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9-3-14 07:44 编辑
: F9 M, u* }! i* t4 H, ?- M+ R5 A3 r) o m% _8 t
蔡国(公元前1046~公元前447年),周朝诸侯国,建都蔡(今河南上蔡县),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弟叔度,因叔度跟随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于郭邻。蔡叔度死后,周公旦封其子蔡仲(名胡)于蔡(今河南上蔡县),重建蔡国。 [1]
0 r. `' J" y# r5 y" O春秋时,蔡国经常受到楚国的逼迫。公元前531年,楚国灭蔡国。三年后,蔡平侯复国,迁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公元前506年蔡国曾随吴国伐楚,并攻入郢都。公元前493年在楚国的逼迫下,和吴国的帮助下,蔡昭侯迁都于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称为下蔡。公元前447年,蔡国被楚国所灭。 [1]
; [' O6 r) s# ?" X中文名称 蔡国 英文名称 The kingdom of Cai 简 称 蔡 所属洲 亚洲 首 都蔡(上蔡县)、新蔡(新蔡县)、下蔡(凤台县) 官方语言上古汉语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领袖蔡叔度、蔡仲胡、蔡平侯、蔡昭侯 主要民族 华夏族 国土面积 8.86平方公里 亡国时间 前447年 灭亡原因 被楚国所灭 遗 址蔡
9 i: U8 {. e% \ I8 L. p周武王克商后,封其五弟蔡叔度于蔡,建都于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后被两次灭国、被迫两次迁都,其势力范围在今豫皖交界一带。 [1] 3 X; b" ~& l! @# W2 C7 H
# I, _" G2 {: A- S% m2 n蔡叔度,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武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共有十人。他们的母亲名叫太姒,是文王的正妻。她的长子是伯邑考,以下依次是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最小的是冉季载。十兄弟中只有武王发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周文王的左膀右臂,伯邑考早逝,周文王立次子发为太子。周文王死后,太子发即位,就是周武王。
) j2 E; O4 v1 p 武王战胜商朝的纣王、平定天下以后,大封功臣和兄弟。于是把管地分封给叔鲜,把蔡地分封给叔度;并让二人做纣子武庚禄父的相,一起治理殷族遗民。把鲁地分封给叔旦,同时让叔旦做周王朝的相,故称周公。叔振铎封于曹地,叔武封于成地,叔处封于霍地。当时康叔和冉季载年龄幼小,未受分封。 [2-3] 2 \, g7 x3 ?0 ?8 e$ x1 `! S$ A% D
三监之乱
9 W% H3 A# }/ U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继位,周公旦掌握国家大权。周武王的弟弟中管叔最长,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他( J+ g( }7 ?. l- w7 W
春秋' n& G Y! j. j" M# d$ Y6 d: @
春秋2 H. X' D4 Y4 M0 l4 }4 O
最有资格摄政,因此周武王的遗命被他认为是遭到了周公的篡改,加之周公制定的礼制严格限制诸侯势力,引起了周武王群弟的不满和猜忌 [4] 。而武庚早有复国的野心,于是管叔和蔡叔扶持武庚一起叛乱。这时武庚不仅联合“三监”,而且又和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串通,叛乱反周,局势十分严重。
t* G0 ^, W, A/ H周公联合召公奭,采取果断措施,亲率大军东征。 [5] 诛斩武庚,杀死管叔而流放了蔡叔.4 u% K3 {" c# O4 I, d7 t
复封蔡国
M$ y* p5 e* G' p: @蔡叔度在流放中死去。他的儿子叫蔡胡,胡一改其父旧行,尊德向善。周公听说后,举荐他做鲁国的卿士,鲁国大治。周公向周成王建议,又把胡封在蔡地,以行蔡叔的岁时祭祀之礼,蔡胡就是蔡仲。此时蔡国是周朝的重要封国之一。 [6]
5 y2 |' j1 m$ g( ~, C6 ~国君被掳 y Y( G2 K9 `
蔡哀侯十一年(前684),蔡哀侯和息国国君息侯都娶陈国国君之女为妻。息夫人(息妫)出嫁时,经过蔡; p* U1 x( q" O0 p" {
息夫人) p- j. Y, X! ~
息夫人
$ Y8 F2 S4 S2 ]0 `国,蔡哀侯说:“她是我妻子的姊妹。”于是留下息夫人见面,并对息夫人无礼。息侯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于是派人对楚国国君楚文王说:“请您假装进攻我国,我向蔡国求援,蔡哀侯一定会派军队来,楚国再乘机攻击蔡国,可以建立战功。”楚文王听从息侯的计策。同年九月,楚军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境内)击败蔡军,俘虏蔡哀侯回楚国。 [7] , F: ~% I3 q8 C# m. u% I
蔡哀侯十五年(公元前680年),蔡哀侯由于在莘地战役遭俘,因此怨恨息侯,便在楚文王面前赞美息夫人。楚文王贪恋息夫人的美貌,便设宴招待并袭击息侯,灭亡息国。蔡哀侯二十年(公元前675年),蔡哀侯在楚国遭扣留九年去世。(《史记·楚世家》则记载,楚文王俘虏蔡哀侯后,不久便释放回蔡国) [8] ,蔡国人拥立其子公子肸继位,是为蔡穆侯。 [9] ( i; l2 z. d# y: I1 l
蔡齐交战' O, N0 f2 O, }) z- |# ^
蔡缪侯把妹妹嫁给齐桓公做夫人。蔡缪侯十八年(前657),齐桓公和蔡夫人乘船游玩,夫人使劲晃船,桓公制止她,她还是晃个不停。齐桓公大怒,把她送回娘家却并不断绝关系。蔡侯也很生气,把其妹嫁了别人。齐桓公一怒之下讨伐蔡国;蔡国大败,蔡缪侯被俘,齐国向南进军至楚国邵陵。后来诸侯替蔡侯向齐桓公道歉,齐桓公才放蔡侯回国。 [10]
1 n" _. C' M# _, t, N, Q初次被灭% T4 P; c; t' R& W6 U' v0 a' V
蔡景侯四十九年(前543年),蔡景侯给太子般从楚国娶来了媳妇,蔡景侯又与儿媳通奸,太子杀死了蔡景侯,自立为君,就是蔡灵侯。- V4 r1 Z8 R8 r2 M5 ~ G- J; a8 j
! ^- t9 x+ U2 |5 e& s) T蔡灵侯二年(前541年),楚公子围杀国君郏敖自立为楚王,就是楚灵王。蔡灵侯十二年(前531年),楚灵王借口蔡灵侯杀父,诱骗蔡灵侯到申地,预先埋伏甲兵,用酒宴招待蔡灵侯。蔡灵侯醉后被楚人杀死,跟随蔡灵侯的七十名士兵也遭刑受害。楚灵王又命楚公子弃疾围住蔡国。十一月,楚灭掉蔡国,任命弃疾做蔡公。 [11]
l- f7 } f, A# U( D& \复建蔡国1 V6 E" n% L# o# t& Q& L
楚灭蔡三年后,楚国公子弃疾杀了楚灵王,代其为君,就是楚平王。平王找到蔡景侯的小儿子庐,立为蔡国国君,就是蔡平侯。: \' |3 U& E: V; y
蔡平侯九年(前522年),蔡平侯去世,蔡灵侯的孙子东国打跑了平侯之子,自立为国君,就是蔡悼侯。蔡悼侯的父亲是隐太子友。友本是蔡灵侯太子,蔡平侯继位后杀了隐太子友。因此蔡平侯一死,隐太子的儿子东国就攻打平侯的儿子,自立为君。 [12] 2 c. _+ S$ c# n' h6 h8 z
国君被囚
6 [, m5 p3 R$ ^/ m. `/ N; Q蔡昭侯十年(前509年),蔡昭侯去朝见楚昭王,带着两件漂亮皮衣,一件献给昭王,一件自己穿。楚国令尹子常想要蔡昭侯那一件,蔡昭侯不给。子常就向楚昭王说昭侯的坏话,把蔡昭侯扣留在楚国达三年之久。后来蔡昭侯知其中原因,就把自己那件皮衣献给子常,子常接受皮衣后,才向楚王建议把蔡昭侯放回国。蔡侯回国后赶到晋国,请求晋国帮助蔡国攻楚。 [13] , C7 {/ R4 G& \8 F$ Y
与吴伐楚
, T' [4 p+ v, d. q6 \6 m% n蔡昭侯十三年(前506年)夏,蔡国按晋国意愿灭掉沈国,楚王大怒,发兵攻蔡。蔡昭侯派其子去吴国做人质,请吴国发兵共伐楚国。冬天,蔡侯与吴王阖闾攻破楚国,进入楚都城郢。因蔡侯痛恨子常,子常心中害怕,逃到郑国。蔡昭侯十四年(前505年),吴国撤军,楚昭王光复楚国。蔡昭侯二十六年(前493年)楚昭王讨伐蔡国,蔡侯恐慌,向吴国告急,吴国出兵救蔡,并把蔡国都城迁到州来。蔡昭侯二十八年(前491年),昭侯要去朝见吴王,蔡国大夫们怕他再次迁都,杀死昭侯,拥立昭侯之子朔为国君,就是成侯。 [14]
, B6 X4 o5 a) W蔡国灭亡
+ A/ `6 `9 w4 D& l3 u2 k$ f3 x蔡侯齐四年(前447年),楚惠王灭掉蔡国,蔡侯齐出逃,蔡国从此祭祀断绝,国家灭亡。 [15]
9 [; o J% Y# \' s& [- Z$ p! K政治编辑
: m5 y1 L& r8 [; g1 ^3 e2 Z蔡国为姬姓国家,与周王室同宗。其始封者为蔡叔度。作为文王嫡子、武王同母弟的蔡叔度,因血缘的关系在周初的地位可说是相当隆崇的。蔡被分于商王畿为三监,所谓“监”,即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史记·周本纪》云武王初克商国,即“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16]
& n2 s# ?0 _, r5 @" @4 @+ l) i! U0 S: F: M
蔡国作为三监之一,开始实力还是雄厚的,自蔡仲复国后,也能参与周天子的勤王。至蔡哀侯初年,蔡国尚有实力出兵与鲁、宋等伐郑。自前684年楚国利用蔡国、息国二国的矛盾,出兵俘虏蔡哀侯,蔡国从此一蹶不振。不能不依附于各大国之间,最终为楚所并。 [9] 0 h! u l* m& F" j0 t( W- ]5 B
外交编辑( M9 h. P1 ~/ ]
蔡国地处四战之地,“联姻”是春秋争霸中拓展生存空间的一个方式。据《礼记》载,“天子有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诸侯有九女;大夫一妻二妾;士则一妻一妾。”这说明,中国的奴隶社会,实行公开的一夫多妻妾制,野蛮时代并不把奴隶和妇女当人看,只是财产属性。
% F3 @0 L6 o9 N7 d- e, ^5 ]9 S0 {蔡陈联姻8 v4 e1 ?; [1 ^, K
陈国和蔡国是西周时期两个异性邻国,因通婚而关系复杂。陈国之君陈桓公的母亲就是蔡国的女儿。陈桓公在位时,公子佗五父是亲郑派。他曾向陈桓公劝谏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史记·陈杞世家》)。当时郑提出与陈友好的表示,而桓公不许。公子佗五父因此对陈桓公说了这番话.陈桓公则认为:“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陈桓公是亲蔡派,他以“宋卫实难”拒绝了陈佗五父的劝谏。陈桓公一死,陈佗乘国人暴乱之际即位,是为厉公。据说厉公本来也是蔡出。他即位后,常常到蔡国去,竟为蔡人所杀。《史记·陈杞世家》上说,“厉公取蔡女,蔡女与蔡人乱,厉公数如蔡淫。七年,厉公所桓公太子免之三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诱厉公以好女,与蔡人共杀厉而立跃,是为利公。”《史记·陈杞世家》以陈佗五父为父子,今据《左传》改正。《春秋谷梁传》上则说,陈佗“淫猎于蔡,与蔡人争禽。蔡人不知其是陈君也,而杀之。何以知其是陈君也?两下相杀,不道。其不地,于蔡也。”2 a X' s0 u5 a) P+ I M
蔡宋联姻9 z% S. g! l8 P6 s+ I% k
蔡哀侯十一年(齐桓公二年),因齐桓公不习水性,“桓公与宋夫人饮船中,夫人荡船而惧公,公怒,出之,宋受而嫁之蔡侯。明年,公怒告管仲曰:‘欲伐宋。’管仲曰:‘不可,臣闻内政不修,外举事不济。’公不听,果伐宋。诸侯兴兵而救宋,大败齐师。”(《管子·大匡第十八》)此举最早见之于《管子》,《左传》、《史记》等均未录。! f* z: a/ U+ s; d0 G* k
蔡穆侯本想攀亲于强齐,故以其女弟为齐桓公夫人,而祸端偏起于嫁妹。《史记·管蔡世家》上说,“穆侯,以其女弟为齐桓公夫人。十八年,齐桓公与蔡女于船中,夫人荡舟,桓公止之,不止,公怒,归蔡女而不绝也。蔡侯怒,嫁其弟。齐桓公怒,伐蔡,蔡溃,遂虏穆侯,南至楚邵陵。已而诸侯为蔡谢齐,齐侯归蔡侯,“嫁其女”给谁?《东周列国志》等书上说,嫁给了楚文王。齐是春秋“五霸”之一。相国管仲对齐桓公就此伐蔡不赞成,桓公不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于是,伐蔡又伐楚。也许冯梦龙编《东周列国志》就此推断,伐楚系楚文王接受了蔡穆侯再嫁之妹使然。
4 ~2 B4 S# H& F# S! r) T蔡楚联姻8 U0 B' k: d0 b4 h
蔡景侯四十九年,景侯“为太子娶楚女,公通焉,太子杀公自立” [17] 。蔡太子般杀君自立,名蔡灵侯。蔡灵侯十二年,“楚子在申,召蔡灵侯。灵侯将往。蔡大夫曰:‘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不如无往。’蔡侯不可。三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飨蔡侯于申,醉而执之。夏四月丁巳,杀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弃疾率师围蔡”;“冬十一月,楚子灭蔡,用隐大子于冈山”;“楚子城陈、蔡、不羹。使弃疾为蔡公。”《左传》昭公十九年载有楚王与蔡女通,生太子健之事。蔡终为楚灭,这表明没有国力的弱小国家,联姻并不能化解灭国之灾。
" q# o8 c0 |2 V; F. Y- L5 p蔡吴联姻) b# s' Z4 C; C. r) s" _: }
安徽省寿县蔡侯墓出土的吴王光鉴,是吴王光婚公室女于蔡侯的媵器,说明蔡吴有通婚之实。 [18] 7 l0 {" y, y; s' }' E
历代国君编辑+ m0 |* K, Q+ {
列表(姬姓蔡氏)4 J( r$ M$ \$ L7 n A
次序 谥号 名 在位时间 在位年数 备注
5 S$ o* i$ D4 v1
# S+ @4 i1 u0 w- i8 v蔡叔度( z; S$ O! o9 M$ B) w; ~
前1122年—?
9 t# m) m" n+ o5 ?8 r" y周文王第五子,参与三监之乱后被放逐
0 H! M: d( i* F! m" q2
3 S7 P) n# i8 D* J/ }蔡仲胡9 E7 |$ c' Y2 I* B- x
续封于蔡
/ \- R' Y' D: n& X! D, Z3
) V, {) ^9 t& {2 p0 ?. \ c+ i$ o蔡伯荒
) ?9 k, v; Z$ Z# ^- |# d% i4
; p; O* U) b1 Q" h# l" U蔡宫侯
! h; z1 H6 V9 z6 Z5
( R: t+ K+ l& T蔡厉侯?—前864年
$ s) u; ~5 o6 o( N) P+ x& O6
$ l& q! g( c8 n$ G蔡武侯前863年—前837年、27
2 i* A5 c- O) j& T% R7) b2 t" u4 f* O, \. p, A
蔡夷侯前836年—前809年、28, [7 r9 \! j8 w, c: m+ O+ R
8
7 d+ ]2 Y8 K% {3 I6 H3 V蔡釐侯、所事、前808年—前761年、48、又作蔡僖侯) ^( C9 P. u" G. j
9* w$ ?) h& f, }! W; |
蔡共侯、兴、前760年、14 l5 q% \0 q d
10
4 L, D$ f8 ~4 B- }' [. P蔡戴侯、厉 、前759年—前750年" [& n1 S2 J9 T4 n/ s+ ]* q& e- o/ o0 I- p
10! r$ \9 L' D, M4 c: [
又作蔡载侯) G$ x& F. q+ E' B- d! @( h
11
6 \* u% J6 D8 Y0 A蔡宣侯、措父、前749年—前715年、35
$ j6 e) {, h3 @12( @. \! O: j! U2 P, \9 `% W
蔡桓侯、封人、前714年—前695年、20
) Y; J$ ?* T7 J- J- Q13
" z4 k7 J: n ~( B蔡哀侯、献舞、前694年—前675年、20' |3 K( O, \1 o0 d
14( v, M- ]( E$ t& s X5 D: t7 u
蔡穆侯、肸、前674年—前646年、29
* y, p: W5 t. m15
) {- m2 R, Y5 V% e7 T( m: k蔡庄侯、甲午、前645年—前612年、34% r2 c- Q' e: Y. S
16
% K. N, ^! {3 G蔡文侯、申、前611年—前592年、204 R6 j8 s1 u/ l8 ?8 L! C/ D
179 y( L- z3 ]& W( p& H" B9 }5 W
蔡景侯、固、前591年—前543年、49
S$ Q* W7 U/ X( j5 q18' n% K/ G! L5 L! I0 h
蔡灵侯、般、前542年—前531年、12
% d" H2 ^, ^! ?$ I7 h P- l, i! y19
) }% M" V7 K1 b蔡平侯、庐、前530年—前522年、《左传》作蔡卢; {' o( g1 c5 K i: G. U/ K
20
( `3 }# }' V) {+ a, _蔡悼侯、东国、前521年—前519年、3
4 r: w( `7 }& ?! B* ?! p21' T; C' ]6 F: m, p! l
蔡昭侯、申、前518年—前491年、28
& n F3 @4 q" r! n7 k3 D: } o22
6 v1 w g/ J# }( I5 }6 [, }蔡成侯、朔、前490年—前472年、198 X$ B5 X: s1 L- m3 H
23
6 \7 Z, m# l, f2 Y; U蔡声侯、产、前471年—前457年、15
6 r: X# C$ H8 W" B. h24
, g" Z* d) P0 _' x4 w2 @- r" C; O蔡元侯、前456年—前451年、6
, p% Q* p- R; `: m25; A, y5 Z4 `6 [+ F0 f+ }
(蔡侯齐)、齐、前450年—前447年、4' L) }2 N; S5 T7 U' ]/ Y
前447年,楚惠王灭蔡9 Y1 a# o1 E7 ]% N4 h) d3 s7 H
注:( )中的并非谥号,而是习惯性称法。 [19]
! U7 F+ I1 f) }1 [. }, u; U古城遗址编辑
4 {& y" E. Y- A$ v& ?7 v蔡国故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上蔡县。上蔡县驿,在今河南省 上蔡县西南,此地为西周古国蔡国的故都,今存蔡国故城
( Q2 s; T4 D& s" \. X% D9 q* X蔡国遗址4 g9 u" B. y5 K, P. o; ^5 A- ~9 L1 d
蔡国遗址
- K- _: ?( A( R$ ~: _5 Q遗址。蔡国始建于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年,周武王发封其弟叔度为蔡叔于此。春秋时蔡灵侯十二年(前531年)楚灵王诱杀蔡灵侯,蔡被灭。前530年,蔡平侯复国,旋迁都于吕,称新蔡,后蔡昭侯又从新蔡迁于州来,称下蔡,因此蔡国的故都称上蔡。蔡国都上蔡历经五百多年。
9 Z0 |4 P4 d3 D {8 Q蔡国故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现存城墙高4--11米,宽15—25米,总长约10490米。城墙为夯土筑成,每层厚8—14厘米,小夯窝圜底。城墙缺口较多,疑是城门遗址。南城墙三处,西城墙一处,保存较好。城内中部有一土台,称二郎台,面积120万平方米,可能是蔡侯的宫殿区。台上曾发现很多古井及陶制排水管道,台上台下还有许多春秋陶片和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说明当时这里有庞大的建筑。城内西南隅翟村一带,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出土。古城西北有九个土冢,相传为蔡侯墓。 [20]
2 h, l ]% H' A. z% Y. @. U)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