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0-13 20:20:09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 f' P! ~: L  T5 x: \1 O) N7 x: R& T& x" a6 H
今晚(2022年10月13日周四)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教授《漫谈中医五千年》第47讲。中医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术、有文化!' Y# T+ S5 P; B8 C

/ c' ?6 E9 `3 X% g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 C2 W  s9 x; ~6 m# U  R, V1 `4 k- Z4 J! M" j( K5 ?$ r
今天晚上,继续学《中藏经》:
7 k, W4 S6 B* s) r1 Y8 H3 t+ _$ R$ v- g7 N( ]0 D
寒热论第七! [* `" |  X* A$ i. \$ H. C+ j

" U2 [9 J' _) Z: u/ F, ~% m  u人之寒热往来者,其病何也?此乃阴阳相胜也。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
0 D( Q4 I6 z0 U, w* X
6 X( l" F, s# i9 j又,上盛则发热,下盛则发寒。皮寒而燥者,阳不足;皮热而燥者,阴不足。皮寒而寒者,阴盛也;皮热而热者,阳盛也。发热于下,则阴中之阳邪也;发热于上,则阳中之阳邪也。寒起于上,则阳中之阴邪也;寒起于下,则阴中之阴邪也。寒而颊赤多言者,阳中之阴邪也;热而面青多言者,阴中之阳邪也。寒而面青多言者,阴中之阴邪也;若不言者,不可治也。阴中之阴中者,一生九死;阳中之阳中者,九生一死。阴病难治,阳病易医。诊其脉候,数在上,则阳中之阳也;数在下,则阴中之阳也。迟在上,则阳中之阴也;迟在下,则阴中之阴也。数在中,则中热;迟在中,则中寒。寒用热取,热以寒攻,逆顺之法,从乎天地,本乎阴阳也。天地者,人之父母也;阴阳者,人之根本也。未有不从天地阴阳者也。从者生,逆者死,寒之又寒,热之又热者生。金匮大要论云:夜发寒者从,夜发热者逆;昼发热者从,昼发寒者逆。从逆之兆,亦在乎审明。
- ?4 |+ u! x: S$ P
3 B1 N# P8 K$ D) ^( U& F) K虚实大要论第八/ R1 v) v$ Q- C% O# }" E
$ a! B7 n2 z+ ?8 r/ K
病有脏虚脏实,腑虚腑实,上虚上实,下虚下实,状各不同,宜深消息。
% v" r1 U$ s1 G& r! ?
- ?% K2 }; T. X4 L6 s# ]+ j肠鸣气走,足冷手寒,食不入胃,吐逆无时,皮毛憔悴,肌肉皱皴,耳目昏塞,语声破散,行步喘促,精神不收,此五脏之虚也。诊其脉,举指而活,按之而微,看在何部,以断其脏也。& M$ O, X! ~, T

5 u* ?) F" V+ R5 y8 O: Z6 ~又,按之沉小弱微,短涩软濡,俱为脏虚也。虚则补益,治之常情耳。饮食过多,大小便难,胸膈满闷,肢节疼痛,身体沉重,头目昏眩,唇肿胀,咽喉闭塞,肠中气急,皮肉不仁,暴生喘乏,偶作寒热,疮疽并起,悲喜时来,或自痿弱,或自高强,气不舒畅,血不流通,此脏之实也。诊其脉,举按俱盛者,实也。, a. X6 |2 J# W. n3 f& l, E9 H# G- Y4 v
- j  F( Y, T- m; |8 C
又,长浮数疾,洪紧弦大,俱曰实也,看在何经,而断其脏也。头疼目赤,皮热骨寒,手足舒缓,血气壅塞,丹瘤更生,咽喉肿痛,轻按之痛,重按之快,食饮如故,曰腑实也。诊其脉,浮而实大者是也。4 s6 i- n6 c4 ?; l8 f  p6 v$ B; h

6 h0 A6 m% {' o  b& s1 ?9 d9 Y皮肤搔痒,肌肉嗔胀,食饮不化,大便滑而不止,诊其脉,轻手按之得滑,重手按之得平,此乃腑虚也,看在何经,而正其时也。胸膈痞满,头目碎痛,饮食不下,脑项昏重,咽喉不利,涕唾稠粘,诊其脉,左右寸口沉结实大者,上实也。1 {/ M0 ?3 N8 b+ Q* D$ }! F$ h, t6 p
1 c; f2 w* K7 P* C: n( `2 Y4 p
颊赤心忪,举动颤栗,语声嘶嗄,唇焦口干,喘乏无力,面少颜色,颐颔肿满,诊其左右寸脉,弱而微者,上虚也。8 n# R( r! Q# A6 d

$ b9 T% D2 S. N大小便难,饮食如故,腰脚沉重,脐腹疼痛,诊其左右手脉,尺中脉伏而涩者,下实也。, z; Q- t# w7 x/ L
4 C$ G( b1 k7 C! m- c
大小便难,饮食进退,腰脚沉重,如坐水中,行步艰难,气上奔冲,梦寐危险,诊其左右尺中脉滑而涩者,下虚也。病人脉微涩短小,俱属下虚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0-13 22:09:03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 H' Y, k; O9 u9 ^$ [
8 t  T* @4 P+ p$ Z9 l        大家好!
  m! Z/ ~3 Q* |  L% L2 ?* [" q: t) _* t/ U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2 G- l( |% l2 O& O9 d
4 N, y1 D1 w( i3 I* p& O1 p3 S        今晚(2022年10月13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桃仁”“杏仁”“蛇蜕”三味药。
5 _! z; \0 z: S( ?, y' z' l& V. }) X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 p7 L6 N" m# j4 B! K5 ]( o5 ~; u, n( A( s  V
        
: g$ k! A0 c3 G$ J. A+ l( E+ |" J+ O# m+ }; z& `" _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0 p! j) j) p; H& x/ m1 M4 E1 w: C. o- U1 }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桃仁”“杏仁”“蛇蜕”三味药。
7 F/ M* l, W8 W; X0 f' K1 _6 b% v7 ^* W+ s* B' q
        桃仁,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 (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症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7 k" @1 T( Y8 O7 ]
: w" X! n. j3 X- c/ f' b6 S
             中医属于“杏林”,自然常用杏仁,润肺止咳,润肠通便。$ h- @% e3 g% b' z) y/ D( Y
" U' w! E8 r$ g; V
      它能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 I9 _6 P# ^, |  {/ d" C' G/ r/ P9 w5 f* d
①《本经》:"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
/ ?! u1 y- a; r3 [: a- p/ w4 E" S# P
②《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癥瘕,通脉,止痛。"
8 J# R& N' m1 Y3 w7 g) S
, x% P7 K+ o( F③孟诜:"杀三虫,止心痛。"" b2 ^: b1 K7 ^' ?( q) X8 F

% k, h. c9 ]4 _* P; O# n④《医学启源》:"治大便血结。", n1 g& r: |6 H+ R. V) p7 k+ c

6 S9 ?( a6 {3 G9 H⑤李杲:"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1 t- ?6 h/ }4 N/ h# l. q0 L

. S/ ?# ~# Y1 o⑥《滇南本草》:"治血痰。"# {2 c) h+ I4 }4 ]/ F; M- @

  X" _* q& H6 Q4 K⑦《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
' ]# h8 K' K3 g  U6 s$ b- x( C8 ]
. @: v, \" n) B" |⑧《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及慢性盲肠炎,妇人子宫血肿。"5 Q) I/ Z7 `2 x
9 C* z3 `+ [8 w7 D8 U8 M
       蛇蜕,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phe taeniura Cope、锦蛇Elphe carinata(Guenther)或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可入药,性:咸、甘,平。  
" G% F* Q8 L2 l7 d% s/ c) E3 z% X. C( {. Z; I, v$ Z
主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蛇痫,癫疾螈 ,弄舌摇头,寒热肠痔,蛊毒 大人五邪,言语僻越,止呕逆,明目。烧之疗诸恶疮 用辟恶,止小儿惊悸客 器曰∶正发日取塞两耳,又以手持少许,并服盐醋汁令吐。)辟恶去风杀虫。烧末服,治妇 人吹奶,大人喉风,退目翳,消木舌。敷小儿重舌重 ,唇紧解颅,面疮月蚀,天泡疮。大 人疔肿,漏疮肿毒。煮汤,洗诸恶虫伤(时珍)。# f% [: G: j' X1 U1 p
) y5 ]8 ~2 w+ d" `3 D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0-18 20:18:37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22年10月14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的几点思考。当前,没有哪一个证和治则的研究能像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法那样规模之大,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但是,这方面的成果越多,出现的困惑也如影随形,不断增多,需要我们进行冷静缜密的理性思考,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7 {" i/ A/ L5 i% j% u$ f# r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继续来学习了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关于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的几点思考。
( N( |- N) M  R4 C: M) q/ E      2003年2月20日上午,国家科技奖在京隆重颁发。在获奖的项目中,医药卫生类项目共有26项,占13.97%。由陈可冀、李连达两位院士领衔,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集体研究完成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是惟一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医药卫生项目,也是中医药研究领域在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上的历史性突破。
" Z' e4 W" e  s& I6 L# l: E# o$ d$ a据不完全统计,自1982年以来,全国各地发表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论文有459篇,病例数6万余例,有效率达85%左右,疗效明显提高。活血化瘀已成为我国中医药界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衍化而成的理气活血法、益气活血法、益气养阴活血法、化痰活血法等,使活血化瘀方法得到不断拓展,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
$ Z# J, J5 H8 f& u0 F4 O; \通心络是众多中医药成果之中的一个,是一个亮丽的果实,不是唯一的成果,这样的事例说不完。这样的成果,既有中医传统理论的支撑,也有前人不断探索的尝试,更为后人昭示了前进的道路。0 m4 l; M; ]7 ?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0-18 20:19:25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2年10月15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衡水市中医师王群才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6 F* W6 l* T% }

8 m0 G7 ~, j- c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 E% I& T! e+ e

2 @9 B9 i+ X7 l/ R% Z       第五节:回归中医才能振兴中医。2 [7 b, i' O% v1 U
+ q: A( A+ h- g% Y5 q
        第二小节,2003年4月21日同时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关于“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的两篇论文,就象擂台比武一样,引发了中医,中西医结合界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表面上这是不同观点不同研究法的分歧,实际上它关系到如何认识中医,如何对待传统中医学,是否还要保持传统中医学的完整性的根本问题。$ J. U3 Y9 i& ]' V. Q2 i. `% N- u
9 `, w- m0 V) G/ O7 k3 G5 s, ]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 `& e2 J! N9 |9 t0 w8 c, q# }. W( z0 `' ^2 W! L
       祝贺衡水市中医师王群才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永远的大道国医》 第二章  第五节:回归中医才能振兴中医。
& p0 u* q4 ~8 j2 W+ D
- Z& W  x/ @8 y2 l# l      一百年来,中医“重术轻道”逐渐失落原创优势,逐渐被西化,临床疗效下滑,整体队伍学术水平下降,邓铁涛先生说这是“自我从属”造成的“泡沫中医”,因此需要“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实际上它关系到如何认识中医,如何对待传统中医学,是否还要保持传统中医学的完整性的根本问题。
1 L) U: p$ m6 S  A' g# M
% s* l; a  H+ U0 V( Y' ^2 u4 l         
& S/ f3 Y7 G8 w/ I5 t% ]- x- R$ F$ t$ ?) s. n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座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0-18 20:20:0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2年10月1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为大家讲述《中医养生学》。他将继续讲述中医养生的几大特点:
( x' W8 [$ s1 P% }( R* w) ?5 ]8 ]. g  H# G$ t5 N
五、保精节欲养生。
. Y6 y9 Z( c+ H5 B( U: H
7 A1 _$ g0 v" w. E0 g% x1 s六、平衡协调养生。+ T, K; k9 \' Q, u* L
* y5 X; W8 C$ v1 P0 v. V) W( X( r
七、方药养生。
9 b( _3 c" T/ @# `/ k
5 w7 g5 v0 {/ c$ c0 }8 `敬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1 G1 g) |9 r7 J4 |
1 W) S% D1 v" c- a, b+ Y# k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的几大特点:7 k0 A3 _5 J8 ^% X

; N9 F/ R" D/ ?3 z五、保精节欲养生。六、平衡协调养生。七、方药养生。- v- M$ X9 ~( s4 n5 i2 ^4 S' c

: h( D$ M" V/ O8 V0 g0 C" B5 _0 w      中医认为,肾藏精,难成而易亏,所以保持肾精充足,有利于健康和长寿。9 E, V: e( s* V; b& X
' p; _+ ~3 @; n+ c) N
      中医说的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就如同春夏秋冬虽然有四季,但是动态之中有平衡,这个平衡也是互相制约的平衡,不是简单的静态平衡。' I' S! j, U/ ~0 [. E2 b7 H0 z. d# Z
  I4 M: F: f. Z# m- C' n& _
     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关系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药物、方药只是一个方面,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可贵的经验积累,值得大家珍视。, w0 F3 b0 ^7 w6 x/ p- O4 r

: }1 l7 p) J) C* ]3 m4 c5 m* e7 @- y
& S( l# M. a! D$ ?6 ~, c
     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0-18 20:20:45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10月17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Y& P4 r" u7 P( H/ i% N! M1 x
) b) |9 m, ~1 C# ]3 Y

& |$ c7 q+ t# ?' T& V5 n7 q, l" S

# F% c" _! i% s& c! A
3 s( g; {4 M' F" y/ m; W 3 y/ W# C" B, g* @0 s

7 W) |; s* _4 w' @, |5 q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 Z- z; e9 {( C( \/ F& V, {# X
6 G2 L/ [& w  X# R$ q$ h祛瘀法及其应用(下)8 w7 R. n1 x' \$ \- G" h1 t7 y5 U
) }6 `( K! ^7 o
4 \/ b' `$ M: d" q# v) G  z4 m, [* {7 E

6 i: D0 R! T9 q. D  T2 x% y! z汉代以后,祛瘀法的研究续有发明,至清代,王清任而大为发展。王氏继承前人的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治瘀的理论与方剂,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效果。对于疾病的发生,王氏认为与气血的关系最为密切。如说:“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气有虚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血有亏瘀,血亏必有亏血之因,或因吐血、衄血,或溺血、便血,或破伤流血过多,或崩漏产后伤血过多,若血瘀有血瘀之证可查。”( 见《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5 ~+ ^5 S6 s+ m* S

+ E, d/ A- L- L5 S+ X9 b$ ?9 L王氏认为很多疾病,尤其是一些难治之证,与瘀血有关,因此治病时强调去瘀。《医林改错》全书几十张方子,大部分用的是通瘀活血的方剂。他还根据气为血帅的道理,治血往往与理气相联,理气又常与祛瘀结合,特别是在祛瘀方中重用黄芪,是王氏所独创。
6 b* Z( e- g2 t" R5 l6 X! B7 `
8 _% Z* T, a6 Q! z8 Q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祛瘀法及其应用(下)的有关内容。6 S3 `, ^# `3 Q: {* l

7 T- u+ k6 V8 q% J- Q0 S3 d1 A" c/ _+ ^3 F: d6 l5 A. m5 w
$ _/ t! X* V7 z: I6 X! K" C
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解剖评价中医脏腑虽然是错误的,但是其对于气血理论的研究很深刻。( Z; I& }( n2 J+ w# W  T& a% ~8 x

; u9 Q$ ?* i: b邓铁涛先生说:王氏认为很多疾病,尤其是一些难治之证,与瘀血有关,因此治病时强调去瘀。《医林改错》全书几十张方子,大部分用的是通瘀活血的方剂。他还根据气为血帅的道理,治血往往与理气相联,理气又常与祛瘀结合,特别是在祛瘀方中重用黄芪,是王氏所独创。! ?; g+ i  U* P* D
, r+ A- Y2 g% X* \, i, a8 g/ Z4 a( Z5 Z
邓老善用王清任的方剂治疗疑难杂症,比如通窍活血湯,邓老用此方治疗一例脑膜炎后遗症患者,收到良好的效果。; o7 A: ~8 f, k( g2 A8 |: @
% m* O9 E; U" l0 k% L9 N
又用此方治一患颅咽管瘤之男孩(15岁),症状有所改善,如视力有所提高,1年后X线检查肿瘤未见缩小,亦无增大。
& f. r8 s4 c5 K9 y% k  F& b3 D+ {9 I' F2 D7 h$ d
邓老曾借用开骨散加黄芪治妊娠8月胎死腹中1例,服药1剂约三四小时后便开始宫缩,再加针灸应时而下。
  m: I/ X8 c8 D0 _- X7 K7 B. w% s) a- a- ?

/ v( _3 @$ z4 Z; _! O% ~/ k# A# j; E$ _! }# L/ x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0-18 20:28:24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8 U5 V9 ?% h1 S% ~
- C" w+ N8 j5 e3 L: ?& d' u0 W- P( P直播即将开始~/ x: I& p0 _/ o
6 K+ U5 h2 f* n% v" c2 L
今晚8点(2022年10 月18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53讲《灵枢》五变第四十六。
! Z5 ?0 k  f2 m% @2 s+ G4 s/ ^* k0 p! y: g6 S* r: d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 l) o+ _& y+ ^% ~
6 K3 l9 p; c* F. Y9 K今日讲座内容8 H+ R8 @, {! \5 [" D
+ P1 H7 g' d3 W0 \5 i9 B
《灵枢》五变第四十六& ~* e' Z4 V1 R4 d% |" Z5 s
2 T4 b1 z- t" C0 c5 r
    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消瘅,或为寒热,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愿闻其故。夫同时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为人生风乎,何其异也?少俞曰:夫天之生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无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
4 j% C* V+ A. Y+ h" U' F
9 c/ L- r, j3 C, t9 A  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少俞曰:善乎其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断材木。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异耶。夫木之蚤花先生叶者,遇春霜烈风,则花落而叶萎;久曝大旱,则脆木薄皮者,枝条汁少而叶萎;久阴淫雨,则薄皮多汁者,皮漉而浅;卒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根摇而叶落。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 w, y3 g6 H& [* P9 ~
1 C5 ]3 y3 a; h, X7 e2 S" e
  黄帝曰:以人应木,奈何?少俞答曰:木之所伤也,皆伤其枝。枝之刚脆而坚,未成伤也。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o; p$ q( b& `

8 t8 o, U. O  ?% C1 l  黄帝曰:人之善病风厥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内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黄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坚也?少俞答曰:腘肉不坚,而无分理。理者麤理,麤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此言其浑然者。8 F1 M) C. F( O, p- H

4 Q  m2 j; s+ }* p) U9 Q  黄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黄帝曰: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黄帝曰:何以候柔弱之与刚强?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肠,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言其人暴刚而肌肉弱者也。/ i' }. [7 x( ^" C3 s
% {+ w2 s; J" X) V! H
  黄帝曰:人之善病寒热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黄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坚脆,色之不一也?少俞答曰:颧骨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皮肤薄而其肉无(月囷),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与其天同色,污然独异,此其候也。然后臂薄者,其髓不满,故善病寒热也。
! k2 b: f! Y  W5 C: O, e8 i
" R# {8 z3 O" R8 z/ h/ ]# z: B' O  黄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少俞答曰:麤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黄帝曰:痹之高下有处乎?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视其部。
# L6 X/ j4 t% S) N4 u
/ w- O) S. J2 y; Y& @+ c: B  黄帝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7 ?  {" L8 p; a) s8 g
6 }1 d: a3 c* k0 E( C
  黄帝曰:余闻病形,已知之矣!愿闻其时。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时。时高则起,时下则殆,虽不陷下,当年有冲道,其病必起,是谓因形而生病,五变之纪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0-18 21:32:2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10月1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牛黄和人中白的用药心得。8 y) z4 K9 x4 k' l: q( E

5 p" A. `6 w( U0 b2 M" J# x& x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9 C) k  W! L* w& e$ H, C
, Q* S: E! P7 u. E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朱老对牛黄和人中白的用药心得。0 `6 a! V# Z2 _0 F6 c$ z3 Q* r: G, \
! [/ j! n' Y' s! x2 _% p5 w
     朱老善于使用动物药和虫类药,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9 K4 `- Z5 @: ~! {+ m: _6 b

, v0 m, J- f& n  p  S     牛黄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胆囊的胆结石。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 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大部分使用的是人工牛黄。6 L. m$ p+ r" m0 d0 p: b

2 q9 q( y  X) L4 u1 g$ d4 i5 G, y/ B       人中白,中药名。为人科健康人尿自然沉淀的固体物。遍及全国。具有清热降火,止血化瘀之功效。常用于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
' C; L) i3 ^( A2 @* F* ^- Q; E3 g
, N7 ^1 v, }8 ^7 c( y8 S" H
: H! t& W, F- v6 q" h1 |" \5 E8 n# P0 s* O' X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0-20 20:03:33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22年10月19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建设中国特有的中医药管理体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医药问题是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个特殊问题,中医和西医并存、并重,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比单一的西医要好得多的医疗保健服务,是我国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国情。中国的中医药学如何发展?中医药事业如何建设?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如何管理?需要我们回顾历史的轨迹,接受邻国日本的教训,更需要我们自己开动机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认真思考和探索,以便使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在改革开放形势下顺利前进,健康发展。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 O, ?2 N  E1 [) P0 N# m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继续来学习了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关于建设中国特有的中医药管理体制的有关内容。
0 ^% @1 {% o, |       中医和西医并存、并重,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比单一的西医要好得多的医疗保健服务,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发展好中医药事业。最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在文字表达上有所不同,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提法,表现出了党对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持续、稳定的政策,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不懈奋斗。而且“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在“中西医并存、并重”的背景之下,也是在“扶持”的基础上的“促进”。“传承、创新”是手段,“发展”是结果和目的。& N2 @3 d9 x$ q) U% u' C; m# ?: ~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10-20 20:05:39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 F* O/ x2 [3 M  @. e直播即将开始~# z- Y. v$ a8 u& m( l* N7 N; R
今晚(2022年10月20日周四)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教授《漫谈中医五千年》第48讲,继续学习《中藏经》。中医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术、有文化!

/ e9 L. C" \7 ^) u) u,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 I5 `0 Z9 h+ p6 @# A( ~今日讲座内容* L) [' E8 r+ K4 D' f$ }
《中藏经》上下不宁论第九
4 z1 Q8 b7 T9 B4 s, q+ g    脾病者,上下不宁,何谓也?脾上有心之母,下有肺之子,心者,血也,属阴,肺者,气也,属阳。脾病,则上母不宁;母不宁,则为阴不足也;阴不足,则发热。又,脾病则下子不宁,子不宁,则为阳不足也,阳不足,则发寒。脾病,则血气俱不宁,血气不宁,则寒热往来,无有休息,故脾如疟也。谓脾者,土也,心者,火也,肺者,金也。火生土,土生金,故曰上有心母,下有肺子,脾居其中,病则如斯耳。他脏上下皆法于此也。
* W6 _$ x" J; J* a! S) m
脉要论第十
7 i' l* N. b0 V2 `% i    脉者,乃气血之先也。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则脉弱;气血平,则脉缓。又,长人脉长,短人脉短,性急则脉急,性缓则脉缓,反此者逆,顺此者从也。又,诸数为热,诸迟为寒,诸紧为痛,诸浮为风,诸滑为虚,诸伏为聚,诸长为实,诸短为虚。又,短涩沉迟伏皆属阴,数滑长浮紧皆属阳。阴得阴者从,阳得阳者顺,违之者逆。阴阳消息,以经而处之,假令数在左手,得之浮者,热入小肠,得之沉者,热入于心,余皆仿此。

" B2 D% f, S- \1 c- e3 i) [6 p. @五色[一作绝]脉论第十一
/ C3 H8 R' E" g$ L1 T, @4 F    面青无右关脉者,脾绝也;面赤无右寸脉者,肺绝也;面白无左关脉者,肝绝也;面黄无左尺脉者,肾绝也;面黑无左寸脉者,心绝也。五绝者死。夫五绝当时即死,非其时则半岁死。然五色虽见,而五脉不见,即非病者矣。

  v) D3 S8 T9 B# I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 h  T1 Z/ J( z5 t6 e! }. @
    病风人,脉肾数浮沉,有汗出不止呼吸有声者死,不然则生。/ G' Y; L0 B: M9 d
    病气人,一身悉肿,四肢不收,喘无时,厥逆不湿,脉候沉小者,死。浮大者,生。4 ~0 U" J6 l0 I, z8 e
    病劳人,脱肛,骨肉相失,声散呕血,阳事不禁,梦寐交侵,呼吸不相从,昼凉夜热者,死。吐脓血者,亦死。其脉不数,有根蒂者,及颊不赤者,生。3 J# [! g  T; a3 c
    病肠澼者,下脓血,病人脉急,皮热,食不入,腹胀,目瞪者,死。或一身厥冷,脉沉细而不生者,亦死。食如故,脉沉浮有力而不绝者,生。0 T5 u; P# \, @" \) n
    病热人,四肢厥,脉弱,不欲见人,食不入,利下不止者,死。食入,四肢温,脉大,语狂无睡者,生。; m( C) m. W4 v8 _( o
    病寒人,狂言不寐,身冷,脉数,喘息目直者,死。脉有力,而不喘者,生。
' ~& V. b+ t! s: b. y    阳病人,精神颠倒,寐而不惺,言语失次,脉候浮沉有力者,生;无力及食不入,胃下利不定者,死。% p/ ^. v" U, B4 o4 W
    久病人,脉大,身瘦,食不充肠,言如不病,坐卧困顿者,死。若饮食进退,脉小而有力,言语轻嘶,额无黑气,大便结涩者,生。
; j9 o: V# {. S/ Q    大凡阳病阴证,阴病阳证,身瘦,脉大,肥人脉衰,上下交变,阴阳颠倒,冷热相乘,皆属不吉,从者生,逆者死,治疗之法,宜深消息。

6 e* _* J. W# a1 U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