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曹东义师徒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每日一讲”散记,几百个与中医命运攸关的专题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5-3 22:05:0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5月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讲述中医师承学堂丛书《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关于临证谈方证对应,经典的作用在于熏陶等内容。
6 e  J* Z0 `: X4 L( N; A
8 }/ t2 @9 s9 Y- g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
0 X- c& f8 @" |# r1 ^  A
( a$ \$ N% ~& d4 b6 |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中医师承学堂丛书《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关于临证谈方证对应,经典的作用在于熏陶等内容。* I) X1 C* i3 n7 d9 g" C

- P) o% r0 V4 k% R6 m4 r7 g中医药讲求理法方药的有机联系,尤其是学习经方的时候,经常强调方证对应,这很重要。1 B2 Y2 E" _; B1 b! v

7 J: _9 |9 i  q: R内科杂病变化慢,方证对应比较稳定,而外感热病变化快,一个方子很难适应变化快的病情,所以就需要一些列的方药来治疗不断变化的病情和病证。
. v+ i; y- K  m) z
% U+ |; B, p2 T这种复杂的方证对应就必须了解病情的规矩,变化的基本情况。5 @: J) R' d3 i8 j( t: J: t8 B+ a
5 D% `% w5 ^& R3 v
因此,需要强调经方的“源流,体系,妙用”,不能刻舟求剑。2 v1 u8 t: o7 ~4 q; X9 x- j0 ^

( L% h. U' g# m8 J6 G我提出“病如河流,证像舟,系列方药似码头”的河舟码头学说。
: q( u' G# Y. m' s7 F2 e4 `/ M8 p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5-8 10:43:31 | 阅读全部
       今天晚上(2022年5月4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内容,题目是中医药国际化战略。2004年6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国际健康峰会上,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东方和西方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都把卫生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治疗上。养生保健是中医的特色,也是医学的最高目的,中医学代表了未来医学的方向。在我国各行各业中最有实力,最有优势,最有后劲,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唯有中医药。我们期望中医药走出国门,造福全人类。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 l/ C  a3 v) B5 }7 Y0 g6 J4 C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的有关内容。
2 F0 m* q( Y; G. I" O) ^' @$ F+ E% ~5 c! t$ c0 H' P  o
2004年贾谦先生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还比较遥远。今天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脚步的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也逐渐加快了。6 l, G/ E& i7 P9 T
我去过新加坡、俄罗斯、台湾、澳门,也参与了很多海外微信群的学术交流,世界中医药的联系越来越多。6 x. k* W% w; T- b) v" G
中医药奉献世界,造福大众的前景日益显现,随着战胜新冠的“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中医药善于解决复杂问题,对于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的三大弊病,中医药智慧救世逐渐提到了大众的日程之中。
+ u" Q5 v- K0 p4 l% u1 }我们期望中医药走出国门,造福全人类。' ~0 o, v  ?9 G5 F+ k+ k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5-8 10:44:20 | 阅读全部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 l8 E1 |% _$ h7 v2 ^& u* o9 X" j; R
4 d5 w8 s! A! g) C9 J9 F7 @        大家好!
* x  _# s) E, k! k" Q7 q4 v
2 r, p$ N' U  R% p% g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 @: c2 |/ c+ ]# C6 n
. g5 V; e2 ^2 k9 r        今晚(2022年5月5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龟甲”“桑螵蛸”“鹿茸”三味药。
; q; m$ ^0 u9 `: j$ S5 N9 g) s1 r+ o- R8 j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6 p- A% T2 C* @  z; R
% a- L3 x- K: N. L5 i$ I, j$ o6 N
        
+ j5 a# h2 p7 m1 ^
, P3 b7 |2 m  K2 x& g# Z  r0 ^+ M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S9 w; [5 Q% w& @

1 M( x9 C& c- L4 D; M5 I/ h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龟甲”“桑螵蛸”“鹿茸”三味药。
4 l( B: \: b0 j' v
) I. }  i9 w0 i) t  ?9 a1 n' b      龟甲别名:龟壳、乌龟壳、龟底甲、龟下甲、龟版龟甲科属  龟科动物乌龟,其的背甲及腹甲入药。
8 q7 D( v  _1 F. X4 Z/ h$ \, d
$ L& i  l/ p* a; s        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之功效。常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 K* G: h, ~" U$ a9 q! l# p
  d. a: J' _& R9 k' L
桑螵蛸别名蜱蛸(《尔雅》),桑蛸(《吴普本草》),冒焦、螵蛸(《广雅》),致神、螳螂子(《别录》),桑上螳螂窠(《伤寒总病论》),赖尿郎(《本草便读》),刀螂子(《河北药材》),螳螂蛋、尿唧唧(《山东中药》),流尿狗(《中药志》),猴儿包(《四川中药志》),螳螂壳(《江苏药材志》)。) \# b6 @9 p& |" A$ L; ]1 g# }
6 y, X0 t" C; x
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6 k: X# T! P+ Y0 P! y% S) \. [* c* W8 b' y$ \
鹿茸是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主要从梅花鹿和马鹿头上采收,前者叫花鹿茸、黄毛茸,后者叫青毛茸。雄鹿到了一定年纪头上就会长角,初发时嫩如春笋,其表面上有一层纤细茸毛的嫩角就是鹿茸了。嫩角慢慢长大,逐渐老化成为鹿角,茸毛也就随之脱落。 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
& a1 v8 u6 U7 o9 [
3 y# O/ v. x6 |; s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主治]肾虚、头晕、耳聋、目暗、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及久病虚损等症。8 ]& X+ m9 D  z5 {% r

9 S# ^9 v, I4 ^: w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5-8 10:46:30 | 阅读全部
尊敬的曹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我是刘云双,一技之长空中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
9 `( j0 s& T" J! S
" c/ c0 y( ^4 Q- O+ k本周五(5月6日)) W0 C9 ~2 `9 w; D4 r, o

6 ?( Q6 {6 G1 {2 ^5 [和大家一起学习中药学的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为固涩药。本类药物大多性味酸涩,分别具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止嗽等作用,故适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所致的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久咳虚喘以及绷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证侯。
' r( v: i  u5 A) D- }" e0 ]% T* ^# i" Y( h, H
敬请期待刘云双的分享,望曹东义老师和诸位师兄师姐给予批评指正。
) z- L6 w3 C! @! B$ ~7 p" E: @1 }7 R/ j! b# D; q+ F+ V  O! `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中药学》的收涩药的有关内容。5 [& C. o  n3 t1 P, |- G

! Q, L3 F3 w) w6 C5 D6 Q       中医的经典认为“散者收之”,人体的精气神有散失的时候,需要用收涩药。因此,凡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止嗽等作用的药物,属于收涩药。' v" X+ V7 V' d
2 \, i2 O2 J7 h
这类药物主要有山茱萸、五味子、乌梅、芡实、诃子。
8 `0 g: Y0 A) z' ]  H  {; A! r3 G- i* c" V! ]- C4 p/ U( R; @1 ]: K
具有收涩安神的药物还有:/ F3 M8 w/ H/ L4 i5 A8 ^! Q! r8 l; q

" m' n6 q* d+ d; S5 ]1. 收敛固涩:龙骨、牡蛎(安神)( F9 A% B% V/ F: }" i
% V( n: \- W4 [6 n/ C! V
2. 敛汗:酸枣仁(安神)2 l1 K  n) q7 Y9 M

# C2 @2 F3 ^7 F: W  o3. 除热止汗:橹豆衣
# m  H# Q5 l7 V8 E' H
9 W$ U$ c" M8 Q' x: ~4. 固精涩尿:山楂(消食)、山药、益智仁、山茱萸(补虚)
$ p  c% k$ \! \4 g
3 `  H, [" A0 J5 p5 o$ B  U5. 止血固带:鹿茸(补虚)
1 J$ H0 f+ ?+ ^; o  s0 F
' x& Z& b& ~4 [+ h2 Q$ ^6. 止泻摄涎:益智仁(补虚)
/ ]6 D$ Y6 j' A% `
4 p1 I% p+ y$ w" e7. 补脾止泻:菟丝子(补虚). e" J9 \: Q& p1 F
2 i6 X' I# J3 f) B# L: M$ k

. M% {( X6 b. M0 @7 @. X4 Q& z5 F: C2 ~5 `% C
感谢刘云双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5-8 10:47:21 | 阅读全部
本周六晚上(2022年5月7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回归中医》这本书的内容。
$ ]0 Q; X4 z' Z5 W# C$ V- I$ Q0 f2 p3 w% u2 ~4 q: R) A
       第三十章:“仲景立法考”的历史问题。  q  M  r& w) J( P" d
, U+ Z2 Y8 t0 H( M
        第一节:“仲景立法考”误出谬说。/ ?% h$ P* B+ v% n5 ]/ n) |6 [  q/ X8 j
/ V- L+ p% t( }0 x# r% G
      仲景伤寒的立法本意,**王安道所说的只为冬季的狭义伤寒立法吗?事实并非如此。4 w+ Z' e$ j7 a. Q4 b7 t, A$ g$ G
1 T9 H* X; \) s
       第二节:王安道之说源于辛温解表难用。' h7 x: b% Z6 y# r2 u- a
% i4 m0 C6 d; `$ ~9 G
        麻桂辛温发汗之剂,果真能够用来治疗现代温病吗?我们认为应该十分慎重,在有些情况下是可以应用的,,尤其是在汉代以前没有辛凉解表法则和方药情况下。不承认这一点,我们就抹杀了前人取得的成就,也从根本上动摇了仲景《伤寒论》的价值 。
$ X4 @$ t! t1 C( o; S2 |& f' |$ T; z% J1 L: j% z$ M7 m# a
        第三节:“立法考”未能全面理解仲景学术。
2 h. z& i9 a- s# F! s$ D7 Q3 F
- z- L% Z" C9 J- P7 r4 B' v       王安道在对仲景伤寒学术的全面理解上是很不够的,尤其错误的是他将麻黄汤、桂枝汤与仲景伤寒方等同起来看待,让人觉得仿佛“仲景伤寒方”只有麻桂二方。
; Z1 b  u9 Y/ j" O. W0 v! s1 b6 T1 t  B& q- ]& F
       第四节:温暑也会有三阴死证。5 J& z0 o/ K* P  ^; L/ K

% ?- f, _% q- V       敢于正视外感热病过程之中出现的三阴死证,这正是仲景敢于面对临床实际求实精神的体现;能够认识热病过程之中,由阳证转为阴证,并能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正是仲景弥补《素问》热病不足之处的突出贡献。仲景伤寒学术中的三阴死证,远比温病之中的营血证要危重得多。( z  Q, J  V: Z7 U+ ?9 K

% @5 g. @1 }: ~7 @      第五节:首倡错简影响深远。8 H( `8 r. h5 {/ u2 a9 ]

9 V1 a8 Z. x  K  w        王安道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另一学术主张,就是较早地提出了仲景《伤寒论》错简学说。王安道首创仲景《伤寒论》“错简论”引发明清几百年的大论争,其“发凡起例之功”不可不表。虽然伤寒学家纷纷著书立说繁荣了仲景学术,却形成了“一家一个仲景,一人一本伤寒”的混乱局面。5 W( u2 ]/ B! M6 Y3 g9 j

3 Y1 b' S# ~( \5 Q& m       第六节:“三百九十七法辨"确有见地。
4 S5 K: G. v! X$ I" \2 T: I9 H1 Y1 E& u9 M/ C
        王安道的确对仲景《伤寒论》下过一番研究功夫,对前人成就敢于提出自已的不同学术观点。我们在肯定王安道不盲从前人,考证所谓“三百九十七法”的成绩同时,对他“张仲景伤寒立法考”的偏颇之处进行论证,也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不能只见其长,而回护其短。
" I  Z1 E& ~! i! ]* V
( h2 a2 z5 t' Y9 F( f! Q     届时我们共同以学习具体内容。! D2 n8 N' r$ O5 l+ U
2 _, z2 r( L3 m& S' B1 ^+ P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编著的《回归中医》这本书关于王安道“仲景立法考”的历史问题。3 p7 M% Q0 f9 j
/ b( L5 V4 j1 c" e% y; {8 ?
        历史上吴鞠通和很多人很欣赏的王安道“仲景立法考”误出谬说,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张仲景学术思想的正确认识。
0 @5 J, k. z* }/ ^0 l9 y; ?, G' k% O
      仲景伤寒的立法本意,**王安道所说的只为冬季的狭义伤寒立法吗?事实并非如此。
7 E2 U4 _2 g: q. h
9 Z7 z8 T; s7 C4 P2 u       王安道误说张仲景其实是源于辛温解表难用,很多人不了解辛温解表是为了除热,而不是散寒;因为伤寒湿热病,不是寒病。散热的手段,都是发汗解表,有辛温和辛凉的细微区别,不是阴阳水火不容的差异。' _! o% `( G4 z" w% d
+ }! g  f, B$ |. T: x4 j
        否认这一点,就抹杀了前人取得的成就,也从根本上动摇了仲景《伤寒论》的价值 。
6 t6 A% {5 d. k/ i# O. |0 y: k1 Q8 \. T. r7 B; L
         王安道在对仲景伤寒学术的全面理解上是很不够的,尤其错误的是他将麻黄汤、桂枝汤与仲景伤寒方等同起来看待,让人觉得仿佛“仲景伤寒方”只有麻桂二方。 ( B2 C, i  B# ]3 }0 E& ?) b

+ H3 f5 p5 ~8 k# f5 E9 K       温暑也会有三阴死证, 敢于正视外感热病过程之中出现的三阴死证,这正是仲景敢于面对临床实际求实精神的体现;能够认识热病过程之中,由阳证转为阴证,并能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正是仲景弥补《素问》热病不足之处的突出贡献。仲景伤寒学术中的三阴死证,远比温病之中的营血证要危重得多。
& ~9 d6 _0 N9 y! P; {, s1 |, b2 p1 N4 Y& _3 X) O' V
      王安道较早提出了仲景《伤寒论》错简学说。引发明清几百年的大论争,伤寒学家纷纷著书立说繁荣了仲景学术,却形成了“一家一个仲景,一人一本伤寒”的混乱局面。
" l! `0 s! y5 v+ E' v6 o
+ C9 x8 C9 S/ ?5 m       “三百九十七法辨"确有见地,王安道对前人成就敢于提出自已的不同学术观点,不盲从前人,考证所谓“三百九十七法”的成绩同时,对他“张仲景伤寒立法考”的偏颇之处进行论证,也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不能只见其长,而回护其短。
  v- Z3 ^5 O8 E5 K, z6 Z9 C; o3 \4 |: t, ?5 [" N# J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5-10 20:37:34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2年5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为大家分享《瘟疫学》。他将讲述瘟疫的治法。2 @; G) w; p( T4 S0 d( V) W
, e0 v) u7 Q+ I1 p7 k
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2 T% A( B! u  r( d; Z

' P- ?5 \' a9 ?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他为大家分享了《瘟疫学》瘟疫治法的有关内容。
* f0 W2 s/ y/ o5 ]. S$ A" D$ g
走过香港、上海疫情,北京突出中医药作用。
$ O/ b0 N: n! s6 I+ V, m& n  |# O& l% y  N. j* k) K: }
4月22日至5月6日15时,北京市累计报告610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15个区,其中,朝阳区251例,房山区155例,通州区61例,丰台区43例,海淀区28例,顺义区22例,石景山区13例,昌平区12例,大兴区11例,东城区6例,西城区、密云区和延庆区各2例,门头沟区和经开区各1例。" M6 u7 x- B8 N' z% m7 i# O
% G1 C. L6 ~$ x: }% p6 b1 u
中医药防治疫病历史悠久,在此次抗疫过程中深入参与新冠救治全过程,不仅在快速改善症状和减少转重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在预防、康复乃至心理调摄等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在居家封闭期间,市民朋友可将多种中医药手段贯穿到日常防疫之中。
+ N" Q% @1 X3 L" Y) {: m* X) f1 `* G2 j. p. h$ u

* O# |, `) R" E* l9 t6 i* _8 i* L% W) M7 B" V4 r, t0 A
对高风险和重点人群,可采取“先证而治”“截断扭转”的策略,主动选择具有防疫作用的中药予以及时干预 。
" Z& \; o5 y; K) x$ V8 m: n4 O( o- ]* q8 W2 O& ^

+ y# I9 W0 S8 q+ v! Q, c
. @' A+ V0 {0 a1 O; m600多人感染后,北京也发布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
9 q$ o: V' |6 ^8 o* H! w! n# o. ~8 G8 C7 v$ H/ E) W0 y* R! i
也许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很多一线的人员,还不能熟练掌握张仲景“随症治之”的精华,但是,中医药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J' w' t* Q& F' G8 v; O: h, h

0 J) `' X; E5 `" c' q" q7 U6 q% w( d# M6 D; s% F2 ^& k

0 i1 A8 u! i* T0 x5 s4 |8 F# H感谢曹传龙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5-10 20:39:10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5月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F0 Q8 V+ R# L) U6 _7 z" L2 @
1 t# O& C5 I$ b

2 n9 r9 d$ x0 _! F& B. n" |- }
0 Y" H8 q3 }6 L
  d$ }9 i* u7 r+ y2 I
- @$ N) `* T' E& p2 e" v/ I" ?
. y# p, u( v0 Q' c7 \( v( k1 a9 x2 F, f/ ~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
( @9 g  K; A0 z( J. T+ `
$ q& N6 B2 q5 K  S: Y+ s6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比较常见的泌尿系内科病,它与急性肾炎在中医同属水肿病的范围。祖国医学认为水肿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若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或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津液;或肾阳虚衰,不能气化、蒸腾津液,或开合不利失去主水的作用,均能导致水湿停留,泛滥溢于肌肤,而成水肿之病。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阴阳别论》:“三阴结谓之水”(三阴指手、足太阴肺脾二经);《素问·水热穴论》说:“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而《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亦说:“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
! F0 ~! D' m, _/ @9 r0 A# O
9 l: z7 Z$ V/ a2 T1 o, o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3 B' R4 k) F, Y. J; M$ F

6 j% I+ t0 a# ^- e( V1 x邓铁涛先生认为,急性肾炎主要是由于风、寒、热、湿等外邪侵袭肺肾两经,尤其是肺经所致;慢性肾炎则主要因脾肾两脏虚损所致。
: _- V+ b) s5 S: N1 S
' f% I  i' |+ |- t1 x) m# a慢性肾炎在发病过程中,早期主要表现为脾虚湿困,证见:面色白或萎黄不华,身重倦怠,身肢浮肿轻重不一。浮肿严重者,可并见腹胀大如裹水之状,脘闷纳呆,气短自汗,大便时溏,小便短少,舌淡胖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缓弱。2 z& Y# y# R- C# H: m( d

2 s  U& T/ G. d; O0 X8 b' D8 I邓老主张分为: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肾阴亏和脾肾衰败浊蒙心窍4个证型。而脾虚是本病的共性。治疗过程中应时时注意调补脾气,保持脾气的健运,这是愈病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4 {! e9 c" T! C( z: X* _
: T& _- B# \9 W: n4 x0 }0 x
邓老较常用的是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利湿。基本方为:党参15克,白术12克,云苓皮25克,甘草4克,山药12克,苡仁15克,黄芪20克,牛膝12克,猪苓15克,桂枝12克(或肉桂心1.5克〈焗〉)。方中党参、白术、山药、黄芪、甘草健脾补气,苡仁、云苓皮、猪苓利水而不伤正,桂枝温阳利水,牛膝引水下行。2 [1 J# N+ I0 L2 {' |6 p

, b- a2 `5 U% T) O+ Z感谢霍立轩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5-10 20:41:30 | 阅读全部
足阳明之正,上至脾,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頞?,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
5 S% f' Z" k0 J% f4 L! ^  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此为四合也。# O" |0 z9 b! d* |6 a
  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此为五合也。, H& q" g& M4 x* [1 `) T
  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阳(肠),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此六合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5-17 16:54:02 | 阅读全部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5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讲述中医师承学堂丛书《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跟冯世纶老师学习关于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五苓散应用体会等内容。
4 g3 t2 X, {  M1 M, o. S4 X0 F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
8 |9 K2 ?! {; C3 Z- N% x( o: j: Q3 R8 S$ R0 ?( U1 _: `, l6 A/ m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中医师承学堂丛书《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跟冯世纶老师学习关于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五苓散应用体会等内容。, |: j$ X4 Z6 Y6 x

) r% c: g, k4 }) }# k        经方有源流、有体系,也有妙用。& J9 V, o0 x+ W- A1 x9 I  g2 o

7 p. p! }: P0 P  e& l$ D! o《汤液经》用脏腑辨证治疗杂病,用六合辨证治疗传染病,张仲景借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阴旦,阳丹等《汤液经》的方剂,按照《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方法,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其中,“太阳病篇”内容最多,这是因为很多人是“虚人外感”,或者“因病致虚”,或者“误治变虚”,错综复杂,成为“太阳六传”的复杂格局,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方剂应对,因此,才这样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 w1 n) L4 |1 s6 U' E5 K

: M, d* V! M: h) C! p) H) @/ f# \, M" {4 ?
$ _9 m; r8 G& \; E
在这个意义上说,表面上是张仲景“搞乱了《汤液经》六合正精辨证体系”,实际上这才更符合千变万化的疾病演化过程。  w* q/ z- @( g  k% t2 @: I
  Q) F  i! {' t: c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马京雪 发表于 2022-5-17 16:54:47 | 阅读全部
       大家好,本周三(2022年5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和大家一起掀开学习曹东义老师作为执行主编的《河北中医五千年》。1954年石家庄市传染病院中医治疗“乙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个成绩的取得不仅是一项学术成就,而且为党发展中医的新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事实支撑。这个事实的认定,以及石家庄经验的表彰、推广,都有耐人寻味的历史经验,值得今天借鉴。梅毒是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染病,梅毒、结核、麻风并列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性病又在中国死而复生,特别是梅毒发病人数大大增加,发病人数急剧上升。在我国解放初期消灭梅毒的斗争中,有一位河北籍的中医专家盛子章,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人们的好评和政府的表彰。敬请期待王秀民讲述和分享!6 P, Q- J4 Q1 _/ V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讲述了《河北中医五千年》关于1954年石家庄市传染病院郭可明老中医治疗“乙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的有关内容。2 L( H5 q) ?3 w5 o# B6 X
       那个时期,正是毛主席撤销了两位卫生部的副部长,撤销了几个关于中医管理的文件,重新确定“正确的中医政策法规”,号召西医学习中医,中医进医院,办中医研究院、中医医院、成立中医学院的的关键时候。$ D+ Y" j* f, ~' t! ^+ V: m
      因此说,这个成绩的取得不仅是一项学术成就,而且为党发展中医的新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事实支撑。这个事实的认定,以及石家庄经验的表彰、推广,都有耐人寻味的历史经验,值得今天借鉴。$ f2 S7 R0 h2 I: ?; a8 R
        而这个成绩的认定过程,首先要感谢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是他的坚持,是薛和昉司长的正确领导与决策,才有了这些成绩被世人了解,中医药才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 n/ v& k2 k( z. f+ s: S8 l8 Q- Z# `) T% l/ e- a, j) r4 D+ ~
王秀民讲述和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