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25 20:39:13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 m( O9 ^, ^9 Y8 R4 n9 Z6 Y9 j9 Q( w( k. F1 [0 G, s! t
今晚(2022年8月25日,周四)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教授《漫谈中医五千年》第40讲,讲《汤液经》的六合辨证。中医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术、有文化!* b5 [2 z) V1 F3 s3 z/ T( n1 C

; C% C$ f& _7 @: k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k3 z6 I5 r- U
& h) F- p6 @& p2 i1 m
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
/ f# s3 ?' B* r: w6 a陶隐居曰:此图《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 Y! M+ F' I7 ~弘景曰: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山林辟居,仓卒难防,外感之疾,日数传变,生死往往在三五日间,岂可疏而不识也(一本作岂可疏忽,当从)!若能深明此数方者,则庶无蹈险之虞也今亦录其要者如下。# M; ?6 O2 h4 U* @

: P. {( V2 N; C2 Z  \: b4 p小阳旦汤:治天行发热,自汗出汗自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方。
% J9 h5 k! |  y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又方无炙字,有切字二两 生姜二两,又方为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 y5 g; t7 Z0 ~; {) o9 Z. ]- r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服已,即啜热粥饭一器,以助药力。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淋漓,汗出则病不除也,日三服,取瘥止。若加饴一升,为正阳旦汤也。% H7 n! _/ E7 @! b7 P
小阴旦汤:治天行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方。
# B6 U7 R4 r. x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 甘草炙又本无炙字二两 大枣十二枚
+ [- t7 J6 a" S$ E  y' I)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已,如人行三四里时,又本为少时令病者啜白酨浆一器,以助药力。身热去,自愈也。
+ y3 c" }) n) O8 u! T. K0 G' `. F大阳旦汤:治凡病汗出自汗出不止,气息惙惙,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
. ~* t9 o; H# l* c! M# ^8 }) _黄芪五两 人参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六两 大枣十二枚 饴一升/ V) w  Y  e( S/ y! d- o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内饴,更上火,令烊已。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 z$ M2 E3 a0 @& z大阴旦汤:治凡病头目眩晕,又本无晕字咽中干,每喜干呕,又本无每喜二字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支满,又本为痛往来寒热者方。
. O; I, K* {& F  o3 ]柴胡八两 人参 黄芩 生姜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四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一升,洗又方为清夏一升
5 v( \) f& g% ~上八味,以水又本为以浆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重上火,缓缓煎之,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p0 \; o) d! h' S1 R1 o
小青龙汤:治天行发热,恶寒,汗不出而喘,身又本为周身疼痛,脉紧者方。
& F5 r0 X4 M* n" u麻黄去节,三两 杏仁熬,半升 桂枝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 f$ D. A9 S+ e3 `$ [# m* z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掠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八合。必令汗出彻身,不然,恐邪不尽散也。
+ U/ A) T* b% N$ R& t6 }  l大青龙汤:治天行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喘咳不已者方。- d# U+ G, B7 S7 z& L
麻黄去节 细辛 芍药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三两又方无干姜。3 m3 |4 \+ }/ K0 m8 W% _7 d3 O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n8 |7 A9 z) F& P7 `) j; h
小白虎汤:治天行热病,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脉洪大者方。
- A3 m+ H1 s' e8 P0 \6 ?石膏如鸡子大,绵裹 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d) l# p4 ?. ?
上四味,先以水一斗,煮粳米,熟讫去米。内诸药,煮取六升,温服二升,日三服。
, N4 z( r9 L  q. Z6 R; X大白虎汤:治天行热病,心中烦热,时自汗出,口舌干,渴欲饮水,时呷嗽不已,久不解者方。; r8 I( M# |2 z  p/ T
石膏如鸡子大 麦门冬半升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半夏半升 生姜二两,切 竹叶三大握
- G! l+ [3 ?" j0 f: x. r& a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熟讫去米。内诸药,煮至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 o! R# B. s# U2 x! e% P# M6 r
小朱鸟汤:治天行热病,心气不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时下利纯血,如鸡鸭肝者方。
% A; S- L) m( j' J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锭 黄连四两 黄芩 芍药各二两  e: y7 s8 q0 Z1 A# X9 M  V
上五味,以水又本为浆水六升,先煮连、芩与芍药,取三升,去滓。内胶,更上火,令烊尽。取下待小冷,下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2 F7 @/ i( x+ t
大朱鸟汤:治天行热病,重下一本无热病重下,恶毒痢,痢一本无痢下纯血,日数十行,羸瘦如柴,心中不安,腹中绞急一本无绞急,痛如刀刺者方。
7 m' Q  f7 f, `5 Z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锭 黄连四两 黄芩 芍药各二两 人参二两 干姜二两
8 r$ W7 a7 U3 M% g  o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连、芩、姜等四物,得四升讫,内醇苦酒二升,再煮至四升一本为五升,无后讫去滓讫去滓。次内胶于内,更上火,令烊。取下,待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即成。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一方为次内胶及鸡子黄,服如上法。
. j6 ~/ r) e2 P4 x) E+ |小玄武汤:治天行病,肾气不足,内生虚寒,小便不利,腹中痛,四肢冷者方。
5 b" \; A+ H# Z8 P4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术二两 干姜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U' u* Y7 V7 G0 E: {- M8 M: T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c: K$ S7 \: g9 g# q
大玄武汤:治肾气虚疲,少腹中冷,腰背沉重,四肢冷清,其后有:小便不利,大便鸭溏,日十余行,气惙力弱者方。: {: i* z) Q9 d: z' P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术二两 干姜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 c4 w' _+ u; k$ D0 v- I, M. I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8 M- z0 q* D+ g. Q0 g弘景曰: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附子为主。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25 20:39:19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o$ V! B9 `' S% _
/ U  K4 U1 P( w6 C
今晚(2022年8月25日,周四)8点,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教授《漫谈中医五千年》第40讲,讲《汤液经》的六合辨证。中医五千年,都在故事中,有道、有术、有文化!/ i4 v! D% a/ X2 H2 O

, p2 A, V) d: r8 M* _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3 M9 Y2 j7 q; o* ]" _* C) D  F% F! _0 y; @! ^
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
- U6 @' ~% H5 [! ]: [; d陶隐居曰:此图《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v, f9 B0 ?* x4 X$ b) v0 Z
弘景曰: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山林辟居,仓卒难防,外感之疾,日数传变,生死往往在三五日间,岂可疏而不识也(一本作岂可疏忽,当从)!若能深明此数方者,则庶无蹈险之虞也今亦录其要者如下。& F6 ~6 ?3 S& U7 I& S( _

" P# X0 ?! F1 @/ H0 a# a小阳旦汤:治天行发热,自汗出汗自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方。0 s0 M* b/ Z' M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又方无炙字,有切字二两 生姜二两,又方为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n0 `# V& P1 S( F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服已,即啜热粥饭一器,以助药力。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淋漓,汗出则病不除也,日三服,取瘥止。若加饴一升,为正阳旦汤也。
' @0 ]" i- W$ E4 V/ A& j# V小阴旦汤:治天行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方。
, g* u4 Y/ ]' n+ d& O* [  U, Q1 V4 I5 j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 甘草炙又本无炙字二两 大枣十二枚& [1 w% v+ f) Z, o; x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已,如人行三四里时,又本为少时令病者啜白酨浆一器,以助药力。身热去,自愈也。, x3 R/ \/ g  I" l+ a: K' r  e
大阳旦汤:治凡病汗出自汗出不止,气息惙惙,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 G' A6 _6 ~9 a* y+ h
黄芪五两 人参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六两 大枣十二枚 饴一升
9 |! S( w6 J'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内饴,更上火,令烊已。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 J' k0 J( H  Z0 V大阴旦汤:治凡病头目眩晕,又本无晕字咽中干,每喜干呕,又本无每喜二字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支满,又本为痛往来寒热者方。
9 I: C+ A" r, ]柴胡八两 人参 黄芩 生姜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四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一升,洗又方为清夏一升
/ [- [$ k/ Q: w, `上八味,以水又本为以浆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重上火,缓缓煎之,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z+ [2 d1 Y& k9 L4 g$ P
小青龙汤:治天行发热,恶寒,汗不出而喘,身又本为周身疼痛,脉紧者方。
' {' R& e" X7 H& Q/ x1 D7 {. E  V! V! `: S麻黄去节,三两 杏仁熬,半升 桂枝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p" A8 q! A6 c3 C$ E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掠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八合。必令汗出彻身,不然,恐邪不尽散也。8 y, Z& T* A0 ~: o
大青龙汤:治天行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喘咳不已者方。
% e  |% |# }8 N& @- A8 D麻黄去节 细辛 芍药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三两又方无干姜。
9 O# I' S% V: T# ?( H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f  E( U, }2 X* _小白虎汤:治天行热病,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脉洪大者方。
3 e1 m2 _$ l( r1 s3 S/ W石膏如鸡子大,绵裹 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 Z. w! K- g- E. F9 n上四味,先以水一斗,煮粳米,熟讫去米。内诸药,煮取六升,温服二升,日三服。
4 C8 S4 Z$ m( @5 M! Q, d大白虎汤:治天行热病,心中烦热,时自汗出,口舌干,渴欲饮水,时呷嗽不已,久不解者方。9 y# T- o9 h# o. ^- }1 u
石膏如鸡子大 麦门冬半升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半夏半升 生姜二两,切 竹叶三大握& ^2 U- @: w1 |- s- V) r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熟讫去米。内诸药,煮至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2 o* Y0 z. H2 b8 g& O小朱鸟汤:治天行热病,心气不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时下利纯血,如鸡鸭肝者方。& q+ _8 {1 Q" ^4 x* i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锭 黄连四两 黄芩 芍药各二两5 z/ p. b/ `/ o5 C
上五味,以水又本为浆水六升,先煮连、芩与芍药,取三升,去滓。内胶,更上火,令烊尽。取下待小冷,下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 b7 P2 q3 n8 U+ j7 I大朱鸟汤:治天行热病,重下一本无热病重下,恶毒痢,痢一本无痢下纯血,日数十行,羸瘦如柴,心中不安,腹中绞急一本无绞急,痛如刀刺者方。, p9 I% K, U. q+ W' u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锭 黄连四两 黄芩 芍药各二两 人参二两 干姜二两
$ c+ p1 F, c: B$ a6 S( `6 O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连、芩、姜等四物,得四升讫,内醇苦酒二升,再煮至四升一本为五升,无后讫去滓讫去滓。次内胶于内,更上火,令烊。取下,待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即成。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一方为次内胶及鸡子黄,服如上法。
$ Q) m. Z% _) E+ ?0 c小玄武汤:治天行病,肾气不足,内生虚寒,小便不利,腹中痛,四肢冷者方。
, L  d1 y5 N$ y' \- U$ D/ |-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术二两 干姜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 X  s. s6 n: s% _( u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9 B% ^' y4 J! R2 ~8 [. v0 ~大玄武汤:治肾气虚疲,少腹中冷,腰背沉重,四肢冷清,其后有:小便不利,大便鸭溏,日十余行,气惙力弱者方。, t& P! A4 V6 t+ H4 E& X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术二两 干姜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 [6 l5 K2 x9 f; |' W# ~7 y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Z4 k" Q6 W: n+ B. Y8 T6 J
弘景曰: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附子为主。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26 11:49:52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22-8-28 19:47 编辑
3 c. L$ ?$ }2 i- o6 j
. t4 y, x+ ]7 E: }: L( r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M: C  S. v! `5 c- ?
% e& x# H5 D( r( B* l6 b+ H
        大家好!1 Q. p; T5 L: K

4 {7 _( a  `; M3 Q; a0 N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7 O, ]- v( N$ n' E# i0 j. d' Z( G( E6 R' h$ p8 f+ R. E
        今晚(2022年8曰25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赤箭(天麻)”“紫芝”“槐实”三味药。
$ e" U) \; O* x7 `1 W& a- v+ u9 ]
- K- Z- N) U7 n* y' n! V: N; B, ^7 e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9 c9 `8 I( K+ K; U% E
0 W% I+ |: v+ p, I# A) B, i/ k
        5 l" [8 _! P2 h: n( O3 v
* z3 z0 `3 V1 @# ^# l+ A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 n+ C: W" a2 Q; w+ [  c
4 L% Z- p5 y/ z- {3 b. {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赤箭(天麻)”“紫芝”“槐实”三味药。
& t& p; [$ U/ u- X; G
: j5 J/ f% n0 v" B4 d( q; u1 |        天麻,性味归经) ~  \" T" V( k' h
' J2 h/ Y6 a" w% b
编辑 播报
$ K9 ]% X! K5 }! x* o" J$ ]6 K; h
) E. a1 ]& ]2 [% D: {- C' q. P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等。
) G8 W1 |3 U5 _' L% N) @* J. r) M: a* B: u! r9 d  A
      紫芝,紫灵芝是药用菌,有滋补强壮,健脑,消炎,抗缺氧和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提高机体免疫力、耐缺氧能力、抗疲劳、镇静有显著效果。临床上能治疗神经衰弱、气喘、冠心病等症。" C  j. l: v1 s

# h) K( t" ^- g0 I% [     槐实,归肝、大肠经。
' S" C9 @. |3 X; U5 m5 X7 W1 h
/ V1 m. L$ ~. V# J, [功效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 s9 ?; }& o4 S
. L8 x* X# P; `! {/ f# t3 g
主治  用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 c( s- A2 t5 u: I/ z# ?& U9 o
# w3 z; o& }( H$ K
     祝贺张慧康硕士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28 19:46:18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尊敬的各位师兄师姐、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我是刘云双,今天晚上(2022年8月26日)和大家学习名中医之路,4 ~# o8 T7 U4 c* }7 I) }

9 j( \' Z1 r. b, t" f
* }; Q+ K! o, o* E
7 P6 h6 P, Z, R" B9 K8 T/ N/ x《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创办“名老中医之路”专栏,陆续发表一些名老中医谈治学经验的文章,这有助于鼓励我们中医师进一步下苦功深入研究和精通中医药学,而这正是我们当应努力的方向。
6 O7 G$ z0 I& N1 O1 E+ f& O* \
" {5 q5 e2 D: ^( u+ V  h" _
4 Q6 q) S4 {" L/ Y
$ a6 s3 o7 `  r7 C  \( h! V1 S0 k我们今晚继续学习岳美中先生的名老中医之路!
8 g) Y8 L8 R" h; p8 k" I9 n/ Q  t6 [) ^( y4 z  t# @: Z

  z4 K( a) Q6 k5 C
- A" l. q$ M4 g请曹东义老师给予指导!# I0 U( C- |) W: Z/ E( ~
6 q. {2 g) Q% }) B! w( d. ^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和大家学习名中医之路,今晚介绍了岳美中先生的名老中医之路。
, c8 V' H- z4 ^, k, H& @# J& |, i6 {7 N
       岳美中,中医学家。原名岳中秀,号锄云,出生在河北省滦南县小岳各庄的贫苦农民家庭。从8岁起,靠父母东挪西借读了8年私塾。他学习刻苦,五经四书皆能背诵。继之考入半费的滦县师范讲习所,岳美中17岁充任小学教员。他于教学之余,随乡居举人石筱珊先生学习古文诗词,获深厚的文史学基础。1925年,为赴梁任公王静庵创办的清华国学研究院之考,岳美中积劳成疾,肺病咯血,教师职务也被辞退。岳美中在养病中萌发了学习中医的念头,乃购得《医学衷中参西录》 、 《汤头歌诀》 、 《药性赋》和《伤寒论》等书,边读边试着服药。经过年余的休养和服中药,肺病竟获痊可。他亲自体验到中医确能治病,于是决心钻研医学,自救救人。他一生从事中医医疗和教学工作。较早地提出了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善用经方治大病。于中医老年病学领域,有新的创见。倡办全国中医研究班和研究生班,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高级人才。多次出国从事重要医事活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 [# ~3 f: t  W  B5 M& |. X+ X- M0 \7 f3 o7 C
        感谢刘云双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28 19:47:05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2年8月27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 p, }& [- S0 |3 I( ?5 N0 Q/ K9 N9 j+ y# F/ ~: F  i3 w# E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
4 e( e7 u% {4 P* G' L
2 P  x8 P4 E! c$ W% E% x& \7 [       第二节:欲汇通中医,未料“失乐园”。
2 I3 I/ z! [2 D" D* N- h2 X7 p
. D3 v, N; t2 Z      本节内容较多分为三个小节学习,第二小节:. o/ x$ q! T" ^

2 ^  F7 T  a! R      中医界最早提出废五行的应该是江苏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在中西医界真正挑起阴阳五行之争的始于余云岫。他在1916年发表了《灵素商兑》,开始了向中医理论的"正规进攻"。& Y. t" h3 a' j5 ~# [

: X# k# R5 N# Y$ E  _, h2 c) O       而中医的指导理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都符合时空整体观的基本原则。阴阳之中既有空间结构的定位原则,也有年时间定律、四季时间节律、日时间节律的划分,药物的四性也是按照时间气侯的节律划分的。' [9 h! K- Y9 d) H

) q. a% v( @' W       五行学说包含着时空整体论的基本要素,并且与阴阳学说不同,它不限于阴阳属性的两两相对,而是构成一个“多元并存、整体和谐”的复杂体系。
7 m$ m' w* ]# j; [4 X4 Q" J
& x- `7 ]8 N7 P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7 b+ B) R5 U  q/ a2 E0 s1 X% S
' f' h1 f& p5 Q% b3 o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  第二节:欲汇通中医,未料“失乐园”。( x7 H- \. B6 H
! \9 l- P( i6 q6 e1 @/ k, M
      中西医汇通学派,虽然希望保留中医特色,但是按照解剖标准汇通,就把时空化的中医判定为“不科学”了,所以阴阳五行这个指导中医几千年的理论,一下子就成了“陈腐玄虚”旧东西的代名词,取消阴阳五行的思潮一浪高过一浪。! f3 N9 A6 ^) m7 r

/ O+ _! p, i8 k& N( q+ A$ h      堡垒先从里边烂了,中医界最早提出废五行的应该是江苏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余云岫1916年发表了《灵素商兑》,代表西医界开始了向中医理论的"正规进攻",中医走向“失乐园”。
# y# t, t$ D- D+ u& ^. J
8 V2 E4 ?& m$ q; U* t/ Y       阴阳五行学说,是包含着“时空整体、自然生成论”的基本要素,五行与阴阳学说不同,它不限于阴阳属性的两两相对,而是构成一个“多元并存、整体和谐”的复杂体系,是人体开放的“闭环管理体系”,宇宙的五行学说是整个宇宙的闭环管理,万物复杂而有序,这样的哲学思想,今天仍然是“很先进”的哲学思想,是复杂性科学追求的目标。1 Q0 ^+ D& s; r1 {* H, q

) R0 ^* D, g6 i. `. U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30 20:15:54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2年8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四章中医学关于神志的生理病理学说,第九节神志异常的病因病机,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4 R: k, B6 n/ Z$ g0 _0 g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四章中医学关于神志的生理病理学说,第九节神志异常的病因病机的有关内容。: |4 |& \2 [! E1 g3 z/ |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即病机学说。
$ }. E8 A4 n+ V当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人体正气强弱不一,病变部位有深浅,阴阳平衡状态有别,邪气性质与盛衰亦有差异,在疾病过程中的病机也是随着正邪消长而不断变化的。因此,疾病发生的机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区分为病机总纲、基本病机、和具体病机等不同的层次。
' p" b( g/ L) U3 r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30 20:16:3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8月2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 ^) x6 m( z) v
* O( o+ n; \3 o, F, c3 `6 B
9 V& [9 V  g' M! b# O1 I$ z0 F% w0 N# I
* l- p% j, Y% L/ s4 v, |

# [9 P% d# \6 Z/ r$ E
8 w1 A0 S! h$ k4 W5 V8 S6 F2 \* o5 ]# n$ b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2 @% G( }+ U& }  g' A8 a$ h1 U' ^6 F7 C# S2 g% g" I
《温病条辨》痹论2 M/ B, k: N( d* }% J/ @0 `

& L$ }) o. O, u4 I) W! b- K! x
: P9 A+ z, q. N, ]0 I- Z) ~! J) a- a" G5 B- P
吴鞠通自注认为《内经》以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金匮》提出了“经热则痹”以补充《内经》之不足。经过他的临证细验,觉得热痹亦复不少,因此在湿温门中加入痹证数条,并着力发挥对热痹的治疗。对痹证的论治虽然只刊数条,的确有所发展,其宣痹湯一方疗效不错不可轻视。吴鞠通说:“实者单病躯壳易治,虚者兼病脏腑⋯⋯则难治矣。”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咀嚼。当然吴鞠通所指的脏腑仍从温病角度而言,今天若结合西医有关关节疼痛的病来看,急、慢性均种类繁多,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 \0 D- W  L6 m) Z0 G0 L- r" r. C( t) Y2 k/ v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之《温病条辨》痹论) C3 B" M  H9 L$ e1 z8 g0 J
8 G( I, {3 y* n0 X& k& O: @
     伤寒与温病,都是研究外感病的共同规律,外感病过程之中又经常与内科杂病、虚损病机互相纠葛,关系错综复杂,可以综合考虑。9 d2 g& a. @0 y# }/ e- N; O0 _

; T( u, Q8 k4 m- J% |, E" D# W       中医针对病人的病症反应,也就是病机,而不是单纯针对病因,因此,外感与内伤,可以统筹考虑。: @: j2 }( j7 |

/ L% N) k- b; A3 M- o邓老认为,吴鞠通《温病条辨·凡例》原为温病而设,如疟、痢、疸、痹,多因暑温、湿温而成,不得不附见数条,以粗立规模,其详不及备载,以有前人之法可据,故不详论,是书所论者,论前人之未备者也。9 ^0 t; ^8 c! v! H) J  u6 P. ]
  l) l5 K/ {) _' T! o
邓老说,此言温病与疟、痢、疸、痹之异同。可以看作是本书论疟、痢、疸、痹之提纲。从暑温与湿温之角度立论,而重点则补前人之未备者。温病家立足于创新,随处可见。1 p5 [# B# @$ L0 i3 H0 l
' M4 j, y2 k8 s5 k% ~9 r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30 20:18:48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 ~: k( x% F+ I& i8 F7 `直播即将开始~0 G" I6 U; R# A0 H
今晚8点(2022年8月30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46讲《灵枢•海论》第三十三。
# K' t, C4 ^! r3 n& x1 x( o2 b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2 I- s5 J7 ?4 |" u: B0 o
今日讲座内容; k, V/ Z2 ?5 G. E! ?' ?9 W: M, A
《灵枢•海论》第三十三
( w0 t- k+ _: j/ o  y5 _; U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黄帝曰:以人应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 ~9 [& V3 e& s9 \  黄帝曰:远乎者,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愿闻应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明知阴阳表荥腧所在,四海定矣。9 ?8 z" [9 c$ d' `0 W* ^9 A
  黄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冲),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
% ?: v2 I1 m: Y: a- c  黄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败?岐伯曰: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
& ]6 x2 l. e7 Y+ Z  黄帝曰:四海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5 c1 {5 G) ^. T- x3 g
  黄帝曰:余已闻逆顺,调之奈何?岐伯曰:审守其俞,而调其虚实,无犯其害,顺者得复,逆者必败。黄帝曰:善。
' f* N0 A+ i0 C《灵枢•五乱》第三十四: Y; E8 c7 Z3 A: k& y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岐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6 J5 B' _- N  r; T. O8 \$ ^8 \  黄帝曰:何谓相顺?岐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知,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
) d. [5 y7 {0 i  黄帝曰:何为逆而乱,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是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Y5 J7 v3 ]: w- \" \+ h+ Q
  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岐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黄帝曰:善。愿闻其道。岐伯曰: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俞;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俞,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俞;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俞。
* m# d* f' R1 w. D+ N8 Q  黄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黄帝曰:允乎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玉版,命曰治乱也。
4 M" c/ i8 F7 t( D% d+ H' `* H&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9-6 20:02:55 | 阅读全部
      本周三(2022年8月31日)晚上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革命与中医药学的魅力。现代自然科学正在孕育着一场空前的根本性的变革,现代自然科学的思想大厦不是西方的私产,也不仅仅是亚里士多德、哥白尼和牛顿的领地,这座盛誉的建筑物也属于老子、邹衍、沈括和朱熹,我们不能说中国本土的科学倘若独立发展下来,将会演变成什么样子?但是我们可以说,当今科学发展的某些方向所显露出来的统一整体的世界观的特征并非同中国传统无关。完整的理解宇宙有机体的统一性、自然性、有序性、和谐性和相关性,是中国自然哲学和科学千年的探索目标。中国人以他们的特殊天才发展起了中国的医学,这种发展所遵循的道路和欧洲迥然不同,其差别之大可能超过了任何其他领域。中医学提供了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都无法企及的东西。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7 f2 @  X% s7 f: U! }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继续来学习了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关于现代自然科学的革命与中医药学魅力的有关内容。+ B& z9 b% J( a
      自然科学革命从哥白尼主张日心说开始,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太阳不是地球的核心。) M( h5 g" W8 C! u. R
但是,这个相对正确的“错误结论”,西方宗教容不下它,布鲁诺被烧死,伽利略**害,都是“哥白尼惹的祸”。
, w, z8 Q" x2 d- o2 r7 I4 _0 [0 Q当代最伟大的自然科学是发现了暗物质、暗能量,为中华哲学“有无相生”找到了“科学依据”,但是,目前仍然未被大多数“科学家”所认可,他们仍然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看世界的历史阶段,也不能承认中医药属于“科学”,因为“精气神”与“机械唯物主义”不一致,找不到“物质基础”。6 g  F4 I) l3 B' z5 X/ w, e

$ ]$ A& Q' F# R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9-6 20:05:09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8月3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蝉蜕的用药心得。8 N9 R, s6 G/ }, u( ?2 R- }+ L- R
5 R1 X$ e7 o8 s& r5 k) ?. z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 h& P7 n6 ?/ z* L; E/ X
5 E+ C1 K+ N& o6 c8 e+ S       祝贺河北中医张海涛主任在任丘市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对蝉蜕的用药心得。
2 a* Z  {3 ?$ M2 K8 K! v8 H3 c6 V  ~* V6 [
    蝉蜕【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虫衣。
. M2 L- U  \8 \$ w4 P- v* C3 [2 }$ n9 z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 ^1 w. q  {1 d- {5 N/ o' k$ X8 }' \
1 M0 I5 ^# D* D; w  C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z& v. e+ B- t  `+ |
5 ?: v. z' v7 ]& e- w* b6 N
   朱老认为,蝉衣擅解外感风热,并有定惊解痉的作用,为温病初起之要药。清代温热学家杨栗山氏称其“轻清灵透,为治血病圣药”,有“祛风胜湿,涤热解毒”之功。
" D) g. i+ m0 l9 g) v$ N
- {/ C3 Z8 h1 ]0 m# q7 A+ F; M: w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