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王红旗: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简介)
曹东义 发表于:2018-7-8 09:26:1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813
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名词解释
作者:王红旗(重构)重构智因学研院首席学者
      摘要: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是一种全新的生物学前沿理论,不可避免要使用若干新的词汇。为了更好、更准确、更深入的阐述和讨论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有必要对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所使用的新词汇及其相关词汇进行名词解释。为此,我首先选择了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40个核心概念予以解释,并期待着与学术界进行深入的商榷,以便进一步完善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实现中国人重构人类知识体系的伟大创举。
关键词:生命智力学,智因进化论,生物学,前沿理论,名词解释
    正文
我于21世纪初独立创建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目前该学说和理论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学习和讨论、商榷,在百度检索“生命智力学”有700万篇,在谷歌检索“生命智力学”有200万篇,仅两者就近千万篇,这样的篇数规模标志着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理论大厦已经建立起来,预示着生命智力学是一门前途无量的新学科。由于互联网检索的特点,在检索“生命智力学”时也会出现“生命”、“智力”等词汇的相关内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们对生命、智力的普遍关注程度,热切期盼新的更好的生物学理论、更好的生物进化理论、更好的生命智力理论出现。
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是一种全新的生物学前沿理论,不可避免要使用若干新的词汇。为了更好、更准确、更深入的阐述和讨论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有必要对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所使用的新词汇及其相关词汇进行名词解释。为此,我首先选择了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40个核心概念予以解释,并期待着与学术界进行深入的商榷,以便进一步完善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实现中国人重构人类知识体系的伟大创举。
1 、生命智力学的学科范畴
生命智力学是一种从生命智力角度描述、解释生命现象、生物行为的全新的生物学理论。与此同时,生命智力学也是一门研究所有生命智力现象、所有生命智力结构或形式、所有生命智力运作方式的新兴的前沿科学。生命智力学亦可称之为生物智力学,因为生命与生物两个词汇在这里具有等效性。事实表明,生命智力学可以解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现象及其生命行为。
2 、智因进化论的学科范畴
智因进化论是一种根据生命智力学原理对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人类发展进行阐释的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与此同时,智因进化论也是一门研究生命智力起源、研究生命智力进化的新兴的前沿科学。智因进化论在创建初期曾使用过基因自主设计论、智因设计进化论等词汇。事实表明,智因进化论可以解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进化现象和各种层次生命智力进化现象。
3 、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核心内容
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生命与生命智力同时起源、同步进化,所有的生命都拥有生命智力,不同的生命拥有不同结构、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智力主导实施的生存方式多样化和生存技术复杂化。地球上的生命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生命智力或生命智力系统,它们主要有DNA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大脑细胞生命智力系统,等等。其中,DNA生命智力系统主要由基因和智因组成,智因即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基因。“我”就是生命智力系统的自觉,“灵魂”属于高级层次的生命智力。
无庸置疑,为了更好的更准确的理解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内涵和外延,需要进一步对“生命”、“智力”和“生命智力”、“智因”、“信息”、“间接信息”和“生物进化”等词汇,以及各种生命智力系统予以解释和重新定义。
有必要指出的是,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创建,标志着科学界开始正视生命智力现象的普遍存在和客观存在,并开始认真、正式、全面、深入地开展对生命智力的科学研究工作。在此之前,科学界基本上没有认识到生命智力具有多种形式和多种层次,绝大多数科学家不肯承认除了人类之外其它生物也拥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毋庸讳言,今天仍然有众多科学家顽固的坚守“只有人类和上帝才拥有智力”的信条,但是他们对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抵制是徒劳的,就好像是螳臂挡车一样——无法阻挡科学发展的新潮流。
进一步说,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这一前沿生物学基本理论的建立,必将获得广泛的社会应用,推动农业、林业、畜牧业、养殖业、医药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星际移民产业获得全新的发展,为人类社会作出划时代的新贡献。
4 、生命的定义
生命是一种拥有生命智力的复杂结构物,是否拥有生命智力乃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分水岭,或者说生命乃是生命智力的杰作。这里的“生命智力”一词亦可以称之为“智性”或“智生”,这样可以避免“生命智力”与“生命”之间存在着同义反复或循环论证。所谓“智性”一词借鉴的是物质的“本性”,它实际上是指某些复杂结构物具有了某种程度和层次的智力行为和功能,而正是这样的行为和功能使的生命能够与非生命区别开来。我之所以使用“生命智力”一词,是因为这样一来“人类智力”就可以归属于“生命智力”的范畴之内,而其它生物的“智性”亦可纳入到“生命智力”范畴里。
众所周知,生命是什么?什么是生命?如何定义生命?长期以来,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互联网上略加搜索“生命定义”,可以归纳有如下六种:
其一、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调节代谢的酶蛋白和储藏遗传信息的核酸。
问题在于,已知某种病毒样生物却并无核酸。而且,这种及其类似的生命定义排除了其它星球存在着没有核酸和蛋白质的生命结构的可能性。
其二、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地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也就是说,具有进食、代谢、排泄、呼吸、运动、生长、生殖和反应性等功能的系统,就是生命。
问题是,许多生物都会处于休眠状态之中,某些细菌的休眠期甚至长达数万年或者更久;处于长期休眠状态的细菌,其新陈代谢活动完全停止,但是其生命仍然存在。
其三、遗传学定义:生命是通过基因复制、突变和自然选择而进化的系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生命体并不具有基因复制能力,例如驴和马的杂交后代骡子,由于生理缺陷而不具生育能力的生物,以及采取避孕措施或实施绝育手术的人。
其四、哲学的定义: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实在形式。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问题是,这样的描述过于抽象和不确定,按照这个定义我们的地球似乎也是有生命的。
其五、物理学的定义: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自发过程总是朝着使体系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序的方向,即朝着熵增加的方向变化。生命的演化过程总是朝着熵减少的方向进行,一旦负熵的增加趋近于零,生命将趋向终结,走向死亡。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不断增加内部秩序。
问题是,自然界发生负熵的情况非常多,例如晶体的成长;而且,选择死亡(意味着熵的增加),也是生命的行为之一,例如完成交配的蚕蛾。
其六、任何具有复制、变异和变异之复制能力的系统,能在复制过程中将遗传信息(它还具有变异能力)传递给后代,都可视之为生命。
问题是,计算机病毒也具有复制和变异的本事,把它们也归入生命,恐怕是在让事情变得更模糊。
上述生命定义之所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各种各样的问题,表明学术界对生命的本质尚缺少明晰的认识。有鉴于此,我认为有必要从生命智力的全新角度对生命进行定义:生命是一种拥有生命智力的复杂结构物,是否拥有生命智力乃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分水岭。
5 、智力的定义
智力是一种推动物质结构及其性能出现复杂化或多变化的自然基本力。智力与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共同存在于宇宙之中,并决定着宇宙万物的结构变化及其性能变化。上述智力定义可以同时包容广义智力和狭义智力,广义智力可称之为万有智力,狭义智力专指生命智力或人类智力。考虑到“智力”一词已经大量应用于特指人类的行为,为了避免概念的混淆,也可以用“智性”一词取代“智力。”
我的智力定义之所以强调“出现复杂化或多变化”,意在表明智力的效应,不仅有复杂化效应,也有其它多种变化效应。从熵的角度来说,复杂化效应相当于负熵,即有序度的增加(例如形成化合物),这时智力可称之为“负熵力”;而多种变化效应之一,则涉及到有序的破坏或降解(例如化合物的分解),亦即熵的增加。
众所周知,近百年来学术界特别是心理学家对智力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关于智力的理论,但是至今并未取得一致看法。比较流行的观点有:一、智力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智力是学习的能力;三、智力是处理复杂与抽象思维的能力;四、智力是各种能力的总和;五、多元智力理论;六、智力是创造性的认识能力,等等。
例如,吴宗熿在《智能学论纲》(三联书店,1988年)一书的第1页写道:“根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的《科学学辞典》的解释,智慧是指人的智力和能力。即指人的聪明才智和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我的看法是:智慧是人的内在的智力(也叫智慧)和智力外化的行为的总和。”第2页:“智力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的认识能力。它和一般的非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有质的区别的。但它又是在一般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认识和智力认识形成了人的认识由低到高的梯级层次。”第81页:“智慧的核心是智力,智力是创造性的认识能力。”
于大海在《智力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一书中写道:“①智力是正常人类在其演化的一定阶段和发育的成熟时期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高级精神本能和模型,它的表现特征从形式上看,主要体现在行为的计划性、活动的预见性、学习的主动性、实践的目的性等方面;从内容上看,主要体现在符号使用、语法运用、工具制造、技术革新、艺术表达、情感抒发、内省意义、道德伦理等方面;而从内在的意义看,主要体现在自由的意志、自我的觉知、自主的精神、自觉的意识、自在的行为等方面。②智力是大脑神经组织结构发育到一定阶段,并且是在成熟阶段所衍生和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运行方式和活动状态。”
维基百科:智力或智慧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在主流刊物中,当智力的定义与重要性是存在争论的问题时,研究者们通常能在就这些争议达成共识。
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了智力的三因素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性智力(是指思维和问题解决等所依赖的心理过程)、经验性智力(是指人们在两种极端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新异的或常规的问题)和情境性智力(反映是在对日常事物的处理上。它包括对新的和不同环境的适应,选择合适的环境以及有效地改变环境以适应你的需要)。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慧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逻辑 (logical)、语文 (linguistic)、空间 (spatial) 、音乐 (musical)、肢体运作 (kinesthetic)、内省 (intra-personal)、人际 (inter-personal)、自然探索 (naturalist)。
智力的认知理论代表是信息加工理论,由斯腾伯格提出。信息加工理论包括了以下三个核心观念:元成分、执行成分、知识习得成分。
百度: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 表达意念 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当考虑到动物智力时, “智力”的定义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综上所述,绝大多数人把智力定义为人类独有的能力,但是已经有一些人认识到还存在着动物智力现象,以及植物智力现象,甚至微生物智力现象。笔者认为,有关智力的定义还可以进一步扩展。这是因为,人的智力可以追溯到动物智力,动物智力可以追溯到生命智力。进一步说,由于仅凭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并不能够解释和预见到生命的诞生、物种的进化和人类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有必要扩展“智力”的内涵和外延,把“智力”提高到自然基本力的高度上,予以重新认识和定义。
有鉴于此,笔者对智力的定义是:智力是一种推动物质结构及其性能出现复杂化或多变化的自然基本力。智力与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共同存在于宇宙之中,并决定着宇宙万物的结构变化及其性能变化。
6 、生命智力的定义
生命智力是一种能够对间接信息进行操作、达成某种期望效应的智力系统。准确说生命智力是一种能够使用大量间接信息、实施某些认知和选择活动、达成某些期望效应、拥有复杂协同结构的智力操作系统,所有的生命都拥有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生命智力亦可称之为生物智力。我这里之所以使用“大量”、“某些”等复数词,意在说明生命智力的出现需要跨越一定的阈值或门坎,而这正是生命智力起源和生命起源的迷人之处。
也就是说,生命智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物质行为,这类物质(实施智力行为的主体)能够认识另一种物质(包括它自己)的结构、性能或者功能;这类物质具有用信息重构(包括再现和模拟、预演)另一种物质(包括它自己)的行为;这种类质能够根据信息来复制并重构其他物质(包括它自己);这类物质能够有目的的使用另一种物质(包括它自己);这种物质对其他物质(包括它自己)形成好恶取舍行为。
人们经常说的生命力、生命活力,实际上就是生命智力在工作、在顽强的工作。所谓“我思故我在”现象,其实质也是只有当生命智力在工作时,才能够体现出生命智力的存在。在睡眠、休眠、冬眠等状态下,生命智力仍然保持着某种微弱的低消耗的“待机状态”,以便能够随时苏醒过来重新开始工作。
无庸置疑,发现所有的生命都拥有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也是当今最前沿的科学发现,它标志着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意味着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开始明确承认生物界还存在着其它多种层次的生命智力。
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生命不再属于自然物,因此生命智力和生命行为也就不应再属于“自然信息”和“自然逻辑”的范畴。我主张在评判各种层次生命智力与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的时候,学术界应该采取同样的标准。如果说人类制造的石器、青铜器、机床、汽车、飞机都属于人类智力的杰作,那么由生命智力制造出来的细胞、植物、动物、人类同样也应该视之为生命智力的杰作。有鉴于此,那种把人类制造机器视之为智力活动,却把制造出人类的活动排除在智力行为之外的观点,乃是自相矛盾的。
有读者把生命智力与生命体比喻为软件和硬件,一般来说这是可以的。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软件是由计算机外部的人类设计的(外部智慧),而生命智力则是由生命自身生成的;因此若用软件比喻生命智力,可能会让人误会为“智慧设计论”(该学派认为生命智力来自生命体之外的“神”,源自神创论)。同样重要的区别是,虽然计算机软件可以控制硬件的运行,但是却不能够改进硬件;对比之下,生命智力不仅能够控制生命体的行为,而且能够不断的改进生命体。
有必要指出的是,心理学家和教育界所说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实际上都属于生命智力,前者主要是指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等能力,后者包括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抱负与目标、性情、气质等等。
为了更好的理解生命智力的内涵和外延,我接下来要进一步对“信息”、“间接信息”、“认知”和“选择”、“期望效应”、“复杂协同结构”、“操作系统”等词汇,以及各种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予以解释或重新定义。
7 、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物质或事物所发出的、或者所获得的、或者所感知到的与其它物质和事物彼此之间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关于信息的公认定义,信息论、控制论的权威维钠干脆说“信息不是物质不是能,信息就是信息”。
百度对“信息”给出的最佳答案是: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在这里,“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运动、化学运动、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运动方式”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和规律;“运动状态”则是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状与态势。钟义信还指出,信息不同于消息,消息只是信息的外壳,信息则是消息的内核;信息不同于信号,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信号所载荷的内容;信息不同于数据,数据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同样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图像来表述。信息还不同于情报和知识。总之,“信息即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这个定义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能涵盖所有其它的信息定义,还可以通过引入约束条件转换为所有其它的信息定义。
关于上述百度对信息的定义,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把“事物”定义为“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因为这样一来,“信息”就随之与“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者”(人类)紧密挂钩,从而把物质之间、其它生物之间的信息活动排除到信息定义之外。
大量事实表明,信息不仅存在于和发生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和人与事之间,也存在于和发生于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环境物质之间和物质与物质之间。有鉴于此,我对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物质或事物所发出的、或者所获得的、或者所感知到的与其它物质和事物彼此之间的关系。
8 、间接信息的定义
间接信息是指用一种或多种直接信息去影响和替代另一种或其它多种直接信息,能够使用间接信息的主体只能是生命智力。若干间接信息的积聚称为间接信息系统或间接信息库。语言、文字、符号等等都是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经常使用的间接信息,细胞里的DNA上的核苷酸分子编码氨基酸分子以制造相应的蛋白质,也是在使用间接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术界通常所说的“信息”实际上都属于“间接信息”。有必要指出的是,间接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的出现,有利于人们真正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奥秘。
9 、直接信息的定义
直接信息是指物质在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下与其它物质所形成的相互关系。例如,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引力关系,水分子里面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电磁力关系,等等。
10 、认知的定义
认知指生命智力具有认识、识别、学习、经验、知识、推理、意识等能力。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的上述能力存在着差异或明显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长期以来学术界习惯于把“认知”限制在人类智力范围之内,这种限制应该打破了。问题是,生命智力学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学科,能够用于描述不同层次生命智力行为的词汇非常匮乏,因此不得不借用已有的“认知”等词汇。
11 、选择的定义
选择指生命智力具有“选”和“择”的能力,“选”涉及到生命智力的认知、评判和欲求,“择”涉及到生命智力达成欲求的实施能力。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的选择能力存在着差异或明显的差异。
众所周知,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基础是“自然选择”,这个词是从人工育种(人为选择和淘汰物种)的类比引申而来,意思是指自然界发生的“有利的个体差异、变异的保持和有害变异的消除”现象,上述自然选择原理也被称之为“适者生存”。
对于“自然选择”现象,我愿意指出的是,生物界发生的真实情况乃是:不是自然在选择,而是生命智力在选择;所谓适者生存的“适者”,实际上就是生命智力。举例来说,原本生活在水里的鱼类(水生动物),已经非常适应水环境了;如果按照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水生动物不应该去到陆地生活,因为陆地环境完全不适合水生动物生存。但是,实际发生的情况却是有一部分水生动物,它们克服了一系列生存技术难题(从空气中呼吸氧气、承受重力在陆地行走、从体外受精到体内受精),实现了来到陆地生活的期望效应。显然,这些水生动物之所以要来到陆地生活,乃是它们自己的选择,而这种选择行为只能是由生命智力系统来实施的。
此外,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幸运者生存”和“努力创新者生存”。事实上,生存的机会往往是给有准备的生命智力的,正如成功的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大脑一样。举例来说,在绝大多数恐龙遭到灭绝的时候,有一些已经在积极变成鸟类的恐龙却活了下来。这些努力变成鸟类的恐龙,它们刚刚长出的羽毛,并不具有飞行的功能,只是有一点保持体温的功能,但是它们却坚持不断发展完善着自己的羽毛——显然,这是用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无法解释的——然而却可以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予以很好的解释:这是它们的生命智力系统选择的进化目标——成为鸟类。最终,这些努力变成鸟类的恐龙,设计制造出了效率更高的心脏、更高的体温控制系统和更轻更结实的骨骼,以及能够保温的羽毛、能够飞行的羽毛、能够孵卵的绒毛、能够用羽毛色彩吸引异性的羽毛——它们掌握了一系列全新的生存技术,终于成功的变成鸟类,因此能够在接下来的6500万年前的大浩劫中幸存下来。
12 、期望效应的定义
期望效应指生命智力对选择行为的后果具有某种期望或预期。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的期望效应存在着差异或明显的差异。这里使用“期望效应”一词,而不使用“目的”一词,乃是因为“目的”一词已经被专用于人类的生命智力行为。与此同时,我使用“期望效应”一词,也是为了与“目的论”区别开来。
众所周知,“目的论”是指用目的或目的因解释世界的哲学学说,该学说认为某种观念的目的是规定事物存在、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因和根据其根本点是把自然过程拟人化,把目的这个只为人的活动所固有的因素强加给自然界。目的论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即外在的目的论和内在的目的论。前者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发生并秩序井然,都是神的目的所安排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外在的目的论的早期代表,到中世纪目的论被宗教神学所利用和发挥,成为宗教神学的核心思想。内在的目的论认为事物的必然性存在于目的性之中,进而把目的理解为事物的内在规定,是比必然性更高的原则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内在的目的论的奠基者。
对比之下,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里的“期望效应”,则是对生命智力行为的一种客观描述,它只存在于生命之中。进一步说,生命智力的期望效应,可以概括为三大类主题,第一类期望主题是生存,通俗说即活着,我称生命的这种状态为生存态或活生态;第二类期望主题是利变,即促成对自己有利的变化(包括无害的变化),这种期望乃是生物进化的源泉,我称生命的这种状态为进化态;第三类主题是繁殖,亦即复制自己,包括复制已经有所改变的自己,我称生命的这种状态为繁殖态。上述三大类期望主题可分解为若干期望阶段,每个期望阶段又可进一步分解为若干期望步骤,从而使期望主题能够一步步实现。
生命智力对期望效应的实现过程,有着反馈和评判机制。生命智力对期望效应实现过程的评判,乃是生命拥有“欲志”和“感映”(适用于人类之外的所有其它生物)以及“精神”和“情感”的基础(适用于人类)。我这里使用的“欲志”一词接近于“意志”,“感映”一词接近于“感情”(不使用“感应”,是因为“感应”常用于物理学和化学)。当出现有利于期望效应实现的情况时,或者当生命智力实现了期望效应时,生命智力会产生“快感”;当发生不利于期望效应的情况时,生命智力会产生“痛感”。举例来说,当一个细胞在完成分裂复制变成两个细胞时,它们的细胞膜在彼此分离的那一刻,会发生表达“快感”的振动,或者释放表达“快感”的化合物。
有必要指出的是,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其反馈和评判机制亦不尽相同。例如,高等动物的个体,对死亡有着恐惧感;对比之下,许多蛾类、鱼类的个体,在交尾之后,却表现出“期望死亡”的行为,它们不再进食,也不再有生存欲望,其生命很快在就没有痛苦的情况下结束了。
13 、复杂协同结构的定义
复杂协同结构指生命智力是一种同时具有复杂性和协同性的系统,在许多情况下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的复杂协同结构存在着差异或明显的差异。这里的“结构”也可以使用“组织形式”一词。
有必要指出的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存在着复杂性原理。具体来说,生物进化复杂性原理可进一步划分出多种情况或多种类型,例如结构功能复杂性、不可降解复杂性、协同复杂性,等等。
所谓结构功能复杂性,是指生命体的结构越复杂,其功能也就越丰富,其生命智力的形式和层次也越复杂、越丰富。例如,从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智力系统到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智力系统,就增加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
所谓不可降解复杂性,是指生命结构功能复杂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道道门槛;每跨越一道门槛,都需要实现新的更复杂的结构功能;在门槛与门槛之间,不存在“无数多的中间状态”。中国民间有“鲤鱼跳龙门”的说法,意思是鲤鱼只有一下子跳过龙门,才能够变成龙,这就是对不可降解复杂性的一种形象和通俗的解释。事实上,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鲤鱼跳龙门”现象,例如从体外受精到体内受精,从卵生到胎生,从自然分娩到剖腹产,都存在着不可降解复杂性的门槛。
所谓协同复杂性,是指生命结构功能复杂化的过程中,不仅有一维或单项复杂性,而且还同时发生着多维多项复杂性。例如,从水生动物变成陆生动物,要同时或同步解决一系列生存技术问题:从用鳃呼吸溶于水中的氧气,变成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从水中运动方式,变成陆地运动方式(需要承当更大的重力);从水中繁殖(多为体外受精),变成陆地繁殖(必须是体内受精);从适应水体环境的皮肤,变成适应陆地环境的皮肤(需要增加保持体内水分的功能),等等。
14 、智力操作系统的定义
智力操作系统是生命智力操作系统的简称,指生命智力拥有的能够实施其智力活动或智力行为的物质结构系统及其相应的能量系统无庸置疑,生命智力操作系统是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同步发生的,生物进化的重要内容就是生命智力操作系统的不断创新。
15 、生物进化的定义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类及其生命智力出现的或发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变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智力主导实施的生存方式多样化和生存技术复杂化。所谓“多样性变化”既包括同一生命智力层次的多样化,也包括不同生命智力层次的多样化。所谓“复杂性变化”主要指生命智力层次有了提高,以及生命智力自主生存技术和生存方式有了创新和发展。
众所周知,在古老的年代,人们相信是“神”创造出了生命,例如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以及西方的上帝创造万物和人类,这种观点称之为神创论。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智能设计论,又称智慧设计论,乃是神创论的现代版,该学派认为生命结构的精巧性、协同性、不可降解的复杂性,均体现出智能设计的参与,而这个“智慧”来自生命体之外。
最早对神创论提出质疑的学者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屈原(公元前343~前269年),他在《天问》长诗中问道:“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又是谁创造出来的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是神创造了生命,那么神又是谁创造出来的呢?
在古代,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除了神创论之外,还有自然发生论。古埃及人认为,尼罗河的淤泥经过阳光曝晒,可以生出鱼、青蛙、蛇、鼠等。古印度人认为,汗液和粪便可以产生虫类。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坚信,低等生物是在雨、空气和太阳的共同作用下,从粘液和泥土中产生的。中国古代则有"白石化羊"、"腐草化茧"、"腐肉生蛆"的说法。西汉初期,我国著名政治家和学者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认为:“无天而生未之有也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古人的原始的朴素的自然发生论,由于近代科学家发现了微生物,而受到严重的质疑,取代原始自然发生论的是生物随机变异进化理论(简称随变论)。有必要指出的是,从本质上来说,随机变异进化论实质上仍然属于自然发生论范畴,堪称古代自然发生论的近代科学版。
最早论述生物进化现象的学者是法国人布丰(1707-1788年),他在《博物学》一书中认为,生物会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变异,从而引起物种的变化;由于受到当时宗教界、学术界和政界的压力,布丰后来被迫公开声明放弃自己的进化论观点。公元1809年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出版了《动物的哲学》一书,首次系统阐明了进化论,明确指出现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在自然界中长期发展形成的,生物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1859年,英国学者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随机变异+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简称达氏进化论或随机进化论),认为一种生物可以经由“无数多的中间状态(过渡物种)”变成另一种生物。达氏进化论经过不断修补(例如用“基因漂变”来解释随机变异),长期处于学术界主流学派地位。
达氏进化论亦即随变论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逻辑悖论,其一,用“随机变异”无法描述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智力现象,也无法解释生命智力的起源和进化过程,这正是达尔文及其追随者拒绝讨论生命智力进化过程的原因所在。其二,生物自古至今始终处于进化过程之中,但是今天并不存在“无数多的中间状态(过渡物种)”,显然这是严重的逻辑悖论。其三,从一种生物进化到另一种生物,往往涉及到多项生存技术及其相应生理结构的协同进化,例如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就需要同步解决从空气中呼吸氧气的技术、在陆地行走的技术、保持体内水分的技术、从体外受精转变为体内受精的生理器官结构等,这种协同进化用“随机变异”来解释是缺少说服力的。其四,生物生存技术、生存方式的进化往往是跳跃的,例如生殖方式的进化,从体外受精到体内受精,从卵生到胎生,从自然分娩到剖腹产,并不存在“无数多的中间状态(过渡物种)”。
有鉴于此,2004年,由中国学者王红旗创建的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简称智因论)指出,生命与生命智力同时起源、同步进化,生命与非生命的分水岭在于生命拥有生命智力。大量事实表明,生物进化确实存在着智力的参与,而这个“智力”就来自于生命体之内,它就是生命智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智力自主生存技术和生存方式的不断创新。事实上,所谓“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实际上是在用结果来解释原因;对比之下,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则是用生命智力在选择新的生存技术和生存方式,来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从内因和根本上真正揭示了生命的奥秘。
概言之,面对生命的神奇,神创论统统归结为“造物主(神)的伟大”,随变论统统归结为“随机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伟大,智因论则归结为“生命智力”的伟大。无庸置疑,从神创论、随变论到智因论,标志着人类对生命本质及其生物进化的认识和理解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迈出的三大步,同时也展示出人类探寻生命奥秘的三种境界。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实质是,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终于认识到并且承认,所有的生命都拥有生命智力,不同的生命拥有着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生命智力。因此,当我们赞美生命的时候,实际上更应该赞美生命智力。
16 、DNA生命智力系统的定义
DNA生命智力系统是由基因和智因组成的,其化学分子结构的基础是脱氧核糖核酸分子(DNA)和核糖核酸分子(RNA),以及碱基、酶蛋白、组蛋白等有机分子,其中转录酶和逆转录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NA生命智力系统亦可称之为核酸生命智力系统。为了正确的解释DNA生命智力系统,需要对基因和智因进行定义。
17 、基因的定义
基因是DNA上的那些由核苷酸分子串组成的段落,每一个这样的段落都有一个起始信号核苷酸分子、若干编码氨基酸的密码核苷酸分子、一个终止信号核苷酸分子。基因能够承担DNA生命智力系统的工作,例如编码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基因在承担DNA生命智力系统工作时,既可以一个基因单独工作,也可以由若干基因组成的基因组协同工作。
核苷酸分子有4种类型,其区别在于结合的碱基不同。对于DNA分子来说,四种碱基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对于RNA分子来说,四种碱基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此外,近年已发现还有第五个碱基,即次黄嘌呤(I)。在DNA生命智力系统里,每三个核苷酸分子的碱基可以组成一个间接信息,用于编码一个氨基酸分子。通常一个基因有成千上万个核苷酸分子,它们可以顺序编码成百上千个氨基酸分子,然后再逐一送到细胞内部的核糖体里,以便把这些氨基酸分子合成一个蛋白质分子。
奇怪的是,DNA上有95%的“垃圾基因”、“冗余基因”、“不表达基因”,其实这种称呼充分说明目前科学家认知上的局限性。因为生命是不会如此浪费资源的,特别是细胞核的宝贵空间。我认为DNA是非常精明的,它是由历史基因、现实基因和未来基因共同组成的。现实基因就是执行工作任务的基因(包括临时或短期休眠基因)。历史基因就是过去的基因或长期休眠基因、退役基因,生命舍不得抛弃过去的基因,因为它们可能还会被用上,以致DNA长链越来越长并需要多重缠绕,现实基因一旦进入长期休眠状态就会转变成为历史基因。未来基因则是正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新基因(智因),以及库房基因(DNA上有特定功能的片段,稍加修饰就可转变成为现实基因),现时基因经过改造也可变成未来基因。
众所周知,基因的结构及其功能,仅限于编码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有必要指出的是,基因编码合成的实际上仅仅是“一维线性蛋白质”,这种一维线性蛋白质还需要经过正确折迭变成预期的立体结构后才能够具备相应的功能。事实上,基因并不具备描述蛋白质功能的信息结构,因此基因也就无法知道、无法理解蛋白质及其附着物、衍生物的功能。进一步说,基因也不具备描述细胞膜功能的信息结构,因此基因同样无法知道、无法理解细胞膜及其附着物、衍生物(例如神经细胞的神经节、轴突、树突)的功能。有鉴于此,那种把基因凌驾于生命之上的观点,例如所谓的“自私基因”,乃是错误的,也是不能够成立的。
18 、智因的定义
智因指DNA上正处于形成阶段的新基因,只有在完成新基因的设计制造之后,智因才能够转变成为可以承担工作任务的基因。在智因进化论里,智因既指正在形成中的新基因,又指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生命智力因素。这里的“生命智力因素”,也可以称之为“生命智力结构”,或者简称为“生命智构”;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命智力学亦可以称之为“生命智构学”或“生命智构论”,智因进化论亦可称之为“智构进化论”。
智因位于DNA上,亦即位于学术界所谓的“垃圾基因”、“冗余基因”、“不表达基因”和“内含子”里。一般来说,智因的形成过程既有随机的因素,也有生命智力参与设计制造的因素。由于基因是由数百、数千甚至上万核苷酸分子组建起来的,因此试图把新基因亦即智因的出现完全归结为“基因漂变、自然选择”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这是因为,纯粹偶然的“基因漂变”难以形成有用的新基因,而“自然选择”对形成过程中的新基因乃是无效的。进一步说,智因形成通常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因此某些看起来是“随机的因素”,实际上也可能有着生命智力的参与。事实上,我们之所以看不见“无数多的中间状态(过渡物种)”,乃是因为生物进化过程中新基因(智因)的形成是悄悄的发生在DNA上,只有当新基因(智因)被设计制造出来之后,它们才能够承担新的工作任务——制造新的蛋白质、新的酶、新的化合物、新的细胞、新的组织、新的器官——这时我们才能够直观看到生物在进化。
19 、灵核酸的定义
灵核酸是指某些特殊的核酸分子或核酸分子组,其核心结构是若干RNA分子和DNA分子;它们是DNA生命智力系统起源的初期结构物,亦即DNA生命智力系统的前身。灵核酸的“灵”,寓意它具有了初步的生命智力;所谓“初步的生命智力”,意味着灵核酸的功能超越了非生命物质结构的自组织现象,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期望效应。
20 、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的定义
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是由细胞膜(包括生物膜)及其内外附着物、衍生物(包括糖类、酯类等有机分子)组成的,具有识别内外物质并选择内外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功能,能够识别外来信息并启动反应机制,能够向外界或其它细胞膜发出信息。所谓“能够识别外来信息并启动反应机制”是说,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收到某个信息后,能够根据这个信息,找到并启动相应的基因,然后用该基因去指导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再由该蛋白质去承担相应的工作——例如,制造某种激素,这种激素可以是启动其它细胞的某种指令。
有必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学术界习惯于仅仅把DNA视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实细胞膜同样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这是因为,如果没有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的参与,单凭遗传基因是不能够单独承担复制生命体的任务的。
21 、灵蛋白的定义
灵蛋白是指某些特殊的蛋白质分子或蛋白质分子组,它们是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起源的初期结构物,亦即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的前身。从使用间接信息的角度来说,灵蛋白的核心是某些特殊的酶蛋白,以及若干膜蛋白、组蛋白等。
22 、单细胞生命智力系统的定义
单细胞生命智力系统是由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和DNA生命智力系统共同组建起来的新的生命智力系统,可以简称为“智胞”。其中,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与DNA生命智力系统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包括彼此互为间接信息和期望效应。长期以来,学术界习惯于把细胞膜视为一种单纯的信道和屏蔽保护结构,而把基因当成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细胞膜在接收到外部(包括其它细胞)信息或刺激时,能够根据外部信息的内容或外部刺激的性质,启动细胞膜及其附着物的相应结构,或者启动相应的基因以便制造出相应的蛋白质,来应答或应对来自外部的信息或刺激,显然这里涉及到复杂的生命智力活动。对比之下,在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与DNA生命智力系统的互动关系中,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往往承担着更主动更复杂的工作,大量工作都是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说了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命体的真正主人,实际上是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
众所周知,单细胞生物主要有原核细胞生物和真核细胞生物两大类,原核细胞生物包括支(枝)原体、细菌、蓝藻、厚绿藻等。真核细胞要比原核细胞复杂许多,正是它们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多细胞生物。原核细胞的DNA呈环状排列,像是纤细的丝状物,没有核膜,因此称之为核区。真核细胞拥有细胞核,通常位于细胞中央,有核膜,内有核仁、核液、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蛋白)组成。有必要指出的是,真核细胞实际上兼有原核细胞的性质,因为在真核细胞里,除了细胞核里有DNA之外,在细胞液里也有DNA,例如线粒体里的DNA;当病毒入侵时,或者人工进行基因移植时(相当于病毒入侵),都会有若干“散兵游勇”的基因进入真核细胞里(有的还可能被组装到细胞核里的DNA上)。当真核细胞进行分裂复制时,不仅是细胞核里的DNA参与了复制,游离在细胞核之外的DNA同样也参与了复制,其它细胞器以及细胞膜都参与了复制,它们都承担着遗传密码的工作,而统筹者正是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
23 、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的定义
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是由若干单细胞生命智力系统共同组建起来的新的生命智力系统,可简称为“智网”,其生命形式即多细胞生物。在多细胞生物里,出现了细胞分工,并形成了“细胞信息互联网”及其生命智力系统。从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属于法国学者埃德加·莫兰所说的整体与部分相互决定的无中心或多中心的智力信息操作系统。
有趣的是,无论多细胞生物里各种细胞有多么大的差异,但是每一个细胞或每一种细胞里的DNA都是一样的或者几乎都是一样的(生殖细胞例外,它们只有一套染色体),不同细胞彼此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各自拥有的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的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又相互组成了细胞膜网络,因此我将其命名为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所使用的间接信息,主要是各种激素(蛋白质类激素、胆固醇衍生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类激素)和无机化学分子,以及温度信号、压力信号、机械震动信号、电磁信号、重力信号,等等。上述间接信息所使用的信道,包括细胞膜之间的“膜纳米管”,以及血液、淋巴和中医理论所说的经络等。
有必要指出的是,许多人往往会忽视这样的一个事实,即绝大多数植物和动物其实质都是多细胞生物,因此也就难以认识到多细胞生物拥有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进一步说,对于动物拥有生命智力系统,人们还比较容易理解,至于植物也拥有生命智力系统则觉得难以接受。为此,这里我愿意以食虫植物“猪笼草”为例,来揭示植物也拥有生命智力的道理。
自然界有多种能够捕捉昆虫并以昆虫为食物(营养)的植物,例如产于热带亚洲地区的多年生藤本或直立草本植物猪笼草。猪笼草的叶柄长有一个独特的以昆虫为营养来源的器官“捕虫囊”,它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形状像猪笼,民间俗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岛,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思是它像酒壶。捕虫囊又称捕虫器,它的开口处的边缘能够分泌蜜汁,以吸引小昆虫;捕虫器的内壁光滑,昆虫掉进去就很难再爬出来;捕虫器的开口处的叶片,正好形成一个小盖叶,可以阻挡杂物(例如鸟粪)掉入捕虫囊袋里;与此同时,猪笼草还能够在捕虫囊袋的底部分泌出液体,液体里含有能够消化昆虫动物蛋白的酶等成分,把动物蛋白变成能够被植物吸收的营养(这时其作用就好像是动物的胃)——那么,猪笼草的捕虫器是如何进化出来的?
按照达尔文及其追随者的观点,猪笼草的捕虫器是随机变化出来的,其中一次次微小的对猪笼草有利的变化,经过“无数多的中间状态”,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得到积累,最后就形成了这种精巧的捕虫器。问题是,猪笼草刚刚随机变异出来的叶柄、刚刚变异出来的囊袋,并不能捕捉昆虫,对猪笼草的生存也没有任何好处——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自然选择根本就不会发生作用!显然达尔文及其追随者这样的解释乃是苍白无力的,也就是说一棵小小的猪笼草,打败了占据生物进化理论殿堂150年之久的学术权威达尔文及其理论追随者。
或许有人会赞同智慧设计论的观点,相信猪笼草之所以能够进化出如此精巧的捕虫器,乃是因为有一个超自然的智慧在为猪笼草设计制造这个捕虫器。问题是,这个超自然的智慧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对不起,智慧设计论高傲的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
对比之下,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则可以很好的充分地解释猪笼草如何进化出来捕虫器的问题:猪笼草是多细胞生物,拥有DNA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和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正是它的生命智力系统,设计制造了如此精巧的、如此复杂协同的捕虫器(其复杂性是不可降解的,即不能够化解为“无数多的中间状态”)。事实上,生物界存在着大量的类似猪笼草的捕虫器这样的例子,它们都可以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予以充分地合理的解释。从这个角度来说,达尔文坚持进化论是正确的,但是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则是错误的或者至少是不全面的。我相信,如果达尔文活在今天,他一定会接受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
24 、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的定义
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是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和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的高级形式,可以简称为“智元”。众所周知,神经元细胞是多细胞生物的特化细胞,主要存在于动物体内,它们承担着“专业化”的信息传输、信息控制、信息处理功能。众所周知,不同动物的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的生命智力水平,彼此有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神经元细胞的数量越多,神经中枢的规模越大、效率越高,该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的智力水平也就越高。
对于高等动物来说,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可划分出两大类型,其一是植物神经系统,其二是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植物神经又称自主神经,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司理运动与感觉。由脑和脊髓发出的内脏神经,主要分布在内脏,控制与调协内脏、血管、腺体等功能。因不受人意志(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支配,故称之为自主神经
有必要指出的是,生物学界长期使用的“本能”乃是一个错误的虚构的概念,不利于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本能”是一个“黑匣子”,亦即学术的禁区。从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所谓动物的“本能”行为,实际上都是由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以及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和DNA生命智力系统实施的。
25 、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定义
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是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的高级形式,可以简称为“智脑”;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许多特点,在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中也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智能”、“智态”、“智慧”等子层次。其中,“智能”是指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智态”是指性格、感情、心态、意志等素质;“智慧”是指超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物质利益、世俗利益的品性。
一般来说,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特点是:拥有巨量信息的储存,对信息能够进行编码,能够使用语言、文字等外在的间接信息,具有模拟性、验算性、预见性、想象力、意识力、意志力、选择性、操作性,以及不唯一性和超现实性,等等。为了更准确的描述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可以使用意识、自我意识(自我、我)、智能、智慧、灵魂等词汇。
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物质载体是神经元细胞的细胞膜及其附着物、衍生物(神经节、轴突、树突等),也就是说我们在思考时,实际上是大脑细胞的细胞膜在工作。据此可知,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起源和进化,可以追溯到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和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
与此同时,由于基因(DNA生命智力系统)不具备描述蛋白质功能、细胞膜功能和大脑思维功能的结构,因此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记忆的信息,也就无法经由基因遗传下去。这就是我们人类(包括许多动物)生下来之后,仍然要不断学习的原因所在。
所谓“我是什么?来自哪里?要去往何处?”的问题,可以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予以很好的解读:“我”就是生命智力系统的自觉,“我”来自初级生命智力系统,“我”要走向更高级别的生命智力系统。
进一步说,“灵魂”也是一种高级层次的生命智力系统的存在方式,其特点是有着摆脱肉体控制的欲望,而“飘飘欲仙”(包括濒死体验)的感觉实际上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人体对重力的感知。所谓“肉体控制”,是指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之外的其它层次的生命智力系统对人体的控制。事实上,人体(包括许多其它生命体)同时具有多种层次的生命智力系统,例如DNA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神经元生命智力系统、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这些生命智力系统共同控制着人体的行为
至于“心灵感应”现象,其实质是在若干生命智力系统彼此之间发生的同步效应或共振效应。
26 、群体动物的生命智力系统
群体动物的生命智力系统是指由若干群居动物个体的生命智力系统组成的新的能够管辖群体行为的生命智力系统。群体动物的生命智力系统有多种形式,例如普通群居动物的生命智力系统、分体式群居动物的生命智力系统,以及人类社会的国家生命智力系统,等等。所谓普通群居动物的生命智力系统,是指同一物种的群居动物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和相互影响现象,例如狼群的集体捕猎行为,昆虫的聚集行为,鱼类的集体洄游行为。
有趣的是,某些鱼类的鱼群里,通常都仅有一只雄鱼,其余都是雌鱼;但是,当该雄鱼死去后,在众多雌鱼中会有一只雌鱼变成雄鱼,解体原来那只雄鱼的地位和功能;显然,在这里也存在着群体的生命智力系统,它的控制信号来源于雄鱼对雌鱼性别的抑制。
27 、分体式群居动物的生命智力系统
分体式群居动物的生命智力系统专指蚂蚁、蜜蜂等群居动物的生命智力系统。以蚁群为例,蚁王、蚁后、工蚁、兵蚁、侦察蚁各司其职,它们的功能是由其身体结构决定的,而它们的身体结构又是由发育信号和食物信号决定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一个个分离开来的器官,因此我把它们称之为“分体式群居动物”。
28 、国家生命智力系统
国家生命智力系统是由国民生命智力系统、团体生命智力系统和国家管理体制生命智力系统共同构建起来的。
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单细胞生物的行为是由DNA生命智力系统和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指导的,多细胞生物的行为是由多细胞网络生命智力系统指导的,动物的行为是由神经细胞生命智力系统指导的,人类行为是由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指导的,国家行为是由国家生命智力系统指导的。国家生命智力系统是由国民生命智力系统、团体生命智力系统和国家管理体制生命智力系统共同构建起来的,一个国家的国民和团体越是拥有自由创新的能力和机会,一个国家的国家管理体制越是高效和公正,这个国家的国家生命智力系统就越高明和越不可战胜。
29 、生命智力巨系统
生命智力巨系统指由若干生命智力系统组成的新的超级生命智力系统。生命智力巨系统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由同类生命智力系统组成的生命智力巨系统,第二种类型是由不同类型生命智力系统组成的生命智力巨系统,第三种类型是由若干生命智力巨系统组成的超级生命智力巨系统。
由于人体同时拥有DNA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神经元生命智力系统和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因此人体属于第二种类型的生命智力巨系统。
进一步说,人类社会也是一种超级生命智力巨系统(随着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越来越快捷、越来越丰富,人类社会这个超级生命智力巨系统的效率也随之迅速提升),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实际上也构成了一个“地球生命智力巨系统”。
30 、生命智力的操作空间和操作时间
生命智力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和时间,分别称之为生命智力的操作空间和操作时间,不同的的生命智力活动所需的空间和时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细胞内的和细胞之间的生命智力活动称之为微观操作,在多细胞生物之间和动物于环境之间的生命智力活动称之为宏观操作。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这是在形容人类的某些行为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是,对比之下,生命智力系统设计制造新基因所需的时间往往更是非常的漫长。例如,从地球上生命起源到人类出现大约用了36亿年的时间,而人体约有3万个基因和10万种蛋白质;也就是说,生命智力平均约每12万年才能够设计制造出人体的一个新基因,平均每3·6万年才能够设计制造出一种新蛋白质。据此可知,正是由于生命智力系统设计制造新基因所需时间相当漫长,因此我们人类的大脑思维很难观察到其它层次的生命智力在工作,也很难认识到和理解其它层次的生命智力的存在。
与此同时,同样是由于生命智力系统设计制造新基因所需时间相当漫长,因此当环境变化超过生命智力系统的应对能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生物灭绝现象,事实是地球上的生物已经经历过至少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目前很可能正在经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幸运的是,地球上的生命智力系统特别是生命智力巨系统,拥有对抗环境巨变的生存技术、生存策略和生存战略,它们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化、生命智力层次的多样化、生命形态的多样化,以及生存技术和生存潜力的提前储备,而这乃是得益于生命体内潜伏着的设计制造新基因(智因)的工作。
有必要指出的是,生物进化存在着“改良”与“革命”两种类型。所谓改良型生物进化,通常指生命智力在已有生存技术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微小的改良(通过随机变异和定向变异来实现)。所谓革命型生物进化,乃是指生命智力在已有生存技术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全新的生存技术。例如,对于植物来说,它们的叶子形状发生的改进或变化,通常都属于改良型生物进化;但是,如果这种植物出现了能够捕食昆虫的新结构、新器官,诸如猪笼草、捕蝇草等食虫植物的捕食器,那么就属于革命型生物进化。同理,对于鸟类来说,它们的喙、腿、爪、翅膀等的微小变化,都属于改良型生物进化;但是,从水生动物变成两栖类动物,从两栖类动物变成爬行类动物,从爬行类动物变成鸟类或哺乳类动物,则都属于革命型生物进化。
一般来说,改良型生物进化是经常发生的,而且比较容易直接观察到。对比之下,革命型生物进化的发生则不是经常发生,因此也很难直接观察到。这是因为,革命型生物进化的过程存在着隐性进化阶段和显性进化阶段。其中,隐性进化阶段所需的时间非常漫长,而且是静悄悄的在DNA上设计制造新基因(智因),因此我将其称之为隐性进化阶段。只有当新基因(智因)被生命智力设计制造完成之后,新基因才会投入到工作中,去制造新的蛋白质,以及新的细胞、下的器官,这时我们才能够观察到生物出现了突变,因此我将其称之为显性进化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仅仅能够解释改良型生物进化现象,而完全不能解释革命型生物进化现象。对比之下,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不仅可以解释改良型生物进化现象,也可以解释革命型生物进化现象。
31 、生命智力的学习、研究与创造
生命智力具有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生命智力研究能力的实质是,一种生命智力系统在对自身或其它生命智力系统的运作方式进行研究。例如,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对自身的研究,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对其他生命智力系统的研究。或许,除了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之外,还存在着某种生命智力系统也能够、或者也正在对自身以及其它生命智力系统(包括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进行研究。正是由于存在着生命智力研究现象,生命智力才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以及设计制造新的生命智力形式的能力。
正是因为生命智力具有学习、研究和创造能力,生物才能够实现进化,一种生命智力系统才能够创造出另一种生命智力系统,初级生命智力系统才能够设计创造出高级生命智力系统。
进一步说,由于生物界和生命体里存在着多种层次的生命智力系统,因此必然会产生不同层次生命智力系统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对话的问题。
其一、不同层次生命智力系统存在着相互对话现象。例如,人与动物之间可以进行某种程度的信息交流。又如,人体内部的多种层次的生命智力系统之间可以进行某种程度的信息交流,中医所说的“忧伤心”、“怒伤肝”,以及阴阳协调、五行相生相克、经络和气功等等现象,都涉及到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与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彼此之间的信息互动。
其二、不同层次生命智力系统彼此对话存在着时间障碍、空间障碍、符号障碍和信息传输能量障碍,等等。
其三、深入开展不同层次生命智力系统彼此之间信息交流的研究,具有极其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例如,运用生命智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统一中医和西医。众所周知,中医是把人体当成有活力的整体来对待的,主张调动人体自身的活力来治愈疾病,显然这是符合生命智力学的基本原理的,因此也就会有很好的疗效。与此同时,西医擅长从解剖学、细胞学和基因层次、分子层次解释病因取得了很多成果,如果能够进一步从多种生命智力层次的角度来整体的动态的看待人体,无疑将取得更好的疗效。无庸置疑,当中医和西医都能够主动运用生命智力学的基本原理时,中医和西医就会在生命智力学的更高层面上得到统一,从而更好的造福人类。
32 、生命智力的存在与证据
生命智力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现象,证明生命智力是否客观存在需要根据生命智力的定义来进行判断。生命智力的定义是:“生命智力是一种对间接信息进行操作的智力系统,准确说生命智力是一种能够使用大量间接信息、实施某些认知和选择活动、达成某些期望效应、拥有复杂协同结构的智力操作系统。”该定义可以简述为“生命智力是一种使用间接信息达成期望效应的操作系统”。据此可知,凡是发生了使用间接信息、达成期望效应的地方,就可以表明这里有生命智力的存在。例如,DNA上的核苷酸分子用4种碱基对氨基酸分子进行编码,以便进一步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可以充分证明这里就有生命智力的存在。
有人认为生命智力是否存在,需要用数学公式来证明。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数学公式不能证明事物是否客观存在着,数学公式只能对事物(既包括客观存在的,也包括虚构的)进行描述。学术界能够用数学公式证明人的大脑思维生命智力存在吗?不能。学术界能够用数学公式证明动物的神经元生命智力存在吗?也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学术界当然也不该要求生命智力学用数学公式去证明生命智力的存在,正如学术界没有要求达尔文用数学公式去证明生物进化现象的存在一样。
事实上,生命智力就在那里,只是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够认识到它们的存在而已。在中国古代流行“心之官则思”的说法,表明那时人们尚不清楚大脑细胞是一种生命智力系统。在不久之前,西方主流学术界还认为只有人类才有智力,不肯承认其它动物叶有相当程度的智力——只是到了发现非洲的黑猩猩、泰国的沿海猴类,也能够使用简单工具之后,才不大情愿的被迫承认某些动物也拥有神经元生命智力系统。因此,我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对生命智力现象的逐渐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学术界用不了太多的时间,就会承认多细胞生物存在着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也会承认单细胞生物存在着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和DNA生命智力系统。
不过,客观的说,认识到生命智力的存在确实有一些难度。这是因为,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其智力结构和行为方式往往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例如实施智力行为所需的时间尺度就有着天壤之别。举例来说,我们人类的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可以在短短的一秒钟内就能够完成复杂的信息判断并做出反应。对比之下,生命智力系统在设计制造新基因(亦即智因)的过程,却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这就是生物进化缓慢的原因所在。众所周知,从地球上出现生命到有了人类,大约用了40亿年的时间;按人体有3万个基因计算,生命智力每设计制造出一个新基因平均需要13万年的时间——如此漫长的生命智力行为过程,人们当然是很难发现,也很难理解了——但是,这并不能否认生命智力的存在,事实上每一个生命体都是生命智力的杰作,正如每一辆汽车、每一架飞机都是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杰作一样。
33 、生命智力的定量描述
生命智力有多种形式和层次,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其智力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生命智力水平可用信息量、编码量、操作量等参数予以定量描述。这里需要注意区别的是,DNA结构形成的是一维线性信息(核苷酸分子线性编码氨基酸分子),蛋白质结构形成的是多维立体信息(氨基酸分子长链要经过多次立体空间结构折迭才能够构成预期功能的蛋白质),大脑思维细胞的立体空间信息结构则更为复杂。
有趣的是,生命智力的信息编码量,可以达到比天文数字还天文数字的量级,这正是人类大脑思维拥有重构宇宙能力的基础所在。
34 、生命的多种生存形态
生命拥有多种生存形态,它们主要包括活生态、进化态、繁殖态、休眠态、发育变态等。其中,活生态以新陈代谢活动和生命活动为主要特征。进化态以设计制造新的生存技术、生存方式和生命智力系统为主要特征。繁殖态以复制生命智力系统为主要特征。休眠态即生命智力系统的部分暂停或全部暂停,属于活生态的特殊状态。发育变态实际上是生命智力系统变更了发育生长的信息操作码,例如蚕由虫变成蛹、再由蛹变成蛾。
对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古老问题,可以从活生态、繁殖态和进化态三者关系的角度予以解释:这里“鸡”指生命的活生态,“蛋”指生命的繁殖态;如果进化态发生在活生态,则是先有鸡;如果进化态发生在繁殖态,则是先有蛋。
35 、生命死亡的定义
生命死亡的实质是生命智力系统的解体。
对于细菌来说,死亡意味着它的DNA生命智力学和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的解体。对于植物来说,死亡意味着它的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的解体,以及DNA生命智力系统和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的解体。对于人类来说,停止呼吸、停止心跳,意味着他的神经元生命智力系统的解体,以及相应的DNA生命智力学和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的解体。所谓脑死亡,即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失效或解体。对于脑死亡的人,如果能够提供必要的呼吸支持和营养,他仍然能够继续“活”下去,这种状况下的人就称之为植物人,因为他的神经元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DNA生命智力系统仍然保持着生命力。有些植物人在经历过一段时间之后(数天、数月,甚至数年),能够重新苏醒过来并全部或部分恢复意识,这表明他们的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并没有完全失效或解体,而只是进入了深度休眠状态。
由于人体是由多种层次的生命智力系统共同管理的,因此对于人类来说,养生健身的关键,就是养护和使用好自己的各种层次的生命智力系统。进一步说,保存一个人的基因,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延续其DNA生命智力系统的生命;保存一个人的细胞膜(这是非常困难的),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延续其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的生命;保存一个人的著作和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延续其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生命。
对于地球上的生物界来说,几乎所有的生命体,都拥有着若干相同的或相类的基因,都拥有着若干相同的或相类的细胞膜结构,这表明它们都拥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同的或相类的DNA生命智力系统和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从这个角度来说,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实际上都是永生不死的——只要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有鉴于此,善待自己、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善待主义,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准则。
36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存与发展,生命意义的本质是生命智力的使用和施展。这里所说的“生存”包括繁衍,“发展”包括进化。许多昆虫,例如蚕蛾在交尾撒子之后,很快就会死去,这种现象也发生在达马哈鱼等鱼类身上。对于上述这些动物个体来说,它们的生命价值主要就是繁衍后代,或者说它们的生命智力主要的使用价值就是复制自己的生命(包括对自己生命改进后的复制)。对于人类来说,生命的意义要丰富得多,既包括对生命过程的体验和享受,也包括繁育后代,以及对自己的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充分使用和施展——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37 、生物全位律
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生物全位律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分布的一项基本规律,即生物拥有不断自主创新生存技术的能力,能够不断扩展生存空间和生存领域,以便在一切可以生存的地方获得生存的机会,从而实现全方位生存的目的。生物的全方位生存,包括生命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生命智力系统的多层次化。生物全位律比生物辐射进化更全面更深刻。
38 、生命智力学预言了非细胞生物的存在
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生命定义“生命是一种拥有生命智力的复杂结构物,是否拥有生命智力乃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分水岭”,以及生命智力的定义“生命智力是一种能够对间接信息进行操作、达成某种期望效应的智力系统”,这就从理论上预言了非细胞生物的存在。这是因为,除了地球上的细胞类型的生物之外,其它的物质结构也有可能“对间接信息进行操作并达成期望效应”。无庸置疑,这将推动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以及星际移民的实现。
39 、人造生命学
人造生命学是一门研究人造生命的新兴学科。广义的人造生命,包括人工育种、遗传工程,以及对人体结构和器官的改造或替代,其实质是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在干预和改变其它的生命智力系统。狭义的人造生命,是指用无机物分子和有机物分子合成生命体,其实质是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在设计制造新的生命智力系统,它们可以是具有DNA生命智力系统和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的新生命,也可以是没有细胞结构的非细胞生物亦即智能机器人。
40 、宇宙生命学
宇宙生命学是一门研究宇宙生命的新兴学科。广义的宇宙生命包括地球上的生命,狭义的宇宙生命专指地球外和太阳系之外的其它星球上的生命亦即外星人。
由生命智力学引申出来的若干玄念(玄之又玄的概念)
所谓“玄之又玄”一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后来人们用它来指称那些“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微妙概念或离奇事物,笔者将其称之为“玄念”。有必要指出的是,当我们的大脑思维能够理解某个玄念时,该玄念也就不再是“玄之又玄”的了。我在创建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时候,深入思考了若干由生命智力学引申出来的玄念,并尝试着对它们进行定义。
玄1 、物质智力的定义
物质智力是经由直接信息所导致的物质结构及其性质复杂化的自然作用力,物质智力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如果有人不喜欢物质智力一词,也可以使用物质结构力、物质关系力、物质自组织力、物质信息力等名词。
物质智力与生命智力的区别在于,物质智力只能使用直接信息,因此它不具有选择能力。对比之下,生命智力既可以使用间接信息重构自然,也可以使用间接信息去操作直接信息,从而达成期望效应。
玄2 、万有智力的定义
万有智力是推动物质结构及其性能复杂化的自然作用力,它可以推动一种或若干种物质与其它物质(包括自身物质)发生复杂关系、形成复杂结构、具有复杂性质或性能,万有智力存在于所有结构物之中。
也就是说,万有智力是一个描述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结构、运动、变化的专用名词,它与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同属自然基本力,并且能够囊括物质智力和生命智力。如果有人不喜欢万有智力一词,也可以使用复杂结构力或复构力、复力等名词,不过这些词汇不如万有智力更通俗、更形象。万有智力可以划分为物质智力、生命智力和人类大脑思维智力等多种层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公元前592年~)在《道德经》里认为万物和生命起源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是指规范物质结构及其功能的原则或自然基本力。老子又说“道法自然”,意思是“道”源于自然。显然,老子所说的“道”与我所说的“万有智力”彼此之间有着深刻的内涵关系。
有必要指出的是,万有智力与万物有灵论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万物有灵论认为所有的物质、物体或结构物都具有与人类相同层次的智力,而万有智力则指出不同物质、物体或结构物具有不同层次的智力。
玄3 、万有智力的智力形式的类型划分
万有智力的智力层次和智力形式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型,其一是非生命物质智力,其二是细胞生命智力,其三是非细胞生命智力,其四是人造生命智力。非生命物质智力的主体可称之为“智子”,生命智力的主体可称之为“智性”或“智生”,非细胞生命智力的主体可称之为“智物”,人造生命智力可称之为“智工”或“智器”。
生命智力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子层次:DNA生命智力系统可称之为“智因”,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可称之为“智膜”,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智力系统可称之为“智胞”,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可称之为“智网”,神经元生命智力系统可称之为“智元”,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可称之为“智脑”。上述生命智力的子层次,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例如,“智脑”可以细分为“智能”、“智态”、“智慧”等。
玄4 、智子论
智子是宇宙中最小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智子的不同排列和组合方式,可以构建出不同的物质结构及其相应的物质性质,所有的物质、能量和基本粒子及其性质都是由智子构成的。也就是说,智子是永存的、不生不灭的,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智子构成的,所有的物质本性也都是由智子注入进去的。
对比之下,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著名学者惠施所说的“至小无内”的“小一”(《庄子·天下篇》),以及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利特所说的“原子”,与我在这里所说的“智子”有着相似之处,只是“智子”的内涵要比惠施的“小一”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更丰富更深刻。有鉴于此,由于古希腊人的“原子”一词被近代科学用于指称原子核与电子云的结合物,因此有必要使用一个新词汇“智子”来指称宇宙中最小最基本的结构单元。
这里所说的“物质本性注入”,实际上乃是物质的最高秘密,它涉及到的是物质本性是如何形成的问题:为什么万物都有引力?为什么光速不变?被物体吸收的光量子变成了什么东西?为什么电子、质子有互相吸引的电荷?它们的这些各不相同的本性是谁赋予的?
玄5 、超自然智力系统
如果生命智力的发展没有止境,那么就有可能发展出某种无限强大的超级智力系统,以致人类生命智力无法判断这种超级智力系统究竟是生命智力系统还是超自然智力系统。对于人类来说,由于人类在宇宙长河中存在的时间段是有限的(在人类没有诞生之前宇宙已经存在着,在人类灭亡之后宇宙仍然继续存在着),人类生命智力能够感知的能量也是有限的(太弱的能量人类无法感知和测量,太强的能量则会毁灭人类及其衍生物的感知系统),人类生命智力能够接收的信息量也是有限的(人类能够活动的范围仅仅是宇宙中很小的区域,那些来自遥远星体的光并不能够携带该星体的全部信息和准确信息,人类对来自四维时空之外的多维宇宙的信息一无所知),人类能够处理的信息量也是有限的(人类的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不能够同时处理超过脑容量的信息),因此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存在着“宇宙测不准原理”和“宇宙测不了原理”。但是,对于超自然智力系统来说,上述问题和障碍可能都不存在。
生命智力学核心概念一览表,欢迎理论高手商榷,共铸辉煌
我于21世纪初独立创建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生命智力学”在百度、谷歌检索有近千万篇。为了进一步完善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这里提交一份核心概念一览表及其名词解释,包括生命的定义、智力的定义、间接信息的定义、期望效应的定义、生命智力的定义、智因的定义等40条。欢迎理论高手逐条商榷,共铸理论辉煌,实现中国人重构人类知识体系的伟大创举。王红旗(重构)2010-3-25
ZY40-26000《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名词解释》100315
本文收入八纮九野丛书《重构电子版丛书》之《智因2010进展》,
如欲下载,可电子信联络,或者登录博客打开“下载服务”标签。
博客地址(帝禹山河图个人主页):http://blog.scol.com.cn/dysht
重构智因学研院电话010-51843850 手机13552179184
探寻生命奥秘的三种境界:神创论、随变论、智因论
15 、生物进化的定义
最前沿的科学发现:所有的生命都拥有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
生命力、生命活力,就是生命智力
6 、生命智力的定义
不是自然在选择,而是生命智力在选择
11 、选择的定义
运用生命智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统一中医和西医
31 、生命智力的学习、研究与创造
生命智力就在那里,只是人们尚未认识到它们的存在
32 、生命智力存在的证据
会捉昆虫吃的猪笼草,打败了达尔文及其追随者
进化论对了,达尔文的解释错了
23 、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的定义
生命智力用12万年的时间,设计制造出人体一个新基因
30 、生命智力的操作空间和操作时间
生命智力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和时间,分别称之为生命智力的操作空间和操作时间,不同的的生命智力活动所需的空间和时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细胞内的和细胞之间的生命智力活动称之为微观操作,在多细胞生物之间和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命智力活动称之为宏观操作。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这是在形容人类的某些行为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是,对比之下,生命智力系统设计制造新基因所需的时间往往更是非常的漫长。例如,从地球上生命起源到人类出现大约用了36亿年的时间,而人体约有3万个基因和10万种蛋白质;也就是说,生命智力平均约每12万年才能够设计制造出人体的一个新基因,平均每3·6万年才能够设计制造出一种新蛋白质。据此可知,正是由于生命智力系统设计制造新基因所需时间相当漫长,因此我们人类的大脑思维很难观察到其它层次的生命智力在工作,也很难认识到和理解其它层次的生命智力的存在。
与此同时,同样是由于生命智力系统设计制造新基因所需时间相当漫长,因此当环境变化超过生命智力系统的应对能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生物灭绝现象,事实是地球上的生物已经经历过至少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目前很可能正在经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幸运的是,地球上的生命智力系统特别是生命智力巨系统,拥有对抗环境巨变的生存技术、生存策略和生存战略,它们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化、生命智力层次的多样化、生命形态的多样化,以及生存技术和生存潜力的提前储备,而这乃是得益于生命体内潜伏着的设计制造新基因(智因)的工作。
有必要指出的是,生物进化存在着“改良”与“革命”两种类型。所谓改良型生物进化,通常指生命智力在已有生存技术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微小的改良。所谓革命型生物进化,乃是指生命智力在已有生存技术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全新的生存技术。例如,对于植物来说,它们的叶子形状发生的改进或变化,通常都属于改良型生物进化;但是,如果这种植物出现了能够捕食昆虫的新结构、新器官,诸如猪笼草、捕蝇草等食虫植物的捕食器,那么就属于革命型生物进化。同理,对于鸟类来说,它们的喙、腿、爪、翅膀等的微小变化,都属于改良型生物进化;但是,从水生动物变成两栖类动物,从两栖类动物变成爬行类动物,从爬行类动物变成鸟类或哺乳类动物,则都属于革命型生物进化。
一般来说,改良型生物进化是经常发生的,而且比较容易直接观察到。对比之下,革命型生物进化则不是经常发生,因此也很难直接观察到。这是因为,革命型生物进化的过程存在着隐性进化阶段和显性进化阶段。其中,隐性进化阶段所需的时间非常漫长,而且是静悄悄的在DNA上设计制造新基因(智因),因此我将其称之为隐性进化阶段。只有当新基因(智因)被生命智力设计制造完成之后,新基因才会投入到工作中,去制造新的蛋白质,以及新的细胞、下的器官,这时我们才能够观察到生物出现了突变,因此我将其称之为显性进化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仅仅能够解释改良型生物进化现象,而完全不能解释革命型生物进化现象。对比之下,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不仅可以解释改良型生物进化现象,也可以解释革命型生物进化现象。

! W# v7 o! n1 K, \. L0 ]

9 ~( g; M: L. l" w3 y" i, }. k- X
' Q4 G+ z0 P8 b4 B" H  h: m3 D/ P1 J3 F8 m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