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顺应时代 捍卫中医《中国中医药报》2019、5、15
曹东义 发表于:2019-5-17 17:11:4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408
顺应时代 捍卫中医
时间:2019-05-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曹东义
, Z6 L& b" N) w8 ?: x
  新中国成立70年了,回顾自己45年的从医经历,值得感谢的人和事很多,究其根源在于有幸成为一名中医。
从赤脚医生到中医学子
  1975年3月,我入列乡村医生队伍,被派到小侯公社医院参加培训,三个月的强化学习,经过张西平老先生的培养,我成为身背药箱的村医。
  在恢复高考之后,我很幸运地成为七七级大学生,来到时称“河北新医大学”的中医系。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攻读,每天晚上十点教室熄灯才回宿舍。
  1985年,我从衡水地区中医院,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成为余瀛鳌先生的研究生,方向是临床文献研究。为了能够品评中医古籍、人物,我在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进修、旁听了很多课程。
  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所做第一个难啃的课题就是关于扁鹊的研究,为此我在省图查阅资料长达一年左右,磨砺了攻克难关的意志,也得到了很多著名专家和同道的帮助。
拜师问道,传承中医为中华
  2001年我晋升为主任中医师,此前一年已经具备了研究生指导老师的资格。
  在我初步完成《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书稿的时候,2003年初,爆发了SARS疫情。多年没有发生传染病的大流行,中医发展史上的伤寒学派、温病学派大展神威的时代不存在了,面对如此凶险的新疫情,当代中医如何应对?从一开始,我就关注此事,三次上书原卫生部,建议重视中医现实作用。后来,申报了省和国家的相关课题,撰写了系列评论文章,刊登于《中国中医药报》,也主编了50万字的《中医群英战SARS》(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在此期间,我参加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养项目,认识了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朱良春,得以拜师门下,使自己得到了很大提高。
经历反中医思潮,捍卫中医靠科学
  2006年,有篇《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引发网络热议,许多网站以“废除中医”为主题词,大肆传播。我奋起反击,撰写了《奉劝张功耀:迅疾告别固执与偏见》,发到网上。紧接着,发出《不能放任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泛滥》,号召同仁应战。从此加入了捍卫中医的战斗,写了很多科普文章,出版了一些宣传中医的作品。
  倡导和宣传不能用还原论的方法评价中医,也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标准衡量中药。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宣传,多年以来我通过阅读《中国中医药报》、撰稿投稿,也结识了很多杏林同道。
  回首中医路,认识了无数老师、朋友,得到了很多帮助,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很幸运成为中医!(曹东义)
(A)

* U: d' K- S" \; _/ H9 D
5 T6 o! z3 g/ |;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5-17 17:13:58 | 阅读全部
报纸帮我交朋友,古老中医正年轻0 U& n3 Z4 a) @1 ?2 V3 F! A
——祝贺《中国中医药报》创刊30周年6 y6 T4 R, B3 c* E/ H
曹东义
# X7 E5 u+ I* ~1 u( p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T5 M1 d3 Z1 b1 ]% [9 F, ]: O30年前,《中国中医药报》创刊的时候,我刚从北京研究生毕业来到工作单位,那个时候这份报纸的容量比较小,单位虽然也订阅了,但是,我对它关注很少。0 Y6 Q  ]: D7 ~/ I) O
我认真关注《中国中医药报》是从非典流行的时候,看到了很多中医学家,在新瘟疫爆发的时候,发表了很多相关的文章,有理有据,引经据典,结合历代,传承创新的观点很多。我很震撼,也深受启发。我在非典流行的时候,也曾三次上书卫生部建言献策,并先后申报和主持有关研究课题,也在这份报纸上发表了《SARS的中医病因如何求?》,SARS应《如何辨证》?《如何治疗》?《SARS三周年祭》等系列文章。' f. O  G+ g  ^# [2 i! V% o3 T* E
在各位编辑同道的鼓励下,我也参与了一些重要的学术论争与讨论,大胆地发表了个人的看法与主张,并为后来的踊跃讨论、写作打下了基础:) v- U" n: F4 k! F$ W
《我对杨振宁教授说几句话》(2005年1月31日)
" s1 x! d  F' s7 {' U9 i6 H; a% s《背弃传统就只能跟着老鼠跑》(2005年7月11日); T# D! ~  c; c1 {7 F( j* G5 ^
《冲出西医病名围城、中医才能卓然自立》(2005年8月3日)4 f8 G' A* p6 w* C3 x
《清醒地看待中医的现在与未来》(2006、2、15)$ E, p( i( z& ]( K+ Y2 I" `
《对鱼腥草注射液被叫停的思考》(2006、6、23日)+ ]! t0 k* O0 l
《在大科学的背景里考量中医》(2007、1、15)- ~+ U; s9 \  a9 T4 f) W5 [, S
《“茶水发炎事件”暴露方法论尴尬》(2007、4、25)
  E1 b" U% E  U/ _# m% y+ [9 O《以中医原始创新解读“李约瑟难题”》(2007、7、2)  A* o6 Z( \$ ]# T" h8 Q" h
《中药进军欧洲最大的障碍是观念不同》(2007、7、16)
6 a) b* c, X7 x* z/ K《中医重视生成论,西医依赖构成论》(2008、2、18)* ?1 f# l0 K4 j& w0 w" p! O
《什么是中医发展的指南针》(2010、4、9)% v  a0 G* V8 i, H
《“王教授现象”应引起中医人警醒》(2011、4、8)
+ R& X" M( P/ I8 u" {/ u+ |9 y7 y《中医靠什么走向未来?》(2012、5、31)
$ t7 n7 h& q$ v! z5 E6 Q; h. }《告别偏见,正确认识中医药》(2014、3、3)
5 ^8 j" z8 j, o3 B) y2006年,一篇《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在杂志上公开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反中医思潮沉渣泛起,引发大众广泛关注。我除了在网络里、期刊上撰写回击论文,也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分析、批判其错误观点的文章,并且借此机会宣传中医的正确理念,阐明中西医之间的学术差异,以及对发展中医事业的建议:
6 n- k: U; C# q. q8 z8 g《中医药科学文化岂容肆意诋毁》(2006、10、16)) m. {7 h3 C# s& m4 \
《对中医的错误认识源于文化自卑》(2006、10、25)0 G5 f1 K. r9 H% ?" P7 v3 q, A
《弄清科学内涵,再评论中医》(2006、10、26)$ n. q. [: j, k
《取消中医有悖宪法精神》(2006、10、27)) W. n! l# I1 g9 Y& Z: [: R
《中医立法应当“一揽子解决”》(2006、5、25)) i+ d# ~) F" |2 b
《大力推动中医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2006、12、29)
. P/ X, d8 A2 H# U" J7 L《中医不纯,其行亦难》(2007、9、13)
( \' y# e$ H' B& O5 A  l《“求同存异”让中医丢了自己》(2007、10、26)/ N' \* m3 L6 _2 J
《把中医的裹脚布去掉》(2008、2、14)
: D/ _; d$ ]# ~- C2 Y/ k《中医重视生成论,西医依赖构成论》(2008、2、18)2 W( V. @5 E- G. K$ c4 L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2008、2、22)
2 S- t! S" J- P/ i5 r" r《冲出中医末法时期》(2008、7、21)$ s3 }1 X9 R% p$ r  @% B9 F( ?
《谨防以科学技术手段造假》(2008、9、25)/ S! y5 v3 ~/ o, K' k; M! M
《中西医用不同目光关注健康》(2008、9、26)* h8 x  a5 _& E, f
《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中药注射液》(2008、11、24)( |) v8 L; [, I3 [8 \! a' X
《中医教育“跟师”不可或缺》(2008、11、28)) E5 ?5 [( g2 U# ?" N# Q
经历狂风暴雨的洗礼,中医学应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随着理论反思的不断深入,我把《中国中医药报》当做最重要的学术阵地,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思路,心得体会,最先发表在这份心爱的报纸上,而不是学术杂志上。虽然,晋升职称、评定成果、获科技奖,都依靠杂志论文,是硬指标,但是,我觉得能为坎坷发展的中医事业提供帮助,为其他学者提供思考,就是很好地学术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报纸的广泛传播,我也认识了很多中医同道。他们写信,或者打电话告诉我,评论我的文章,把有价值的文章剪辑出来加以珍藏。这更鼓励了我写作的热情,因此,竭尽全力,不断发表有关看法。5 ~/ v6 T4 }( e9 z5 t9 L8 s8 h
我通过《中国中医药报》发表的比较重要的学术文章,大约有几十篇,整理出目录来,供杏林同道参考:
: ?0 e# h6 i' t: K" U% h《没有理论支撑中医走不远》(2009、11、6)
' A: M$ |$ @' e, `2 J5 X" r《清浊是内经的基本概念》(2009、10、22)
# G- j! A8 J$ h( q. t6 t0 E《中医学体现了时空整体观》(2010、2、26)
" |! S/ O& J& a  n& s! {( M# M《时代需要更多中医大师》(2010、3、3)5 h6 p7 v: X# w) r2 C& T
《“浊毒化”与“化浊毒”》(2010、3、8), I; F7 J2 I; O' y) v; z2 {
《重新审视中医学术特点》(2010、3、19)" ?$ t% F! F. m  \* e
《传承中医,事关战略》(2010、4、7)
7 y5 U" T9 r8 E0 Q; x《中医优势不只是“简便廉验”》(2010、9、24)
5 b; n4 Q# f+ A$ }1 E5 p《从“象思维”发掘中医原创活力》(2010、10、14)
5 d7 X1 X- b( e  t  @8 S0 G《象思维与判断脏腑气血盛衰》(2010、10、14)
; C1 m; U  U. B6 X! A& W2 |《发展中医与中医发展》(2010、11、10)& a6 L7 s7 s/ k( N3 k' r2 `
《让药理研究推动中药国际化》(2010、12、6)5 A  Q: Y" B( V& y& B8 I9 t
《中医以骨度决定脉度》(2011、1、26)
( R6 F+ G: l+ \1 q, D《卫气出、行析疑》(2011、2、18)
- @8 n/ ^7 t& J4 {《邪正相对存在 可以相互转化》(2011、6)) v3 P3 z: `* b0 }
《区别对待中医三大群体》(2011、2、21)1 L# P5 h( K! N. |( Q5 u7 {! z' N
《中医诊治传染病战略浅议》(2011、7、7)
4 M7 ]' m" q, w+ L, T3 J《寒温统一应病证结合、分层诊治》(2011、7、13)" C4 M! l2 j! }
《建立禁忌学,开启一扇窗》(2011、7、15)
. n) S. \8 b1 s) U1 j+ I- p《回归中医是创新本源》(2011、2、25); R( d# t0 `1 K3 A6 W& x; k7 W8 y
《不断学习,传承中医》(2012、6、13)) x6 B4 t) N6 {( Q# P% j! v
《正确理解和整合伤寒与温病》(2013、1、10)4 y8 @7 S6 d/ }
《中医不重解剖重关系》(2013、3、1)3 V; r( {- u2 \4 \* f
《现代中医容易失落精神而非文本》(2013、3、27)
5 X+ |5 V# z) {7 e! {" u3 }) a《回顾SARS,中医收获了什么》、(2013、4、10)7 P6 @9 `" q* B. b/ j2 d
《中医不能失去元神》(2013、4、25)& ]% t% ]- x$ n) l
《中医外治机理——传递信息和能量》(2013、4、25)# R* x, K/ s9 {: e0 p- T- s! E
《验案传法解疑难,针砭时弊为中医》(2013、5、2): C: X  |2 V+ x% L5 S
《中西比较理清科学发展中医内涵》(2013、6、14)
6 X3 \+ w% L9 R4 c: I, G( F《扁鹊建立了中医学术体系》(2014、1、15)
8 `( W" l8 G& b+ x; ~0 k《黄帝时代没有扁鹊》(2014、1、24)
. ~* m: ~9 L& r8 `/ t2 c9 q8 h《结合时代特征考证扁鹊著作》(2014、2、14)% {% x. T$ w& {  q
《告别偏见,正确认识中医药》(2014、3、3)
+ ]$ ~2 P! }9 E8 Z) [6 Q《扁鹊即秦越人,其故事须认真辨别》(2014、7、16)
+ G" c2 }* E( `, Y$ L! z) n& L《告别“科学主义”,挺起中医脊梁》(2013、7、1)8 v/ W  j5 M( S$ R0 ?; d% _, c5 p
《找回中医思维,从本复兴中医》(2015、1、22)
' |" b1 g/ A* U$ p) K: @% M《时空共存:藏象学说的核心价值》(2015、2、9)
7 O' N' R, L# F0 F《传承发扬中医首先要有理论自信》(2015、3、30)
5 M! {3 R! Q) D3 e. w《“传承自觉”阻力“体系自立”》(2015、4、15)
3 o# j2 C- S4 ^# [# T' m《发展中医学术,不能忽视扁鹊》(2015、6、8)! P$ c3 t6 @& z: c
《坚持中医病名,中医才能“卓然自立”》(2016、2、17)
' z4 S) R0 O! h/ B' K9 w- b0 z《反思百年坎坷,创新发展中医》(2016、4、8)2 |3 G7 p$ p7 J' L9 u$ Y
《中医思维需要不断继承创新》(2016、6、9)5 ]' e7 X% P  X5 _2 n6 Y
在中医药文化迅速传播的时候,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迫在眉睫,《中国中医药报》与“中医中药中国行”一起,开辟阵地,大力宣传中医。因此,我积极响应报社有关同道的呼应,撰写了一些普及和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文章:
& ]1 U3 D! }% ^《养生是个硬道理》(2011、5、9)
' A# c0 R0 N$ {; U& w# J/ [  E: \* h《邪从正来,攻为复正》(2011、5、30)
4 B8 [  K5 F, n$ H$ G7 |) X《中医百年复兴路》(2011、6、15上)(16下)
7 w& }: Z6 L' d  r% B《大师心法,贵在养神》(2011、7、11)
9 ?1 t+ f$ [, Z1 r/ |5 U4 a《热病辨证应用“三分法”》(2011、7、27)
8 l% N# S% ]. y- t6 m《试论生成论四特点》(2011、8、4)
& W! r0 z4 `& V6 n& E! P《饮食自倍,先伤肠胃》(2011、8、19)) [# n: p6 z# J1 h% t& H
《日常劳作,过犹不及》(2011、8、29)
1 i  Q1 C! e* j# \《情致过激,伤人正气》(2011、9、8)
* R& ?, [4 M) J$ K; q* v" P6 m: p《房中有术,色不可贪》(2011、9、22)
: }! ?! }  i: |2 J《中医从“生成论”看问题》(2011、12、12)# b4 u9 v2 n7 J8 {4 Y7 f5 D
《饮酒与养生》(2012、4、16)
6 c  u' U2 i1 v" }7 D《扁鹊文化与扁鹊脉学》(2013、3、14)! Z: \8 Z  |. U% D8 A
《中华文化与中医的深情对话》(2014、12、18)
% ~: H9 A1 S% h3 Z, K《中医将以原创优势影响人类健康生活》(2015、5、1)
; `: _' [6 o' M/ C# V& H《仲景“坐堂行医”或为避嫌》(2017、2、22)
; M. j  ^5 W. q& D/ ?4 r' W《沧桑巨变你能懂》(2017、3、6)
5 m( U& _, D* Z: V, {  f- s3 M4 G$ d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得到了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朱良春先生、路志正先生等前辈的精心指导,以及众多学者朋友的热情帮助。我从他们的著作、文章里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获得了不断奋斗的正能量。因此,我通过《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一些学习体会、读书评论。这类文章,下面仅列几篇,供大家参考。
, B  q1 M$ {1 E' a( s4 m《走近国医大师路志正》(2011、3、17)
/ r3 u+ A8 F8 I3 F2 M) X《国医大师路志正的河北中医情》(2013、10、23)
% ^) r% E7 a( T  P《精心研究虫类药,只为临床好疗效》(2011、10、10)3 l) J$ ?( w0 O# B5 ^4 l! G
《历尽坎坷见真情,章朱传承为中医》(2017、1、12)
" `; K$ z1 Z2 O" {8 S: m0 W" Q展望中医事业的未来发展,我深切感到《中医药法》的实施,为中医事业万古长青提供了法律保障,这是我写作《立法保障中医药复兴发展》(2017、4、3)的深切体会。
; h4 P. }1 |" H, C+ `" Y$ j) s在报纸创刊30周年的时候,我也到了退休之际,请允许我这个老作者和读者,用一篇文章的题目抒发自己的心情:《古老医学逢盛世,千年中医正年轻》(2011、9、1)。
% E; M2 g& Z' a& Y2 C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5-17 17:15:26 | 阅读全部
以上是我在《中国中医药报》刊登的文章,我很感恩。
9 R; K6 [/ ^9 P- z8 C这也很特殊,前天的文章,是一个新作。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5-17 17:16:42 | 阅读全部
有幸成为中医
0 R" t- A0 R$ r& _+ ^$ W$ r* e+ z) ~9 [0 H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 D& M3 w9 r% w% ?3 `8 G+ j5 V

. x9 t& o+ i2 C9 d, W: O. c) f" o3 ?# v+ z# r: g+ ~7 u
在建国70周年之时,回顾自己45年的从医经历,值得感谢的人和事很多,究其根源在于有幸成为一名中医。$ J5 y5 y. E$ a: ?) W: p" W6 K" {
在毛泽东时代,我是一名赤脚医生9 ?$ C2 u( y! J' V
1975年3月,我入列乡村医生队伍,被派到小侯公社医院,参加培训,四五个同学,两本上下册的《赤脚医生教材》,三个月的强化学习,张西平老先生就把我变成了身背药箱的村医。
2 G5 N- ^7 ?1 ]我与中医的缘分,也许与出生的村庄有关,它叫仲景村。据县志记载,为纪念张仲景而得此名。我父亲虽是西医本科毕业,但在“西学中”时,他不但自己学习中医,还把所学的“针灸十要穴”口诀教给我:“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胸胁如有病,速与内关谋。”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扎针。
6 `$ H8 Q' ^: Q' q1 W( u% c; t我在本村行医几个月后,就被公社医院领导推荐,到衡水地区举办的放射科训练班进修学习。周总理逝世后,我结束了进修,回到公社医院,经历了唐山大地震派医疗队,也见证了打倒四人帮的政治运动。当然,我住在药房里,经常到县医药公司进药,与刘群锁老中医一起自制蜜丸、水丸,与付洪耐、王玉增老中医讨论感冒、高血压的中医分型问题,都为我打下了烙印。2 d! y/ ?4 d# g
经历高考,成为中医学子
" t, R9 ^' p. B! _! X在恢复高考之后,很幸运成为七七级大学生,来到时称“河北新医大学”的中医系,与后来成为院士的吴以岭住同宿舍。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攻读,每天晚上十点教室熄灯才回宿舍。6 N* b; y2 M1 y( L3 A* e4 h
我们上学期间,“河北新医大学”改了名称,它组建的成员天津中医学院恢复了独立建制,“河北医学院”也恢复了旧称,所以我们毕业于“河北医学院”的中医系,而不是刚恢复建制的河北中医学院。3 y5 r0 }$ ?/ f  m' d% _2 l7 @$ t
1985年我从衡水地区中医院,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成为余瀛鳌先生的研究生,方向是临床文献研究。为了能够品评中医古籍、人物,我在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进修、旁听了很多课程。9 F6 ]% f7 v( G& {% e
研究生毕业后来到现在的单位,所做第一个难啃的课题,是关于扁鹊的研究,为此在省图查阅资料长达一年左右,其中的历史谜团磨砺了攻克难关的意志,也得到了很多著名专家和同道的帮助。/ l, \! O; q' a: q
拜师问道,传承中医为中华( U" ^& Y4 W1 _  a$ D
我2001年晋升为主任中医师,此前一年已经“具备”了研究生指导老师的资格,站在了传承中医的前沿。这是一个历史的责任,也是一个时代的难题。
2 Y7 E1 a0 h% }7 Q: H在我初步完成了《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书稿的时候,2003年初SARS疫情爆发了。多年没有发生传染病的大流行,中医历史上的伤寒学派、温病学派大展神威的时代不存在了,面对如此凶险的新疫情,当代中医如何应对?从一开始,我就关注这个事情,并且在信息逐渐公开、北京疫情十分严重的时候,也试着三次上书卫生部,建议重视中医现实作用,重视中医历史经验。后来,申报了省和国家的相关课题,撰写了系列评论文章,在白晓芸同道的帮助下,刊登于《中国中医药报》,也主编了50万字的《中医群英战SARS》(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在此期间,我参加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养项目,认识了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朱良春先生,得以拜师门下,使自己的认识得到了很大提高。
% b0 ]! j8 X/ R' I- Y我认为,一个人应该被点燃。如果不被点燃,永远是堆柴火,既不能发光,也无法放热。邓老《中医与未来医学》一文,让我感到了中医战略思想的力量。2005年到南通参加“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峰论坛”,30多位全国中医大家各展风采,众位弟子在台上讲体会,几名老师当评委指点迷津,实在是前所未闻的生动场面。大幅横标“名师高徒聚首南通,传承中医为我中华”,把会议的中心思想展示给世人,自己受益匪浅。. {* I/ m9 U  l; c3 z
经历反中医思潮,捍卫中医靠科学& o% B; `) T) ?& w+ Z: H$ g
2006年,有篇《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先是用“征询意见稿”的形式在网络传播,然后又发到杂志上,来势迅猛,许多网站以“废除中医”、“废除中医中药”为主题词,以“中南大学、北京大学‘校报’强文”为招牌,大肆传播。我见到了这篇文章,初看之后很震惊,决定反击,撰写了12000字的《奉劝张功耀:迅疾告别固执与偏见》,贴到了网上。紧接着发出了《不能放任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泛滥》,希望招引战友,一同应战。同时发给邓铁涛先生、朱良春先生、《中国中医药报》、《医学与哲学》,不久就来了回音。从此也就步入了捍卫中医的战斗,写了很多好科普文章,出版了一些宣传中医的作品。
2 D) J% t2 L9 ]& W- |1 B" E2006年底,几十位中医药专家《告全国青年中医书》,引起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我有幸参与起草该文,得到了很大的锻炼。2007年初,在全国中医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与国家多个部门的领导出席,大家一同表示支持中医。会后成立了中医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文件相继出台,中医的传承工作得到加强,各项经费投入明显增加,为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力量。1 V8 G1 I. \5 Z/ v
近百年来,中医击退余云岫等人的进攻,捍卫中医权益,主要是因为中医药的安全有效,及其在国家卫生保健领域里的贡献度,同时也充分利用了政治力量、政府行为。随着时代发展,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捍卫中医地位与学术,也必须用科学来说明。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 g8 I, \- A! @中医、西医是不同的科学体系。西医依靠“构成论”,说明所有生理病理问题;中医主张“生成论”,并用整体生成、自然生成的观点,解释其理论体系。
" u7 M8 n1 N4 i中医的整体观,是时空整体自然生成,辨证论治也是“时空化”的措施,是“时空整体生成论”的具体应用。6 C6 g2 Y, H) c& a* j0 w
天地万物虽然不好把握,但是四时阴阳变化,景物清晰可见,眼见五色,口知五味,耳听五声五音,手摸寒热温凉四性。
9 b, {. h! a% p7 {) @五色、五音、五声、五味入五脏,人体浓缩了整个时空万物的共有元素,使人体成为一个浓缩的“小天地”。人与天地相应,在时间上不间断,在空间上分化而不分割,浑然一体,形神兼备。中医这种“人与天地万物为一”的整体观,与西医“皮肤之内结构主义”的整体观,是完全不同的。
' e1 u& a% a' M6 v+ B; p$ q西医治疗的药物,大多是单靶点用药,是单一化合物的个体效应;中医药治疗疾病、养生保健,都是“杂合以治”、千方百计、多元并举,是“和而不同”的中医特色。方剂是君臣佐使的组合效应,还可以再配合上饮食疗法、针灸按摩、刮痧拔罐、运动健身、心理调节、起居养生,形成多元共存、整体和谐、一揽子解决的方案,而不是一个一个因素分别研究、单打独斗解决问题。
% R2 C! {+ @7 ^5 r& z因此,不能用还原论的方法评价中医,也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标准衡量中药。我在2007年出版的《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为配合“中医中药中国行”而主编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2010年出版的《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2012年主编的《挺起中医脊梁》《中医大智慧》里,都是立足于用现代科学解释中医药,希望以此捍卫科学的中医。
4 K! ^* h% b  H2 T5 T' Y宣传中医,必须重视现代传媒
4 Q; o4 w& U6 M6 c( T学术创新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动力,科学普及是事业繁荣的重要手段。
8 U9 }6 i. f& B/ F+ P& H1 g2 _我先后整理出版了《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河北中医五千年》、《河北中医名师图录》、《养生保健手册》、《河北中医名家经验集》、《河北中医高徒经验选粹》,担任《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的主编,《国医年鉴》的副主编。3 }) v, c  Y2 {7 M- D! A# F
尤其值得感谢《中国中医药报》,多年以来我通过阅读、撰稿,结识了很多杏林同道,也和报社多位编辑、领导因报结缘,成为学术之友。4 {8 ^3 ]* q2 m1 D4 Q( Q4 p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有关中医药的电视讲座、广播节目、文艺演出、网络论坛、微信群等新形式,成了宣传中医药知识的重要渠道,这既扩大了自己的视野,也为我传播中医药知识提供了方便。
- r/ m& V8 ], L0 g8 S回首几十年的中医路,认识了无数老师、朋友,得到了很多帮助,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苍天,让我有幸成为中医!
; i9 S* e1 G; ^. _  h6 C2019、4、26
3 `4 s( N3 L; N% H- K  r5 H  {6 L' a) ]2 `7 L) J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张剑锋~五绝指针 发表于 2019-5-18 22:00:34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为曹老师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6-6 16:02:45 | 阅读全部
张剑锋~五绝指针 发表于 2019-5-18 22:00
# h0 P2 [) C6 ~3 z+ V  i' s为曹老师点赞!!!
! q! P7 {& a( ^' `
谢谢鼓励,
2 d- V; K; I. ^) K: O9 F1 _; ^% a道术并重复兴中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6-6 16:03:04 | 阅读全部
李源:9 ?) l' Q; U2 P' X
习近平主席提出:“我们既要从精神领域层面去解决对中医药概念的认识问题,还要从制度层面去解决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对中医学的科学定位,正是“对中医药概念的认识”上首当其冲的学术问题。
8 I/ z  I% v% n7 h/ G% G+ E" r5 ~( t  }! `4 B9 v- v. e8 Y
李源:4 p: S" F7 p# O5 i
《人民日报》指出:在全面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在广开思路,广开言路,广开才路的前提下,动员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文、哲学、科学与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到中医学西医化的总结、反思、讨论中来。通过思想的碰撞,使中医学进入复兴、创新、发展快车道。1 x) `6 Q4 u; _2 s

! K2 ?/ B  W) u" t' @8 A" }8 O李源:- B$ o* m  f# k6 R
尤其是《人民日报》报道说:动员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文、哲学、科学与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到“中医学西医化”的总结、反思、讨论中来。
2 |! `- }! w* Q; M3 M+ C, z4 ^9 R(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6 D& ^6 ?8 L3 f* @; A& @1 `4 i) a3 Z
@李源(李有缘)13001452733 ,中医学习西医,需要很深的定力,才能不被同化,否则,就陷入“自我从属”,被西医同化和改造了。( K/ u4 k8 G2 e# H* ~; a: ~7 m4 `1 r

  N' [6 X) u! n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3 l! [& A" G  a( T) ~$ }' m这就是我总结的“求同存异,丢了自己”,典型的是1830年出版的《医林改错》,那是用西医解剖学为标准,要为中医的经典改错,结果越改越错,这还是小事;
9 g* ?! T1 i1 n# Q5 g; t  A8 v+ P关键是,评价标准改变了,中医的“主体”不见了,信心没有了,事业衰退了。1 a3 ?1 B- i0 D) t1 H5 P

2 `$ c$ {3 O/ p+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F9 T2 C+ G% l2 C- G1 a中医是“生成论”的世界观,不能按照西医“构成论”来评价,更不能用“构成论”来改造,否则就是不归路。9 L1 x: c3 w# P* t& }% L$ z

* Q3 d) X  X5 d.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1 l- q9 h, e! |4 N. ]9 j生成的生命有结构,所以,生成可以包容构成。
, C. {$ O; M+ }, [& ]  c! L7 G- a但是,这个包容,不是简单的收购,而是超越,全面超越。1 m3 ?8 u- j7 W3 H& A
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都是空谈。
4 t, h' E- D3 o: S-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