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师道尊严,学者也不易!选几篇文章,供您参考
曹东义 发表于:2017-10-26 09:25:1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360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10-26 11:15 编辑
8 r2 o6 v% g+ b, H% m* m1 {. a2 D! H) h* n
今天,读到下面的两篇文章,这是马京雪转发的,很有见地,让人深思,也让人忧虑。* T8 @. d4 O% H# Y
        我的老师,余瀛鳌先生10多年前,忧虑当代很多中医专家文化根基不深,学术素养不厚,很多人不会看病、不再看病,仅仅把中医当做文化来把玩,不是自觉传承,这很危险。4 P: o' [. G# D5 X: _$ L6 _( c
有关余瀛鳌先生的事迹介绍,可以参考: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id2117
# w! U! ^6 p: v2 E7 w
! b* u# _) v( @1 `9 U) X7 r% o6 N8 x& I9 g2 U* y4 U
& @5 q4 P4 {# w( t/ H( ^
        我的师父,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20多年之前,面对中医界的衰落,有过四句话:自我从属、泡沫中医(中医界的病症);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治病中医自身疾病的方药)。另一位师父朱良春国医大师说: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临床疗效是生命线。术无道不远,道无术不行。朱老说,不能丢了中医的元神!
& D( R6 J9 \7 B4 U- y       我2001年开始带研究生,2012年带高徒,明年退休,传承中医的责任很重。* y+ `1 y* Y, a! G/ e
      《内经》说“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又说“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中医的传承之所以千年不绝,是因为有规则,有方法。唐代著名学者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k( [5 h: K$ s4 U
       授业,过去是师带徒,现在主要靠学院的学历教育;
% `) j  O. ^# o. I3 [" ?6 U% A       传道比较困难,师徒心心相印,像扁鹊与长桑君、公乘阳庆与仓公、李东垣与罗天益那样,是很幸运的,必然之中,也很偶然。
) n" p3 |0 L) P* F       解惑,比较容易,尤其是如今通信很方便,只要找到真正的“师”,就很容易实现。但是,网络碎片很多,末法时期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言论也不少。选择需要真功夫,应该避免“滥师、滥学”,应该能够辨识糟粕,吸取精华,否则,越传越远、越传越玄。《难经》说:“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8 E& b) j( u' |2 p; T  O" J
       在中西医共存,远远不是“并重”的时代,我们的责任是很重的。! y% p  Q6 a) l. X
河北省中医院科学院   曹东义

. L. h, ]' y# Y+ J0 H+ @! D
2017、10、26

8 _8 U, O! Z, d" C6 e* r4 s+ n0 T% r" S: v
8 X2 K8 c1 ~/ S
一声“师父”重似千金,为师者不易,必尊之!
2017-10-23 寻道路上
' l9 `' d8 v0 P

2 V" O1 [: Z0 w* Y/ I[url=]师缘[/url]
[url=]郭高圣 - 灵符异人[/url]
师父是你修行路上的明灯,照亮你前方的路;师父是你生活中的阳光,照耀着你温暖着你,为你驱走了冬日的严寒,为你带来了春日的希望;
% m7 L( B3 r- K) q( n( i
师父是你心中的依靠,找到了师父你就找到了回家的路,你不再漂泊了不再孤单了,你已不再是你自己了,你有师父了、你有师兄弟了,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你会成长、会感到温暖、更会找到方向。

$ t+ g. r5 C0 U- }7 L" S
在没有找到师父前你会迷茫会困惑,如同大海中的帆船在茫茫大海中,狂风卷击着乌云,你没有指南针你找不到方向,你害怕你恐惧你呐喊,可是都被海风吞噬;如同独自行走在山林中,在茂密的森林里野兽狂叫、阴风怒吼,参天的树木遮挡了阳光、只是星星点点洒下一点光亮,你寒冷你饥饿你疲惫,可是还要防备野兽的突袭

$ P3 P5 U7 ^; y8 E' ]  s5 I
如同你孤身穿越沙漠,漫天黄沙你看到的是迷蒙的世界,你走不到头你也望不到方向,干粮没有了、水也没有了,你又累又饿又渴却又不能放弃,一旦放弃死亡就向你逼近,你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你不知道该走向哪里你也不知道能否活着走出沙漠。想一想,同修们在我们没有找到师父前是不是此番境地甚至比这还惨,我们是寸步难行啊!

1 z* x; M* Q8 M! a
我们承受了多少的苦难,经历了多少的考验,又流过了多少的血泪,这些我们都忘了吗?
! w: a* |2 @. x. b6 ?9 \
我们哭天不应,叫地不灵,那种感觉是生不如死啊!但是我们又必须坚强又必须向前走,因为我们心中的信念在支撑,我们还没有了知生命的真义,我们还没有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还没有通达生死的问题,我们也没有摆脱凡尘的束缚、跳出因果圈子、出离三界六道,更没有达成我们的使命完成我们的任务,又怎么能轻言放弃呢?又怎么能畏难不前呢?又怎么能贪图享乐呢?无数次的给自己上政治课,无数次的给自己加油打气,无数次的提醒激励自己。
6 p5 m( v! A# j) Y8 }3 o

! q& d5 C) L) W* h
这些都是我们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是对我们的考验,也告诉我们“法”是不好求的,更警醒我们找师父的不易要懂得“尊师重道”。尊师重道修行本,不懂尊师修无所成啊!

$ {! `/ x& b: g' R: a/ f0 a
“师父”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师父”不是那么好当的,“师父”的不易我们有谁体会过?又有谁真正的理解师父走进师父呢?我们都觉得师父很威风有那么多的弟子,都觉得师父为我们做这做那都是应该的、谁让你是我师父呢!

8 h4 L$ h4 x! K6 L

- P+ X$ e8 u& |! B+ N5 ^# n3 t; B
都觉得师父当得很容易很轻松也很潇洒。唉…同修们啊!我们可知道那么多的弟子,暂且别说一个个领上道、明事理、真修实修,单说管理,如此多的弟子,师父要怎样才能管理好呢?担心这个修偏了、担心那个迷糊辨不清方向了,师父得费多少心啊!你真的觉得师父带一个弟子是那么容易的吗?
) Y5 o$ _- M, I  M
师父还得担起普度众生的大任,你真的觉得那是那么好做的吗?众生刚强难度,师父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度化,了解众生走进众生因才施教,让迷途众生知道回头、知道上法船、知道回家乡,善巧方便悲心救度;唤回众生因轮回而迷失的性灵,帮助众生擦亮那颗蒙尘的心灵,真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啊!
& w+ ?* W' }8 B2 m" Z! e

* R* f8 P$ d+ v( J
师父何曾说过放弃,又何曾言过退缩,实在太累太累了才说有点累。你的因果你得自己去化解、你的业力你得自己去背,可是当你承受不了了找到师父,师父把你推出门外了吗?师父是不是在悲心救你度你呢?为你背因果为你背业力,何曾说过一个“不”字。
7 ~( W% b+ i3 l( q# X8 \5 r
你修行是你自己的事,你沦落恶道抑或是得成正果都是你自己的事,和师父有关系吗?可师父怜惜你慈心度你,不辞疲不言倦,只是为了你能明理你能好好修,屡屡为你开释、手把手教你带你,只为你能够上法船,师父又何曾皱一下眉头呢?

0 \; E; V# e0 ^8 Y' E4 G
( l; d9 Y% P6 l" Z1 k5 T' B. l$ u
众生理解的还可以,众生不理解的还要诽谤,这和生你养你的父母你不知报恩反而将其赶出门外有什么区别呢?可尽管如此师父放弃度你了吗?慈光依然照耀着你,对你严厉了甚至打你骂你了这都是为了你好,你用心体会了吗?
* g0 J* M/ p- \9 z1 u! U  t3 W
/ Q/ W& @  l' }! e4 f
师父不是只有阳光一样的温暖,还有寒风一样的刺骨,因为不打你不醒啊!师父如烈火如闪电如雷鸣,又如春风但都是为了度你啊!

. T5 s% I6 E. _" U/ i8 U" x& P
你用真心体会你师父的苦心了吗?这些你都懂吗?可是你呢?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怀疑”自己的师父!问问你自己,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心?问问你自己,是否对自己的师父做到了绝对真诚?问问你自己,有没有把一切都供养给你的师父?还怀疑你的师父?你有什么可怀疑的?是怕你师父带你去杀人?还是怕你师父带你去放火?是怕你师父让你上刀山?还是怕你师父让你下火海?都问问自己,你对得起自己的师父吗?你师父悲心度你,你却还要怀疑?人与人相交还需要“信任”二字,真诚相待呢!更何况是师徒之间呢?
阅读 3552
% @% Q/ i# g* X: b) Y' i7 D
7 I  Z- M* g' Q& r
56投诉
% Y' u5 k2 ~3 H- I% a. F; `

" l& X/ |0 g- V) |( ?, F# L
精选留言

" _& K( w2 a& P$ u1 J+ A
[url=]写留言[/url]
  • 16
    0 b; H6 E0 J) W. {5 A7 o
    刘永# J: q: S/ P3 z. `5 Z
    师恩莫能量。感恩师父,精进道业,是我们弟子对师父最大的回报。福生无量天尊。
    7 u! s, U- z  M
    % H0 X+ W4 i: g0 Z! s
    3天前
  • 8
    . [) w& p6 q( ?% Z
    悟然+ z- D7 V2 _' B" B4 I
    福生无量天尊!
    + ?  P- j# W9 y/ W
    ' V9 E7 K/ C) l4 P
    3天前
  • 2
      B, k, }2 Y% {' ~( \5 H" f
    kk0 h- t' P& V, j  K+ i: O1 W7 `
    刚参加工作时18岁,跟着师父学了很多。后来结婚生子师父亦父亦兄真的帮我好多好多。借此平台我也祝师父及全天下师父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p- U. Y6 d  c* v; ]

    $ y- `9 K, f; v2 m
    昨天
  • 2

    , M( w' k0 s3 Z# a4 \9 t金嗣雅" D, t, u6 S( b% o3 i- }" y
    找到正修的师父一定珍惜,可是目前鱼龙混杂,真师难遇。
    & v4 o# }* m+ d8 Z* s* ?1 E" o

    6 k: H. e& E  }; C0 @: D+ P& I
    3天前
  • 1

    # p& B2 Y5 y* ^: R% c$ r嘟嘟
    * ?  S) {* a' \% \4 C师恩难报!真心修炼!9 W$ k# d, O) Q! {# {9 O: r* F

    2 i! r0 _2 @- O. C) u6 q) `9 P: u3 G8 w! R
    昨天
  • 1

    . E. f% Y4 E3 b' P  V) nA人生
    2 A8 ^( ?0 X+ }福生无量天尊
    0 w5 x( b  e3 B" l2 A9 g' d
    $ l# W& K1 c& f
    昨天
  • 1

    7 h7 o1 ]$ K8 C$ U7 a东方--和
    , t; g; }1 T. V9 ]我也将拜入我的道门师父门下,虽然只是皈依的俗家弟子,也是纠结好久才下定决心。3 W5 `8 I, m0 s5 U4 V# [3 x
    5 C- Y' e2 f- o# }' A9 g
    2天前
  • 1
      w! i  o, L7 d2 A+ C9 g) B+ P5 o5 |
    塞外人  |; ~) q3 z5 N* @0 k5 ?
    現在的人哪!“一日為師、终身為父”的太少了!. J2 u! q& F6 @" i( s& T
    . k3 b  l; l! Z, A
    2天前
  • 1
    7 @6 T  o9 q! `0 H% _1 k! S+ c5 k
    中国必强,国强家旺
    * c2 c3 F6 Z8 Y. i7 r* d感恩师父,感恩意拳
    ( E# d* |( J5 O, [: s" }
    2 u. }* A- ]) g
    2天前
  • 1
    ) p$ ?' }! j! `5 x
    天乙贵人(蓝天行)1 H0 }: q+ A/ R! n8 }1 ~4 q
    师恩重如山!福生无量天尊!5 @: A' m0 h6 F% U. v2 ~
    , w- k; M- a7 F
    2天前
  • 1
    " V- K/ J* w/ v$ V( G' d
    申教仁139932219471 D9 s3 ?* l8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愿吾师在天之灵佑吾学道有成
    ; p( F! q5 g- t. a  t2 g0 R
    9 Z  g" H, f! k4 d. P
    3天前
  • 1
    # y6 L9 N+ w7 f* @0 `) Z* W+ K
    任敦位
    9 b/ H% k+ I* s9 w/ I' `- X) S尊师之道,方能成佛。# Y) H+ M: S" r# l) f' A" e
    8 x1 P/ C, {& B
    3天前

    ) v8 a! {4 B8 {7 W2 S! ^$ i
; J. F! z: T$ Y* F& u
# o& V' C5 z, M; W" d
9 d- {7 Z5 x4 Y/ f: E- F, P

7 `+ N. P, z3 g4 Z  b* c' i; N
* d. x( k* L  y) k5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26 09:31:09 | 阅读全部
别再夜郎自大了!国内的中医优势还能坚持多久?
7 Z; {0 w# j5 Q( n+ J
% J/ \$ K2 Q! j2017-10-26 承朴堂
$ f$ [0 V2 i! j4 I导言:据《史记》记载:汉武帝为寻找通往印度的通道,派使者到达云南的夜郎国,国君问汉使:“汉孰与我大?”由此便有了“夜郎自大”这个成语。虽然,我们成功地笑话了夜郎国上千年,但今天面对国外快速发展的洋中医,如果不努力,我们是否也会变成另一个“夜郎国”呢?5 n6 e  N! Z+ F" T5 t0 P! K

+ D/ q7 b8 c/ u  P& x' G% ^
9 R- f1 ?7 u* n6 d. n- i( c% S! H2 Y+ v( k# @. y4 Y' n1 @
  c5 g, L1 j/ H. Q
去年1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首个中医白皮书,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
5 \9 I' U( }+ u* t
4 j* x* l- A; B9 G' M  B目前,中医对外传播普及面逐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中医药已走进海外168个国家和地区,有8万多家中医诊所,从业人员达30万人,在海外已经从过去的民间地位逐渐步入主流。7 A  R" x- T! N$ k

, a! R, B2 l/ |$ `9 X% C在西方人眼里,中医成了上帝偏爱中国人的证明!因为他们一直苦寻的关于西医的解困之法,中医竟然在数千年前就已达到。5 F4 i9 H2 B7 W& J' v0 ?
* Z" j/ _0 ~. v
中医药,这个一度是中国人的专属骄傲,目前,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全世界都在关注追捧中医药的同时,我们的国人却仍然是无动于衷、踌躇不前。而没有丝毫意识到,我们在中医药领域占据的绝对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 k$ c$ W/ ]% q9 b$ A
. {  R3 X! Q' B9 f# `+ ?( e5 s相对于国外的中医大军,国人中真正中医的数量正逐渐减少。现在我们正在传承下去的更像是中医的表面骨架,那些有血有肉的精髓,正面临后继无人的断层窘境。有言“世界的确需要中医药,但不一定是中国人手中的中医药”似已不是危言耸听。" ~7 u/ H1 M$ O/ g3 L
& `! h* s+ w/ @, {% ~9 W) X$ v
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我们一直自恃拥有几重坚固的堡垒保护着国内的中医药优势而无所畏惧,但事实却早已改变。1 |+ C/ Z2 M: V/ [
) x: O5 _: t, }* W& d* R7 f

2 {& l1 b% D3 t, S4 \, V8 x6 F5 h% t  G8 C1 r
一是语言4 I' U4 {/ D' t# T0 ?% c* r* ]
# G7 w8 y( o8 c6 [2 h$ m3 e
学习汉语对外国人来说难于上青天,但在这个用键盘多于用笔,学英语重于学中文的社会里,中国人已经离自己的母语越来越远。
# m" }# _, O7 B9 K
' O7 D; Z' e/ f% Y* R古代汉语、中医古籍,更是很多年轻人望而生畏的东西。“既然我们都觉得难,洋人就更糊涂。”如此宽心丸挽救了不少脆弱的心灵。: V7 `. r  E+ u6 g7 s8 E, K6 X

/ X! G4 Z, Y( h( I, V" R但请大家睁眼看看:在国外,德国学者文树德主持完成了《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注释系列著作,曾参与《素问》研究与翻译课题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说,该书在翻译方法、解读视角以及关注热点等方面与众不同。
' `  k( ?- h; l) e' }) Q0 u4 O8 f3 p( @7 i9 d: ^5 E
德国人提出的某些问题连他都不敢随意作答。在国内,用汉语侃侃而谈的洋中医已不少见,医史文献专业的洋博士已经开始当老师。
3 M6 t4 f% W+ O2 l. a/ d: g0 W2 t( A& Z+ A2 k+ {9 h! L4 r
以上提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众多的洋学生、洋中医层出不穷。面对随口说出《内经》原文的洋同行,我们还能躲在语言屏障后多久呢?  S4 i/ N. a9 k; }9 D0 N$ b( c

7 N+ h. X5 V6 ~
  D8 c- J% J- a/ [  i$ N0 _. E- n  X4 G1 R. k
二是文化
' ^: f; p& Q" t- ]8 }
7 A( m- d/ @6 a7 ]都说中医药源自我国古老的文化,讲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辨证论治,没有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综合文化底蕴就学不好中医。但在传统文化大割裂近百年之后,还有多少中国人拥有先天的优势?
( Q; @* B9 @) T, J
7 o2 Z  ?8 y, Y, b! c在旧中国很落后很受欺负的历史背景下,在科学就是真理的思维模式下,在东西方文化各角度的融合碰撞下,我们的内心还有多少是留给传统文化的呢?
9 N  U; X7 b. |' S0 Q
' s2 G7 P) r  t/ q5 m. k: K如果说文化是堡垒,那便是挡在现今中国人与洋人面前共同的障碍。谁有信心、有毅力去打破它,便可变害为利,把对方抛在脑后。
3 G. |4 ?! E, g( P) N: j, W- ?0 B4 ~  B' Z* g6 C
在这方面,国人普遍浮躁的心要战胜洋人的认真与理性,尚需时日。现在中医院校开始重视通识教育,希望是一个好的开端。
/ [, O' q" S3 m+ {8 p; s1 {( m" _7 b7 K# M8 a% ]) Y6 R

2 @  N; I7 t! ]. \  a3 N
8 Q9 W! C8 S# o0 J三是资源) B/ f% [1 @2 |: d3 W1 V  q
9 |1 @2 |9 B/ Y8 z7 E) G  ^& D
外国要发展中医就一定要找到中药资源。我国是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各省出产的道地药材更是名声远扬。但在经历掠夺式采挖、大规模人工种植、大量使用农药、环境污染严重、硫磺残留超标等事件之后,还有多少药材保有当初的品质?
# a5 B  S& R! t4 i! e; s/ k& ]% b# {; V6 {# n
有中医人感叹“中医将会消亡在中药上”并非空穴来风。真如前文所说,欧洲在适宜的土地上,严格按照标准种植出各种中药材,并能规范炮制;虽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古训,但谁又能保证一方药材不医一方人呢?2 i+ K6 F5 b: v7 V, n( h

( y" @; @; x3 b4 ?  K( I; G4 |) T6 b1 k% |

" O& ^+ M! O  P" t+ m- T0 A  g四是环境
  Z( G2 s* S6 @2 _. g8 P+ a& Q3 ~. A6 s1 u% U
我们有国家的重视,有大政方针的支持,有每年多少亿的经费,有全国几十万中医人的共同努力,中医药成绩斐然。面面俱到的保护和措施,可以促进一棵幼苗的生长,但如果是对一棵亟待焕发新枝的古树来说,过多地干预,或许会事倍功半。4 \7 t5 t1 ?" L( q$ _% A( d- f+ T
* P0 _- y& T& `9 X5 L( p
中医药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目前参照现代医学体系建立的一些列教育、科研、人事、医疗政策都难称完善。我们的确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着自我,也干劲十足;但竞争对手,会安安静静地等我们发展之后再降临吗?" U! y8 H, ^; ]( x1 y
. u4 t7 y8 m4 j& e" t
笔者曾和一位美国针灸医生用汉语聊天。他说在国外很多地方,针灸治疗都是不能被保险公司报销的,患者完全自费。  x5 V, H; U5 @$ }0 T

5 u# U  _/ K7 Q. M$ U因此,提高疗效就是每一个针灸医生的生命,他们会一直学习,一直思考。而中国的针灸医生多在医院里工作,临床疗效与生存没有太大关系。此番对话让笔者无语。' U9 F8 t% s% w: e" C7 b
* a1 o9 W+ y3 r' M2 z& N5 Z/ {

* l: j! X2 r% C! }8 l
5 b/ h/ H, a/ [: G为何给中医药遮风挡雨的机制反而限制住了自己的手脚,值得每一个中医人深思。除了实施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适于中医药发展的战略之外,我们还应该做什么?
, f1 t# b. T! ]; C, W! g; }; K
( V& z2 x( }3 ]4 w0 a9 Z说了这么多,小编忽然想起童话《皇帝的新装》。现在中国的中医药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君王,他身上有文化的华服,有历史的瑰宝,也有历经千年临床检验的权杖。但我担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这些是否会渐消于无形?
/ d0 ~( w& n3 b+ }! k2 }
1 1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26 11:13:28 | 阅读全部
. s9 |" t0 b% s2 g
2007年,我在《捍卫中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一书之中,谈到了我一次经历,反映了10年前我的感想。
7 `7 }+ m4 B+ D: c现在,转帖出来,供大家参考:; j4 v8 m7 s- v) s, q
8 P# G+ E8 o% M2 X
- P" A  N) E  P
7、余瀛鳌研究员告诉我:为何选择中医[ 本文是记实文字,发表于《家庭中医药杂志》2006年第5期(总第120期)5-6页,题目是《为何选择中医——听余瀛鳌先生说那过去的事情》。]
0 L! ~6 ~8 ?- }  ]5 `笔者20多年之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读余瀛鳌教授的研究生,曾经深深地感佩先生的渊博学识,也对余老的人生道路、学医经历、治学方法充满了景仰与好奇:他出身于世代名医的中医世家,为何当初学医时选择的是西医?既然选择了西医,为何又成了第一批西学中?在许多西学中都以“兼通中西”为荣的时候,余老为何一头扎进中医的文献堆里,一干就是半个世纪?这几次重大人生转折,充满传奇色彩经历背后的“活思想”是什么?笔者一直疑惑难解,又不敢问,也不便于问,直到不久前的一次经历,笔者终于等到了这样一次机会,揭开了多年的谜团。  i0 z0 |' G: r. Q( `
2006年3月24日下午,笔者因为课题鉴定的事情来到了余瀛鳌研究员的办公室,当时正是装修后准备搬家,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书籍文件,连椅子上都是书,几乎是难于立足。但是,余老的客人来了一批又一批,刚接待完上海来的张玉萍研究员一行人,又迎来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的李焕荣主任,还没有顾上说几句话,已经是几个电话打了进来。刚放下电话,门外又响起了敲门声。余老是那种“吐哺握发”惟恐慢待了天下贤士的人,一定不会拒人于门外的,我赶紧去开门。只见一个黄发碧眼,秀美端庄的西方女子站立在门外,我本来不会英语,只好用中文说:“你找谁?”我正担心对方听不懂汉语,没想到她用流利的汉语说:“我正在做一项关于中医的调查,为了我的博士论文。我从南方访问了几个著名中医,又来到了北京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的朱建平副所长,让我采访余瀛鳌先生”。
. J6 X8 Y7 I+ D. y! R这位来自奥地利的时黎纳(Lena  SPRINGER  mag..phil)女士,很快就与余老攀谈起来,笔者只好在一旁“陪听”。开始我还有些心不在焉,也有些焦急,毕竟是周末的下午了,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的办公室里再过一会儿就没有人了,余老还没有签署完的鉴定盖不了公章,那问题就复杂了。: r, W; \6 V2 g/ T6 A! _; P
不知道这位洋女博士用了什么招数,余老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他学习医学的经历。
' J2 e7 ?$ A& M' Y余老说,我于1955年在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之后,来北京工作。工作半年之后,参加了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班,然后留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当时叫中医研究院,后来在198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去年又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 H3 ?* a. m' W6 E
我来北京的时候,中国中医科学院还没有成立,我是见证了研究院从成立至今,为数不多的几个仍然健在的人之一。我的父亲余无言当时是上海名中医,在中医研究院成立的时候,奉调进京,是组建中医研究院的元老之一。我还在西学中班学习的时候,于1956年就得以拜著名中医秦伯未为师。秦伯未先生指导我学习中医“六字诀”:“多读书,多临证”。我利用几年的时间,在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泛览了中医古籍3000多种,当然,也对其中重要的古籍进行了比较细致的阅读、研究。我始终没有脱离临床工作,现在虽然工作繁忙,年龄也74岁了,但是,仍然每周都出门诊,尤其是在京城名医馆,很多都是外地来京的病人,来看一次病不容易,一定要细致耐心。
9 I" y; p0 |6 ?; u: O0 L余老不说他带了近30位硕士、博士,也不说他主编了20多部大著作,却与洋博士大谈自己的临床经验,谈中医文献与临床之间的密切联系。他说,现在有的研究生虽然已经硕士、博士毕业了,但是不会看病,这的确不应该。因为,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没有实践经验,单纯做学问也不容易做好。很多研究生导师就没有临床经验,怎么能要求学生会看病呢?这是今后必须注意的一个大问题。. v1 t' E6 M" O/ Y
洋博士时黎纳听完了余老的叙述,话锋一转又转到了余老学习医学的动机上:“您既然是著名中医的后代,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不学习中医,而选择了西医?跟着你父亲学习中医不是很好吗?”这个问题问得好,也是我早就想问而不好意思问的问题,洋博士果然厉害,没有那么多忌讳。# ~; d5 |% b9 h! g* B
余老说,半个世纪之前,由于国民党政府不重视中医,汪精卫等人就明显歧视中医,导致中医教育事业的衰落。到解放初,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已经没有中医的高等教育学校了。我父亲希望我成为一个医生,要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所以我就报考了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之后,来到北京工作。正好赶上毛泽东主席号召西医学习中医,我就报了名,参加了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班。当时,还没有中医学院,中医学院是在1956年才批准成立的。
1 T# u: Y5 D2 y  [“您当时学习中医的时候,是否在学习方法、思路上觉得不适应?”
2 ~( a1 l8 d, L7 j余老说,我是从头学,不抱成见。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医的理论不好理解。7 Y) O- u/ T8 N9 }) |
洋博士有所不知,中国人觉得“中医不好理解”是近来才有的事情。因为“五四”以后,人们都在大力学习西方科学,除了语文课上学一些与汉字有关的知识之外,凡是传统的文化,一般都被当作旧的、陈腐的东西。因此,才会觉得学习中医有障碍,学习西方的医学知识反而无障碍。中医学在近代,已经成了无根的文化,成了环境被改变的“原生态医学”。近代的一切基础教育,都是有利于西医学的传播,而根本不顾及中医学的生存。因此,中医其危,原非耸人听闻。: y% ^) o$ l1 p0 Y( ~3 E: p
“当时有经方与时方的论争吗?现在还有没有?”. f: b5 \( S4 O
余老说,所谓经方与时方的论争,由来已久,现在仍然还有。所谓经方,指的就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方剂,其组成的特点就是药味少而精,而且有君臣佐使的搭配,历代运用之后证明确有很好的疗效。时方有的药味很多,药味一多就难以说清楚配伍了,当然时方也很有效,不可偏废。我国现有方剂,据不完整的统计资料,大约有10万个以上。3 `+ ^* I: }# s& G/ M% Q3 A
“您如何看待中医的发展前景?”
. C6 Z  T' b; g% y: N有党和政府的重视、国家支持,我认为中医前景辉煌。中医已经步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许多国家承认了中医药。近几年步伐在加快,前途光明,关键在于继承与发展。
$ j$ ?3 y4 o% s5 W“您如何看待中医的管理?为什么必须有一个中医药管理局?”5 l* r( [0 u6 \: P; {6 a; X4 Z( S
解放后管理中医,一开始是卫生部,后来有了中医司,再后来有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体现了国家对中医的重视程度在加强,支持力度加大。中医司的时候,没有独立经费,管理不方便。现在中医有独立的经费,可以不通过卫生部。当然,还有许多方面不够理想。$ b7 v) T; K$ X( u- [9 G: s( e4 \& [
“中医发展50年来存在什么危机?您是怎么看的?”" s& g( r% H1 c* q% y7 k& D
面对洋博士一步紧似一步的“深入追问”,余老深吸一口气,意味深长地说,比较年轻的中医在学术与临床方面的根基不厚,是很值得忧虑的。古书读得少,临床实践少,是很危险的。博士导师不看病,不会看病,需要下工夫。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对于中医学要“发掘整理提高”,现在还没有做到。思维方法存在问题,学术临床重视不够。0 l, m$ [) D# E1 y/ E( n
“20世纪社会发展变化很大,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您与患者是怎样交流的?”
# F% H# i$ ~+ {0 W$ ~. Z: c余老很自信地说,我与病人的关系都是很好的,有不少都是朋友。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提倡,一个高明的医生,一定要视病人如亲人,无论贵贱贫富,一律平等。医生要尽心尽力为病人着想,我所诊治的患者,既有最基层的群众,也有高层领导,我同他们处得关系都很好。
4 ^, h) s0 A6 P+ g. d“您的患者是否理解您所说中医的术语?”- r! _# \8 f; ]9 V4 P
我都是用比较浅近易懂的语言给他们做解释,对他们的病情实事求是地进行解答,不象某些媒体那样夸大其辞。2 I, s: X5 i! }9 u; o
“您是说骗子?”0 B% @6 p4 Y5 x1 o7 m
某些广告不负责任,确实误导了患者,伤害了患者。* c% }3 d, h7 @
“您既然中医西医都学过,您治疗疾病的特点是什么?是否中西医结合?”0 V/ d" X% }" X* j' |
我在诊断上参考西医,然而不再开西药,用中医的理论思考、看病。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有许多西医的新东西我已经不太了解了,很难中西医兼通。
' \6 i$ A3 R  a( E) U; g7 N“您怎样看待中医内部的争议?”( y: c& h; p3 W1 J5 |
中西医内部都有流派,有争议,这很正常。总的看法是越来越好。我去过几次美国,我感觉国人看病是很方便的。因为,在美国看病,有时不给什么药。
/ Z" |2 n* T4 b$ Z/ c笔者插话说,余老的女儿是美国的医学教授,已经在美国20多年,所以有比较深的认识。笔者认为,“有时不给什么药”这正是“正宗西医”应当做的,因为西医追求的是“病理病灶的疾病本质”,在没有发现病灶,在没有明确可以切除、可以阻断、可以拮抗的“物质靶点”之前,就没有使用西药的指征,所以就不能“轻易给药”。因此有人说,在美国“买枪容易,买药难”。这是中医与西医看待疾病的观点不同,方法各异造成的。中医紧紧依靠病人的“主观感觉”,认为病人的主观感觉就是医生的客观依据,从来不说症状不可靠。西医则认为,症状是不可靠的,只是表面现象,疾病的本质在症状后边隐藏着,必须做各样的检查,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世界上就有许多的人,身体与精神非常痛苦,各种检查却都是“未见异常”,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这种人占人群的70%以上。看来,依靠病人证候,在病灶还没有形成之前就能诊治、就可以使人重新恢复健康的中医学,的确有其“见微知著”,早期干预、治疗关口提前的优势。$ g1 d4 `5 `. h# d; Q) a
笔者的“思想小差”开得太远了,洋博士与余老的谈话已经进入了尾声。
3 U+ D6 M- `# E/ s“您如何看待中西医结合?”
" g4 N( C6 z5 c5 F, r3 ^& g中医界内部对此看法不一致。我认为,中西医结合,中医要发挥主要作用,不然何必中西医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主要是辨证论治。因为西医的病是明确的,需要用中医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否则只用西医治疗就可以了,何必结合?
; l5 O9 e+ |: @2 `( I洋博士走了,不知道她如何去整理这次采访,作为旁听者,我的收获是丰硕的,萦绕心头20多年的困惑,由此一扫而光。真可谓“无巧不成书”,天赐良机,岂能私密心头,不与海内同仁共享?
! p9 E/ A6 Y: C& n0 R9 I/ C6 D2 R) C5 a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7-10-26 11:05:30 | 阅读全部
今天,读到上面的文章,这是马京雪转发的,很有见地,让人深思,也让人忧虑。8 k5 R# W  a8 H& N6 w8 N- E
        我的老师,余瀛鳌先生10多年前,忧虑当代很多中医专家文化根基不深,学术素养不厚,很多人不会看病、不再看病,仅仅把中医当做文化来把玩,不是自觉传承,这很危险。
$ ^" p) G2 N. E, j" t        我的师父,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20多年之前,面对中医界的衰落,有过四句话:自我从属、泡沫中医(中医界的病症);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治病中医自身疾病的方药)。另一位师父朱良春国医大师说: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临床疗效是生命线。术无道不远,道无术不行。朱老说,不能丢了中医的元神!
# r0 A' r. F6 t: B7 X7 Q       我2001年开始带研究生,2012年带高徒,明年退休,传承中医的责任很重。' }. P/ {2 Y6 Y0 z* W
      《内经》说“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又说“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中医的传承之所以千年不绝,是因为有规则,有方法。唐代著名学者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m9 B3 m: J5 i
       授业,过去是师带徒,现在主要靠学院的学历教育;
( j) ~/ @! |9 Y2 s0 ]! m       传道比较困难,师徒心心相印,像扁鹊与长桑君、公乘阳庆与仓公、李东垣与罗天益那样,是很幸运的,必然之中,也很偶然。
  r; l: T# r/ O1 V2 E/ t       解惑,比较容易,尤其是如今通信很方便,只要找到真正的“师”,就很容易实现。但是,网络碎片很多,末法时期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言论也不少。选择需要真功夫,应该避免“滥师、滥学”,应该能够辨识糟粕,吸取精华,否则,越传越远、越传越玄。《难经》说:“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 h9 Y2 i9 @# Q* t& k
       在中西医共存,远远不是“并重”的时代,我们的责任是很重的。
5 z. N8 F  E7 S" R+ |; P4 N9 ?9 I' |河北省中医院科学院   曹东义# n$ E/ ^; u3 T4 S
2017、10、263 j# K' T& U, L% c2 W. u4 V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谁最真我会分辨 发表于 2017-10-27 20:46:29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曹东义,作为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中医研究的成员,是我最信任的中医之一。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