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16 22:09:06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8月16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䗪虫和刺猬皮的用药心得。+ L" s2 U# ^' z3 {  f$ h: o" C0 m

- s7 @# o! v* R; v, ]. P' j% G2 t* S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4 y9 h4 r9 w4 Y% ^+ p8 @
8 g, R3 ~9 d. J5 e+ k1 M) W9 u$ o/ D& B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朱老对䗪虫和刺猬皮的用药心得。$ L5 ^' l3 D4 ]- e

# P/ I9 ]% |( [5 t( R      䗪虫一药,【别名】地鳖、土鳖、过街、簸箕虫、蚵蚾虫、地鳖虫、地蜱虫、地乌龟、土元、土鳖虫、臭虫母、盖子虫、土虫、节节虫、蚂蚁虎。
1 j9 p2 A2 w7 y- @( }/ H- I: F& |  M9 G- ^6 M& B" W4 M
性味咸、寒,有毒性。其功用逐瘀、破积、通络、理伤等,是活血化瘀药中力专效速的常用药之一。+ v) s3 z4 B) V2 y/ o8 h% q. \
3 `1 X3 k& ?9 y  U
《本草经硫》:䗪虫,治跌扑损伤,续筋骨有奇效。乃足顾阴经药也。夫血看,身中之真阴也,灌溉百骸,局流经络者也。血若凝滞,则经络不通,阴阳之用互乖,而寒热洗洗生焉。咸寒能人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题瘕血闭诸证。血和而营卫通畅,寒热自除,经脉调匀,月事时至而令妇人生子也。又治疟母为必用之药。
% E0 f+ F- U5 ~( o
% c2 D, T6 g! f7 S      刺猬皮, "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主治胃脘疼痛、反胃呕吐、便血、血痢、痔疮等症。
2 c9 j( p) a. X- T0 f4 ~0 n4 C: d7 t) d- R+ |$ s" H) D; x
      朱良春国医大师善于运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经验非常丰富。+ [+ V. O. b# J8 |' T0 Q! h

7 A3 c0 L$ O5 o3 }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23 20:18:32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22年8月17日)的空中课堂,由我浅谈《伤寒论》,它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介绍了伤寒用汗、吐、下等治法,并将八法具体运用到方剂之中,介绍了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等代表名方。书中记载的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由于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敬请期待王秀民讲述和分享!9 @4 S$ |) m: Q; G1 D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讲述了《伤寒论》397法,113方,汗、吐、下等八法具体运用。
- Y! i% \. T$ e3 y; b$ p指出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由于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7 Q. _; `* _" ?' H1 z7 e* l8 L
       张仲景改造了《汤液经》的“六合辨证”,按照《素问·热论》的六经辨证,把外感与杂病融合在一起,创立了新的辨证论治体系。
' `$ K8 Z6 L2 R% T0 m/ B% b         很多人不了解《汤液经》的“六合辨证”,这就是陶弘景所说的阴旦阳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 r3 Y' P- V' S/ F  m# ]) D5 d& g
       六合正精,在东汉末年被黄巾军(太平道)所利用,成了“政治纲领”,不能再用了,华佗“送人不敢要”,张仲景“用了不敢说”,不得已创立了新的经方体系。# W. _; Q0 e) J1 u! G
所以,华佗是失败的英雄,张仲景是成功的典范。
* O. p/ Q! a' M) c感谢王秀民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23 20:19:22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4 I9 d. ~6 ]! b

' h7 u, R2 @" D# {$ ~" Y        大家好!
/ h4 v  t5 y: E& s. ]* h7 s/ _9 N3 r9 j$ N, Z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c* k& d! }) @. K
4 z2 n' I. U8 ?! P$ a# r
        今晚(2022年8月18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车前子”“蒺藜“肉桂”三味药。. w+ k% V* H7 Y' F

+ J' t% r+ |& e) Q( m# d! B) q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3 k( f3 {* v% E
$ i& Y' J! W9 b7 b% t        
0 j. ]+ W4 O0 k6 Z& I
3 f; c6 r9 V/ W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o% |7 P& W- N6 i. T6 I3 c1 e
5 a! x) q, D  W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了《神农本草经》中的“车前子”“蒺藜“肉桂”三味药。
! F2 }% c5 c8 g
% j' |3 v1 k$ u        车前子别名当道(《本经》)、 苡 (《诗疏》)、车轮菜(《救荒》)、 时珍曰∶按《尔雅》云∶ 苡,马舄。马舄,车前。陆玑《诗疏》云∶此草 牛马迹中,故有车前、当道、马舄、牛遗之名。舄,足履也。幽州人谓之牛舌草。蛤蟆喜藏 伏于下,故江东称为蛤蟆衣。又《韩诗外传》言∶直曰车前;瞿曰 苡,恐亦强说也 生于两旁者。味甘,性寒。具有祛痰、镇咳、平喘等作用。车前草是利水渗湿中药,主治: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1 z4 y& Q+ w$ b3 _) j8 h
9 {. i4 Q2 J3 E( E, _( `- X$ B
肉桂,功能主治
2 X+ ~" T# c; C
5 N' u( t; P4 M)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 E+ n  |/ m$ L9 V# O
5 M# ?( [: d4 |" Y2 q《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 u. d: J( |$ M6 h8 f/ w7 |, I$ b8 z# l5 w4 b$ j
蒺藜,别名
1 Z8 C2 R# G4 U; T2 R( w4 }
, [2 [4 [3 @' k8 i# z' T% d* F) d/ ]茨(《尔雅》)、旁通(《本经》)、屈人(《本经》)、止行(《本经》)、豺羽(《本 经》)、升推。7 o- a# M7 p/ A; X& S1 E

: m$ ~9 t; |7 Q$ [* R0 N  X, n弘景曰∶多生道上及墙上,叶布地,子有刺,状如菱而小。长安最饶,人行多着木履。  N8 I7 n( w0 g3 [

5 C( M0 E$ C: J" _/ w; E& W今军家乃铸铁作之,以布敌路,名铁蒺藜。《易》云∶据于蒺藜,言其凶伤;《诗》云∶墙有 茨,不可扫也,以刺梗秽。方用甚稀。: m+ K2 U) p6 x: ?! u

4 I' ?* u1 t; `. [# O# _时珍曰∶蒺,疾也;藜,利也;茨,刺也。其刺伤人,甚疾而利也。屈人、止行,皆因 其伤人也。主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本经》)。身体风痒, 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溃,可作摩粉(《别录》)。治诸风 疡, 疗吐脓,去燥热(甄权)。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堕胎,益精,疗水藏冷,小便多, 止遗沥泄 珍)。) ]2 P7 z" a( {( z* m+ Z

$ j4 O  u3 a( _, \! n4 J# x, B3 ^- J/ b* C; S; i" d
8 m- t6 s) Q  n$ C
# }& j4 H% m9 Q7 O0 ?1 u! z! o- {
/ P1 @) C, y; r+ W" S  T

2 q' ?( m: v" z
3 x" U# h, g9 q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23 20:20:06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22年8月19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关于示范中医院的建设。现代中医医院的建设,是从20世纪50年代落实中医政策之后开始的,在此以前,在全国建立医疗卫生网的时候,中医是一直被排斥在医院之外的,更不用说办中医院了,最初的一批中医院,都是在中医联合诊所的基础上办起来的,仅仅设置了几十张病床,规模很小,主要力量放在门诊治疗上。后来,不少中医院被撤销或者合并,到1976年的时候,只剩下171所,1978年,中央下达了关于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56号文件,给中医事业带来了第一个春天,全国普遍提出了建立中医院的要求,许多县都把中医院的建设列入为全县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重大施政纲领的内容之一,也就是说,恢复与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深得民心的。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3 I/ D. i: g. m; {, d6 O' M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题目是关于示范中医院的建设。! W9 y0 E* g1 h, G7 E
        1982年衡阳会议之后,卫生部崔月犁部长等提出“县县建立中医院”,当时的条件极为简陋,后来建立的中医院逐渐改善条件,但是人才短缺,西化严重。7 X7 X5 z$ U8 a0 Y0 F0 u, D
目前中医院仍然属于短板,需要逐渐凝聚人才和力量。
/ p. n: v+ d0 ?, B中医的诊所模式虽然很好,但是没有大规模的“集体行为”,就没有“平台”,学术发展就还是停留在古代的“个人修为”的水平上。$ _: j8 f- U( b: D) `
中医事业的传承发展,必须搭乘时代列车,有正确的目标,有强大的团队,才能守正创新,传承精华,发展事业。9 H9 k* w$ S- u$ n, S
《中医药法》有相关的政策规定,如何落实,是需要督促的,也需要自觉。: F, k  x! o1 ~, u) M; @; Z
总之,中医的事业,需要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
, R9 f$ _/ _5 x) ]也就是学术引领,技术支撑,各界给力,大众欢迎。
" d* W! C, |9 \- S) I9 I否则,就难以发展,或者面临危机。
) p" \! ~+ O- k) ^. O4 }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23 20:21:50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2年8月20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5 c! X" e1 R5 o) o  k
; o; |) b( Y% i. {3 B4 F$ V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
2 D$ ~2 `/ X4 f6 d+ ]1 ], y
# f9 ?' T- W% H+ E       第二节:欲汇通中医,未料“失乐园”。. W; w& Q( u: n. P( |  U% j% ^
- z  k7 f" q) k- J# V" ^) x
      本节内容较多分为三个小节学习,第一小节内容是:严格地说,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还不是解剖学著作,因为他只是观看破损的腐尸,而没有动过刀子,“解剖”二字自然也就不能成立,然而他的著作成书之后很快流传开来。
; K9 ?3 M$ k. \' `
7 l: w4 @  W) j3 a7 x6 h0 W0 f    广东新会医家陈定泰说其“于脏腑考得其真,而于经络尚未得其确”。并在1844年著成了《医谈传真》。4 Y4 M4 w+ r6 r) [

! T7 g3 ^3 P( g0 C      在中医界有人急着了解西医,汇通中西医知识的同时,西医在登陆中国的过程之中,也在“汇通”中医知识,以往很少有人注意这个事情。1862年北京出现了中国第一所国立的教西洋文字的学校——同文馆。
1 h7 _7 a! J% S( E2 z; T
. o& N' U8 ~* g7 d4 f; x       1908年旅居巴黎的吴稚辉等《新世纪》派,提出中国文字是野蛮的、“落后"的,要用“万国新语(世界语)”取代汉语。章太炎曾经撰文加以批驳,为此写了《规(新世纪)》《驳中国用万国新语》等文章指出: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与“国民之性情节族"、“文史学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破灭。
' ~# l: e* ?, q0 ?- Q$ `% Q' {4 c/ Y8 {: A6 I& |8 z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 i. ]3 g) w) A/ |" I- Z2 _
5 M. x0 i5 L) _; `& G4 I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 第二章: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   第二节:欲汇通中医,未料“失乐园”。1 R# r5 k( T5 P+ v  f

9 O: S( f# n$ v% i2 j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改错了方向,南辕北辙,让中医界信心大失,误以为中医靠解剖起家、说事,是“结构决定功能”,这个错误就让西医白占了中医的“知识产权”,而且中医自己反而“找不着脏腑真相了”。
: H4 w$ v) a0 u0 X# w4 ?' {+ }/ w
$ S9 U4 l* ]. l6 A: b! y: R8 G         1908年旅居巴黎的吴稚辉等《新世纪》派,提出中国文字是野蛮的、“落后"的,要用“万国新语(世界语)”取代汉语。
3 |. j9 U+ E3 d' Y8 S0 c
8 v  z0 {! ~( J* @5 I$ O取消汉字在五四前后呼声很高。鲁迅、瞿秋白等人都有很激烈的言辞。
( i" q& K1 H9 s+ F
' T; H( Q3 R* n. x. S# n% e  o) f章太炎曾经撰文加以批驳,为此写了《规(新世纪)》《驳中国用万国新语》等文章,为了维护中华文化、中国文字,挺身战斗,难能可贵,是真正的国学大师。
: [1 t! I, \  ~; {! t$ C/ [5 |7 |0 y0 P5 E$ L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23 20:22:42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2年8月2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姬领会与大家一起学习《香药本草》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各类精、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抑郁患者明显增多,应用香味类中药解郁治疗,效果很好。当然,香药的作用还有其他更大作用。今晚我们继续谈香药的有关内容。& X  e- l( D- u4 ?- c
       祝贺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香药本草》一书的有关内容,对各类心理、心身疾病的的作用。7 q/ D5 e7 y' q: F* R* k4 g
       先秦时代,中国有很多香疗的记载,香炉出土也很常见,屈原等诗歌对于花香很看重。6 K( m9 ]- F% I# A. b$ Q/ e
       现在研究认为,植物茎叶或花朵的油细胞,一经阳光照射,便能分解出一种挥发性的芳香油,香气挥发物能够强有力地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以及大脑神经,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大脑因此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产生旺盛的精力,从而使人的思维清晰敏捷。
/ s) S0 o* R; |7 d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23 20:23:38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8月2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0 |9 C& Z. u# M1 n4 u
& h" I/ _8 w  i$ j  \7 D! Q& t

1 C# p* R- f! m+ t ! v" E& c, U! p( h5 |
- X: y4 A1 Q0 D  I
1 s3 N7 O; B0 ]3 a1 n
4 v7 {+ `; F  G/ S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z4 o0 j( }  B* s6 a4 V" f8 F

3 s% ^. _$ O: e) z1 n+ W《温病条辨》与《温热经纬》* A& U& z/ d) t
- s& k9 D/ H0 Z9 Z5 v8 V
4 z4 h! H+ h% F0 S% L. l$ n
" ~1 e+ q: T3 }: g" g
对《温病条辨》之评价:
' B% k1 H" u% n. }7 K9 M* D) ]( v# p' d# C* r$ U3 |! |5 f6 ~$ S
对于《温病条辨》的评价,近代医家意见颇不一致,有褒有贬,贬者尤以王士雄、叶霖为最力。王氏认为“可议处甚多”,希望“读者勿随波逐流”;叶氏则严厉指责,甚至詈其“剽窃”,“欺世盗名,莫此为极”。邓老认为这样的评价是失当的。6 }8 g) ]: p3 X$ ~. ]& Z9 P* k0 B

( v2 t/ r, Y9 r. }对《温热经纬》之评议:/ G. A$ H5 s4 F

, {' d* y4 R  h; l% F% d王孟英生于吴鞠通之后,他熟读吴氏及叶、薛诸家之著作,有大量治疗温病热病的临证体会,反过来对《温病条辨》有不少看法和意见。特别是对吴氏的三焦辨证最不同意。
6 u& I3 s' d: p& f4 d4 p, g
: n, R8 A5 a6 H" h% E4 E如对《温病条辨》:“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之按语说:“嘻!岂其未读《内经》耶?伏邪为病,自内而发,惟冬、春、风温,夏暍秋燥,皆始于上焦。若此等界限不清,而强欲划界以限病,未免动手即错矣。夫温热究三焦者,非谓病必上焦始,而渐及中下也,伏气自内而发,则病起于下者有之;胃为藏垢纳污之所,湿温疫毒,病起于中者亦有之,暑邪挟湿者亦犯中焦;又暑属火,而心为火脏,同气相求,邪极易犯,虽始于上焦,亦不能必其在手太阴一经也。”这一看法,可能是王孟英要编写《温热经纬》一书的动机。他一生之研究,认定温病的病机应分“新感”与“伏气”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王氏自序说:“或以伤寒为温病,或以温热为伤寒,或并疫于风温,或并风温于疫,或不知有伏气为病,或不知有外感之温,甚至并暑暍二字而不识,良可概也!”这是王氏编写此书之全部意见。
' n' V/ d# ]. h/ H) x4 {: f+ f- j# h2 G4 \# \$ X. s8 K) K8 F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关于《温病条辨》与《温热经纬》的有关内容。$ k/ h: ^% T8 e) w5 t- v% d, a

5 h5 ^" B1 u4 _7 ^: }5 X        这是两部很重要的温病学著作,但是,批评之声也很多,这与作者和批评者的立场、角度不同有关系。' c+ I8 b0 M% V0 {

% ?+ L$ C+ O. {& x" C+ G; H3 {       邓老认为,这两本书一是使温病学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9 Z6 Y- j; L2 T' W; \
/ }$ B+ x( Y0 l二、比较全面论述了温病的病因学。
' x/ ^$ c) F# ?, Y; v1 Q4 D! J' j: X
三、对温病辨证论治的几项贡献。《温病条辨》对各个季节的温病(如冬温、风温、春温、湿温、暑温、伏暑、秋燥等)的特点、变化规律和治疗方法进行较为清晰详尽的论述,使辨证与辨病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前人所未能做到,而由吴氏将其完成了的。更应当指出的是,吴氏把秋燥纳入温病范围,补充前人之未备。这虽然受到喻嘉言的启发,但其功也不在喻氏之下。/ K$ R% ?3 k0 ~$ Z, Z; Z7 s1 a9 }
' w$ B" U' y1 W8 Z; F' j- f
此外,《温病条辨》在温病治法上的承先启后作用,也是不可磨灭的。《温热经纬》乃与《温病条辨》相反,全部以前人之文字为依据,按自己之意见去剪裁,并按自己的意见加以引伸,真是名符其实的以别人所吐之丝为经纬,王氏机织成锦绣。本书最大之剪裁是把温病分为“外感”与“伏气”两大类型。这样的分类,目的在于使后人注意温热病有表而及里,更有自里出表的规律。《温热经纬》对温病学说是有贡献的,但他不是用自己的笔墨去阐明问题,而首先把前人的著述剪成两幅,所以叶霖批评王孟英“强分内外”,甚至说:“ 海宁于外感伏气全无定见”!后一批评未免过当了。6 }. i! u  s4 d" T- C& t
1 B* z% X) g% ~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23 20:25:43 | 阅读全部
  今晚8点(2022年8月23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45讲《灵枢•决气》第三十。
- z, t. y5 ^- _* a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i" _' K5 u4 A1 w$ {
今日讲座内容" y4 o6 \2 A* U
《灵枢•决气》第三十) s% i% A0 [; U0 h8 z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 ~4 o7 g5 S4 v  黄帝曰:六气有,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痹,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T( H' \( {1 i0 k, U
  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岐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 s/ ]& ^  F8 L8 c  R《灵枢•肠胃》第三十一5 s& p% K0 ^6 ~2 i' ^) w1 m0 X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大小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请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肠后附脊,左环回日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三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还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
& f. g7 W5 l# L, r# \5 ]灵枢•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 H* O# Z! |9 ~7 t6 H8 t! X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臣请言其故。$ v* {% a1 f. {- h% u
  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慓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
: e: `' {& o4 D# h$ |/ h! j  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5 [& b5 ]* O, @0 W
  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8 z$ w" z0 {8 M5 g" J$ y
  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6 u1 l1 q( u& H
  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故肠胃之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小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24 06:45:33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8月2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牛角腮和九香虫的用药心得。
$ r: K% f' k) u% C% ?9 |( a2 ]
, P0 P) P9 c7 {; M# f, ]9 x( X0 w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e% W( ]+ L2 M# e. V9 o5 c. N1 l
7 K/ z/ U7 ~0 V: g7 H, k' X- e& D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主要学习朱老对牛角腮和九香虫的用药心得。
' c! T. F) q- M6 W
3 O) T$ C, H1 V+ P& I& W       牛角腮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角中的骨质角髓。呈圆锥形,微弯,中空,基部较粗,上部渐尖,长约15厘米,底部径约5厘米。主产江苏,其他各地亦产。功用主治3 Q* J6 q6 l4 K

0 a: j: t/ d. H/ [止血,止痢。治便血,衄血,妇女崩漏,带下,赤白痢,水泻。
% P( j' A- O5 p& @$ C  W3 Z; u+ s0 ~3 ^+ }9 x2 m6 D
九香虫,出自《本草纲目》:九香虫,产于贵州永宁卫赤水河中。大如小指头,状如水,身青黑色。至冬伏于石下,至惊蛰后即飞出,不可用矣。《中药大辞典》载:九香虫对于神经性胃病,精神忧郁而致的心口痛,脾肾阳虚的腰膝酸软乏力、阳萎、遗尿等症有显著疗效。所以李时珍说它:咸温无毒,理气止痛,温中壮阳,“久服益人”,“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6 U# ^5 J6 F% r. c0 N! m/ k" r

3 b4 s+ S; v* x% m9 ^; L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善于运用虫类药,有很丰富的经验,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2 @, V0 s- O2 a8 D* h6 m/ q+ }, Q- Q& \; D1 Q! ]5 i* K

) V' L6 H% x" P( M+ @
" ]( x0 p5 Y& ~4 q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8-25 20:36:48 | 阅读全部
        本周三晚上(2022年8月24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的内容,题目是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东方文化与中医学的理论真谛。《内经》所云:“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以至数极而而道不惑。”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正是古人把天地人作为一个统一整体,通过认真细致,长期观察,自然变化和人体疾病变化,逐步总结出来的以中医理论系的产生,完全来自于我们的祖先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生活实践与医学实践,是古人仰视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结果。大千宇宙无穷无尽,万象更新,无始无终,自然处在无限的运动之中,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永恒的只有变化,在无限的变化之中产生的是无限的运动方式,中医学引入古代哲学的概念“无”,就是指无限和无形,如老子所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东方民族的心似乎是相通的,印度古国无疑也在做形而上的思考,佛教传入到中国,与儒、道融会贯通,于是有禅宗的开创,大乘宗风的发扬。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心理的支撑,那无疑是民族的危机,中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科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医学植根于悠久的华夏文明,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与传统的东方文化一脉相承,并因此而与之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我们真诚的期待着一场空前的民族文化的复兴运动,重铸中华千古魂,当中医学作为东方文化的使者,走进那神圣的未来科学殿堂的时候,人类将真正开始对东方文化以及中医学的重新认识,从而最终导致古代东方文明的回归,实现古老与年轻,传承与创新的和谐。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k) Q2 _% u9 T! N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继续分享了张晓彤先生的著作《中医沉思录》关于重铸中华医魂的有关问题。0 I/ c, x  r1 a# u
中医学作为东方文化的使者,走上科学殿堂,人类正开始对东方文化以及中医学的重新认识,传承与创新的和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技术支撑。1 x+ b# t! Y2 `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