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纪念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逝世十周年,以脉定证特色浓厚
曹东义 发表于:2024-10-28 20:13:3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40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4-10-30 14:42 编辑 # @  U& D9 D3 S: g+ S8 E) V
1 F: b  L! Z" V0 D
+ k( ]6 J. a: R8 {1 W4 s2 a# _% r
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逝世十年祭

  t0 q  j2 G) w
4 Z( b8 g. Z4 m$ W8 z9 |
作者:王金榜 杨阳
' D- x, P) J% i! V+ h( w5 z* V

) i4 D( R1 s9 l2 D5 ]  时间恍惚,过了2024 年 10 月 25 日,就是恩师李士懋先生逝世的第十个年头了。4 C" ^9 n  S+ Y9 Z, o8 x' M
  我们一门弟子以及先生的亲友们在恩师离开的日子里,都无时无刻不在深切地怀念着师父。8 z7 [. Y# p* k( @" ~% x
  当此祭日,我们情不自已,写下一篇祭文,姑且称之谓“恩师逝世十年祭”。9 h! f, [; a) r' j4 u
  十年生死两茫茫
, r: ~, b5 ]7 P+ s0 u3 z  不思量,自难忘
$ b, D3 T" g! q9 v) X  这十年,寄托了我们无尽的怀念。' d3 s1 P; x  x" V4 q/ g
千里墓坟,无论清明,无论祭日,都有我们一门弟子前去祭奠,共话师恩。
8 X/ e7 N, m% G4 i/ J/ b# X9 R  这十年,先生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我们眼前。
% T) b" {! z, l9 o  您是那样慈祥、仁爱、大度、淡然,一直鼓舞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假使时光倒流,还愿意再次和您在一起。7 G3 T8 Y& s8 M( A, p! I5 w. V
  这十年,先生的学术生命一直与我们同在。
& d5 C, d) X9 s5 X8 o9 t  每当临床遇到疑难病人,恩师的学术思想就会如源头活水,指引着我们解难的方向。* [* E; o+ N6 G' z1 |
  这十年,师父一直在我们心中。6 w) {. w1 F$ ]1 E3 k
  因为先生“平脉辨证”的思辨特点、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每时每刻都在启发和指导着我们的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犹如师父的谆谆教导回响在耳畔。3 W; {6 b: j4 Y9 j! p: [9 p1 g
  先生说:“皆云中医的核心特色、精髓是辨证论治,它融理论与实践为一炉,是中医之本。但如何理解和应用辨证论治,却见解不一,虽见仁见智,但亦不乏模糊甚至混淆之谈,势必影响临床疗效及中医学的继承与发扬,故有深入探讨以求正本澄源之必要。”9 a) `7 T$ Z: X1 j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特色、精髓,这早已是中医界的共识。几千年来,所有的中医人皓首穷经,呕心沥血,其实都在干着同一件事,就是钻研辨证论治的真谛,一个中医大夫水平高低全在于此。”
# z, N9 W' l2 w9 }  “我倚重脉诊,一是受大学恩师的影响,很多老师都强调脉诊。陈慎吾老师讲,一摸脉就可知道病的性质。当时虽无体会,但印象颇深。二是经典的启悟。从《内经》到《伤寒论》《金匮要略》都非常重视脉诊。三是临证反复体验。”
% o: i* r- d- t0 A: Y2 F( X  一段段话语,深深烙印在我们心间;一幅幅画面,反复萦绕在我们脑海。
# t3 O* f6 c* \2 ^2 V9 m0 t- Q  晚年,先生高擎“平脉辨证”的思辨体系的大旗,不遗余力。临床带教,学术讲座,科研授业,平案说法,传道解惑,惠及四方。不论学生愚智,受众南北,都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贯中西,倾囊相授,并形成《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上、中、下三卷。文以载道,教化后学。; ]4 L6 B! L, K2 G! x/ R
  先生重视脉诊,平脉辨证,又常教导我们,要防止两种倾向:! \: M- Y1 f  u$ j8 n' ?; x
  “我倚重脉诊,一是受大学恩师的影响,很多老师都强调脉诊。陈慎吾老师讲,一摸脉就可知道病的性质。当时虽无体会,但印象颇深。二是经典的启悟。从《内经》到《伤寒论》《金匮要略》都非常重视脉诊。三是临证反复体验。”' S  h2 l7 m! U% X
  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每天指导着我们的临床诊疗实践,让成千上万的病人从中获益。先生创立的“七步教学法”的模式,启发着我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努力培养具有中医思维和诊疗能力的人才。先生“对中医事业的思考”,时刻鼓舞着我们“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地提高现代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十年的传承依然在路上,您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团结在一起,在今天,通过 18集的视频,继承和讲述您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告慰先生在天之灵。您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项目·特色治则“发汗法”研究项目,已经如期完成;您的《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学术思想研究、临床应用及互联网+推广》国家科研计划,获得了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您的“平脉辨证思辨体系”学术与传人迭代复加,开枝散叶,生生不息。斯人已逝,思想永存。先生有知,可以安息矣!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我们敬爱的师父,悼念李士懋先生为中医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9 V+ h$ b5 I  C  ^3 y' k
- e4 U3 m' v# E, w7 j  作者简介:王金榜,主任医师、教授。国医大师李士懋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研究室主任。1997年被国家“两部一局”遴选为首批国家高徒,师承李士懋先生。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项目:李士懋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研究的主持人。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学术思想研究、临床应用及互联网+推广”主研人。杨阳,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李士懋先生传承博士后。国医大师李士懋传承工作室副主任。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学术思想研究、临床应用及互联网+推广”主持人。
: ^  c5 s: N# u# O4 M- \

' B/ ?0 n# t3 l& w% N" S& f7 Z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