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祝世讷先生阐述中医原理,鸿篇巨制发人深省,真知灼见传道久远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3-19 10:48:36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3-19 10:47
9 w: b; f, ?7 O* Q* \1 N: F, H, z+ Q三、中药,自然药物中医化技术
2 O3 l7 I0 ]! H# x中药是中医的重大发明。其发明包括两大层次,一是发现和使用了一万多种 ...

0 N( S6 P: s# J" E" g五、针灸等非药医技的中医原理
8 l6 k: o( `, J6 k# x# ~3 U( ^0 u非药防治技术在各国医学都有研究和应用,但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沙、气功等,7 J, }0 w9 e$ \% S/ Q0 {
是中医独创的非药防治技术,有中医独到的发明。一是以针、艾为代表的技术“硬件”,二9 z, \6 E  X9 ~- E; d( I
是其“软件”,即针刺、艾灸等发挥作用的技术原理。这后一方面,即技术原理,是中医原6 D: X  [1 N7 O7 D1 W, u2 E
理的技术化,是中医技术发明最杰出的独到之处。
' S) Z" |: F5 C1. 发现和应用穴位
% G; N6 g7 J5 I) ~* K' Q人体的穴位客观存在,但只有中医独到地发现了,应用了。其发明点主要有四。①穴位。$ i. @  {+ ?& `
认识到穴位是“神气出入之门户”,掌握了经穴、奇穴、阿是穴,以及穴位系统,秦汉时期7 ^: f; k. ^5 X; J
就建立起腧穴理论。②刺激穴位治病。发现了腧穴与经络、脏腑等的生理、病理关系,及针6 D; l7 f# Q% V" I
灸穴位可调理健康与疾病的机制和规律,据以发明了针灸穴位防治疾病的技术。③取穴方法。' Q. [: t5 l# M% v5 x
即穴位的准确定位方法,发明了骨度法、同身寸法等。④穴位配伍。发明了多个穴位配伍成8 U4 I) l# j- S- O3 _, P) X
方进行针灸的方法,以及根据辨证来穴位配伍的法则等。* ^, R  [- |/ j4 q
2. 针具和针法
: {3 x9 }- u& s0 B! ?$ b$ T发明了专为针刺所用的针具,其发明点主要有三。①“针”。以针的特有几何形态和力- n; ^6 I5 H/ x/ ]
学特性,作用于穴位而发挥调理效应。②针材。最早发明砭石,后逐步改进为骨针、竹针、) ~$ v+ d7 [) d
陶针、铜针、金针、银针、不锈钢针,促使针的作用效应不断优化。③针型。从单一的针形,
. [% Q* `+ m* o2 ?2 B发展为多种针形,以适应不同防治的需要,至《内经》定型为“九针”。
! K# }2 w& c. Y$ |5 |* w7 V# _发明了针刺方法,它是一种高级手艺,其发明点主要有四。①基础技术。包括刺手与押
2 o+ B' e3 Q6 O+ M! c8 c手、治神与守神、持针、进针、留针、出针、得气与行气等。②行针技法。以提插法、捻转
. k, \) R: Q1 z6 E( _) }法为主,包括循摩法、刮柄法、弹柄法、摇柄法、飞针法、震颤法等。③行气方法。用针刺+ O8 {6 X* {4 n6 v
行气,包括经络之气的得气、候气、催气,调动和调理经气的针芒法、按法、倒法、努法、3 e/ W  u0 n, d% r4 i% F5 b! a
敲法、搓法、添法、盘法等。④补泻方法。包括单式补泻、复式补泻、热凉补泻,以及提插
* {  c1 a3 x, H, s4 W( \& \; X! e& M补泻、捻转补泻、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烧山火(补法)、透天凉(泻
+ w5 d) z# k: T9 h  [! i法)、阳中隐阴(补中寓泻)、阴中隐阳(泻中寓补)、龙虎交战、子午捣臼等法。这些技术, m5 {& d6 G9 b* u4 Q0 _9 M
是遵循针灸的技术原理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的高级手工技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仪器能够
& P% N) L9 q/ a3 l3 J+ I0 h- r代替。
  t' `4 A! Z. l# N3. 灸材和灸法 * k2 d6 i* `7 R* \5 Z' U
20/ J" Z& h% S, o
21; _% _* R# W1 U
灸疗更是中医的独创技术,“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官能》)其发明点主要有
. d" p5 C8 v; f5 Y: F. X2 F6 C/ a四。①灸材。主要是艾绒,包括艾绒的生产、制备、艾条与艾炷等。同时还有火热类、非火
0 G3 i5 {2 e) I7 N8 A热类、辅助类等灸材。②灸具。包括艾灸盒、艾灸棒、温灸器等。③灸法。一是艾灸法,包/ X8 X8 x! H) G) X
括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二是非艾灸,包括灯火灸、桑枝灸、黄蜡灸、药
6 a3 l$ i, b# b" |! ^, H锭灸、阳燧灸、药捻灸、发泡灸等。④灸技。即施灸的技术规范、操作方法、技艺手法。技
/ \: v2 h4 n% h% Z* L# o3 ~. g/ r术规范包括辨证施灸、选穴配方、适配器具等。操作方法包括施灸体位、施灸顺序、补法泻0 l& N4 ?/ @" X: s
法、灸程和灸量控制、灸后护理等。技艺手法包括不同灸法的操作手法、悬灸和实按灸的专
+ y) u% m5 O0 `) O. G! [用操作手法、掌握灸感等。, I  Y9 f, Z$ s, H7 h
4.中医式调理原理 % X6 D& Y, W: c0 O& S* _' h
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沙、气功等的“硬件”和“软件”的发明不同,但其技$ n4 v. j( D( t0 v; b6 J
术原理却十分一致——中医基本原理的技术化。最为突出者有四。①以人的生命运动为调理
% Z, @0 i8 z7 T* @! [0 ^对象。不是针对形态结构的病灶,而是针对人的生气,未病可养生,有病可祛疾,要辨证施
$ C" A" P8 ]& Q4 A5 c术,适用多种复杂情况,通过对生气的调理收到或养或疗的效应。②经络为道,调气为枢。' B% N# C: \& z$ P) \' d% h
这些技术的调理方法虽然不同,但作用机制却高度统一,即以穴位和经络作为施加和发挥作
! r9 j1 j- b* r8 z0 j用的主要通道,通过对人身之气的调理而产生效应。其效应过程虽然能够测到声光电磁热的
( u2 m$ K! N5 o9 @内容,但其功效原理与那些声光电磁热的理作用疗非常不同。③辨证论治的非药方式。这些
  C! u5 Q1 G+ o' d$ `技术在临床防治的应用,与中药和方剂的应用原理相通,都要辨证施治,其作用性质和生效0 f1 V" @, s! y
机制都是中医式的。其主要功效包括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 J' I! G- K* w补偏救弊等。针灸的得气、循经感传、气至病所而效等尤其典型。
$ b* X3 F* M! x! l% O0 V六、核心价值在技术原理
6 |: F, u0 N" e/ V" w4 q8 k对于中医技术的研究,长期以来较多地关注了其技术形态,对于其技术原理重视不足,- y$ \* o, V6 M& q
而真正需要强调和复兴的,是其技术原理。
+ L$ @% R7 f- Q/ G; N  J5 m中医技术的技术原理,是中医的技术发明的本质所在。它是中医发现的医学事实和规律
+ O  F9 f0 r! V的技术化,是中医学基本原理的技术化,是这些技术的“中医性”所在,是中医技术区别于" R  U$ C1 U$ G( B. e
西医技术的关键所在,是中医技术发展的战略优势所在,是中医技术复兴的基因和胚胎所在。
/ s6 _  F# `, f" A( C7 c; F. N中医技术对医学的贡献有两大方面。一是提供了一整套临床防治的中式非药技术,包括" X9 J+ m/ x% j- Q# z0 W/ [% J
其技术形态和技术原理,已经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在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
9 s% r( n, n2 k( H8 t+ A: k出更伟大的贡献。二是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课题,为非药防治的未来研究和突破指出了
! h3 ?: r7 X4 C' z# \- o+ G方向,开辟了道路,提供了突破口,从这里开拓会有重大发现。例如,针灸的循经感传等效
, z) u2 [: o$ Z( H9 g应机制是什么?脉诊的寸口脉如何反映全身及各部的健康与疾病的特征?气功练气怎样调; _. Z8 e' u, ]
理人的生命运动及其发生的失常?这类问题大大小小有几十项,许多都是诺贝尔奖级的课题,
1 k9 m( l9 l) ~% @破解它将会揭开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纵深层次的奥秘,会带来医学的革命性变革。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3-19 10:49:35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3-19 10:48
* P' x0 Y: z6 I" B9 U  p9 j8 F' @五、针灸等非药医技的中医原理
) ^; O0 g1 n! A/ U非药防治技术在各国医学都有研究和应用,但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 ...
: h$ }7 R( B- v. U" M+ u
第四节 贡献远远超过四大发明
( J  G8 X3 r7 T) x; U! f1 F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早已得到全世界公认。问题在于,中国的科学技术贡* Z% ]3 o2 |- s1 w0 [
献就只有这些么?不,还有更加重大的,那就是中医,中医对人类的贡献,将远远超过四大
: A0 H' B$ T7 n4 ]6 j: s发明。
; _; I5 G) ]4 Y7 A一、改变了世界的四大发明
8 ^1 k/ @7 k3 i* K# U造纸、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是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它们于公元 145 J1 c& }! v3 \9 K0 C2 r
世纪之前先后传至欧洲。作为一种科学技术杠杆,力无可比地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科学8 R: ^# |3 s) G6 a) S" F
技术革命、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进而影响全世界,造就了近代以来 500 多年的工业文' z' ]0 ~8 I9 {* i
明。对于中国这四大发明的这种贡献,早已得到世界公认,最有代表性的是三位伟人的总结。
" F4 l" B0 a% f3 S' e英国哲学家培根在 17 世纪指出:
9 I% ?- D* `! E5 D5 D  K  K“我们还该注意到发现的力量、效能和后果。这几点是再明显不过地表现在古人所不知、! Q' y5 m1 l7 t9 F- G; J
较近才发现、而起源却还暧昧不彰的三种发明上,那就是印刷、火药和磁石。这三种发明已
! f! g6 K/ @3 `6 w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
0 {2 ]) q6 y& @( m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帝国、任何教派、
+ \5 \  Z& [# }6 R4 N! R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都仿佛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展了。”①
4 w4 X- S0 `9 N  ~; m0 b9 A德国的马克思在 19 世纪指出:' U3 }6 o8 `; K# K, k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
! i1 B, g/ D( p0 I; T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
- h  m, d7 M3 I% N0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②- J! a( b% \5 N& V0 S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 20 世纪指出:# Y* z# o- E. G/ d
“赞扬‘现代人’的那些学者常常争辩说,‘现代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发现了
* L: a+ p& }' @印刷术、黑火药和磁罗盘。……所有这三项发现并不是在欧洲,而是在亚洲作出的——我们
* j+ U* Z9 }: y0 l/ q4 F# v把它们归功于中国人。” “要是没有这种贡献,就不可能有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发展历程。因为如果没有火药、, l. M7 M* a+ b! _% G) t' {
2 N; d- ?, o& L
①培根.新工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03。 ②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67。; P& P* I9 R( ?5 h+ K; E
22- ^6 q6 r) U  W1 v% K
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①
. p5 o/ Z0 S. x( Z, e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三大发明是技术性和机械性的。它之所在西方的近代发展中发
; R5 D6 c  p+ S8 y' `  }) g+ f挥如此重大的革命作用,在于其发明的内容和性质,正满足于欧洲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8 i/ z/ S/ Q! h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需要,在于它所发明的技术原理正是近代欧洲科学技术革命所指向的目4 e4 k# \$ M4 z
标,正是新兴的工业文明所追求的主题,而欧洲的这一系列革命和发展又为这三大发明充分
; e6 H4 A( \+ b1 X- d地发挥作用提供了必要和充分条件。这三大发明对发展工业文明的巨大贡献,既是时代需要" a, ~) i4 z$ x) i( U) N
的必然,又是时代造就的结果。& v/ T, Y4 L, B
二、中医的贡献将超过四大发明 关于中医对世界的贡献,曾有多种研究和总结,最为经典的,是毛泽东主席在 1953 年5 i( f9 `+ g4 D# R5 c% b
所讲:“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②
- O5 z' x- R# R: v; e! Y为什么说中医对世界的贡献将超过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的第一大科学技术贡献?根
. d) [4 \# n8 R* s- |据多多,要者有三。
+ H' }( O9 O6 y第一,既有业绩贡献,又有科学贡献。所谓业绩贡献,是指中医为保障中华民族的繁衍
  I% v0 m, v" G4 V% H; Q' v9 _- j昌盛所发挥的作用,及正在为保障人类健康发挥的作用。所谓科学贡献,是指中医的科学原
; n% }3 S4 ~9 H4 u- V理对医学和科学的贡献。中医的科学原理原则区别于西医,在视野上宽得多,在层次上深得
1 m3 `! u7 _' r8 A7 D- o4 \多,掌握着医学科学的“另一半”,其科学内涵代表着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3 e. {; H; k4 f1 a7 k
第二,既有技术发明,又有科学发现。四大发明都是单项的技术发明,其技术原理在发) C! c. L. f5 i1 i
明时并未揭示,传到欧洲后才逐步被新兴的近代科学技术所阐明。中医则非常不同,就中医1 q+ G2 t9 N: S! v# x- G2 L1 e
的技术发明而言,其技术原理超出了现有的医学和科学技术,因而还无法研究和解释。简单
; p. O6 z: E- U者如舌象、脉象、中药的四气五味、方剂的整体功效、针灸的得气效应等,一旦将其技术原8 p) C7 ]5 f2 m/ Z; B9 d7 @" W( u$ G
理揭示清楚,将展现一片不曾见识过的崭新科学图景。就中医的科学发现而言,其科学原理- `3 c# v: w3 w) s! _: D; ]
比技术原理要深刻得多,复杂得多,主要是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深层复杂机制和规律的认识
( q4 K! n0 ]* Y8 b7 a和驾驭。这些机制和规律迄今只有中医接触了、认识了、掌握并运用于临床防治了,而其他
  B1 [; E9 p3 `$ b: A+ G医学乃至整个科学都还没有研究到和认识到。例如气、经络、五藏、病机、证候,以及证候$ ?( U7 g. }  S* A8 U1 D0 l
的寒热、虚实、阴阳、表里等,这些最基本的原理性内容,一旦被揭示清楚,不但将把医学
, w  g) J; S% N( e9 ^% Y引入一片新世界,而且会形成一整套关于人和生命的全新认识。* |: }& |2 W9 P5 f8 C# I% ], h. C
第三,贡献给更高级别的人类文明。四大发明的技术原理,是欧洲 14 至 19 世纪一系列  w! \; M3 V/ L9 H. \

9 e& j1 T% h7 t* i- n: r+ @/ n$ o, o①潘吉星.李约瑟文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0、123。 ②游和平.毛泽东的中医情结:称其为中国对世界贡献之首[J].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01-24。
$ w5 P- M- c" p$ w% x1 z23
+ ^& i2 E2 j6 p4 Z) {$ ?革命所需要的,所推动的是机械化、工业化,是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21 世纪开始的新
% w! @# |- z) r" D* J' c时代,已经翻过工业文明那一页,兴起的是信息文明、生态文明,而生命、生态正是中医的8 L8 f3 T7 @( F! G1 t; \
文明特质。不但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能够提供现成的关于生命和生态文明的科技成就的,
8 k" R4 H/ N4 w* I只有中医。中医在过去的工业化时代虽然“背时”,但需要中医并将让中医充分做出贡献的
4 g- Z4 v: p2 o7 ^* c( S新时代到来了,中医将推进更高级人类文明的建设。" o; Q% {6 d# R$ S0 |2 }  K
三、迎接东方式文艺复兴
  I; S  u" _; S  o2 o7 J. I中医的科学发现与发明都是在西医视野之外实现的,其基本原理不但与西方医学不可6 K( {+ a: s3 a( t
通约,而且超出了现代科学的研究视野,造成了系列科学矛盾和难题,也显现出中医所蕴含; i! u2 X, @: Y
的中国思想文化与西方思想文化的巨大差异。随着中医的现代研究和全球化,这些孕育千年
3 L- _8 x: u6 M% G) x的矛盾日前深刻地暴露出来,成为摆在医学、科学、文化面前的迫切课题,解决这些难题已 经提上新世纪的日程。% d% o) z4 B- Z, p+ N
1996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 世纪的医学发展方向,是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
2 \% p* Q% B  K7 k' @( U+ g# }' J9 Y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7 z$ R2 H) O7 B; X6 {
视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 v, f* A& A/ g3 W9 I
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
! p9 Q7 S3 A8 G8 w如果把上述 8 个“发展”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明白无误——从西医原理转向中医原理,变革6 l  R- S. z3 [+ }# D
西医走向中医。5 z. k/ d7 X0 `' k3 X
也是在 1996 年,美国的约翰.霍根出版了《科学的终结》,认为科学的发展到了“认识/ ^  p( z4 x, w' y! {
止境”,“科学(尤其是纯科学)已经终结,伟大而又激动人心的科学发现时代已一去不复! r" _% o1 H6 k" o; q
返了。” “五彩的灯光已经熄去,晚会已曲终人散,回家去吧!”① 霍根及其同行们深刻地% M5 y! l+ e* A6 Q$ z
看清了一项事实,以西方的还原论思维主导的,以 16 到 20 世纪为主要发展期的“科学发现, O4 R4 }* Z) C/ M$ I  T
时代”已经终结,新的科学发现“日益增长地递减”。问题在于,他们着重剖析了过去,没
2 w" ?. [/ P0 t, U  m9 S有进行必要的前瞻研究,本是迎来“转折”,却只注意了转折的前一半,误判为“终结”。的4 y( [( n! V& X. V
确有东西在终结,那就是还原论思维,以及在其引导下的研究和发现。转折的后一半是向新% v) b3 b' N( a1 O* O% z  k2 m$ e6 u
的方向开辟,一种新的思维和新的研究已经开始,那就是系统论思维,及在其引导下的非还2 C. e9 f- |, c6 r3 N6 [" J* h
原和反还原研究,目标是世界的复杂性。& R3 a; r% @% s3 o: y* b; Q
事实证明,一场融医学、科学、文化的变革为一体的划时代大转折来临了。上次大转折; ^; q1 M+ e" A) W! {- X$ j2 T
从 15 世纪开始,主要发生在欧洲,解决了“世界是不是由上帝创造并按上帝意志运行”的1 S7 a: b0 n4 m) I; {

" N4 ]# v6 l- n# m. s; t: ^* L! y①约翰·霍根.科学的终结[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7:4。, I  F" H1 v) X; P! ?: y
24
% c! T) G! ~; i1 y) I25
$ ^% W5 j3 v( l) @" m问题,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两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以及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发
1 D! M/ K/ Y4 G) q6 I  P5 _展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工业文明。这次大转折的主题是什么?其整体性的关键词还没有显3 Q: K' ]8 E! B) R; Z8 |% g& e$ L
现清楚,但在科学领域已经表明,是从背离世界的复杂性转向研究世界的复杂性。20 世纪
1 S+ Z! n* X( w/ d. ~1 ^6 z! x: e7 J兴起的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就是专门研究世界复杂性的科学,已经研究了世界复杂性的
+ \; _) }( A& D6 S0 t7 A& u7 ^' p5 g系列特性和规律,总结为专门的复杂性原理,即系统论和复杂论,形成关于世界复杂性的思
! W& Z5 H$ m: C+ T/ S6 X8 J) U" x维方式——系统论思维。进入新世纪,对世界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层次的发现,例如证明人类
: k/ C' Y; X! h1 {: W目前仅认识到宇宙物质的 4%,还有 23%的暗物质和 73%的暗能量没有认识,以及微观领6 b, C5 W9 I8 U1 B$ l& j
域的量子纠缠等规律。世界的复杂性是人类刚刚开始认识的领域,其面貌一旦揭示清楚,将: u$ Z; a0 _) b7 U. D
再一次彻底改变人们的世界观,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 ?: `* f7 }# e研究世界的复杂性必须从根本上变革思维方式。因为,复杂是“超还原”的,还原论是
$ e' |; U0 p& D% R. G& F复杂性的敌人。已有的科学之所以不能研究复杂性,在于其遵循西方传统的原子论、还原论。
9 U6 N4 Y" f  }* B原子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不可再分的最小物质颗粒,世界万物由原子组合而成;原; G$ T; ~5 C" @8 r" Z6 ^; t
子组合起来就是万物和世界,把它分解开来就还原为原子。以原子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还原
) @! M) ?5 d- u/ I3 {" f5 q) V论,认为世界万物都由原子组合而成,因而可以进行分解,只要还到其本原——原子(或其" }# c$ P9 O/ L/ G( i
化身——可以分解到的最小物质颗粒),就可从本原揭示其原因和本质。分解、还原把一切
' `2 S! k' U2 w" c复杂性都分解掉、排除掉了,与复杂性完全相悖。因此,原子论和还原论是研究复杂性的障0 O6 B5 q) y5 K4 i; V# t) X0 X" _
碍,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正是在批判还原论的基础上,从其反面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性
4 `; V0 V) _9 k' M: K质是反还原的。. k( i) g/ R# x/ g4 h5 Z# W3 ~, C
批判还原论思维转向系统论思维,必是一场艰巨的思想革命。因为,原子论和还原论在8 U0 |6 _0 i7 W8 {+ Q3 [5 F
西方有几千年的传统,根深蒂固地主宰着西方科学(及由此发展而来的现代科学)和医学。+ B: A% U. x9 r- N/ t0 E5 S* l* v
批判原子论和还原论,意味着对西方几千年传统思想的颠覆,对西方传统科学思想的颠覆,
' @' U+ E, t3 i5 ^* r对科学家们信奉不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颠覆。而要代替它的,是新兴的系统论思维,其基
. _  n* |2 l# O2 e, S9 f+ b本原理不只与还原论不同,而是相反,是要专门地研究和认识世界的复杂性,而复杂性是相
7 v% m7 e) {3 H) U" ?! J: }悖于还原论思维的。现实问题是,要么不研究复杂性,可以坚持还原论思维;只要研究复杂
/ Z5 G6 @, e  g% G. }性,就必须抛弃还原论转向系统论。21 世纪向世界复杂性的进军已经开始,面前的选项只
! c5 Z/ ]4 ?% U; Q) }有一条,即批判和抛弃还原论思维,转向和遵循系统论思维。这,对于西方科学和医学来说,8 M/ k+ ?5 M$ r' e2 p! `
或者说对于现代科学和医学来讲,是一种方向性的思维转换和思想变革,是一场不折不扣的
5 o. g4 w  w4 o( {5 \$ R3 K革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3-19 10:50:12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3-19 10:49
9 f) p3 }1 g" X, v4 |; j第四节 贡献远远超过四大发明
  Y+ t: l/ u, @( i6 }( h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早已得到全世界公认。问题在于,中国的科 ...
* p& n8 W: O0 m( K! m; \
对于面临的这场划时代巨大变革,有战略头脑的学者大家们提出诸多振聋发聩的判断。
! w: A9 E0 z- g  U. j被誉为现代科学革命号手的物理学家普里戈金说:0 n0 j) k$ p2 a
“在仅仅一百五十年间,科学已经从鼓舞西方文化的源泉降为一种威胁。”; f3 i5 Y4 V. \# q0 M( q: y
“我们对自然的看法正经历着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转向多重性、暂时性和复杂性。长* s- w% P) E* a3 N! _
期以来,西方科学被一种机械论的世界观统治着,按照这种观点,世界就像是一个庞大的自* o$ K  ^$ @- [' l; r1 |
动机。而今天,我们认识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多元论的世界之中。”①8 Y) }& P& d3 i* R2 }; j
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说:% s( g+ d  W/ J  t7 c3 k
“我们发现我们自己处于一场深刻的、世界范围的危机状态之中。”
1 [( f7 u' S& U- j“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新规范’—— 一种对实在的新看法,一次对我们的思想、概念" G2 n& ^+ E+ y2 X: P# [
和价值观的根本的改变。”% f6 G( }1 R) U/ f2 Z2 ~1 B
“这一现代物理学的世界观就是系统观。”②4 ?/ S$ P$ _6 R6 E- ~8 ]
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说:
* Q' b, m. `, ]  U; }1 v- @“假如时代能尖叫的话(我们的时代当然像是能尖叫的),那末机器时代正尖叫着要停8 O4 u" }3 X' {& D6 ?4 [/ E/ `
下来。工业时代的衰老迫使我们面对着现实世界机器模型的讨厌的局限性。”③
" a+ N7 m% m" S) q' x+ e* q“它意味着工业化文明的末日,展示着一个新的文明正在兴起。”④/ m0 C# g! F& n- x+ w
就在这场变革中,人们发现了一项特别重大的存在——中医。它完全独立于西方的思想、
- }0 b- d1 ^4 s! Y科学、医学之外,以自己独立的思想研究了人的健康与疾病,独创地发现和掌握了健康与疾; u! }( w1 ?9 ]5 q# l
病的事实和规律,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了其真理性。当人们以现代眼光去考察和鉴别时,4 A; A* X4 _* M
发现中医的发现与发明不但远在西医视野之外,而且走到了现有科学研究的前面,其思维方
3 I) C  [2 k. [* B( h式是系统论的,其研究内容是复杂性的,而这,正是新的科学革命正在追求的,中医在这里1 V2 r  l# i. L$ H2 y5 N
已经等候了上千年。因此,以中医的科学发现与发明为课题或线索进行新的开拓,可揭开人) R! t3 F  z- x+ {) G/ L, s# l
的复杂性奥秘,推进对世界复杂性研究的突破,引导新的科学革命和思想文化革命,发展成5 ~, u' P" D8 G$ P) X6 ?( B& Q6 L
为东方式文艺复兴。
2 h3 a# ~6 N$ P, h“东方式文艺复兴”是钱学森先生首倡的,认为这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他说:
4 o3 s7 {- U# ~8 X# h  b6 O“以气功为核心的中医理论、气功、人体特异功能是开展人体科学研究的一把钥匙。”⑤
  r! ^9 U. j% V' Q, ]$ M( T8 O, S, n# Y“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我们真正理解了、总结了以后,要改造现在的科学技术,要引起, J/ U. P* m4 j
科学革命。”⑥
% @! X* m6 o' x8 C“在进行我们这项研究的过程当中,是一场科学革命,但还有一场我们思想意识的革  F. O) ]+ i5 @8 h; ~
# x/ I% X9 a- ~$ h. ^6 X5 A
①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6、65。 ②弗里乔夫.卡普拉.转折点[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34、81。 ③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8。 ④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三联书店,1983:43。 ⑤钱学森.开展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J].自然杂志,1981(7):1。 ⑥钱学森等.创建人体科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68。1 d; I" A3 `! e) L
26; I5 j8 D4 V( w2 |
命。现在进行的不只是一场科学革命,还有一场真正的文化革命。”
: o9 o. M' w8 r# A- N“结果就是新的科学革命和新的文化革命。那是不是又一次的文艺复兴?这不是简单
2 T9 y& z. h: H4 G的问题,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再一次的出现跟文艺复兴一样的大事。”7 M7 h+ A0 ^6 ^' g. ?
“要是这样做下去,等于第二次文艺复兴。第一次文艺复兴是在十五世纪的下半叶,1450- J+ r8 k8 h: c+ O* N! S
年以后,到现在已有五百年了,它那一套已经不行了,应该再来一套新的,就是第二次文艺& k' H& E  l  W6 V
复兴。”①
: i* d; [: @4 b上次文艺复兴是以复兴古希腊文明为基础和先导,是“西方式”的;这次文艺复兴是“东
3 |: @$ h& M8 ^' n3 P  K8 P方式”的,以复兴中华文明为基础和先导。中医作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将在这一复6 O; |  H& t0 K' K  d. E& g
兴中发挥钥匙的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5-29 11:35:08 | 阅读全部
2022、5、29日预告和评语:
  F+ i1 L8 ?+ N5 m2 T4 [6 s今周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学原理探究》一书,本书是关于中医学基本原理及其复兴的学术专著,本作者是祝世讷先生。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第十一章复兴为人类新医学的主旋律,第三节开创中医第六个辉煌千年,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 S' {' W8 I7 \9 z5 R5 l/ p2 S2 ^/ q7 ], @5 }( _# J. X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祝世讷先生的《中医学原理探究》第十一章复兴为人类新医学的主旋律,第三节开创中医第六个辉煌千年的有关内容。
& e5 N0 z+ @( m1 o' L/ F  J# h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也是未来发展的梦想。3 d) ~3 G3 m0 p1 e
靠什么再次复兴千年不倒?8 z3 w% ]/ M1 \0 j
祝世讷先生说靠中医的系统科学、以人为本、超解剖原理、辨证论治、生态中医药,生态调理技术。/ l! a5 }" l! [" ^% A
这很好,他甚至说了阴阳与西方还原论的区别。
6 @0 T! ?4 q$ \6 o我认为,中西医的根本区别是生成论与构成论的区别,在哲学上是有无相生,中医“以无为本”,西医、西方“以有为本”。
2 g& \6 U4 U; T- J; `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包含了暗物质、暗能量的,但是看到不到、摸不着。
3 \5 x7 T5 B; R8 Y$ H: n% ?构成论从有出发,只从有结构的名物质,研究它的功能。这种局限于结构、名物质的哲学,显然是视野太狭隘的学术,必然会被中医学所包容或取代。* Q  l; T* B8 g8 S7 C
不能被新版本所兼容的旧版本,只好被淘汰。当然,生成论是“肯定之肯定”,构成论属于“否定之否定”,也是不一样的。
5 I" M* c: U0 C& ]/ a中医可以包容西医,而西医难以包容中医。$ r1 O; c- L" {) W5 j

# h6 P3 X! o# {) C" l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12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