外观特点、食用、药用价值的内容,可谓初具雏形的中医理论。《黄帝内经》只是集中医理论之大成,真要论起源,还得从《山海经》所述的年代,甚至更早的时期说起。, m! [9 ?& b+ h; p; l. I# \& }
学习中医,就不得不从《山海经》开始,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 L. J( [& T7 ~+ n9 Z( o最重要的,不学习掌握传统文化,我们就不能真正地理解中医。为什么古人会发展出阴阳、五行这种“不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何又与医学挂上钩?为何心属火,肺属金?诸如此类的中医难题,真的是古人瞎拍脑袋的吗?
8 V+ O4 B, f0 c. S4 [  t这些问题,其实都有答案,就在我们丢掉的传统中。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1-24 17:43:51 | 阅读全部
    李鸿章在创办北洋海军过程中,积极倡导“借材异域”,既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舰艇、枪炮,还引进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创办了一些水师学堂。然而,对作为北洋海军重要后勤保障的军事医疗设施,用力不多,仅在天津、旅顺和威海设立了北洋3所医院和1所学堂,且所雇洋医、洋教习及所收生徒人数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当时军队建设的实际需求,并在甲午战争中弊端凸显。然而,这些医院与医学堂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军事医疗卫生事业的序幕,其历史功绩不容抹杀。
# j/ {6 V% H- V' M3 G! p" h2 c) T开风气之先的天津总医院/ [0 \2 k; }7 U" Z* A
  谈及天津总医院,离不开一个叫马根济的英国人,他是伦敦布道会的一名传教士,同时也是一位医生,在天津行医时与李鸿章相识。李鸿章从不信转而开始相信西医后,有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在天津建一所西医医院?在李鸿章积极倡导下,光绪六年(1880年)十一月一日,在天津创办一所小型的医院,名为“北洋施药局”。《天津通志》有这样的记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规模完整的私立西医医院。& ?- w. q$ r/ Z8 z8 l! x
  光绪七年(1881年),中国留美幼童撤回中国,被分发至南北洋服务。此时,美国驻天津领事包地可乘机向李鸿章建议,甄选一批由美返国的学生肄习西医,以留作服务陆海军之用。此议为李鸿章所接受,于是就将“北洋施药局”改组为“北洋医学馆”,并沿用马根济主事,这是中国举办西医教育之始。- {' w3 C& W, K7 H# V8 \, A
  1882年11月间正式招生,原本计划招收8人,因考生成绩不理想,结果仅录取6人。次年,又招考第二届学生,仅录取4人。1884年,再招第三届学生,录取12人。以上招录学生均来自香港中央学校,后有2人转入电报学堂改学电报。
' r" Z  P' u2 {9 _% Y4 {  1885年,第一届学生毕业,除两位优秀者留校外,其余都分发至各军舰服役。1888年,马根济逝世,改以第一届优秀毕业生林联辉继任院长。同时,为配合北洋海军的成立,李鸿章又将北洋医学馆扩大编制,改称为“天津储药施医总医院”,简称为“天津总医院”。
- v+ }' J+ _2 h9 C1 e  天津总医院位于天津城外,医院有房屋180余间,并附设学堂教室及宿舍78间,年度经费银8300余两。总医院分为3部分:储药处专司购销药料;施医院专管诊治弁兵;西医学堂专管培养医官。西医学堂“挑选生徒分班肄业,俾学成后,派赴海军各营舰充当医官,尤为北洋各医院之根本”(吴汝伦《李文忠公(鸿章)全集》)。学堂与医院皆为衙门式的古建筑,门楼高大、黑漆大门,各悬横匾一块,分别为“北洋医学堂”和“北洋医院”,二者均系李鸿章所写。李鸿章还为该学堂题写了一副对联:为良相,为良医,只此痌瘝片念;有治人,有治法,何妨中外一家。& Q+ Y* j3 g3 D
  院内组织除援照天津水师学堂及武备学堂成例外,还参考《美国陆军水师施药治病救生章程》酌量变通。设有正副总医官、监督、员司、夫役等。监督(校长)一职仍由林联辉出任,另外又延聘英国医生梅耶士及伊尔文,分别担任内科和外科总医师。为了提升医疗救护水平,梅耶士还特别训练了一支医疗队,分赴各地(或军舰)为海陆军伤病救治,同时也为一般民众看病。但令人诧异的是,虽名为总医院,但规模小,医护人员少,远远不能满足战时救护的需要。平时只有3名医生,在甲午战斗最激烈之时,两个出差,只剩下伊尔文一人独自给众多伤员诊治,医护人员的缺乏可见一斑。6 M" F; A9 E  \/ D% W5 ~( ?
  1893年,为了满足海陆军对军医日益增长的需求,李鸿章又将原来附设于该院的医学堂再加改组,辟建“北洋西医学堂”,或称“天津医学堂”,以便培养更多的军医人才。第一批招生20名。次年5月,李鸿章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强调创办西医学堂的重要性:“北洋创办海军之初,雇募洋医,分派各舰,为费不赀。是以兴建西医学堂,造就人才实当务之急”。然而,计划尚未付诸实施,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11月,旅顺、盖州失守以后,天津总医院就成了清军战地救护的总后方,其救护工作日益繁忙,“受伤兵士现已陆续回津,诊治实繁”(《申报》)。锦州陷落前,锦州医局迁往榆关,同时将伤员分批载回天津总医院。这时天津总医院的伤员已不下200人,而医生奇缺,如《申报》“医院向来以西人伊尔文为正医官,华人林鹿棠为副医,麦佐之为帮医官。现在林君随傅相赴东瀛,麦君另有差事,只有伊尔文君,奏手为之应接不遑”,更为严峻的是“尚有受伤兵士六百余人,不日可到”(《申报》)。 甲午战后,北洋海军覆灭,李鸿章去职,该学校和医院发展逐渐陷于停顿。1949年前,学校和医院先后拆除。, l! T! Z& x7 U* R/ b
先天不足的旅顺和威海水师养病院2 [* p" d* y5 s5 S; q; R; {
  旅顺和威海卫作为北洋海军两大基地,至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之时,提督署、兵舍、炮台及机器局、屯煤所等各类军事设施建设完毕,但作为北洋海军重要后勤保障设施的医院尚付之阙如。
; ?% Q9 w1 Q4 I8 a* M  1888年,为了满足北洋舰队对军医的需求,李鸿章等在奏定《北洋海军章程》中规定创建“天津储药施医总医院与威海、旅顺水师养病院”。1889年,威海、旅顺两医院相继开办,但规模很小,缺医少药,条件异常简陋。
! i  O8 r# h8 g( z. e  旅顺水师养病院位于旅顺口区九三路48号,建筑面积797平方米,地上2层,古典欧式建筑。该院设中医、西医两个部,为北洋海军官兵服务。由北洋海军提督、水师营务处、津海关道会商派员管理。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海军的大东沟决战中,北洋舰队沉5舰,官兵伤亡数百人,战后返回旅顺军港,伤兵转到北洋海军所属的旅顺水师养病院救治。21日,天津总医院的西医伊尔文携药料赶到旅顺,医治受伤官兵。由于中西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今受伤之华人,在旅顺口医院疗治者共二百五十二员名,大半可期速愈,不必奏刀砉然”(丛刊《中日战争》第1册)。 然而,两个月之后,旅顺被日军攻陷,水师养病院遂停办。( D2 G4 w  G2 a+ Z
  1898年3月,**强租旅大,把原水师养病院改成旅顺混成野战医院。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该院,称旅顺卫戍病院。1945年8月,苏联红军接管,仍为驻军医院。1955年,苏军撤离旅大,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
3 h5 P, j: p2 s6 q% ]  威海“水师养病院”位于刘公岛北洋海军提督署东侧的坡地上。医院基址购用民地27亩,建大小房间108间及走廊、院墙等,共用工料银约18万两。在建成初期与水雷局合署办公,1889年夏,李鸿章专门致电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牛昶昞,为防止将来战事爆发,养病院“不敷军士养伤之用”,让牛昶昞“速将水雷挪设别处,多留房屋,以备养伤”。 
! ^, W* v. Q0 q, F4 ^  1895年2月3日,在威海卫保卫战中,“当日军在海角登陆时,有许多中国人员,自谓依法不必留者,遂离去。最奇者,彼曹中有医士,裹伤护士及其他医院中人员”,而这些医护人员于战前离开的唯一理由是“彼等属于道台,而非属于将军或提督,彼乃文吏”。军政当局条块分割、互不隶属、缺乏配合的僵化机制,成为贪生怕死之徒临阵脱逃之借口。而他们的离去导致“岛上医护人员缺乏,医疗设备简陋,药品不足,伤兵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在这种艰难形势下,英人泰莱和克尔克医生却留了下来。“共同工作之七日间,院内惟余予等二人及予仆,偶或暂请仵作之助而已。当此星期之末,轰击最激烈之时,予等镇日革治”(丛刊《中日战争》第6册)。
: c9 O/ |5 s" W: a& ?4 ?, ^  威海水师养病院在以后的100多年的时空转换中,历经战火洗礼、英军租占和日军占据的万般屈辱,原有文物建筑已基本损毁,仅留存下来的5栋建筑也是解放后由驻岛部队所建。: C+ }' _; k$ C1 O5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