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齐景公公元前535年“齐侯次于虢”备查资料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2-24 16:42:27 | 阅读全部
赵鞅(?~前458年),世称赵简子,又名志父。春秋末年晋国六卿之一,战国七雄中赵国的奠基人。
6 j2 o0 j4 Q4 |  赵鞅的祖父赵武是“下宫之役”中落难的赵氏孤儿,父亲赵成曾任上将军。赵鞅大约在30岁左右时袭爵位为晋国卿。晋顷公九年(前517年),周室发生了王子朝之乱,赵鞅奉命平息王子朝之乱而定敬王于成周(今河南洛阳),合诸侯之兵戍周十年。又因他勤王有功,周敬王准许他为王室命卿。晋顷公十三年(前513年),赵鞅铸刑鼎刻范宣子制定的“夷之法”,此为晋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这一法典的公布,博得晋国大多数新兴势力的支持,扩大了赵氏势力和影响。5 u' A# K. N; U$ Q: u! M
  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鞅任正卿,始执国政。赵鞅执政不久,六卿在逐步瓜分晋国土地和人口的同时,都在各自的封地内进行全面的改革,为最终夺取晋国的统治大权做准备。其中韩、赵、魏三家采取了比较进步的政策,而尤以赵鞅的改革措施最为彻底,改革所带来的成效也最为显著。经济上,赵鞅革新亩制,调整赋税,使其领地内亩制大,赋税轻。政治上,赵鞅礼贤下士,选贤任能。他重用董安于、尹铎、邮无正、史黯、窦等刚正而有才能之士,同卫庄公、扁鹊、姑布子卿等名士的关系也极为融洽。军事上,赵鞅奖励军功,以功释奴。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赵鞅率军迎击增援范、中行氏的郑**队,誓师时宣布,“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这个命令的颁布,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对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6 g5 q4 ]2 l9 k1 R  经济、政治、军事的改革使赵氏的经济势力得到增强,政治威望得到提高,彻底改变了过去赵氏处于劣势的不利状况。此后,赵鞅联合韩、魏,把矛头指向六卿中最主要的对手范、中行氏两家。定公十三年(前497年),赵鞅想把卫国进贡的500户人口从邯郸迁往晋阳,遭到同宗大夫赵午父兄的拒绝,赵鞅一怒之下,杀了赵午。于是,赵午的儿子赵稷、臣涉宾“以邯郸叛”,赵午是中行氏(荀寅)之甥,而荀寅又是范氏(吉射)的姻亲,因而得到范氏、中行氏的支持。秋七月,范、中行氏以晋君名义围攻赵氏官邸,“赵鞅奔晋阳”。这场历时8年的战争以范、中行氏的失败而告终。
. x- L2 z: W1 a4 M$ y  赵鞅之所以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首先是因为他十分注意建立可靠的根据地。他曾先后派董安于、尹铎治理晋阳,尹铎到晋阳后,立刻“损其户数”,调整赋税,争取民心,修建堡垒,加固城防,使晋阳成了赵氏稳固的后方。其次,赵鞅善于利用六卿之间的矛盾,结成反对范、中行氏的统一战线。战争爆发时,整个晋国两大敌对阵营各派的组合、力量对比瞬息万变,错综复杂。赵、韩、魏、智氏之间,四家权卿与晋君之间,特别是赵氏与智氏之间矛盾重重。然而,在未取得对范、中行氏的最后胜利之前,赵鞅尽量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注意争取韩、魏、智氏,特别是晋君的支持。对智氏的胁迫,他委曲求全,默许有功之臣董安于自杀。当范、中行氏以晋君名义伐晋阳时,赵鞅没有公开反叛晋侯,并设法尽快恢复同晋公室的关系,从而得到国人的拥护,扭转了战争的不利局势。再次,赵鞅还非常注意改善同别国的关系。晋定公二十一年(前491年),赵氏与范、中行氏战事正酣,楚乘晋内乱,“乃谋北方”。赵鞅**妥协,对士蔑说:“晋国未宁,安能恶于楚,必速与之。”遂“致九州之戎,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满足了楚国要晋引渡戎狄的要求,避免了晋楚之间的直接冲突。最后,作为晋军统帅,赵鞅身先士卒,具有勇于牺牲的精神。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赵鞅与范、中行氏决战于铁(今河南濮阳),赵鞅中箭负伤,面部血流不止,却“鼓音不衰”。讨伐卫国时,他虚心听取烛过的劝告,“去犀蔽屏橹,而立于矢石之所及”,指挥作战,故能“一鼓而士毕乘之”。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中行文子、范昭子奔齐,“赵竟有邯郸、柏人”,形成“赵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于诸侯”的局面。
1 e3 z" D) d) n$ e  从晋定公二十三年(前489年)至晋定公三十四年(前478年),赵鞅为避免同智氏之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转移国内视线,巩固既得利益,又发动了一系列讨伐卫、齐、鲁、鲜虞的战争。晋定公二十三年(前489年),赵鞅率师伐鲜虞。晋定公二十七年(前485年)春,赵鞅率师伐齐。晋定公三十一年(前481年)春,伐卫。然而,这一进程因赵鞅染疾而中断,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简子卒。
4 n$ v" J1 p" k6 J0 w* C& X" a+ |+ _  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赵鞅在军事上讨伐晋国腐朽势力的同时,在经济、政治、思想各个领域也向旧的宗法制度发起猛烈冲击,严重动摇和瓦解了奴隶制的基础,加速了晋国封建化的进程,其影响甚至波及到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赵鞅的改革为赵氏立国奠定了基础。赵鞅继位之初,赵氏家族已处于存亡绝续的关头。由于赵鞅采取了卓有成效的革新措施,使赵宗室的势力迅速增强。赵襄子正是在继承其父改革的基础上,争取民心,任用贤臣,虚心纳谏,终于同韩、魏一起灭了“贪愎好利”的智氏,才有晋静公二年“灭晋后而三分其地”的结果。# v+ @) f- Y  w& V1 V, z
  [以上内容由"小黑子"分享。]
# H$ ?/ t$ [6 M, k( z2 _) W% U$ y2 V* ]
人物关系:
  w" N, g1 x- l: a  S, k! u* Q7 T6 K天祖:
" I( I- Z1 H' }  r赵成子赵衰 (?~622)
- c( q) s  c% q# r+ X; s高祖:
5 l! |/ x5 i" H/ Y赵宣子赵盾 (?~601) 赵氏孤儿案
% [+ Q! x) B" S) ^9 i- e曾祖:' P2 o9 U( a$ ~% d6 c
赵庄子赵朔 赵氏孤儿案6 o, m+ x& X' ]# H# I7 v- T
爷爷:. b+ C9 p2 s0 |9 m/ ]9 O+ N8 m
赵文子赵武 (?~前541) , _7 D* o' T5 i" r. i- ^6 O
父亲:% x1 O2 `' m; [' f7 \) n9 H; L, B
赵景子赵成
" ^; n/ h3 r) D" _儿子:: ~6 e4 M: Y( p9 l. J2 Q' `' a
赵襄子赵毋恤 (前505~前425) 赵国创始之君1 X2 n9 v' R/ g/ I4 S' o+ p- m
孙子:) j' `% F0 g4 L: }/ S+ h& y
赵桓子赵嘉 (?~前424) 7 E# J, [. ~/ q3 z1 M- p
曾孙:1 r0 @2 R1 m& W/ w3 `7 g0 R; k
赵献子赵浣 (?~前409) 5 V5 x) k' Q& q' `2 F5 ^1 L
玄孙:( _# b, l. ?, b) h, d3 B$ c7 ^! V
赵烈侯赵籍 (?~前400) 赵国君主
. h$ G: ?: n3 y: a赵武侯 (?~前387) 赵国君主
. B9 U1 _' W! m3 Z# ^4 _  h( s/ R; X: S4 s! w& m7 R
相关成语:
2 G( j' i& X+ B2 d【按兵不动】! e. t: b" a( J  h' ^# \' F
相关人物:
4 T) Y9 N. r/ u. i+ D/ P赵简子赵鞅 (?~前458) 赵国奠基人
4 G' y. z. ]# }  N1 T2 X史墨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2-24 16:51:34 | 阅读全部
赵简子(?-前476年)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晋昭公时,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7 j5 X9 \; i3 K! K
公元前519年,周王子朝为乱,占领王城,自称周王。周敬王匄流寓于外,退往王城东面的狄泉,人称“东王”,双方混战了三年之久。
' Y9 T4 c+ Q' b& h; |" n公元前516年,赵鞅请命于晋顷公,大合诸侯,前往支持周敬王。随后赵鞅和荀跞率晋军入周,占领王城,迎周敬王入城,平定了持续三年的王子朝之乱。8 y4 n0 B) j! E; m0 L8 \
公元前513年(鲁昭公29年),赵鞅和中行寅用铁铸刑鼎,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在铁鼎上。不过孔子认为,这样做就会“贵贱无序”,破坏等级制度,不由得发出了“晋其亡乎!失其度矣”的感叹。, n3 V/ k! x3 L' @  D7 i0 H4 h: i
公元前497年,赵鞅(赵简子)欲将邯郸五百户迁往晋阳,其族弟赵午在进攻齐国后才把五百户人家迁到晋阳,赵鞅于是杀死赵午,赵午之子赵稷据邯郸发动叛乱。范氏家主士吉射与中行氏家主中行寅,则协助赵稷反抗赵氏。赵鞅寡不敌众,退守封邑晋阳。后来智跞联合魏侈(魏襄子)、韩不信(韩简子),奉晋定公之命帮助赵鞅,反击范氏、中行氏。士吉射与中行寅失败,逃至朝歌。此后,荀跞坐朝,赵鞅出征,随即清剿范氏、中行氏的残余势力。公元前493年,赵鞅领兵战于铁(今河南濮阳),以少胜多,大败范氏及中行氏。不久荀跞去世,赵鞅执政。公元前492年,再次败二卿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彻底清除范氏及中行氏在晋国的势力。
7 n% u( ~( U1 \( R荀跞想立士皋夷继承范氏、宠臣梁婴父继承中行氏,被赵鞅拒绝。赵鞅乘机将晋国本来的三军六卿格局,裁减为二军四卿。+ r& }/ F! C/ D4 s
公元前476年,赵简子有疾,昏迷了五天,医师替他把过脉。晋定公三十六年(公元前476年)卒。他舍弃嫡长子赵伯鲁而传位才能出众的庶子赵毋恤,临终前告诉赵毋恤,他日赵氏有难,晋阳足以依靠。
. N" f0 d+ \0 C0 v6 x源远家族编辑5 |4 k* U; ^% w
名门世家
- L0 ~- R6 l4 I0 \3 ]/ U5 ?赵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家族。赵之先为五帝之一:少昊。颛顼生女修,女修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为妻,其裔伯翳为舜帝蓄鸟兽,又辅大禹治水,舜帝赐姓其“嬴”。次子仲甄(疑其袭父之爵);三子季封于偃,为偃姓之祖(亦有一说“嬴”“偃”本为异形字)。 [1] 3 k1 \+ d: t# F
伯翳之后,正式称嬴姓。伯翳之子若木为舜帝封于徐城,为徐国之祖。夏商之际,嬴姓之族费昌辅商代夏,世代为殷商贵胄,多有分封。又有钟离国、运奄国、阮国、姑幕国、黄国、郯国、飞廉国……共同拱卫殷商政权。  K# |9 r% E1 G( C4 s" A
商周之际,武王伐纣,嬴姓蜚廉、恶来父子效忠商纣被杀,嬴姓中衰。
9 n1 }) y8 }+ O) ?% r直至西周中期,恶来之弟季胜一系的造父擅御戎,为周穆王所幸。周穆王17年,徐偃王作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为周王室平乱立下大功,周穆王因此次战功封造父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造父族于是为赵氏。  造父得幸,其旁系家族连带受宠。周孝王时期,造父侄孙非子被安置于汧、渭之间管理马匹,马畜蕃息,周孝王封非子于秦,作为周朝的附庸,继续嬴姓的祭祀,号曰秦嬴。
+ m) J" K, A/ v造父之后世代出入周室,为周王亲信,后逐步位列卿士行列,赵氏日强。周孝王之后,周室走向衰微,周厉王无道,国人暴动,厉王奔彘,入赵氏封地。前789年,周宣王与姜氏之戎大战于千亩,周军惨败。宣王得奄父之力方才免于难。宣王之子周幽王昏庸,奄父子叔带屡谏不从,叔带携族入晋,侍奉晋文侯。1 j5 G0 V5 x: y9 ~' n  G7 `
晋国六卿+ A5 I8 G2 L) A: j  V7 ?
叔带入晋为大夫,至赵衰受晋文公器重,位列世卿,其后世代为晋国六卿,功勋卓著,家族显赫。后赵盾执政,赵氏一门力压诸卿,权倾晋国。赵盾死后,赵氏四分五裂。赵盾之子赵朔早亡,使赵氏陷于危机。后其遗孀赵庄姬与赵婴齐通奸,赵同、赵括驱除赵婴齐,赵氏内讧致使元气大伤。
9 S0 d5 M$ r. o前583年,赵庄姬诬告赵氏谋反,栾书、郤锜作证,晋景公召集诸卿大夫攻打赵氏于下宫,族灭赵氏,史称“下宫之难”。此役过后,赵氏地位一落千丈。大宗只剩一名婴儿尚存。幸得韩厥求情接济,晋景公归还赵氏封邑,命赵武续嬴姓嗣,赵氏才得以保留最后一丝血脉。
) N7 g- A2 e" o: `& i9 d" ^3 W  Z赵武既立,赵氏衰微,退出政坛长达十年之久。前573年,栾、郤之乱,晋厉公被弑,晋悼公立。悼公以赵武贤,任之为卿,赵氏复兴。前548年,赵武执政,赵氏崛起。前541年,年轻的赵武死后,其子赵成继立,是为赵景子。赵成初立,受其父阴德及正卿韩起相助,为中军佐,怎奈又年轻早亡。
; h& \' e7 A/ J, o+ l- t然而,不幸中的大幸,赵成为赵氏家族留下一位优秀的子嗣,他就是春秋后期叱咤风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一代雄主——赵鞅。7 B1 g4 k1 E7 N7 M4 D0 g9 X
初入政坛
9 V9 p+ e2 w# @  ?, A前525年,赵景子赵成不幸早亡,严峻的现实使得赵鞅不得不提前进入风起云涌、杀机四伏的晋国政坛,时晋昭公在位,韩起为正卿,赵鞅代父上朝,为六卿之末——下军佐。时六卿将佐如下:
/ _: p* q" w5 [8 p4 F) T2 q0 `中军将
! H1 Z' H* x: U0 \1 Q韩起
) m/ M8 p; l# F) q4 X& i% Y3 |& O中军佐
1 y" Q& J* F7 s/ O荀吴5 ?) H# U7 ^- Y9 H% x9 a. n$ x& M* G
上军将& n9 j9 s8 B3 |: T6 x* _! P
魏舒
  e8 t4 ]9 q; q/ D, b; }上军佐
0 H7 b0 ^/ }0 d, r: |. i  ~9 w9 P, S# d士鞅
8 D: h) x6 ~7 G8 Z下军将
5 S) n- C! I- ]  J3 p/ ~+ y荀跞6 r7 S# P. S7 M# T! U+ G
下军佐
+ Q3 z4 Y: U. V/ y6 D赵鞅
6 c! l- l! f* m7 i1 `8 g随着世卿世禄制度的发展,周代的宗法制逐步走向崩塌,从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如今“公室弱而卿族强”。而晋国也从晋文公时代“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衍化为晋平公时代“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晋国的沧桑巨变令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让世人领略到国家卿族政治斗争的血腥与残忍。
3 r8 F, E1 d* e; L9 n: F% l2 b/ G年轻的赵鞅就在这样让人几乎窒息的险境下位列六卿,赵鞅的前途命运乃至整个赵氏宗庙的复兴乃至存亡的担子重重的压在小赵鞅的肩上。2 k! h9 {! v' G$ l2 }) T

7 l% L! h$ c. {5 H, _" M% E; i韩氏因与赵氏相善,彼此关系和睦。例如,赵成一出道就获得了中军佐的高位,没有韩起的提携是不可能,如今赵鞅太过年轻,当赵武的诸多优异政绩逐渐被人们遗忘,他的孙子只能从“基层”干起,否则难以服众。& k# C5 u* d0 h$ x; u. Y
韩赵联合有着上百年的优良传统,范氏与中行氏也早已结为同党,从士会与荀林父的君子之交,到士燮与荀庚的携手,再到士匄与荀偃的生死相托。到荀吴与士鞅时,两家已经形同一家。最弱的智氏——荀跞因与中行吴同宗(中行桓子荀林父与智庄子荀首为亲兄弟)而依附于中行氏。韩、赵同盟与范、荀连枝都有着很明确的历史记载。六卿当中的魏氏家族在魏绛、魏舒的领导下逐渐崛起,立场不明确。从不多的史料中窥测:似乎魏舒更愿意接近韩起、赵鞅。韩、魏、赵在晋国的改革相对彻底,以至于延陵季子、叔向等贤臣都预测到一百年后三家分晋。至少我们能够从阶级的角度上看,三位奴隶主或者说新兴地主在面对利益时有着更多的共性。
$ A7 J; i; K+ E' I5 z就这样,晋国实际上就已大体形成韩、赵、魏与范、二荀对立的局面。赵鞅在韩起、魏舒等人的协助之下步入政坛,辅助荀跞,佐下军,始入六卿。
. U( v  ~+ H  P" W# H9 f虽然未能为赵鞅谋取更高的政治地位,韩起作为国家执政还是对赵鞅多方照顾的,赵鞅在韩起的关怀下,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干,初入政坛的几年还是顺风顺水。7 x/ E! x* b1 w
黄父会盟
# H+ N5 `2 ]) S& z$ ?前520年,东周英主周景王崩,其嫡次子王子猛与庶子王子朝争位。王子猛即位是为周悼王,于当年即位后被杀,周室又立其弟王子匄为周王,是为周敬王。王子朝不甘人下,继续向周室发起进攻,双方在狭窄的王畿腹地展开激烈的对攻拉锯,经过一年的激战,敬王渐不能敌,急忙向诸侯求援。时晋国执政韩起洞悉周王室混乱不堪,决定再次扛起“尊王”大旗,插手宗周事宜。9 Z, m: n+ M) [
韩起坐镇晋国,派遣荀跞主持勤王,荀跞奔波几年,依然动乱。韩起向晋顷公提议应该加大对处事力度,另派在家服丧期已满的赵鞅协助荀跞:宗周事务一直就是赵家人来主持的,曾经的赵武、赵成。如今赵鞅,这正是一脉相承,且为荀跞之副,工作时摩擦较小。晋顷公应允。7 R3 `9 f& ]- I; `$ H( z4 _
前517年夏,在韩起保举下,赵鞅第一次出国,在士弥牟的陪同下,与宋乐大心、鲁叔孙昭子、卫北宫喜、郑子大叔,以及曹、邾、滕、薛、小邾共十国代表在晋国的黄父(在今山西省沁水县)召开平定周室混乱紧急会议。赵鞅照会各国代表,要求与会各国都要立即提供粮草支援敬王,拨调军队保护周王。
, V! x! J6 G& T) k, x' r这是在现有史料中所找到的赵鞅在国际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虽然是第一次亮相,赵鞅在主盟国际会议期间,说一不二,作风干练,手腕强硬,而且敢作敢当,已然初显一副大政治家之风范。赵鞅在会议中与诸侯代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为诸侯既然已经裁决出王子朝为叛军,那么晋国作为霸主就应该为周王室出兵,剿灭反动分子。这个与赵鞅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赵鞅力主由诸侯出兵,替周王室解决战斗,一劳永逸,省得夜长梦多。
, N; j/ H# L( @; H  g: X& p事实证明,由赵鞅主持的黄父之会非常成功,使平乱过程中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在黄父之会的第二年,即前516年,王子朝之党基本被肃清出王畿之地。# T' r1 O) |  Z8 q( U
在韩起、魏舒多方照顾下,赵鞅在政坛崭露头角。
7 ?+ H# `( K  d* h! e6 n* J' W士鞅诱惑
3 i, ?; U5 T) o# O前514年,老寿星韩起寿终,魏舒继之为执政。失去了韩起这样一位的重量级盟友的协助,魏舒基本无法控制秩序。尽管已高居执政之位,他却也只能妥协,艰难维护着国家的稳定与和平。8 ?4 d5 e9 a/ x1 d! F
老奸巨猾的士鞅不可能善罢甘休,他又开始酝酿新的阴谋。因为曾经中行氏与智氏的反目,导致范氏、荀氏集团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士鞅正酝酿着凑成新版的“三家联盟”,于是士鞅将目标锁定在尚未遭遇过任何大风大浪的赵鞅的身上。
9 ^0 h4 Q1 t& A( W7 h士鞅对赵鞅软硬兼施,迫使赵鞅归附于范氏、中行氏麾下。但是士鞅在韩起死后如何拉拢赵氏已经难以考证,只能从史料的点滴中观测。: O3 |4 n0 q* ?% l
有一次,士鞅的三个儿子前往赵家拜见赵鞅,贪玩的赵鞅正在因一件小事而发愁:赵鞅爱在园里骑马,但园内树木茂盛,不便于骑马。范家三少爷到来便想着为赵鞅解决难题。长子说:“这种事,明君不问也不做,昏君不问就去做。”次子回答:“想让马走得畅快,就要劳动百姓来砍树。您如果爱惜民力就不要爱惜马足,爱惜马足就不要爱惜民力”。小儿子(疑为士吉射)胸有成竹:“我有一计不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让百姓享受三次恩德:您先令百姓上山伐树,马也就有用处;随后,开放您的园子,让百姓看见里面有很多树,山远而园近,百姓自然乐得来伐园子里的树,百姓一定很高兴;上山道路崎岖,来园子道路平坦,百姓又会高兴;树砍完后,低价卖给百姓,百姓还要高兴一次。”赵鞅大喜,立即依计行事,不但问题迎刃而解,百姓也拍手称快。士吉射对自己的妙计也十分得意,回去告诉了母亲。不料其母感慨:“最终毁灭范氏的人,一定就是这孩子了!少年轻狂,炫耀自己就不去施德,干这种哗众取宠之事,岂能长久?”5 G5 K( n0 O% g+ e
士鞅为了能够拉拢赵氏,鼓动中行寅将其姐嫁于馀子大夫赵胜,赵胜因其祖赵旃封于邯郸已经别为邯郸氏。作为赵氏旁支,赵旃后代为赵氏世代镇守晋国的东方战略重镇——邯郸。换言之,邯郸氏与赵氏本同属于一宗,但血亲上已逐步疏远,便成为士鞅的重点关照对象。当赵胜死后,赵胜与邯郸姬(本为姬姓,嫁于邯郸氏,姑且这么称呼)的儿子继承其父之位,担任邯郸大夫。赵氏与邯郸氏的血缘进一步疏远,而邯郸氏因为这层裙带关系被中行氏、范氏进一步拉近。聪慧过人的士鞅或许就这样通过邯郸作为杠杆,撬动了整个赵氏大宗跟着范氏、中行氏运作。1 m& l! s3 Z3 a; l- M
年轻的赵鞅明显缺乏政治眼光,在利益面前取舍的犹豫不决使得士鞅控制他时游刃有余。当赵鞅明白过来这是士鞅为他设下的陷阱时,他已难以自拔!+ \8 M2 j% I8 @+ O6 L% r5 S5 s
铸鼎大戏
1 P: |% K) d  H士鞅的老辣远非此时的赵鞅所比,其政治资历更使其望尘莫及。就在魏舒执政的第二年,士鞅决定钳制魏舒,抵制其再次“胡作非为”,于是士鞅拉拢荀寅、控制赵鞅导演一出千古闻名的“铸刑鼎”大戏。
' V+ S! N/ q1 M) l3 c, y3 X前513年,士鞅与荀寅密谋,带着赵鞅至汝滨修筑城池,荀寅在赵鞅的协助下,收缴民间铁器,准备上缴给国家。这时候荀寅声称是奉了正卿魏舒之命,将所搜集的镔铁480斤熔化,熔铸成鼎,将当年范宣子时代所制定的法度立于鼎上。这时晋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国家法律明文昭于天下,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相当于以法律的形式宣布至少是在晋国“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时代已成为历史,成为过去。这件事尚未完成,已在当时引起社会各界的轰动,造成世人喋喋不休的议论的同时,也遭到了春秋士大夫的强烈声讨,这是对周礼的一次巨大挑战、颠覆甚至是践踏。3 Q) t& w) w/ j) U& M+ q
士鞅是实际操控者,荀寅是执行者,而赵鞅似乎只是背黑锅的傻小子,遭到以孔子为首的一批儒家先贤的唾骂。还是太史蔡墨明察秋毫,感慨道:“范氏、中行氏就快灭亡了吧!荀寅作为下军将,却违背执政之命,擅自制作刑器,还拿它作为国法,这是矫命!范鞅,篡改国法,在国内必然走向穷途末路。赵氏大概要受牵连,因为赵鞅也参与了,可他是被逼的,但愿他广行善事,多施仁义,或许能够幸免!”: u0 j5 A/ O+ n
执政魏舒在国都听闻三卿做出如此惊天举动,急忙下令命荀寅停工,荀寅置若罔闻,并怂恿着赵鞅勇往直前,赵鞅已是骑虎难下,只能引着头皮跟着荀寅继续闹革命。# A- h) O3 R5 @% a9 d
铸鼎完工后,荀寅、赵鞅还朝,魏舒对于手下人如此僭越甚为不满,召集诸卿组织朝会商讨事件的可行性。结果范鞅是主谋;赵鞅、荀寅为参与者;韩氏与赵氏相善;荀跞默不作声。魏舒作为正卿,一个国家执政是那样的尴尬与无助。
/ m% b3 w# ^2 m& }铸刑鼎一事在晋国影响极其深远,标志着晋国执政官权威的严重下滑,国家离心力的加剧。当晋侯不再是一国之重心,正卿尚且可取而代之。如今正卿的权威也必须受到士鞅法律的监视与钳制,晋国的向心力受到更为严重的削弱。/ G$ c5 ?. O( u( |5 {
最不幸的还是赵鞅,他为士鞅背黑锅,正在为他的年轻气盛付出代价,受到如此不白之冤至今也没有被平反。后世的附会,以当代思想将“铸刑鼎”之壮举归“功”于赵鞅,表明其进步性——打肿脸充胖子。  p- G6 V: A3 q9 m
士鞅执政! V" `: B- q8 v. W8 W& ~) t/ S
前509年,魏舒猝死于宁。噩耗传来,魏氏准备葬礼,魏舒之孙魏侈(又名曼多)继立,佐下军,这是一个与韩不信资历相若的卿士,时六卿将佐如下:0 T/ M2 w& u- v4 V: j8 X3 I8 ^9 I
中军将
* e( y& C" K5 x士鞅
, ?- S. t" Q4 f) [9 J0 i0 U% u/ J中军佐
8 k, T; y8 _% ^1 ~% @荀跞, ^- K. |4 c; Q" C
上军将: E2 K; H$ }9 }1 y# D- ?* Z
赵鞅% p9 k7 x$ H0 C* P/ m+ p
上军佐
2 O9 U) `. z# d荀寅$ f  J+ {7 x4 p" [/ ~  G: C# s; Z
下军将( }) R  w1 Z, w1 [+ f
韩不信4 A$ n, w+ w9 \& Z  q
下军佐
/ |8 \" p8 n9 T8 r魏侈+ e0 c' U- |* r
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宦海沉浮,士鞅终于登上执政宝座。这一天的到来,士鞅的等待实在是太久了。范氏、中行氏集团终于熬到了这一天,离士匄崩逝的那一刻,整整39年过去了。
* W4 J/ @( F0 K% ~: Q一家欢喜一家愁,韩、赵、魏三家此时正面领着严峻的挑战,三家的宗主资历最老的还是赵鞅出道尚不过十六载,韩不信、魏侈更是祖死孙继的跨代之卿,资历、年龄乃至才能都显得较为平庸,才能比起他们的祖父——韩起、魏舒相比逊色得多。赵鞅太年轻,助手荀寅(二人同在上军)时刻监视着他,韩、魏又太嫩。三家走向低潮……
7 ?% S/ O5 A, @" ^# X; B士鞅上台第一件事就是要报复前任执政官——魏舒,报复魏氏在对范氏家族牟取暴利的过程中所设置的种种障碍,于是按照“刑鼎”上所注的法律为魏舒定罪:魏舒为周王室筑城墙过程中擅离职守,知法犯法,下令撤除安装魏舒尸体的柏木外棺,以大夫之礼下葬。
) Y, m4 C: B0 l( D事实上,魏舒与士鞅同事几十年,二人勾心斗角而又能勉强合作。魏舒死后,士鞅强令魏氏降低下葬规格,以死者警告未亡人。魏舒——晋国最后一位忠于国家的正卿受到如此不公的审判,大家敢怒不敢言。) H3 O# C9 A+ z$ t$ S6 l6 q8 T& T
晋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霸业迅速瓦解与崩塌的时代,赵鞅虽然在之后的几年间,也曾想保卫国家的安全与荣誉,但是事与愿违。在士鞅那令人窒息的阴霾之下,赵鞅的那一点萤光是那么的微弱。
& h5 h. K: Y. [/ R/ }. y# G韬光养晦0 J' g  i9 t& X+ j' T9 p
赵鞅受到了士鞅的打压,但是他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青春就这样荒度,他开始关注民生,关注社会。+ V7 k( m' \+ A+ u$ [4 W
经济上,赵简子革新亩制,调整赋税。春秋末年,适当扩大亩制有利于农业和地主经济的发展。为此,六卿都突破了“百步为亩”的旧经界,但范氏、中行氏和智氏的亩制不及韩、赵、魏的亩制大,韩魏的亩制又不及赵的亩制大。赵氏亩制“以百廿步为宽,以二百四十步为长”。而赵氏赋税却最轻,范氏、中行氏、韩魏“伍税之”,赵氏“公无税焉”。孙武分析了晋国六家改革后,认为赵氏的改革是比较成功的,因此“晋国归焉”。
; \; [9 y+ R: j) x5 M在政治上,赵简子礼贤下士,选贤任能。他重用董安于、尹铎、傅便、邮无恤、史黯、窦犨等人,同卫庄公、扁鹊、姑布子卿等名土的关系也极为融洽。赵简子虚心纳谏,表彰敢于指出他错误的臣下。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事先告诉他一定要拆除中行寅等人所筑的壁垒。尹铎到任却加固增修原有的壁垒。赵简子到晋阳,看到壁垒,一定要杀掉尹铎才入城。经人进谏,指出增修壁垒的必要,赵简子反而“以免难之赏赏尹铎”。赵简子的家臣周舍好直谏,周舍死后,赵简子每每听朝,常面露不悦,大夫请罪,赵简子说:“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是以忧也……”简子由此能附赵邑而怀晋人。
; e$ q  ]" f0 l1 x# D; [0 C军事上,赵简子奖励军功,以功释奴。公元前493年,赵简子率军迎战增援范氏、中行氏的郑国军队,誓师时宣布,“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这个命令的颁布,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对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h$ r" @, ~! l- j' u& t
赵简子努力推行新兴封建制度的努力:在经济上,推行当时对老百姓最为有利的田亩征税制;在政治上,推行郡县制,对战场上有战功者的奖励不是采用分封采邑的故旧办法,而是实行郡县。改革使赵氏家族的经济势力得到增强,政治威望得到提高,逐步扭转过去赵氏处于劣势的不利状况。
4 N& k5 z! e- Z4 y& M5 @士鞅贪婪之本性简直令人发指,在晋国霸权日益凋零的漫长过程中,士鞅“贡献”最大。8 l/ j" e7 K  k7 F! e
在对国内权益重新分配之后,范氏在士鞅的领导下一举跃居国内第一强卿,因为晋国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范氏自然成为全天下都为之侧目的强族。- r' T# w* n' i" s2 D- e& q
昭陵闹剧
5 ^. }1 d9 j/ J; A; C前509年,蔡昭侯朝见楚昭王,因楚令尹囊瓦(字子常)索贿,昭侯力辞,子常扣昭侯于楚长达三年,后经蔡人贿赂,蔡昭侯得归。昭侯抵达汉江,投玉于汉水,誓报次仇。回国后,蔡昭侯往晋,以其子公子元即大夫之子乞求晋国插手。- r4 s4 N9 R. N9 c
士鞅应允,于第二年(前506年)向诸侯各国下达会盟之令,至这年三月,士鞅陪同晋定公与周敬王的代表刘文公、齐国国惠子、宋景公、蔡昭侯、卫灵公、鲁定公、陈惠公、郑献公、曹隐公以及许、邾、顿、胡、滕、薛、杞、小邾共18路诸侯会盟于昭陵,结果范鞅的世交荀寅向蔡昭侯索要贿赂,蔡昭侯失望透顶,原来士鞅、囊瓦一路人,转而去投靠远在南方的吴国。昭陵之会不了了之,由范、荀在天下诸侯面前如此卑劣之行径令人大失所望。
3 l$ H: Q, l+ I2 w& T) S4 w  l诸侯们目睹晋国的整体性无能,转而相继投靠正汲汲谋取中原霸权的齐景公。曾经的超级大国正在被边缘化。/ X( z: z% r1 ~" p  |+ y
乐祁被扣
5 s  B9 @1 x, M/ W+ e# o" M正当诸侯们正为顺利摆脱晋国的控制殚精竭虑时,一向对晋国忠心耿耿的宋国却没有去赶这个潮流。' A3 q8 k: h# m7 X2 ~& k
前504年,宋国司城乐祁提醒宋景公:“现在的晋国麻烦不断,内乱不休,诸侯皆欲叛离晋国。如今我们既不叛离他,又不去依附他,将来晋国人会怀恨在心的。”这些年晋国人的霸道与政策多样化弄得宋国人找不着北,宋景公考虑再三,决定让乐祁亲自去晋国,向晋国示好。乐祁深感此次去晋国凶多吉少,于是接受其家臣的意见,将自己的儿子乐溷推荐给宋景公后,作为戴氏的继承人,便离开宋国。
7 V, o# `# J+ p就在晋国为维持霸权殚精竭虑时,宋景公既然不计前嫌,主动派使臣前来以示顺服,晋国人深感欣慰,士鞅派遣赵鞅迎接。赵鞅与乐祁在绵上会晤,二人把酒言欢,乐祁便把自己带来的60面上好的盾牌赠与赵鞅。到都城后,乐祁也就住进了赵鞅府上。乐氏家臣陈寅觉得十分不妥:“我们戴氏一族以前都是依靠范氏,如今在晋国,范氏正值强盛。这次改换门庭投靠赵氏,还将那么贵重的宝物赠与赵鞅。现在事情已经不可挽救了。您如果死在晋国,您的子孙日后必然在宋国得志。”乐祁不以为然,或者他早已料到自己是有来无回。宋国的一代贤臣为国可谓鞠躬尽瘁,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也早已厌倦了士鞅的贪婪,看出范氏末日的逼近。相反,他从与赵鞅不多的交谈中,已窥测出这位尚不得志的赵鞅极有可能在晋国获得成功。为了家族,为了祖国,乐祁坚决的选择了这支潜力股。- a/ d% V  \, l, z+ T
赵鞅的一举一动都在士鞅的监视之下,政治嗅觉极其敏感的士鞅再度预测自己的正卿权威受到了赵鞅的挑衅,眼看着昔日孝敬自己的乐氏家族有改换门庭之险,立刻以执政之身,强谏晋定公:“乐祁,晋国与宋国的使臣,奉其主之命,来我们国家进行国事访问,却擅自行动,结好赵氏,这分明就是要与赵氏勾结,与赵鞅寻欢作乐。已经失去了作为使臣的天职,不可不严惩!”5 _1 R) V3 d9 [, z* n2 G
晋定公又何尝不知道其中原委呢?范鞅一手遮天,知道又如何?晋定公下令捉拿乐祁。这一切自然是士鞅幕后操纵,赵鞅心惊胆战。
$ a( [0 Q7 q: ]' M反晋联盟7 T+ Q# q6 U+ I* h* Y5 R
首先反叛晋国的是郑国,在郑献公回国途中,执政子大叔一病不起,这位亲晋派的贤臣的猝死拉开了诸侯叛晋的序幕,郑国由驷歂(字子然)执政。其后郑国灭掉许国作为反晋向齐的开门红,随即对晋国的霸主号令置若罔闻,竟向周王室发起进攻。8 W5 @# _2 g& @$ B3 B
前503年,郑献公与齐景公正式结盟,晋国彻底失去郑国。郑献公又积极向卫国投橄榄枝,想拉卫国入伙。卫灵公有些心动。齐景公察觉到卫国的暧昧,振奋精神主动套近乎,得到了卫灵公的默许后,随即联合郑、卫向鲁国发起进攻,鲁国不支,向晋国求救。5 h# ^& T' |  f# X
郑国的望风使舵大家都习以为常,但是盟友卫国也在疏远晋国,这是晋国人所不能容忍的,况且卫国地处黄河南岸,如果反叛晋国,将对晋国赵氏的封地邯郸构成极大的威胁。* e6 M. c- ?  f6 ~
卫宋反目7 K1 I& a. D; E( @
前502年夏,执政士鞅伙同荀寅、联合赵鞅出动大军救援鲁国。齐景公不敢接战,郑国收兵,卫国孤掌难鸣。晋军回国时,途经卫国边境,三卿商议去会盟卫侯,范鞅决定由赵氏去解决此次外交,因为卫国的反叛,受到威胁最大的还是赵氏。
" Y9 z! e' B, |. b2 {士鞅还是挺慷慨,叫会盟卫灵公一事交予赵鞅办理,赵鞅问亲信:“谁可以去与卫侯一会?”赵鞅的两家臣涉佗、成何毛遂自荐,赵鞅应允。6 Z0 d$ U7 m& \5 O
晋、卫双方如期在鄟泽会盟,晋国方面只派遣两个大夫来与卫灵公结盟以示羞辱,卫灵公一阵心酸。但是卫国做了错事,如今晋国又大兵压境,只好硬着头皮与晋国大夫结盟。卫灵公也很识时务,晋国人的要求他尽量满足。到了最后一个环节——执牛耳。卫灵公请涉佗、成何二人为卫侯执牛耳。执牛耳一事向来是由职务、爵位较低的一方来动手的,涉佗、成何还真以为自己来自天朝上国,呵斥卫灵公:“卫国,一个小小的诸侯,才多大?不就像我们原、温两县那么大的地盘吗?有什么资格位列诸侯?”卫灵公一脸火热,还是压住了脾气,没有发作出来。4 \4 z2 L7 u( d
双方要按照礼仪,歃血为盟。卫灵公作为诸侯,理应先歃血。结果涉佗连忙走上前来将卫灵公用的器皿打泼,将卫灵公的手推到一边。卫灵公的手鲜血横流。
6 g2 o0 x) v( W! d) B卫灵公沉默了,涉佗二人依然强横,双方互不相让,幸亏卿士王孙贾赶紧跑过来圆场:“结盟不过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其中礼仪。我们的国君怎么敢不事奉有礼者?怎么敢不接受盟约呢?”! ?* N% Z& o: L+ Y4 o
这次结盟效果之差不言而喻,赵简子用人不当,涉佗、成何的尖酸刻薄真让卫灵公伤心了。卫国被逼上梁山!0 _0 z) S5 R1 k9 k( x" c
眼看乐祁被囚于晋国已长达三年,诸侯尽皆反叛晋国,国际形势进一步恶化。赵鞅终于瞅着了机遇的来临。
2 u7 I% p) P2 W6 _1 o7 n前502年,赵鞅壮了壮胆,向晋定公请命:“如今天下奉晋者寡。宋,晋是晋国最铁的盟友,我们尚且对他的使臣这么不客气,试问诸侯当中还有谁愿意与我们结交呢?”晋定公认为赵鞅所言有理,但还是不敢擅自决定,将赵鞅的计谋咨询执政于士鞅。这段时日,诸侯的相继反目已令士鞅焦头烂额,在国际、国内舆论的强压之下,士鞅也不得不让步。这是赵鞅的计策,范鞅的想法是决不能在他的有生之年便宜了赵鞅。即便学雷锋做好事,也轮不到赵鞅。4 P: U9 P9 L7 X
于是赵鞅的提议又被士鞅强行否决了。士鞅私下找到乐祁,为当年扣留他说明“原因”:我们国君当初扣押你是害怕宋国也反叛晋国。至今范鞅还是不老实,甚至假心假意的请乐祁回国,用其嗣子乐溷来为父“顶班”。这样损的意见自然被乐祁排除了。
% |0 }9 K6 t0 ?释放乐祁的呼声越来越高,士鞅终于同意以范氏的名义放乐祁回国。乐祁被扣押是因为党同赵氏,被释放是因为范氏恩德。就这样乐祁终于踏上回国之路。- G, K9 k# a3 P+ }- d' }
人算不如天算,乐祁竟然还没有走出太行山就因病一命呜呼,或者乐祁本就生无所恋,时刻准备成为烈士也不愿成就士鞅的功名。% h) U$ i$ l% U9 s" @
噩耗传来,晋国朝堂一片哗然。士鞅反映极快,立刻要求夺乐祁之尸,以作为与宋国将和的资本。曾经取信于诸侯、用诚于天下的霸主,如今却在走投无路之时手段卑劣到利用一个死人。% \& [& T9 E- Q8 _$ G  _$ i. C& j
云开雾散! e7 w. }' j& J9 E& H
约在前501年,春秋后期最大的阴谋家士鞅寿终正寝,临终前指明由其最足智多谋的第三子士吉射继之为范氏之主,为下军佐,晋国正卿一职由其副手中军佐荀跞担任。时六卿将佐如下:
$ n9 ?# \  b- B( k中军将9 c# V1 R/ p& k3 d" ?. D- E
荀跞, b; _8 g6 @( v5 U, {; n& \. |
中军佐
# U) c: k3 f) i: k: t; `& \& d赵鞅
5 [( |9 m2 x* i% M& c上军将
3 _1 r, O" W/ _; I+ D荀寅- ^% G. d' e! i! G5 d
上军佐
& H6 Y& ^" y: g韩不信' n) C2 f0 P( B) O4 v$ k/ x9 |
下军将( i( a. Q- Q) l5 {1 q
魏侈! K2 s7 h* _' U' ?7 W7 L4 E- }9 o* o9 V; N
下军佐- O' F2 i1 {  C! ?3 X4 x- L
士吉射
5 d2 \! n) j/ c智氏家族在荀跞的带领下结束了自荀罃以来,软弱不堪的悲剧,荀跞荣登执政。
* m) M3 j5 o/ B7 }6 z4 D与荀跞心情一样舒坦的是已高升为中军佐的赵鞅。他终于用自己的青春熬死了政敌士鞅。这回,晋国似乎已经没有谁能够管得了他了,至少文绉绉的荀跞不可能像士鞅一样权倾朝野,士鞅的儿子士吉射虽然聪慧过人却资格太嫩,仅仅一个荀寅无法再将赵鞅束缚。从士鞅死去的那一刻起,赵鞅终于逐步走出士鞅的阴影,其雄才伟略、远大抱负才真正可以拥有用武之地。
- B6 z; C# L+ s( Y赵氏内讧8 F9 X( J4 B  J+ \2 P# Q
士鞅终于死了,他的继任者士吉射比起其父之贪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与中行寅勾结更为紧密。
/ g2 b! o! w! }: u前497年,赵鞅要求昔日安置在邯郸五百户良民前往晋阳,邯郸大夫赵午表示愿意遵从宗主之命。赵午返回邯郸城后准备处理移民一事,却受到了其家臣们的反对,他们认为:正值齐国进犯之时,如果仓促间移民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伤害卫国人的感情。* L8 G# n8 p% Z3 h  p; T
赵午按照家臣们所计划的,请求赵鞅再拖延一些时日。结果赵鞅闻讯大怒,以为赵午亲于中行氏、范氏,将会反叛赵氏。立即以大宗宗主之命下令将赵午招至晋阳。8 J* r7 [. t% [0 F& H
邯郸午入晋阳,赵鞅将邯郸午下狱,不久处死,并告知赵午的随从涉宾要邯郸氏家族自立其主,放涉宾归邯郸。
3 o; {6 E2 \: q& A涉宾满怀悲愤回到邯郸,众人对赵鞅如此“麻木不仁”群情激奋。邯郸氏家族谋划着为先主复仇,公推赵午之子赵稷为新一任邯郸大夫。一切准备就绪后,赵稷与涉宾以邯郸发动叛乱,晋国内战爆发。
7 a4 [4 J! x2 c8 H& }; y战火扩大
) H2 N7 U( J' |' j( C0 T6 @赵鞅在国都听闻邯郸氏不仅敢违抗大宗之命,如今更是拥兵造反。作为赵氏大宗之主,赵鞅想以一个大家长的身份去解决家族的内部纷争。
, S! I0 t: A7 o1 ^. C: l1 s! N夏6月,赵鞅下达军令:命上军司马籍秦统军攻打邯郸,剿灭邯郸叛军。然而赵鞅太过大意的低估了此次战斗的难易度,正是由于赵鞅解决问题时的大意导致一场赵氏的家族战斗迅速扩大。% F* s+ Z0 j  ^/ M" A' z: m/ q
籍氏本为晋国公族之后,后世代为大夫,依附于荀氏,确切的说是荀氏的家臣,曾多次跟随荀吴、荀跞、荀寅,智氏与中行氏决裂后,便心向中行氏的荀寅,成为监视赵鞅的眼线。邯郸午本是中行寅的外甥,籍秦一方面向邯郸进军的同时,又命人将情况告急于中行寅与士吉射。
) e3 W3 Q, G$ c. u3 L中行寅与士吉射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决议营救邯郸城。范氏、中行氏召集州兵,准备与邯郸一同叛变。9 _3 N+ _1 l  \; }/ D7 p) i3 k
赵鞅的家臣董安于敏锐的察觉中行氏、范氏家族出现的刀光剑影,预感到事情的严重性,便提醒赵鞅早作准备。赵鞅很无奈的说道:“晋国有一条法律,首先发动祸乱的人罪当处死。我打算后发制人!”董安于劝解:“情况危急,与其危害百姓,那就让我董安于来承担乱国的罪过吧!”见赵鞅还是无动于衷,董安于便私自调动赵氏的军队,积极备战。4 w) C" X) {% o+ q9 m8 |
果不出董安于所料,还不足一个月,范氏、中行氏便向赵氏发起了进攻,本受命围攻邯郸的上军司马籍秦见战争爆发,也停止向邯郸的进攻,调转马头,与邯郸军一并向赵氏发动突袭。
, h  |1 D- J' V  F赵鞅在范氏、中行氏党徒的逼迫下仓皇逃离国都,撤回赵氏的大后方——晋阳。
2 h; O* t& X! i% c% X$ V6 Z: c: U命悬一线$ S7 [( z0 {, ]* ]/ x
至前497年7月,中行氏、范氏、邯郸氏三家围攻赵氏,赵鞅仓皇逃往晋阳避祸,三家紧追不舍,兵围晋阳城。赵氏面临着自下宫之难以来的又一次危急。3 N. t' v1 M2 e* y2 x9 c
就在范氏、中行氏、邯郸氏攻打赵氏,久攻晋阳不下时,六卿当中的其余三卿——智跞、韩不信、魏侈的站位就成为了左右战争的关键。, o* K5 ~2 D4 [# Z! ~
此时的晋国六卿配置已经是矛盾重重:荀跞与赵鞅貌和心不和;荀寅与韩不信相互厌弃;魏侈与士吉射相互憎恨。于是荀跞及宠臣梁婴父、韩不信、魏侈与范氏旁支士皋夷,五人密谋策划:驱除荀寅,以梁婴父取代中行氏卿位;赶走士吉射,士皋夷担任范氏之主。
2 R$ {. ?1 j" l4 g1 @# t荀跞向晋定公请命:“当年君侯命令臣僚,首先发动祸乱的人必须处死,君臣的盟书还沉在黄河里,现在赵氏、范氏、中行氏三家开始发动祸乱,如今我们仅仅是驱除赵鞅,这样的惩罚对赵氏太不公平了。法律之上人人平等,请将中行氏、范氏一并驱除!”晋定公同意三卿的请求,至11月,智氏、韩氏、魏氏三家军队奉晋定公之命攻打范氏、中行氏。但由于范氏、中行氏家底太过雄厚,三卿的军队竟然未能攻克叛军,反而令荀寅、士吉射恼羞成怒,决定向晋定公发动进攻。齐国公族后裔高强提醒二卿:“攻打国君是以下犯上,弄得不好会成为众矢之的,万劫不复!”高强的忠告明显没有引起二卿的重视。荀寅、士吉射将囤积在晋阳的主力大军掉转方向攻打首都,晋定公惊恐万分,号召国人剿灭叛军,于是范氏、中行氏至此走上众叛亲离的道路。智氏、韩氏、魏氏三家军队为晋侯守卫国都,范氏、中行氏未能攻克,战败而逃。三家趁势反攻,赵军也从晋阳城中突围,赵氏之危暂时缓解。4 `. F' v' ~& d7 ?8 y* y
四卿主政8 |! W4 o' k  I9 q
在韩不信与魏侈的多方奔走、劝说下,执政荀跞认定范氏、中行氏为国家的敌人,赦免赵鞅。继续担任上卿。荀跞、赵鞅、韩不信、魏侈四卿在晋定公的宫殿里盟誓,誓死讨伐中行氏、范氏,除死方休。
- m  @$ m* \# L: }4 Z由于范氏、中行氏两大贵族的退赛,国内又出现了新的贵族跃跃欲试,剩下的四卿也需要对战利品进行新一轮的分赃。由智氏、韩氏、魏氏三家早已预定的计谋,即范氏旁支士皋夷为范氏宗主、智氏宠臣梁婴父取代中行氏之位,也就是六卿制度不变,国家继续由六个家族来分治。这样的分配是荀跞等人早已拟定的,大家将议案交给赵鞅,争取他的同意,结果赵鞅表示反对。. L/ P! H3 k& I8 M
1,赵鞅并非一心谋私的政客,他非常希望国家能够集权,对于六卿分晋的局面导致晋国疲惫不堪早已痛心疾首;2,赵鞅因为士鞅的缘故,非常反感贪婪霸道的范氏一族,无论士吉射还是士皋夷;3,荀跞是个阴险毒辣、唯利是图的政客,为发展自家,连自己本家中行氏都可以出卖;4,梁婴父是个卑劣小人,赵鞅打心眼里鄙视他。8 p+ G7 U# B. g: f5 U4 t
总之,赵鞅坚决不同意荀跞的政治主张——国家继续由六卿分治。而韩不信、魏侈这时候成为了赵鞅的追随者。三家合计:由梁婴父代替中行氏,必然成为荀跞的死党;范氏是最肥的家族,赶走了贪婪的士吉射,换来士皋夷,范氏依然强大,而且如果范氏、梁氏位列六卿,那么必然亲于智氏,对韩、赵、魏三家的威胁极大。于是韩、赵、魏异口同声,反对恢复六卿制,荀跞无奈只能作罢。
7 O' J" a. s: [# P" L舍车保帅# J1 V1 j3 ^# t- v& w
不管是赵鞅基于何种原因,他对荀跞的意见执意不从,却严重侵害到梁婴父的利益。梁婴父便对荀跞窃窃私语:“赵鞅的势力会强大得这么快,都是因为董安于。如果不杀董安于,让他始终为赵氏主持一切,赵氏终有一天会得到晋国,为何不借口董安于先发起战祸之名去责备赵鞅?”
. E( r1 s6 c* Y# b9 Y荀跞采纳梁婴父之计,派人转告赵鞅:“士吉射、荀寅虽确实发动了叛乱,但刨根问底还是董安于挑起的。晋国的法律早已注明:率先发动祸乱的人必须处死。如今范氏、中行氏已经服罪,请您看着办吧!”  d# S1 h6 Z) w+ }8 y" M
赵鞅当初迟迟不肯迎战就是担心会有这一天,但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赵鞅六神无主,深恐赵氏也成为众矢之的,又自觉愧对于董安于一片赤诚。事情依然僵持,董安于再次成为赵氏家族的中流砥柱,他慷慨为赵鞅开导:“如果我死,晋国便会安宁,赵氏得到安宁,那我哪里还用得着继续活下去呢?人生谁无死,我董安于之死已经来的很晚了!”转身便上吊自尽。  k7 Y% g2 n2 @* `! e
董安于,成也赵鞅;败也赵鞅。因为赵鞅能够知其才、用其才、尽其才,他早已将自己的生命交予赵氏,诠释着“士为知己者死”!
) y' O5 |# N0 r. G# [南征北战
1 Y3 v2 C1 D/ N' _% y由于士鞅曾经的欺辱,赵鞅对范氏连同中行氏痛恨已极,而逃亡朝歌的二卿势力依旧强大,且在国内盘根错节,牵连甚广。赵鞅请命于晋定公,全权负责剿灭中行氏、范氏叛军,而朝中则完全交予荀跞,即“智氏主内,赵氏主外”。赵鞅自此改名志父,以示改过自新,一切从头开始。$ E3 @, o& d- X' g: h# ~2 H8 s. o7 W
前496年夏秋之际,赵鞅率领晋军向二卿盘踞之朝歌进军,听闻赵鞅率领大军前来,中行寅、士吉射派遣使臣向齐景公求援。不久,晋军在赵鞅的领导下将范氏、中行氏团团围困于朝歌。士吉射、中行寅在城中被围,野心勃勃的齐景公等待晋国内乱这一天已经等了足足半个世纪,为能够插手晋国内政,约定鲁定公、卫灵公于脾地与上梁之间会见,商讨救援范氏、中行氏,同时邀请宋景公也加入反晋阵营。- n. s+ M+ Q4 Z. B* q5 c  I# U
士吉射、中行寅为能够打击晋国后方以减轻朝歌城的正面压力,派遣亲信大夫析成鲋前往戎狄,挑拨戎狄与晋国的矛盾,联合狄军袭击晋国绛都。) f/ ]  h$ p- ?; j7 y! {( ^7 ?& W1 j5 a1 u
夏末,二卿乱军与戎狄联军趁着晋国大军主力皆被赵鞅带往前线,而绛都似乎只有智氏一族的军队驻守,向绛都发起突袭。老谋深算的荀跞不会不知道“擒贼擒王”这一要理,派军队稳守绛都,最终使绛都稳如泰山,乱军力竭而败。戎狄之军战败而逃,析成鲋逃亡成周、小王桃甲进入朝歌城,与士吉射、荀寅会和。+ U3 x' X5 `. B& e
二卿的第一轮攻势被瓦解。沉稳的荀跞坐镇绛都,是赵鞅实行军事的较为牢固的后方基地。敌军退后,赵鞅进一步加大攻打朝歌的力度。, W( ~' {' t3 h  ~( s: r
入秋以后,齐景公与宋景公在姚地会面,商讨救援范氏事宜。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2-27 08:51:45 | 阅读全部
燕悼公,名不详,继燕惠公返燕而继任燕国君主。前535年-前529年,在位七年卒,子燕共公立。
! {" g; v& o- d( Q8 k2 [* C' W" B  G+ ]. F$ W
公元前539年,燕惠公因宠幸嬖人为大夫攻杀而逃避齐国,公元前535年,齐国强送燕惠公返燕,燕人贿齐,故燕悼公立。
9 k: t; B6 `$ W/ P
( e( [( Y, c2 I* Z7 F4 B折叠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 O- F; j+ Z: n" V/ `( B惠公至燕而死。燕立悼公。
- d1 r9 v5 j6 W
# G& Q; j9 Y  d; P2 z7 S悼公七年卒,共公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2-27 14:58:59 | 阅读全部
《赵简子传》原文及翻译
" f" y: h7 U) Z- X% R# O  I国语- \0 G& l  c6 p4 W5 l
原文:1 |" b+ D- A# U
    赵简子,名鞅,为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晋定公时,赵简子为执政大夫。
' T/ ~* I, w, `    王孙圉(yǔ),楚国大夫,为人机敏,善言辩,每出使诸侯,不辱使命。3 R8 i6 ?1 w' @8 j
    楚晋常有行李之往来。十九年,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见,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①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h7 ]9 h9 h8 n
王孙圉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②。能作训辞③,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④倚相,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⑤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⑥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F! r' L% v6 `/ F. Z, i) a6 b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⑦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4 s4 T$ j0 j) R+ `; @
                                                                    (节选自《国语》,有删改)
8 F2 v9 R1 u$ l# N【注】①白珩(héng):楚国著名的佩玉。 ②观射(yì)父:楚国大夫。③训辞:教导之言,这里指外交辞令。④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⑤上下:指天地。⑥薮:大泽。⑦宪:表明。1 u# v  L8 A/ t2 i. j' j! k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2-28 15:29:02 | 阅读全部
士匄(?~前548),祁姓,范氏,名匄,其名范匄。因范氏为士氏旁支,故又称士匄。春秋时期晋国人,法家先驱。史称范宣子。其祖父士会曾在晋成公时任上军将,晋景公时任中军将,执掌国政。其父士燮(范文子)历任上军佐、上军将、中军佐。一女嫁栾黡,生栾盈;一子士鞅(范鞅),即范献子。
: S4 u# `, L2 h/ q2 B) m; w人物生平/ O* X: l4 m9 o" q& m$ c% j1 H" `
人物出身7 ~4 \8 a3 @* d! \4 j
范宣子出生于晋国名臣大将之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熏陶,家族的门望也为他的仕途铺平了道路,使这位历史名臣在晋悼公时就较早地登上了晋卿之位,担任中军佐,为悼公建立霸业起了重要的作用。8 r5 g4 N8 v. \% e1 ], {& ]
出使齐国. Q* m. |* Y( n* `8 p' \
晋悼公三年(前570年),他受悼公之命,出使与晋国不和的齐国。他告诉齐灵公说:“寡君使匄以岁之不易,不虞之不戒,寡君愿与一二兄弟相见,以谋不协,请君临之,使匄乞盟。”齐君恐不盟会招来讨伐,只好与范宣手盟于齐郊,并派太子光盟于鸡泽(今河北邯郸市东)。范宣子成功地完成了挟齐入盟的使命,反映了他有着超群的外交才能。* t7 D/ R: o; X
赠逼阳# Z8 N2 P* d$ P' |" P
晋悼公十年(前563年),为了巩固晋宋联盟,范宣子和中行偃建议以诸侯之师消灭妘姓小国逼阳(今山东峄县南),封给宋国右师向戌。他与荀偃经过五个昼夜的苦战才攻克了逼阳。晋国力克逼阳而赠与盟国,不仅深结宋国,对其它盟国诸侯也产生了强烈的感召力。反映了范宣子有着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和外交艺术。2 s3 R: b6 E7 y
荐才让贤
6 `  M- K4 P/ O6 u) a! ?8 r. k在协助晋悼公恢复晋国霸业的过程中,范宣子充分显示了其政治才能。晋悼公十三年(前560年),中军将荀罃卒,按惯例应是中军佐范宣子升任其职。但范宣子认为上军将荀偃比他年长,经验丰富,更适合任中军将。范宣子让贤,对于晋国荐贤重才风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使晋国出现了“其卿让于善,其大夫不失守,其士竞于教,其庶人力于稼穑,商、工、皂、隶不知迁业”的可喜局面,并与诸侯和睦,少有战事。可见荐才让贤,可以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威慑力,胜过一时的兵强马壮。& d( U% {. j9 h+ t
剪除栾氏党族
, p( j( P- s0 R$ J+ Y0 Z4 ^晋平公四年(前554年),荀偃辞世,范宣子继任中军将,执掌国政。此时,早在悼公时就已产生的范氏与栾氏矛盾激化了。栾氏在当时的列卿中与公室关系最密切,因为栾书有杀厉公立悼公的功劳。栾氏恃功骄横,结怨甚多,列卿中多结好范氏。栾书之孙栾盈便广蓄死士,筹划倒范。其阴谋败露后,范宣子将栾盈驱逐出境,捕杀了栾党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申书、邴师、羊舌虎、叔罴十人。叔向、伯华、籍偃也被牵连入狱。栾氏余党逃亡国外。晋平公八年(前550年),栾盈潜入晋国,在齐国的配合下发动了倒范活动,被范宣子杀死,尽灭了栾氏党族。范宣子剪除栾氏党族的行动,在当时是必要的,其果断处理,避免了晋国的一场内部恶战,避免了国力消耗,对国家与百姓都是有益的。惟范氏大兴党狱,株连过多,确有不足称道之处。# K! C; q. ^( E, Z
听取批评意见2 o- J2 C9 e1 \  J4 U
范宣子执政除了果断行事外,还善于听取批评意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和政策失误。《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一段较长文字专门记载了范宣子接受子产劝告,对诸侯实行轻币政策的事情。传云,范宣子执政期间,诸侯向晋国的纳贡很重,郑人深以为患,襄公二十四年二月,郑伯使晋,子产托书以告诫范宣子说:“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子产)也惑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即晋国坏,晋国贰则千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力陈重币的害处。范宣子觉悟到子产的话十分中肯,便欣然接受了这个忠告,减轻诸侯纳贡数量,以友结四邻。这种善于听取意见,尤其是善于听取批评的精神确属难能可贵。作为一个奴隶主贵族的一员,能虚心执政,冷静视听,从善如流,闻过则改,及时修正不合宜的政策,其开明性与历史的进步性是十分突出的。古今中外可资称道的执政人才中,除了受阶级和历史的局限而表现出各种各样值得批判的方面外,虚心纳谏,及时修正、完善自己的政策是其共同的优点,是一切优秀的执政人才的共性。一个人的智慧,知识和能力总是有限的,伟人与凡人都不例外,所谓优秀的政治人才就是能广集众议,善于用众人的智慧、知识与才能来塑造自己超群出众的政治形象,以有力地把握国家的命运。这也正是范宣子能在悼公霸业衰落、公室枝叶歧生的不利形势下,使晋国能在列国争斗中能稳住阵脚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7 ?4 r9 l0 B, i/ {4 F刑法建设
% }4 w" ~  ?7 W! N范宣子的历史功绩还突出体现在刑法建设方面。在春秋以前,我国是一个以家族组织为基础的宗法社会,是依靠“礼”来维持社会各种关系的。进入春秋时代,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组织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社会秩序遭到很大的破坏,各诸侯国开始逐渐出现了成文法。在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中,晋国的改革最有成效,公族从政治舞台消失了,维系统治集团的血缘纽带被割断了,土地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田”“作州兵”,人民与土地从领主手中转到国家政权手中,促使郡县制在晋国迅猛发展。为了在这种形势下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要求必须有法典来统治人们。这是晋国成文法产生较早的历史背景。于是晋国先后出现了“士蔿之法”、“被庐之法”、“赵宣子之法”、“范武子之法”。春秋最后一百年,晋国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开始瓦解,阶级矛盾与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为了维持统治,晋平公八年(前550年),范宣子在以往晋国法典的基础上,制定了一部刑书,即“范宣子刑书”,它是晋国法制史上第一部从国家总法中分离出来的刑事法规。其具体内容己难以考知。这部刑书问世后,最初被藏于秘府,为贵族所垄断。40年后,由于晋国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统治者面临空前的危机,六卿不能相安,“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罢敝,而官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雠……”,晋顷公十三年(前513年),晋卿赵鞅、荀寅才把范宣子刑书铸在鼎上,公布于众。晋国的刑鼎和前此23年郑国子产所铸的刑书,被公认为我国成文法的最早公布。
9 c7 Y: C( d+ b5 l# C" q* k范宣子刑书是当时政治法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已经登上晋国政治舞台的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法律体现,它的公布是晋国由礼治走向法治的标志。它顺应了历史变革的潮流,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三晋时代,一些法律条文还继续发生着法律效力,《韩非子·定法》篇说“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说明韩国的法典是在晋国旧法典的基础上产生的。魏、赵两国的法典和李悝的《法经》无疑都受到范宣子刑书的影响。在三晋这个法家学派的摇篮里产生出来的一批如李悝、吴起、商鞅、韩非等著名法学家,在历史上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充分显示了范宣子刑书的公布在我国法制史的划时代意义。
2 h- `5 W! e( H4 V9 k+ l历史评价* j2 d9 s/ H* q( [8 s8 C9 o  g7 L
范宣子历仕晋悼公、晋平公二世,终任中军将,执掌国政,为晋悼公恢复霸业做出了贡献,同时在晋国刑法建设方面起到了跨时代的作用。
1 {5 E* P6 a( j# a范宣子是春秋变革时代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有着较高的治国才能、成功的外交思想和顺应历史潮流的政治素质。虽然在他身上存在着历史和阶级赋予他的糟粕,存在着应该批判的东西,但我们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从历史的角度和政治人才的角度去看待他,发现他的身上仍有许多需要肯定的历史功绩和政治才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2 21:01:14 | 阅读全部
赵武(约公元前598年~前595年至前541年):嬴姓,赵氏,讳武,谥号曰“文”,,其名称“赵武”(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嬴武),世人尊称其“赵孟”,史称赵文子,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晋文公外曾孙。春秋中期晋国六卿,赵氏宗主,赵氏复兴的奠基人,后升任正卿,执掌国政,力主和睦诸侯,终促成晋楚弭兵之盟。' j2 d+ c; A0 z* ?% O& T
0 F2 P, D; ]3 j) K2 |0 ]
秦造父封于赵城,以之为氏,称嬴姓赵氏。造父族受周室恩,入则为卿,护卫天王;出则将兵,开辟西戎。后周室渐衰,叔带移居于晋,为大夫。叔带之后,赵夙佐献公;赵衰佐文公;赵盾佐襄、灵、成三公。三代之积累,尤其是赵盾的长期专政,使赵氏凌驾诸卿之上。* M6 }& Z9 C! w. W( m9 h5 `
) a! t$ K5 b5 h3 C- U$ d
晋成公初年,赵盾自摄国政,立屏括为赵氏宗主。宣孟为政20载而亡,留下庞大的党羽与巨额的财富。赵朔为卿,赵括率其族,赵庄子亲于郤、栾,原同、屏括党于先榖。故而,赵氏分裂。晋以赵姬妻赵朔,诞下一子,起名“武”。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2 22:30:36 | 阅读全部

' q. B+ m1 n3 l- U4 X赵氏宗主0 {, y6 E+ o0 Z& }

. H* m# e; `9 j# \+ D! G: n* j# D; |7 ?& ^0 t
称号
2 z$ P( u8 Z! d! A8 Y
" X) k1 B. u1 J6 v领袖姓名
8 Q9 j6 p" ^  y: L3 x- d$ S/ i& r/ {9 [2 x! d( l
在位年数* s+ c/ J2 n# W8 E2 B# W

9 {$ [0 m+ c  s/ S在位年份+ P5 f1 w+ J8 f; o0 y4 n% F
; U. o* a7 V1 S
赵成子 赵衰 15 (前636年──前622年)
' H' B& E2 \6 U1 {9 [6 h赵宣子 赵盾 21 (前621年──前601年)
4 M  A1 C% ~+ O* g6 E+ ^3 s+ P赵庄子 赵朔 4 (前600年──前597年)
2 o  J, m$ n2 l/ i; `赵文子 赵武 43 (前583年──前541年)
$ \' r. V, W6 ~* c赵景叔 赵成 23 (前540年──前518年)
( M3 u' |5 @) R9 ]6 Y$ Y赵简子 赵鞅 42 (前517年──前476年)
7 ]$ K8 E& y4 w4 Q赵襄子 赵无恤 51 (前475年──前425年)
9 u' t7 s+ w3 M7 T6 Y  r赵桓子 赵嘉 1 (前424年──前424年) , n9 G+ q6 Q1 Q2 K5 a
赵献子 赵浣 15 (前423年──前409年)   L8 t- Q: T6 \6 K, N2 b6 E- A
4 |  W8 R/ R; B+ i5 X
   
) A+ c1 O" w* b! K8 P/ S( b
. w! D" j) a+ Z
1 K: ~4 f  ~; y* i赵国君主
. @2 _. L7 E& I2 R$ q3 e
. ~" o4 R; w$ g4 w: o! N; a
- \3 c5 |* \. \" a* C. w$ c: y称号0 O, _. s' Z6 e% I2 R

3 [2 B8 g4 @2 k2 z" |, e8 @国君姓名
1 ~: W, y) x: p2 N8 d( H
" n" ~7 n8 l- `2 E  u$ P在位年数8 `; z/ M$ l6 E, Q- r

& T- s, B, }5 [2 Q在位年份
' ~+ B" S0 L. G: V* N# h
5 D2 _: Z( P: T8 a- ]: B赵烈侯 赵籍 9 (前408年──前400年) 9 N7 i' l1 F7 f# a
赵武侯  13 (前399年──前387年) % J. K# x) [  o; d# ?8 o& |' D9 |
赵敬侯 赵章 12 (前386年──前375年) ) @$ r' d# |& J6 p1 l) R
赵成侯 赵种 25 (前374年──前350年)
% B$ W" B( Q/ w: a) d! m赵肃侯 赵语 24 (前349年──前326年) . P' c- Q" V! I! u  b/ x1 {
赵武灵王 赵雍 27 (前325年──前299年)
6 @0 ~' v* T/ m' F: G0 i( O- U! o+ z. |赵惠文王 赵何 33 (前298年──前266年) + A0 y1 o% p4 G# B
赵孝成王 赵丹 21 (前265年──前245年)
/ V7 A/ \7 Q% Z9 j* h" L! q( F赵悼襄王 赵偃 9 (前244年──前236年) & H: b$ d* \2 ~4 B2 Y+ S6 L
赵幽缪王 赵迁 8 (前235年──前228年) $ U0 {  W) A# H& @$ O
代王嘉 赵嘉 6 (前227年──前222年)
7 q" {$ W2 I& V3 y3 q1 {5 m'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3 21:14:00 | 阅读全部
医有毒
2 J) G; ?) I9 T; W- P# {' W1 V  e9 t4 ` & q" k2 z) X* H% t* n
96  
( _. p9 |, b3 j0 Q5 V, R半叶_edb0  关注  
9 G5 |% O! O3 q5 k8 T8 ]6 q4 V  2017.04.25 15:32* 字数 2911 阅读 96评论 2喜欢 4
% q4 m$ o5 U& Q/ v3 E   
6 r# C6 Q  `5 Y, y: R$ D: H
! O5 N/ w7 }2 s" o: U6 a8 F0 X. k! |8 c, @
医有贪
& Z- S( N- G' |) ?" F- I! E6 ~+ t4 O$ p5 d/ S
/ C6 |9 c2 F5 y2 y( R
2 t. R% C1 `) r5 w5 Q! v' i

7 |, M1 d5 E3 |7 ]狐偃听闻医衍奉召进宫,立刻约赵衰赶来见晋君。6 ~" M# X7 ?" R! m+ K6 w2 U2 o

  D7 t  ]& {" l, w* D! s重耳佯作不知,问二人:“所为何来?”! M. L' M3 ^/ z* w/ [/ |
+ h& W/ M2 \2 t  V& Q3 M
狐偃道:“君上何故召见医衍?”
, a9 q  i$ r& K3 n" L9 y1 F5 J: _* M, A4 _
重耳道:“寡人当年未信子余,误食毒菇,承医衍救命之恩,不敢或忘。今知他在绛城行医,故召他随军!”
0 o: {6 j! R/ b% `# m& m
2 o4 W5 O+ V) y5 E7 M# ]狐偃道:“医衍性贪,不可重用!”
" T- ]2 n" k( I- X" I
6 J! r% R' v+ }重耳问:“子余怎么看?”
5 b' m5 \4 n/ M  }2 r  k& f. v' Z, H: A5 h
赵衰笑道:“臣只知医衍善解毒。”3 o0 o( |  z) j' j  `* _
. F: a7 ^5 Z5 ?- \7 ?- F
狐偃立刻转头怒视赵衰:“二位不记当年步行投齐之苦?”" Y4 {+ R* F/ l& c% E8 P
1 I- H4 x/ p4 @% n
赵衰道:“当初他救我等性命,我等用车马作酬劳,也算两讫。”
1 s, @& C7 M, f$ f& u( r3 Z/ C8 a6 J9 x( f- |3 g) @# F
“寡人重其医术,召其随军出征,正得其所。”重耳笑道,“何况而今国库充实,咎犯勿忧!”
7 G) a. G% |1 N2 b3 B: {& e0 S# f7 R! `/ J" y, W4 s
见进谏无果,狐偃只得与赵衰退出来。正撞着医衍跟在宫人身后进路门,沿途顾盼,如在自家闲庭漫步。! A2 R* b4 b& B' T7 c
) E' V  N9 X& T; J" |
狐偃正当气闷,当下喝问:“来者何人?为何在此左右张望?”3 _' B1 e' T! I" m; r5 @' F
& P! q2 v1 i+ I; K
宫人受惊,呐呐不能出口。医衍不以为意,上前见礼:“二位大夫数年不见,风采依旧。医衍有礼了!”1 K( y8 n( Y/ _) r1 o& j
8 ]% k0 V4 E! i% z! @' \
狐偃负着手打量他:“原来是医衍医师,请恕我老眼昏花。”
* e5 x( e2 S0 x% d5 @! @
3 O6 W0 l" W( @' }/ {/ x/ y赵衰则回礼道:“君上正当有暇,医师请进!”
3 N5 s; `5 i$ o$ M& ]% f, V
2 `6 V- h7 z: O8 \) h8 P; D“多谢大夫!”医衍笑道,“我见过国君,定来拜望!”
2 q$ L# k! Z. O; t3 e$ U2 k6 B5 [) J
赵衰笑道:“当备薄酒以待!”4 A2 J4 i1 u& \3 Y

% B4 Q1 @" |1 C6 J' j# R) {医衍笑眯眯道:“大夫不要小气,请多备些酒菜!衍不吃薄酒。”不待他出声,复又笑看狐偃:“我观狐子身体康健,能得大寿!”) c. e1 ], i2 T  u4 Y: {
& S& j9 F/ `+ l- E2 V: N2 e1 r& C
狐偃气得从鼻孔里“哼”了一声,大步离去。
* B; W. m/ S9 X. _
  v5 D' P; M/ P2 m$ r医衍长揖相送,口内念念有词:“我在库门外掐指一算,今日要发财。果然如愿!”然后笑得像只狐狸,步入身后王寝。
9 I, U( H5 ]# ^$ W: O
9 N. o% u0 m6 {& p& n& I8 ^! s2 m赵衰听见,目瞪口呆。
0 m, F& U6 V4 t( S0 m8 P. N
1 h$ P3 C3 a8 i+ b4 v+ U+ v6 H医有度
( u2 q3 m+ S5 G
3 E' r" N. \' g2 ?/ Y/ f! @& M$ m8 s医衍自奉召后,随晋军转战各地,他不仅能救治伤病,还善于识物辨毒,为晋军减少了一些伤亡,赢得了不少声誉。只是他救人之余,又顺便索来财帛无数。最终,这有限的声誉被贪名抹杀得一干二净。若非他也算活人无算,医术几乎与贪欲齐名,只怕早被军士砍杀了。
2 i( }9 u( v: f9 |/ {2 J2 N! ~# s1 l  H) v' Y9 K$ h
狐偃在军中闻其恶名,越加厌憎,告到晋君前,重耳只作不信,全不加责。
8 C6 @* I0 C, G7 r5 `2 d% _* X" Q: l: t
狐偃十分不忿。赵衰则劝他:“医衍求财,军士求命,公平至极,全无过错。狐子何必苛责!”
$ y: q" n' g4 z2 w" a$ j
4 T, o$ f9 R. a, _! P5 W$ k此言传出,重耳点头:“子余看得明白!”$ ~; p6 n* l4 d, `* l% t$ ?$ ^2 I
" T( r3 J" R' U( r
医衍听说后,平素十分疏狂忽然收敛了几分。狐偃反觉纳闷,憋了几日,逼着赵衰来探问。医衍也不避讳,与赵衰对饮几杯,怅然而叹:“大夫何必将话说透?我在君上眼中,已非可控之人。自当进退有度。”
& E2 z& q& d" ?8 U4 j2 c9 x. r
2 ?# b6 }& B! u1 A- C二人会晤后数月,晋君纳赵衰之言,以周襄王巡狩河阳为名,召诸侯会盟。又借襄王之手囚禁卫成公君臣。
' |& T! S1 j, T5 M
0 `7 e+ T6 J" o+ |会盟结束,临行前,重耳又召医衍。
% l1 v) a( ~5 B+ z2 @  T" O2 |% k' Q4 M5 A9 T$ C
当医衍探头探脑走到门口时,晋君已长身而起,笑迎上去:“得见医师,寡人头疼立止。”
. E. a. f, G  _
+ k, V  F9 ?5 M) a. b医衍向他面上一观:“多年前君上曾经中毒垂危,纵有后遗症状,应痛在胃脘,并非头痛宿疾!”; W3 I$ V3 W9 E$ ~

! x( i3 f* F! K# G- Y$ p重耳道:“寡人之疾,不在肌肤腠理,在乎心也!”, s7 V5 w- A3 m5 w* e

0 _# n/ m2 n7 d0 {“君上无病。”医衍目视良久,摇头叹道,“何故戏我?”
4 z7 |: O8 @" J# D3 ?+ a
; N" p1 g! M0 L; J  E, G重耳不答,自顾说道:“明日寡人为卫侯送行。卫侯体弱,身边只得宁武子一人随侍。恐旅中艰辛,故召医师随行,未知医师意下如何?”, V- Z8 h# T0 l: E
  E! i, k# v! }0 |
医衍懒洋洋道:“君上随军医师甚众,为何非要选我?”+ J5 Y. U1 z1 u1 h! L, a
- ?9 v( d# ~8 Z+ n* Y0 ]( x
“医师辨毒解毒之技,比他人更能胜任此职。”重耳道,“寡人劳心,医师劳力,切勿推脱。”
  L: w/ X6 w7 M$ M& `9 D+ }& z# g* @
“送卫侯去王都?”医衍凝视他威仪日重的重瞳异相,“那么,付我金珠一万吧。”
: @* o$ g7 A# B3 p2 H6 u6 \$ q9 C# j* K! ?3 _
重耳笑着点头:“善!”
# ], {2 K) ?  D) ~& j3 o, R, l. E/ }/ [, F: Y& V
次日,重耳命将军先蔑携医衍送卫成公去周王都。! F9 g8 n( X( `# l7 w" [! t6 a" z
* g2 c+ p3 y- j' s$ ]
医有毒" D0 l4 m2 ~8 f% l) ]3 C( u# P2 c
6 l/ M/ {$ M! k& T
医衍行医多年,游历各国,也曾到过周王都。此次跟随卫成公一行再入王都,心情十分不佳。
5 W" X5 v0 {3 V1 W& b$ f: [+ g5 G# K- E1 w( b- [( q) ?  w- V
此后,周襄王命人安排卫成公君臣住在一处民家院落,除不许外出,起居如常。
' X. q0 n  W4 t4 K8 R' k  F7 {0 G3 v! |; h9 ^3 m
医衍每来问诊,都见宁俞随侍左右,汤药饮食,必先亲尝,方才呈给卫成公。他回去跟先蔑夸奖:“这等忠臣,世间少有。”. v! `5 b0 O0 \% U  O

( ~: ~/ p* l0 f/ S# ~先蔑怒目:“医师完不成君上交付之事,赞他怎的?”' i$ q/ t7 Q9 E, m0 {0 g1 Z# ^" X
, v3 n, o% c" D; C3 s4 n! r( H1 X
“有本事你送壶鸩酒去?”医衍翻翻眼皮。( l/ x/ x* P3 z9 p- u' {# I: V. P+ D# V

# Y. y. j% Z3 G: ~0 {0 l+ I第二日,先蔑果真提了鸩酒去卫侯馆舍。在他邀卫侯对饮之时,宁俞玩弄手中银刀,结果手不稳,银刀不小心飞出,正中先蔑手里酒壶,酒壶被撞出三尺,酒水全部倾洒在地,地面起了泡沫,银刀也染了一点酒液,微微发黑。/ V! _$ Y4 ^0 r' L2 ^4 e* @

# S2 E& N  ]! `7 N先蔑见行藏败露,讪笑一声,逃命般匆忙离了馆舍。; x3 f( v* J1 r3 K7 c+ y

3 P- K  u  W; q5 b0 e医衍见他面露惊惶色,自然明晰始末,笑得很是开心:“莫非将军得手了?”
" s5 `5 X, e" e' b/ i) }7 }, o
& v; ~7 ]" h' _. n  a- c* }  L; r先蔑咬牙切齿:“医衍,君上付你那么多金珠财物,鸩酒之事自然由你完成。”( J% U( N5 K3 B0 s/ W' o8 A

; U4 ?4 Q% A" a. B. s, X医衍瞥他一眼,慢吞吞踱步去了卫侯馆舍。
$ }- A% ?+ P7 R9 D; N4 ]+ ~2 a, Z9 Y. T$ _
宁俞迎上来将他扯到别室,脸色甚是难看:“我以为治病救人乃是医师之职,未料尚有鸩人之医!”# C* p1 e/ ]: b8 {( w
7 z3 S0 c4 s1 z: L1 X! H
医衍沉下脸:“胡说。除绝症不治外,我手中何曾死过人?”8 h' d$ J# |7 F  G9 J% L# r
6 b9 q1 G, g- X- d4 f1 N$ h
宁俞从袖中拿出因沾染毒酒发黑的银刀:“证据在此,医师何必狡辩!若医师不信,请以我试刀!”他挽起袖子,将银刀靠在腕间,用血红的眼珠死死盯住医衍。
, T* `( w% c7 y4 A2 N; j' s. k0 E/ V& w' ]* `' ~
医衍尴尬地躲开他的视线,略带歉意:“先母有训,医者不杀人,不妄言。我有错!”0 t  V. z* _: f2 v

. ?% i. z, s) w) a1 b5 s+ P宁俞听他口气松动,眼中闪过喜色,却依旧握着银刀不放:“医师不如归去!”
" M8 {/ o" G6 Z4 P: d5 [- }7 r/ ^  X2 I/ Z5 s4 ^8 i
医衍沉默片刻答:“此非良策!我去之后,尚有其他宫医!”+ M( D6 R. S+ O% W

% n( z+ Y* n- A, T- T0 Y% Y/ q& h1 h( l宁俞急道:“如何是好?”# M2 n# Y# h% f$ v" M  C* A
3 k; J- F4 j, z8 x- o% {1 j
医衍道:“付我金珠十万,我来安排!”
9 M' K; P7 H9 G5 _1 v# }+ f* D; }
5 \" z2 [3 `( V5 _6 N宁俞大喜,当晚便送去财物无数。
% p% D1 H( H% M! M: R: s. M' p. \
) M5 {& f( m1 N2 C越二日,医衍当着先蔑之面,调了鸩酒,然后来馆舍呈给卫侯。卫侯吐血晕倒。医衍也随之倒地不起,宁俞当即遣人将他抬出馆舍,然后用医衍留下的药物灌入卫侯之口。事毕,宁俞当众焚烧卫侯染血外衣,其间涕泣不止。
3 R# I" I- V0 b- @/ u6 @2 E( t  I8 u. L# @
未几,先蔑探知卫侯中毒,大喜,当即携医衍辞行归国复命。医衍早已醒转,但有所问,闭口不言。
, L, q# {+ O) G5 Z# ]
# p% S1 d9 U8 b9 l) T% l* m4 R: L' B医有仁
3 i( F) h* k  G0 Z* M0 _  h
1 `$ N$ Z/ g" k% _既归,晋君以先蔑与医衍有功为名,遣人赏赐。先蔑欣然而受,医衍恹恹不乐,固辞不受。9 u0 D! r0 i4 D( ~6 v6 t% i; B

& ]7 [) I9 M! w/ |- ?) K7 \9 I狐偃闻讯,十分诧异,又忍不住拉上赵衰去见重耳:“我素闻医衍重财,今君有赐而不受,大异常态。以是观之,王都之事定有波折。”% P; h( n5 h1 u0 o1 p# B" o, ]) i2 F

& c  w' \0 D4 R. O5 j1 m“狐子之言不无道理。”赵衰沉吟半晌,“难不成医衍在卫侯药中做了甚么手脚?”2 [! C9 ~' c8 \# [  e- ^

! r0 p  u6 `. V6 H& M' t0 [" a重耳迟疑片刻,便笑道:“卫侯就算不死,也翻不起多大波澜。寡人已出了一口恶气,于事无碍!”
* F- n' i0 i/ \2 p1 x: }6 z  W, ?5 v4 H0 ^7 V1 y
二人无奈离去。狐偃兀自闷闷不乐,赵衰劝道:“君上不愿深究,你又何必自寻烦恼!”
* ^. r, O3 z9 i) b- E/ {# p7 X5 z; I9 v5 i
“倒是我无事生非不成?”狐偃冷笑,“此事必是医衍弄虚作假,不信走着瞧吧!”忿然拂袖而去。( L) ?) W# J: f8 K( f9 f
7 ]+ G$ U( y' x- Z7 ]( c
不久,卫侯生还消息传回晋国。狐偃大笑三声:“果然不出我所料!”立刻赶往赵氏府中。, u: a4 G+ M; o5 o

& H; d% `. G$ @$ i赵衰见他一脸得意,只得夸他:“狐子料事如神!佩服!佩服!”
/ }! {0 v# W  X/ a
& O  A0 S& C. b0 M3 K$ H二人往见晋君,又在路门撞见医衍。医衍形容比往日消瘦许多,依旧从容见礼。
8 T, q6 g/ y% E' Z& S$ C- K$ ^% ?) B8 W% s
狐偃脚步不停,边走边道:“医师来向君上请罪乎?”6 P6 R1 z) c; x* E' q" M- _

  m3 a/ H2 ?0 j1 ^# O“是!”医衍神色不变,“衍有大罪,特来请辞!”
( H8 X, |& `4 D$ t% `  }( N
6 L- P$ x! N( a* f- V# O狐偃料不到他如此坦然,与赵衰相顾愕然。狐偃纵有请诛医衍之心,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开口。7 ~8 o9 V( f! p6 q# s' v6 ?6 N
( m' [4 G) d2 Z" P1 T
一俟见着晋君,医衍抢先开口:“想来君上已知卫侯复生之事,衍来请罪!”- i( g0 @* \+ Y1 a

" u% U5 V6 K' \& O) z“卫侯复生,小事尔。”重耳盯着他看了半天才开口,“寡人只是不明白,医师何故背信?”4 ~& I+ t, D$ p7 Y' _5 d4 y

. y. I& p6 M5 [5 Q: d医衍回道:“医者,仁术也。衍今为金珠财帛所惑,险些污了本心。幸得宁武子点醒,总算不曾误人性命。衍之罪,自然从卫侯始,从卫侯终。”言毕,拜伏在地。9 x: E' e4 p. @' B

' Z. U: A/ s; n: [. h2 ^) n6 K“医者,仁术。”重耳琢磨了一下,自失一笑,“寡人若是罚你,岂非不仁?罢了,罢了,你起来,回头将一万金珠退给寡人,便算两讫。”! {2 g2 b7 I1 a8 N/ B4 [) ]

' K, P* S) S( w/ a- U“还不得!”医衍施施然起身,“衍来请罪之前,散尽家财,如今身无分文。君上既无见责之意,乞放衍离都,行医江湖。”! i: T) `& ^0 h" S

5 R! ]5 B. C; J% Z& p+ Y“这等狡猾!”重耳默然,复又大笑,“也罢,医师有惧心,寡人不好强求,且去吧!”5 B) u: s1 M, N. d) L+ e6 ~

% L1 S# D: W' a: h医衍再拜而别,径直离城而去。此后隐姓埋名,辗转各地行医,渐而再无医衍消息8 ?& k: _; W- ^3 G4 n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3 21:16:51 | 阅读全部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先秦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9-3-3 21:20:55 | 阅读全部
卫成公(?―公元前600年),姬姓,卫氏,名郑,卫文公之子,春秋时期卫国第21任国君,公元前634年—公元前633年、公元前631年—公元前600年在位。卫成公在位时,将卫国首都从楚丘(今河南滑县东)迁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 ?! b( W% V: U7 ?5 j  D$ ~' F2 ~
卫成公,姬姓,卫氏,名郑,是卫文公之子,继位前称公子郑。卫文公二十五年(鲁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四月癸酉日,卫文公去世 [2]  ,公子郑继位,是为卫成公。 [3]  同年秋天,卫成公将父亲卫文公安葬。 [4]  8 ~: x3 D; d: A; P
, k5 l- h0 ?3 o' P
同年十二月,卫成公调停莒国和鲁国的关系。十二月癸亥日,卫成公和鲁僖公、莒庆在洮地结盟 [5]  ,重温卫文公时代的旧好,鲁国与莒国讲和。 [6]  
8 `. y: U& B7 _/ a9 }7 r! O1 ]. R/ @1 Q  i* c/ ~# C% y
卫成公三年(公元前632年),晋国想向卫国借路以援救宋国,卫成公没有答应。晋**队便改从南河渡过,援救宋国。晋国向卫国征集军队,卫国的大夫们准备应许,而卫成公不肯。于是大夫元咺就攻击卫成公,卫成公出国逃亡。晋文公讨伐卫国,分割卫国部分土地给予宋国,惩罚前次晋文公经过卫国而不以礼相待,以及此次不救援宋国的过错。卫成公于是出逃到陈国。 [7]  元咺改立卫成公之弟公子瑕为君,史称卫中废公。
& ?2 s$ k% ^7 e% k; j' Z6 f" @: c4 Y
两年后,卫成公到周王室去请求让他回国,跟晋文公会面。晋国派人下毒药想害死卫成公,卫成公私下贿赂周王室主持放毒的人,让他少放点毒,得以不死。过后周襄王替卫成公向晋文公请求,终于就让卫成公回到卫国。卫成公回国后,诛杀元咺,卫中废公出奔逃亡 [8]  ,卫成公于是得以复位。$ z' L+ p) J6 l- x
0 a" A0 S7 X: i. v3 `+ s2 {# K
卫成公十二年(公元前623年),卫成公前往晋国朝见晋襄公。 [9]  
' B3 y1 w( E1 R6 g$ ^
, G) V$ z  [& ~0 Q卫成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00年),卫成公去世,其子公子遬继位,是为卫穆公。 [10]  $ T' f$ p  a3 y8 ~" L

  k, P' T3 G6 V& R9 n/ ?* |   
+ k  A$ K; D( _8 L9 b# X- @" S1 S9 o) C! S) z
) e) T/ L  e* Y' `
史籍记载
) n& M" {) n; M; P; L4 l7 D+ [# t. e% W
: ~7 Q7 ]0 n! n" d! p/ X编辑
* a) x  m* y, Q# e+ c7 g% J
$ M4 [4 u2 g  e9 U  n9 s) l《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
) w! k: S" P1 z0 Z" `" k  l9 ~
! P  }4 b' s5 d- Y5 |   7 U! l+ L+ u3 A+ I; Q
4 a3 K2 d/ ?) o: V

# X- q! d: _, `. L. Y2 S家庭成员7 \6 k6 Z) i  H6 ^

! i2 m! Q' K' _编辑! l+ C- ^- O2 u5 O& z! {

. W7 e0 s) Y( U2 }; Q: L父亲:卫文公
2 E& Q5 J* ^6 |+ K" r' ?2 \  O/ i+ m' G( F$ G9 J( r% j0 m* D
弟弟:卫中废公$ V9 z) T# L. x" O
) X: b, n' T3 Q9 h! }, f
儿子:卫穆公
4 d; b- c+ Z% N5 p7 N/ Q- ~. w' u; H
) l! s& @% U' y  * o+ K" g( E: f0 L3 j' ~

" y! I7 U3 B7 `' |- z% T
$ |6 w, Q; b/ \0 q* ^7 g2 E" U( }. v) h! W9 O
                ( b+ Y- _1 d5 B2 m) x
卫国君主
  i2 n+ O& v* M) l& L0 {0 m1 e) g7 K6 s

& I% ~3 B5 V5 u
5 e0 A2 P; a# L▪ 卫康叔   ▪ 卫康伯   ▪ 卫考伯   ▪ 卫嗣伯   ! I0 p8 b( Y0 D0 D* b- q6 A
▪ 卫疌伯   ▪ 卫靖伯   ▪ 卫贞伯   ▪ 卫顷侯   
! W% W* }. [4 V' S- X( F, N: \3 z▪ 卫僖侯   ▪ 卫共伯   ▪ 卫武公   ▪ 卫庄公   9 l5 }% W4 z% ~; O& H" Q1 h' v$ ~
▪ 卫桓公   ▪ 州吁   ▪ 卫宣公   ▪ 卫惠公   
6 g! ~' |! |3 _& {: r▪ 公子黔牟   ▪ 卫懿公   ▪ 卫戴公   ▪ 卫文公   ' F7 W6 s+ m3 w; v: R
▪ 卫成公   ▪ 公子瑕   ▪ 卫穆公   ▪ 卫定公   5 C3 k' x- D9 y0 X! q' h: ?  C
▪ 卫献公   ▪ 卫殇公   ▪ 卫献公   ▪ 卫襄公   
% s8 M* L1 A0 U, R% @2 j( U8 g9 c& c▪ 卫灵公   ▪ 卫出公   ▪ 卫庄公   ▪ 公孙斑师   # z; J' q2 ]. P
▪ 公子起   ▪ 卫出公   ▪ 卫悼公   ▪ 卫敬公   " ~" S9 e8 l/ _5 S. g; Y2 d
▪ 卫昭公   ▪ 卫怀公   ▪ 卫慎公   ▪ 卫声公   ) J9 }1 j1 h8 A! T, Y
▪ 卫成侯   ▪ 卫平侯   ▪ 卫嗣君   ▪ 卫怀君   & U9 Z" w: {% X/ d, T. d) _6 r
▪ 卫元君   ▪ 卫君角  
" \  S3 o' `7 v) B/ c4 ~# B/ Q" X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