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中医的教育,问题出在哪?(深度好文)
曹东义 发表于:2017-12-9 19:01:0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804
中医的教育,问题出在哪?(深度好文)2017-12-09 邢斌 中医出版
( }8 ]% D+ r8 Y/ U  x
导读:这是《中医思想者(第二辑)》和《伤寒论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解(上)》的作者邢斌老师昨天刚写好的文章,思想深刻,请耐心读完!

! ?( d' W; u% Y; z
朋友圈里看到,“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最近将举办第22期,这期的议题是:中医人才,如何培养?
曾经读过蔡江南教授的一些文章,很认同他的一些观点。所以很高兴,他组织的“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能够关注中医问题,为我们中医界操心。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观点。
# M4 P& ?1 V: k
一、给会议通知“挑刺”
/ S/ {* Q1 _/ U0 {' U( ?. L
会议通知的微信中提到:“我国的中医人才培养是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及继续教育等形式并存,以院校教育为主。这三种形式,基本由政府主导、主办。由此导致中医知识传播途径比较单一,统一的教学大纲、教科书,传播的是“统一的”、“标准的”中医思想,导致中医多元思想消失。相比之下,传统的师徒相授,虽然良莠不齐,但正是这种“不齐”,促进了中医人才间的竞争,推动了中医诊疗技术进步和中医思想发展,能够满足市场多层次的需要。”
, [' b! j' ?6 r. Y
恕我直言,文章的思路好像有点不清楚。
前面说:“……师承教育……这三种形式,基本由政府主导、主办……导致中医多元思想消失”,后面说“传统的师徒相授……促进了……推动了……能够……”。是不是自相矛盾?
或许作者会说,前面的“师承教育”与后面的“传统的师徒相授”,所指的不是同一个事物,那么,您早就应该在文章中作出说明,这两个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很显然读者会有疑问,这应该是可以预料到的。
又比如,文章说“传统的师徒相授,虽然良莠不齐,但正是这种‘不齐’,促进了……,推动了……,能够……”,真是看不懂了,难道“良莠不齐”还是好事情了?很显然,所谓“不齐”促进了……推动了……能够……的“不齐”,指的是体制外的好东西与前文政府主导主办的东西之间的“不齐”,而不是“良莠不齐”的“不齐”。所以,这其实是一句病句。
. K- j0 W9 z5 F  s; N9 V$ z# o
二、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对举,不应该成为一个议题
3 @& k% U5 e+ _, c
如前所引用的,会议通知将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对举,揣摩其文辞,显然在赞扬师承教育。
又据通知,会议日程的嘉宾对话有4个主题,其中3个主题涉及师承教育,分别是:1.师承培养中医人才是权宜之计,还是长期发展趋势?2.中医人才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两条途径是替代还是互补?3.如何保证师承培养中医人才的质量?
能看出来,本次会议主办者有这样一个倾向,就是要讨论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要对它们进行比较,要对它们进行定位,要探讨如何摆正它们的关系。
我的看法是,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 q- Q* z$ `- P! s( D' C9 Q
道理很简单,院校教育一定是包含师承教育的。
当然,首先要对师承教育进行定义。
会议通知里本身没有对师承教育进行定义,但是能看得出来,通知里的师承教育其实有多层涵义。这且不管,我谈一下我的看法。
显然,顾名思义,师承教育就是跟老师学,这是一个最宽泛的定义;在中医界,跟某一个老师学,签协议,做公证,学制5年,然后参加考试,这是一个最狭隘的定义(这里的“狭隘”不是贬义词);中国各大院校里,文史哲学科的硕士、博士教育,每周或两周到导师家上课,跟导师学习,写文章请老师批改,这难道不是师承教育吗;医院校里的学生,硕士、博士,或者本科生,跟老师临床抄方,诊余听老师讲课,这也不算师承教育吗?我认为,这两种情况,也可视为师承教育,属于既不是最宽泛,也不是最狭隘的师承教育概念。而这,都是发生在院校教育里的。

1 O1 l: o( S) I1 V
所以,院校教育一定是包含师承教育的。除非是那种最狭隘的师承教育概念。问题是,最狭隘的师承教育,能培养出好学生吗?我认为,不能。接下来,再说第二个道理。
一般情况下,院校教育一定是比师承教育好的。
一、院院校教育当然比师承教育更好
% o8 e! G3 W0 ]" M1 J9 L
院校教育既然都包括了师承教育,那院校教育当然比师承教育更好,不管是老师还是授课的内容都更丰富、更全面。
二、师承教育是不被院校教育包含的

& c6 {) Q8 ~9 L( h- |
前面说了,除非是那种最狭隘的师承教育,它是不被院校教育包含的。但是最狭隘的师承教育,能培养出来很好的人才吗,我很怀疑。原因很简单:一个老师抵得上中医药大学的很多老师吗?除非这位老师是大师,是天才,高出同时代人很多。一个老师的授课内容,抵得上中医药大学的系统性课程吗?除非这位老师是大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现实中,有这种情况吗?如果有这样的大师,赶紧把他请进我们的大学吧!好,假定老师没有那么好。回过头来说学生,假定他只跟这位老师学,老师教啥就学啥,他能有出息吗?假定老师没有那么厉害,学生素质蛮高,他想多学一点,他必然会学习相关的中医药知识,假定他自学了中医药大学的系统性课程,虽然他没有念大学,但实际上等于是参加了院校教育;或者更牛一点,不按教材课本学,博览群书,那他的成功,到底是师承教育的结果呢,还是他自学的结果呢?显然是他自身素质、自身努力的结果。所以功劳不能归师承教育。
总之,一般情况下,院校教育一定是比师承教育好的。除非民间藏了一位大师,大师又培养了一位天才学生。
三、中医院校教育出了问题,找原因怎么找到师承教育身上了呢?

% L8 s+ F; B. E" U* K% F: S
如前所述,中医院校教育出了问题,找原因,不能找到师承教育身上去。那怎么会找到师承教育身上去的呢?
我推测是这样的:
1956年之前,中医教育,虽有院校教育,但是规模不够大;而散在的、民间的、自发的师承教育还是很多的。1956年之后,各中医高等院校成立,情况完全变过来了,中医教育变为院校教育为主体,而这60年来,人们看到的是中医的衰弱,而不是越来越强大兴旺。
. p5 q7 N7 N& ~+ a. G( C
于是,人们认为中医院校教育成绩不佳,没有培养出人才来。甚至在10多年前,或者更早,就有老中医在说:中医院校培养的不是中医的人才,而是中医的掘墓人。总之,是批评声一片,甚至可以说是骂声一片。
于是大家开始找原因,有人提出,院校教育不好,不适合中医,还是传统的师承教育好,因为传统的师承教育培养了不少临床高手。当年的名老中医,很多都是传统师带徒带出来的。所以1990年代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开展起来。
问题是,这种看法到底对不对?
我认为不对。
因为没有真正进行过比较,纯属臆测。
在古代,中医没有院校教育,只有师带徒,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全部都是师承教育的产物,又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比较,怎么能说师承教育好,比院校教育更适合中医呢?
# ?% O) ^. d$ J% ?# Z
在近代,既有院校教育(其实包含了师承教育),又有师承教育,比较复杂。问题在于,没有人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去研究,把各因素分析一下,统计一下。既然都没有扎实的研究,凭什么说师承教育好呢?
再说现代,假定1956年以来,国家没有办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教育仍然是不成规模的,散在的、民间的、自发的,中医人才就能大量涌现吗?中医事业就能越来越兴旺发达吗?我看未必吧!说不定更糟糕!
所以,首先中医院校教育未必就那么不堪。其次,即使不堪,找原因也根本就找得不对。
四、中医院校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真正的原因在哪里?

& }) X  D8 U1 F3 U* m
我认为中医院校教育未必真那么不堪,但反过来说,的的确确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那原因何在?
我的看法是:
我觉得教育有四要素。制度、教师、课程、学生。制度要好,老师要强,课程设置要合理,学生要有求知欲要有天分。如果四要素都很好,怎么会培养不出好的人才?问题是,这四个要素在中医院校都有一些问题。那当然培养不出好的人才来,或者说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偏少。
第一,制度。
整个中国大学都有问题,不独中医院校。近一二十年来,中国大学的问题,学者们都讨论了很多了,关心中国教育的人都知道。教育不独立、教育官本位、不是教育家办学、教育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没有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当然是平庸的。我想,这是最根本、最关键的,任何一家大学都有此弊病,中医院校也不例外。
第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确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未必如一般人说得那么不堪,认为中医比例太低,西医比例太高。大学教育不是培养中医的技师,首先是培养人,其次才是中医师,或者是中医研究者,等等。视野要开阔,看问题要全面、理性、客观,这是首要目标。否则,即使24小时全部用在学中医上,我看也不会成为一个好中医,而只会是一个傻乎乎的,或者偏执的中医。所以,中医课程设置也要遵循教育规律,要有通识教育,专业课程中医、西医都要学。
第三,老师与学生。
毋庸讳言,中医院校学生的素质相对复旦、交大等高校,是不够好的,因为高考成绩不太好。以前的学生,现在做了老师,那么老师的素质当然也相应的不够好。
以上才是中医院校教育培养不出很多优秀人才的真正原因(当然,对中医院校教育不能一笔抹杀,我之前已多次提到这一点)。

" ]* ]' u6 n. r3 s6 o
五、中医人才,如何培养?希望仍在院校教育,关键是如何办学!
6 u0 G3 i9 {. D3 _8 U+ f  g" [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的愿景”,发表在我主编的《中医思想者(第一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出版)上。
那时南方科技大学还在草创阶段。后来,西湖高等研究院注册成立了,今年9月2日首届西湖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跨学科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录取学生正式入学,明年西湖大学将成立。这是中国教育的希望。
我希望民间也能办出一所高水平的中医药大学来。由教育家、企业家、中医临床大家、西医临床大家、其他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一起来谋划。制度要合理,老师要请最好的,课程设置要完善,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来吸引优秀的青年人入学(这里说的老师要请最好的,包括已经功成名就的,还包括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有真知灼见的,这样所谓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之争也就不会再成为一个问题)。当然,中医院校积极改革,这是人们所期待的,因为这才是中医教育的重镇!
总之,我认为,大学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形态,中医的希望其实仍然还是在于院校教育!问题是如何把院校教育办得足够好!盼望同仁们一起努力!

9 F% g8 l0 R) O" ]
我人微言轻,中医教育的话题,本不该我来谈,只是见到我尊敬的蔡江南教授等有识之士组织这样的讨论会,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故拉杂写来,供大家参考!
                                                                                                    邢斌
2017.12.8
(邢斌 著)
! [2 R5 C2 o5 K: h
延伸阅读
& u! `, ~" o) `* E% w
有不少同学都觉得,不是只有靠上学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我能做兼职还能去摆摊……但现实却是,很多人除了上学,真的是没有其他的路能走了。
9 K) r! u8 i; F0 w4 f

- Y6 s& B( m7 t  a
下面是央视名嘴白岩松对高考以及读书的一些看法,他的观念,希望大家都好好看看,以此共勉!

5 R- Q, d" E8 B1 |
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财富还是智慧?经验还是人脉?这些你都有吗?
/ }( ?% K) B2 E' x8 e' q
现在的社会现状,混在最底层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读过书的,那些成功的人真的是万里无一,而且依靠他们的情商,读不读书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8 x1 I9 k* W- g. W; n
你读一万年书,也拼不过一个韩寒,但是他不上学,却比我们学的还要凶猛。
; r' _# B0 l: T
很多人说现在阶层板结了,其实此前更板结。所以高考才真正的结束了那种板结。让不管是什么身份,你如果分数靠谱,就总能往外走。
' W- R% P# T3 j8 l# w1 u/ [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 ^0 M* Y6 [2 g/ W% t
这是非常现实的东西。尽管高考有很多毛病,但起码现在还是最公平、最给人希望的一条路。

8 R! y. w3 G& ^; V3 C. {5 j* z% F% b: d
但是孩子们不这么想,条条大路通罗马,上不了大学也没什么,将来肯定也能干出个样子来,不一定会比那些考大学的同学混的差。

! n3 E1 ?) j  J$ d
孩子,你是哪来的自信?不考试,不上学,你还有多少东西可拼?
0 ~! y8 W) ]( ~4 [
考试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公平的那条路!
. Z9 k3 x5 r8 ?$ z* t* Y* \
虽然很多人认为考试制度不合理,一考定终身,让孩子失去了乐趣,失去了自由,也限制了创造力。
' Q/ D" u4 n+ @) R9 |4 y- t8 e! u; Z
可是,正是考试,让大多数孩子拥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你出身如何,长得怎样,父母是谁,只要你成绩足够好,你就有机会上好的大学,长更多的见识,认识更多的人,过上相对好的生活。

  @# i  X! G  R* c) q  w* z
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很多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一环。
0 P; f) q; c; |" [# B. |
每次同学聚会,说起这些年的经历,虽然大多数同学并没有过上想要的理想生活,但无例外的认为,是高考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2 k9 q6 i& f9 [
不管上的什么大学,后来找了什么工作,是高考让自己看到了更大的可能,也是高考让自己一直相信,努力了总会有一定的回报。
, n" l: M. }. e! B$ j! c" I; j7 N0 X
诚然,那些高考失败或者没有参加高考的同学,也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但相对于上大学的几率,要小太多。

! j- C" T  k( o+ D9 ]
如果有考试这样一个现成的机会摆在面前,为什么不拼尽全力去试试,非要绕远路呢?
; A2 u: [4 H. w( N- w3 L% U/ ^$ W
看不上考试,你的优势在哪里?
& O0 f2 |. z0 t( z: @- j
有的孩子,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认为即使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不好,自己也能过上想要的生活。这种自信来源于什么?是综合素质还是你的见识?

% V. d! H. I4 ^. `
作为大多数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不拼考试,你要跟人家拼素质和见识,你的底气在哪里?

  K- _! R: \0 d, H) j2 k
考试都考不好,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行!
5 M  j4 Z5 F8 g" O- q4 S
考试是一个筛选机制,在这条道路上,必然有人闯过去,有人闯不过去。
% N. E8 E4 v' Z; ^( R

! M0 S, W2 X3 N3 {  T% D

; u& L% A: P: I- L! _$ d* r
有人说,我天生不适合学习,但我别的方面能力突出,我善于经商、我情商高等等,我以后的发展机会也很大。

. Q' @) n; f7 F2 i+ R
一个人学习不好,更多的体现了他的综合能力,比如他的耐力、他的意志、他的学习习惯、他的反思能力、他的抗挫折能力,用天生适不适合来作为借口,恐怕不大合适。
" V1 `& ^% I8 u8 T
毕竟,拿出十多年的时间专门进行学习这件事,在这件事上你表现的很差,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其他方面就能行。
' H5 @7 B/ z$ S* d! w
以前,我们天真的认为,学习好的都是书呆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可是,后来我们发现自己错了。
5 h, T6 K$ W6 F2 C" j: L- F
大部分学习好的同学不但不呆,而且其他方面也表现的很突出,他们把学习力运用到了各个方面。

% ?% Y4 h, k8 S: n
我们越来越发现,不但学习拼不过人家,在其他方面也远远的被落下。

9 _2 Y) W" y5 X6 l# y1 o
不少人在谈论学习无用论,但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差生,在每个人的内心里,还是觉得学习好不会有错。

& n: c0 I5 j& ]2 d+ d$ o* O
考试,在我们看来,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最值得去拼的一件事。
+ U( G# P$ K$ T; |1 X
虽然,在一些人那里,考试不一定是最好的路,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它是。孩子,希望你在最该学习的年龄,努力去拼一拼,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推荐书:《中医思想者(第二辑)》。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中医思想者(第二辑)》,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看上去有点“不合时宜”的小刊物,其目的是想在当下急功近利、虚浮躁动的大环境中开辟一小块绿地净土,为所有立志于中医研究和实践者提供一个轻松、平等、自由表达、交流“思想”的平台,倡导沉思、探索,求真、务实的良好学术风气。邢斌主编的《中医思想者(第2辑)》遵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遗训,选择当下具有问题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尊重事实、认真实验、理性思辨、善于总结的作者。其中包括:《思考《伤寒论》成书的疾病背景》、《温通阳气、流通水饮法背部冷痛伴顽固便秘》、《多元时间针法图说》等文章。
END
本文上半部分内容来源于读书写字与临证思考,作者:邢斌;延伸阅读内容作者:白岩松,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推荐邢斌老师的书:《中医思想者(第二辑)》。
8 s  |2 r5 Y0 q  w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8 l. ]3 g* E' q
: Z. s5 K9 G" _3 c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 ?/ e  t3 B  n6 S/ |3 I+ {" ~# C1 L, w' d/ l& Z! V
阅读原文阅读 2005
% ]: |3 X0 R. x+ o( P) I13投诉6 L2 F0 S2 Q% u9 s+ Y
$ F4 ~% }, P4 i- c# m  r
精选留言
9 E& ]$ @  `) |% m7 c* o
[url=]写留言[/url]
  • 5

    + P2 c# c. b( ]' o吳侃陽(朋友)
    % r! Z' g) Y* R5 W中醫的教育,問題出在中醫的政策導向上。中西醫並不屬於同一個學術思維體系,為什麼還要學習西醫。我大學時也學過西醫知識,可是我在臨床上基本上都把它擱置起來,所以沒有受到西醫還原論的制約而成為中不中,西不西的傻瓜。為什麼要中醫院校學生學西醫呢?其指導思維無非是覺得中醫不科學,還應該科學化。事實上中醫學術與科技實質思維觀毫無共通之處;而且,醫學的社會價值並不是看其科學與否,而是其臨床效應。應該說中醫的臨床效用並不比西醫差,在某些方面甚至還遠高過西醫,譬如中醫治療腰椎盤突出症。我治療該病一般只需7-10次,最快的只治療2次即癒;而且通過中藥的調節,還可以使得患者減輕、乃至杜絕該病的高復發機率。這種療效西醫能夠做到嗎?類似的例子多得很,我們還需要再學那些療效差的醫學知識嗎?所以說,中醫的教育,問題就出在沒有重點學習傳統中醫文化。中醫院校教育不以學習中醫知識為主,卻去學那些與中醫學識毫不相干的西醫,這樣能培育出好中醫師嗎?事實上,幾十年的中醫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中醫師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醫師,而只是一些掛著中醫招牌的假中醫師。他們很多人在臨床上都不是依據中醫的「四診八綱」來治病,而是像西醫生一樣看檢驗報告開處方。試想,這種丟棄了中醫學術理論的醫生是中醫師嗎?現在在中國成千上萬的中醫業者中到底還有幾位真正依照中醫的學術思維治病的中醫師?
    1 c6 ^" p/ Q" ]& I- h- A2 z3 H4 o
    ; c; w3 o; X. W
    6小时前
  • 5
    6 X7 Y/ W; N! ^3 U
    靈蘭醫喆~赵建枫(同仁堂中医)2 }6 V* K0 S9 [6 d' n/ K& |' N" Q% ], k
    一个老师抵得上中医药大学的很多老师吗?除非这位老师是大师,是天才,高出同时代人很多。这是个有问题的提问,回顾自己的学医从医之路,四五个课程的老师都抵不上一个学贯中医全科的老师。一个好的师傅是中医、药、临症甚至针灸全面的老师,古代中医是不分科的。内外妇儿无所不习!# l5 s, {5 ?4 C

    2 K2 w# @6 _. _
    6小时前
  • 4

    - a- ^8 ]$ d+ I! j! P  U1 k# M许我一寸温暖
    9 M8 E& H2 p, u! S- d( w6 Q) x3 O中医院校培养的学生缺乏临床经验。却有很好的理论知识。老师带临床学。学生之间平时有小病自己做医生,模拟看病,望闻问切。自己慢慢积累经验。做到二者结合。再有中医教科书,请不要用西医的方法编写。方便是方便,但问题百出。
    3 d3 s! m" S2 D+ E+ z: a

    4 ]5 i( ]5 i4 |# C7 \, I5 j5 I) X5 D
    6小时前
  • 4

    6 U/ |! V; @8 X9 d4 p+ `( p3 d% K2 I7 A中医医美 经络减肥 曹少彬
    - u, a. C  |; Y% U( M3 x8 M5 \扯淡太多,核心是制度扼杀了民间的中医传承,扼杀了民间中医自由生长,学院又培养不了好中医,国家公立医院里中医西化。  ~8 O# S1 i& [/ H3 y% B: r! |" ?

    , C) l( e0 C+ ?0 k+ q
    7小时前
  • 4
    ! j3 T& l& x5 b
    木火土金水
    8 p, ^0 m& ]4 j" W临床治愈率为唯一标准,讲其他就是文痞科痞西医痞
    5 z' m5 g' c$ y! R
    6 M% R+ o7 q3 f% C8 D3 t
    7小时前
  • 4
    7 E( m  t2 H6 y% l- o2 I2 H
    执笔青春~寄中医
    , c8 c! O" E- L' k0 {  s+ R. I我感觉应该改一下课本的编辑,现在所有的中医课本儿大部分百分之六七十非中医内科都是西医的内容。但是这是体制内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一个西医医生+ c- ^3 ?3 p! b/ M
    6 i% l2 J: s: f* q4 i
    7小时前
  • 3
    . Q& N' x: y/ q, @. [( [! x
    范晶晶
    " L. v" C* O2 w3 Y/ D中医院校的问题在于对中医传统思维的不重视,陪养方向的西化,作者认为学习西医有必要,不否认,但连中医都没学好就涉及大量西医可取?作者否定师承,间接的不认同中医的临床是王道,反认为理论知识的完善更重要,那我们千千万万中医学子投身中医的最初的想望还在吗?
    & j7 N: J* b7 p  Z, z9 `

    1 d5 g) _2 R. Y8 W/ j( x( i
    4小时前
  • 3

    ( z8 v3 U* v' f% S# v# y7 u潘才幸
    ( F9 _" @7 a& L6 S* r# }, q蚊帐太长了,只能快读!蚊帐大致是贬低狭隘的师承,推崇院校教育,建议院校教育改革罢了!我只知道在院校教育的我没得到好的中医思维和能力,也没有中医高手的老师来教,即是有高手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和有脾气的,还没摸透脾气得转科了。况且凭什么要老师无私将最私底的经验和绝招教透?传统师承就不一样了,大多数不收徒则已,收了基本就无私的教。院校的师是“老师”,传统的师是“师父”,传统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在院校是不可能的,院校的师是短期一学期几十个课时,或者轮科数周到十余周的师,是一年下来百余人到几百人的师!院校的师是众的,可能是前师后师治则治法完全相反的!传统的师是贯穿数年到一辈子的,治则治法稳定的,疗效在跟师时可以贯穿观察的!文章作者肯定不是一线临床的!
    4 a0 g  a& P$ V- O" |5 H; |! ]

    8 S& p0 J; b/ b8 l; s( J
    6小时前
  • 3
    % i" i4 Z, @3 g9 k* w
    妙明(朋友)
    ! Q- w' f9 d) B+ |4 o/ i0 |& b中医教育,问题出在真正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传统中医的老师太少了!
      I/ P) g0 p( o( d6 U" }- J

    ! ~  ]& u! o/ f1 c: c( l( X4 X
    6小时前
  • 3
    # [: j7 w1 N1 d
    杏林小苗- W0 E. c  x8 N: @
    中医西学,不伦不类# o9 u! _9 Y3 T: A

    9 ^$ \6 O& w- a0 L
    6小时前
  • 2
    3 F( U. A2 c# B. A
    A峰A
    1 i  G1 e" e8 n! N4 q8 n6 e4 \/ L6 A前段时间院长还批评说:人家病人去西医院看病开了一大堆西药。想着来中医院开点中药吧,来到中医院开了药走在路上突然觉得不对劲,打开一看还是一包西药。说说我们中医院开着有什么用?住院部给病人也是天天打点滴,开个中药方纯粹是为了应付差事。该怎么发展中医?各个都是照方子抄,谁有认真研究过中医?一个嘴上说的好听,有去中医院看过病吗?医院能看好谁还去找民间老中医啊?!现在中医学院制教育是中医教育史的奇葩,各个出来都是方脑袋。民间师承确实有局限性,不能保证良莠都跟学院教育一样齐,但都是摸爬滚打出来的,起码能百花齐放。谁也不要嫌弃谁,三人行必有我师。
    $ C* v: d3 j9 }8 m% |
    - T5 ~4 y5 {# W: s3 b3 x* z* c
    5小时前
  • 2
    . W+ e) k; O, F  }
    枫青正此时
    * O$ T) G/ s* ~中医院校教育有弊端,比如学生需要学习非专业课课程,课程设置是依据学校而定。但是也有着优越之处——学校要培养的首先是人,一个健全的人,思想完整的人,其次才是专业人才。院校教育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百家思想,能够提升整体素养,能够了解西医基础,更好的适应现代医疗环境。院校教育可以培养大量人才,这便是在传播中医,传播文化。唯有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文化,才能支持中医药,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即使大多数人并没有成为大师,甚至没有走向医药岗位,但至少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为中医药的发展奠定基础。
    ; t5 m6 h4 `4 W. `: ~$ @4 m; }
    , F2 t( J) ~& m$ {% {& h
    7小时前
  • 1
    9 \+ A' d, `% ]4 M% i% I- }1 _
    七彩广告
    / r8 u1 @) [1 {  X4 o8 g很多名医自学成才的,我也在路上!
    3 e! k2 Q* i1 G

    / f" \" X' ~& U1 O
    3小时前
  • 1

    * G# q# J- J& j! S' r祖传史大夫,18604767448, h# n8 s1 `$ @# a
    问题太西医化,诊脉开方,以前祖辈给师傅学习,一般用药不到十味药,而现在少则十七八味,多则三四十味。这就是西中医
    & J+ r/ q1 |9 R) q) ~

    9 _! A, ?4 b2 V8 \
    5小时前
  • 1
    5 n0 i( A+ ~) H/ N
    asdf0 |; f* p  W1 R  Y" J) h
    我不认同文中观点,院校教育比传统师承的优势是教了更多的西医知识,让他们毕业后干不了中医还可以干西医,给他们增加了就业渠道,而仅仅是就业,医学讲究的是疗效是治病救人,不是会打针会开药,不是会实用仪器,最根本的是治病和疗效。十几位老师教给你各种本领,唯一的缺点就是没疗效。4 \/ W. h: K( f9 z$ }9 l

    ! h0 n, |0 B. u& X$ k  n, E
    5小时前

  • 9 o, \+ w) f9 z0 o; Q快快乐乐777
    5 z, Q* j- I# a* Z夫五指更弹7 r, ~5 u. {7 H0 A8 |
    5 |& x1 w! x; C3 _1 o. H% U% y
    1小时前

  • * P$ T! {! C! M) J: }杏韵丰
    7 B( x7 S, o3 s. P8 I& C什么知识在老师那、在书里总能学到。可中医,在学校里就只能学个基础,离治病还很远。各种高深、突破性的中医理论、中医经验,怎么可能在书本里?一个有成就的中医师,必然有高于现有的医学理论及多方面的诊疗、用药经验。而且,还应是八仙过海之势,各有不同的绝学。
    / Z$ b$ R5 g+ [) }, {$ C' f! D+ v
    : c6 g+ ]. `- z/ [
    2小时前
  • 0 u4 C8 I  n# M+ M9 D. j
    / r  N% K" D2 m. m" L

+ a# U- K( q6 h) N( ?* I8 o2 f' y- _
* w* m# ~5 F7 S) s, Z9 X
7 z0 U; H4 C9 M  m' K
3 {- K9 P7 J" {' i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2-10 08:32:31 | 阅读全部
提高中医疗效之我见, J4 x9 u0 g) ], o9 F+ s

5 D4 n/ f- D, |) ]/ V5 w原创 2017-12-10 李源 杏林科普) ~3 Y2 p8 Q5 S6 C9 m: G

2 n4 a' r7 E9 M$ h1 W3 ]! b! W1 J/ C7 L, p( A
提高中医疗效之我见  d- b4 X& Y2 l* y

1 Q- ~: S3 s) N$ \, p; _! I- T疗效是中医生命线,学习中医要想提高临床疗效,笔者认为:在学习、掌握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这些中医的基本理论学科基础上做好以下四点:
/ N" e# l. M, J' x7 |2 t* B6 u9 g0 S2 X1 c, `% e, X9 G
1
  E# h0 r; I; t/ F/ k首先要大量阅读历代医家著作
& D$ Z: R. x/ O7 j  {7 M尤其是对于医案类的著作,一定要列为重点学习的书目,并且要反复、深入的学习。其中古代医家的这类著作中,可以挑选如:《临证指南医案》、《王孟英医案》、《谢映庐医案》、《柳选四家医案》等,近现代医家的可以选择如:《经方实验录》、《蒲辅周医案》、《岳美中医案》、《黄文东医案》、《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赵绍琴医案》等等。这些医案内容都非常丰富,按语分析、讲解的到位,传统中医的理论阐述清晰,可师可法之处比比皆是,经常的阅读学习这类著作对于提高我们临床辨识能力大有裨益。在熟读这些医案的基础上,然后就是跟师观摩这些传统中医理论的实战经过,这个跟师的过程也是非常的重要,一定选择跟一个真正的、能够运用传统中医药的思路、理法临床治病的中医师。, H# V$ I  M; ?: }, t& \9 |- k: u
6 Z7 r( _1 g8 c. g2 S
由于近百年来西方文化的强力推广、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在民众中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中医生存的土壤贫瘠,所以拜访跟师时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鉴别,以免被误导。这样呢,在跟师的过程中就能够去印证、去反复的再学习传统中医的实战过程,便于自身的成长和对中医理论实践的把握;接下来就是自己在临证过程中再去重复、去体验、去历练,如此就能够逐渐树立起自己运用中医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信心和胆量,就能够积累起运用中医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8 q" Y: u9 P5 H+ G: q, b% a

7 z# I$ i" g8 J2 D5 H5 O1 A5 \) R6 n+ m
$ j7 ~+ k+ E6 U% e: Y3 k/ P8 Z
2" o6 `. M+ o1 m1 \2 g$ `/ Q
不以教科书内容作为唯一依据和标准
. t. m/ g& w/ ~* g当今院校中医临床各科教科书上所讲授的病症证型,我们只能理解成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种特殊的、单一的类型,是一种人为的固定划分,这些证型临床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但是我们不能以这些内容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唯一依据和标准。这些病症证型的意义,我认为主要的目的是在于教会初学者一个规范、一个思路,一个临证时的方法。而在人患病的实际过程中,各种“证(病机)”的实际临床表现要复杂的多,也可以认为我们临床上诊治的真正患者的“不适感觉”根本就是由很多单一的“证(病机)”相互影响、相互重合,而体现在病人身上的复合证型(病机)所引起。因此辨证论治中的“证”(也就是病机),其实就是人生病后,机体内部发生了某种改变、所表现出来的、动态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机体与病邪反应的变化而变化的。
' M, {' `& K# Q6 j( t2 |4 W; p8 h# D1 C" H! E. X
所以在临证过程中,我们中医大夫就必须要重视患者就诊当时的中医四诊所得,并以此作为判断当前患者的“病机状态”(即证型)和处方用药依据。此即《伤寒论》所说“有是证,用是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 q& G6 }/ T( @2 ^+ W2 p/ F' d( F% D2 s$ f3 A% \

8 w) P' `4 I) f+ a
: m+ F' L4 }& g; ~9 l0 z* s3
/ f& p) l/ W2 W5 r+ K忘记西医诊断的病名、思路、概念
/ i6 M! ?0 Z% w4 A% k9 s我们用中医诊治疾病时,心中一定要先忘记西医诊断的病名、思路、概念。运用传统中医经典传承下来的、固有中医理论的八纲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等这些思维、这些方法来辨别患者的病因、病位、病性,然后确定病机(即证型)。据此病机(证型)立法、处方、用药。循此思路临床治病,虽不能尽愈诸疾,庶几可见病知源,少犯错误。此乃余临证多年的心得。望大家牢记、领悟,临床常运用之自会得其妙也。: V  @) D& m) N8 {. F
$ R2 }/ P6 V, `& N, `9 ^+ N
4- [9 [1 @0 J. f
“病机”诊断是我们处方的关键' W- s/ R* ]; k" O' I
我们中医师在临床中遇到的每一位患者,其病机一般都是复杂的、复合的、多层次的,临床上单一的单纯病机患者是很少见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深入地学习传统中医的思维方式、方法,认真的辨析患者每一层次的病机情况,然后处方用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药到病除。  1 b( h0 y8 L0 @% D& q7 h8 S; w: T

: W8 |; s* t: h" d' g但是,当今很多中医师,临床诊治患者时不再沿用传统中医的理念,不再去辨别、分析、诊断患者的病机,现代医学诊断的“病名”左右着他们的思维和用药,中医师临床作用靶点由“病机(即证型)”转变为现代医学诊断的“病名”,是造成当今中医师临床疗效普遍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 S+ o* l$ C. n, x( V+ z+ ?% S
, c3 t$ v$ ]! e1 M4 R2 t. ~临床中,只有回归到正统的传统中医思维上来,彻底的运用传统中医理论来加强对中医“病机(即证型)”的理解和判断,是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v; P- ?1 w, s* }! c; q
2 o( ~; v: J' i0 L
以上是我在平时临证时感悟到的点滴粗浅体会和心得,讲出来,供各位同仁参阅指正。% B$ c$ f+ ^1 z
* w, u8 k# J9 z+ I
/ `6 R. g. o: q( V! H5 ]

( ^+ g* J" F5 f# Q1 O4 v作者简介:李源(原名:李有缘),男,1972年生,河北省宁晋县人,中医执业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李源草医堂中医门诊创办人,宁晋县苏家庄镇、北河庄镇中心医院特聘中医师,宁晋县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中华传统中医学会副秘书长;河北省中医学会仲景学术研究会常务委员。师从于河北省中医科学院曹东义教授;河北省名中医赵振兴先生;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临证形成“抓脉症、定病机、选主方、配部位引经药”为特色的中医诊疗体系,擅长治疗内妇科疑难病症、口腔黏膜疾病及儿科呼吸道疾病。在相关报刊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编著、整理出版《草医堂临证传薪》《宋俊生临证得失录》《赵振兴临证医案实录与效方》《赵振兴妇儿科医案医论》等著作10余部。长期的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良好的疗效赢得了患者的赞誉。
$ D4 b7 H0 Y9 t" Q0 X! C  q, S2 k8 a( L" ^- ?, @, S9 \
0 K: V" Q+ k; y7 Q& Y0 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