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齐景公公元前535年“齐侯次于虢”备查资料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3 21:35:16 | 阅读全部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方暑,闕地,下冰而牀焉。重茧衣裘,鲜食而寝。楚子使医视之。復曰:‘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3 21:38:46 | 阅读全部
申叔豫,芈姓,名叔豫,申氏,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叔时的孙子。14 m( V8 u' @- y9 m' [' ?3 h
# }, B0 r2 q$ x: f8 u3 n- G9 p9 r+ D: R
前552年(鲁襄公二十一年、楚康王八年)夏,楚国的子庚去世。楚康王以蒍子冯为令尹,蒍子冯向申叔豫商议。申叔豫说:“宠臣多大王年轻,国事不能办好。”于是蒍子冯推病不干。当时正是热天,他挖地放上冰后再安置床,睡在床上身穿厚衣服,又穿皮衣,少吃东西。楚康王派医生诊视,回来报告:“蒍子冯瘦弱到极点了,但血气还正常。”楚王就派子南做令尹。2次年,子南被杀,楚康王派蒍子冯做令尹。受到、薳子冯宠信的八个人,没有俸禄但马匹很多。蒍子冯上朝和申叔豫说话,申叔豫不应声退走。蒍子冯跟着他走,申叔豫走进人群中。蒍子冯跟着他走,申叔豫又回家了。蒍子冯退朝,见申叔豫说:“你在朝廷上三次不理我,我惧怕不敢不来见您。我有过错,你不妨告诉我。”申叔豫回答:“我怕不能免罪,哪敢告知?”蒍子冯问原因。申叔豫回答:“从前子南宠信观起,子南有罪,观起被车裂,我为何不害怕?”蒍子冯自己驾车回去,车子不能走在正道。到家,对宠信的八人说:“我进见申叔是能使死者复生,使白骨长肉的人。能了解我像他一样的就可留下,其他就走吧。”于是辞退了这八人,楚康王才对蒍子冯放心。3
- C% f, S* \7 c8 q6 ^, A, R/ q) G# P9 o+ K; J/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4 07:33:16 | 阅读全部
前558年秋,晋悼公向诸侯下达会盟之令,邀诸侯共商伐齐。腾出双手的晋悼公要严惩齐国,教训齐灵公。就在悼公准备伐齐之时,突然染病,久治不见好转。诸卿皆参拜病于床榻的悼公,祈祷国君能够安康,病情拖了几个月,未见起色。病势沉重,晋国的政务都基本暂停。, d' _/ i. p5 R
入冬后,悼公整日卧于榻上,公子彪侍于侧。繁琐的朝务,还有齐国的挑衅,秦国的窥视,楚国的反扑……人们还期待着悼公能够再度站起来带领他们去开创属于晋国的盛世。" P6 t1 H: q9 k5 S# b& ?- Y9 G
不久,公子彪为悼公进药,悼公吃后不久便与世长辞。内侍对外宣布:晋侯薨逝!晋国大丧,举国痛哭。荀偃佐公子彪主持丧礼,并发布讣告。
! y* O- s) W7 }, {悼公之死,是晋公室彻底衰败的起点,后任国君都难以驾驭强悍的六卿。这也是赵武政治生命的巨大转折点,晋悼公怀揣着伟大的政治理想,却英年早逝,使赵武、韩起共创大业的抱负遭到沉重打击,对赵武的伤害不言而喻。在往后的日子,赵武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多不顺心时,才明白拥有悼公这样的主上乃是贤臣可遇而不可求的幸福。) _  d+ ^- X* ]/ f
从军伐齐
1 Y! i0 F* m) ^* I: p悼公仙逝,中行献子力扶公子彪嗣位,是为晋平公。平公少,故献子摄君事。
% N4 @; }& ~: X前557年,荀偃安葬悼公,争盟诸侯于温邑(今河南温县),诸侯派代表前往。与会中,高厚抗礼逃盟,荀偃怒其失礼,齐、晋关系进一步恶化。4 \, C* O/ c) ~- [8 g
前555年,平公携六卿,合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诸国国君,起兵伐齐。大军横渡黄河,直指平阴(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不久,平阴告破,齐灵公弃城而逃。0 f) T4 d' O% Y
荀偃兵分三路向临淄平推,中军(中行偃、士匄)攻兹;上军(赵武、韩起)攻卢;下军(魏绛、栾盈)攻邿。仅半月,兹、邿皆克。赵武、韩起领上军将卢邑(今山东长清)团团围住,却久攻不下。4 w# e( ~7 R( o2 y& E5 ^
赵武、韩起皆文弱,不善将兵。卢为高氏五乡之首府,城郭坚固、人口众多且富可敌国。昔齐侯围高氏,亦不能攻下,这恐怕并非赵武、韩起之过。好在赵武、韩起的督军不力并未影响到大的战局。中行偃率军绕过卢邑,直扑临淄。齐军不敢出战。
9 W1 r# `+ M7 r灵公畏惧,在太子光的力劝之下才鼓起勇气坐镇临淄,摆出一副国君以死保社稷的架势,才使晋国未能速灭齐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4 07:41:40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9-3-4 07:43 编辑
) P8 \( d2 D, v& I  I4 z' Q9 C- `+ y# l, U5 c2 N: o3 m' u
在赵武任执政的当年(前548年)5月,齐执政卿崔武子弑庄公,立景公。正当齐国朝政震荡之时,赵武力劝平公伐齐,以报其助栾氏祸晋之仇。
% {5 e/ e( j. i( w+ g# D2 L" R晋、宋、鲁、卫、郑、曹、莒、邾、滕、杞、小邾11国国君会晤于夷仪,组织联军,准备出师。消息传至临淄,崔杼、庆封向联军求和。( M" e6 O+ C0 C& L. J- I; r
7月,赵武陪同晋平公,与齐景公、宋  平公、鲁襄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犁比公、邾悼公、滕成公、杞文公、小邾穆公在重丘结盟。# O$ e1 w% T2 o" y4 d
重丘之盟的签订宣布晋、齐两国的又一轮休战,标志着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联盟的再度稳固。参照于之后的国际发展,此次盟誓意义极其重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6 18:17:41 | 阅读全部
前597年,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当初,赵盾在位时,梦见赵叔带持要而哭,非常悲伤;其后又大笑,拊手且歌。赵盾明白此兆为先绝而后好。赵史援占卜后亦同意赵盾会祸及儿子,但到孙儿时应可令赵氏中兴。屠岸贾开始时为晋灵公的宠臣,及至于晋景公封屠岸贾为司寇后,他便遍告诸将控诉赵盾应为灵公之死负责。韩厥反对,但屠岸贾不听。韩厥通知赵朔逃亡,但赵朔不肯却要求韩厥保赵氏不绝祀,韩厥许下承诺,便称疾不出。屠岸贾不去请示君主而擅自与诸将攻入赵氏的下宫,杀赵同、赵括,灭赵氏一族。
6 D: [1 S, e6 K& b5 M2 O6 B3 I. N9 D: c9 c) ~6 W1 S
  赵朔妻乃是晋成公的姊姊,当时有遗腹子,走到宫中匿藏。赵朔门客中有一位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向赵朔友人程婴商量后决定赵朔的遗腹子如是男孩,他们会奉为主子;若是女孩,他们便随赵朔殉死。屠岸贾听闻赵朔妻生下男孩,到宫中索取。夫人将儿子置于绔中,向婴孩说:“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到屠岸贾来索取时,儿子竟然一声不出。脱难后,程婴与公孙杵臼商量,认为屠岸贾会再来索取。他们认为养育赵氏孤儿与死,死易而养育孤儿难,所以公孙杵臼向程婴请求先殉死,将养育孤儿之责留给程婴。二人遂谋取他人的婴儿带走匿居于山中。程婴却走去向诸将军出卖赵氏孤儿以索取报酬,诸将大喜许程婴报酬,带兵随程婴到公孙杵臼处。杵臼大骂程婴出卖他及赵氏孤儿,抱孤儿向诸将请求只杀他一人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而真正的赵氏孤儿最终与程婴一同匿藏山中。
4 I) p5 X) Q7 n0 c5 T; h1 z4 i0 M
8 f3 ^9 s& v8 i( v9 z7 I) f* v* A  十五年后,晋景公大病,占卜后认为大业之后的不遂者作祟。晋景公便问韩厥,韩厥知赵氏孤儿还生存在世上,向景公说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只有赵氏。景公独灭赵宗令国人悲哀故显现于龟策。景公问韩厥赵氏是否仍有子孙在世,韩厥以实相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氏孤儿,召回而匿藏之宫中。诸将入宫中问景公病情时,景公以韩厥的兵马要胁诸将去见赵氏孤儿赵文子。诸将不得已便向景公说昔下宫之难是屠岸贾一人所为,矫主君之命命令群臣。若非如此,他们是不会做出此事。他们请立赵氏之后以治好君主的病。于是召赵文子、程婴拜遍诸将,更反与程婴、赵文子攻打屠岸贾,灭其一族。再交回赵文子以前属于赵氏的田邑。这是《史记·赵世家》记载的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
4 r$ Y& G. i% v$ |; F! [
% x( z3 {- n; C! p5 W6 ?# P  ) e% t4 o8 i: E$ A& ]2 H1 S
+ ^/ h' S; x! S4 P" g$ i1 D
2左传不同的记载编辑) s  f1 M& u, ]7 o& r

0 n' t  p2 R0 U( }
, l9 y9 u: f' P7 u. N  ?: ]  《左传》上并无屠岸贾其人,造就赵孤的元凶是赵文子的母亲、赵朔的遗孀庄姬。庄姬与赵朔的叔叔赵婴私通,赵婴被赵同、赵括驱逐到了齐国。前583年,下宫之难,赵庄姬、栾氏(栾书)、郤氏(郤锜)诬陷赵同、赵括谋反,一起被害。韩厥为了报答赵衰之恩,向晋景公推荐赵庄姬与赵朔的儿子赵文子承袭赵氏家族。7 H( x- ^" r8 k3 R) }$ u! S7 p4 }

3 w/ j+ c& a) N  《左传》与《史记·赵世家》的不同点:" D: y9 r, P, e5 H

6 ?# s1 F* s+ ]" |/ Y% K  1、赵朔、赵婴没有被杀。
, ^- N! B7 Y. P7 A3 K+ B) S
, n/ b* F4 H  w  2、赵庄姬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
) q' w# O3 p# s5 w4 L. r) A% Q2 x% x1 Z
  3、没有赵氏孤儿最核心的关于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的故事。" {( |' j+ m3 \2 M2 ]6 H( }

' ~* K/ W# r8 j' z0 V% X& X: H6 t  《史记·赵世家》是根据战国时期赵国的史料写成,古今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史料不真实,是赵国君王避讳祖先的污点,《左传》的记载才能反映事情的真相。一个旁证是赵同、赵括在前597年—前583年之间都有活动的记载,所以他们应该死于前583年,即《史记·赵世家》记载的赵文子复仇之年。
* ]& w# u) H) e4 i* }+ T' `
$ E  c. z3 `9 d/ {5 l% @. D" n  
4 _, m( k4 S* H- {
5 z/ Z% N, s2 V3 O" K3续宗之后编辑
  W8 z) _/ t" `# }; v  u) a! w' j% S' A9 y, |5 m
; r; Y+ e) f/ {  o7 q% t
  到了赵文子冠礼为成人后,程婴乃呈辞诸大夫后便向赵文子说明因要抚养他而未有殉死,今赵文子已为成人,他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程婴不理赵文子的请求自杀。赵文子服齐衰三年,建祠纪念。# [! w- C% Z" m* r; \
4 X+ b# t" W6 v3 ?# z! V( J* n
  赵氏复位十一年后,而晋厉公杀他的大夫三郤。栾书畏受牵连,便弑杀厉公,更立襄公曾孙周,是为晋悼公。晋由那时起大夫稍强。
. `( m1 H/ M4 F. ?/ _5 A, u5 I/ f4 |+ v9 Y# D
  赵文子续赵宗二十七年后,晋平公立。平公十二年,封赵文子为正卿。十三年,吴延陵季子出使晋国时说晋国的国政最终必归于赵文子子、韩宣子、魏献子之后。% @8 c: J- B' @, |; f

% j/ U1 A4 t- L  n: K9 ]  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赵文子主持第二次弭兵之会(见“春秋弭兵会盟”),与楚令尹子木、宋平公、滕、邾之君,以及齐、鲁、卫、陈、蔡、郑、曹、许国大夫盟于宋都商丘宋国的西门之外结盟。经向戌斡旋,晋、楚双方达成协定,签订的盟约是:“晋、楚之从交相见也。”意思是:“晋的仆从国要朝贡楚国,而楚的仆从国要朝贡晋国。”与会十四国中,齐国作为晋的盟国,不朝拜楚国;秦国为楚国的盟国,亦不朝于晋国。邾国为齐国的附庸,滕国为宋国的附庸,不参与盟会。
8 x8 H' d% O' l6 {& J
2 N& ]2 w- `/ k* `$ q1 P7 @8 Y& m  赵文子死后谥为文子。其子赵景叔赵成继嗣。5 i* b/ @$ p. M, p! c

8 q7 k- }( Z$ m/ V1 [4为国尽忠编辑
4 p& I/ l; n# V2 p. d8 d- `  或是性格因素,赵武从事文职而不善战。武功方面,他稍显逊色,在晋国复兴霸业的过程中,韩献子、知武子、魏庄子居功至伟,而赵武则如同一株小荷——才露尖尖角,抑或真是先祖在护佑着他。' K) ^4 q! t& P

( j8 `9 C9 [% V) J) q0 I5天星陨落编辑2 D3 _) b& K; K! ]6 @
  悼公功成名就,齐国又蠢蠢欲动。齐灵公轻佻乖张,搅动东方鸡犬不宁,却对晋国几乎构不成威胁。8 B9 V$ \) T' ^2 w

) j5 t3 R: x: ~+ S2 e6 Q5 o2 y& C  前558年秋,晋悼公向诸侯下达会盟之令,邀诸侯共商伐齐。腾出双手的晋悼公要严惩齐国,教训齐灵公。就在悼公准备伐齐之时,突然染病,久治不见好转。诸卿皆参拜病于床榻的悼公,祈祷国君能够安康,病情拖了几个月,未见起色。病势沉重,晋国的政务都基本暂停。
" R4 M9 R9 j+ w  K& Y1 B* @5 O* @. e; L) }: ^% t- e
  入冬后,悼公整日卧于榻上,公子彪侍于侧。繁琐的朝务,还有齐国的挑衅,秦国的窥视,楚国的反扑……人们还期待着悼公能够再度站起来带领他们去开创属于晋国的盛世。" J& M8 ^7 U8 d, h

# f- D' s+ ?3 ~) J  m  不久,公子彪为悼公进药,悼公吃后不久便与世长辞。内侍对外宣布:晋侯薨逝!晋国大丧,举国痛哭。荀偃佐公子彪主持丧礼,并发布讣告。
6 k) j9 h8 o8 {' k9 U4 Q
, f; b; w- K9 o3 J  悼公之死,是晋国衰败的起点,后任国君都难以驾驭强悍的六卿。这也是赵武政治生命的巨大转折。晋悼公怀揣着伟大的政治理想,却英年早逝,使赵武、韩起共创大业的抱负遭到沉重打击,对赵武的伤害不言而喻。在往后的日子,赵武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多不顺心时,才明白拥有悼公这样的主上乃是贤臣可遇而不可求的幸福。
1 g- c5 E3 V9 k
7 X. b. k# I$ c3 b4 E6从军伐齐编辑
+ `: g4 b  U8 X  悼公仙逝,中行献子力扶公子彪嗣位,是为晋平公。平公少,故献子摄君事。% Q3 u7 l3 H* Y1 E; X3 n# {5 z3 }

+ M  o  C" M1 N$ b3 p  前557年,荀偃安葬悼公,争盟诸侯于温邑(今河南温县),诸侯派代表前往。与会中,高厚抗礼逃盟,荀偃怒其失礼,齐、晋关系进一步恶化。2 f, D4 t6 \( Z! b

% T) b/ t' }/ p+ s  前555年,平公携六卿,合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诸国国君,起兵伐齐。大军横渡黄河,直指平阴(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不久,平阴告破,齐灵公弃城而逃。0 \0 K5 d' V! \* ~6 a6 p2 g# M

4 i' Y: S. n, e4 ~' B1 v  荀偃兵分三路向临淄平推,中军(中行偃、士匄)攻兹;上军(赵武、韩起)攻卢;下军(魏绛、栾盈)攻邿。仅半月,兹、邿皆克。赵武、韩起领上军将卢邑(今山东长清)团团围住,却久攻不下。, k. ?, F; u; t( u; X9 Z! x8 T

: k7 w. x0 N" H+ ?  赵武、韩起皆文弱,不善将兵。卢为高氏五乡之首府,城郭坚固、人口众多且富可敌国。昔齐侯围高氏,亦不能攻下,这恐怕并非赵武、韩起之过。好在赵武、韩起的督军不力并未影响到大的战局。中行偃率军绕过卢邑,直扑临淄。齐军不敢出战。
& u9 _1 z- [' r, p. L
) B7 ]/ e! I* r, \- V9 c* }# Q" o  灵公畏惧,在太子光的力劝之下才鼓起勇气坐镇临淄,摆出一副国君以死保社稷的架势,才使晋国未能速灭齐国。$ w6 d- Y& H1 P- t
# u# w8 H+ W; t, ]* f4 z+ i. C. X
参考资料:
, I* _4 Y9 [4 p& G# Y; S6 Q/ x% u/ \% Z1.8 F# O; b1 K) u' E. b
史书:《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 p3 n. O% [0 Z- 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6 18:34:21 | 阅读全部
晋、楚、齐、秦一致通过,大局已定。接着赵武差遣向戌,照会二三流小国,告知众人:“新一期的弭兵之盟将在宋都隆重开幕!”6 W# U) R3 y2 t0 R; f7 k1 H
前546年5月下旬,赵武在叔向的陪伴下先行来到宋国,宋平公在上卿司城乐喜的陪同下,领着右师华阅、左师向戌、司马仲江、司徒华臣、司寇乐遄隆重欢迎赵武一行!宋国的盛情相待令赵武雄心勃勃。6 g0 B9 v/ c' k" a1 S0 Y
晋平公命知悼子前往宋国,协助赵武。正卿不辞劳苦率先亲到抵宋,彰显诚信;二卿一上大夫赴约,足显重视。不久,郑执政良霄,鲁司徒叔孙豹、齐次卿庆封及大夫田须无,卫上卿石悼子都如约而至,邾悼公、滕成公两位小国诸侯也来到宋都捧场。
; Y6 s7 ]5 `0 i4 s  v原晋国盟友尽皆汇集宋国。楚国方面,令尹子木已抵达陈国,慎重起见,命子皙先到宋国确定同盟条款。而后,向戌入陈见子木。经过一番磋商,双方基本达成一致。晋、楚领导人在宋国都城会晤,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 i+ [. G( W1 d7 w双方都在宋都西门外驻扎,为防晋、楚再生不快,乐喜要求双方不挖战壕,互表诚意。赵武、屈建点头称是,只命手下士卒搭起篱墙扎营。
, k! I7 G" Q  b" `& ^这一夜,大家都彻夜难寐,毕竟睡在隔壁的是血战了近百年的世仇。荀盈半夜在营门口观望了会:楚营似乎有异动。知伯大惊,回报赵武:“楚营杀气腾腾,只怕是要见刀兵!”赵武镇定的回道:“不怕,楚人要是图谋不轨,我们就转向宋城,这里是宋国,他们能把我们怎么样?”- d: }6 b* C" p2 s* Q  x! P
当晚双方都只是相互提防。第二晚,子木命楚军将士外穿软衣,内着甲胄,积极备战。伯州犁听说后立刻阻止子木:“会盟以诚信,您这是干什么?”子木故意调侃:“如果杀死赵孟、知伯、羊舌大夫,晋必伤元气,也不失为快事!”伯州犁强烈反对:“我们会盟诸侯,诸侯盼望我们能守约,我们却失信于人。如果这样,我们还如何让诸侯归附?”子木说:“晋、楚争霸,不讲信义是常事。唯利是图而已,信义能有什么用?”
1 Q. T- G+ C7 ?9 f# X楚军的行动传到了赵武的耳朵里(伯州犁,伯宗之子),赵武问计于叔向。叔向很冷静:“按时会盟,没什么可怕的!其一:失信者,不足为惧;其二:子木英明,擅动干戈的可能性不大;其三:即便您牺牲了,韩子必为政。宁死不失信,楚必失诸侯。如此晋国霸业就更稳固!为国而死,又有何不可?”6 g; `) u2 N7 _# |; U
赵武从其言,昂首阔步,与智盈、叔向一并前往西门结盟。% U0 b# t2 c# b4 m7 f  ~
晋楚争盟
" M- S# n) O8 D7 V( Y% c: ~4 u: l) `各国代表全部按时聚集于宋国,由乐喜、向戌两位东道主主持。晋楚双方首先设“方明”,象征四方安定。其二,凿坑。司盟指挥挖一方坑,用以埋藏牺牲、盟书;坑的北壁再掏一龛,用来搁置玉币。其三,执牛耳。杀牛宰马,并将牲牛的左耳割下,宋、鲁、卫、陈、郑、蔡等与盟者拿着牛耳。赵武、屈建共执牛耳。随后取牛血在玉敦里。5 Z) W3 v  M( }
当一切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过后,终于到了最重要的环节——歃血结盟。. B- ]3 `9 G( G# H
双方在过去两年坚持不懈的接触,也始终没有就此事达成一致,向戌、赵武、子木都不做了主,大家有意在回避这个敏感的话题。$ Q( U2 g& E  |5 w+ a
弭兵之盟盟书明文规定:晋、楚并为霸主,双方都要先于其余诸侯歃血,但是两强谁先谁后,则让人犯难了!关乎国家荣誉,双方不可避免的起争执。
$ S6 V% p# s  f6 ~4 C赵武强调:“晋为传统霸主,凡会盟诸侯,晋国向来是第一个歃血!”子木针锋相对:“既然晋、楚相匹敌,如果一直都由晋国先,那岂不是说楚不如晋?晋楚轮流做霸主已为定式,凭什么说晋国是传统霸主?”
! _7 Z. a9 n8 Z8 E% v/ w晋、楚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就这样僵持不下。看着赵武不愿做出让步,楚军蠢蠢欲动,摆出要向赵武等人拼命的态势。
+ k! `- I5 W1 K$ k0 F$ J向戌站出来打圆场。为了不让和平希望破灭,赵武做出了让步:楚国先歃血。就这样,楚国得到了歃血的批准,大会得以继续进行。
& T9 I, t& X' N  n5 ?2 f子木先一步走上前台歃血,次之为晋,然后是众多与会诸侯。子木的小人得志、赵武的君子风度,形成鲜明对比。春秋士人认为子木与当年出尔反尔的楚成王如出一辙。例如鲁国的太史就记载:“晋赵武先盟,楚子木次之……子木背信之故!”伯州犁也指责子木:“人以诚信立于天地,今令尹背诚弃信。不出三年必亡!”
1 ?! ~4 S$ A. G. W/ E( S1 t0 i盟成偃武) W3 O) y, t0 E; L
晋、楚两国终携手,将盟书载于竹简。向戌作为东道主,宣读弭兵盟约:1 g+ \& @/ x2 U5 K0 N# [
1、晋楚为友邦,两国及麾下诸侯不得发动战争;
) m$ f; h# C4 `9 n7 N: R2、晋、楚并为霸主,地位相当。其余诸侯侍奉晋、楚要以相同的礼仪与标准,不分南北;, B- u$ @  M3 W7 g' j
3、晋、楚皆有义务保护中、小诸侯的利益、财产、领土、人民;
% h' ~% e& j  V& f4 F4、除齐、秦,晋之从国必须朝聘于楚、楚之从国也必须朝聘于晋。
9 Q; j5 F+ u( u宣读完毕,将盟书人手一份发给与会诸侯代表。一份盟书放置在牺牲之上,填埋土坑。至此,弭兵之盟才算圆满完成。: G% M8 Q2 T7 a9 D; [8 r
在赵武、屈荡的主持,在向戌、叔孙豹的协助下,第二次弭兵之盟顺利达成。大家如释重负。
" O  F( x2 V& i; @5 B( \3 A% o2 b访问郑国! ]2 b. e5 r" J$ l: C
诸侯代表各自回国,赵武一行北上,与良霄同路,并顺便去拜访一下郑国。毕竟是郑国是赵武认为最容易出问题的火药桶。郑简公倚重子展,与公孙舍之同出(同祖母)的子西、伯石、子皙与七穆之长的良霄矛盾日益升级。
. t- Z% ~* {' y4 L" `赵武抵达郑国,郑国君臣纷纷表示欢迎。郑简公设宴款待赵武于垂陇,七穆(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二子石)纷纷前来助兴。
" F; g0 l9 I+ k7 ]* P! `酒宴中,赵武邀请穆氏七宗的宗主一一赋诗活跃宴会气氛,借以考察七穆为人。结果,公孙舍之、公孙夏、公孙侨、游吉、印段、公孙段六人都得到赵武的赞赏。3 `+ `. D6 S1 C
宴会结束后,赵武向大夫叔讨教:郑乱不远矣!良霄骄奢无礼,恐难善终。穆氏除良氏外,其余六族都可几代为卿。未来的六卿必将由罕、驷、国、游、丰、印六家垄断。子产贤能,必能执政。子展位尊而谦,罕氏之祚将最长。
6 l  H) g: _! Z' B诸侯朝晋
+ Z2 U, b% _3 E( N+ y依照弭兵之盟的条款,晋之从国有向楚国朝见的义务,反之,南方诸侯亦然。晋国取消了其从国朝聘之义务,但楚之盟友必要履行这个义务,毕竟这是一种象征。* b# N# F6 f6 R' R: u
前545年,齐庆封独自掌握朝政。二惠力量的增强使庆封如坐针毡,为压倒反对派,庆封听从田文子,鼓动齐景公去朝拜晋国,以获得晋国的好感与支持。: T) F8 s  c3 p, m+ v  `5 E9 h
这年夏天,齐景公、陈哀公、蔡景公以及北燕、杞、胡、沈、白狄等国君前往晋国,朝聘晋平公。看着这些诸侯皆朝于晋,赵武则居于侧。此时的赵武应该为自己身为大国上卿而骄傲。
" r6 a# N+ s1 q! x6 g筑城杞国, l7 l7 t! z$ D5 S6 j. i
前573年,杞桓公朝鲁,季文子介绍晋悼公给杞桓公,桓公心动,硬将自己的爱女悼姒(姑且这么称呼。杞为姒姓,为悼公正妻,先秦女子用姓,居正室,取其夫谥,称悼姒)嫁给悼公,悼姒得宠于晋,悼公任她为正妻。后悼姒又给悼公添嗣,悼公尊周礼,立嗣以嫡,此子即为晋平公。故平公立,悼姒为国母。
' L0 n4 V% q3 k3 O7 d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杞桓公薨,杞孝公立。杞不竞于鲁,孝公便跑到晋国哭诉。在悼姒强烈要求下,晋平公于前544年为舅家修城。
8 Z( k$ z0 L% Y6月,平公委任知悼子为总工程师和大夫女齐负责修缮淳于城为杞国的新都。霸主领导,齐、宋、鲁、卫、郑、曹、莒、滕、薛、小邾各派建筑队伍赶来,为三流小国服务。+ ]1 e& e- m) d) ?
晋平公把荀盈和各国卿大夫看做蒙恬、张俊那样的工程兵司令。结果,仲孙羯、高止、游吉、公孙段、世叔仪等皆表示抗议,但抗议无效。
% o& X& n1 C4 r' k' ]0 W平公的意气用事,赵武劝也没用,只能希望多多犒劳诸侯,使大家的不满降到最低,便派出使臣到各国,犒赏大家。在诸侯们的一致努力下,杞国工程顺利竣工。6 I. w  }6 D- E8 @: E
杞文公还不依不饶:“鲁国总欺负我们!”平公又命杞国派代表到鲁国,与鲁国结盟。平公母子把鲁国折腾得够呛。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谁叫他家亲戚是霸主?只怨季文子多嘴,介绍了这么亲事。
9 P+ T" w" s+ ]1 v7 f海纳百川& q* ^. }. j9 r5 h7 p3 K+ F
赵武执政时期,是春秋最风平浪静的时代,大家都喜爱赵武的良性统治。赵武认为国家之治在于人才,要让国家实现强盛,就必须提拔、重用人才。$ f- o% J# Q- ~. v) w( O: [4 I9 p
《韩非子》称:赵武执政,为国家举荐了46人担任要务,皆为国之干臣,且无一人被赵武纳为家臣,其大公无私,堪称千古之楷模。
" ?  G1 k* V0 \( G" b" O  J赵武任才不避亲疏,如果德行不足,他就以身作则,予以教化。
7 b0 Y& S2 R8 h" ]& q6 l对于前往晋国投奔的人,赵武也一一妥善安置。作为霸主,用人不分国界,发扬春秋时的“楚才晋用”之传统为“天下之才为晋所用”。于是,不少贵族在内部斗争失败后,都把晋国看作是第一落脚地。在赵武、韩起执政时代,卫孙林父、石恶、秦公子针、齐乌余、高竖、高强、郑羽颉、公孙侨、丰卷、罕朔、楚国公子比、公子弃疾、许公子止等都把晋国视作第二家园。  `# c7 P+ ?0 w, F( ~
赵武海纳百川的伟大胸襟,招贤纳士,无疑充实了晋国人才库。自此晋国将“客大夫”制度被定为国策。
; @* {1 p* O% _6 d纳士以为国用,可赵武死后,诸卿依然以广纳贤士,但却各怀心机,将士收于家中,充实私门。而赵简子更是将这种广蓄家臣的传统发挥到极致——唯才是举。赵鞅继承并“优化”祖父的传统,终使赵氏之强甲于晋国。
; D# @5 \$ j+ v( H“客大夫”制度使得晋国发展水平远远领先其他诸侯。我们的先人评价在春秋后期六卿之一都足以匹敌齐、秦,实与诸侯无异。事实证明所言非虚:三晋都位居战国七雄之列;魏国(包括魏氏)百年称霸;赵国也足以与强化后的秦国扳腕,乃至一争天下。《战国策》总结:“三晋合则秦弱;三晋离则秦强”。尉缭评价赵政统治下的秦国实力尚不及昔日的知襄子。
+ H- r6 z" l/ l# Q6 i' W% C晋国乃至三晋的强盛应该感激于赵武的功德,只不过“歪打正着”,赵武本着加强君权、抑制六卿之心,却无意间加速了晋国的分裂与灭亡,令人感慨世间之事真是瞬息万变!
. ], y' x. A9 K. m9 {2 z巩固同盟7 G) V6 U' t% E5 u- F, \( ~* ~
子产访晋9 @* y4 f! _0 q2 X6 g( M" [; U8 ~( \
前543年,郑良霄被杀,公孙侨执政,罕虎当国。罕虎拥护子产,驱逐丰卷,压制子上、子皙。郑乱始定。
- w1 g# G2 \! s6 i* w4 X: B$ w8 J为了回报赵武对郑国的关怀,郑简公于前542年在执政子产的陪同下,来到晋国。晋平公和赵武正在处理鲁襄公的丧事,没空招待简公一行,只让他们居住在宾馆里待命。过了许久,依然不见召唤,子产毅然命军士将晋国驿馆的墙壁拆除。
  Y  I' o4 T4 X. g7 I/ Z, j晋平公派士文伯责备子产,质问其为何要拆毁馆驿的墙壁。子产回答:“郑,小国,夹于大国之间,大国索聘于郑,不敢怠慢,集珍宝以朝晋国。你们忙碌,我们没法朝见,又未能得令,不知道朝见的日期。不能进献财物,又不能置于露天。要是进献上,那就成了贵国君王府库中的财物,不经过进献的定式,不敢进献。如果把礼物放在露天里,又怕日晒雨淋而腐烂生虫,加重敝国的罪过。当年晋文公称霸,宫室低小,朴实无华,却把接待宾客的馆舍修得巍峨高大,宾馆像国君的寝宫一样。仓库和马棚也修得很好,司空按时平整道路,泥水工匠按时粉刷馆舍房间;诸侯的宾客来到,甸人点起庭院中的火把,仆人巡视客舍,存放车马有地方,宾客的随从有代劳的人员,管理车辆的官员给车轴加油,打扫房间的,伺养牲口的,各自照看自己分内的事;各部门的属官要检查招待宾客的物品;文公从不让宾客们多等,从不延误;与宾客同忧共乐,出事巡查,不懂就问,请则必就。如此宾至如归,何来灾祸;宾客居于官舍,安全舒适。今晋侯之宫方圆数里,却让宾客居于皂隶之舍,屋小门窄,盗贼横行。我们礼品太多,若不拆毁围墙,聘礼无处放置,我们罪大恶极。请问,您对我们有何指示?鲁国国丧,也是郑国的忧伤啊。如果我们早献上礼物,会把围墙修好了再走,这是晋侯之恩惠,我们哪敢害怕辛劳?”士文伯回去报告了。赵文子说:“惭愧…惭愧!晋不重德,以皂隶之舍待宾客,是我们的失礼了。”
0 i8 S& Z- W; R2 I0 r5 H这段颇有趣味的轶事被世人广为传颂,成为弱国外交的典型。历史上,弱国之外交往往委曲求全,子产的大义凛然、慷慨陈词固然让人称道,这番极具政治素养的辞令也是说给明白人听的。明白人自然是赵武,文人有文人的斗争方式,君子有君子的沟通语言。遇到粗人、小人,恐怕还会遭到压迫。例如,夫差征百劳于鲁,无论子服回如何辩解,就是无效。/ S/ Y& v. j3 ]. K2 e2 E( m$ [1 A
季札访晋  \: B5 k$ b* A9 X
有心之人应该会注意,在宋国举行的弭兵之会中有一个新兴的大国没有受到邀请函,他就是吴国。4 N2 W" e- e/ j$ p9 t# l) G
吴国无意于弭兵绝不是路途遥远。楚国参加弭兵之盟,便是要集中力量跟吴国较量;对晋国而言,如果没有吴国的搅局,恐怕楚国也不会干脆的同意合约。但是吴国人不会甘心自己被别人忽略,于前544年派遣公子季札北上周游列国,先后后到鲁、齐、郑、卫等国聘问,结交叔孙豹、晏婴、公孙侨等贤臣,又受邀到晋聘问。
! a6 I: g/ S- P- @+ ^% Y季札入晋,先居于戚,面见孙林父,后朝见晋平公,并分门拜访晋国六卿,并参观他们的封地以及城郭。经过一番考察后,延陵季子忍不住赞赏赵武、韩起、魏舒三卿。季札语出惊人,做出一个大胆的推测:“晋国政权大概要归于赵氏、韩氏、魏氏三家!”但是公子季札最喜欢的还是羊舌肸,离别时,延陵季子还不忘嘱咐羊舌肸说:“您努力吧!晋侯奢侈,公族腐败,卿大夫优秀且富有,政权恐将要归于私家。您好直言,望您多考虑使自己免于祸难。”* O2 j5 o1 m% g8 j5 s8 B, `- T
寻盟郑虢9 H, @! b% b0 J( n8 D( M
自弭兵之会,中原诸侯各自相安无事。国际新秩序确立,但是这个中原共荣圈又凸显新的问题亟待解决。楚新晋令尹公子围也想在国际上露露头角,宣传知名度,便向赵武提出晋楚携手再盟诸侯。赵武欣然同意。) L" e7 A- s# [2 `
前541年,赵武在祁午、乐王鲋的陪同下如约赶往郑之虢邑。
! V  V4 y* U9 C* Y6 R蓄意夺盟
# m& R: X$ q* N5 E; v让晋人至今耿耿于怀。会盟前,祁午就此事向赵武献计:“弭兵会盟,我们吃了亏。昔楚成王、屈建尚且玩阴,楚庄王都不讲理,更不用说这位糙哥。若再吃亏,这可是国家之耻……您已经德昭天下,这次可要作准备啊,楚国人不讲信义是有传统的。”
6 D2 `$ g7 x% T2 M; E! q0 w$ t赵武自然听懂了祁午言下之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赵武很不屑:“多谢您的敬告!宋之盟,子木有害人之心,我系爱人之意,故楚凌驾于晋。我以信义为本,守信义,方立于不败之地。楚失信于诸侯,无所惧也!”真君子,令人敬仰!
  f, N% c5 N( A2 o2 x楚国方面,令尹围与幕僚们商议:“上次子木得逞,这回晋人定会有防备。此地比邻晋国,我们不能硬拼。如果让晋国先歃血,我们就划不来了!”
* P3 A+ d+ [. ^( a" \3 \0 ~众人正发愁,小人有小人招数,最终令尹围想出一招釜底抽薪……
( b; I, s- l" f  V! n- U$ `  u# _第二天,郑当国罕虎宴请各国领导,晋正卿赵武、楚令尹公子围、宋左师向戌、齐上卿国弱、鲁司马叔孙豹、卫执政齐恶、蔡上卿公孙归生、陈公子招以及曹、许代表如约参加。卿大夫们向天祷告,誓死维护中原共荣。最后又到了诸侯歃血的过程,令尹围抢先跳出来:“算了…算了!我们今天又不是来缔结盟约,只是重温旧日盟好。歃血这个东西容易引发争斗,有伤和气。我看还是免了吧!”& z' p- ]$ j+ w- ~8 b% l" A2 A* k
争盟本就是祁午、乐桓子下面一干人等布置的,赵武对这虚名没有多少雅兴,便欣然接受了。
$ Z2 D- y! z  E9 P! L力保穆叔! f4 y* D/ o( K, o5 Q/ ]* E7 w7 X
就在各国领导人在虢邑举杯同庆之时,却有人使坏,打破了这片祥和的气氛,他就是季武子。) G' v- {! M6 _/ b' l
季孙宿继文子为卿,胁孟献子、叔孙穆子分鲁军,三桓各一;后又与子叔齐子勾结,四分鲁军。季氏、叔孙氏、孟氏、子叔氏各领一军,然叔老为季氏之党且不帅民,故季氏实掌二军。自此,叔出季处。& h7 Z1 Z. z) t* `1 _. }* g
季武子居心叵测,悍然向莒国发动进攻。莒国气愤填膺,向在虢邑会盟的各国领导告状:鲁人伐我。公子围与赵武依法将叔孙豹逮捕以正视听。季氏的误作非为,使叔孙豹当下就被扣押,叔孙豹危在旦夕。
! L" _" q, x2 O0 E! ]2 Q赵武的助手乐王鲋找到叔孙豹,向叔孙豹索要贿赂,却被一生正气的叔孙豹断然拒绝。叔孙氏家臣劝说宗主给乐王鲋一些好处来消弭灾难。
  J7 `1 C: Z% t* r& M6 i" h叔孙豹说:“参加诸侯会盟以卫社稷。若用财货免祸,鲁国必然遭到进攻。这将为国家带来灾祸!”君子与小人,真是天壤之别,乐桓子恼羞成怒,暴跳如雷。
% L! c! N! N" Y  k0 F0 F5 i* \- I0 @赵武听说此事,深为叔孙豹的大义所感动,决定要给叔孙豹平反。乐桓子却跳出来告黑状:“鲁国背盟,若不处死叔孙,难儆效尤”。赵武斥责乐王鲋:“临危不忘国家为忠;知难而不弃职守为信;为国而舍生忘死为贞。以忠、信、贞谋事为义。人以忠、信、贞、义,岂可处死?甘于牺牲而谋国家,能不去爱惜吗?臣子爱国家,大国不失权威,小国不被欺凌。若叔孙豹能得善终,足以引导为人臣者之为臣。如此,国家岂会衰败?不救助好人、不处置歹人就是何以正法纪?”见到上司如此明理,乐桓子只得点头称是,不再多言。
' P$ l+ [9 X( R/ h赵武在会盟中,向令尹围求情:“鲁虽有罪,然叔孙不逃避惩罚,也可谓畏大国之威,敬大国之命!赦免他,足以勉励各国臣子。如果楚臣在内不避责任,出外不避危难,您还会有什么忧患呢?忧患就是由于不承担责任,拈轻怕重造成的。能如此,则无患也。不安抚如此贤人,又如何向他学习?叔孙豹,可谓贤臣,赦免他,以慰贤人。盟诸侯而赦免有罪、勉励贤人,谁不敬仰楚国?何况国之疆界变化不常,前代的三王、五伯都曾发布政令,划定各国边境,并在那里设置官员守卫,建立标志,并清清楚楚记载在章程法令之上,谁越过边境,就将受到惩罚,即便如此,仍然难以使各国的边界永久固定。
( m! }, A5 l  X$ N2 x0 ^7 r虞之三苗,夏之观、扈,商之姺、邳,周之徐、奄。没有贤能的天子,诸侯竞逐,推举盟主,边境岂会不变?边境上的城邑,归属不定,有什么常规?莒、鲁两国争夺郓地,旷日时久。如果对他们国家没有大的妨碍,可以不去管。这样,既避免了麻烦诸侯出兵讨伐,又可以通过赦免了善人,引导别人呀努力向善。希望您慎重考虑一下!”; t; p" y$ B1 A. i9 U0 ?
因赵武的坚决请求下,楚国答应赦免叔孙豹。1 I1 L" W% N! T$ Z6 o
沉沉暮气# p- s/ z% y, N# W2 A
罕虎设宴( S: R$ i: c1 \6 _3 }; A
4月,虢之会结束。郑简公邀请赵武、叔孙豹到郑国都城参加国宴。宴会之上,罕虎以五献之礼迎接赵武。赵武赋诗《瓠叶》,罕虎一知半解,便去请教叔孙穆叔,叔孙穆叔说:“赵孟尊礼,您还是用一献之礼招待他吧!”" t% L' N: G" v
罕虎发自内心的对这位贤臣的崇敬,在享礼时,还是命礼仪部门准备五献礼器厚待赵武。赵武坚持不逾制,对子产私论:“我已经向赵氏家宰请示过了,只用一献。”为避免场面尴尬,子产劝侄儿不要太为难客人,子皮同意,撤去多余的四献。. Z8 B( h. l) F$ v+ _
礼毕,赵武、叔孙豹与郑国君臣们开怀畅饮。一群贵族在酒宴中以吟诗为乐,不亦乐乎!趁着酒劲,赵武赋《常棣》,对罕虎、叔孙豹称兄道弟:“咱们兄弟几个亲密无间,不用去在乎世俗之人如何看待!”一生谨慎的赵武很难得说出这样的话,叔孙豹、罕虎、公孙侨及曹国的使臣都举杯下拜:“我们这些小国就是仰仗着您这样的君子才得以免除战祸!”; ]) L" \3 P- t+ |! y. @
酒宴之中,大家都喝得兴起,赵武借故逃席而出,又似乎换了个人,诺诺私语:“我永远也享受不到这样的快乐了!”
' [) |2 A& a9 z天子劳之. B! h/ U) B% z6 ~% a
听说会盟圆满结束并在郑国罕氏那里住下,周天子便派刘定公去慰劳赵武,并邀请赵武在洛水边小住。/ B, `# [1 L* p6 E
刘子夏赞美赵武:“大禹之功绩千古传颂,如果不是他,我们的先人恐怕都葬身鱼腹了你我穿戴礼帽、礼服,治理百姓,协调诸侯,这也都是大禹的功劳!你为何不远承大禹之功而护佑百姓呢?”赵武恭敬的回道:“只恐犯下罪孽,岂敢有他图?我们这些人苟安于世,朝不虑夕,哪有什么长远计划啊?”刘定公默然……
( b% k3 f/ I9 X) g6 ]刘定公回到周都,面见周景王,说起赵武:“人越老就越会精明,赵武却不一样,他倒是在犯糊涂!作为正卿,代表晋侯主持会盟,却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忙碌于行伍之人。这是主动抛弃神明与百姓。神明不保佑,百姓不拥戴,怎么能够长期生存下去?我看,赵孟活不过今年!”# |" P8 H: a7 A7 A5 ^8 i; d0 E
贤臣驾鹤
3 J# j) C  X, d. D2 Z. R2 Z年仅50岁左右,赵武却显得异常精力交瘁,身心疲惫,着实令人担忧。叔孙豹、刘子夏、赵针的“乌鸦嘴”,给赵武的生命蒙上了阴影。) [. S8 ^3 ]$ W- v9 b
赵武还是如日常办理公务,主持朝政,尽管有韩起、魏舒的全力辅佐,却难以改变现状。平公的荒诞、公室的腐朽、卿大夫世家的强横都令赵武厌倦。此时的赵武逐渐怀旧,思念起英年早亡的晋悼公,怀念起士燮的谆谆教诲,回忆起韩厥的句句嘱托。曾经的赵武,立志要做一个振兴国家的贤臣,然而现实让他失望,原来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此时的他无比希望再逢悼公,面对众多棘手的社会矛盾,体会到曾经的范文子何以“先天下之忧而忧”,乃至忧愤而亡。  K& j' n: j, ?# B% l9 v+ X
前541年冬天,当一切农务已经结束,晋平公领诸卿大夫举行祭祀(烝祭,祭祀后稷)。后平公领诸姬大臣祭祀唐叔虞、曲沃桓叔等先贤。而赵武离开喧嚣的晋宗庙,带着寥寥的几个嬴姓族人往南阳(今河南获嘉县境),祭拜伯益、造父。& O: ]/ x- ^' S% A. O' C
男丁的稀缺更使赵武回忆起曾经那个家盛族大的赵氏,勾起幼年那惨不忍睹的往事,回忆起楼婴被驱逐;母亲赵姬的构陷;原同、屏括的被杀;族人几被残杀殆尽,封地被剥夺……这些年呕心沥血的赵文子为晋国的稳定与强盛付出了太多,然而平公的少不更事;晋国的潜在危机;郑、卫、宋等的繁杂事务,一系列的政务几乎熬干了他的精力。赵武辞世。讣告传来,举国哀悼,晋平公亲为这位一心为国的正卿发丧,郑简公听说赵文子去世,也亲往晋国参加丧礼。赵武之子赵成在韩起的协助下,继承父亲之卿位,统帅赵氏。至此,悼公朝的精英只剩韩起,韩起升为正卿,缅怀赵武,任命赵成佐中军,以图巩固诸卿和睦,赵氏与韩氏完成了权利的交接。晋国的霸权再度削弱,堕落的韩起最终与其余诸卿沆瀣一气,对晋国一切资源进行瓜分。潜移默化中,晋国的分裂在赵武死后大大加速了。 [1] 5 [- T% f- U' X* C1 k: Y! B  Y4 K
人物点评编辑
* d4 z: X: ~1 x$ x赵武为政期间的作为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声望、赞誉和威信,赵氏也藉以提高了其影响力,这对赵氏的发展和壮大来说可谓遇到了良机。可以看出赵武的为政之路与其祖赵盾不同,他一反其祖之专制、狠辣、凌厉,表现出来的是温和、忠信、礼义、谨慎,除了其性格原因,不得不说这与赵氏曾经的中衰有关,赵武作为赵氏唯一的幸存者,他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也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因此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面。赵氏之后世族人将赵武的一生总结为:“昔先主文子少衅于难,从姬氏于公宫,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为正卿,有温德以成其名誉,失赵氏之典刑,而去其师保,基于其身,以克复其所。天津师范大学白国红教授也认为:“赵武时期是赵氏家族韬光养晦的时期。”正是如此。而赵武的韬光养晦也使得赵氏最终又傲然屹立于晋国,并再次成为与其余五大卿族平起平坐、甚至有超越。 [2]
! o7 O5 v3 U% L" m7 x0 A.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11 17:53:16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9-3-14 07:44 编辑
! R3 u+ ^& T5 C7 e0 |3 ?5 N. W& k8 V; w" I2 ^8 v" Z" c
蔡国(公元前1046~公元前447年),周朝诸侯国,建都蔡(今河南上蔡县),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弟叔度,因叔度跟随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于郭邻。蔡叔度死后,周公旦封其子蔡仲(名胡)于蔡(今河南上蔡县),重建蔡国。 [1]
' l; ?, `. T! f' e5 ]/ V" Q春秋时,蔡国经常受到楚国的逼迫。公元前531年,楚国灭蔡国。三年后,蔡平侯复国,迁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公元前506年蔡国曾随吴国伐楚,并攻入郢都。公元前493年在楚国的逼迫下,和吴国的帮助下,蔡昭侯迁都于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称为下蔡。公元前447年,蔡国被楚国所灭。 [1] % U" _+ i  V* \
中文名称 蔡国 英文名称 The kingdom of Cai 简    称 蔡 所属洲 亚洲 首    都蔡(上蔡县)、新蔡(新蔡县)、下蔡(凤台县) 官方语言上古汉语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领袖蔡叔度、蔡仲胡、蔡平侯、蔡昭侯 主要民族 华夏族 国土面积 8.86平方公里 亡国时间 前447年 灭亡原因 被楚国所灭 遗    址蔡3 k' l" g  ]4 p0 v+ b# C
周武王克商后,封其五弟蔡叔度于蔡,建都于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后被两次灭国、被迫两次迁都,其势力范围在今豫皖交界一带。 [1] 6 ]0 j6 L# }' u' k3 y

, ^9 `8 a" u  r9 u2 W4 p蔡叔度,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武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共有十人。他们的母亲名叫太姒,是文王的正妻。她的长子是伯邑考,以下依次是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最小的是冉季载。十兄弟中只有武王发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周文王的左膀右臂,伯邑考早逝,周文王立次子发为太子。周文王死后,太子发即位,就是周武王。
9 k% T. @0 N2 l3 T0 P/ q& l  武王战胜商朝的纣王、平定天下以后,大封功臣和兄弟。于是把管地分封给叔鲜,把蔡地分封给叔度;并让二人做纣子武庚禄父的相,一起治理殷族遗民。把鲁地分封给叔旦,同时让叔旦做周王朝的相,故称周公。叔振铎封于曹地,叔武封于成地,叔处封于霍地。当时康叔和冉季载年龄幼小,未受分封。 [2-3]
3 g$ F7 V, C! @: P6 _三监之乱4 l6 Q7 M/ V! I( d! ^! G7 c3 q
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继位,周公旦掌握国家大权。周武王的弟弟中管叔最长,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他
+ ]3 l: Q9 p* @2 K% R春秋
5 @) [( h, Q; B0 s! Z9 s春秋$ a" k* R7 {- V" Z6 z' u
最有资格摄政,因此周武王的遗命被他认为是遭到了周公的篡改,加之周公制定的礼制严格限制诸侯势力,引起了周武王群弟的不满和猜忌 [4]  。而武庚早有复国的野心,于是管叔和蔡叔扶持武庚一起叛乱。这时武庚不仅联合“三监”,而且又和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串通,叛乱反周,局势十分严重。4 U, J5 {2 W9 T6 N0 m2 |6 u
周公联合召公奭,采取果断措施,亲率大军东征。 [5]  诛斩武庚,杀死管叔而流放了蔡叔.) A. E) B' A4 S( G; O
复封蔡国! e, O  W  e3 y$ i
蔡叔度在流放中死去。他的儿子叫蔡胡,胡一改其父旧行,尊德向善。周公听说后,举荐他做鲁国的卿士,鲁国大治。周公向周成王建议,又把胡封在蔡地,以行蔡叔的岁时祭祀之礼,蔡胡就是蔡仲。此时蔡国是周朝的重要封国之一。 [6]
: A- r) J$ y; Z国君被掳- W  o: w+ V8 ^( r" K& f- a: k
蔡哀侯十一年(前684),蔡哀侯和息国国君息侯都娶陈国国君之女为妻。息夫人(息妫)出嫁时,经过蔡
7 d/ g8 C9 t* b4 ~息夫人
. i* J+ E6 n0 W9 C$ h! A息夫人
2 S- l$ _7 w5 X& j9 q国,蔡哀侯说:“她是我妻子的姊妹。”于是留下息夫人见面,并对息夫人无礼。息侯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于是派人对楚国国君楚文王说:“请您假装进攻我国,我向蔡国求援,蔡哀侯一定会派军队来,楚国再乘机攻击蔡国,可以建立战功。”楚文王听从息侯的计策。同年九月,楚军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境内)击败蔡军,俘虏蔡哀侯回楚国。 [7]
; B# e, c; W! p( E4 P蔡哀侯十五年(公元前680年),蔡哀侯由于在莘地战役遭俘,因此怨恨息侯,便在楚文王面前赞美息夫人。楚文王贪恋息夫人的美貌,便设宴招待并袭击息侯,灭亡息国。蔡哀侯二十年(公元前675年),蔡哀侯在楚国遭扣留九年去世。(《史记·楚世家》则记载,楚文王俘虏蔡哀侯后,不久便释放回蔡国) [8]  ,蔡国人拥立其子公子肸继位,是为蔡穆侯。 [9]
" n! h$ x' `5 l  I) L- ^' L1 o蔡齐交战3 V" v! |2 M! ^, @2 ~
蔡缪侯把妹妹嫁给齐桓公做夫人。蔡缪侯十八年(前657),齐桓公和蔡夫人乘船游玩,夫人使劲晃船,桓公制止她,她还是晃个不停。齐桓公大怒,把她送回娘家却并不断绝关系。蔡侯也很生气,把其妹嫁了别人。齐桓公一怒之下讨伐蔡国;蔡国大败,蔡缪侯被俘,齐国向南进军至楚国邵陵。后来诸侯替蔡侯向齐桓公道歉,齐桓公才放蔡侯回国。 [10]
, G3 C& y# ?# T6 R8 L初次被灭
! d2 H: d& ^8 m/ ?5 P  l  m蔡景侯四十九年(前543年),蔡景侯给太子般从楚国娶来了媳妇,蔡景侯又与儿媳通奸,太子杀死了蔡景侯,自立为君,就是蔡灵侯。
5 ?! i1 u, p# e5 a0 H; Y2 h) T# d- k1 g* |$ z: ^& }1 |' w
蔡灵侯二年(前541年),楚公子围杀国君郏敖自立为楚王,就是楚灵王。蔡灵侯十二年(前531年),楚灵王借口蔡灵侯杀父,诱骗蔡灵侯到申地,预先埋伏甲兵,用酒宴招待蔡灵侯。蔡灵侯醉后被楚人杀死,跟随蔡灵侯的七十名士兵也遭刑受害。楚灵王又命楚公子弃疾围住蔡国。十一月,楚灭掉蔡国,任命弃疾做蔡公。 [11]
" a% j% Z( A7 b8 F9 {! j* ^复建蔡国
0 H) k; l  o4 v$ E% B( z3 N楚灭蔡三年后,楚国公子弃疾杀了楚灵王,代其为君,就是楚平王。平王找到蔡景侯的小儿子庐,立为蔡国国君,就是蔡平侯。/ \% I/ s8 M3 A. r
蔡平侯九年(前522年),蔡平侯去世,蔡灵侯的孙子东国打跑了平侯之子,自立为国君,就是蔡悼侯。蔡悼侯的父亲是隐太子友。友本是蔡灵侯太子,蔡平侯继位后杀了隐太子友。因此蔡平侯一死,隐太子的儿子东国就攻打平侯的儿子,自立为君。 [12] & c: t  j0 c! `# }4 |
国君被囚/ L" k: ^; c! |- s4 r" Z
蔡昭侯十年(前509年),蔡昭侯去朝见楚昭王,带着两件漂亮皮衣,一件献给昭王,一件自己穿。楚国令尹子常想要蔡昭侯那一件,蔡昭侯不给。子常就向楚昭王说昭侯的坏话,把蔡昭侯扣留在楚国达三年之久。后来蔡昭侯知其中原因,就把自己那件皮衣献给子常,子常接受皮衣后,才向楚王建议把蔡昭侯放回国。蔡侯回国后赶到晋国,请求晋国帮助蔡国攻楚。 [13]
/ Q. D2 p! M# k与吴伐楚( \. \7 b/ O; l
蔡昭侯十三年(前506年)夏,蔡国按晋国意愿灭掉沈国,楚王大怒,发兵攻蔡。蔡昭侯派其子去吴国做人质,请吴国发兵共伐楚国。冬天,蔡侯与吴王阖闾攻破楚国,进入楚都城郢。因蔡侯痛恨子常,子常心中害怕,逃到郑国。蔡昭侯十四年(前505年),吴国撤军,楚昭王光复楚国。蔡昭侯二十六年(前493年)楚昭王讨伐蔡国,蔡侯恐慌,向吴国告急,吴国出兵救蔡,并把蔡国都城迁到州来。蔡昭侯二十八年(前491年),昭侯要去朝见吴王,蔡国大夫们怕他再次迁都,杀死昭侯,拥立昭侯之子朔为国君,就是成侯。 [14] 5 ?/ o9 n( o, B1 s' c4 ^( z4 S
蔡国灭亡
: z6 l4 W3 L8 [蔡侯齐四年(前447年),楚惠王灭掉蔡国,蔡侯齐出逃,蔡国从此祭祀断绝,国家灭亡。 [15] 1 M2 V( q: k, E8 T; K
政治编辑- P* M8 Z' N/ z
蔡国为姬姓国家,与周王室同宗。其始封者为蔡叔度。作为文王嫡子、武王同母弟的蔡叔度,因血缘的关系在周初的地位可说是相当隆崇的。蔡被分于商王畿为三监,所谓“监”,即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史记·周本纪》云武王初克商国,即“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16]
0 s! f2 N9 S% L" Z6 k
; o  h& y( y, i$ }, A9 n9 Q蔡国作为三监之一,开始实力还是雄厚的,自蔡仲复国后,也能参与周天子的勤王。至蔡哀侯初年,蔡国尚有实力出兵与鲁、宋等伐郑。自前684年楚国利用蔡国、息国二国的矛盾,出兵俘虏蔡哀侯,蔡国从此一蹶不振。不能不依附于各大国之间,最终为楚所并。 [9]
/ {/ \9 C1 X+ a) a. u外交编辑
; ?3 [$ K7 z" Z6 y2 @: x蔡国地处四战之地,“联姻”是春秋争霸中拓展生存空间的一个方式。据《礼记》载,“天子有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诸侯有九女;大夫一妻二妾;士则一妻一妾。”这说明,中国的奴隶社会,实行公开的一夫多妻妾制,野蛮时代并不把奴隶和妇女当人看,只是财产属性。# I, y& j/ V/ g/ d2 P
蔡陈联姻
- ^# R, k. P5 ]+ i( Q陈国和蔡国是西周时期两个异性邻国,因通婚而关系复杂。陈国之君陈桓公的母亲就是蔡国的女儿。陈桓公在位时,公子佗五父是亲郑派。他曾向陈桓公劝谏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史记·陈杞世家》)。当时郑提出与陈友好的表示,而桓公不许。公子佗五父因此对陈桓公说了这番话.陈桓公则认为:“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陈桓公是亲蔡派,他以“宋卫实难”拒绝了陈佗五父的劝谏。陈桓公一死,陈佗乘国人暴乱之际即位,是为厉公。据说厉公本来也是蔡出。他即位后,常常到蔡国去,竟为蔡人所杀。《史记·陈杞世家》上说,“厉公取蔡女,蔡女与蔡人乱,厉公数如蔡淫。七年,厉公所桓公太子免之三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诱厉公以好女,与蔡人共杀厉而立跃,是为利公。”《史记·陈杞世家》以陈佗五父为父子,今据《左传》改正。《春秋谷梁传》上则说,陈佗“淫猎于蔡,与蔡人争禽。蔡人不知其是陈君也,而杀之。何以知其是陈君也?两下相杀,不道。其不地,于蔡也。”
$ j3 Z6 g9 @$ O! J蔡宋联姻7 u& s# D! p- V* X/ p$ v" T$ r
蔡哀侯十一年(齐桓公二年),因齐桓公不习水性,“桓公与宋夫人饮船中,夫人荡船而惧公,公怒,出之,宋受而嫁之蔡侯。明年,公怒告管仲曰:‘欲伐宋。’管仲曰:‘不可,臣闻内政不修,外举事不济。’公不听,果伐宋。诸侯兴兵而救宋,大败齐师。”(《管子·大匡第十八》)此举最早见之于《管子》,《左传》、《史记》等均未录。8 T# d0 a+ Y9 N% v% ~3 F
蔡穆侯本想攀亲于强齐,故以其女弟为齐桓公夫人,而祸端偏起于嫁妹。《史记·管蔡世家》上说,“穆侯,以其女弟为齐桓公夫人。十八年,齐桓公与蔡女于船中,夫人荡舟,桓公止之,不止,公怒,归蔡女而不绝也。蔡侯怒,嫁其弟。齐桓公怒,伐蔡,蔡溃,遂虏穆侯,南至楚邵陵。已而诸侯为蔡谢齐,齐侯归蔡侯,“嫁其女”给谁?《东周列国志》等书上说,嫁给了楚文王。齐是春秋“五霸”之一。相国管仲对齐桓公就此伐蔡不赞成,桓公不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于是,伐蔡又伐楚。也许冯梦龙编《东周列国志》就此推断,伐楚系楚文王接受了蔡穆侯再嫁之妹使然。4 L4 ^8 {: F/ |/ J( ?; `# ~
蔡楚联姻' Y4 P+ @! K& I
蔡景侯四十九年,景侯“为太子娶楚女,公通焉,太子杀公自立” [17]  。蔡太子般杀君自立,名蔡灵侯。蔡灵侯十二年,“楚子在申,召蔡灵侯。灵侯将往。蔡大夫曰:‘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不如无往。’蔡侯不可。三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飨蔡侯于申,醉而执之。夏四月丁巳,杀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弃疾率师围蔡”;“冬十一月,楚子灭蔡,用隐大子于冈山”;“楚子城陈、蔡、不羹。使弃疾为蔡公。”《左传》昭公十九年载有楚王与蔡女通,生太子健之事。蔡终为楚灭,这表明没有国力的弱小国家,联姻并不能化解灭国之灾。
- ]8 S" U- K, j/ n* \4 X% d6 C& {蔡吴联姻
) _0 ?7 q2 m, e) k. l/ N7 `$ v9 n7 C安徽省寿县蔡侯墓出土的吴王光鉴,是吴王光婚公室女于蔡侯的媵器,说明蔡吴有通婚之实。 [18] 4 o' L4 F# J& ~  Q. r+ O
历代国君编辑
8 E, L4 `1 x& h: F1 L, L列表(姬姓蔡氏)
- x; L) Q% _& W/ ~8 u次序        谥号        名        在位时间        在位年数        备注6 n6 O) C+ F0 F$ n& ?' u) ~
12 s5 K* y8 L. {# Q
蔡叔度
1 g) Z, G& {) d3 L前1122年—?               
) I1 M; W" c/ K" S* B周文王第五子,参与三监之乱后被放逐
4 N  N. C2 ^  e: {4 P29 w, D% b, M6 `2 s
蔡仲胡+ X9 z9 N$ X& c5 |% _
续封于蔡
- ]0 ?+ e- I4 U0 u3 G7 d! T3( j6 r+ t% Z9 ]# F# J' L2 n% S6 Z! O4 o
蔡伯荒/ \; A& m5 |  X; }+ V0 d
4
, K/ @% l' H7 ^3 P: P+ i蔡宫侯
" T3 ~2 M, Q# S. f- b5+ ^, v, A/ A3 W5 C" M; j/ ^3 ?
蔡厉侯?—前864年! h3 h0 S& P3 W! A8 w
6/ r# A: i1 R  ?! }' I, q
蔡武侯前863年—前837年、27! e+ U8 }% v0 I) b5 i/ U
75 K3 L, r/ I% ?7 K
蔡夷侯前836年—前809年、28
6 _: d8 X( M4 C4 ?5 ~# N" y9 H; l! p, O8
7 e7 \5 ?/ g# y' D. D' z蔡釐侯、所事、前808年—前761年、48、又作蔡僖侯( g- K2 P9 o8 k6 x) l8 {
9
0 W: Y* z* [/ r, b" K蔡共侯、兴、前760年、1
2 Y" G' W  x& R" V10' L: M7 ]: L3 R1 X/ I% w
蔡戴侯、厉 、前759年—前750年  B6 H0 ]5 O9 P$ |; f+ U- T, A
10
- m& k) @/ |. m又作蔡载侯
! ]7 I  _* X# z; F+ j; N7 m7 k+ ^11
! d! a  p8 j0 U) q; l蔡宣侯、措父、前749年—前715年、35
  r# c0 F5 P6 k* _! P0 R12
4 {( K  ~: \( z1 k- m  |蔡桓侯、封人、前714年—前695年、20
5 \/ J% N9 O) c6 d/ r, |& M13$ {/ f+ }9 w" R! h! Z8 \) W
蔡哀侯、献舞、前694年—前675年、20. z/ k2 l8 _; W1 R2 h
14* D& a' u/ K/ ^  @: {1 ]6 N
蔡穆侯、肸、前674年—前646年、297 \9 E8 P; i0 O, x$ ~
15$ Q1 a$ E) x6 i2 i: T
蔡庄侯、甲午、前645年—前612年、34
. F: V- n$ ~! j3 l. s7 D16$ a, S2 E) U7 e# R/ S+ U( ?2 D. x
蔡文侯、申、前611年—前592年、20- X: x$ x! o, |2 x5 ]
17
! J$ ^; ^  D; i( `+ M. L" D蔡景侯、固、前591年—前543年、49
7 _- S" |; Z; T5 H18
* B; R) i1 d  }: a, W蔡灵侯、般、前542年—前531年、12
8 s2 [. I3 r3 n7 Z" |19" r( z- [- s) w- `6 y4 }: o, D8 N% x
蔡平侯、庐、前530年—前522年、《左传》作蔡卢
0 Z* v6 Z3 b; Z8 H. k4 l20
9 C8 E1 J) r$ V9 f. P蔡悼侯、东国、前521年—前519年、3
. A" O! S; K0 k2 l21
5 b# P1 m$ S# n& y$ W蔡昭侯、申、前518年—前491年、28
2 P% A) n" M( u! }& e7 ?  C6 |22
$ N9 T! ]8 I$ u0 t蔡成侯、朔、前490年—前472年、19
. m, W2 E* ^" ^- V% C$ x7 x236 Y0 @5 x- Y- E" W
蔡声侯、产、前471年—前457年、15
) g* Z' q5 w5 r$ H/ b/ {, {2 t1 D# s24
1 F/ L0 f7 |5 p: O' c: n6 p7 u蔡元侯、前456年—前451年、6* w+ x% C( z+ K+ S* C
250 T! K5 a( \5 B, V2 |' v5 e
(蔡侯齐)、齐、前450年—前447年、4
) l+ w: R) W1 M前447年,楚惠王灭蔡
/ o# \$ ^1 Y8 j1 T1 U注:( )中的并非谥号,而是习惯性称法。 [19] " Y- g( s# K6 c- I3 |& c
古城遗址编辑
3 a5 D# l4 b  a蔡国故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上蔡县。上蔡县驿,在今河南省 上蔡县西南,此地为西周古国蔡国的故都,今存蔡国故城
+ \+ k2 a: M0 d4 |- t) |2 h( }; y蔡国遗址- W5 b5 F3 W- j- R
蔡国遗址
7 c; t+ Y5 d, J! C# W6 p( \遗址。蔡国始建于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年,周武王发封其弟叔度为蔡叔于此。春秋时蔡灵侯十二年(前531年)楚灵王诱杀蔡灵侯,蔡被灭。前530年,蔡平侯复国,旋迁都于吕,称新蔡,后蔡昭侯又从新蔡迁于州来,称下蔡,因此蔡国的故都称上蔡。蔡国都上蔡历经五百多年。
, o- T5 r: B8 f* k蔡国故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现存城墙高4--11米,宽15—25米,总长约10490米。城墙为夯土筑成,每层厚8—14厘米,小夯窝圜底。城墙缺口较多,疑是城门遗址。南城墙三处,西城墙一处,保存较好。城内中部有一土台,称二郎台,面积120万平方米,可能是蔡侯的宫殿区。台上曾发现很多古井及陶制排水管道,台上台下还有许多春秋陶片和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说明当时这里有庞大的建筑。城内西南隅翟村一带,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出土。古城西北有九个土冢,相传为蔡侯墓。 [20]
8 @; t+ @. T, F+ ~* a  q-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14 07:56:39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9-3-14 08:11 编辑 6 r: G9 X8 ^- R2 [) R/ ?9 ]
0 S' c; c  a, E+ M; _
11 |( Z  }5 [8 f, f

, w0 n3 _1 H0 C6 R齐太公、吕尚、前1046年—前1015年、32、周朝丞相
+ B3 {0 @& J& t8 R9 R: T" n1 I( x 2, P0 A5 E. P4 C  T& _* Y% ^
齐丁公、 吕伋、 前1014年—前976年、 39! c- S9 q% v) I2 P/ c- W# p3 D" f
3
3 W) N/ k  s: M" H, C; U 齐乙公、吕得、前975年—前932年、44
+ I# m9 |' X& c" ?9 U4
! v; z. l) S- R/ K( u 齐癸公、吕慈母、前931年—前880年、52
. z( i& A  W" I- E! u  5; Y( M; p8 n3 U6 s8 X* l
齐哀公、吕不辰、前879年—前868年、12
+ l0 D  F* w9 m- A  6
! M' W" u/ T' @+ I 齐胡公、吕静、前867年—前860年、8' I, [, U8 X& \: s
  7% b5 M% Z. P/ t% X# f5 c9 X* e
齐献公、吕山、前859年—前851年、9* C5 X* c) N3 C' ?0 u: G. o
  8
: H" \8 M4 D/ g1 @, ]; w1 C. M8 g6 h 齐武公、吕寿、前850年—前825年、264 R) `$ T$ p+ H$ s( T* p* G0 _
  9
7 S; f( a( \6 m- v+ z9 g  U* B 齐厉公、吕无忌、前824年—前816年、9; x4 V/ r, i' _/ [
  100 O( T& E2 F2 v7 v% H9 R4 X  `
齐文公、吕赤、前815年—前804年、 12
5 L7 [8 K+ T$ N& f 11
' N+ w! o0 Z- N7 v 齐成公、吕脱、前803年—前795年、其名一作说、8
6 p5 m$ T* y1 @' D2 D12% b6 P1 N; Z8 y% l+ S9 w5 |0 f" C
齐前庄公、 吕购、前794年—前731年、64
, U( d" e, J( U" L4 g7 h8 }  13 4 f( [) p3 f% g, u5 t
齐釐公、吕禄甫、前730年—前698年、33、一作齐僖公
4 }7 e4 c0 Y& {5 N9 A7 i7 M6 \ 14
9 r; J, U7 }$ k 齐襄公、吕诸儿、前697年—前686年、12
% x  `7 w0 i# q& a3 S2 o$ a  155 e* P: w: a  Q1 Y
齐前废公、吕无知、前686年、1$ r1 ^  Z; w5 f) ?1 B$ Q
  16、, _8 @: [' I9 y
齐桓公、吕小白、前685年—前643年、43、春秋五霸之一) \+ F$ Y* _% P" V
17
! u4 ^3 c$ @% h0 z# u7 r 齐中废公、吕无诡、前643年、1、一名无亏
: j& \9 Q( H3 M 18
3 E0 I. L* M+ i7 S0 s3 F2 e  g  W 齐孝公、吕昭、前642年—前633年、105 B# M. P3 j+ e
  19
  b' j" D3 X  d. V0 K) K0 U+ J- J7 g 齐昭公、吕潘、前632年—前613年、20% R+ m9 U9 [( e& R1 L) V8 ?
  20
- o' ^' S( \  N, ~# S' f0 Z4 ` 齐后废公、吕舍、前613年、1
$ Q( ?5 P3 z6 g" D' [: V  21
) S! }  l+ G, `: V 齐懿公、吕商人、前612年—前609年、4
' E. q1 l5 m$ q" i2 ~7 q6 T1 M  22
3 j! ~) C' `( ^/ y% l/ r% f' G" S 齐惠公、 吕元、前608年—前599年、10" j% P, E! C. k- _8 O; C" H
  23. B, T7 F! P) Q5 F8 E! F
齐顷公、吕无野、前598年—前582年、17
$ p7 f4 J2 S* t- e4 R24% Y+ [) w5 }8 J
齐灵公、吕环、前581年—前554年、28+ F. \. U+ ]" j6 R/ u0 ^
  25/ e' B2 J( k7 s9 J( F# x3 g
齐后庄公、吕光、前553年—前548年、6
: I8 f% g6 H" J& N6 y  ?( D; e  26
; B; X) R1 G' v. P7 I$ V0 k, Q 齐景公、吕杵臼、前547年—前490年、58) ~( h: I/ |) Q
  27、齐晏孺子、吕荼、前489年、1
* s2 o8 ~. s# {2 V6 k3 q! v  ]  281 t1 K/ c  T3 v4 A4 V4 `
齐悼公、吕阳生、前488年—前485年、4( C& {* @* U3 ?
29
1 i) y+ ?, `# l$ x 齐简公、吕壬、前484年—前481年、48 M" U$ T! q" I
  30
" b- \. O% L7 k3 j 齐平公、吕骜、前480年—前456年、25) W& R0 j0 ~2 u# L/ V
  31
! Q) k* f- v( P7 s# |) W9 [$ f, Q 齐宣公、吕积、前455年—前405年、51
! G9 ?, R" H* |% ~  W1 w  F  32& R. G" D3 e, T" z
齐康公、吕贷、前404年—前379年、262 G, ]- b' ~: K7 @4 \
7 s& M2 P* M# u7 }+ a0 p' j: w( g
前391年,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
; G2 P2 l8 m. R5 s7 e5 f& {! x& Z# X3 W/ s7 x1 n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14 19:23:01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9-3-14 19:25 编辑 9 q" i0 A! [8 I) o' A) y
6 g! _% i# p7 E
春秋晋国赵午(?-前497年):嬴姓,邯郸氏,名午,其名邯郸午。因邯郸氏为赵氏旁支,故又称赵午,晋定公时为邯郸大夫,是赵简子的族叔(一说族弟),也是中行寅的外甥,因先祖赵穿封邯郸君,立邯郸氏,为赵氏小宗,故又多称邯郸午。赵穿生子赵旃,赵旃生子赵胜,赵胜生子赵午。 公元前497年,赵简子想把卫国进贡的500户人口从邯郸迁到晋阳,赵午没有答应,结果被赵简子所杀。赵午的儿子赵稷和家臣因此占据邯郸抗拒赵简子,并且得到中行氏和范氏的支持,造成晋国内乱,但最终失败。' u4 h, ^) [" Z6 T6 d. \3 [+ I
======================7 S/ A3 Z6 b9 u* X: {& Z7 k* g
赵穿
. V- C8 D1 r* y( r1 c赵穿(?-前607年),嬴姓,赵氏(邯郸氏),名穿。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赵氏旁支,赵盾堂弟(一说堂侄)。晋襄公的女婿,是个养尊处优,骄奢蛮横的驸马爷。曾封于邯郸,称邯郸君。
0 h6 j  ?* j0 ?: N1 ]4 j- N4 X0 b& C1 E5 x
别称
8 B$ d) ^; n7 k/ O. L邯郸君、所处时代、春秋、去世时间、前607年, F9 A% f1 X9 Q- b
; }' a6 Q. v% a2 O1 U

# Z1 D& J5 a: `赵穿大概是自小跟随着赵衰,与堂兄弟赵盾、赵同、赵括、赵婴齐以及韩厥交厚。由于赵衰在晋文公及晋襄公朝异常得宠,赵氏的地位极高。
2 D8 s- W! U/ V# B) r* Z% C1 o6 p* x邯郸君赵穿3 U/ j: M5 P% E4 R# h
邯郸君赵穿
1 \5 ]" B5 y( w+ f5 O前622年,赵衰寿终正寝,其子赵盾在多方人士的协助下,成为了集中军元帅与执政大夫为一身的正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晋襄公早逝,晋灵公年幼,赵盾得以直接操控朝政,权倾一时。' I) e) R; ^0 \8 ?8 F
( e/ Q- x$ Q) L( o+ Z
在赵衰(或者赵盾)执政期间,晋宗室为了进一步拉拢赵氏家族,将晋襄公之女许配给赵穿为妻,意在亲上加亲。这时本与赵盾血缘关系稍远的赵穿又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公婿穿。: l! y5 l8 d/ b7 @, L

0 R, A5 @: P  \8 i0 r0 `# s. `年轻的赵穿似乎就有着骄奢的本性,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心里明白:大不了天塌下来有我伯父(赵衰)、有我哥哥(赵盾)顶着,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9 X, d, O7 U, k; @  i! O2 C
+ R! u9 E9 f/ n2 L折叠河曲之战
. K! j/ m& N) n+ [: v0 C- J, G在现有史书中所发现的赵穿从征的记录是发生在前615年的河曲之战。
7 u5 u( y% {  i, |* a) i$ e9 R" J6 X  S
前615年冬,秦康公亲自率领秦军攻打攻占晋国羁马(今山西永济县)。晋国反应很快,中军元帅赵盾率领三军六卿尽皆出征,与秦军对峙于河曲。" p4 o: x% u, r% w( r( V. a
- H/ g5 T" |: K9 l4 l9 C$ j
这时候,赵盾的亲信上军佐臾骈向赵盾出谋:"秦国人远来,不能持久,我们应该深沟高垒,和他们对峙,等他们退兵时再乘机掩杀,一定能打败秦军!"赵盾欣然同意了,令晋军驻营不出。这招果然奏效,秦康公急了,询问从晋国**到秦国的士会,士会估计到:"赵盾这招一定是臾骈出的,是想我们军队疲敝。赵盾有一个堂弟叫赵穿,这是个纨绔子弟,对赵盾超拔臾骈为上军佐颇有异议,如今只要派一小股游击部队去骚扰赵穿的部属,赵穿一定会出兵来攻打我们,那时候就由不得赵盾了。"
# b+ m0 n( A' A' i) L( A! N$ X+ g2 B0 ^- u
秦康公派遣一支部队对晋营实行骚扰,赵穿果然领兵出营追逐秦军,没有追上,回营后大骂军士:"敌人来挑衅我们,你们怎么都不去打敌人啊?"军士们回答:"元帅下令要我们等待机会。"赵穿蛮横的说:"我才不管什么谋略,你们不追,我自己去。"于是年轻气盛的赵穿带领着一部分赵氏亲兵攻秦去了。+ B0 ^3 J: I5 ?, L1 {; ^

& i7 P* }0 \1 |' H1 i0 G赵盾正在商议军事,听到赵穿擅自攻秦的消息,担忧弟弟的安危,心急如焚。对下属们说:"这是赵穿的不对,我没有管教好,赵穿攻秦以寡敌众,倘若秦军俘虏了赵穿,相当于俘虏了我们的一个卿大夫,那么这场仗我们就失败了。"赵盾迅速集结全军,出兵接应赵穿。就这样,臾骈之计就完全破产了。
0 }1 K  @2 x1 t+ c& G+ t/ P, `1 o& A4 a+ p# \  {4 G7 H
**交兵,大战一天不分胜负,各自收兵。晚上,秦康公纳士会之谋,向赵盾下战书,约赵盾明日再战。臾骈一眼看出秦康公的用意,谏赵盾:"秦军这个战书有破绽,一定是惧怕我们,约定时间再战却可能今晚就要开溜。我们就将计就计,在黄河边狙击秦军,定能大获全胜。"这时又是这个赵穿有异议,他表示:"咱们还没有收殓阵亡将士的尸体,这样干不人道,秦国人既然约定了时间和我们再决一死战,我们又怎么能够失约呢?叫我们去黄河边埋伏秦军,太阴险了,我赵穿才不干呢!"不仅仅如此,赵穿还在晋军中大肆宣扬,时任下军佐的胥甲也与赵穿一起**。赵盾很郁闷,根本没法调令部队,失去了大好战机。当夜,秦康公率秦军撤退了。
: _7 ]; D7 V. g0 o6 L
2 z: P+ b* Y: @' N4 S' X9 L: F回到了绛城,赵盾**行赏,论罪定罚。赵穿与胥甲应该对这次出征劳而无功负责。首先捣乱的是赵穿,赵穿是主谋,胥甲只是进来凑热闹的,属于从犯。这就让原就心疼赵穿的赵宣子犯难了。处罚赵穿嘛,自己又下不了手,处分胥甲,赵穿的罪行又比胥甲更深,处罚胥甲更要处罚赵穿。: L$ F& M2 W1 i+ y
: x& [6 Z& ~0 }, Z+ Y3 Z+ Z& C0 M) i
赵盾没有办法,这件事就一直搁在一旁,直到前610年,才派遣赵穿、公婿池去郑国为人质,作为对赵穿的处罚,减轻一下舆论压力。前608年,赵盾责备胥甲不服从将令为由,将河曲之战的罪名累计一起,二罪并罚,胥甲被处罚赶出了六卿行列,胥甲遭到赵盾的打压,被打发到卫国,并立胥甲的儿子胥克为下军佐。4 V  C7 n2 I* r4 }# G& ?

+ `$ v9 D2 {/ z没几年,我们的公婿穿又回来了,而胥甲永远的消失在晋国政坛……8 ~+ t% o% h: y8 I

. c0 t7 n$ ]1 l% A* L( s; R, t折叠联秦
/ c. O% |! T" M4 S' A赵穿人是回来了,赵盾也认为弟弟经过这次风波后成熟了一些,就开始为弟弟的前途着想,想让赵穿在六卿面前建立一些功勋,来弥补河曲之战的过失。如果紧紧靠着赵盾的袒护,恐怕难堵天下士人悠悠之口。
' G3 m; Q" n) T3 B( |1 _4 r2 t* ]5 h% ^' N9 A' m5 B. |
这一天,赵盾正在与请大夫们商讨政事,大家议论着天下之势,认为楚国势力强盛,秦国总是在晋国人的背后捅刀子。赵穿建议:"秦国与崇国是盟友,我去攻打崇国,秦国人必然会去救援崇国。我们就以崇国为要挟,逼秦国与我们结盟。"
( }, v5 [+ L$ D
" A: ?  @' Z" U! ~这样一个馊主意竟然被通过了。想来这应该不是赵盾的谋略,赵盾是个很成熟的政治家,想出这种近乎低能的诡计(甚至只能算是小聪明),实在是不太高明,八成还是赵穿自己的发明。* u$ K9 P& T) ]6 r
& [" u5 [4 `; W# S8 N" \
这年,赵穿率领着晋军进攻崇国,要挟秦国出兵,并与秦国人结盟。赵穿以为秦共公是秦二世那么好忽悠的,结果可想而知,秦国坚决不与晋国媾和,双方的结怨更深了。8 H  g$ d  M3 T5 w* j+ G

  c* Y1 E& \# ?) a+ W! f1 S好歹还是为国出力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赵盾还是比较满意的,这孩子长大了。
7 \6 c9 r9 V$ e' L& G* T' O6 t9 D7 ?* I( X: v3 H9 g
折叠君臣争权
6 W7 J$ D, i) s" X. [+ U赵盾执政已经有十几年了,曾经的晋灵公已经长大成一个潇洒的青年,思量着收回君权。灵公虽然有心,却看似非人臣之主。《左传》称:晋灵公不君。这个晋灵公的做派与大舅子赵穿差不多,同属于纨绔子弟,同样的蛮横、为了目的同样是不择手段。3 i. Y! f2 `* }5 G2 R4 A
+ h+ l  D% f9 @2 M( `+ X
折叠赵盾出逃
4 }5 {, w0 d  r晋灵公乱行君命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有名的,赵盾就经常劝诫灵公,教他如何当一个英主。灵公正处于叛逆心理强烈的青春期,听多了赵盾的唠叨就烦闷。终于,他不甘心再当赵盾的傀儡,对赵相国动了杀心。( h, H% A6 j: w

8 q3 C# |  ^2 ~9 {1 t8 m: P( w! Z6 M晋灵公安排刺客甚至恶犬袭击赵盾,赵盾幸运逃脱,离开国都绛城,决定出国去避一避风浪。赵盾虽然走了,赵氏的政治集团仍然盘踞晋国,他们平日里受到赵盾的恩萌,难道甘心赵盾就此远走高飞?至少,赵穿就不干……
% L1 k  E& C- F9 h6 \7 `+ j  G
  K/ q8 a- O/ C折叠弑君
6 a  V/ n( m5 Q* S  ?) k) |, y. [前607年9月26日,晋灵公在桃园游玩,赵穿正好担任晋灵公的近卫军头目。终于赵穿弑晋灵公于桃园,马上派遣人去迎接赵盾,此时赵盾还没有**出国境。赵盾回来后,给晋灵公办理后事。赵穿再次闯祸了,这会可是弑君的大罪。但是不要紧,赵盾一手遮天,就算是弑君哥哥也会帮弟弟顶着。晋国的史官董狐看着赵氏的胡作非为,提笔而书:"赵盾弑其君!"赵盾连忙质问董狐,弑君的是赵穿,又不是我,灵公的死我根本不知道啊,我当时还在**呢!董狐反问:"您**不出国境,回来又不诛杀弑君之人,您说您跟这事没关系,这个说的通吗?"赵盾一想:也罢!瓜李之嫌,自己就背着吧!赵盾真是个好哥哥,为了包容弟弟,自己甘受弑君的恶名。+ X& `9 F4 k* K6 z
) B# ]& ?+ z, |  }3 C. r
灵公死了,又没有留下任何子嗣,赵穿被派往成周迎接新主公子黑臀回晋国即位,算是赵穿弑君给晋国人民的交代。3 q2 W) a+ G$ S

5 F5 ]6 c6 o5 O" S折叠编辑本段赵穿之死/ t/ E& B; b) x1 a( E
晋成公即位后,担心像侄儿灵公一样被赵氏赶下台,亲自站出来平息舆论,杀灵公的是赵穿,赵相国毫不知情。为表彰赵氏为晋国所做的贡献,完全委任国政于赵盾,赵盾终于名正言顺的成为了晋国的一把手,再也不用担心执政时间问题。
, t7 j: o2 g: U: I- k0 M( Q
) v& |' W7 N: x# c# R7 _不久,晋成公设置异姓公族,用卿士们的子弟来担当。赵盾的异母弟赵括被推举为首席公族大夫。而且赵同、赵婴齐都得以进入朝堂,赵氏作为晋国第一大卿族的地位更加稳固了。但是惟独没有封赵穿,赵穿自然知道原因,他想只要这场风波过后,哥哥还是会提拔他的。
$ r; V. p0 Y! J. t8 a( ]) |$ I5 l7 e. l2 |8 O! R
春去冬来,赵穿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就去找赵盾,请求赵盾封为卿。赵盾推辞:这恐怕会对赵氏不利,请弟弟还是以家族的发展为重,不要太计较个人的得失。赵盾的瞻前顾后使赵穿非常愤恨。但是又是出自向来照顾自己的好哥哥,不知道如何发泄……' a% h1 @8 m+ ~4 S7 w, h
' C; s; h4 D0 F5 o; J! r
不到半年,赵穿病倒了,一病不起。赵盾来探望他,带来公室的御医来为赵穿治病。一诊断发现脑袋里长了瘤子,已是晚期。在床上根本不能动,全身长满了脓疮。赵穿的儿子赵旃在床边帮父亲挤疮疤,腐烂的肉在炎热的夏天散发着一阵阵臭味。赵穿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御医预料到他可能熬不到冬天。
% K: j4 y6 [. o
6 S) V/ J& {1 K4 g; k" Z赵盾最后一次来探望赵穿,赵穿连说话都很吃力了,指着儿子赵旃,无言的请求赵盾。赵盾安慰他:"只要赵旃他日立功,什么职位都能得到!"; `# o* Y9 J, `+ k* F9 E* t

) H7 Q9 N4 F) h+ f赵穿还没有熬完夏天,终于死在了病榻上。赵盾缅怀着对赵穿的手足之情,下令安排隆重的家族礼仪下葬。) I- R- Y9 x2 w7 @9 Q
' R$ Q. c; E/ l4 b" b  z4 i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
1 i/ L# p# e+ z3 P5 M" [赵穿身前便已经有了自己的封地--邯郸,胙土命氏,别为邯郸氏,作为晋国赵氏旁支。他在弥留之际放心不下的儿子赵旃在赵盾的安排下,进入政坛。前588年,晋景公奖励赵旃进入了卿士行列,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赵旃生子赵胜;赵胜生子赵午;赵午生子赵稷,世代为晋国邯郸大夫,是晋国六卿之外,又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8 j0 n5 D: V0 {4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14 20:39:13 | 阅读全部
定公·定公十年 译注9 M9 Z) L( B8 c7 y& |/ V" V! z" F
作者:左丘明8 P/ `, v2 I# }! _
  【经】十年春王三月,乃齐平。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公至自夹谷。晋赵鞅帅师围卫。齐人来归郓、欢、龟阴田。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宋乐大心出奔曹。宋公子地出奔陈。冬,齐侯、卫侯、郑游速会于安甫。叔孙州仇如齐。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 T( ~9 }( o9 k
  【传】十年春,及齐平。
/ v  j" ?0 I3 [  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
! U  `" K7 c/ z! @  u  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齐侯将享公,孔丘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 k8 t" W: m7 b' `, @
  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田。2 M1 E/ {! o0 Q* i/ T
  晋赵鞅围卫,报夷仪也。
2 \6 L' s, `, `/ y& [  h  初,卫侯伐邯郸午于寒氏,城其西北而守之,宵熸。及晋围卫,午以徒七十人门于卫西门,杀人于门中,曰:「请报寒氏之役。」涉佗曰:「夫子则勇矣,然我往,必不敢启门。」亦以徒七十人,旦门焉,步左右,皆至而立,如植。日中不启门,乃退。反役,晋人讨卫之叛故,曰:「由涉佗、成何。」于是执涉佗以求成于卫。卫人不许,晋人遂杀涉佗。成何奔燕。君子曰:「此之谓弃礼,必不钧。《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涉佗亦遄矣哉!」
' ?5 A' d, O% O  初,叔孙成子欲立武叔,公若藐固谏曰:「不可。」成子立之而卒。公南使贼射之,不能杀。公南为马正,使公若为郈宰。武叔既定,使郈马正侯犯杀公若,不能。其圉人曰:「吾以剑过朝,公若必曰:『谁也剑也?』吾称子以告,必观之。吾伪固,而授之末,则可杀也。」使如之,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遂杀公若。侯犯以郈叛,武叔懿子围郈,弗克。+ F  Z4 G; [4 p: q) p5 S
  秋,二子及齐师复围郈,弗克。叔孙谓郈工师驷赤曰:「郈非唯叔孙氏之忧,社稷之患也。将若之何?」对曰:「臣之业,在《扬水》卒章之四言矣。」叔孙稽首。驷赤谓侯犯曰:「居齐、鲁之际,而无事,必不可矣。子盍求事于齐以临民?不然,将叛。」侯犯从之。齐使至,驷赤与郈人为之宣言于郈中曰:「侯犯将以郈易于齐,齐人将迁郈民。」众凶惧。驷赤谓侯犯曰:「众言异矣。子不如易于齐,与其死也。犹是郈也,而得纾焉,何必此?齐人欲以此逼鲁,必倍与子地。且盍多舍甲于子之门,以备不虞?」侯犯曰:「诺。」乃多舍甲焉。侯犯请易于齐,齐有司观郈,将至。驷赤使周走呼曰:「齐师至矣!」郈人大骇,介侯犯之门甲,以围侯犯。驷赤将射之。侯犯止之,曰:「谋免我。」侯犯请行,许之。驷赤先如宿,侯犯殿。每出一门,郈人闭之。及郭门,止之,曰:「子以叔孙氏之甲出,有司若诛之,群臣惧死。」驷赤曰:「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犯谓驷赤曰:「子止而与之数。」驷赤止,而纳鲁人。侯犯奔齐,齐人乃致郈。
% O& I+ Y* g  B2 g& B  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十一分其室,而以其五与之。公子地有白马四。公嬖向魋,魋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鬣以与之。地怒,使其徒扶魋而夺之。魋惧,将走。公闭门而泣之,目尽肿。母弟辰曰:「子分室以与猎也,而独卑魋,亦有颇焉。子为君礼,不过出竟,君必止子。」公子地奔陈,公弗止。辰为之请,弗听。辰曰:「是我迋吾兄也。吾以国人出,君谁与处?」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
; H8 M* \- y; d3 c7 W7 c  武叔聘于齐,齐侯享之,曰:「子叔孙!若使郈在君之他竟,寡人何知焉?属与敝邑际,故敢助君忧之。」对曰:「非寡君之望也。所以事君,封疆社稷是以。敢以家隶勤君之执事?夫不令之臣,天下之所恶也。君岂以为寡君赐?」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