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6-28 21:15:47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2年6月25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 u( @; `* I& p  U, s& _
8 f, \! K4 s8 A) h* U0 w' \1 I
       第一章:回看中医辉煌历史。
$ k, _+ O7 w7 ]" X( S- Y5 h# m- p/ O" M' d3 l9 K( Z: f4 H% Q' x
      
4 o' |% L4 J: Y- e
# w2 P- V9 C9 `- j       第三节:战国名医文挚舍已救人。1 @$ h6 D: H# ?' O% t
# r9 \: y  L- S* @0 l
       中医学一向提倡仁心仁术,不仅留下了很多治病救人的美谈,有的时候,医生为了救人要冒很大的风险,甚至要赔上自已的性命。战国时期的名医文挚就是这样一位医生。这件事记载,于《吕氏春秋》之中,它的出现关于“七情”之间的相互制约的理论有关系。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五脏之中的其他四脏,也不同程度的主宰精神思维活动。
7 [% _$ J( s% U6 L1 z* H8 d6 |) l& u6 V3 d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b- Q, `. g1 q: X8 g. k9 p; v
" L8 @8 L( f8 X3 w9 j  e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关于战国名医文挚舍已救人的反思。
. X0 g# Y8 x5 w: L; O. f* c- j3 W1 `( h4 `
       吕不韦记载说,战国时期的齐闵王(公元前301—279年在位)有病,多方医治未见效果,因此去请宋国的名医文挚来诊治。
; D# G, ?. z( ]) D: j8 N" o& w8 K% b) [
2 B0 ]4 ^* L5 }/ t4 K文挚不愧为当时的名医,他经过询问得知齐闵王的病情之后,反复思谋,觉得只有用激怒的方法进行治疗,才会治好齐王的病。但是,如果激怒了齐闵王,自己的性命就难以保住,因此他犹豫不决。
$ @# p. {! ~% Z/ s! x2 g
5 f0 ~/ X1 r) J5 A* R  r齐王的太子苦苦哀求,要文挚前去治疗,并且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发生制裁文挚的事情,他的生命安全绝对有保障。
  A& l3 m$ c& Q$ C1 E" N* d. j9 T! `% j6 d" W  E
文挚出于治病救人的天性,也被太子的真诚孝心所感染,就决定给齐闵王治疗。“天子之怒,伏尸千里,血流成河”。8 ?7 G, x2 t$ X/ y; j9 T
& ^. y* ]( m1 p
一代名医文挚治好了齐闵王的忧郁症,自己竟然落得被活活蒸死。# ]$ k+ l! h+ K  }
7 P. r6 J, f& f" f' C
华佗计取了他的教训,为郡守治病,方法一样,但是没有因此受伤害。
/ F) b0 y6 K# b& i- w% \* q/ d& K/ x5 R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6-28 21:16:3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2年6月2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为大家讲述《中医养生学》。宋、周守忠在《养生类纂》中说:“故善服药,不若善保养。” 可见,养生是自古以来人们法天地自然变化而追求健康的方法方式和美好愿望,从而又使中医养生学逐渐成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养生,古代又称摄生、养性、道生、卫生、保生等。追古溯源,“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有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生”则是生存、生长、生命之意。《庄子》云:“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天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养生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春秋战国期间,养生学说就逐渐形成,这与当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许多养生内容本身就是诸子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老子、子华子、文子、庚桑楚、庄子、孔子、管子、荀子、韩非子等。今天就首先简单讲讲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及老子“清静无为”之说、庄子“养生”“全形”之说、子华子“贵生”之说、孔子“安适自养”之说、荀子“修身礼治”之说、韩非子“啬神”“少欲”之说、管子“节欲存精”之说。
2 V% G0 G) N' n$ E+ r  F& S+ n- [4 T' m  S. w
  敬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 m* \0 B8 G. U9 ]
/ r( t1 [- m$ a: G6 h# a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了《中医养生学》的有关内容。# ]- \% J3 t' N2 o
$ h5 a8 X5 |/ @7 ~
      中医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庄子》提出这个名词,《老子》富含这种思想。《黄帝内经》有系统的理论。' I  S& F$ t1 R. l4 p

$ W+ I9 A( I( S7 I     生命不能创造,只能保养,所以养生是人必修的课程。
+ N2 r& N  V& N1 l
8 M# J& |$ V6 U5 ?+ V养生是个硬道理,硬道理就是“不讲道理”,谁违背了就受惩罚,必须遵守,不用商量。5 w- f! S3 `, q- _$ G/ @+ q
  q( }; a4 u/ P, e

1 q6 c' T0 M( [3 }  s
1 P/ p3 f" i8 @& `1 c5 w谢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6-28 21:17:1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6月27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t! b  G1 h) H6 b4 }+ e
: a  \9 E+ d$ U1 V
1 |5 C9 I+ L& ^6 }( \( S7 T
: i: p0 w' W4 L2 Y1 U

( M9 i6 B# `. L2 K$ h' `7 u1 I; O; K* g0 O7 q( B
7 f( }1 p, ^" \/ v& S- M5 A

# O6 z. D0 d" p8 I; }  O* Z7 q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 G. F) _0 O: @* q% ]6 \
, z2 e- w, k6 K2 M* G" _! t5 Y温病学说的发展史(上), |0 P9 w& W7 e/ S
/ E! `5 o& {- i) v; q: P0 g
, ^. [5 z. v. p* H/ `8 S9 W
/ l# M3 ~- x" G- f  o# ?
典籍中较早提及温病的算《内经》、《难经》、《伤寒论》,但只记载了温病的名称、症状,如:“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俘,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4 j$ j8 `5 ]- j6 t  G0 _
% X: P2 M5 ~# x% U5 Q. ~' |' f# ]. X/ P" i4 K. e

: [. H; p# k4 `- F4 T, ^2 U王叔和把伤寒不即病者与四时不正之气及大部分时行疫气称为温病,并因时令不同而有轻重,并举脉法以鉴别诊断,但其于症状不详。对王叔和序例的评价,自从方有执提倡“辨伤寒例非仲景之言而削去”,后之医者便认为他沾污了经典。序例对否且不论,但中医学术的保守思想,正是障碍其发展的原因之一。王肯堂批评得好:“知尊仲景书,而遗后贤续法者,好古之过也。”陆九芝及其外曾祖王朴庄则认为研究伤寒者,不可不读此序例,这也许是他们的观点与序例相符的缘故。                                                 % L! |4 V! ?3 B8 {3 p8 r3 R
& f: E' X6 N8 a" {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温病学说的发展史(上)的有关内容。9 m9 n( B& B/ o

4 J$ D1 D; f% C, ^8 U, g9 j% u6 i0 H    邓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伤寒与温病,他说,金元之前对仲景学说有异议者,仍高举着仲景的旗帜,只从暗里转移,并且说成更合仲景之旨。至明代,王履虽亦言必称仲景,但其《伤寒立法考》则大胆认为《内经》言伤寒为热病,言常不言变,至仲景始分寒热之辨,然义犹未尽,故备“常”与“变”而作《伤寒立法考》,认为《伤寒论》为伤寒病而作,并说温暑、时行、寒疫、温疟、风温等,仲景另有治法,不过原文遗失云云。这是为脱离仲景藩篱开一方便之门。王安道说:“仲景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设也。⋯⋯今人虽以治伤寒法治温暑,亦不过借用耳,非仲景立法之本意也。⋯⋯夫仲景立法天下后世之权衡也,故可借焉以为他病用,虽然岂特可借以治温暑而已,凡杂病之治,莫不可借也。今人因伤寒治法可借以治暑温,遂谓其法通为伤寒暑温设。吁!此非识流而昧源者欤?”他以仲景“三阴经寒证居十之七八,而温病只有热而无寒”来证明仲景书只是为伤寒而著。" ]6 }+ W4 ^; N0 z0 Q1 l' ^

% J. w% ^& ~% }7 x' k王安道对于夏月而用桂枝麻黄者亦有所惑。所不同的是,他将伤寒与温暑分开,肯定两者异其治法。但他把季节看成比疾病更重要,这是运气之说影响所致。至于吴又可则更进一步,为温病学派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 Y/ C9 ^/ \' W' F3 \
1 Y1 s8 T% f% Q# s8 ?7 n" l# s- W3 G# s' A% h9 u9 `
/ z* r( e# g4 X  T7 L( B
        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6-28 21:20:52 | 阅读全部
群公告- [% g/ s- y2 \) D8 i
2 T5 n4 Y8 D9 |  Q6 l* k% T
今晚8点(2022年6月28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37讲《灵枢·四时气第十九》* s2 N% z3 o0 ?: r7 Y2 ^" H2 s
* ]# _$ j! L  m  Y: [9 y" D8 F" C1 q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 X7 b( B3 E0 W+ E
. n/ n1 a9 r% k" f. p* z《灵枢·四时气第十九》
4 F3 M' a, M  l8 c9 u5 K4 N今日讲座内容:
+ k" y$ S0 _( u$ C6 |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岐伯答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俞。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 [  l2 P  f2 x
  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风(疒水)肤胀,为五十痏。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8 H0 O# v7 L  a! j+ g, q. O  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皆卒刺之。徒(疒水)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筩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疒水),必坚。来缓则烦悗,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疒水)尽乃止。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
# z# f" {% r5 D% x3 u9 W  着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疠风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 |; S4 \: t2 t0 z; T9 R

8 u5 ]1 j0 q3 `) |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小腹控睪,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睪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熏肝,散于肓,结于脐,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予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 d* C: @9 f9 C5 s
  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 D! s: ?$ t/ M- B. k1 r% j
  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4 j; Q& {6 F# D" K
  睹其色,察其以,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一其形,听其动静者,持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诸经实者,病三日已。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6-28 22:46:0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6月2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为大家讲述《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的绪论部分,主要学习朱老对乌梢蛇及紫贝齿的用药心得。9 p, X% M# ]2 Q& I" b

' m$ Q' D; v% x. T/ X7 A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l( k: }& x4 X. s: J

, [; r' [' B/ A8 C; S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常用虫药卷》朱老对乌梢蛇及紫贝齿的用药心得。
, A6 r4 _$ \0 j
, v) `* g, Y! o5 k     朱老认为,爬行虫类性善走窜,长于治风,有搜风通络,解毒止痛之功。其效宏力专,常用于风湿顽痹、头风诸疾,更可用于大风、历节,如麻风病、风湿关节病之类。药如全蝎、乌梢蛇、白花蛇、僵蚕、地龙等;方如苦参丸、搜风散用乌梢蛇、僵蚕、全蝎治疗麻风病;许叔微麝香圆用全蝎、地龙等治疗白虎历节诸风疼痛;叶天士用蜣螂虫、全蝎、地龙、蜂房等治疗周痹等。1 r9 S- B; p9 `# o0 o& b
0 o: |9 n! u- B8 m+ v% U; Z/ G
    乌梢蛇 ,俗称乌蛇、乌风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无毒蛇,广泛分布于中国,国外未见有报道。+ J+ g* M. S4 L, `
/ ?7 I1 c( `* k  K* ~/ j: g
    别名:乌蛇、乌花蛇、剑脊蛇、黑风蛇、黄风蛇、剑脊乌梢蛇、南蛇。9 i7 L( W/ o0 O# \3 B8 o" z6 h

, e1 Y! `6 \8 j% }1 M6 t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 \$ C# `' q4 C* \6 _! P
1 @* b& g' h6 K$ N紫贝齿,平肝息风药贝壳长卵形或卵形,前后两端均凹入呈口状。表面全为珐琅质,具光泽,背面呈褐色、淡褐色、紫红色、黄褐色或灰蓝色不等,具条纹或图案;唇周具紫褐色齿。气微。性味归经:平;咸;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惊悸失眠,目赤翳障,目昏眼花。
5 M: K( b7 c- N) w, p, f; N
: q6 G1 G2 Y: W  h9 W* g) |/ s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7-5 20:59:33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22年6月29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内容,题目是:从卫生经济学看中医代表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医疗检测设备日益增多,导致了医疗检测费用迅速攀升,与此同时,以化学合成为主的西药的研制费用也在不断上涨,研制周期不断延长,导致西药的价格不断增长。因此,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越来越难以支付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使得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于是,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中医药,越来越感受到了中医药不可抗拒的魅力。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7-5 21:00:52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g( r! d- g# p# d+ v

/ b  n* ~" G( Y6 W        大家好!# J7 ]7 |& N7 M) X& \8 O
0 ^5 @0 D: c3 z, u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4 Q$ R8 Y. N* r, J6 ~

- y( s  W/ E7 c; i: i3 u        今晚(2022年6月30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贯众”“羊踯躅”“商陆”三味药。4 I- T! V2 \+ P  o( c
. C& ^) M, J  \4 W0 D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9 J+ |+ J# p! Y5 B# G/ I6 ]
& L- |4 Z! \& j        4 |  |( X, t, t, o0 N
, i9 V& A7 l/ g* [5 f: A8 a& }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5 e: V% G0 R3 I$ }* M

; T1 O1 I8 `0 \7 `7 g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硕士张慧康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贯众”“羊踯躅”“商陆”三味药。
6 @4 F1 w+ j  X3 v: T, |( {. i0 x4 d; P. t- v8 D) U! \" [
        贯众别名 萹苻、泺(《尔雅》),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符(《本经》),贯中、贯钟、贯来、渠母、伯芹、药渠、黄钟(《吴普本草》),伯萍、乐藻(《别录》),草鸱头(陶弘景),伯药、药藻(《经典释文》),凤尾草(《本草图经》),蕨薇菜根(《滇南本草》),黑狗脊、贯仲、管仲(《纲目》)% S9 Y7 M- Z1 N

& p6 n. g0 i! Y       功能主治: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 ^& _2 P) k# ?
$ X* q' E, W9 E) p! {6 ?! ~
        羊踯躅别名:黄踯躅、黄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枝。花(闹羊花):辛,温。有大毒。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镇痛止痛。用于风湿顽痹,骨折痛,牙痛、皮肤顽癣。
4 }% V# C* c5 {" c* g; K
& n8 a  l5 G" E$ x  ^& g- N+ h" V3 Z果实(云轴子):苦,温。有大毒。蠲痹止痛,定喘止泻。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根:辛,温。有毒。祛风,止咳散瘀止痛,杀虫。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神经痛,咳嗽痰喘,外用于**瘘管,杀灭钉螺。: d' E( F4 Q. {+ f/ }( Q

& [! v0 H) \3 ?$ c6 k) Q        商陆,别名当陆(《开宝》)、章柳(《图经》)、白昌(《开宝》)、马尾(《广 雅》)、夜呼(《本经》)。
5 R6 D# a1 k3 S  E4 |0 b0 c3 K7 V' F
时珍曰∶此物能逐荡水气,故曰 。讹为商陆,又讹为当陆,北音讹为章柳。或云枝 枝相值,叶叶相当,故曰当陆。或云多当陆路而生也。
& F4 M4 q- c. r* `) n
1 B0 B/ w: F7 p- U! f        药用商陆的干燥根。秋季至次春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切成块或片,晒干或阴干。 根入药,以白色肥大者为佳,红根有剧毒,仅供外用。通二便,逐水、散结,治水肿、胀满、脚气、喉痹,外敷治痈肿疮毒。也可作兽药及农药。果实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嫩茎叶可供蔬食。
& M' V" S8 z4 k0 r2 V$ D
3 L( _; a& d) t. e% F7 S5 Z, j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7-5 21:01:22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我是刘云双,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F( H# e$ e$ O! P

. o, F1 C' e' K* ~2 a" D本周五(7月1日)
) `% v, e1 g4 s+ `( U: J* s* g3 {- g/ x, s" x, G4 e- t
和大家一起学习中药学外用药及其他。
- d; V+ e0 [& O/ ]; w$ X$ m+ g; D/ S& D+ O
外用药是指 常常以外用为主的一部分药物。外用药分别具有解毒消肿、化腐排脓,生肌敛疮、杀虫止痒等功效适用于疮痈肿疖、外伤、蛇虫咬伤以及五官疾患等。: K4 \/ i3 v$ X

. e) ~/ T! E+ \/ ^敬请期待刘云双的分享,望曹东义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批评指正。6 H# d2 F7 c& x7 J( {2 e2 t

( ]( f/ K  B7 p& H1 q* Y! H1 Q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药学》外用药及其他有关内容。
2 C0 N1 S! G8 P; Z
2 |. [7 k3 S' w1 }7 y2 B; M        中医的外用药是外治法的一部分,可以是局部发挥作用,比如解毒消肿、化腐排脓,生肌敛疮、杀虫止痒等功效适用于疮痈肿疖、外伤、蛇虫咬伤以及五官疾患等。但是,中医的外用药绝对不仅仅是局部发挥作用,很多外用药可以治疗内在脏腑的疾病,比如膏药可以散内里的寒邪,三伏贴改善体质治疗年深日久的顽固病。
% h8 }  I% e$ P( V! v$ c: j6 K& S% n4 T6 \1 U
这就是贯彻整体观念,内病外治,“外治内效”。0 H9 h3 V& ^/ Y# O& M  M

, d; z5 ]  t+ G6 X. k        感谢刘云双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7-5 21:02:18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2年7月2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这本书的内容。5 i% _) x& ~3 k0 b9 ^( `9 i
. f9 R" v" N- y) S9 e
       第一章:回看中医辉煌历史。
/ k' b2 |& }+ N' j' I0 v" a7 Q% J0 F2 u& |6 ?) c
      第四节:仓公师徒传承分明。
8 t/ J! G7 o. g' o, u0 O
: I8 h0 G0 l0 C      师徒传承为中医学的发展也有很关键的作用。师父找传人找得苦,徒弟求真经求得很难,把这个过程挖掘出来,就是一部非常感人的故事。8 S% e$ m$ U+ @3 ^7 p+ v* J6 D" ^( A

8 K3 {. A6 w, m5 e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最早的中医师徒传承。既有长桑君旅店缘遇高徒秦越人,又有仓公淳于意的师徒传承。
) t, i% L! M1 J2 n' H' S$ c
: F3 E6 [1 I: ?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 t  A. W9 n0 G( j/ ~. M8 X7 S8 `0 I* b9 ~. f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永远的大道国医》 第一章:回看中医辉煌历史之第四节:仓公师徒传承分明。
; H) |" d0 ~# L( @: U, L
( y$ y" @9 O* u4 O* a5 R' n      师徒传承为中医学的发展也有很关键的作用。师父找传人找得苦,徒弟求真经求得很难,这是中医学早期薪火相传的情况。后来还有很多佳话,张仲景就说“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S5 y6 h- d: y3 j
, r" p" \, a4 [' W/ X3 \
如果“下此以往”没人传承了,中医就消亡了,后来的李东垣师徒、朱丹溪师徒、以及近现代的师徒传承,仍然后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 d7 _0 ]) k; B1 C) P2 s& l- L2 B; w/ s
以我来说,读研究生的时候,余瀛鳌国医大师当时就说“你是秦伯未先生的再传弟子”,当时,我体会不深,现在通过学习,我觉得秦先生在近现代中医传承之中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 H3 v) \& e* y& K5 |2 R& }
9 H6 V: [- U) }6 k" W
我的师父朱良春先生尊师重道,“章朱学派百年传承”,影响巨大。+ g. D  r& I8 K5 W

: D* h" @  i% v% k) O; Y  n$ ]; A邓铁涛先生点燃了我的医学道路,这些都是我从师的巨大收获。
8 k/ a8 ^9 t5 A$ u: l" J- @( ~& f) |" Y" W4 K
我的几十位徒弟之中,很多人读书比我多,或者针灸扎得好,或者看病比我强,让我看到了中医事业传承发展的希望。
, J- O8 D6 ^" c* P
$ e# r) a5 T# {中医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传承。
  V/ L5 C" c" Y1 `( q1 _
# i( y* W; E0 P' f0 G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7-5 21:02:59 | 阅读全部
今周日晚上(2022年7月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姬领会与大家一起学习《香药本草》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抑郁患者明显增多,应用香味类中药解郁治疗,效果很好。当然,香药的作用还有其他更大作用。详情敬请期待和收听!
; V9 ^, K& t" x9 ?% Z            祝贺山东淄博名医姬领会院长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香药本草》一书的有关内容。
( f" ~: g7 m6 ]3 i2 `0 Z      《香药本草》作者:李良松等主编出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4 f% I( o4 e8 ]% s* y. X;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论述香药本草的历史沿革、类型与配制、生活和临床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下编将常用的香药本草按功效分类论述,如芳香解表药、芳香祛风药、芳香和胃药等。! Z+ f& T0 j$ w, q
感谢姬领会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