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期]春季如何调养气血

2018-07-09| 发布者: zhzh813| 查看: 1075 |原作者: 胡冬菊|来自: 燕赵中医网

中医认为气对血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气能生血,血的组成与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化功能;2、气能行血,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气虚则会导致血行迟缓、血行不利、甚至血瘀;3、气能摄血,气能够固摄血,如果气 ...

  一、关于春季
  春季,是指中国农历的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即农历1 月、2 月、3 月,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春归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柳丝吐绿,大自然一片欣欣向荣。同时自然界阳气也开始升发。面对如此美丽的春天,我们应怎样“顺时养生”?春天有哪些气候特征?我们该如何调养气血呢?
  春天有哪些气候特征:
  春天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复苏,各种生物欣欣向荣的季节。人们也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起床后要全身放松,在庭院中悠闲地散步以舒畅自己的情志。
  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主张“以葱、蒜、韭、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
  二、何为气血不足?
  1、何为气血不足?
  中医上讲血虚和中气不足,就是俗称气血不足。气虚、气滞、血虚、血淤等也都是血气不足的分支。
  所谓“气”,是指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在生理上具有保持活力、温暖人体、防御外邪等功能。“气”就像是人体的“汽油”,推动气血运行,使体表保持正常,防御各种病邪入侵。气虚表现为,面色恍白,气短懒言,头晕,目眩,小腹空坠、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
  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
  中医所说的"血"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西医讲的流动在脉管中的"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其二是指与"气"同在的运行载体,中医有句话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的运行,血濡养气的充盛。如果把人体比作生长植物的话,气就是阳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使其茁壮成长。血虚表现为: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不润、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色淡、视物昏花、手足麻木、疲乏无力、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2、气与血的关系
  中医认为气对血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气能生血,血的组成与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化功能;2、气能行血,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气虚则会导致血行迟缓、血行不利、甚至血瘀;3、气能摄血,气能够固摄血,如果气虚不能固摄,就会导致许多出血病,这也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
  而血对气主要是载气和养气的作用,气要依附于血,而血又不断为气提供营养,使气发挥作用。所以,气虚就会导致血行不畅、出血,导致血虚;而血虚则会导致气虚。气血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对方,从而出现气血两虚、气虚出血、血随气脱,最终导致血虚、出现贫血,影响人体健康
  3、脾虚是气血不足的根本
  气血的生成,一是靠营养物质的摄入,二是靠脾胃的运化功能。如果脾虚,则不能化生气血,此乃导致气血两虚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用现代医学语言解释即为:“脾”具有对饮食中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的功能(相当于西医学中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而营养物质能为机体血液的生成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此是脾的生血影响。因此,脾虚在血虚证的发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医学“治病求其本”的原则,健脾则利于血虚的改善。因此,气血同补,健脾助运,补不碍滞,是中医调理血虚的基础,也是现代中医改善贫血的总则,贯彻于治疗的始终。
  治疗贫血病人其主要以养心,健脾,补血为原则,在中医补法中,常以血肉有情之品来调养,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有贫血困扰的人,应多摄取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有助於铁质的吸收.
  4、贫血的中医治疗
  气血两虚——健脾益气,滋养气血
  脾胃气虚——健脾助运,益气养血
  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肝肾阴虚——滋养肝肾,滋阴填精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壮阳益精
  三、春季调养气血
  1、春季饮食调养
  春天,肝的疏泄功能旺盛,如果多吃些酸味食品,酸本身就是收敛收摄,会抑制肝气的生发,肝火过旺者可适当吃些酸味的东西,防止肝气过度发散。而肝阴虚者,应少吃或者不吃酸味食品,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
  祖国医学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山药也是春季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山药既可做拔丝山药、扒山药、一品山药、水晶山药球等甜菜,又可做山药蛋糕、山药豆沙包、山药冰糖葫芦、山药芝麻焦脆饼等风味小吃;还可做山药粥、山药红枣粥。
  2、养肝穴位
  春天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因此,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把肝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这里特别推荐三个脚上的肝经大药:大敦、行间和太冲。
  ①大敦穴
  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②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③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于将肝火基本上泄发出去了。
  四、贫血的原因和分类
  1、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都可以引起贫血。
  贫血指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其中以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最重要。
  Hb:  男性 < 120g/L,女性 < 110g∕L , 均为贫血.诊断贫血时应首先考虑其原因。
  2、贫血的原因
  一是造血的原料不足,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
  二是人体的造血机能降低(即骨髓的造血机能降低),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是红细胞受过多的破坏或损失。如:溶血性贫血等.
  3、贫血的分类
  贫血分四度:
  轻度      Hb<下限
  中度      Hb<90g/L
  重度      Hb<60g/L
  极重度    Hb<30g/L
  按细胞形态学分类:依据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 (急性失血,急性白血病),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缺铁性贫血)
  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增生性贫血 : IDA、MDS、溶贫。增生不良性贫血 : AA
  4、贫血治疗的首要原则
  病因不清除,仅对贫血作对症治疗,效果差,易复发,且对部分患者可掩盖原发病,导致严重后果。所以说:查找贫血原因,远比治疗贫血本身更重要
  不同的贫血需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没有一种药物对所有的贫血都有效果,盲目用药会使病情复杂化,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
  五、缺铁性贫血
  1、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使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一种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是全球性常见的四大营养问题之一,我国平均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为20.1%,儿童为31%,孕妇为29%,全国约有2亿人患缺铁性贫血。老年,儿童,生育期女性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
  2、缺铁性贫血病因
  1、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婴幼儿、青少年、孕妇
  2、铁吸收不良,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后
  3、 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月经量过多(年轻女性),或消化道肿瘤(老年患者)。
  3、缺铁性贫血现状
  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30~50%左右。月经过多,多次妊娠和哺乳是妇女最多见的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月经来潮的天数予贫血患病率有关,育龄非孕期女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为20~30%。因此,这一威胁女性健康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儿童缺铁性贫血。据普查资料,我国儿童HB低于120g/L约70%,低于110g/L约50%。铁缺乏可以使机体很多依赖铁的酶活性降低,从而损害神经,消化,肌肉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影响儿童智能的发育。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由于牙齿不利,胃粘膜萎缩,或胃肠手术,慢性腹泻,慢性心衰,慢性肺病,都可能引起贫血,但最重要的一定排除消化道的肿瘤引起的慢性消耗及丢血。
  4、IDA的病因治疗
  对于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有月经病、子宫肌瘤及多胎、多次妊娠的妇女,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也要注意铁剂的补充
  对于钩虫病流行区及长期从事献血的人要加强铁的监测,一旦有缺铁及时地治疗
  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注意铁的及时补充
  5、口服铁剂治疗
  优点为方便、有效、且付作用轻于注射铁剂,是治疗IDA的首选及主要方法。临床上有硫酸亚铁、葡萄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制剂,一般在饭后服用,这样可以减轻反应,每日补充150~200mg的铁为宜。
  亦有副作用,如恶心、上腹痛、便秘等。
  6、口服铁剂的注意事项
  口服铁剂易引起胃肠道反应,要餐后服用
  避免与咖啡、牛奶、茶同饮
  口服液体铁剂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
  服铁剂期间,大便变黑,铁与硫化氢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铁所致
  铁剂治疗1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病人仍需服用 1个月。 6个月时再服3-4周,以补足体内贮存铁
  【贫血自测】
  容易疲倦
  常出现头晕眼花现象
  脸色苍白
  唇、舌、指甲色淡无华
  女性月经不规律、经量多
  心慌心悸
  指甲脆、易碎
  四肢冰冷
  皮肤干燥、角质化
  常出现耳鸣现象
  ——如果您符合上述4种以上情形,请注意预防贫血,最好到医院做健康检查。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2

鲜花
关闭
×

2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2 人)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