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杨思远:坚守中医思维是正途
曹东义 发表于:2018-10-8 17:33:1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560
坚守中医思维是正途[color=rgba(0, 0, 0, 0.298)]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牛哥 杨思远 [url=]翰林国医堂[/url] [color=rgba(0, 0, 0, 0.298)]今天# l2 U( F; {! A1 v! G
坚守中医思维是正途
杨思远 20181008
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患者拿着医院的诊断,然后找中医开药,而有的中医竟然按照西医诊断的病名和医院的化验单开药方。这显然有违中医规律,其治疗效果必将大打折扣。邓铁涛、朱良春、曹东义老师一直强调,中医要坚持中医思维。但究竟什么是中医思维?在医疗实践中又如何坚守中医思维呢?
一、从对疾病的认识看中医思维
受现代西方医学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细菌和病毒感染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然而,自然界的细菌和病毒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什么有的人会受到感染生病,而多数人不会生病呢?中医认为,人会生病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就是“风、寒、暑、湿、燥、热”,即“六邪”或称“六淫”,而内因就是体内五行失衡,正气不足。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始终是与自然界的细菌病毒共生的,同时也始终处于一般的“风、寒、暑、湿、燥、热”之中。在正常情况下,人并不会得病,但当“风、寒、暑、湿、燥、热”超出人的承受能力,或由于某人体质虚弱,情志受损时,人体的内在平衡被打破,就会生病。这时如果对患者查检,就会发现细菌或病毒感染。但这种感染和发烧、腹泻一样,是生病的表现和结果,中医叫“证”,而不是原因。真正的致病原因是外邪侵袭。
由于对致病原因认识不同,中西医诊断和治疗的思路也有着根本区别。以感冒为例,中医认为引起感冒的原因是风寒侵袭,造成营卫不合,治疗方法,是以解表发汗的方法驱风除寒,调和营卫,给以桂枝汤或麻黄汤,在驱邪的同时增强免疫力,靠人体自身的能力战胜病邪。而西医认为是细菌或病毒感染致病,治疗方法是消炎杀菌。但由于病因未除,很容易靠成病情迁延,而且由于使用广谱抗生素,在杀灭细菌病毒的同时,也杀伤了人体的免疫细胞――白血球,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这两种治病方法的区别就像灭蚊蝇,中医认为,产生蚊蝇的原因是垃圾堆,把垃圾堆清除了蚊蝇自会消除,而西医就是喷药直接消灭蚊蝇,但由于垃圾堆还在,日后蚊蝇仍会再生。
二、从对人体的认识上看中医思维
中医思维,最大的特点是整体性和联系性。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同时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的健康生长及其规律取决于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自然界的昼夜变化季节转变直接决定着人体生理节律。因此,人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同时,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整体,人体的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构成大自然的五大要素金水木火土一样,有着相生相克的制化关系。构成人体的每个组织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又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中医诊病要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采取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辩证、脏俯经络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而且强调“见肝之病,知先实脾”的“治未病”思想。
西医对人体认识是机械的、零散的、部分的、由整到零的。西医将人体按照尸体解剖结构,细分为不同部分,并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不断细分,从肢体、脏器到细胞、分子、基因、元素,而忽略了人体的整体联系,忽略了生命的本质。因此,治疗上也采取分科治疗的方法,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种不同的认识思路,决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也就决定了不同的治疗效果。
以头痛为例,中医认为,头痛可能是因为外受风寒,也可能是因为肝火上亢,也可能是因为脾胃不合,也可能是因为肾虚劳伤,要通过头痛部位和患者的脉象寻找病因,一个头痛可能通过数十种方法治疗,但都是从病根上治起,以求彻底治愈。而西医虽然可以通过影像直观透视脑部结构,但不能从脏俯上找原因,如不能在头部发现病灶,只能通过舒张血管或用止痛剂、镇静剂进行治疗,由于找不到病根,只治标不治本,有些用药后缓解,有些则会反复发作。由于久治不愈又找不到原因,就定性为神经性头痛,让患者终身服药。作为中医,如果按照西医的检查结果和诊断进行治疗,而不是按照中医思维进行辩证论治,同样会落入这样的困境。
再以脚痛为例,中医认为脚痛除外伤原因以外,可能是因为肾虚,可能是因为经脉不通,可能是长骨刺,可能是因为风湿,可能是因为痛风,也可能是因为糖尿病足,虽然患处红肿发热,但多归于湿、寒、痹,应根据患处循经和脉像,分别从脾、肝、肾论治,只要辩证准确用药得当,都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西医对脚痛的认识却不能从脏腑分析,见有炎症就用抗生素,止痛剂,控制不住就手术切除、截肢。这就是中西医不同思维的不同方式和结果。
但是,作为中医未必就懂得中医的思维方式。有一病例可为借鉴。一妇人产后无奶,找到一中医,听说没奶就省略了望闻问切,让产妇用猪蹄汤加通草、路路通、王不留行,结果不见寸效。找另一中医,经望闻问切,得知产妇产后婆媳吵架生气,肝脉郁结,一剂四逆散,奶水通下。前者虽是中医,但缺乏中医思维,为病名所囿,见病下药,药不对证,自无寸效。后者遵循中医思维,辩证论治,一剂得效。可见中医也只有坚持中医思维才是正途。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另一产妇体胖身肥,产后加强营养更是肥上加肥,但就是无奶,孩子饿得哇哇哭,一中医同样是见病下药,通草、路路通、王不留行都用上了,就是不下奶。另一中医辩证仔细,发现产妇体胖舌白脉沉细,知是脾胃虚寒三焦不畅,处以桂枝龙骨牡蛎汤加黑顺片,温胃阳和营卫畅三焦,一剂见效。可见,张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句话,是作为中医必须始终牢记,奉为圭臬的。
在西医成为主流医学的当下,很多病人不给中医施展的机会,能找到中医的多数是西医治不了治不好的疑难杂症。笔者曾经手过几个耳鸣病例,都是持续多年痛苦难耐,而且都是跑过很多大小医院的。一女,23岁,在北京打拼,耳鸣三年。在北京各大医院检查,有的诊断是耳脑未发现异常,有的诊断为神经性耳鸣,让注意休息。但患者因耳鸣吃不好睡不好,心情郁闷。观其脉证两关弦尺微,并伴有腰痛及月经不调,显系肝郁肾虚之证,处以柴胡龙骨牡蛎汤加肉桂熟地炮附子,服药15剂,耳鸣消失,月事正常,人也开朗起来。另一患者系铁路客运员,42岁,耳鸣近十年,各大医院均告无治。查其脉弦纳差,形体削瘦,常失眠,经水己断两年多,处以柴胡龙骨牡蛎汤配四君子汤,服药二十剂全愈。以上两例,病虽在耳,病因却在肝肾脾胃,如不按中医思维辩证论治,必无从下手,难取佳效。
三、从阴阳寒热看中医思维
中医诊病首辩阴阳,不辩阴阳无以言医。阴阳寒热说起来简单,用起来却很复杂,也很关键。特别是在当今条件下,人们肥甘厚味久坐不动,很多人或上热下寒,或寒热错杂,或真寒假热,或心肾不交,在中老年患者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遇到这种病例辩证用药都很困难。但细读《伤寒》,张仲景给出了明确的辩治思路,一是抓主证,抓主要矛盾,二是病情越重用药越简,像芍药甘草汤、大乌头煎、四逆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虽然都是治大病重病,但用药都很简练,少则一味,多则三四味,药简力专,方小力宏。因此,化繁为简,抓主要矛盾也是中医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治严重风湿性关节炎,如果想全面调理,一是无从下手,而是很难取效,但如能抓住重点大胆用药,一剂大乌头煎下去,虽然只有一味药,但往往可以取得奇效,一是能迅速解除患者痛苦,二是能羸得患者信任,为全面调理打下基础。
小方重药的使用关键是辩明阴阳寒热,痛风和风湿性关节炎在外在表症上都是一派热像,患处红肿,甚至摸起来滚烫。但其本质却是风、湿、寒、痹,非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治。其实如果能坚持中医思维,辩证论治,还是可以辩清的。这在脉像舌像上均有体现。一般这类患者脉是沉细的,但少数肾功能受损者尺脉大而芤,这就是张仲景说的“脉当取过与不足”。同时这类患者舌苔多白腻,也有厚白苔上有焦黑的,属虚火上炎,本质还是一个寒字。
西医不辩阴阳寒热,在西医眼中只有热,发烧是热,红肿是热,摸起来热当然更是热。所以西药都是寒凉的。对痛风和风湿关节炎,西医都认为是热的炎症,都是用抗生素或激素。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打封闭,虽能暂时止痛,但不可能根治,而且会越治越重,最后只能是换关节或截肢。这是作为中医必须坚决杜绝的。只要坚持中医思维,你可能治不好,但不能越治越坏。
四、从计量学上看中医思维
中医思维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有明显的劣势或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量化指标。如辩阴阳寒热,只是说寒和热,但究竟寒热是多少,只能凭经验,因为诊断上缺少计量标准,在用药量上也很难把握。比如附子用量,药典规定不能超过10克,但真正到回阳救逆要救命的关键时刻,需要用到30克、60克、120克甚至250克。治感冒用桂枝汤,常用量6到10克,但涂华新用到45克。但凭经验很难掌握,所以有句话叫“中医之密在量不在方”。
另外,中医在诊断时,能够“见肝之病知先实脾”,能够判断疾病的传变规律,但同样没有一个量的依据,肝病达到什么情况必须先实脾?实脾之药又该用多大剂量?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标准。这一点常为西医所诟病,也是世人难以接受中医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中医当然要注意总结和积累经验,但病人不是实验品,如能在量化上多作些工作,或许中医会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重新夺回在医学界的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让中医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 o, |) k# x  v7 j

* v+ p9 b. T4 s: Z# V* f$ ?+ e. @) _$ _3 M6 x8 M0 C
[color=rgba(0, 0, 0, 0.298)]阅读 5
& H4 J+ s- ?* T, D% K9 ?& _
1

0 r# P, `) }& \( b6 |
) ]# ~) U% v6 ?9 [- y5 D+ D) a9 N+ ^3 |" J
) {; N+ k0 V1 O  Z$ V9 V! ^
/ e- y6 M7 x! C: j3 j

) d0 g7 n. a8 b/ b- r
& J9 K# L2 g# ]3 q0 ~" @
4 h. F; _9 y: L3 A2 Q
. f: M) J. }" B) ~" v' x! |
# ~- A( y# S( {8 o0 Y' _

2 v8 o$ f2 N5 _7 m( y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